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共14頁FDI、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部分亞洲國家的研究摘要在當今世界的金融視角發展中,FDI、出口貿易的關系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和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近20年來,亞洲的經濟飛速增長,亞洲各個國家無論是在投資還是貿易方面之間的合作都不斷加深,其中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占到了決定性的一部分,同時也加快了企業的改革,加強了各個行業的競爭力。但是,對外貿易和FDI并非只有積極因素,也可能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本篇文章主要通過對亞洲部分國家的研究,采取了LSDVC的模型方法來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分析,得到了東亞地區FDI卻存在了抑制經濟增長的問題,最后通過本篇文章的分析得出結論,不同地區的不同國家應該按照自己國家的真實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政策,東南亞地區要注重FDI的質量和市場的開放。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貿易出口,經濟的增長目錄TOC\o"1-3"\h\u17843第一章引言 213407第二章文獻綜述 3207572.1FDI與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 3278282.2跨國公司引擎 41952.3外商直接投資和經濟增長 46979第三章FDI、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 4259673.1經濟增長理論 484033.1.1新增長理論 4112933.1.2現有的制度與增長理論 5287533.2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理論 5220633.2.1剩余產品出口理論 579543.2.2新貿易理論 5243553.3FDI與經濟增長的理論 69451第四章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 6317434.2數據來源與處理 7205414.2.1數據來源 793104.2.2數據處理 716821第五章數據分析 866975.1單位根檢驗 8304225.3全樣本回歸分析 921455.4區域異質性分析 1040965.6穩健性檢驗 1227539第六章結論與政策建議 13194496.1研究結論 13128236.2政策建議 1319856.2.1政策制定因地制宜 13217346.2.2采取適當措施吸引外資 134218參考文獻 15第一章引言隨著全球化進程結構不斷調整,國際分工的深化,亞種各個國家的發展也進入新常態,近年來,世界的貿易取得了優秀成果,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所以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深受經濟學家的關注。發展中國家引進FDI,并且成為了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FDI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出口貿易與FDI關系密切,在眾多研究中,研究學者普遍認為FDI可以提高東道主國的出口效率,可以對東道國的產業產生價值需求。由于在過去的20年中,亞洲各國的經濟不斷提升,國家之間的貿易交流也愈來愈頻繁,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也成為了東亞各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本篇文章以此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一些結論和自己的看法,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優點和不足之處,本文還選擇亞洲一些國家作為樣本,來進行分析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狀況。本篇文章的創新點在于雖然研究出口貿易和FDI的文章和研究者數不勝數,但是在本篇文章中將FDI和出口貿易共同聯系在一起,研究兩者之間對經濟增長的共同影響,同時以亞洲14個國家為基礎,來研究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得出結論。本篇文章雖然以亞洲14個國家為樣本,但是由于數據的限制,只查到了1998-2017的年度數據,樣本相對來說比較少,可能研究結果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可能還會對研究結果有輕微的影響,數據的限制是本篇文章的不足之處。第二章文獻綜述2.1FDI與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經濟研究家H.B.Chenery和A.M.Strout(1966)通過實證研究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雙缺口”理論。“雙缺口理論”的假設是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所需的資源大于發展中國家的國內資源供應量。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引進外貿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用來達到本國的經濟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引進外資后可以發揮外資的作用,從而可以改善“雙缺口”的不足之處,加快經濟增長。通過此理論:代表貿易總額的出口值和進口值以及代表財富值多少的儲蓄額和投資額是能夠對一國或者地區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指標,總需求和總供給量是否相等代表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水平,只有此兩值相等才能平衡。因此引進外資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不僅從外資中獲得了大量投資,還利用外資提高了外匯收入能力,擴大了貿易規模。2.2跨國公司引擎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跨國公司中心在總結了發展中國家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跨國公司引擎理論”(1992)。根據此理論得出:跨國公司是東道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影響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技術的開發、人力資源開發、國際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利用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制度變遷改善了東道主國的生產環境,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跨國引擎理論在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來自跨國公司的FDI,可以為東道主國家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與個人儲蓄,政府收入,從而使得國家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效率得以提高;東道主國的技術水平,會因為跨國公司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專利而產生的外部效應得以提高;出口和出口結構得到改善,促進體制變革。這些都代表跨國公司的FDI可以影響經濟增長。2.3外商直接投資和經濟增長Choe(2003)在80個國家1971-1995年的面板數據的基礎上,運用VAR模型得出FDI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的結論;Rabiei和Masoudi(2012)分析了8個阿拉伯國家外商直接投資的情況,得出結論:“經濟增長與外國直接投資之間存在著強烈的正相關關系”。Behera(2015)總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主國家的影響,得出外商直接投資可以通過影響產出、國際收支和市場準入門檻等宏觀和微觀經濟因素來促進經濟增長;Wang&Wang(2015)對國內外企業收購公司的業績進行了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外國投資者顯著改善了被收購公司的財務狀況,增加了其產量、就業和工資,促進了東道主國家的經濟增長;Moosa(2002)、Lall(1977)通過分析外商直接投資的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可利用自身的競爭優勢更便利的向當地機構借款來融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劉志雄(2011)通過研究1985-2008年東亞國家的相關數據得出結論:FDI能夠為東亞國家帶來技術的進步,通過直接效應來促進本國技術進步是東亞國家的通用方法;楊為勇(2018)分析了FDI與新興經濟發展經濟體的關系,得出結論:FDI不僅能夠促進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發展,而且能夠為世界經濟帶來增長。Melnyk(2014)對26個轉型經濟體采用了內源生長模型的方法,收集了13年的數據,同時考慮了基礎設施改革的水平和人口規模。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外商直接投資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有效的制度框架和金融業促進了GDP的增長和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FDI、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3.1經濟增長理論3.1.1新增長理論1980到1990年間,經濟研究者羅默和盧卡斯等人在重新思考“新古增長理論”的基礎上發表了“新增長理論”。通過引入知識和人力資本,提出了提高要素邊際收益的假設。因為與物質資本不同,通過“實踐學習”效應不斷增加,人力資本作為生產投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經濟方面的影響呈現出“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知識創新作為生產投入的一個要素,同樣具有此特點,值得一提的是,知識本身就是一種技術來源,討論了技術因素的內在化問題。3.1.2現有的制度與增長理論從以上兩個理論可以看出,要素積累和內生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但是,為什么不同國家的要素積累速度和技術進步速度不同呢?是什么導致了要素積累和技術進步的差異,進而導致了經濟增長的差異?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將其解釋為制度差異。效率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體系的質量。機構將以兩種方式影響效率。一方面,技術的采用是一個問題。一些國家實行相對封閉的制度保護本國企業,使其無法實現技術外溢,有效地獲得世界先進技術。另一方面,技術的利用是一個問題。即使一個國家獲得了先進技術,它又如何應對先進技術?在國內實踐中采用更好的消化吸收技術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總之,一個好的體系不僅可以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引進技術,而且可以鼓勵國內技術的不斷創新。3.2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理論3.2.1剩余產品出口理論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亞當·史密斯在1776年出版的劃時代的名著《國富論》中寫道,“對外貿易可以為國內消費所不能負擔的部分勞動成果打開更遼闊的市場。”適當的外貿可以提高年產量,激發人們的勞動力,因此增加了國家的生產力和收入。因此,出口收入和國家所需的產品沒有機會成本,必然會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3.2.2新貿易理論20世紀80年初,以保羅·克魯格曼為代表提出了新的貿易理論,主要探討了在不完全競爭的條件下,規模報酬遞增的產業內貿易。新貿易理論強調:“規模經濟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區分了基于規模經濟的勞動分工與基于要素稟賦差異比較優勢的勞動分工。克魯格曼等人認為:“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原因是要素稟賦差別和規模的增加”。前者在完全競爭和規模回報不變的條件下產生產業間貿易。后者在規模經濟條件下導致不完全競爭和產業內貿易,克魯格曼在1979年提出了產業內貿易理論,主張國家貿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稟賦差異和規模經濟的比較優勢。他還討論了如何在規模經濟的前提下通過出口增加產量和降低成本來促進經濟增長。3.3FDI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從內生增長理論來看,外商直接投資產生的許多外部性會使國內企業得益。這種理論會成為一個散播新思想和技術的最新工具。在外投進入中國的過程中,國內公司可以從各種方式得益,例如,國外公司向我們展示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并提供外援給他們的當地供應商或客戶,培訓國內公司雇用的工人。來自國外的競爭壓力能夠促進國內的有效經營,并鼓勵它們引進新技術。外國公司可以通過其良好的國際網絡將國內企業融入國際市場。第四章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4.1變量選取4.1.1被解釋變量:GDP(經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在一個固定時間段內,一個國家從經濟中生產出的所有價值和產值,通常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和國力以及發展水平的一個標準也是一個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標準。4.1.2核心解釋變量:出口貿易量和外商直接投資出口貿易量(exp):本文采用商品與服務出口貿易量來衡量,單位為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借鑒楊為勇(2018)中FDI的數據運用方式采用亞洲各國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凈額作為研究變量,單位為美元。二者根據上文中理論綜述均預計出口貿易量與經濟呈正相關。4.1.3控制變量在LauraAlfaro(2010)的研究中得出市場規模、資本投入量與勞動力等宏觀、微觀因素均影響FDI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采用以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人口密度(pop):代表了市場的規模,為各國年中人口除以以平方公里為單位的土地面積。適當的人口數量可以通過技術流動和提高人力資源積累來提升勞動生產率,可以用來提高經濟的提升。預計適當的人口密度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固定資產形成總額(cap):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包括土地改良;廠房、機器和設備的購置;建設公路、鐵路以及學校、辦公室、醫院、私人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固定資產是FDI帶來外部效應的基礎,同時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因此固定資產將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勞動力(lab):所有15周歲以上的公民、符合國際勞工組織對從事經濟活動人口所做定義的群體,都屬于勞動力范圍。代表各個國家的人力資源水平。而根據石衛星、劉滿成(2017)研究,人力資源是決定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適度的人力資源水平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因此其與經濟呈正相關。4.2數據來源與處理4.2.1數據來源本文在實證分析中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于世界銀行數據庫。為避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數據影響,采用1998-2017年時間序列數據。為了得出等準確的數據,在數據可獲得的基礎上,剔除了朝鮮和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選取同屬于東亞與東南亞的14個國家,分別為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蒙古14個國家作為實證樣本數據,單位均為美元。4.2.2數據處理為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性,使數據更加平穩,對gdp,fdi,exp,pop,lab,cap進行對數化處理,分別記為lngdp,lnfdi,lnexp,lnpop,lnlab,lncap。在實際情況下,因存下外商撤資情況,所以FDI存在負值,無法進項常規的對數化處理,本文依據Wei(2000)提出的方法Wei,Shang-Jin.Wei,Shang-Jin.“HowTaxingisCorruptiononInternationalInvestor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0,82(1):1-11.中提出選取一個A值使得最小值ln(A)能夠大于0來代替原數據來解決此問題。此處A值取數據平均值。4.3描述性統計本文著重研究FDI,出口貿易量及其交互項前的回歸系數與顯著性水平,下表給出了核心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表4-1變量的統計學描述第五章數據分析5.1單位根檢驗本文所采用數據為面板數據,通過檢驗數據的平穩性來避免偽回歸現象。本文采用LLC方法對各個變量的單位根進行檢驗。通過LLC檢驗我們發現,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原數據都平穩,但所有變量經過一次差分之后通過檢驗,可得到單整平穩,因此可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所示。表5-1單位根檢驗注:C表示在檢驗回歸式中含有常數項,1表示含有趨勢項,取0表示不含相應項。5.2面板模型的構建考慮到經濟活動具有連續性,參考已存在文獻,本文采取動態面板模型來分析FDI,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根據是否添加lngdp與lnexp的交互項分為模型一與模型二,動態面板計量模型設定如下:其中,下標i表示國家,t表示年份,被解釋變量表示國家的經濟情況,表示外商直接投資水平;表示出口貿易;lnfx為兩者的交互項,為了使模型2中主要項系數有意義,對交互項進行中心化處理,即,用來考察兩者在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替代或者互補關系。表示控制變量的集合,表示國家或地區的固定效應,表示時間固定效應,表示隨機擾動項5.3全樣本回歸分析因為本文所選取數據t=20,n=20,n較小,無法運用GMM方法進行估計,因此本文采用“偏差糾正LSDV法”。在估計時,使用Arellano-Bond差分GMM估計量為初始值,對亞洲各國是否考慮FDI與對外貿易交互項即模型1與模型2分別進行回歸。根據Bruno(2002)Bruno,G.S.F.Bruno,G.S.F.”ApproximatingtheBiasoftheLSDVEstimatorforDynamicUnbalancedPanelDataModels”.EconomicsLetters,2005,87(3):361-366.表5-2全樣本回歸結果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括號中的數值為標準差。模型1表示在不考慮FDI與對外貿易的交互項的情況下,考察此兩項核心解釋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FDI(lnfdi)的回歸系數為正,為0.0147,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各個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可能是由于東亞與東南亞各國接受到的外商直接投資產生了正的外部性: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能夠帶動本地企業的技術發展,提高東道主國家的人力資本水平和產業結構。而對外貿易(lnexp)的系數也為正,為0.159,說明在東亞各國中,出口貿易作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而在模型2中,加入了FDI與出口貿易的交互項之后,FDI與對外出口前的系數符號不變且系數大小基本相同,說明二者仍然同時對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外商直接投資對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為,為-0.0231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而為正,意味著對FDI促進經濟增長受制于出口貿易,存在>使得FDI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轉換為抑制作用。可能的解釋是:FDI與出口貿易處于替代關系,當發生東道主國家的出口貿易時,市場尋求型FDI可能會因政策問題或競爭劣勢放棄投資,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借鑒陳立敏.貿易創造還是貿易替代——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關系的研究綜述[J].《國際貿易問題》,2010(4):122-128.中觀點。。出口貿易對東亞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為,為負,意味著FDI對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存在著制約作用:可能的解釋在蒙代爾模型中FDI對對外貿易存在替代效應,由于存在關稅,在東道主國投資建廠存在成本優勢,因此FDI來源國會到東道主國建廠,替代了原來的出口KatanoH.“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7,47(3):321-335.,從而抑制了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跨國公司因為擁有在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東道主國家的市場中。這不僅帶來了技術,資本的外部性,還使東道主國家的資源成本提高,降低當地人可實現的實際利益借鑒陳立敏.貿易創造還是貿易替代——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關系的研究綜述[J].《國際貿易問題》,2010(4):122-128.中觀點。KatanoH.“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7,47(3):321-335.ForteR,RuiM.“THEEFFEC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ONTHEHOSTCOUNTRY'SECONOMICGROWTH”:THEORYANDEMPIRICALEVIDENCE[J].SingaporeEconomicReview,2013,58(03):1350017-.在控制變量中,人口密度(lnpop)的系數和勞動力(lnlab)的系數并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樣本數量較小,采用變量所參考文獻中所應用數據同本文中所應用數據存在差距等原因。固定資產形成總額(lncap)前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存在促進作用。5.4區域異質性分析亞洲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情況與資源,人口,文化差距較大,本文中所選亞洲國家可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亞與東南亞兩部分。東亞國家主要包括日本、韓國、中國等,經濟體量較大,技術水平、人力資本水平較高;而東南亞主要包括東盟10國東盟十國包括中南半島上的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6國及太平洋上的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印尼4國。東盟十國包括中南半島上的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6國及太平洋上的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印尼4國。表5-3東亞與東南亞回歸結果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括號中的數值為標準差。在不考慮FDI與出口貿易交互項(lnfx)的情況下,出口貿易在1%的水平線下顯著促進了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表明出口貿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受地域的影響。而反觀FDI,FDI的系數在東南亞為0.0168,在東亞為-0.0153。表明FDI僅對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而對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這可能與東南亞地區多數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有關,該地區與東亞地區相比資本稀缺,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本水平較差,因此FDI帶來的技術、人力資源的外部性能夠更好的促進東道主國的經濟增長;而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與中國均為經濟體量較大,技術水平較高,東道主國家的企業無法享受FDI帶來的外部性,反而可能產生逆向的技術擴散借鑒杜龍政[1],林潤輝[2].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與省域創新能力借鑒杜龍政[1],林潤輝[2].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與省域創新能力——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門檻回歸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8.中在加入FDI與出口貿易的交互項(lnfx)后,東南亞地區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均顯著,且與全樣本回歸結果一致。而東亞地區FDI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水平下為-0.0115,,此時FDI對東亞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為負,說明出口貿易此時對FDI抑制經濟增長存在明顯的強化作用。可能的解釋是在東亞此時的外資主要為資源導向型FDI參考YanZY.“ServiceindustryFDIandservicetraderelation'sliteraturereview[J].SpecialZoneEconomy”,2014.對FDI進行分類。參考YanZY.“ServiceindustryFDIandservicetraderelation'sliteraturereview[J].SpecialZoneEconomy”,2014.對FDI進行分類。參考Ramesh,&Packialakshmi.“THEPROSANDCON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INDIA.FactsforYou”,2014,135.6穩健性檢驗除動態面板模型外,參考已存在文獻,仍存在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對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郭煜.山西省FDI、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2017.中運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郭煜.山西省FDI、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2017.中運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其中,下標i表示國家,t表示年份,被解釋lngdp表示經濟狀況,ln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資水平,lnexp表示出口貿易,lnfdi*lnexp為兩者的交互項,用來考察兩者在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替代或者互補關系。X表示控制變量的集合,表示國家的固定效應,表示時間固定效應,表示隨機擾動項。被解釋變量lngdplngdplnfdi0.0518*0.0493*(0.023)(0.023)lnexp0.419***0.424***(0.056)(0.054)lnfx-0.015*(0.019)lnpop4.121***4.203***(0.762)(0.761)lnlab-1.945***-1.989***(0.496)(0.510)lncap0.333***0.330***(0.051)(0.049)Constant17.06***17.40***(4.595)(4.746)樣本數280280國家或地區數1414R-squared0.9730.973表5-4穩健性檢驗注:***、**和*分別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括號中的數值為標準差。經檢驗,在固定效應模型中,核心解釋變量回歸系數的符號與前文回歸結果保持一致,且均顯著,因此原模型與研究結果具有很強的可靠性,結論具有很強的穩健性。雖然在以上穩定性檢驗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模型與結論的可靠性,但是模型與實證結果可能會由于遺漏變量,樣本選擇偏差等問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六章結論與政策建議6.1研究結論本文基于亞洲部分14個國家與地區1998-2017年的樣本,利用動態面板LSDVC模型對FDI、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數據分析。總體回歸結果表明:FDI與出口貿易的系數顯著為正,二者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表明FDI與出口貿易之間兩者相互抑制。而異質性檢驗表明:東南亞國家與整體回歸結果較為一致,而東亞的FDI項系數顯著為負,FDI在一定條件抑制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6.2政策建議6.2.1政策制定因地制宜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可知,總體上FDI與出口貿易可以促進亞洲部分國家經濟增長,同時FDI與出口貿易總體處于相互抑制的關系。但是由于亞洲各個國家有經濟差異和文化水平以及環境不同等問題。因此,各個國家在制定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處理出口貿易時應該詳細考慮自身實際情況,注重政策的差異性。東亞國家應同時注重FDI的質量,避免環境破壞與腐敗現象的出現,防止技術逆向擴散;而東南亞應充分開放市場,提供良好環境,充分發揮FDI正的外部性。6.2.2采取適當措施吸引外資影響公司是否進行海外投資的因素包括該公司的預期盈利能力、在東道主國開展業務的便利性、政策環境的質量以及其與公司在全球戰略的匹配。而適當的外商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因此,東道主采取適當的措施吸引外資,促進經濟增長。1)東道主國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應加強國內宏觀經濟與體制環境,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2)東道主國家應建立有利于外商投資,技術,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開發的法規,保持政策的連續與穩定。3)為了促進出口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非歧視原則應納入地方立法,國內外實體應平等對待,確保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東道主國應有重點關注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4)東道主國家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過程中應注重環境保護,建立自查機制避免腐敗現象發生。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1]劉志雄.外商直接投資對東亞技術進步作用的實證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25-30.[2]楊為勇.FDI與新興經濟體經濟騰飛關系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759(20):137-140.[3]王文妮.老撾對外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經驗分析[D].湖南大學,2010.[4]于香.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7.[5]李真.FDI的貿易效應研究及實證檢驗——基于我國產業價值鏈、貿易結構和貿易利益視角的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31(7):15-21.[6]古廣東.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經濟利益: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M].2013.[7]鄒宗森.國際貿易、FDI對日照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8.[8]陳樂,李郇,姚堯,etal.人口集聚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地理學報》,2018,v.73(06):123-136.[9]李文臣,劉超陽.FDI產業結構效應分析——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0,26(2):116-118.[10]石衛星,劉滿成.基于中印的人力資本與外商直接投資關系對比研究——盧卡斯悖論存在原因探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7(04):170-177.[11]陳立敏.貿易創造還是貿易替代——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配送合伙合同協議書模板
- 2025年中國商用有氧競賽車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代森環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即烹類預制菜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動作體育攝像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獸醫麻醉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精神健康宣傳與教育計劃
- 部編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學生自主學習計劃
- 2025學年度新湘少版五年級英語課程計劃
- 關愛殘疾兒童的志愿者活動計劃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高考數學三診試卷(含答案)
- 江蘇省新高考基地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大聯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懷化市鶴城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筆試真題
- 《養牛與牛病防控技術》課件-項目九 疾病防控體系
- 三重一大培訓課件
- 安裝防雷設施合同協議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
- 《第六單元 音樂知識 下滑音》(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2)音樂三年級下冊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項目評估保密協議書(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