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攀枝花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數字標號涂黑。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個體成長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與精神力量。青年網絡流行文化作為影響青年價值觀塑造的一個重要方面,越來越呈現出“圈層化”的特點。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是青年實現自我價值訴求的有效渠道。傳統社會中,社會交往受時空限制較大,往往以局部小圈子為限,很難形成相對集中的圈層。而在網絡時代,時空限制被消弭,“網生代”青年在網絡空間中更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自身個性化特點得到社會層面的確證與肯定。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這些共同點會不斷凝聚和放大,形成自我價值的群體性體現,并最終以種類繁多的青年網絡流行文化類型呈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繼續吸引與凝聚著擁有相似愛好的人群,進而不可避免地形成“圈層化”現象?!叭踊币彩蔷W絡文化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式。文化資本本身具有逐利性,跨越圈層以及創新試錯的成本比較高昂,相比而言,在既有圈層中深耕高熱度題材,可有效降低風險。投資者通過特定的文化產品,不斷引導和加深圈層中的文化認同度,從而促使該文化圈層不斷發展。這又刺激投資者進一步加大文化資本投入,以追逐更高的利潤。這種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品的互相促進,客觀上助推了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嚴格來說,“圈層化”只是一種普遍性現象,其本質是具有某種特質的群體性集中,是中性的,沒有優劣好壞差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年輕人是否“圈層化”,而在于“圈層化”如何影響青年的價值觀。如果特定圈層內的青年要把所謂的圈層看作一堵密閉墻,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斷強化圈層外部的壁壘,那確實有疏離現實社會的可能,進而對生活和個人發展產生很多消極的態度,不利于人社會化本質的實現。但也有青年把圈層作為一個立足點,以包容開放自信的狀態,積極向外延伸和發展,對社會也可以產生積極效應。(摘編自《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的價值引導》)材料二:信息革命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圈層文化的繁榮。認識圈層文化,要將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環境中,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給圈層文化帶來的發展與挑戰。在互聯網未普及之前,受交往手段的局限,文化圈層較為狹小,彼此之間無法聯動,因此所具有的影響力也相對較小。而信息化時代交往和傳播的便捷化,就使得同一文化種類可以同時影響世界各地,文化大圈層成為可能。群體變大了,基于傳播過程中的人性特征,羊群效應隨之產生,這時“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整個“羊群”會不斷模仿“領頭羊”的一舉一動。其后果就是整個圈層走向極端化,形成群體極化現象。與此同時,信息化時代,在圈層內部,同一性質的文化可以無障礙地快捷溝通,而不同性質的文化往往被圈內人集體排斥抵制。隨著文化圈層的發展、固化,其核心文化特征越明顯,不同圈層之間的融合就變得越難。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圈層文化并未擴大交流,反而更加封閉,更加固化。這進一步放大了“信息繭房”效應,使人們被困在自己偏好的信息之中,從而喪失生活的多樣化和趣味性。伴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擴大,圈層文化的負面引導作用也得以擴散,不僅對圈層內部,也對潛在的圈層對象甚至主流圈層造成了文化認同上的沖擊。多數圈層文化的傳播與擴展是無方向的,也缺乏明確的價值目標和有力的引導。如果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就會導致小眾圈層與大眾文化和主流價值的背離。而在信息社會中,人們除了主動獲取信息,也在被動地接觸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也會夾雜著不同的情感傾向與價值觀念,有的裹挾著消費主義的內核,塑造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從而導致信息圈養現象,這是對當代青年主體的極大傷害??陀^認識圈層文化現象,也需要理性辨析良性的圈層文化與被動的信息圈養之間的區別,破除信息圈養的弊端。從更深層次而言,圈層文化背后是技術、文化資本和人性的驅動,技術本身并不向善。技術最終還是為政治、文化等服務的,只有監管到位才能服務于正確的導向。文化資本則更加需要限制與引導。資本的本質是逐利,一旦任由資本主導著青年“圈層”文化的發展,就會導致消費主義愈加盛行,與主流價值觀愈加背離。與技術和資本相比,人性是圈層文化現象的內因,人性只有被真、善、美填充,才能堅定本心,避免技術至上、消費主義的侵蝕。(摘編自《網絡信息時代的認同亂象與對治之道》)1.下列對上面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由于文化圈層不斷發展,投資者通過特定文化產品,不斷加深圈層中的文化認同度。B.在圈層文化繁榮的當下,只有認識圈層文化,才能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帶來的發展與挑戰。C.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文化大圈層成為可能,圈層的影響力增大,最終造成群體極化現象。D.信息化時代下的文化可以無障礙溝通,因此,圈層化的負面作用也得到了極大的擴散。2.根據上面兩則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于網絡時代的時空限制被消弭,“網生代”青年更易在網絡空間中得到社會層面的肯定。B.“圈層化”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品的互相促進,助推了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C.我們不應把注意力放在年輕人是否在粉圈中,而應關注粉圈如何影響青年的價值觀。D.無論如何,人性是圈層文化現象的內因,只有被真、善、美填充,才能避免被侵蝕。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在主題班會上,某高二學生表示在網絡中認識的朋友才能夠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B.某個UP主喜歡在作品中向粉絲介紹各地文化景點,因為他們都是熱愛旅游的人。C.近幾年,很多人把“雙十一”當作節日并在線上大量消費,滿足自己的購物欲。D.第75屆法蘭克福書展,重點展示了網文IP從文字到動漫、影視等衍生品的開發鏈條。4.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5.作為“網生代”的一員,要如何在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中保持開放的心態、理性的思考?請你結合兩則材料內容,給同齡人提兩點建議?!敬鸢浮?.C2.D3.C4.①首先提出中心論點,即“認識圈層文化要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給圖層文化帶來的發展與挑戰”。②接著用了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和假設論證,從不同的角度論證圈層文化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及對策。③最后從更深層次論述圈層文化背后是技術、文化資本和人性的驅動,技術本身并不向善。5.①青少年要辯證看待“圈層化”,把圈層作為一個立足點,以包容開放自信的狀態,積極向外延伸和發展,把它作為實現自我價值訴求的有效渠道。②青少年要警惕“羊群效應”,主動破除“信息繭房”,要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窘馕觥俊痉治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由于文化圈層不斷發展,投資者通過特定文化產品,不斷加深圈層中的文化認同度”的說法錯誤,根據原文“投資者通過特定的文化產品,不斷引導和加深圈層中的文化認同度,從而促使該文化圈層不斷發展”可知,選項因果倒置,“文化圈層不斷發展”是果而不是因。B.“只有認識圈層文化,才能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帶來的發展與挑戰”的說法錯誤。材料二說“認識圈層文化,要將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環境中,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給圈層文化帶來的發展與挑戰”,選項不僅表述絕對而且混淆了“信息技術”和“圈層文化”的關系。D.“信息化時代下的文化可以無障礙溝通,因此,圈層化的負面作用也得到了極大的擴散”的說法錯誤,原文是“信息化時代,在圈層內部,同一性質的文化可以無障礙地快捷溝通”“伴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擴大,圈層文化的負面引導作用也得以擴散”,選項漏掉了“同一性質的文化”這個修飾成分,還隨意增加了“極大”修飾“擴散”。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推斷的能力。D.“無論如何,人性是圈層文化現象的內因”錯。據原文“與技術和資本相比,人性是圈層文化現象的內因”可知,選項“無論如何”這一說法擴大范圍,忽略了“與技術和資本相比”這一條件。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論點論據和論證關系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材料一的主要觀點是青年網絡流行文化“圈層化”是青年實現自我價值訴求的有效渠道?!叭踊币彩蔷W絡文化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式?!叭踊敝皇且环N普遍性現象,其本質是具有某種特質的群體性集中。C.很多人雖然把“雙十一”當作節日并在線上大量消費,但這些人并不來自“某種特質的群體”,而是根據各自喜好的“散戶”,沒有形成文化“圈層”。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證思路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先通讀材料,然后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答案即可。材料二開篇點題,提出中心論點“認識圈層文化,要將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環境中,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給圈層文化帶來的發展與挑戰”。接著二三段運用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指出文化圈層變大之后,容易走極端,造成“群體極化現象”以及“信息繭房”效應,并指出帶來的弊端——不僅對圈層內部,也對潛在的圈層對象甚至主流圈層造成了文化認同上的沖擊。第四段針對弊端提出解決對策“客觀認識圈層文化現象,也需要理性辨析良性的圈層文化與被動的信息圈養之間的區別,破除信息圈養的弊端”。最后一段先總說“從更深層次而言,圈層文化背后是技術、文化資本和人性驅動,技術本身并不向善”,然后具體闡述了技術的特點以及技術、資本與人性的關系。由此可知,最后一段的核心內容為第一句話“從更深層次而言,圈層文化背后是技術、文化資本和人性的驅動,技術本身并不向善”?!?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涉及的相關問題的個性化解讀的能力。題干要求結合兩則材料內容,給同齡人就“圈層化”中如何保持開放的心態、理性的思考提兩點建議。找到材料中的議論句,提煉概括即可。從材料一最后一段“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年輕人……而在于……如果特定圈層內的青年要把所謂的圈層看作一堵密閉墻,將自己封閉起來……進而對生活和個人發展產生很多消極的態度,不利于人社會化本質的實現。但也有青年把圈層作為一個立足點,以包容開放自信的狀態,積極向外延伸和發展,對社會也可以產生積極效應”,可以提煉出:青少年要辯證看待“圈層化”,把圈層作為一個立足點,以包容開放自信的狀態,積極向外延伸和發展,把它作為實現自我價值訴求的有效渠道。從材料二“群體變大了,基于傳播過程中的人性特征,羊群效應隨之產生,這時‘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整個‘羊群’會不斷模仿‘領頭羊’的一舉一動。其后果就是整個圈層走向極端化,形成群體極化現象”“進一步放大了‘信息繭房’效應,使人們被困在自己偏好的信息之中,從而喪失生活的多樣化和趣味性”“如果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就會導致小眾圈層與大眾文化和主流價值的背離”等語句可以概括出:青少年要警惕“羊群效應”,主動破除“信息繭房”,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理性去辨析圈層文化的良性與否,進而破除信息圈養的弊端。(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硯癡阿英易水自古出壯士,也出名硯。制絕品硯臺,須有絕品好石。易州之石,質堅而潤,色柔而純,聲清而冷,為硯頗佳。制硯匠人眾多,不乏高手。少了四顆門牙的“奚豁子”,便是其中之一。奚豁子愛硯如癡,每覓得一塊好石,都像新抱了個胖孫子,摩挲呵護,翻覆端詳,靈感不來,絕不下刀。有的石頭,竟已擱置多年。早年間,他將一方奇石以細繩縛之,懸于梁,日夜冥思。鼠嚙繩斷,石落齒碎,嘴“豁”了。這便是奚豁子諢名的由來。奚豁子缺牙,也缺媳婦,但刻硯的家伙什兒卻齊全得很,各式刀、鉆、鏟、鋸……長長短短一溜兒排開。大錘如拳,小鏨如針,探手便可取到。奚豁子干起活兒來,擊頑石似山崩,琢細處似刺繡,仿若手底有一出跌宕大戲,正在緊鑼密鼓地上演。看客禁不住嘆一聲:“妙??!”可抬眼一瞅奚豁子的臉,又把那“妙啊”吞回肚里?!脒珠_嘴,斷牙瘆人,下唇吊一絲涎,抬頭紋一擠一擠,眼皮一翻一翻,委實煞風景??纯碗x去,奚豁子不送,也不吭聲。那年,嘉慶帝到清西陵祭奠,把玩易硯,喜愛非常,遂命當地召集巧匠,制硯五十方,進獻宮中。于是全州出動,攀壁探洞,下河潛潭,遍尋好石。不僅把新近的采石點刨了個底朝天,連前朝的老坑也刮了好幾層。終于,在易水激流底部巖隙,開出一大塊百年一遇的極品硯石。敲除雜皮,順裂痕剖開,不多不少恰好五十塊。大者如鼎,小者如履,細觀之,花紋、石眼、石膽、石暈皆可因勢雕出小品。眾匠人領石而去。輪到奚豁子,不禁傻了眼。分給他的那一塊,尺寸如線裝書,確是好料,但中間鼓起一個褐色疙瘩,丑極俗極,如一枚爛土豆。鑿掉它,則石料洞穿;刻成祥云,則混沌如燒濕柴;雕為瑞獸,則皮毛臟似野狗。奚豁子求別人分一點兒石料給他,哪個肯應?人們等著看奚豁子的笑話。期限到,奚豁子捧一木匣來,小心抽去棉絮,但見那大丑疙瘩,已被細雕為荷之敗葉。筋脈凸浮,呈細網狀;葉肉枯槁,疲疲沓沓,耷拉在干朽的銹色葉梗上,似乎一陣風便可摧折,卻坦然而立,自帶風骨。一塊廢石,搖身變為寶貝。硯裝船,擂鼓放炮。奚豁子兩臂奓開,追著船跑,說那硯再補兩刀更佳,路人笑而譏之。奚豁子自此揚名。數月后,硯界有傳言曰:“易州畢竟僻遠,真正的琢硯大師深居于京城,其技已臻化境,遠勝奚豁子。大師近日新出一硯,被藏家巨資買走。其雕工尤絕:一老頑童,將拐杖插入岸邊軟泥,蹲身捧魚放生。既有凡塵實景,亦有仙佛虛境,非俗匠所能為也。”奚豁子聞聽,坐不住了,躑躅三天,未進水米,一跺腳,只身赴京,但求一睹。輾轉多日,總算尋到藏家。藏家一見奚豁子,疑惑道:“你這人忒面熟?!钡峒皩毘帲瑓s不愿展示,說怕看壞。奚豁子日日登門,有天忽然撲地咳血,面色蠟黃。藏家心生惻隱,扶他坐定,說好只在五步外觀看,不可趨近碰觸,不可超過半炷香工夫。待藏家凈手取硯出來,奚豁子長長地抻著頸子,睜大眼細瞧,突然撲哧一聲樂了,說:“我的?!痹瓉?,這正是奚豁子刻的那方硯。荷葉磕碰碎落,葉柄被誤識為手杖。誰也沒想到,他以奇技,將自己的形象藏于葉下,豁牙傻笑,眉眼仿佛因葉片移去、陽光太熾而微皺。藏家驚喜感慨,與奚豁子徹夜暢談,并將硯臺還給他。京城人都知道,嘉慶帝有個大舅子,貪而蠢,常偷宮中珍寶出去換錢。這易水硯就是他帶出來的。此事傳出,硯臺沾過皇氣,不斷有人天價求購,奚豁子均閉眼擺手。之后,這石硯再沒出現過。時人揣測,其或被供奉于某處,或坐等更高出價,或將陪主人入墳。奚豁子的身份也漸漸查清,他是易硯鼻祖——唐代奚超的后人。隔年大澇,易水橋塌,奚豁子以此硯募資修橋。愿出重金者隨他到家,奚豁子彎腰,從破木桌腿下摳出一物,豁嘴洞呼氣,吹落浮灰,說:“拿去?!?.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奚豁子諢名的由來,表現出他對硯的癡迷,這與結尾他把硯臺墊桌子的行為自相矛盾。B.嘉慶帝喜愛易硯,招工匠制硯,這個情節讓故事染上了傳奇色彩,使情節更加曲折。C.奚豁子是一個長相丑,癡迷于治硯、治硯技藝高超,有著強烈的藝術追求和愛心的人。D.奚豁子的身份大有來頭,他不但是一個杰出的工匠,還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題目“硯癡”,“硯”是器物,“癡”表程度,言簡意賅,統攝全文,引發讀者遐想。B.“奚豁子”這個諢名,既有故事,又有特點,與“不乏高手”“其中之一”等贊譽形成對比。C.文中加點的句子既表現了奚豁子對硯石的癡迷程度,又表現出他對制硯藝術的追求。D.硯界傳言的出現,照應了上文嘉慶帝的相關情節。這樣小說便有了草蛇灰線的意思。8.尋找京城制作寶硯大師的前后,奚豁子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李斌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一文中寫到:“將一門技術掌握到爐火純青,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內涵又遠不限于此?!北酒≌f正體現了這一特點,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A7.B8.①聽聞京城有大師的琢硯水平已臻化境后的好奇、震驚與一探究竟的強烈愿望。②輾轉多日尋到藏家,藏家卻不愿展示,日日登門的倔強與不得觀看寶硯的迫切與焦急。③看到藏家收藏的硯臺是自己作品后的意外以及內心釋然后的自豪與喜悅。9①通過奚豁子“干起活兒來,擊頑石似山崩,琢細處似刺繡”以及能將缺陷明顯的廢硯石刻成寶貝,體現了技術高超的工匠精神。②奚豁子細心呵護覓得的好石,“靈感不來,絕不下刀”以及聽聞京城大師作品后,急于求見,體現了發自肺腑的熱愛,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③奚豁子在出名后,沒有利用名聲謀取不利之財,而是在易水橋坍塌后以硯募資修橋,體現了熱愛家鄉、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工匠精神?!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與結尾他把硯臺墊桌子的行為自相矛盾”錯誤,由原文“硯臺沾過皇氣,不斷有人天價求購”而奚豁子卻“把硯臺墊桌子”可知,這樣寫是為了表現奚豁子癡迷制硯,不慕名利。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形成對比”錯誤,由原文第二段“制硯匠人眾多,不乏高手。少了四顆門牙的‘奚豁子’,便是其中之一”可知,這里只是為了引出奚豁子,并突出他的容貌特征,是一個人身上形成的強烈反差,沒有對比意味。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作答時,根據題干“尋找京城制作寶硯大師的前后”的提示,按時間順序,在文中篩選信息,分兩條作答。尋找京城制作寶硯大師前,聽說京城琢硯大師“技已臻化境,遠勝奚豁子”,其雕品“有仙佛虛境,非俗匠所能為”,奚豁子“坐不住了,躑躅三天,未進水米,一跺腳,只身赴京,但求一睹”,有一探究竟的好奇,有震驚,也有比一下的好勝心理。尋找京城制作寶硯大師后,到京城后“日日登門,有天忽然撲地咳血,面色蠟黃”,表現奚豁子渴望見到硯臺的急切與倔強。見到硯臺后“奚豁子長長地抻著頸子,睜大眼細瞧,突然撲哧一聲樂了”,因為硯臺是他雕刻的而歡喜,表現了他在意外之后,對自己技藝的自豪。【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篩選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對于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李斌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中的解釋是:“倘若沒有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沒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動、腳踏實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的生命哲學,也有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的人生信念?!睋颂釤捯c,結合小說作答。由原文第三段“奚豁子愛硯如癡,每覓得一塊好石,都像新抱了個胖孫子,摩挲呵護,翻覆端詳,靈感不來,絕不下刀”“早年間,他將一方奇石以細繩縛之,懸于梁,日夜冥思。鼠嚙繩斷,石落齒碎,嘴‘豁’了。這便是奚豁子諢名的由來”可知,奚豁子對硯石的癡迷程度,這是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由原文“刻硯的家伙什兒卻齊全得很,各式刀、鉆、鏟、鋸……長長短短一溜兒排開”“干起活兒來,擊頑石似山崩,琢細處似刺繡”“奚豁子兩臂奓開,追著船跑,說那硯再補兩刀更佳,路人笑而譏之”可知,奚豁子對刻硯工具和刻硯標準要求很高,希望自己的作品達到最佳水準。所以即使“丑極俗極,如一枚爛土豆”的石頭,在他手下也會“坦然而立,自帶風骨。一塊廢石,搖身變為寶貝”。足見他刻硯方面精益求精的準則。所以只有他能把一塊廢石,變廢為寶,有巧奪天工之妙。這體現他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由原文“硯臺沾過皇氣,不斷有人天價求購”而奚豁子卻把硯臺墊桌子,“奚豁子以此硯募資修橋。愿出重金者隨他到家,奚豁子彎腰,從破木桌腿下摳出一物,豁嘴洞呼氣,吹落浮灰”可知,奚豁子不慕名利,真正做到了道家的超然達觀,體現儒家的熱愛家鄉、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節選自《史記·屈原列傳》)乙張儀既出,未去,聞蘇秦死,乃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以為固。雖無出甲,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韓必入臣,梁則從風而動。社稷安得毋危?且夫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強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禍,無及為已。是故愿大王之孰計之?!保ü澾x自《史記·張儀列傳》,有刪改)10.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且夫從者A聚群弱B而攻至強C不料敵D而輕戰E國貧而數舉兵F危G亡之術也11.下列對甲、乙兩段文字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故勞苦倦極”與“盡態極妍”(《阿房宮賦》)兩句中的“極”含義相同。B.“其辭微”與“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微”含義相同。C.“厚幣委質事楚”與“請事斯語矣”(《論語十二章》)兩句中的“事”含義不同。D.“社稷安得毋?!迸c“信義安所見乎”(《蘇武傳》)兩句中的“安”含義相同。12.下列對甲、乙兩段文字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A.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端方正直卻不為朝廷所容,屈原心里是有怨恨的,所以他寫下了《離騷》。B.張儀稱只要楚國絕齊,秦國將把商於之地六百里給楚國,但只給了六里。楚懷王一氣之下發動軍隊討伐秦國。C.懷王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魏國趁機于鄧地襲擊楚國,齊國因為懷恨楚國背離盟約,不去援救。D.那些主張合縱的人,空發議論,只說對國君的好處,不說對國君的危害,致使楚國來不及應付秦國的禍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14.張儀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服楚懷王親附秦國的?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0.CEF11.C12.A13.(1)它所陳述贊美的不過是尋常細小的事物,但這些細小事物(所表達)的旨趣是極大的,所列舉的是近的事物,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2)如今,大王不親附老虎而去親附綿羊,我私下認為大王的打算錯了。14.①以利誘之。材料一張儀游說楚懷王“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②以威破之,秦國強大,后臣服者先破滅;秦國一旦出兵,韓魏就會向秦國臣服,出兵攻打楚國;主張合縱的都是小國,無力與秦抗衡。【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且,那些主張合縱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國家攻打最強大的國家,不權衡敵對國的力量而輕易地發動戰爭,國家窮困而又頻繁地打仗,這就是導致危亡的策略。第一個“而”連接“聚群弱”和“攻至強”,共同作“從者”的謂語,中間都不應斷開,應在“強”后面斷開,即在C處斷開;第二個“而”連接“不料敵”和“輕戰”,中間都不應斷開,應在“戰”后面斷開,即在E處斷開;第三個“而”連接“國貧”和“數舉兵”,并且“危亡之術也”是判斷句,所以應在“兵”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故應在CEF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含義相同”錯誤?!捌@?到達極點,到達頂點”;句意:所以勞累疲倦時。/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B.“含義相同”錯誤?!昂铍[晦/一寸的百萬分之一、微小”;句意:語言含蓄。/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C.正確。“侍奉/實踐、從事”;句意: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請允許我遵從您說的話去做。D.“含義相同”錯誤?!霸趺?哪里”;句意:國家怎么會不危險呢?/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在哪里呢?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但只給了六里”錯誤。由原文“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可知,本就是欺騙的說法,六里都沒給。C.“魏國趁機于鄧地襲擊楚國”錯誤。由原文“魏聞之,襲楚至鄧”可知,是魏國襲擊楚國一直打到了鄧地。D.“只說對國君的好處,不說對國君的危害,致使楚國來不及應付秦國的禍患”錯誤。這只是張儀游說楚懷王的說辭,“致使”曲解文意。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稱文”,陳述贊美;“指”,旨趣;“邇”,近。(2)“與”,親附;“竊”,私下;“過”,錯?!?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笨芍?,材料一張儀以利益引誘楚懷王,游說楚懷王“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由原文“乃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以為固。雖無出甲,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韓必入臣,梁則從風而動”“且夫,從者聚群弱而終至強,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可知,張儀以威破之,秦國強大,后臣服者先破滅;秦國一旦出兵,韓魏就會向秦國臣服,出兵攻打楚國;主張合縱的都是小國,無力與秦抗衡。參考譯文:甲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半x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道德端正,使(自己)品行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大概是自己的怨憤所引起的。《詩經》中的《國風》,寫男女戀情而不過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憤怒。屈原的《離騷》詩,則兩者之美兼而有之。(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贊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楚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背淹跗鹆素澬?,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于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乙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還沒離去,就聽說蘇秦死了,于是游說楚懷王說:“秦國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軍隊的實力可以抵擋四方的國家,四境險要,黃河如帶橫流,四周都有設防重地可以堅守。勇武的戰士一百多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貯存的糧食堆集如山。法令嚴明,士兵們都不避艱苦危難,樂于為國犧牲,國君賢明而威嚴,將帥智謀而勇武,即使沒有出動軍隊,它的聲威就能夠席卷險要的常山,折斷天下的脊骨,天下后臣服的國家首先被滅亡。而且,那些合縱的國家要與秦國相較,無異于驅趕著羊群進攻兇猛的老虎,猛虎和綿羊不能成為敵手是非常明顯的。如今,大王不親附老虎而去親附綿羊,我私下認為大王的打算錯了。當今,天下強大的國家,不是秦國便是楚國,兩國相互爭戰,從它的形勢看,不可能兩個國家都存在下去。如果大王不去親附秦國,韓國必然要到秦國稱臣,梁國就會聞風而動,國家怎么會不危險呢?而且,那些主張合縱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國家攻打最強大的國家,不權衡敵對國的力量而輕易地發動戰爭,國家窮困而又頻繁地打仗,這就是導致危亡的策略。我聽說,您的軍事力量比不上別國強大,就不要挑起戰爭;您的糧食比不上人家多,就不要持久作戰。那些主張合縱的人,粉飾言辭,空發議論,抬高他們國君的節行,只說對國君的好處,不說對國君的危害,突然招致秦國的禍患,就來不及應付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這個問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塞路初晴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胡人羊馬休南牧①,漢將旌旗在北門。行子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②獵秋原。【注】①南牧:南下放牧,此處指北方少數民族南侵。②游騎: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二句從正面點題,交代了時間、地點,特別是重點突出了初晴,具有統攝全詩的作用。B.第三、四句寫雨后腳下之路及草原村莊的景色,天上地下,遠處近處,景物富于變化,很有層次。C.尾句中“閑”字與上句“喜”相對應,進一步表現出因一場戰勝胡人的戰斗剛結束后的輕松愉悅。D.全詩色彩明麗,與空間位置上的變化結合在一起,從而將草原風光形象準確地傳達給了讀者。16.前人評價本詩頸聯說:“人多休牧,漢將安居?!保ㄇ濉S叔燦《唐詩箋注》)將“休”解為“停止”,但是有人認為原詩中“休”當為“休要”講,你贊同哪一種說法?并談談理由?!敬鸢浮?5.C16.示例一:我贊同將“休”解為“停止”。因為尾聯寫“喜聞無戰伐”,說明曾經發生過戰爭,現在因停戰而“喜”,該句承接頸聯“休南牧”內容,所以解為“停止”合適。示例二:我贊同將“休”解為“休要”?!澳夏痢焙星致缘囊馕叮g為“休要”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詩句顯得義正辭嚴,有凜然不可侵犯之概,符合邊塞詩的情感傾向?!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因一場戰勝胡人的戰斗剛結束后”錯誤?!跋猜劅o戰伐”意思是聽說邊疆無戰事,并沒有體現戰爭“剛剛結束”的信息。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示例一:將“休”解為“停止”。詩句的尾聯“行子喜聞無戰伐”承接頸聯,意思是驚喜地聽聞邊疆無戰事,說明曾經發生過戰爭,現在停止了。所以才有“游騎獵秋原”的悠閑自在,寄寓了詩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所以解為“停止”合適。示例二:將“休”解為“休要”。這首詩是一首邊塞詩。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擴展勢力,故“南牧”實含有侵略的意味?!靶菀笔蔷浔狈接文撩褡?,休得南下侵略。因為“漢將旌旗在北門”,強大的唐軍正駐守在北方,是衛國的長城。詩句顯得義正辭嚴,有凜然不可侵犯之概。使用因果倒裝法,將“胡人羊馬休南牧”的警告語前置,放在主導地位上,以逆筆取勢,顯得更為有力,加強氣勢。(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們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會失敗。(2)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引用“滿招損,謙得益”(《尚書》)作為論據,再結合莊宗的實例,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融寫景、抒情和哲理于一體,藝術價值很高。其寫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鄉孤獨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體現了人事變幻、江水永恒的道理。【答案】①.常于幾成而敗之②.慎終如始③.憂勞可以興國④.逸豫可以亡身⑤.人生代代無窮已⑥.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名篇名句的識記和默寫能力??忌攸c識記和正確書寫的字詞有:幾、慎、逸豫、已、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2023年9月23日20時,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盛大開幕。別樣的絢爛“數字煙花”盛景震撼了世界,盡顯文化科技交融之美。沐文化之韻,賞中華文明之美。采集于良渚古城遺址的火種,歷經一路傳遞,最終點燃主火炬,恰似中華五千年文明____①_____,生生不息;文藝演出上篇《國風雅韻》盡展錢塘繁華、江南風韻,透出中國語言文字的精妙……一個個文化符號,用詩畫江南之筆不斷為杭州亞運會“上色”,在“浙”里匯集世界的焦點,展現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獨特魅力。品運動之韻,顯開放包容之姿。這次盛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盛會,而是亞洲人民的盛會,45個國家的上萬健兒來到中國,消弭以往的隔閡,打破長久的矛盾。開幕式上,各代表團依次入場,或熱情招手,或②吶喊跳躍。在名為《攜手同行》的演出篇章中,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標志性建筑出現在網幕上,構筑____③_____,美美與共的亞洲畫卷。借數字之韻,興科技強國之路。杭州地鐵“亞運號”專列的乘風而生,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串聯起6個辦賽城市……現代化科技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城市“顏值”的持續攀升。以文化為底色,融科技之力與藝術之美,開幕式繪出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韻的動人畫卷。此次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的盛會,更是一場文化的盛會。(500字)18.下列句子中的“盡”,與原文加點字“盡”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她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唇笑。B.天盡頭,何處有香丘?C.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9.請在下面橫線處按要求填入恰當的成語。①“火炬一路傳遞”恰似“文明的傳遞”,據此推知,后面橫線處可以填寫的成語是“_________”。②各代表團依次入場,或熱情招手,或吶喊跳躍?!皡群疤S”用語較通俗,可以替換成成語“_________”。③請從“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中挑選一個更合適的成語寫到橫線處?!皹嬛________,美美與共的亞洲畫卷?!?0.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答案】18.C19.①.薪火相傳②.歡呼雀躍③.各美其美20.修改為:這次盛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盛會,更是亞洲人民的盛會,45個國家的上萬健兒來到中國,消弭以往的隔閡,緩和長久的矛盾。【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原文“盡顯文化科技交融之美”“盡展錢塘繁華”的兩個盡都是副詞,表達“完全、充分”的意思。A.盡:是副詞,“老是,總”的意思;B.盡:是“達到極限”之意,“天盡頭”就是天邊;C.盡:是全都,表達完全、充分之意;D.盡:是窮盡,終止之意。故選C。【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語境有“一路傳遞”之意,可填“薪火相傳”。薪火相傳:1.意思是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2.比喻師生授受不絕,或種族、血統、文化精神的傳承,綿延不盡。②語境形容開幕式上各代表團入場的情景,替換“吶喊跳躍”,可填“歡呼雀躍”。歡呼雀躍: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③各美其美:各民族發展本民族自己的文化?!案髅榔涿馈闭f明尊重文化多樣性,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人之美”是指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根據“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標志性建筑出現在網幕上”可知,《攜手同行》展現了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不同文化,應填“各美其美”?!?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劃線句子有兩處語病:第一處:用詞不當,“不僅是/而是”搭配不正確,在這里應用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詞“不僅是/更是”。第二處:搭配不當,謂語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消弭以往的隔閡,打破長久的矛盾”中的“消弭”與“隔閡”、“打破”與“矛盾”搭配不當,應改為“打破以往的隔閡,消弭長久的矛盾”。(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孟子批評墨家的兼愛是“無父”的“禽獸”理論,他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在反駁中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①______,即將墨家的兼愛理論歸結為“無父”或“禽獸”的荒謬之談,從而證明兼愛是不成立的。這里孟子運用的是一個隱藏了結論的三段論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還原這個三段論就是:(),(),所以,墨家的兼愛是一種禽獸理論。那么孟子的這個推斷成立嗎?當然不成立,因為這個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實的。為什么說它不真實呢?我們試著分析一下“墨氏兼愛,是無父也”這個小前提是如何得出來,便應該清楚了。墨家的兼愛強調無差別,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沒有人、己、親、疏的區別;______②______,人與人之間按照關系遠近而有親疏之別。孟子因此認定墨家的兼愛是無父,以三段論的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對待父親與對待他人無差別就是“無父”墨家的兼愛對待父親與對待他人無差別因此,墨家的兼愛就是無父。這個推論在結構上沒有問題,但是它的大前提換一種表達就是:對待父親與對待他人有差別就是“有父”。這顯然是儒家的觀點。孟子的批評墨家“兼愛是無父”的觀點,卻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而非從共識出發,這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個推論也就不能成立。墨家和儒家之間,互相批評、相互指責,從而構成了彼此之間長期的思想爭論。其實,墨家和儒家,在“愛”的思想上,一個從外到內,一個從內到外,③_________,將有可能產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22.參照文中畫波浪線處三段論推理結構,聯系上下文,在括號處將孟子的另一個推斷的三段論推理補寫完整。【答案】21.①歸謬法
②而儒家的仁愛(倫理)則強調有差別③如果能夠充分結合起來
22.無父(無君)是禽獸
墨家的兼愛是無父的【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空,本句屬于總起句,是對下文內容的概括;結合下文“即將墨家的兼愛理論歸結為‘無父’或‘禽獸’的錯誤結論,從而證明兼愛是不成立的”可知,這種方法屬于“歸謬法”,故可填寫“歸謬法”。第②空,本句屬于照應句,結合“墨家的兼愛強調無差別,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沒有人、己、親、疏的區別”“人與人之間按照關系遠近而有親疏之別”可推斷,填寫的句子與“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沒有人、己、親、疏的區別”構成轉折,故可填寫“而儒家的仁愛(倫理)則強調有差別”之類的句子。第③空,本句屬于總結句,“其實”承上文轉折,意味著墨家和儒家沒有必要“互相批評、相互指責”,“一個從外到內,一個從內到外”,即可以結合起來,故可填寫“如果能夠充分結合起來”之類的句子。【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這題考的是邏輯三段論,三段論是以一個一般性的原則(大前提)以及一個附屬于一般性的原則的特殊化陳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個符合一般性原則的特殊化陳述(結論)的過程。就此題而言,本題的結論是“墨家的兼愛是一種禽獸理論”,即S是P,據此可知,S是“墨家的兼愛”,P是“禽獸”。大前提是個一般性的原則,即M是P,已知P是“禽獸”,根據原文“他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可知,“無父(無君)”是M,再根據“M是P”可知,大前提是“無父(無君)是禽獸”。小前提,是依附于大前提的一個特殊性的陳述,即S是M,已知S是“墨家的兼愛”,M是無父(無君)”;再根據原文“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故小前提表述為“墨家的兼愛是無父的”。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墩撜Z·里仁》)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荀子·榮辱》)“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中國踐行正確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義利相兼,義重于利”的縮影,是中國高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體現。作為當代青年,你對“義”與“利”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坷模涸凇傲x”“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儒家先圣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贊美君子知義而行,嘆息小人逐利而往。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而逝的歷程中如何把控義利的平衡,是重大的人生命題,只有在義利平衡中才能成就完美無悔的人生。在義利的天平上,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義”,以義為先,才能在行為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級審計師考試分享與試題及答案交流會
- 醫療決策中的倫理困境病例分析與道德考量
- 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中的倫理與法律考量
- 醫療器械材料與人體健康的緊密關系
- 醫療數據泄露的隱患與預防措施
- 中級審計師考試全書試題及答案
- 初級審計考試模擬考試指南試題及答案
- 完整版2025年中級會計考試試題與答案
- 外語考試模擬題及其答案總結
- 2025年建造師考試全方位解讀試題及答案
- 腫瘤??七M修匯報護理
- 第2課 《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的多視角表達》(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美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
-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護理
- 村干部筆試題庫及答案
- 高低壓柜常見故障及檢修培訓
- 供應商分級制度
- 第7課《我們有新玩法》第2課時《我們一起來創造》課件 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 統編版
- 廠房拆除及重建施工合同協議
- 安全色與安全標識
- 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深度研究
- 海上絲綢之路(浙江海洋大學)學習通測試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