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1頁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2頁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3頁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4頁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九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分)北非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

和長江流域、歐洲的愛琴海地區,誕生了世界古代文明,以下有關世界古代文明的說法

錯誤的是()

A.亞非文明發源于適合農耕的大河流域

B.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

C.世界文明的起源呈現了單一性

D.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2.(2分)羅馬從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斷擴張,形成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下面兩

則材料反映了羅馬帝國()

*拉丁語原為意大利中部方言,隨著羅馬勢力的擴張而成為羅馬帝國境內通行的語言。

*羅馬法靈活地運用于帝國境內的不同民族管理,適應了各民族的需要。

A.實行封君封臣制B.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C.工商業日益衰落D.存在著奴隸制危機

3.(2分)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能夠成立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

A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B日本大化改新確立一套先進的管理體學習西方先進制度

C法蘭克王國推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形成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

D歐洲人稱0-9這十個數字為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

數字

A.AB.BC.CD.D

4.(2分)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

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和聯系太平洋

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諸條航路的船只,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

播更為重要。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

A.帝國的征戰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和平交往始終是文明傳播的主旋律

C.帝國的征戰加劇了當地的落后

D.古絲綢之路是文明傳播的唯一途徑

5.(2分)“阿拉伯藝術同文學一樣絢麗多彩,集中體現在清真寺的建筑結構和裝飾上。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吸收希臘、波斯、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

()

A.開放包容、相互交融B.廣泛吸收、全盤照搬

C.兼容并蓄、獨具特色D.保守狹隘、獨具一格

6.(2分)“13世紀的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

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

以外磨面粉()

A.維護莊園內部公平正義

B.限制莊園領主特權和佃戶行為

C.調節莊園佃戶之間關系

D.維護莊園公共秩序和領主權益

7.(2分)馬克思說:“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

形成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會發展到“頂點”。以上材料說明西歐城市的

興起()

A.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創造了條件

B.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

C.使其成為新的政治實體

D.市民階級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前身

8.(2分)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

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公布改革內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

C.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9.(2分)18世紀,英國的海上霸權造就了它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販子的不光彩角

色。據統計,1680-1775年英國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輸送黑奴300多萬名。黑奴貿易是

英國工業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對以上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①“三角貿易”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大量廉價勞動力

②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巨額利潤

③“三角貿易”中,英國向非洲傾銷的主要物品是蔗糖、煙草等

④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大量精壯人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2分)歷史上■種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制度的革命常常會出現反復,其原因就是舊勢

力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根除,新的勢力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壓倒舊勢力()

A.新航路開辟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D.俄國1861年改革

11.(2分)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有助于我們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請你為如圖圖片選擇一個

合適的主題()

A.封建制度的覆滅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歷史上著名的戰役D.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12.(2分)某班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中呈現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結論正確的有()

左上:凱伊,1733年發明飛梭

右上:理查德?阿克萊特,1769年發明水力

紡紗機(獲得專利權)

下方:珍妮紡紗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

①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

②生產技術不斷革新促進了棉紡織業發展

③以上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④以上發明者都是理論素養深厚的科學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分)制作歷史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面學習卡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歷史背景: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激化了矛盾,激起了反抗

代表人物:玻利瓦爾章西女王

反抗對象:西班牙英國

斗爭結果:贏得了民族獨立,實現了民族解放

A.歷史背景B.代表人物C.反抗對象D.斗爭結果

14.(2分)下列是反映社會發展變化的些文獻,它們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擺脫了農奴制依附關系的農民可以享有農村自由居民的各種權利,包括居民的人身

權和財產權。”

②“本憲法所規定的立法權,全屬合眾國的國會,國會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眾議院組

成。行政權力賦予合眾國總統

③“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

全部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

④“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或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二、綜合題

15.(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藝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

在于人的覺醒,在于人們把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

——吳于麾、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1)(2分)材料一體現了文藝復興的哪一核心思想?它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什么

影響?

材料二: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

上,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倫布日記

(2)(2分)哥倫布的航海活動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指出材料二中哥倫布

關于地理位置敘述的一處錯誤,并加以改正。從材料二中找出反映哥倫布航海活動的目

的。

材料三:17-18世紀,歐美有多個國家都爆發了革命。這些國家都曾遇到一個問題,即

革命后的國家治理。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文件名稱);以此

為基礎,英國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拿破侖親自參與和簽字批準的

(文件名稱)正式生效。這部法典鞏固了法國的資本主義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

法國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復。

(3)(2分)根據材料三,在橫線上寫出相應的文件名稱。

英國:o法國:O

材料四:(英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作工業革命

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

較早瓦解,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

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4)(2分)依據材料四,概括工業革命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因素。

材料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

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

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但是,如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

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

——改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5)(4分)根據材料五,分析美國政權結構其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

16.(10分)某校九年級(3)班同學以“改革與發展”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俄國的改革與發展】

材料一:

4分)材料一圖片人物的改革有什么積極意義?根據材料一文字,概括俄國社會發生的變

化。

【美國的獨立與統一】

材料二:

林肯……順應時勢……推動了美國北方走

向勝利,完成了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

命。在這場關系到美利堅民族命運的戰爭

簽署《獨立宣言》時的場景

中,林肯不僅使美國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統一

起來,而且還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為美國經

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工業生產總值迅速躍

居世界首位。

摘編自《論美國內戰中的林肯》

(2)(4分)《獨立宣言》的簽署有什么重要意義?根據材料二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指

出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的哪些文件“推動了美國北方走向勝利”?并概括林肯

的杰出貢獻。

【日本的學習與崛起】

材料三:1868年是日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在工業發展領域,“閣下”們不僅

計劃了,還用政府經費投資建造了他們認為國家需要的產業……他們招聘外國技師,當

這些產業“組織有序且生意興隆”的時候,政府會把它們賣給私人企業

——摘編自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3)(2分)根據材料三,指出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并指出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

施。

三、論述題

17.(10分)閱讀下列材料:

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教材目錄

《世界歷史》上冊第七單元|《世界歷史》下冊第一單元

第20課工業革命第1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第21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第2課俄國的改革

運動的興起第3課美國內戰

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

(1)(3分)分析目錄材料,歸納概括這一歷史時期世界發展的三股進步潮流。

(2)(7分)選擇目錄材料中兩個及以上相互聯系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

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2023-2024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九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分)北非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

和長江流域、歐洲的愛琴海地區,誕生了世界古代文明,以下有關世界古代文明的說法

錯誤的是()

A.亞非文明發源于適合農耕的大河流域

B.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

C.世界文明的起源呈現了單一性

D.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世界文明起源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解答】A.亞非文明發源于適合農耕的大河流域,表述正確。

B.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表述正確。

C.世界文明的起源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選項表述有誤。

D.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表述正確。

故選:Co

2.(2分)羅馬從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斷擴張,形成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下面兩

則材料反映了羅馬帝國()

*拉丁語原為意大利中部方言,隨著羅馬勢力的擴張而成為羅馬帝國境內通行的語言。

*羅馬法靈活地運用于帝國境內的不同民族管理,適應了各民族的需要。

A.實行封君封臣制B.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C.工商業日益衰落D.存在著奴隸制危機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帝國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

【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羅馬帝國的擴張促進了語言、史學、建筑、哲學等文化

的傳播。B項正確,排除A項,排除C項,排除D項。

故選:Bo

3.(2分)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能夠成立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

A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B日本大化改新確立一套先進的管理體學習西方先進制度

C法蘭克王國推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形成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

D歐洲人稱0-9這十個數字為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

數字

A.AB.BC.CD.D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日本大化改新、法蘭克王國推行有條件

的土地分封、阿拉伯數字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史實和結論的正確搭配的相關史實。

【解答】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

體。選項A史實和結論能夠成立。日本大化改新確立一套先進的管理體制,選項B史實

和結論不能夠成立,排除,形成封建貴族等級制度,不符合題意。歐洲人稱0-9這十個

數字為阿拉伯數字,選項D史實和結論不能夠成立,排除。

故選:Ao

4.(2分)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

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和聯系太平洋

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諸條航路的船只,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

播更為重要。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

A.帝國的征戰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和平交往始終是文明傳播的主旋律

C.帝國的征戰加劇了當地的落后

D.古絲綢之路是文明傳播的唯一途徑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文明交流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是新航路的開辟。

B.根據材料“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可得出、文

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B項正確。

C.材料中并未涉及戰爭導致當地落后的說法,排除C。

D.文明傳播有和平和戰爭兩種方式,古絲綢之路只是其中之一。

故選:Bo

5.(2分)“阿拉伯藝術同文學一樣絢麗多彩,集中體現在清真寺的建筑結構和裝飾上。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吸收希臘、波斯、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

()

A.開放包容、相互交融B.廣泛吸收、全盤照搬

C.兼容并蓄、獨具特色D.保守狹隘、獨具一格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

【解答】由材料“阿拉伯藝術同文學一樣絢麗多彩,集中體現在清真寺的建筑結構和裝

飾上,它不斷吸收希臘、印度,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伊斯蘭建筑藝術,這反映了阿拉

伯文化的特征是兼容并蓄。排除ABD三項。

故選:Co

6.(2分)“13世紀的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

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

以外磨面粉()

A.維護莊園內部公平正義

B.限制莊園領主特權和佃戶行為

C.調節莊園佃戶之間關系

D.維護莊園公共秩序和領主權益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題考查了莊園法庭。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

來,這就是莊園。

【解答】“13世紀的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

罰款6便土,被罰款6便士,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面粉。”這反映了莊園法庭維護莊園

公共秩序和領主權益。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也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故選:D。

7.(2分)馬克思說:“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

形成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會發展到“頂點”。以上材料說明西歐城市的

興起()

A.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創造了條件

B.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

C.使其成為新的政治實體

D.市民階級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前身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

【解答】根據材料“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享樂和需求的集中'、政治和文化

的中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表明當時要進行社會轉型,而城市

所集中的手工業和商業所構成的商品經濟本身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材料沒有涉

及思想方面的內容,排除A項,西歐城市的興起沒有使其成為新的政治實體;材料沒有

體現“市民階級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前身”。

故選:B?

8.(2分)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

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公布改革內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

C.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A.“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排除A。

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屬于歷史史實。

C.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

是對大學在歐洲中世紀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評判。

D.“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排除D。

故選:Co

9.(2分)18世紀,英國的海上霸權造就了它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販子的不光彩角

色。據統計,1680-1775年英國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輸送黑奴300多萬名。黑奴貿易是

英國工業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對以上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①“三角貿易”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大量廉價勞動力

②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巨額利潤

③“三角貿易”中,英國向非洲傾銷的主要物品是蔗糖、煙草等

④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大量精壯人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三角貿易的相關知識。歐洲通過三角貿易獲得了大量的原料和資金。

奴隸販子帶著廉價的工業品從歐洲出發,到非洲購買、換取甚至直接獵取黑人,用船運

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充當奴隸,然后帶著滿船的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

回歐洲。

【解答】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帶著廉價工

業品從歐洲出發、換取甚至直接獵取黑人;把黑人用船運到美洲,這是中程、白銀和歐

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三角貿易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大量廉價勞動力;使非洲喪

失大量精壯人口,C項正確,將火器;在非洲擄獲黑奴,賣給當地種植園主、煙草等產

品返回英國,排除包含③的選項。

故選:Co

10.(2分)歷史上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制度的革命常常會出現反復,其原因就是舊勢

力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根除,新的勢力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壓倒舊勢力()

A.新航路開辟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D.俄國1861年改革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制度

的革命常常會出現反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半個世紀反復較量才獲勝,其原因就是舊勢力一一封

建勢力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根除,這說明任何一場社會變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B項正

確,排除A項,與“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無關;俄國1861年改革是改革,排除D

項。

故選:Bo

11.(2分)歷史教材中的圖片有助于我們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請你為如圖圖片選擇一個

合適的主題()

威廉和瑪麗加冕土頓傾茶事件攻占巴士底獄路易十六被處死

A.封建制度的覆滅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歷史上著名的戰役D.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英國資產階級

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解答】“威廉和瑪麗加冕”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光榮革命”有關;“波士頓傾

茶事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路易十六被處死”是法國大革命中的重要歷史事

件、美國獨立戰爭,D項正確,排除A項、法國大革命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無關;“威

廉和瑪麗加冕”“路易十六被處死”不是戰役。

故選:D?

12.(2分)某班研究性學習展示活動中呈現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結論正確的有()

左上:凱伊,1733年發明飛梭

:理查德?阿克萊特,1769年發明水力

紡紗機(獲得專利權)

:珍妮紡紗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

①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

②生產技術不斷革新促進了棉紡織業發展

③以上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④以上發明者都是理論素養深厚的科學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本是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

【解答】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飛梭,說明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說明生

產技術不斷革新促進了棉紡織業發展,A項符合題意,均屬于技術工人,④說法錯誤。

故選:Ao

13.(2分)制作歷史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面學習卡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歷史背景: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激化了矛盾,激起了反抗

代表人物:玻利瓦爾章西女王

反抗對象:西班牙英國

斗爭結果:贏得了民族獨立,實現了民族解放

A.歷史背景B.代表人物C.反抗對象D.斗爭結果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玻利瓦爾、章西女王的相關史實。玻利瓦爾推翻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

治,章西女王斗爭的對象是英國殖民統治。

【解答】玻利瓦爾是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者。1816年以后的十年間,英勇作戰,解放了

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1857-1859年印度爆發反英民族大起義。1858年,英勇抗擊進

犯章西的英國軍隊,章西女王壯烈犧牲。他們斗爭結果錯誤,章西女王領導的起義失

敗。選項ABC都正確。

故選:D?

14.(2分)下列是反映社會發展變化的些文獻,它們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擺脫了農奴制依附關系的農民可以享有農村自由居民的各種權利,包括居民的人身

權和財產權。”

②''本憲法所規定的立法權,全屬合眾國的國會,國會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眾議院組

成。行政權力賦予合眾國總統

③''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

全部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

④“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或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重要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解答】①'’擺脫了農奴制依附關系的農民可以享有農村自由居民的各種權利,包括居

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

②“本憲法所規定的立法權,全屬合眾國的國會。行政權力賦予合眾國總統。”出自美

國1787年憲法。

③''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

全部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

④“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或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出自1689年頒

布的《權利法案》。

故選:Bo

二、綜合題

15.(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藝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

在于人的覺醒,在于人們把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

——吳于麾、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1)材料一體現了文藝復興的哪一核心思想?它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二: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

上,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倫布日記

(2)哥倫布的航海活動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指出材料二中哥倫布關于地

理位置敘述的一處錯誤,并加以改正。從材料二中找出反映哥倫布航海活動的目的。

材料三:17-18世紀,歐美有多個國家都爆發了革命。這些國家都曾遇到一個問題,即

革命后的國家治理。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權利法案》(文件名稱);以

此為基礎,英國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拿破侖親自參與和簽字批準的《拿破侖法

典》(文件名稱)正式生效。這部法典鞏固了法國的資本主義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

秩序在法國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復。

(3)根據材料三,在橫線上寫出相應的文件名稱。

英國:《權利法案》。法國:《拿破侖法典》。

材料四:(英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作工業革命

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

較早瓦解,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

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4)依據材料四,概括工業革命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因素。

材料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

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

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但是,如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

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

一一改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5)根據材料五,分析美國政權結構其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

【答案】(1)核心思想:人文主義;影響: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

想文化基礎。

(2)錯誤:把印度大陸改為美洲大陸。目的:建立殖民地。

(3)英國:《權利法案》;法國:《拿破侖法典》。

(4)三個因素:市場、資金、勞動力。

(5)進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

共和國,使權力相互制衡。局限性: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

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

【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權利法案》《拿破侖法典》、1787年美國

憲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據材料一“文藝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

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

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可知。它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影響是為歐

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材料二中哥倫布關于地理位置敘述的錯誤是印度大陸,應是美洲大陸,命令我進行

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反映哥倫布航海活動的目的是建立殖民地。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的

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拿破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

圣不可侵犯等原則,此后經過多次修改。

(4)依據材料四“:(英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英國還擁有更多的,源

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較早瓦解,英國獲得了

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否則,工業革命

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因素有市場、勞動力。

(5)根據材料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

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

各司其職。但是,如允許奴隸制的存在、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

利”可知,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局限性是允許奴隸制的存在、

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利。

故答案為:

(1)核心思想:人文主義;影響: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

礎。

(2)錯誤:把印度大陸改為美洲大陸。目的:建立殖民地。

(3)英國:《權利法案》;法國:《拿破侖法典》。

(4)三個因素:市場、資金。

(5)進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

共和國。局限性:允許奴隸制的存在、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權

利。

16.(10分)某校九年級(3)班同學以“改革與發展”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俄國的改革與發展】

材料一:

農奴解放使得俄國向資本主義經濟邁出了

堅實的一步。一些貴族和具有進取心的農民

開始嘗試現代農業,種植新的作物;還有更

多農民發現來到迅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謀

生會更為容易……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俄

國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國。

——摘編自《世界大歷史:1799-1900》

(1)材料一圖片人物的改革有什么積極意義?根據材料一文字,概括俄國社會發生的變

化。

【美國的獨立與統一】

材料二:

林肯……順應時勢……推動了美國北方走

向勝利,完成了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

命。在這場關系到美利堅民族命運的戰爭

簽署《獨立宣言》時的場景

中,林肯不僅使美國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統一

起來,而且還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為美國經

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工業生產總值迅速躍

居世界首位。

摘編自《論美國內戰中的林肯》

(2)《獨立宣言》的簽署有什么重要意義?根據材料二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

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的哪些文件“推動了美國北方走向勝利”?并概括林肯的杰出

貢獻。

【日本的學習與崛起】

材料三:1868年是日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在工業發展領域,“閣下”們不僅

計劃了,還用政府經費投資建造了他們認為國家需要的產業……他們招聘外國技師,當

這些產業“組織有序且生意興隆”的時候,政府會把它們賣給私人企業

——摘編自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3)根據材料三,指出日本工業發展的特點。并指出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答案】(1)積極意義: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

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

路。變化: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現代化農業開始出現;農業獲得極大發展,

農產品產量高;農民開始成為工業勞動力。

(2)意義: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文件:《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貢獻:完成

了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使美國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上統一為一個整體(或維

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3)特點:政府主導(或政府投資);學習借鑒外國先進經驗(或招聘外國技師、派遣

日本人去海外學習);創新經營方式(或由官辦轉為民辦)。措施:廢藩置縣,加強中

央集權。

【分析】本題考查《獨立宣言》、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等相

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根據所學知識,圖一人物是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

制的法令,可以改變身份;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但是必須出錢贖買,他們為此付出

了沉重的代價。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一些貴族和

具有進取心的農民開始嘗試現代農業;還有更多農民發現來到迅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謀

生會更為容易……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俄國社會發生的變化表現在俄國通過廢除農奴

制改革;現代化農業開始出現,農產品產量提高。

(2)根據所學知識,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根據材料“林肯不僅使美國南

北雙方在政治上統一起來,而且還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從而使美國能在南北戰爭后不到

30年的時間內,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政府頒布的《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推動

了美國北方走向勝利”;使美國南北雙方在政治;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3)根據材料“……’閣下’們不僅計劃了,還用政府經費投資建造了他們認為國家需

要的產業……他們招聘外國技師,當這些產業'組織有序且生意興隆’的時候,日本政

治家們斷定產業開發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可知;學習借鑒外國先進經驗(或招聘外國

技師;創新經營方式(或由官辦轉為民辦),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廢藩置縣。

故答案為:

(1)積極意義:1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