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第I卷(選擇題)1.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五個時期的科技發展情況(科技成果)曲線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一五”計劃促進了①時期的科技發展B.“兩彈一星”成果是在②時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時期內沒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雜交水稻是在⑤時期取得的重大成果2.下圖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會徽。從中獲取的中國文化氣息是①會徽將中西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②“世”字與數字2010巧妙結合,體現了中國書畫寫意的特點③三個人抽象概括為由“你、我、他”組成的全人類大家庭,體現了中國的和諧意識④中國古代書法、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的體現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有人評論英國的發展:“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國的下層階級迅速擴張,超過道德和素質都較優越的上層階級,那么,不僅英格蘭本土的人口素質會遭破壞,而且美國與澳洲的英國后裔也不會像現在如此聰明。”這種說法是受到哪一種學說的影響A.帝國主義B.民族主義C.種族主義D.進化論4.劇烈的革命、頻繁的戰爭、“理性的口號下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令人極度失望”“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及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紛繁的多重力量推動著浪漫主義思潮席卷了歐洲。下列對該思潮理解準確的是①強調演繹推理的絕對性

②對理性主義思潮的反思③康德等人哲學思想影響

④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沖擊A.①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一位學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個報告中的關鍵詞匯變遷,其中四個報告的詞匯使用有如下特點,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市場經濟"成為報告的新詞匯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在報告中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④報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線"成為高頻詞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6.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的對聯:“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這副對聯最適合于評價的歷史人物是A.孫中山B.毛澤東C.鄧小平D.周恩來7.“一般來說,當帝國的權利來自一個人時,它便軟弱;而當它來自千百萬人民時則強大……如果學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關心民族的危機,那么這樣的人民將是聰明的,否則就是愚昧的。”這種觀點的最早倡導者應該是A.地主階級洋務派B.資產階級維新派C.資產階級革命派D.無產階級革命者8.日本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與此相比,中國的近代化進程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9.布羅代爾認為,科學的歷史若從一定的距離來看,就像從一種普遍的理性解釋向另一種普遍解釋的緩慢過渡。每一種解釋因新的資料猛烈地與之抵觸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種假說便會被提出,這種假說又會成為進一步發展的出發點。下列最符合這一論斷的是A.亞里士多德力學—哥白尼日心說—牛頓經典力學B.亞里士多德力學—牛頓經典力學—相對論C.牛頓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論D.基督教神創論—拉馬克早期進化說—達爾文進化論10.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下列作品與《人間喜劇》創作風格一致的是A.《等待戈多》B.《自由引導人民》C.《格爾尼卡》D.《大衛·科波菲爾》11.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們都

①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②反映了近代中國的時代要求③揭示了中國革命的特殊規律④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⑤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④⑤12.下列關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即在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在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

②學者有憲法范圍內在學術上有獨立思考、創作、批評、辯論的自由③實施過程歷經曲折④與二千多年前“百家爭鳴”的背景相似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宋元時期)由于所有的官員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與心態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體現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詞雅俗并陳,適應娛樂場所的需要B.關漢卿的《竇娥冤》大量使用白話、方言C.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圖》強調表現個性,追求神韻意趣14.發表于1940年1月,闡述中國革命理論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論述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階段、性質、領導權等問題。“在今天的中國,這種新的……國家形式,就是抗日統一戰線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又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統一戰線的。”上述材料涉及的是毛澤東的哪部著作A.《論聯合政府》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義論》D.《論人民民主專政》15.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A.提倡民主科學B.發展資本主義C.挽救民族危亡D.推動實業救國16.下列屬于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文革”時期排除錯誤路線干擾,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在《追尋從未間斷的中國文化》一文中說:“中國文化、文明的發展不是在封閉環境中孤立進行的,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文化的交流,既有對外的傳播影響,也有對外來文化的借鑒和吸收……中國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寬廣胸懷,善于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精華,通過融合、重組不斷壯大發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①宋明理學的形成②三民主義的形成③毛澤東思想的形成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歷史概念是反映歷史研究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以下對歷史概念的解讀正確的是A三教合一中國古代的三教合一嚴重阻礙了儒學的復興B三大政策其核心是民主主義,有兩個重要原則: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C三大戰役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徹底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D三大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新中國外交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聯蘇抗美;60年代既反蘇又反美;70年代聯美抗蘇;80年代不結盟;1994年中俄簽署《聯合聲明》,形成了一種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為主要原則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系;2011年中美確定致力于建設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這表明①中國外交政策不斷根據國際形勢和自身利益的變化進行調整②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③中國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④合作取代對抗是中國與美蘇(俄)關系發展的方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0.馬克思說:“每一個企圖代替舊統治階級的地位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們描繪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夠證明該說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②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1.曹雪芹的《紅樓夢》和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分別是中俄兩國文學史上的豐碑。這兩部巨著的共同意義是A.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要求B.揭露和批判了社會矛盾C.開創了新的文學流派D.宣傳了人文主義思想22.“一切生活現象皆是由上帝設定的,而如果他賜予某個選民獲利的機緣,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應服從上帝的召喚。……你須為上帝而辛勞致富,但不可為肉體、罪孽而如此。”持這種觀點的人最有可能是A.人文主義者B.天主教教士C.路德教教徒D.加爾文教教徒23.有學者認為:“亞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國拒絕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但是其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沒有與之俱進。”亞投行的建立表明A.中國致力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B.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被其取代C.政治多極化推動經濟格局改變D.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發展24.《唐璜》發表后,英國不少報刊指責它是“對維護社會所必需的行為準則的譏諷”。詩人歌德說:“《唐璜》是徹底的天才的作品——憤世到了不顧一切的辛辣程度,溫柔到了優美感情的最纖細動人的地步。”這表明《唐璜》A.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激怒了統治階級B.具有濃郁的反思理性社會的特點C.為啟蒙運動的發生奠定了思想基礎D.開創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時代25.如果你是《共和國記憶》攝制組的編制人員,需要為1965年選取素材,下面可以選的是A.西藏和平解放B.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初步形成C.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D.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6.學者趙振宇指出,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實際上也是由7個國家的30多家公司協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給了有16家多國中小技術公司協助的DigitalDomain公司,音樂制作包給了索尼公司,它的高質量的音樂制作使該片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這反映了A.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產業加強了對全球資源的爭奪B.經濟全球化推動了文化信息產業的國際化合作C.文化資源國際化的基礎是對全球文化市場的開拓D.全球化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國家間的經濟交流27.“筆下惟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去。怪狀崩騰若轉蓬,飛絲歷亂如回風。長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驚海鴻。”下列書法作品的特點與唐朝詩人朱逵的描述相符的是A.《祭姪文稿》B.《九成宮醴泉銘》C.懷素《自敘帖》D.《多寶塔碑》28.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著名電影明星秀蘭·鄧波兒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給沮喪、絕望的美國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樂觀。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公開宣稱,只要有秀蘭·鄧波兒,美國就會沒事。材料主要說明了A.電影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B.電影誕生在危機中的美國C.羅斯福借助電影實施新政D.電影藝術影響著社會生活29.屯田制是古代中國利用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征收一定數額田租的制度。曹魏時期的民屯每50人為1屯,收成與國家分成情況為: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意離開。這種民屯的經營模式是A.宗族集體生產B.田莊規模生產C.個體農戶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30.唐朝法律允許百姓以擊登聞鼓、攔御駕等非常規手段申訴冤情,如所述屬實,則不會受到處罰,“如有不實者,各合杖八十”。這主要說明A.唐朝的法律日趨完備B.法律成為政府肅貪的重要手段C.法律體現了人文精神D.唐朝法律對民情申訴實行保護第II卷(非選擇題)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為主的調節方式,推動經濟發展。1953—197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美國為3.5%,英國3.0%,法國5.2%,聯邦德國5.9%,日本9.8%等。——摘編自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等材料二從1973年11月開始,意、英、美、日、法、聯邦德國等國相繼出現經濟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普遍、持續、大幅度下降,企業破產嚴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業、金融和貿易公司的破產具有普遍性。失業人數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達1850萬人。與此同時,物價大幅度上漲,美國為7.4%,日本18.9%,聯邦德國12.7%,法國26%,英國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滯脹”階段。——摘編自宋則行、樊亢《世界經濟史》(1)材料一反映了這些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它們依據的經濟理論及其具體內容是什么?(6分)(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時期經濟危機的表現與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不同。(2分)造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綜上,你對經濟政策的調整有何認識?(6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社會思潮的核心。人文主義反對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反對教會束縛和封建等級觀念,強調人的作用。——馬世力《一本書讀懂世界史》材料二

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了現代生活的準則。——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文藝復興的實質和這一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4分)(2)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者和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最具代表性的發明成就及其發明者。(6分)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論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予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的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驅,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也成了新文化運動一個貫穿始終的主要話題。——摘編自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材料二在西方歷史上,啟蒙運動是一場長達幾百年的拉鋸式運動,通過不斷的爭論及無數的啟蒙巨子充滿真知灼見和戰斗性的著作才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掃除了障礙,最終被社會大眾接受。但中國的啟蒙運動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卻僅僅持續了五六年,僅從時間的短暫上我們就應該對這場運動究竟會產生多深刻和廣泛的影響打個問號。因為解決一個比西方社會問題更嚴重,而國人又目光短淺、更具思想惰性的國家的社會問題是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這場運動充其量只是對中國本來就為數不多的現代知識分子及那些與城市聯系緊密的國人施行了精神洗禮,而對遠離城市的其他社會階層的人們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更別說在廣大的農民中引發思想地震了——甚至連思想的痙攣也沒有。——摘編自冰云《陳獨秀先生新文化啟蒙運動的功過得失》(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并指出這場運動和歐洲啟蒙運動的不同。(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和歐洲啟蒙運動在“思想譜系”上的根本區別及兩者在斗爭目標和影響上的相同之處。(8分)參考答案1.A【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經濟與科技的發展。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促進了當時科技的發展,故A正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故B錯誤。人造地球衛星是在1970年發射成功的,1973年,袁隆平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故C、D錯誤。2.D【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文化的相關內容,意在考查獲取和解讀的相關信息,調動相關知識的能力。據圖片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故選D。3.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進化論認為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認為它在人類的進化、發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解讀材料核心觀點,“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強調英國下層的擴張會破壞人口素質。這種說法是受到達爾文社會學說的影響。故答案為D。4.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浪漫主義。根據題干信息“理性的口號下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令人極度失望”可知,法國大革命勝利后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與理性主義所宣揚的不符,這是對啟蒙時代的反思。康德等人主張自由、平等、博愛,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為浪漫主義的產生做了思想準備。浪漫主義興起于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故本題選D項。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強調演繹推理的絕對性,而浪漫主義則強調直覺、想象力和感覺,排除①。5.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主要內容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所學史實,"毛主席"一詞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應該是在1977年"十一大"上,因為仍然處于徘徊時期;"改革""對外開放"被第一次提及與1982年"十二大"鄧小平提出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有關;"三步走"和"基本路線"是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上正式提出;"市場經濟"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確定為主要目標。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6.C7.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思想潮流。根據題干信息“帝國”“來自千百萬人民時則強大”可知,該觀點主張保留君主,但權力來自于人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指的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故本題選B。鴉片戰爭中的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故不選A;由“帝國”一詞可知該倡導者主張保留皇帝,故不選C、D。8.A【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歷程。根據材料“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思想文化——制度——器物(科學技術),這與中國的近代化器物(科學技術)——制度——思想文化正好相反,A項說法正確。9.B【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世界科技歷程。題目中所說的推翻舊說發展新說的關系只有B項符合;A項日心說為天文學,與牛頓力學不是一個領域;C項相對論與量子論不構成此類關系;D項拉馬克與達爾文的學說屬于同一問題,故不選。10.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人間喜劇》和《大衛·科波菲爾》的創作風格為現實主義。故本題選D。《等待戈多》的創作風格為現代主義,《自由引導人民》的創作風格為浪漫主義,《格爾尼卡》的創作風格為現代主義,故不選A、B、C三項。11.D【解析】②“近代”的說法與鄧小平理論不符,③只有毛澤東思想才能體現,故②③排除。12.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雙百”方針。“雙百”方針,具體地說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時存在,自由發展;在學術理論上,提倡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互相爭鳴,自由討論,①、②項表述符合史實。“文革”期間,“雙百”方針由于受到“左”傾錯誤的干擾而不能堅持貫徹,“文革”結束后鄧小平重新強調要堅持貫徹“雙百”方針,實施過程歷經曲折,③項表述符合史實。“百家爭鳴”的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大變革,“雙百”方針提出的背景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④項表述錯誤,故A項正確,B、C、D三項排除。13.D【解析】本題考查宋元文學藝術成就。宋元時期,文化繁榮,在文藝美術方面大量風俗畫產生,代表作品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文學方面,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被士大夫推廣,成為流行的文體;元曲的誕生是文學藝術與現實生活結合的一個很好的印證。故A、B、C三項正確;王冕是明代畫家,不符合題干時間,符合題意,故選D。14.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論聯合政府》是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故A項錯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發表于土地革命時期,故B項錯誤。《新民主主義論》發表于抗戰期間,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故C項正確。《論人民民主專政》發表于1949年,故D項錯誤。15.C【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演進。分析材料信息可見,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出現了從戊戌變法代替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代替戊戌變法、中華民國代替清朝、五四運動取代辛亥革命的新陳代謝的現象,此現象發展深化與列強侵略加強、中國民族危機加深相關;據此可知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共同核心動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選C。其他三項均不符合此共同之處,故排除。16.D【解析】本題考查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取得的科技成就。①發生于1964年,②發生于1983年,③發生于1973年,④發生于1970年。答案為D。17.D【解析】18.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史學常識。解讀材料可知,歷史概念是人們對歷史本質屬性的概括和總結。A、B、C都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分析和評論,沒有揭示出歷史事物的本質屬性,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歷史概念,故錯誤。D項完整地概括了三大改造的本質,屬于歷史概念,D項正確。19.C【解析】由“(20世紀)50年代聯蘇抗美;60年代既反蘇又反美;70年代聯美抗蘇;80年代不結盟”可知①正確;新中國成立以后,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②正確;由“聯蘇抗美……反蘇又反美……聯美抗蘇……不結盟”可知③正確;由“中俄……形成了一種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為主要原則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系……中美確定致力于建設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可知④正確。故C項符合題意。20.C【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與近代世界的重要思想主張。分析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見,馬克思強調了新的統治階級為維護或確立其統治地位,均以其本階級的思想作為整個社會的思想,以取代舊的統治階級。秦始皇注重推行法家思想,建立封建專制統治,故①正確;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都是反封建專制統治,推行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故③④正確;董仲舒的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不符合題意,故②錯誤。故選C。21.B【解析】《紅樓夢》主要表現了封建社會的婚姻、文化、道德和教育的腐朽、墮落,揭示了專制王朝和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歷史命運。《戰爭與和平》主要表現了俄國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歷史作用,揭露了俄國封建社會的矛盾。兩部著作都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矛盾,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批判,據此可知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22.D【解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根據材料可知這種觀點宣揚的是“先定論”思想,所以應為加爾文教,故D項正確。23.A【解析】無24.B【解析】本題考查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意在考查考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唐璜》對社會的譏諷、憤世,體現了其對社會的反思,同時又“溫柔到了優美感情的最纖細動人的地步”,這體現了浪漫主義突出情感的特點,這些都是對理性社會的反思,故選B。《唐璜》譏諷現實,不代表批判自由主義,故排除A。啟蒙運動在此之前就發生了,故排除C。《唐璜》屬于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故排除D。25.B【解析】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故A項錯誤;到1965年,我國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故B項正確;1960年冬我國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故C項錯誤;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D項錯誤。26.B【解析】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信息產業的國際化合作,故B項正確。27.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書法藝術。由“怪狀”“歷亂”可知,這描述的是草書的特點,懷素是草書大家,答案為C。28.D【解析】電影只是藝術,不可能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故A項錯誤;電影的誕生時間是1895年,美國經濟危機是在1929—1933年,故B項錯誤;羅斯福借助電影實施新政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電影明星秀蘭·鄧波兒“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給沮喪、絕望的美國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樂觀”,說明電影藝術影響著社會生活,故D項正確。相互促進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A項符合題意。29.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結合題中關鍵信息“利用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可知,屯田制的經營模式屬于官府募民耕作,D項正確。結合題中關鍵信息“民屯每50人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