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課件(62張)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課件(62張)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課件(62張)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課件(62張)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課件(62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導入《燒鴉片》曾竹韶塑《武昌起義》傅天仇塑《八一南昌起義》蕭傳玖塑《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劉開渠塑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積累“瞻仰、挑釁、永垂不朽”等詞語。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特點,領會其象征意義。梳理文章結構,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體會作者的情感,激發愛國熱情。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重點)作者簡介

周定舫(fǎnɡ)(1931—1993),浙江定海人,記者。背景鏈接出處選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報》。背景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雄偉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意圖作者周定舫在紀念碑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紀念碑,寫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國人民及時介紹了這座表達億萬人民緬懷革命先烈之情的雄偉建筑。讀讀寫寫瞻仰(

)橘黃上溯(

)銷毀挑釁(

)旌旗(

)峻峭()天塹(

)永垂不朽(

)頂天立地慷慨激昂zhānsùxìnjīnɡqiànxiǔjùnqiào字詞清單陳毅《梅嶺三章》:旌旗十萬斬閻羅。與“山”相關,故均為“”旁。巍峨()矗立()奠基()執锨(

)鎦金(

)重幔(

)廡殿頂(

)鑲嵌窖坑(

)梭鏢(

)髻子(

)五卅運動(

攙扶(

)逾越(

)xiānliúchónɡmànwǔjiàosuōbiāojìsàchān與“摻雜”的“摻”區別開。yúwēichùdiàn·建議識記字詞補充歸納·二十為“廿(niàn),三十為“卅”,四十為“卅(xì)”。多音字柏()松柏()柏林bǎibó德國首都挑()挑釁()挑三揀四tiǎotiāo散()散發()散漫sànsǎn擔()擔架()重擔dāndàn指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含貶義)。也說“挑肥揀瘦”。溯()sù朔()shuò形近字上溯朔風北風銷()xiāo消()xiāo銷毀消毒峻()jùn竣()jùn峻峭竣工工程完成。慨()kǎi概()ɡài慷慨大概釁()xìn畔()pàn挑釁河畔鎦()liú遛()liù鎦金遛狗詞語集注矗立:高聳地立著。永垂不朽:(姓名、事跡、精神等)永遠流傳,不磨滅。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慷慨激昂: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多含貶義褒義詞矗立:重在表現“高而直立”多用來形容高大的建筑物。屹立:重在表現“高而穩固”,常用來形容堅定不可動搖,既可指物,也可指人。豐功偉績:側重功勞的偉大,適用于做出巨大貢獻的集體對象或英雄人物。汗馬功勞:側重功勞的來之不易,可用于一般人。怒形于色:內心的憤怒顯露在臉上。指控制不住內心的憤怒。峻峭:形容山高而陡。天塹: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溝,多指長江,形容它的險要。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進。反義詞:喜形于色近義詞:陡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自由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整體感知根據文章標題,我們可以知道這篇文章的說明對象是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凡是說明對象都有一定的特征,本文介紹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具有怎樣的總體特征呢?巍峨、雄偉、莊嚴既然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那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具體介紹呢?除去開頭和結尾這兩個段落,其余段落都是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具體介紹。讀完課文,你覺得本文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心情和紀念碑的總體特征。三個部分梳理思路

第二部分(2—10):具體介紹紀念碑的位置,興建過程,碑的題字、碑文、碑身造型、裝飾花紋以及十幅浮雕。第一層(2、3):描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說明興建過程及重大意義。

第二層(4—6):介紹紀念碑的題字、碑文、碑身造型和裝飾花紋,以及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層(7—10):具體介紹十幅浮雕的內容。

第三部分(11):抒寫瞻仰紀念碑后的深切感受。齊讀開頭和結尾兩段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我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我想,人們從這里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所經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當我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的時候,我再一次向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默默致敬。小結:本文開頭一段介紹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雄偉、莊嚴的總體特點。最后一段照應開頭,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內涵。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同時勾畫出文中表示地點變換和時間變換的詞句。理清順序把握總體的說明順序作者是邊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邊介紹的,請同學們根據勾畫的相關詞句,理清作者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路線。東長安街、天安門、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作者是按照由遠及近的空間順序和時空結合的順序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請同學們標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門廣場后的行走路線。進入廣場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臺階前踏上臺階到了第二層平臺東長安街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紀念碑臺階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第二層平臺政協禮堂北西東南近遠請同學們按照行走路線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過及整體形象介紹給讀者。當作者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前時,他又是如何將紀念碑介紹給大家的呢?介紹紀念碑的空間順序:臺階平臺(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東西兩側上部小碑座四周碑頂大碑座四周理清局部的說明順序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具體介紹了十幅浮雕的內容,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十幅浮雕的,它們各有什么意義。東南西北(1839~1851年)(1911~1925年)(1927~1945年)(解放戰爭時期)以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方位順序時間事件意義東面12南面345西面67北面89101839年銷毀鴉片煙表現中國人民反帝的決心1851年金田起義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1911年武昌起義結束了封建帝制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點1925年五卅運動促使全國范圍大革命風暴的爆發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展開了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敵后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時期熱烈支援前線歡迎、慰勞解放軍解放全中國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作者介紹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請舉例說明。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介紹“銷毀鴉片煙”浮雕;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介紹“金田起義”浮雕;有的從歷史事件的經過談起,如介紹“五卅運動”浮雕。為什么介紹十幅浮雕時不像介紹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開始,卻從東面開始呢?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寫是根據中國近代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展開的。正面(北面)的三幅浮雕描寫的是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情景,解放戰爭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從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鴉片戰爭起,按時間順序介紹中國近代革命歷程,更能體現中國革命的艱難與人民英雄的偉大,因而作者從東面起,順次介紹浮雕。掌握細節的說明順序研讀文中介紹第一幅浮雕的部分,看看可以分成幾層,分別介紹了什么?第一幅浮雕是“銷毀鴉片煙”,描述了鴉片戰爭前夕,1839年6月3日,群眾在虎門銷毀鴉片的事跡。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來介紹:

第一句話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爭前夕)、時間(1839年6月3日)、人物(群眾)、地點(虎門)。浮雕上,憤怒的群眾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運到海邊,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銷毀,一股股濃煙從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臺和千百只待發的戰船,準備隨時還擊英帝國主義的挑釁。

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浮雕的畫面。第二句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群眾“憤怒”的神情,顯現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動詞表達群眾銷煙態度的堅決;用“一箱箱”“一股股”展示了銷煙場面的壯觀。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形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畫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現出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堅定決心。

第四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研讀文中介紹第二幅浮雕的部分,說說作者是怎樣介紹第二幅浮雕的。東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寫1851年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提出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號,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在這幅浮雕上,一群拿著大刀、梭鏢、鋤頭,扛著土炮起義的漢族、壯族兒女,正從山坡沖下來,革命的旌旗在迎風飄揚。交代事件闡述事件的歷史意義形象地再現浮雕畫面邏輯順序農民起義的武器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眾多、勢不可當的熱烈場面本文的說明順序作者的活動順序:由遠到近的空間順序介紹紀念碑結構的順序: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介紹碑身的順序: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介紹十幅浮雕的順序:東南西北的空間順序、從近代到現代的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小結:作者介紹十幅浮雕的方法不盡相同,筆法富于變化,既給了讀者不同的閱讀體驗,也避免了行文上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準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將觀察方位交代清楚,在介紹時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合起來。此外,細節部分,比如介紹浮雕內容時,則選用邏輯順序,讓讀者能如親臨般清晰地了解說明對象。深入課文,看一看作者用了怎樣的語言和寫法來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并體會其中的妙處。第2課時梳理概括品味語言“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這句話中的“落成”可不可以換成“建成”或“造好”?為什么?詞語運用準確

不可以。因為“落成”含有莊重、慶賀的意味。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興建,意義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或“造好”等一般性詞語,就無法表現其重要意義和作者崇敬的心情。“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塊60噸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閃閃發光。”這句話中的“碑心石”可以換成“碑石”嗎?

不可以。“碑心石”三個字明確交代了毛主席的題字所在位置。如果換成“碑石”,那么題字的位置就不確切了。“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94米,有10層樓那么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24米。”這句話中的“中國自古以來最大”可不可以刪去?該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不可以刪去。句中的“中國”表示地域范圍,“自古以來”表示時間,“最大”表示程度。通過這一連串表示修飾、限制的詞語,準確地說明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點、地位。該句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而形象地說明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高度,突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雄偉的特點。

小結:本文用語準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詞語精準貼切;②指代部位的詞、短語和方位詞使用準確;③恰當使用表示時間、范圍或程度等表修飾、限制的詞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使表達更確切。第2段寫作者由遠及近地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語言富于變化

記敘。第2段記敘了作者瞻仰的行蹤,通過記敘,把來到碑前的路線交代得一清二楚。文中介紹十幅浮雕時,除了說明,作者還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請簡要分析。

記敘、描寫、議論。作者運用記敘性語言簡要敘述歷史事件,同時運用描寫性語言,讓固定不動的十幅浮雕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的隧道,還原成一個個生命和場景,使人民英雄英勇無畏的偉大形象屹立在人們心中。此外,作者還運用議論性的語言評論歷史事件的意義。

小結:本文以說明為主,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使語言富于變化,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文章三次提及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樣寫用意何在?第一次在第2段中提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次在第4段中提到,點明了紀念碑的主題;

第三次是第11段中提到,表達了崇敬、贊頌、懷念之情。

反復提及,強調了人民英雄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格,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探究寫法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周總理親筆書寫的碑文,還有十幅浮雕的具體內容,這三者之間的具體關系是什么呢?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是貫串全文的主線,而碑文是對碑主題的具體說明,十幅浮雕的內容是碑文的具體體現。因此,只要抓住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也就抓住了十幅浮雕的具體內容的核心了。本文的內容很多,這些內容是怎樣組織起來的?本文是由“我”的瞻仰過程組織起“人民英雄”和“紀念碑”這兩方面內容。從“我”這方面看,寫了“我”的來到路線、瞻仰經過以及離去,首尾完整。從“人民英雄”這方面看,重點寫了碑的主題、碑文及十幅浮雕,其中碑文概括了人民英雄的光輝歷史,浮雕顯示了重要歷史事件,圖文并茂。從“紀念碑”這方面看,寫了其興建的過程、位置與體量、材料與造型等內容,重點寫碑上紀念了哪些人民英雄以及為何紀念。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而作者是以一個瞻仰者的身份來介紹說明的。這樣的寫作角度很容易使文章變成膚淺、單一的游覽記述,但本文卻寫得內容豐厚而脈絡清晰。作者寫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寫作順序的合理安排:將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與邏輯順序巧妙地相結合,以作者瞻仰活動的路線,串起所有介紹點。

多種表達方法的運用:以說明為主,有機地穿插記敘、描寫、議論,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點題,總領全文心情:萬分崇敬總體特征:巍峨、雄偉、莊嚴介紹碑身浮雕興建經過及重大意義位置、體量、題字、碑文、碑身造型等(空間順序)十幅浮雕抒發瞻仰感受:默默致敬無限崇敬深切懷念東面:銷毀鴉片煙、金田起義南面:武昌起義、五四愛國運動、

五卅運動西面:八一南昌起義、抗日敵后游擊戰北面: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

前線;歡迎解放軍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結構梳理主旨歸納這篇說明文按照空間順序和時空結合的順序,抓住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雄偉、莊嚴的總體特點,向讀者依次介紹了紀念碑的興建過程、重大意義、位置、體量、題字、碑文、碑身造型及十幅大浮雕的內容等,表達了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具有革命意義的歷史建筑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東郊紫金山中茅山南坡,是民國建筑不朽的經典。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長眠于此。中山陵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臨平川,后擁青嶂,視野開闊,氣勢雄偉。流徽榭、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筑,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中山陵整體建筑平面呈警鐘形,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崗石和鋼拓展延伸筋水泥構筑而成,上蓋藍色琉璃瓦。中軸布局則倚仗山勢,用392級花崗石石階和480多米長的水泥墓道,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串聯起來,給人以莊嚴、肅穆、堅固、巍峨之感。俯瞰岷江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紅軍長征紀念碑主碑聳立于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山頂,俯瞰岷江。它由紅軍戰士銅像、碑體、基座組成,高達41.3米,銅像高14.8米,碑體高24米,漢白玉基座高25米。紅軍戰士銅像一手持步槍,一手執花束,雙手高舉成“V”字形,象征勝利。碑身為三角立柱體,象征紅軍三大主力緊密團結,堅不可摧。紀念碑有三絕奇觀:一為金碑夕照,二為雙虹掛彩,三為瀑雨泛金。除了欣賞這些精妙的特色奇觀之外,人們也在這里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學習長征精神。香山紅葉中的雙清別墅雙清別墅位于北京香山公園東南,整個院落約有7000平方米,別墅門楣上陽刻楷書“雙清別墅”。1949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進駐北平后,在雙清別墅居住和辦公。走進雙清別墅東門,院子正中為一池塘,池邊有六角紅亭,亭旁一棵大銀杏樹,北有石幢兩塊,刻乾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