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基本知識_第1頁
昆蟲基本知識_第2頁
昆蟲基本知識_第3頁
昆蟲基本知識_第4頁
昆蟲基本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植物保護技術課程類型:專業根底課教學進程:第1次課第1章第一節學時:2使用教材:《植物保護技術〔第二版〕》肖啟明歐陽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學內容〔按節〕:第1章農業昆蟲的根本知識第一節昆蟲的外部形態一、昆蟲的頭部昆蟲成蟲的體軀分為頭、胸、腹三個體段。〔一〕頭部結構是一個堅硬的半球形頭殼,外表有許多溝縫,將頭殼分成許多小區。頭殼的上面稱頭頂,后面稱后頭,前面稱額,兩側稱頰,額的下面是唇基。蝗蟲頭部結構圖〔二〕頭的形式蝗蟲頭部結構圖昆蟲頭部根據口器著生位置,可以分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種頭式。〔1〕下口式口器向下,頭部的縱軸與體軀的縱軸幾乎成直角。〔2〕前口式口器向前,頭部的縱軸與體軀的縱軸差不多平行。〔3〕后口式口器向后,頭部的縱軸與體軀的縱軸成銳角。〔三〕昆蟲頭部的附器1.觸角功能:嗅覺、觸覺、聽覺。昆蟲的頭式構造:柄節、梗節、鞭節三節,鞭節由許多亞節組成,其數目和形狀變化最大。昆蟲的頭式類型:剛毛狀、線狀或絲狀、念珠狀、鋸齒狀、鰓葉狀、具芒狀等。2.口器昆蟲的觸角昆蟲口器的根本結構是由上唇、上顎、下顎、下唇及舌五個局部組成。對農業生產危昆蟲的觸角害較大的是咀嚼式與刺吸式兩類口器。蝗蟲的咀嚼式口器蟬的刺吸式口器---5蝗蟲的咀嚼式口器蟬的刺吸式口器---5〔1〕咀嚼式口器構造特點:由上唇、上顎、下顎、下唇及舌五局部組成。危害性:這類口器的害蟲,都能給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損,為害很大。〔2〕刺吸式口器構造特點: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長而粗,延長成喙,喙的前面有一個槽,里面藏著由上顎、下顎特化成的細長口針,四根口針相互嵌接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危害性:昆蟲的這類口器能刺入動植物的組織內吸取血液及細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點,引起畸形,如卷葉、蟲癭、瘤等。還能傳播植物病毒病。〔3〕其他類型: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蠅類的舐吸式口器,薊馬的銼吸式口器。二、昆蟲的胸部由三節組成,依次稱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個胸節下方各著生一對胸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反面兩側各有一對翅〔前翅、后翅〕。足和翅是昆蟲的主要運動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蟲的運動中心。昆蟲的具翅胸節6---5昆蟲的具翅胸節6---5根本構造:由基節、轉節、腿節、脛節、跗節及爪六局部組成。主要類型:步行足、跳躍足、捕捉足、開掘足、游泳足、抱握足及攜粉足等。根本構造:一般呈三角形。前面的一邊稱前緣,后面的一邊稱后緣,兩者之間的一邊稱邊緣〔或外緣〕;前緣與胸部之間的角為肩角〔或基角〕,前緣與外緣之間的角稱為頂角,外緣與后緣之間的角稱為臀角。昆蟲的翅一般為膜質,具有很多起著骨架作用的翅脈。翅脈:分為縱脈和橫脈兩類。(1)縱脈:是從翅基部伸到邊緣的翅脈。足的結構及類型足的結構及類型足的結構及類型足的結構及類型(2)橫脈:是橫列在兩縱脈之間的短脈。翅的分區翅的分區(3)脈序:翅脈的排列狀況。常見類型:膜翅、復翅、鞘翅、半鞘翅、鱗翅、毛翅、纓翅等。三、昆蟲的腹部近末端有肛門和外生殖器,腹部內有大局部內臟器官。是昆蟲的內臟活動和生殖的中心。一般由9~11節組成,第1~8腹節的兩側常具有一對氣門。每一腹節具背板、腹板和兩側膜質的側膜,節與節之間有節間膜相連。雌性昆蟲產卵器結構外生殖器結構翅的分區雌性昆蟲產卵器結構外生殖器結構翅的分區一對須狀的結構,是第11節的附肢,有感覺的功能。雄性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狀的陽具和一對鉗狀的抱握器組成。雌性為產卵器,由2~3對瓣狀結構組成。四、昆蟲的體壁能支撐身體,著生肌肉;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調節體溫;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質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種化合物,調節昆蟲的行為。構底膜由內向外真皮層內表皮表皮外表皮角質精層上表皮蠟層護蠟層昆蟲體壁結構111176---5外長物:剛毛、毒毛、刺、距、鱗片昆蟲體壁結構111176---5內陷物:唾腺、絲腺、毒腺等向內生長出的腺體。◆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昆蟲頭部、腹部、胸部、體壁的結構。2.掌握觸角、口器、胸足的類型。◆教學重點:1.昆蟲頭部、腹部、胸部、體壁的結構。2.頭部附屬器、胸足的類型。◆教學難點:昆蟲頭局部區及口器的類型。◆教法建議:借助課件及圖片展示,同時聯系生活中常見昆蟲的形態特征,進行課堂講授昆蟲頭、胸部各器官的特點。并輔助以昆蟲標本的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堂講授的內容。◆復習思考題:1.舉例說明昆蟲觸角的結構及其類型。2.簡述昆蟲足的類型及其代表種。3.簡述昆蟲翅的結構及其分區。4.簡述昆蟲體壁的結構與功能。◆教學進程:教學進程表內容關于本課講授布置思考題用時〔分鐘〕10755◆復習思考題答案:1.答:咀嚼式口器的害蟲,都能給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損。刺吸式口器能刺入動植物的組織內吸取血液及細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點,引起畸形〔如卷葉、蟲癭、瘤等〕;還能傳播植物病毒病。2.答:昆蟲的體壁由表皮、真皮及底膜三局部組成,表皮層由內向外分內表皮、外表皮、上表皮三層;上表皮由內向外可分為角質精層、蠟層和護蠟層。功能:〔1〕支撐身體,著生肌肉。〔2〕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調節體溫。〔3〕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質的侵入。〔4〕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種化合物,調節昆蟲的行為。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植物保護技術課程類型:專業根底課教學進程:第2次課第1章第二節學時:2使用教材:《植物保護技術〔第二版〕》肖啟明歐陽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學內容〔按節〕:第1章農業昆蟲的根本知識第二節昆蟲的繁殖、發育與習性一、昆蟲的繁殖方式昆蟲的繁殖方式有兩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單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四種。〔一〕兩性生殖需經過雌雄交配,精子與卵結合,雌蟲產出受精卵,每粒卵發育成為一個子代,這種繁殖方式又稱兩性卵生,是昆蟲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二〕孤雌生殖或單性生殖卵不經過受精就能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大致可分為偶發性的、經常性的、季節性的三種類型。〔三〕多胚生殖由一個卵產生兩個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個卵發育成兩個到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個體,稱為多胚生殖。〔四〕卵胎生卵在母體內成熟后,留在母體內進行胚胎發育,直到孵化后,直接產下幼蟲或假設蟲的生殖方式。除兩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均屬于特異生殖。二、昆蟲的發育〔一〕昆蟲的變態昆蟲的個體發育過程可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在卵內進行,至孵化為幼蟲〔假設蟲〕的發育期,又稱卵內發育;胚后發育是從卵孵化后開始至成蟲性成熟的整個發育期。不全變態昆蟲的變態昆蟲從卵孵化后,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外部形態和內部器官的變化,致使不全變態成蟲和幼蟲有顯著的不同,這種現象稱為變態。最常見的是不全變態和全變態。1.不全變態具有三個蟲態,即卵、幼蟲〔假設蟲或稚蟲〕和成蟲,無蛹。該變態類型又可分為漸變態、過漸變態、半變態。2.全變態〔二〕昆蟲的個體發育過程全變態類昆蟲的個體發育過程可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四個時期。全變態1.卵期卵從母體產下到孵化為止,稱為卵期。全變態卵的結構:昆蟲的卵是一個細胞,最外面是卵殼,內為一層很薄的卵黃膜,包圍著原生質、卵黃和卵核。卵的前端有一個至數個小孔,稱為卵孔。卵殼具有高度的不通透性,起著很好的保護作用。孵化:胚胎發育完成以后,幼蟲從卵中破殼而出的過程稱孵化。卵的結構及類型2.幼蟲期是昆蟲的生長時期。幼蟲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受到體壁的限制,必須將舊皮蛻去才能繼續生長。每次蛻皮之后,幼蟲的身體長大一些,卵的結構及類型這種現象稱為蛻皮。蛻去的舊皮稱為蛻。前后兩次蛻皮之間的時間稱為齡期。每次蛻皮后的蟲期叫蟲齡,蟲齡等于蛻皮次數加1,即孵化后的幼蟲為第一齡蟲,經一次蛻皮后為第二齡蟲,第二次蛻皮后為第三齡蟲,依次類推。全變態的幼蟲有不同的類型,大體可分為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無足型四類。全變態類幼蟲的類型全變態類幼蟲的類型3.蛹期是全變態昆蟲特有的發育階段,也是幼蟲轉變為成蟲的過渡時期,外表不食不動,但內部進行著分解舊器官、組成新器官的劇烈新陳代謝活動。各種昆蟲蛹的形態不同,可分為離蛹、被蛹、蛹的類型圍蛹三個類型。蛹的類型4.成蟲期●羽化不全變態假設蟲和全變態的蛹,蛻去最后一次皮變為成蟲的過程稱為羽化。羽化后昆蟲既進入成蟲期,成蟲主要是交配產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蟲期本質上是昆蟲的生殖期。●補充營養大多數昆蟲羽化為成蟲后,性器官遠未成熟,需要繼續取食,才能到達性成熟。成蟲階段需要繼續取食,以滿足其卵巢發育對營養的需要,這種對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蟲期營養,稱為補充營養。如:蝗蟲、蝽類、葉蟬等,這類昆蟲不但在幼蟲期危害作物,而且成蟲期也危害。成蟲在性成熟后,即交配和產卵。●產卵前期由羽化到第一次產卵的間隔期,稱為產卵前期。有些昆蟲一生交配屢次,產卵屢次。●產卵期從第一次產卵到產卵終止的時期稱為產卵期。●多型現象成蟲雌雄兩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體形、色澤以及生活行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著差異,稱為性二型。在同一種昆蟲中,存在著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個體類型,稱為多型現象。三、昆蟲的世代和生活年史1.世代昆蟲從卵到成蟲性成熟的個體發育史稱為一個世代。2.生活年史由當年越冬蟲態開始活動,到第二年越冬結束為止的一年內發育史稱為生活年史。世代的長短和一年內發生的世代數受遺傳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3.世代重疊一年發生數代的昆蟲,前后世代間常有首尾重疊現象,這種前后兩個世代互相重疊的現象,稱為世代重疊。4.滯育昆蟲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長或短的不食不動、停止生長發育的時期,這種現象稱為滯育。在生理學上應區別兩種不同的情況,即休眠和滯育。休眠是由不利的環境條件所引起的生長發育停止,當不良的環境條件一旦解除,昆蟲可以立即恢復正常的生長發育,這種現象稱為休眠。引起休眠的環境因子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特別是高溫或低溫。滯育也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但不是不利的環境因子,往往不良環境條件遠未到來以前,昆蟲就進入了滯育狀態,縱然給予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也不能解除,必須經過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一定時期的低溫〕的刺激,再回到適宜的條件下,才能重新繼續生長發育,它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引起滯育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光周期。四、昆蟲的習性〔一〕食性1.植食性;以植物為食料,包括絕大多數農、林害蟲和少局部益蟲,如家蠶。2.肉食性:主要以動物為食料,絕大多數是益蟲。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為捕食,如瓢蟲。3.糞食性:專門以動物的糞便為食,如蜣螂。4.腐食性:以死亡的動植物組織及其腐敗物質為食,如埋葬甲。5.雜食性: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動物性食物,如胡蜂。根據取食范圍的廣窄,又可分為:1.單食性只取食一種動物或植物的昆蟲,如三化螟。2.寡食性能取食同屬、同科和近緣科的幾種植物,如菜粉蝶。3.多食性能取食很多科、屬的植物,如小地老虎。了解昆蟲的食性及其食性專化性,可以利用輪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農業措施防治害蟲,同時對害蟲天敵的選擇與利用有實際價值。〔二〕趨性是昆蟲接受外界環境的刺激的一種反響。其中趨向刺激稱為正趨性,避開刺激稱為負趨性。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質,趨性可分為趨光性、趨化性。很多昆蟲對光波的長短、強弱的反響不同,一般趨向短波光,這就是黑光燈誘集昆蟲的依據。根據害蟲對于化學物質的趨或避的反響,而有誘殺劑、誘集劑及拒避劑的應用。〔三〕假死性有些昆蟲受到突然的接觸或震動時,全身表現一種反射性的抑制狀態,身體蜷曲,或從植株上墜落地面,一動不動,片刻才爬行或飛起,這種現象稱為假死性。對于具有假死性的害蟲,可以用驟然振落的方法加以捕殺,如金龜子。〔四〕群集性是同種昆蟲的個體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習性。群集有臨時群集和永久群集之分。〔五〕遷飛性不少農業害蟲,在成蟲羽化到翅骨變硬的羽化初期,有成群從一個發生地長距離遷飛到另一個發生地的特性稱遷飛性。教學目標:熟練掌握羽化的概念、休眠和滯育現象及昆蟲的主要習性。掌握昆蟲卵的類型及產卵方式、胚后發育各時期的特點了解昆蟲成蟲期的主要生物學特性及昆蟲的生殖方法及昆蟲的個體發育史。◆教學重點:1.昆蟲各種生殖方式的特點2.昆蟲的變態類型及特點3.昆蟲的習性4.昆蟲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教學難點:理解昆蟲的變態類型及特點、幼蟲類型的形成、蛹期的內部變化、休眠和滯育的區別及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教法建議:1.運用舉例和比照的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課堂講授昆蟲不同的生殖方法、變態類型、幼蟲及蛹的類型,展示昆蟲主要的生物學現象以及昆蟲的生活史。2.通過昆蟲標本的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堂講授的內容。3.通過提問啟發同學積極思考。復習思考題:昆蟲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點?簡述昆蟲蛹的類型與形態特征。昆蟲的習性主要有哪些?◆教學進程:教學進程表內容回憶、提問講授小結、布置思考題用時〔分鐘〕57510復習思考題答案:1.答:昆蟲的繁殖方式有:兩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單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兩性生殖需經過雌雄交配,精子與卵結合,雌蟲產出受精卵,每粒卵發育成為一個子代,這種繁殖方式又稱兩性卵生,是昆蟲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孤雌生殖或單性生殖卵不經過受精就能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大致可分為偶發性的、經常性的、季節性的三種類型。多胚生殖由一個卵產生兩個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個卵發育成兩個到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個體,稱為多胚生殖。卵胎生卵在母體內成熟后,留在母體內進行胚胎發育,直到孵化后,直接產下幼蟲或假設蟲的生殖方式。2.答:昆蟲蛹的類型有離蛹、被蛹、圍蛹。離蛹:觸角、足、翅等與蛹體別離,有的可以活動。被蛹:觸角、足、翅等緊緊地貼在蛹體上,外表只能隱約見其形態。圍蛹:蛹體被幼蟲最后蛻下的皮形成的桶形外殼所包圍,里面是離蛹。3.答:昆蟲的習性主要有食性、趨性、假死性、群集性和遷飛性。4.答:可分為單食性、寡食性、多食性〔1〕單食性只取食一種動物或植物的昆蟲,如三化螟。〔2〕寡食性能取食同屬、同科和近緣科的幾種植物,如菜粉蝶。〔3〕多食性能取食很多科、屬的植物,如小地老虎。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植物保護技術課程類型:專業根底課教學進程:第3次課第1章第三節學時:2使用教材:《植物保護技術〔第二版〕》肖啟明歐陽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學內容〔按節〕:第1章農業昆蟲的根本知識第三節昆蟲與環境條件的關系一、氣象因素包括溫度、濕度、風、光、雨等,其中以溫度、濕度對昆蟲的作用最為突出。溫度對昆蟲的影響1.昆蟲對溫度的反響★有效溫度范圍:能使昆蟲正常生長發育與繁殖的溫度范圍,在溫帶地區,通常為8~40℃。★發育起點:在有效溫度的下限,稱為發育起點,一般為8~15℃。★臨界高溫區:在有效溫度的上限,稱為臨界高溫,一般為35~45℃。★停育低溫區:在發育起點以下,有使昆蟲生長發育停止的一段低溫區,一般為8~-10℃★致死低溫區:停育低溫區以下,因低溫昆蟲立即死亡,稱為死亡低溫區,一般為-10~-40★致死高溫區:停育高溫區向上,昆蟲因溫度過高而立即死亡,稱致死高溫區,通常為45~60℃。2.有效積溫定律〔有效積溫法那么〕▼概念:昆蟲完成一定的發育階段〔世代或蟲期〕所需天數,與該天數溫度的乘積是一個常量。用公式表示K=N〔T-T0〕或N=K/〔T-T0〕,這一規律稱為有效積溫定律。▼應用:根據有效積溫定律可推算出某蟲在某地一年中發生的世代數:世代數=某地全年有效積溫總和〔d.℃〕/昆蟲完成一個世代的有效積溫〔d.℃〕;同理,知道了一種害蟲或一個蟲期的有效積溫與發育起點溫度,便可根據公式:N=K/〔T-T0〕,進行發生期預測;同樣,可以根據公式:T=K/N+T0,控制昆蟲的發育進度。▼應用的局限性首先對于滯育現象的昆蟲不適合,因為很多昆蟲的滯育不是因為發育起點以下的溫度而引起的;其次,昆蟲棲息地的小氣候總是與氣象站得到的資料有差異,而且昆蟲是生活在晝夜溫差變化之中,在自然界中的溫度不可能總是在適溫區內變動;同時,昆蟲的生長發育不僅受溫度的影響,而且還受到濕度、食物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二〕濕度和水對昆蟲的影響昆蟲對濕度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圍。一般說,低濕延緩發育天數,降低繁殖力和成活率。〔三〕溫濕度的綜合影響溫濕系數為了正確反映出溫度與濕度對昆蟲的綜合作用,常以溫濕系數來表示,公式如下:溫濕系數=平均相對濕度/平均溫度〔四〕光主要影響昆蟲的活動規律與行為,協調昆蟲的生活周期,起信號作用。光對昆蟲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光的性質、光的強度和光周期。〔五〕風對昆蟲的遷飛、擴散起著重要作用。二、土壤因素對昆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土壤的溫度、土壤濕度、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溫度主要影響昆蟲在土壤中的垂直移動,土壤濕度、土壤理化性質主要影響土棲昆蟲的分布。三、生物因素〔一〕食物對昆蟲的影響每種昆蟲都有它最喜食的植物種類,在取食喜食植物時,昆蟲的發育較快,死亡率低,生殖力高;同種植物的不同發育階段對昆蟲的影響也不同;植物的含水量和昆蟲的生長、發育及繁殖有密切關系。在干旱條件下,植物缺水,體內營養物質濃度高,有利于一些害蟲的繁殖,特別是對刺吸式口器害蟲的繁殖;在氮肥過多的情況下也有利于一些害蟲的繁殖,而磷肥那么對一些昆蟲〔如:蚜蟲、螨類〕具有相反的效果。食物鏈:昆蟲通過食料的關系〔吃的和被吃的〕與其他生物間建立了相對固定的聯系,這種聯系并不限于吃者與被吃者的關系,大多數吃者又是被吃者,這樣形成了一系列的食物有機聯系,通過取食和被取食的聯系,將它們互相聯系在一起,這種關系稱為食物鏈。〔二〕天敵因素的影響天敵因素是指昆蟲的所有生物性敵害。天敵的種類很多,有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和致病微生物三大類,另外還有蜘蛛及其他食蟲動物等。〔三〕植物的抗蟲性植物對昆蟲的取食為害所產生的抗性反響,稱為植物的抗蟲性。機制可分為:1.不選擇性:植物的形態、組織上的特點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體內的某些特殊物質的存在,阻礙昆蟲對植物的選擇,或由于植物物候期與害蟲的為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防止于害。2.抗生性:植物體內某些有毒物質,害蟲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調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產生一些特殊反響。3.耐害性: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強大補償能力,使產量減少很小。教學目標:熟練掌握環境條件對昆蟲生長發育和數量消長的影響。2.掌握影響昆蟲的環境因子及害蟲為害方式。3.了解昆蟲的發生與其周圍環境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氣候因素與生物因素對昆蟲的影響及害蟲的為害方式。◆教法建議:結合生產實際采用舉例說明的方法進行課堂講授。針對教學重點及難點內容,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輔助以習題練習穩固所學知識。◆復習思考題:1.名詞解釋溫濕系數昆蟲的天敵植物的抗蟲性不選擇性抗生性耐害性2.簡答什么是有效積溫定律?它在農業生產中有何應用?◆教學進程:教學進程表內容回憶、提問講授小結、布置思考題用時〔分鐘〕5787復習思考題答案:1.名詞解釋溫濕系數:反映溫度與濕度對昆蟲的綜合作用,等于平均相對濕度與平均溫度的比值。昆蟲的天敵:是指昆蟲的所有生物性敵害。植物的抗蟲性:是指植物對昆蟲的取食為害所產生的抗性反響。不選擇性:指植物的形態、組織上的特點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體內某些特殊特物質的存在,阻礙昆蟲對植物的選擇,或由于植物的物候期與害蟲的為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防止于害。抗生性:指植物體內某些特殊特物質,害蟲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調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產生一些特殊反響阻止害蟲為害。耐害性:指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強大的補償能力,使產量減少很少。2.簡答答:昆蟲完成一定的發育階段〔世代或蟲期〕所需天數,與該天數內溫度的乘積是一個常量。用公式表示K=N〔T-T0〕或N=K/〔T-T0〕,這一規律稱為有效積溫定律。應用:〔1〕根據有效積溫定律,可推算出某蟲在某地一年中發生的世代數。〔2〕可進行發生期預測。〔3〕可運用于控制昆蟲的發育進度。教案〔課時備課〕課程名稱:植物保護技術課程類型:專業根底課教學進程:第4次課第1章第四節學時:2使用教材:《植物保護技術〔第二版〕》肖啟明歐陽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學內容〔按節〕:第1章農業昆蟲的根本知識第四節農業昆蟲主要目、科識別昆蟲在生物分類上為一個綱,昆蟲綱下分為目、科、屬、種4個主要等級,種是分類的根本單位。昆蟲綱分為34個目,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的有9個目,分別是: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纓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脈翅目,其中前4個目為不全變態。一、直翅目體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胸大而明顯,前翅革質,后翅膜質縱折,后足跳躍足或前足開掘足,產卵器興旺,呈劍狀、刀狀或鑿狀,具聽器,漸變態,多為植食性。直翅目二、半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體小至中型,個別大型,多扁平堅硬,刺吸式口器,觸角絲狀或棒狀,前胸大型,中胸小盾片興旺,呈三角形,前翅基部革質,端部膜質,稱半鞘翅,腹面中后足間多有臭腺。植食性或捕食性。半翅目三、同翅目體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復眼興旺,觸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