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管理課件_第1頁
信息系統管理課件_第2頁
信息系統管理課件_第3頁
信息系統管理課件_第4頁
信息系統管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訊系統的技術基礎電腦系統的種類和結構電腦硬體基礎電腦軟體基礎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構成電腦系統和種類和結構

超級電腦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微型電腦(又稱個人電腦)其他類型的電腦:

①、多媒體電腦系統;

②、并行處理計算機第一節電腦硬體基礎電腦硬體系統電腦硬體一、電腦硬體系統:一個完整的電腦硬體系統涉及主機、記憶體、輔助記憶體、輸入和輸出設備。為了組成一個有效的電腦硬體系統,在選擇和組織電腦硬體的部件時應做到:權衡整個系統的性能、成本、控制、複雜性之間的內在關係和利弊,使電腦能高效地幫助組織完成預定的任務??紤]系統當前和將來的需求,以便使電腦系統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即當資訊系統發生變化或擴展時,所選擇的電腦硬體系統仍能很好的支持更新後的資訊系統。

二、電腦硬體中央處理器CPU主存輔助記憶體輸入設備輸出設備1、中央處理器CPU算術/邏輯部件(ALU):又稱運算器,其任務是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比較控制器:控制數據和程式指令的存取,並進行指令解碼,協調ALU、寄存器、主存及輔存和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的數據流入、流出。寄存器:是高速存儲區域,用來暫時保存少量的程式指令和那些即將被CPU處理的、CPU處理過程中用到的或剛被CPU處理完的數據。2、主存需要處理的程式指令和數據被存儲在內存中,記憶體的主要特點是向CPU迅速提供數據和指令。記憶體容量的基本度量單位是位元組,以B表示(一個位元組以八個地二進位組成),常用的度量單位是:KB、MB、GB[表示一千(103B,實際=210=1024)、一兆(106,1024*024)、千兆(109,10243)]。記憶體的組成

內存由多種存儲器組成記憶體類型

易失性

非易失性

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OM(只讀存儲)SRAMDRAMPROMEROM(靜態RAM)(動態RAM)(可編程ROM)(可擦寫ROM)

3、輔助記憶體輔助記憶體(也叫永久記憶體)可長時間地存儲大量數據。與記憶體相比,輔存所存儲的數據是非易失的,而且輔存器容量大,價格便宜,但其存取速度比主存慢得多。常用的輔助記憶體有:磁帶、磁片(又分硬碟、軟碟兩種)、光碟、磁光碟、數字視頻盤(DVD)、PC記憶體卡、快速記憶體等。4、輸入設備為了保證輸入數據的正確性,數據的輸入和編輯應選在數據源處進行,儘量減少將數據源先寫在紙上或表格上,然後在輸入電腦。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掃描器、輸入筆、光筆、觸摸屏、數字相機等。

5、輸出設備輸出的資訊可以是圖像、音頻、數字等。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印表機、繪圖儀、自動報話機、電話等。

第二節電腦軟體基礎指揮電腦硬體準確無誤地工作是軟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軟體是語句或指令的有序集合。軟體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一、系統軟體實用軟體操作系統1、實用軟體實用軟體可為個人、工作組或企業的應用需求提供支持。實用程式種類繁多,適用範圍廣泛,包括從跟蹤電腦任務到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實用軟體有用於節省磁片存儲空間的數據壓縮軟體、用於保護顯示幕幕的螢幕保護軟體、用於清查病毒的殺毒軟體、檢查硬體能否正常工作的測試軟體、合併與排序軟體、多媒體播放工具軟體等。

2、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任務用戶介面操作系統的功能系統的運行方式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任務操作系統的任務是合理地調度系統資源,使所有資源能有序而且高效地工作。操作系統是電腦系統的指揮中心,是協調和控制電腦系統軟體、硬體資源有序工作的軟體集合,並承擔用戶程式的介面。用戶介面用戶介面可使每個用戶訪問或發佈命令給電腦系統,用戶通過用戶介面去使用操作系統。用戶介面有兩種形式:基於命令的用戶介面(要求向電腦以字元形式輸入命令)和基於圖形的用戶介面(GUI,使用顯示器上的圖示和菜單向電腦系統傳遞命令)

操作系統的功能提供用戶介面,管理和控制用戶對系統資源的訪問;管理和分配系統記憶體;管理和分配進程(CPU)任務;管理和分配各種外部設備;管理檔;提供高效可靠的網路通信能力;提供遠程作業錄入、檔傳輸、電子郵件、遠程列印等多種網路服務功能。

系統的運行方式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即時操作系統通用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統DOSWindows9x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XPUnix操作系統蘋果機操作系統OS/2操作系統二、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一種為個人、組織或團體解決某類問題或完成某種特定任務而編制的軟體。應用軟體類型很多從軟體的適用性考慮,通??煞譃椤皩S脩密涹w”和“通用應用軟體”;從軟體的組成方式考慮,可分為“套裝軟體”、“組件”、“集成軟體”等。1、專用軟體通常將那些為解決某類獨特問題或專門問題而編制的軟體為“專用應用軟體”。專用應用軟體特點:由於是自行開發,所以開發過程和開發結果易於控制,而且可以完全滿足本身的需求。當用戶的目標發生變化後,應用軟體的修改和維護相對也比較方便。但專用軟體的開發耗時費力,而且在軟體的功能與運行方面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而且為了維護其正常運行,必須保存或壯大資訊系統人力資源,因此,初始成本很高。2、通用軟體一些已商品化、適用範圍廣泛的軟體稱為通用軟體。其初始成本小,品質較高。如會計電算化軟體。3、套裝軟體套裝軟體是批捆綁在一起的若干個單一應用程式軟體包的集合。如微機的MicrosoftOffice系統包括了字處理軟體Word、電子錶格處理軟體Excel、資料庫管理軟體Access和演示文稿軟體PowerPoint。4、組件組件是指可以用來幫助一群人有效而且能較高效地協同工作的軟體,又稱工作組軟體。組件特別適合於“分組”工作方式的企業或組織。如視頻會議軟體。5、集成企業軟體目前很多企業採用供應鏈管理(即購買原材料→原材料入庫→生產→產成品存儲→出庫裝運→市場銷售→客戶服務),它們使用支持供應鏈管理的集成企業軟體來實現管理。有的還將人才資源、財務等也集成在內。第三節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基本構成GIS的定義和內涵GIS的功能GIS軟體平臺與應用系統GIS的基本構成GIS的發展一、GIS的定義和內涵GeographilcInformationSystem(GIS)在國內外被不同專業、不同應用領域所採用,但對它的理解還未統一。目前國內比較認可的定義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電腦硬、軟體環境的支持下,對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取、編輯、處理、分析和顯示,並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資訊,為地理研究、綜合評價、管理、定量分析和決策服務而建立起來的電腦應用系統。二、GIS的功能數據輸入、預處理數據編輯:屬性編輯:主要與資料庫管理結合在一起完成。圖形編輯:拓樸關係建立、圖形編輯、圖形整理、圖幅拼接、圖形變換、投影、誤差校正等。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查詢與檢索數據分析數據顯示與結果輸出數據更新:通過刪除、修改、插入等來實現。三、GIS軟體平臺與應用系統GIS軟體平臺GIS應用系統1、GIS軟體平臺GIS軟體平臺是專門為GIS的建立和開發而研製的通用軟體系統,是一組系統化的具有圖形圖像數位化、空間數據存儲管理、查詢檢索、分析運算和多種輸出等基本功能的軟體包,為客戶提供基礎的地理資訊與分析功能。目前國內外開發的GIS產品有:目前國內外開發的GIS產品2、GIS應用系統以研究對象的性質和內容分為:綜合性地理資訊系統專題性地理資訊系統以研究的區域範圍分類:全球性地理資訊系統區域性地理資訊系統以系統用途分類:城市資訊系統資源調查與評價資訊系統規劃資訊系統輔助決策資訊系統等四、GIS的基本構成完整的GIS包括硬體系統、軟體系統、地理空間數據以及系統的組織管理人員與用戶4個主要部分。1、硬體設備電腦主機數據輸入設備:數位化儀、掃描器、圖象處理系、GPS接收機等數據存儲設備:磁片、磁帶、光碟等數據輸出設備:圖形終端顯示設備、繪圖儀、印表機等數據通訊傳輸設備2、GIS軟體GIS軟體通常由4部分組成:電腦系統軟體:是GIS正常運行所必須的,操作系統、彙編系統、編輯程式、診斷程式、庫程式等GIS系統軟體:指GIS基本功能軟體包應用分析程式:應用程式作用於地理專題(區域)數據,構成GIS的具體內容,是用戶最為關心的真正用於地理分析的部分,也是從空間數據提取地理資訊的關鍵其他支持軟體:如數據庫管理系統、圖像處理系統,圖形軟體包等3、數據GIS數據是以地球表面空間位置為參照,描述自然、社會和經濟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數字、文字、表格、圖像、圖形等。資料庫數據由原始事件組成,經過加工從中獲得資訊。加工前,需將數據組織起來,資料庫正是組織數據的有力工具。用戶可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從資料庫中存取所需資訊。第一節資料庫基礎數據的層次數據實體與屬性數據管理的資料庫方法資料庫類型資料庫管理一、數據的層次比特:一個二進位,稱為比特(bit)。字元:八個二進位(一個位元組)組成一個字元,字元是資訊的基本的構架。字段:字元的集合稱為字段。字段的值稱為資料項目。記錄:一組相關字段的集合稱為一條記錄。檔:相關記錄的集合構成檔。資料庫:相關的、綜合的檔集合就構成了資料庫。數據的層次說明工資單編號姓名基本工資職務津貼…實發工資501張三879.50136.00…1269.30502李四653.2089.50…1100.60503趙六110030136.00…1578.90504王五425.6050.00…896.30………………二、數據實體與屬性實體:客觀存在並可互相區別的事物稱為實體。實體可以是實際事物,也可是抽象事件。屬性:每個實體都有自己的特性,實體的特性就是屬性,依據實體的屬性,就可標識出每個實體。三、數據管理的資料庫方法數據管理方法構建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三、1、管理數據方法電腦數據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人工管理階段(1953年~1965年)特點:數據處理方式基本是批處理;數據與程式不具有獨立性;數據不長期保存;系統中沒有對數據進行管理的檔。檔系統階段(1965年~1970年)數據處理方式有批處理,也有聯機即時處理;程式與數據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程式和數據分開儲存,有了程式檔和數據檔的區別,數據檔可長期保存在外儲存器上多次存取,並出現了多種檔形式;在檔系統的支持下,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之間有一定的差別,他們之間的轉換由檔系統的存取方法來實現。未解決的問題:數據冗餘度大;缺乏數據獨立性;數據無集中管理。資料庫管理系統階段分佈式資料庫系統階段資料庫系統階段資料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實現數據共用,減少數據冗餘採用特定的數據模型:資料庫中的數據是有結構的,這種結構由數據模型表示出來。具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在資料庫系統中,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映像的功能,確保應用程式對數據結構和存取方法有較高的獨立性。有統一的數據控制功能:資料庫作為多個用戶和應用程式的共用資源,對數據的存取往往是併發的,即多個用戶使用同一個數據庫。分佈式資料庫系統階段分佈式資料庫系統是資料庫技術和電腦網絡技術結合的產物。主要優點:局部自主:網路上每個結點的資料庫系統都具有獨立處理本地事物的能力,而且各局部結點之間也能夠互相訪問、有效地配合處理更複雜的事務??煽啃院涂捎眯?。效率和靈活性。2、構建資料庫用資料庫來組織與構建資料庫時,資料庫設計不僅要能存儲與業務有關的所有數據,還要能有效地利用庫中的數據,並能快速存取數據,方便地修改庫中的數據。構建資料庫時必須首先考慮庫中應收集哪些數據,使用者要求存取哪些數據,這是構建資料庫時考慮的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考慮數據應如何組織,在磁片中如何存放。實體設計圖是資料庫邏輯設計時常用的工具。3、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DBMS是用來建立和管理資料庫的軟體。DBMS由一級程式組成,它們是資料庫與用戶或資料庫與應用程式之間的介面。資料庫的存取與使用,完全在DBMS的控制下進行。DBMS具有以下功能提供數據定義語言(專用於說明資料庫中數據內容、數據間的相互關係及資料庫的層次結構。)提供數據字典功能提供資料庫查詢功能通常是結構化的查詢語言(SQL)提供資料庫維護工具提供數據操縱語言(DML)是操縱資料庫的各種命令的集合,可供用戶存取、修改及查詢數據以生成各種報表四、數據模型數據模型由三部分組成:模型結構數據操作完整性規則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係模型面向對象模型通常所說的數據模型只有前三種。1、層次模型與網狀模型一起被統稱為格式化模型。它是用樹形結構表示實體及其之間關係的模型。它由若干個基本層次聯繫組成一棵樹,樹的每一個結點代表一個記錄。2、網狀模型用網狀結構表示實體及其之間聯繫的模型。網中的每一個結點代表一個記錄類型,聯想用鏈指針來實現。3、關係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數據模型。是用二維表的形式來表示實體與實體間聯繫的數據模型。使用表格形式來描述數據,一個關係組成一張二維表,以表的行和列來組織數據,一個關係邏輯上等同於一個檔,表的每一行稱一個元組,表示一條記錄,表的各列稱為屬性,即字段。面向對象模型五、資料庫的管理(略)資料庫的管理應該包括資料庫應用於的軟體開發、控制、維護和測試等活動。它主要通過資料庫管理員來完成。第二節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數據特點GIS的數據源地理數據的特徵及其表示GIS的空間數據結構GIS的數據輸入GIS的數據分析GIS的數據查詢與輸出一、GIS的數據源地圖遙感數據其他1、地圖普通地圖:地形圖、地理圖特,其上包括了水系、地貌、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線和經濟文化等要素。專題地圖:自然地圖:地質圖、地貌圖、水文圖、水系圖、氣候圈、土壤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圖:政區圖、人口圖、經濟圖、交通圖等。2、遙感(RS)數據遙感數據具有以下優點:遙:遙遠成像;快:資料獲取與更新速度快;真:地物成像連續逼真,製圖精度高;廣:影像覆蓋範圍廣,不受國界限制。遙感技術系統由4個主要部分組成:遙感平臺、遙感儀器、圖像接收處理、分析判讀應用。根據遙感平臺不同,可分為航太RS、航空RS、及地面RS。3、其他數據源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數據(美)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LONASS)數據(俄)各種統計圖表、圖表統計數據(屬性數據)實地調查與測量數據其他電子數據二、地理數據的特徵及其表示地理數據特徵空間關係的表示1、地理數據的特徵空間特徵:是指現象的空間位置或現在所處的地球位置,一般以地理座標表示。地球要素的空間形態主要有點、線、面3種。屬性特徵:即非幾何特徵,指與地理實體相聯系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表示實際現象或特徵。時間特徵:指具有地理數據空間資訊和屬性的現象或物體都有隨時間變化的特徵。2、空間關係的表示空間關係是地理實體的空間排列方式和相互關係。空間關係的表示依靠空間數據結構(即空間數據模型)??臻g數據結構主要有兩種類型:向量結構與柵格結構三、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數據結構向量數據結構柵格數據結構1、向量數據結構通過記錄座標的方式盡可能精確地把各種地理實體表示出來。點:又稱元素或像元,是一個數據點,具有一對(x,y)座標和至少一個屬性;線:由一個(x,y)座標對序列表示的具有相同屬性的點的軌跡;面:以(x,y)座標對的集合表示的具有相同屬性的點的軌跡,其起始點與終點重合。在向量數據結構中,又分有拓撲關係結構和無拓撲關係結構。2、柵格數據結構將地面劃分成均勻的網格,每個網格(柵格單元)作為一個像元,像元位置由所在行號和列號所確定,像元所含代碼即表示其屬性類型。點:一個點僅表示一個像元的位置,其位置用行號和列號確定。一個像元僅可賦予一個值;線:用若干個連成一線的像元表示,這些像元具有相同數值;面:用若干個連成一片的,具有相同數值的像元組成。3、向量數據與柵格數據的優缺點柵格模型優點:1、數據結構簡單2、容易疊加分析且效率很高3、與RS圖像相容4、能高效表現空間多變數據5、易於自我編程6、多種屬性共用相同網格缺點:1、存儲空間大2、周長、面積和形狀誤差大3、難於網路分析4、投影變幻效率低5、像元大,資訊易丟失6、出圖精度差向量模型優點:1、數據結構精度高2、易於表達拓樸關係3、投影變換效率高4、壓縮的數據結構5、易於網路分析缺點:1、數據結構複雜2、難於做圖像疊加操作3、難以表達空間多變數據4、與RS數據不相容四、地球資訊系統的數據輸入數據預處理數據分類編碼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聯接與管理1、數據預處理對地圖資料進行檢查、修改、清繪、座標表格調整對數據進行圖像校正、圖像變換、較低分類等2、數據分類編碼編碼的主要目的是節省電腦記憶體空間和便於用戶理解使用。對數據分類可將用來描述複雜多樣的實體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便於研究和運用。GIS資料庫是一個空間資料庫,它除具有一般資料庫中常見的數字、字元表示的數量和名稱數據(屬性數據)外,還必須管理具有空間定位和拓樸關係的地理空間特徵數據(空間數據)。這也正是GIS有加別於其他資訊系統的特點之一。對GIS屬性數據與空間數據進行編碼應遵循的原則唯一性:編碼和分類一一對應可擴充性易於識別簡單性完整性標準化3、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與管理見書63頁五、地理資訊系統的數據分析量測:長度、現狀、面積等數據變換:柵格化、向量化圖形分析:旋轉、投影變換、比例尺變換三維顯示幾何分析:泰森多邊形分析、疊置分析、緩衝區分析屬性分析:邏輯/數學運算、重分類(單變數分級分析、多變量統計分析)地形分析:空間內插分析、坡度坡向分析、地形剖面分析、三維地形顯示、流域與分水線分析影像分析:增強分析、分類分析、多元資訊疊合分析、濾波分析網路分析:優化路徑分析、時間及距離分析、網流量的模擬分析六、GIS的數據查詢與輸入數據查詢數據輸出1、數據查詢GIS的查詢可獲得屬性資訊和圖形資訊。其查詢方式與系統採用的軟體有關,一般有:開窗查詢:從圖形出發,查詢任意大小窗口內要素的屬性特徵;綜合屬性查詢:從屬性出發,以屬性分析為基礎,查詢滿足一系列邏輯條件要素的位置、大小、數量等特徵;拓樸查詢:點與點之間的關係;線與線之間的關係;面與面之間的關係;點與面之間的關係;線與面之間的關係。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查詢:單表查詢、連接查詢、嵌套查詢、集合查詢。2、GIS的數據輸出數據輸出形式有3種:①、硬拷貝;②、軟拷貝;③、電子輸出。

資訊系統的規劃、開發及管理資訊系統的規劃資訊系統的實現方法資訊系統的管理和控制地理資訊系統(農業資源資訊系統)的設計與評價第一節資訊系統規劃資訊系統規劃的概念資訊系統規劃過程一、資訊系統規劃(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Planning)資訊系統規劃是從組織的戰略目標、戰略目的和組織的業務活動需求和資訊需求出發,識別出將開發什麼樣資訊系統和何時進行開發。資訊系統規劃所完成的文檔,稱為資訊系統規劃書。它包括如下內容:資訊系統規劃書資訊系統規劃的目標對組織生存的未來環境進行預測預測組織未來所處的資訊技術環境;預測組織未來所處的客戶環境;預測組織未來所處的客戶環境組織的遠景規劃和戰略組織預計的發展方向;如何實現該發展方向資訊系統如何支持組織的遠景規劃和戰略資訊系統如何支持組織的發展方向;資訊系統在組織的發展方向中起到什麼作用;上一次資訊系統規劃是何時進行的;下一次資訊系統規劃將在何時進行現行資訊系統組織有那些現有資訊系統;這些系統如何支持組織的活動;現有資訊系統是否還適合組織需要;現有資訊系統需要做哪些修改新資訊系統將要開發哪些資訊系統;這些系統支持哪些業務;這些系統支持哪些資訊需求;如何評價這些系統新資訊系統的預算新資訊系統的成本;新資訊系統的收益資訊系統開發時間表:--何時開發新資訊系統二、如何實現資訊系統規劃保證資訊系統的戰略目標與組織的戰略目標一致識別需要開發的資訊系統對識別出的資訊系統進行評估1、保證資訊系統的戰略目標與組織的戰略目標一致這就要求必須從組織戰略的需求出發制定資訊系統規劃,並將制定的規劃與組織戰略比較,看是否支持組織戰略。制定資訊系統規劃時,應讓非資訊系統專家的管理人員參與,在制定組織規劃時應讓資訊系統的專家參與。還要保證組織戰略規劃的時間與資訊系統規劃的時間表一致。就企業資訊系統而言,可使用波特的競爭力模型、收集競爭情報等方法。2、識別需要開發的資訊系統識別需要開發的資訊系統的方法是:直接從組織的長期發展目標和戰略來獲得;通過識別需要資訊系統支持的業務活動來獲得;(可用價值鏈的方法)通過識別組織需要資訊系統支持的資訊需求來識別。(可用系統規劃法和關鍵成功因素法)3、對識別出的資訊系統進行評估對識別出的組織需要的資訊系統,應同現有的資訊系統進行比較,確定現有資訊系統是否可以滿足需求。如果滿足需求,原來的資訊系統可繼續使用;如不能滿足需求,就可對原系統進行修改或建造新系統。評價方法有多種,如成本效益分析(即通過比較開發資訊系統的成本和利益,來評價資訊系統。有三個步驟:估計資訊系統的成本、估計資訊系統的效益、資訊系統成本和效益比較)、投資分析(以數量化的方法評價資訊系統的價值)、風險分析(即通過比照專案開發的風險程度和系統的預期獲利的大小,來分析系統是否值得投資)等。第二節資訊系統的實現方法一、由誰來實現----由誰來實現資訊系統,有三種選擇:1、組織內部的資訊系統專家開發:即由組織中資訊系統部門的人負責系統的開發。2、組織中用戶開發:即由組織中用戶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3、其他組織開發:組織借用其他組織的智力實現自己的系統。二、系統實現的方法:

實現資訊系統可以採用的方法可分為開發和購買兩種形式。1、開發生命週期法:是一個結構化的、非常正式的系統開發方法,將系統開發過程化分為明確的各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整個開發過程是順序的一個一個階段進行的。該方法還在資訊系統專家和用戶之間劃分了明確的分工。原型法:快速建立一個系統的模型,以幫助描述和評價系統,可以通過修改,不斷完善該模型。聯合開發:指的是在使用生命週期法進行開發時,用戶和資訊系統專家聯合起來一起工作,以更好的交流和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用戶開發:指用戶自己開發自己的資訊系統??捎蒙L期法或原型法。2、購買購買應用程式:組織可以從市場上購買或租賃一系列預先寫好的軟體,這些軟體可以完成某些共性任務。外包開發:將組織中的資訊系統或其中一部分交給其他組織利用其智力資源進行開發。資訊系統外部化:組織將資訊系統部門的運營、通訊網絡的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運行全部交由其他組織負責的方法。傳統的生命週期法(TraditionalSystemDevelopmentLifeCycle)生命週期法將系統開發分為五個階段:劃定系統開發範圍→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支持。圖:生命週期法的迴圈過程劃定系統開發範圍主要步驟確定組織需要新資訊系統解決的問題確定哪些部門受新資訊系統的影響成立專案小組檢查現有的應用程式是否需要新系統與它們建立介面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包括成本、技術、時間和管理上的可行性。制定專案開發計畫:包括參與專案開發的人員、專案開發各階段起、始時間、專案投資預算。系統分析的主要步驟建立現行系統的模型,並對該模型進行研究分析定義組織的新資訊需求和業務處理需求建立新系統模型修改專案計畫和重新劃定專案範圍系統設計系統設計就是將系統分析階段所定義的用戶的邏輯需求轉換為設計說明。這一部分中應完成的主要任務有:系統總體設計用戶介面設計系統物理配置設計代碼設計資料庫設計更新專案計畫系統實施該階段就是把紙面上設計的系統變為真正可以運行的軟體系統。其內容包括軟硬體的購買和安裝、程式設計、系統測試、培訓用戶、系統切換。系統支持支持是為了讓系統能夠持續、穩定運行,而且,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前提下,資訊系統能不斷進行相應調整來滿足這種變化。通常,包括系統和系統評價兩部分。原型法(Prototgping)是指通過一個系統的模型,以幫助描述和評價該系統。原型法一般包括四個步驟:

識別用戶的基本需求

快速開發原型

用戶評價原型

修改和增強原型第三節資訊系統的管理和控制資訊系統組織的管理資訊系統的運行管理資訊系統運行中對安全、隱私、機密性的威脅資訊系統控制資訊系統審計一、資訊系統組織的管理資訊系統組織的結構資訊系統的人員管理1、資訊系統組織的結構組織根據自身的特點、組織所採用的組織結構、組織戰略、組織的歷史和組織希望提供什麼樣的資訊服務等方面來組織其資訊系統職能。通常有兩種形式:集中式的組織結構分散式的組織結構集中式的組織結構

資訊系統部門負責人系統開發操作技術服務最終用戶服務系統分析程式數據中心通信應用系統系統程式設計設計的管理管理維護設計分散式的組織結構首席執行官(CEO)市場和銷售生產財務人力資源CIO資訊系統副總經理副總經理副總經理副總經理首席執行官市場生產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資訊資訊人員資訊人員資訊人員資訊人員系統部門2、資訊系統的人員管理A、資訊系統人員管理的一般規則一般要求資訊系統專家和資訊系統專業人員有:很好的記憶力良好的組織能力聽從統一指令,嚴格按工作進度工作時間管理能力與他人友好相處能將技術語言表達成易於理解的形式創造力2、資訊系統的人員管理B、資訊系統的不同職位CIO:首席資訊官,負責管理整個組織的資訊資源、資訊系統和資訊系統人員,並向最高層管理人員報告資訊系統開發人員系統分析員:負責開發、思想和維護資訊系統程式員:編寫和測試命令電腦運行的指令資料庫管理員(DBA):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進行工作,決定如何組織和存儲數據數據管理員(DA):負責處理全組織範圍的數據協調和使用資訊系統運行維護人員:負責檔伺服器、網路、網路集線器、纜線、轉換器等的管理資訊系統支持人員二、資訊系統的運行管理資訊系統運行的目標資訊系統運行的職能1、資訊系統運行的目標資訊系統運行的目標是保證資訊系統平穩運行:即在合理時間裏處理業務,及時提供報表,保證計算中心的可靠和有效運行,並管理通信網絡。2、資訊系統運行的職能數據輸入管理計算中心的電腦系統的運行支持最終用戶運行維護局域網和廣域網維護資料庫,包括定期的重新組織控制計算中心的生產、計畫、運行和監督作業(如磁片保存、系統恢復等)保管和維護數據存儲介質保證運行的物理安全,包括利用防火牆,防止未授權的訪問控制系統輸出接洽供應商和顧問,對外包的供應商進行監督規劃處理和通信能力三、系統運行中對安全、隱私、機密性的威脅資訊系統安全是指資訊系統資源和活動是完整和安全的,還包括了資訊系統隱私性和機密性。對資訊系統安全的威脅人為人錯誤:如輸入錯誤、程式開發或維護中的錯誤電腦濫用或犯罪自然災難或社會災難軟硬體的失敗四、資訊系統控制控制:為了保護資訊系統的安全運行,資產和數據的安全,並保證應用系統可以實現目標,組織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政策、規程和技術方法,這些統稱為控制。根據應用,可將資訊系統控制分為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1、一般系統控制管理控制系統開發和維護控制操作控制數據中心的物理保護硬體保護訪問電腦系統控制訪問資訊(加密)控制災難恢復控制等2、應用系統控制輸入控制數據準確性數據輸入完整性輸入檢驗處理控制參照檢查合理性檢查功能檢查等資料庫控制備份和恢復檔處理控制訪問許可權通信控制輸出控制五、資訊系統審計資訊系統審計:

資訊系統的效能是通過資訊系統審計的過程來進行評價的。對於事務性資訊系統要求設計成能夠被審計的。信息系統審計方法常規審計非常規審計第四節農業資源資訊系統的設計與評價農業資源資訊系統(ARIS)的基本組成和開發流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與實施系統評價一、GIS(ARIS)的基本組成和開發流程1、ARIS是包括農業資源的各種自然因素(土壤圈、生物圈、地圈、大氣圈、水圈)和社會經濟條件的資訊,具有專業應用特點,是一個專題資訊系統,與GIS一樣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電腦硬體電腦軟體數據應用模型系統的組織管理者2、GIS(ARIS)的開發流程:常用生命週期法,即劃定系統開發範圍、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評價及維護。二、系統分析這一階段的核心是對GIS(ARIS)進行邏輯分析,解決需求功能的邏輯關係及數據支持系統的結構,以及數據與需求功能之間的關係。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有:用戶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1、用戶需求分析用戶類型和用戶需求按用戶專業可分為:具有明確而固定任務的用戶部分工作明確、固定,且有大量業務有待開拓與發展的用戶工作任務完全不固定的用戶應用範圍用戶對技術的選擇財力和人力狀況財力狀況是系統成功的關鍵,按財力可將用戶分為財力豐富的、財力有限的及財力相當有限的。人力狀況:要使系統有效運行,必須有既懂得本行業專業知識和技術,又懂得GIS知識和技術的熟練的工作人員。2、可行性分析對建立系統的必要性和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從社會因素,技術因素和經濟因素三大方面進行分析,以確定用戶實力、系統環境、原始數據、數據流量、存儲空間、軟體系統、經費預算以及時間分析和效益分析等。其內容有:可行性分析內容系統目標和任務:空間資訊管理與製圖空間指標量算空間分析與綜合評價空間過程模擬數據源調查和評估技術水準評價:系統的年處理工作量資料庫大小與結構GIS服務範圍輸出形式、品質等系統的支持狀況:管理者、工作人員的支持情況人力狀況財力狀況三、系統設計該階段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系統邏輯設計向物理設計的過渡,為系統實施奠定基礎。系統設計步驟優化:系統設計的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使系統達到優化。所謂優化,就是選擇最優方案,使系統具有運行效率高、控制性能好和可變行強等特點。系統設計包括:系統設計步驟功能設計(又稱系統的總體設計)根據系統目標,確定系統必須具備的空間操作功能數據設計數據分類、數據編碼,完成空間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應用設計系統的建模和產品輸出系統設計內容資料庫設計資料庫的概念設計:常用“實體—聯繫模型”(E—R模型)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系統功能設計和軟硬體選擇系統功能設計軟硬體選擇系統應用設計ARIS的應用設計主要是應用模型的設計,模型分析結果的輸出設計,以及為方便用戶的應答對話設計。四、系統實施五、系統評價所謂系統評價,就是從技術與經濟兩個大的方面對所設計的系統進行評定?;咀龇ㄊ菍⑦\行著的系統與預期目標進行比較,考察是否達到系統設計所預定的效果。主要考察專案系統評價專案系統效率系統的各種職能指標、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是系統效率的反映。系統可靠性系統可靠性是指系統在運行時的穩定性,一般很少發生事故,即使發生也能很快修復,可靠性還包括系統有關的數據檔和程式是否要妥善保存,以及系統是否有後備體系等。系統可擴展性一個系統建成以後,要是在現行系統基礎上不作大改動或不影響整個系統結構,就可在現行系統上增加模組。系統可移植性一個有價值的系統軟體和數據庫不僅在於它自身結構的合理,而且在於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即他們不僅能在一臺機器上使用,而且能在其他型號設備上使用。系統效益

系統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資訊系統概述第一節資訊與資訊系統第二節農業資訊系統113第一節資訊與資訊系統一、數據與資訊1、數據:數據代表真實世界的客觀事物。2、資訊:是按特定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事實的集合。具有了超出這些事實本生的格外的價值。3、數據與資訊的關係4、處理數據轉換處理資訊5、資訊分類3資訊分類資訊類型按其分類方法不同可有多種:按重要性:戰略資訊.戰術資訊和作業資訊;按應用領域:管理資訊.社會資訊.科技資訊.軍事資訊等;按加工順序:一次資訊.二次資訊.三次資訊等;按反映形式:數字資訊.圖像資訊.聲音資訊.視頻資訊等。3二、資訊的價值與特性資訊的價值體現在以下特性方面:精確性:資訊的準確程度事實性:資訊的可靠程度及時性:資訊的時效性完整性:資訊應包含所有重要資訊可訪問性:對於授權的用戶而言,應可以通過正式方式在正確時間內快捷的訪問到。經濟性:保證資訊的價值不低於其生產成本等級性:資訊應防止未授權的用戶訪問3三、系統的概念與組成系統的概念系統的組成系統的類型衡量系統的目標31、系統的概念系統是一系列相互作用以完成某個目標的元素或組成部分的集合,元素本生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決定了系統是如何工作的。系統由輸入部分、處理部分、輸出部分和回饋機制組成。32、系統的類型簡單系統與複雜系統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靜態系統與動態系統適應系統與非適應性系統永久系統與臨時系統3四、資訊系統資訊系統的概念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基於電腦的資訊系統電腦資訊系統類型系統集成31、資訊系統概念資訊系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可以採集、處理、輸出數據和資訊,並提供回饋機制以實現其目標的元素或組成部分的集合32、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提供資訊,以支持一個組織機構的運行、管理和決策。33、基於電腦的資訊系統基於電腦的資訊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電腦硬體電腦軟體資料庫網路轉換設備人員過程34、電腦資訊系統的類型通常資訊系統可分為:數據處理系統EDP(ElectronicDataProcessing)管理資訊系統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決策支持系統DSS(DecisionSupportSystem)組織內部有不同的部門和管理層次,各個層次關注的問題又有所不同,所以,組織內部存在著不同的資訊系統。以企業資訊系統為例加以說明(圖):3圖:組織內四個層次所需的六類主要的資訊系統3

系統類型執行系統(ES)

戰略層系統5年銷售預測5年生產規劃5年預算收益規劃人力資源規劃管理資訊系統(MIS)決策支持資訊系統(DSS)

管理層系統銷售管理庫存控制年度預算資金投資分析新產品市場分析銷售地區分析成本分析產品規劃定價分析成本分析合約成本

知識工作資訊系統(KWS)辦公自動化資訊系統(OAS)

知識層系統工程工作站圖形工作站經營管理工作站

字處理存儲備份電子錶格事務處理資訊系統(TPS)

操作層系統訂單處理生產安排證券交易工資人力資源管理

物資供應現金管理應收/應付數據處理系統用電腦代替繁雜的手工事務處理工作,其目的是提高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及時性,節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電腦運行會計核算軟體,對會計的“薄記”事務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