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_第1頁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_第2頁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_第3頁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_第4頁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眾多學者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并得出基本一致的結論,即金融發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本文基于1994-2008中國經濟相關數據,將采用時間序列數據的計量模型來分析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通過分析中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議,有利于提高中國的經濟金融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標簽: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協整分析一、引言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又經歷了內憂外患,國家動蕩不安和天災人禍的頻繁侵襲,在貧弱的基礎上,走出了工業化面向現代文明的道路。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回想三十年前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已不可同日而語,國民生產總值翻了數十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城市的基礎建設也達到世界水平,中國上海更是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我國GDP總量僅為3624億元人民幣,1986年上升到1萬億元的水平(當年價格),1991年又上升到2萬億元的水平(當年價格)。隨后,每年平均增加1萬多億元,到2007年,我國GDP總量已達到24.9萬億元(當年價格)。扣除價格因素,按不變價格,2007年GDP總量為54331億元,比1978年增長14倍,在29年中,年均增長9.8%。其繁榮程度令世界震驚,中國的發展已經不能單純用震撼來形容,而是世界的一個奇跡。就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引起世界的經濟的蕭條時,中國在世界經濟的復蘇中表現出的實力與貢獻,令世界各國感到欽佩。這一切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鑒證。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存在不足的一面,具體表現為發展程度和發展速度的不同,導致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從而金融發展也不平衡。而金融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地區經濟增長速度的的差異。為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建立兩者的相關模型,并通過實例來研究使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明晰的。金融的發展主要包括金融總量的增長,如金融資產的發展、金融機構的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金融結構的改善和優化。而經濟的增長則體現在實體經濟的提高,如可持續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體制的完善等。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金融占了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迅速的國家,經濟也大都發展迅速。因而,兩者之間大致平行。無疑,金融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并且對現代經濟的增長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所以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著重金融發展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及作用力度多大,以及經濟增長所帶來的金融增益等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經濟金融質量。從現有的理論觀點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存在五種可能: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沒有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有顯著的影響。兩者之間存在的很強的相關關系僅僅是巧合,經濟增長的同時,金融機構同樣增長,但是兩者各自按照自身的邏輯發展。上述觀點忽視制度問題,為多數新古典經濟學家所持有。經濟增長導致金融發展。即經濟的增長帶來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促進金融市場的建立。這一觀點可稱為金融發展的因應需求論(Demand-Drive)。對資本的需求即包括短期也包括長期不斷增加,能夠籌集資金用于經濟發展的金融機構應運而生。金融體系的兩個基本功能是將儲蓄者和投資者匯合在一起為投資資金找到最合適的投資項目。現代的金融體系之所以復雜是因為為實現這兩個基本功能,不同的條件下需要不同的制度安排。上述觀點為現代制度學派經濟學家所持有。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一個決定因素。也就是說,因果關系的方向是金融發展導致經濟增長。當然,金融發展只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之一。金融發展既可能是經濟增長的充分條件,也可能是必要條件。這兩種觀點在最近的研究中都不少見。(1)充分條件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經濟史和理論上的分析都表明,金融體系不完善是阻礙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大多數研究發達國家金融發展問題的經濟史學家都持這一觀點。(2)必要條件金融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假定沒有其他阻礙經濟增長的因素,金融體系就能產生持續的高增長。本觀點由熊彼特提出,支持者包括一些貨幣學派經濟學家。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障礙。這里因果關系的方向仍然是金融發展影響經濟增長,但是重點關注的則是由于金融領域的泡沫和貨幣危機對經濟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這種觀點認為金融體系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銀行股票市場和國際資本流動方面的沖擊都可能導致金融危機。持這一觀點的經濟學家包括凱恩斯(Keynes1936)戴蒙德Diamond和Dybvig1983)和克魯格曼(Krugman1998)。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互為因果關系。既有理論分析表明金融發展導致經濟增長,也有理論分析表明經濟增長引起金融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接受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互為因果關系這一觀點。根據不同的假設,不同的理論得到了以上不同的結論,因此,需要通過實證檢驗來驗證那種結論更符合實際情況。三、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統計描述通過1994到2008年的GDP總值Y和存貸款余額F的數據,作出下圖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橫軸是年份,縱軸代表了Y與F的變化趨勢很明顯,90年代以來,我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都非常迅速,并且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金融也在發展,初步假設這兩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指標的選取以及數據的來源、處理本文通過建立GDP,就業人數,資本以及銀行系統的發展等四個指標來衡量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選取每年GDP來衡量經濟增長,用Y表示;就業人數用L來表示;選取存貸款余額之和來衡量銀行系統的發展用F表示;選取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K來表示資本存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國際統計年鑒》.指標的檢驗和模型的建立根據前人的研究分析以及經濟理論的定性分析,本文共選擇了國民生產總值Y、就業人數L、存貸款余額之和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K四個指標作為研究對象。首先我們從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型方程著手:表示綜合要素,以下用存貸款余額之和F來替代則:對兩邊取自然對數,得到:相關系數分別表示資本、勞動及金融發展產出的彈性,常數h用來反映Hicks中性技術進步可能的生產率。在探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中,本文運用了協整理論對它們進行分析,因為大多數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可能是非平穩的,若直接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很可能會產生“偽回歸”現象,即兩個毫無關系的非平穩時間序列很可能會得到一個“顯著”的線性回歸模型,影響模型解釋力。協整理論從分析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入手,把時間序列分析中短期動態模型和長期均衡模型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為非平穩時間序列的能否建立有效回歸模型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法。.變量的平穩性檢查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前先對其進行平穩性檢查,只有變量在一階平穩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協整分析。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查方法檢查變量的平穩性,選取GDP作為經濟總量指標,分別研究它與就業人口,金融發展水平,和資本總量的協整關系。分別對的數據取對數記為,應用ADF檢查方法對其進行單位根檢查,檢查結果為:表2中國各變量ADF單位根檢驗結果注:***表示顯著性水平為10%的臨界值,**表示顯著性水平為5%的臨界值,*顯著性水平為1%的臨界值,△表示一階差分,檢驗由Eviews6.0軟件完成由表2可知,所有變量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而把他們進行一階差分后,剔除不平穩的現象,在顯著水平為5%的情況可都變成平穩的,即都是一階平穩序列。若直接對這些原始變量做線性回歸,都可能產生“偽回歸”,得到虛假的理論。而探討非平穩變量間的均衡關系恰好是協整分析的優勢所在。.協整分析如果涉及到的變量都是一階差分平穩的,且這些變量的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則稱這些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它反映了所研究變量之間存在的一種長期穩定的關系。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也是判斷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是真實回歸還是虛假回歸的有效方法。協整檢驗有兩種主要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的兩階段回歸分析法,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的協整系統檢驗。前一種方法一個缺點就是在小樣本下,參數估計的誤差相當嚴重,并且當變量超過兩個以上時,變量間可能存在多個協整關系,無法找到所有可能的協整方向,其分析結果不易解釋。Johansen(1988,19針對對上述問題提出極大似然估計(MLE)法。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的兩階段回歸分析法方法來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前面已經檢驗了都是一階平穩的,由此可以進一步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表3的EG檢驗結果注:表示檢驗所用模型,分別表示常數項,趨勢項,滯后階數通過表3,從長期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國民生產總值Y與存貸款余額之和F、固定資產投資K、就業人數L有關。且F、K、L的系數皆為正,即Y與F、K、L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當存貸款余額,固定資產投資,就業人數增長的時候,國民生產總值也增長,即當金融發展的時候,經濟也增長。表4的EG檢驗結果注:括號的數值為t統計值通過表4,從短期來看,國民生產總值Y與存貸款余額之和F無關,與就業人數L無關,與固定資產投資K有關。經過上述分析可知,Y與F、K、L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即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是長期的正相關的。再對中國各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回歸分析中國各變量的回歸方程:運用計量軟件Eviews3.0對包含了金融發展測量指標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進行估算,從回歸的結果來看,值的判斷及方程的顯著性F均表明回歸方程整體顯著,從系數的顯著性檢驗t值來看,t值均顯著。從回歸方程來看,很明顯,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五、結論及政策建議本文通過對中國近十幾年來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本文采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分別選取了GDP,,存貸款余額,固定資產投資及勞動人數等四個變量用Eviews3.0,Eviews6.0計量經濟學軟件進行研究,又通過ADF檢驗平穩性,應用Engle和Granger的兩階段回歸分析法進行協整分析,最后的出的回歸方程。從回歸結果來分析,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效果較顯著。.金融發展是一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本文提供了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正相關的實證。自80年代以來,中國國內的金融領域不斷的發展,同時經濟增長的也分外喜人。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金融發展政策是國內經濟增長的理性選擇。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性金融風險正風起云涌的今天,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這一論題同樣面臨新的挑戰,那么,隨著金融過度發展帶來的金融風險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周期重要因素,不僅要增強各國之間的金融交易往來,更要借鑒發達國家發展金融市場的經驗,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金融發展會影響經濟增長,且因素是多方面的,簡言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在當前全新的客觀現實條件下,蘊藏著廣闊的潛在研究空間。顯見,中國在制定經濟增長政策的決議上要正確認識到金融發展所帶來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制度,一個國家金融體系完善與否,及效率高低,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其次我們不應該將重點僅僅放在單純通過進一步自由化措施或增加金融服務來鼓勵金融發展并進而提高經濟增長,而且,中國也應該將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等方面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換句話說,在目前階段,中國在通過金融擴張的手段來實現經濟增長的規模同時,也應該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內在質量。參考文獻:[1]孫敬水:計量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⑵韓維學:關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理論綜述[J],山西財經大學2008⑴[3]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5,經濟研究1994(4)[4]許文彬: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切,當代財經2008[5]毛秋容李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綜述[J]經濟述評2004[6]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J],1996-2009[7]Velimirsonje:Finanicialdec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8]K.Fung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ConvergenceorDivergence?[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282009(2).[9]ValpyFitzGerald,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