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1頁
2019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2頁
2019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3頁
2019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4頁
2019年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板塊二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

秦漢2.3秦漢時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2019屆高三歷史復習廈門三中薛明石羨漢武帝劉徹董仲舒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或奠基)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大一統”的時期。政治上:開創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體確立和鞏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祿制,奠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經濟上:秦漢形成了統一的經濟體制;漢代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斷發展,精耕細作技術日益成熟,黃河流域是經濟發展的重心;重農抑商政策加強,古代對外貿易的基本格局開始形成。思想文化上:從百家爭鳴到實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統,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治思想;文化昌盛,科技方面奠定世界領先地位;外來文化開始傳入中國。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秦漢階段特征思想(1)2016·全國工卷,24: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2)2015·全國I卷,40: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3)2014·全國I卷,24:秦漢政治統治借助人倫秩序(“君權神授”)(4)2014·海南卷,2:東漢儒法思想的融合科技文化(1)2016·海南卷,2:國家強力推行的字體(2)2013·海南卷,3: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演變發展(隸書)考題角度備考分析1.高頻考點:漢代儒學成為統治思想。2.備考策略:(1)首先應該抓住這一時期的時代特點,大一統,從政治的大一統、思想文化的大一統等角度歸納相知識,形成秦漢時期總的時代特點。(2)秦漢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漢的經濟和文化卻差異很大,學習中注意歸驗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并能總結經驗教訓,形成正確的價值趨向。一、秦朝文化統一文字(1)小篆:創始于秦代。字體略長,筆畫圓勻,富于圖案美。(2)隸書: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時代。字體結構平衡對稱,整齊安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并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第二年,兩個儒生侯生和盧生暗地里誹謗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書坑”及“坑儒谷”遺址坑殺。此即為“坑儒”。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二、西漢的建立和統治1、漢初的政治2、漢武帝的“有為”政治(1)背景漢武帝劉徹

經歷70余年的休養生息,到武帝時“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但“無為”所帶來消極影響也日益明顯,社會潛伏著重大危機:王國問題、土地兼并、商賈勢力膨脹,邊境不寧等等,積極“有為”成為時代的需要。國力增強;社會的危機①經濟,漢武帝時期,經濟恢復發展,國力增強,為中央集權的加強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政治:諸侯國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威脅西漢的穩定。③思想: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滿足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漢武帝的“有為”政治(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人(今河北衡水),西漢時期著名的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儒學思想體系,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采納。之后儒學逐漸成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晚年著《春秋繁露》董仲舒“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漢書》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歸之,若歸父母,……”

“國家將有失敗之道,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A“春秋大一統”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B“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加強君權的需要C“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穩定統治秩序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1)從思想內涵看,融儒家、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為一體,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應”說,強調王權的合理合法性。(3)以神權限制王權。(4)以維護皇權的絕對性為最終目的,完全淪為官方統治哲學。②漢武帝尊儒措施(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A政治B教育以儒家標準選拔人才,選用儒士參與國家大政。 初步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以儒學為指導的教育體系③作用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思考:董仲舒新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紙發明前的書寫材料:龜甲、獸骨、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簡、帛。我國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三、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造紙術問世前人類的書寫材料古埃及紙草:巴比倫泥板:印度樺樹皮:希臘羊皮:中國:

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美]德克·卜德《中國物品西傳考》

易斷裂,難以保存笨重不易保存昂貴甲骨;青銅;竹木簡;絲絮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有才學,盡心(誠實)敦慎,數犯嚴顏,匡弼(陳述)得失。……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夸贊)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后漢書·蔡倫傳》蔡倫

(?--121年)東漢人《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九章算術》書影數學1、十進位值制內涵:包括十進制和位值制形成商代甲骨文、金文中的記載算籌記數法:完全具有十進位值制功能意義(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2)為國際通用,延續至今(3)被馬克思稱為……《九章算術》:2、《九章算術》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

第一章“方田”:田畝面積計算;

第二章“粟米”:谷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堤壩和河渠)、體積計算;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地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完整體系。算籌記數擺法算籌3、算籌自古以來,興修水利就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根據圖片,概括漢代關中地區水利工程分布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說明與形成這種特點相關的經濟與科技因素。(6分)圖漢代關中地區的水利工程特點:漢代關中地區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原因:關中地區是漢代的經濟中心;鐵制工具在漢代廣泛使用;漢代《九章算術》為修建水利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渾儀是中國古代用于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觀測儀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圓環構成,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圓球。是望遠鏡發明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至遲漢武帝時期,中國古代科學家已經使用渾儀確定天體坐標。有資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中國就已經使用渾儀觀測天象了,比古希臘約早60年。古代中國的宇宙結構學說主要有三家:即蓋天、渾天、宣夜說。蓋天說即“天圓地方”說,“天員(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間有八根柱子撐著。渾天說則主張大地是個球形,外裹著一個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內的水上(后來發展為“地在氣中”),日月星辰附在天殼上,隨天周日旋轉。宣夜說認為“天”只不過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日月星辰就在氣體中飄浮流動。農學《氾勝之書》,西漢晚期的一部重要農學著作,一般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書。《漢書?藝文志》著錄作“《氾勝之》十八篇”,《氾勝之書》是后世的通稱。書中記載黃河中游地區耕作原則、作物栽培技術和種子選育等農業生產知識,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氾勝之書》與《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為中國古代四大農書。

《黃帝內經》一名《內經》《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內容較完整的一部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古典醫學著作。成書約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后。原書十八卷,包括《素問》和《針經》各九卷。《內經》在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指導下,以論述中醫基礎理論為重點,兼述衛生保健、臨床病癥、方藥、針灸等多方面內容,為祖國醫學的學術理論體系,奠定了廣泛的基礎。醫學張仲景后人尊稱為“醫圣”《傷寒雜病論》創造性的提出了辨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學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2010年北京卷40.(24分)在長期的抗災斗爭中,中華

民族表現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東漢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張仲景記述道:“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但競逐榮勢……惟名利是務。”“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