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農業區位高考真題-綜合題(2023·重慶·高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肅省中部的永靖縣,長期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以種植業為主的大棚設施農業。
反季節蔬菜、
水果等作物的生產需水量較大,依據“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則,當地合理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推廣大棚智能節水裝備的應用。下圖為該縣水澆地分布示意圖。(1)據圖指出該縣水澆地的主要分布地區并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主要分布地區:主要集中在縣域中部,沿河流、水庫分布;自然原因:分布地區地形以河流為主,相對平坦;
分布地靠近河流水體,用水便捷。(2)大棚智能節水裝備的應用擴大了該縣設施農業的用地規模,簡述其原因。答案:該地農業發展水資源總量受控,大棚作物需水量大;
大棚智能節水裝備的應用可減少單位面積用水量,擴大設施農業用地規模
。(3)分析大棚設施農業發展對該縣種植業的結構變化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答案:結構變化:擴大了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經濟作物比重上升;減少了玉米、
小麥等經濟農作物種植面積,糧食作物比重下降。經濟效益:提高復種指數,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
經濟作物附加值高,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產值和總產值;(2023·廣東·高考真題)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龍膽草(左圖)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喜濕、怕澇,適宜在氣候溫涼、土壤微酸性的環境生長。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位于長白山余脈,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稱(中圖為該縣三維地形圖),大部分地區土壤pH介于5.5~6.8之間。該縣是我國優質龍膽草種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種植歷史較長。2008年,“清原龍膽”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前,該縣龍膽草生產以散戶為主,多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業少,產品售價低。近年來,該縣通過“龍頭企業+農戶+基地”這種新型組織模式(右圖),提高了龍膽草產業效益。(1)分析該縣適宜龍膽草大規模種植的自然地理條件。答案:該縣位于遼寧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空氣潮濕;位于長白山余脈,地勢起伏大,排水條件好;位于中緯度山區,氣候溫涼;土壤為微酸性,適宜龍膽草種植。(2)簡述農戶參與圖3所示的新型組織模式能獲得哪些方面的益處。答案:農戶為基地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可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收入;與龍頭企業簽訂合同,風險共擔,提升農戶抗風險能力;龍頭企業利于形成品牌效應,提高當地經濟收益;基地知識溢出為農戶服務,促進農戶提升種植技能。(3)該縣如何利用“清原龍膽”品牌優勢進一步打造優質龍膽草產業基地?分析:從材料中可知,該地過去多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
加工企業少,產品售價低,因此可以采取建立規范加工工廠
、延長產業鏈、培育良種、農旅融合、研發高品質產品、打造品牌效應等方式,通過利用“清原龍膽”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優勢,進一步打造優質龍膽草產業基地。答案:規范加工工廠,提升產品加工能力;發展下游產業,豐富產品類型,提升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種;促進產業融合,進行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發高品質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應,拓寬市場。(2022·重慶·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豐富且埋藏較淺,土壤中水分過多,影響農業生產。在古代,當地百姓獨創出“合瓦地”。人們在“合瓦地”上種植品質上乘的早熟特色產品———濟瀆紅蒜。紅蒜一般在10月初播種,次年5月中下旬收獲。近幾十年來,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漸干涸,紅蒜品質下降,部分蒜農拆除“合瓦地”改種糧食作物。下圖示意“合瓦地”建造過程與結構。(1)“合瓦地”緩解了當地土壤水分過多和干旱對紅蒜生長產生的威脅。請說明其原因。答案:降低地下水水位,利于排水,避免紅蒜受澇爛根;干旱時積蓄于水渠中的地下水蒸發可增加土壤水分,滿足紅蒜生長對水分的需求。(2)指出紅蒜越冬時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并從“合瓦地”改善土壤溫度角度分析紅蒜早熟的原因。答案:寒潮或凍害。原因:天氣寒冷時段,水渠中匯集的地下水水溫高于土壤溫度;熱量向上傳遞,提高土壤溫度;為紅蒜生長提供熱量,促進紅蒜早熟。(3)你是否贊同當地部分蒜農拆除“合瓦地”改種糧食作物的行為?請表明態度并說出兩點理由。分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贊同,由材料信息“近幾十年來,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漸干涸,紅蒜品質下降”可知,“合瓦地”年久失修,導致其調節土壤溫度和水分的能力降低,甚至逐漸消失;“合瓦地”的修復成本較高,修復投入的資金較多;根據材料信息“紅蒜品質下降”可知,“合瓦地”種植的紅蒜品質下降,導致農民收入降低;改種糧食作物能夠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若回答不贊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紅蒜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經濟效益較高;根據材料信息“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豐富且埋藏較淺”可知,當地地下水埋藏較淺,改種糧食作物易受澇災影響;該地位于河南省,大規模種植糧食易發生土壤鹽堿化,導致土壤鹽度升高,不利于糧食種植;“合瓦地”是當地居民適應地理環境的見證,體現了人地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農業文化遺產,應該加以保護;大規模改種糧食,會導致紅蒜的種植規模減小,甚至會導致該特色農產品的消失等。答案:贊同:“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逐漸干涸,“合瓦地”調節土壤溫度和水分的作用逐漸消失;修復成本高;紅蒜品質下降,經濟效益減少;可保障糧食安全。或不贊同:紅蒜是特色農產品,經濟效益高;該地地下水埋藏淺,易漬澇;易導致鹽堿化,不利于種植糧食;“合瓦地”反映了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應加以保護;會使特色農產品紅蒜消失。(2023·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漿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層以下存在白漿層的棕壤,白漿層底部常見堅硬的鐵錳結核層。白漿化棕壤分布區地下水位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漿化棕壤大部分被辟為農田,以種植花生、地瓜、冬小麥為主,是低產土壤之一。圖示意白漿化棕壤的剖面構型及各土層主要理化性質。(1)分析白漿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構型在不同季節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答案:上層砂土,孔隙多土質疏松。下層黏土,結構緊實,形成隔水層。雨季,下層黏土層阻止土壤水下滲,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高。旱季:上層砂土水分易蒸發,下層黏土層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低。(2)針對白漿化棕壤低產的原因,江蘇北部某地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一種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漿化棕壤的農田工程措施——豐產溝(下圖)。說明豐產溝如何克服白漿化棕壤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答案:培壟增加耕作層厚度、提高了土壤養分供給能力,培壟和溝底深翻減少了白漿層的不利影響,利于作物扎根;溝底深翻改變了土體“上砂下黏”的不良構型,有效緩解了土壤旱季易旱、雨季易澇的問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溝底利于冬季積雪,可以改善冬小麥土壤墑情;雨季前冬小麥收獲,兩壟之間的溝有利于雨季排水,減輕漬澇危害。(2023·北京·高考真題)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巴哈馬農業發展緩慢。2018年種植業和漁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9%。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約占國土面積的0.8%,土層薄,以石灰土壤為主,農業面臨多種自然災害威脅。(3)說明巴哈馬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分析: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一是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素養;由于巴哈馬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約占國土面積的0.8%,土層薄,以石灰土壤為主,所以應通過土壤改良,增加耕地面積,擴大種植規模;“農業面臨多種自然災害威脅”,所以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巴哈馬屬于島國,海域廣闊,可利用我國現有的養殖科研技術能力,進行海產品養殖。答案: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素養;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發揮海域廣闊的優勢,發展水產品養殖業。(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下圖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1)評價埃塞俄比亞發展灌溉農業的水資源條件和地形條件。答案:(1)有利:河湖較多,灌溉水源較充足;高原面和河谷地形平坦,有利于發展灌溉農業。不利:降水分干濕季,干季易發旱災;山地面積比例大,不利于推廣灌溉農業。(4)為培育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具市場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完善道路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動規模化經營;發展制造業,保障灌溉農機的生產;拓展對外開放的途徑,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2)指出埃塞俄比亞推廣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答案:改善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況;擴大種植面積,延長種植時間;減輕干旱影響;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保障糧食安全。(3)說明埃塞俄比亞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的社會經濟原因。答案:經濟落后,資金不足;水利、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落后;經營規模小,引進農機具成本高;工業水平低,生產和維修能力低;位于內陸地區,對外交流和貿易不便。(2022·上海·高考真題)日本處于西北太平洋島弧鏈,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島。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北海道第一和第三產業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國平均水平,水稻等糧食產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庫”之稱;北海道旅游業具有冬、夏雙旺季的特點。表為北海道水稻生產信息和日本總水稻生產信息對比北海道日本耕地占比26100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2210065歲以上水稻種植入口占比3866單位成本(日元)199260單位面積耕種時長(時)17.824(2022·重慶·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小題。斯里蘭卡是一個中低收入國家,該國甲地居民在農舍周邊種植許多高大喬木用以遮陰。受降水等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當地水土流失嚴重。近幾年,在某國際組織支持下,當地居民種植喜陰的攀緣植物香草(高檔食品調香原料),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甲地居民利用農舍附近的高大喬木栽種香草的有利條件。分析:甲地緯度低、降水豐富、氣溫高,自然條件優越,滿足種植香草的水熱條件;同時農舍附近的高大喬木可供香草攀緣生長,位于農舍附近也便于收割管護;熱帶地區高大喬木數量較多,可種植香草數量多。答案:高大喬木可供香草攀緣生長(提供陰蔽環境),喬木分布廣、數量多,有利于種植更多的香草,喬木生長在農舍附近便于香草管護收獲(便于管理,勞動投入小)北海道緯度較高,但水稻單產卻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原因。分析:單產高的原因可從優越的自然區位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角度進行分析。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北海道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單產高;由表格可知,北海道耕地占比大于其土地大小占比,說明北海道耕地面積較大,結合日本社會經濟概況可知,北海道人口較少,即人均耕地面積廣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產量較高;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歲以上水稻種植入口占比遠遠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說明北海道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體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細作,勞動力投入較大,使水稻單產高。答案: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北海道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北海道耕地面積較大,人均耕地面積廣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產量較高;北海道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勞動力投入較大。(2022·湖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近幾年,南疆地區農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種植蔬菜,足不出戶,增收致富。這些大棚里生產出來的新鮮蔬菜,不僅滿足了本地需要,而且還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萬戶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業和農戶的共同參與下,南疆地區設施蔬菜種植得到快速發展,面積由過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為新疆最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圖示意該地區蔬菜大棚。(1)描述南疆地區蔬菜種植面臨的自然條件。答案:南疆地區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氣溫低;全年降水較少;土地面積廣大,但存在土地鹽堿化的問題。(2)自然條件不算優越的南疆緣何能成為新疆最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請說明理由。答案:政策支持;冷藏保鮮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農戶素質的提高,龍頭企業的引領;市場需求量大。(3)簡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種植蔬菜對農民的好處。答案:提高庭院士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產靈活;滿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戶就可以增加經濟收入。(2022·遼寧·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是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與較強的耐污染能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豆進口量持續攀升,目前達到國內總消費量的85%左右。隨著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快速增長,為應對產需缺口,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黑龍江省發布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的補貼標準后,玉米、大豆的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發生了變化,2018-2020年,玉米的補貼價格上升,播種面積在下降,總產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補貼價格在下降,播種面積在上升,總產量在上升。玉米與大豆輪作可以保障糧食作物生產結構合理和糧食增產。(1)說明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擴大的意義。答案:種植面積擴大,產量上升;帶動相關農業發展,保障種子安全;降低大豆依賴度,提升糧食安全;緩解供需矛盾,提升自給率。(2)據表分析糧食補貼政策對農民選擇種植玉米或大豆的影響。答案:增強豆農種植信心,促進新豆農增加;玉米種植面積會減少,大豆種植面積增加。(3)分析玉米與大豆輪作對土壤的作用。答案:大豆可以固氮減污,提升作物品質;大豆根深玉米根淺,土壤養分利用率上升;輪種利于土壤恢復,提升土壤肥力。(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以來,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們通過沿江沿海筑堤、修壩、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動圍墾田地。堤圍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圍(環繞圍墾田地的外堤合攏)于明初,興盛于清中葉。下圖示意該地不同時期的圍墾景觀。(1)明代中期,當地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水利系統,水稻產量顯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糧輸出。說明堤壩對提高水稻產量的作用。答案:通過堤壩圍墾,增加土地面積,擴大種植規模;沿江(河)堤壩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地質量,改善種植條件;沿海堤壩防止海潮入侵,保護農田安全。(2)清代中期,人口規模擴大,當地農業生產方式由以水稻種植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桑基魚塘為主。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適應了當地環境,體現了人地和諧。對此作出合理解釋。答案:順應當地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條件發展桑基魚塘,因地制宜;增強了農業生產對旱澇等災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物產的穩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了當地資源環境承載力,滿足人口發展需求。(2022·湖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種植糧食作物改種非糧食作物的現象,稱為種植結構“非糧化”。山東省種植結構“非糧化”率空間差異明顯,2019年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明顯高于魯西北平原地區。下圖示意山東省山脈水系分布。(1)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與魯西北平原地區的種植結構“非糧化”率差異大,請從自然條件方面作出解釋。答案:(1)與魯西北平原地區相比,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地形多樣,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土組合多樣,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或與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相比,魯西北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水、熱、土組合相對單一,適合糧食作物規模經營。(2)近年來,山東省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種植結構“非糧化”類型逐漸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轉變,說明其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經濟發達地區對蔬菜、瓜果需求量變大;農戶種植蔬菜、瓜果經濟效益更高;農業生產技術經濟條件好。(3)為保障糧食安全,請提出防止耕地種植結構“非糧化”的合理建議。答案: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提高糧食種植的積極性;推進耕地適度規模經營,增加糧食種植收益;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2022·廣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Z村位于嶺南某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積1605.2hm2,其中農林用地占85.36%;戶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務工人口占38.37%,村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該村經濟以種植與養殖為主,僅有一家自辦企業,服務業幾乎空白;另有三家外來重工業企業和一個度假村,企業原料與市場“兩頭在外”。與2008年相比,2018年該村的農林用地顯著減少,建設用地增加明顯。下圖反映2018年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構成。推測2008-2018年該村農林用地顯著減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城市化的過程中,城鎮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農林用地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用來滿足城鎮的發展。外來新建企業的增加,也需要征用農林用地,與此同時,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減少了農林用地的占比。答案:滿足城鎮發展的用地需求,部分農林用地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外來企業建設需要征用農林用地;村莊道路、住宅建設占用農林用地。(2021·江蘇·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南泥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地處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地帶,云巖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赴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使昔日荒涼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材料二圖為“南泥灣俯瞰景觀圖”。(1)簡述八路軍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時面臨的不利自然條件。答案:(1)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風力大;氣候干旱,降水少;高原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地表支離破碎,平地少;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2)解讀“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所描述的農業生產布局。答案:(2)平地、川地(谷地)種植糧食作物;地勢低洼的池塘養魚放鴨;山上發展畜牧業,放牧牛羊。(3)比較南泥灣所在地區與江南地區在農業生產特點方面的差異。答案:(3)農田的差異:南泥灣是旱田,江南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異(作物熟制差異):南泥灣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江南地區一年兩熟到三熟;作物種類差異:南泥灣以小麥、谷子為主,江南地區以水稻為主;畜牧業差異:南泥灣放牧業,江南地區家庭飼養為主。(2021·福建·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數百年來,貴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層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圖),種植品種多樣的糯稻,并在稻田里養魚養鴨,形成“稻-魚-鴨”農業生態系統,2011年被列為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地。與一般水稻相比,當地糯稻具有高稈(成熟時稻株高達2米左右)、耐陰、耐寒的特點。每年11月,豐收的糯稻晾曬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1)從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種植水稻時,選擇品種多樣糯稻的原因。(1)梯田位于海拔較高的群山密林間,氣溫較低,日照時間較短;糯稻耐陰、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熱組合多樣。(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約0.4米。解釋Z村“稻-魚-鴨”系統中,梯田田埂高達1.5米的現象。(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養殖更多魚鴨;足夠的魚鴨糞可滿足糯稻生長的養分需要,降低生產成本;糯稻稻株高達2米,可適應深水梯田環境。(3)稻谷通常鋪置于地面晾曬。從氣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曬糯稻的原因。答案:11月光照較弱,氣溫較低,晾曬需要時間較長;Z村地勢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曬可通風透氣,縮短晾曬時間且節省土地。(4)簡述Z村在發展鄉村旅游中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可采取的措施。答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意識;保護森林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區規劃,控制旅游人數。(2021·遼寧·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水稻是我國三大主糧之首,全國的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其中東北地區貢獻較多。南方水稻主產區通過改良品種,提升口感和品質,擴大了市場占有率。據調查,近年來黑龍江省水稻生產成本和價格均高于江蘇省,但仍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黑龍江省的水稻生產也面臨著日益加大的水土資源壓力,表現為農業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賴地下水,地下水的開采比例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及長期的土地高強度利用,部分耕地質量下降。圖為2001~2017年東北地區不同海拔區間耕地面積和水稻增加面積占比統計圖。(1)分析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擴張的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答案:隨著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積的占比呈減小趨勢,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響因素:地形、水源。(2)分析黑龍江省和江蘇省水稻價格存在差異的原因。答案:黑龍江復種指數低,單位面積土地的水稻總產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農業生產成本高;黑龍江水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二手車交易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樓內線改造方案
- 糧庫曬臺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國2-氨基-5-溴三氟甲苯行業前景動態與需求狀況分析報告
- 餐廳應急物資儲備方案
- 農村果園管道改造方案
- 監管項目資金使用方案
- 公園正規安全服務方案
- 無錫工廠拆除方案
- 地鐵設計組織方案
- 2025屆河北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產科危急重癥早期識別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課件
- 中醫外科一般護理常規
- 2025至2030中國礦用卡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年百色市靖西市特崗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 氟骨癥課件教學課件
- 腳手架知識試題集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數學試題卷(含官方答案)
- 宣城宣州區“政聘企培”人才引進筆試真題2024
- 診后疾病管理行業體系構建
- 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招聘筆試真題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