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文言文閱讀(文言實詞):顧
(共15題)
一、復合題(共15題)
課外文言文
金忠待人以寬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稱之,雖有素與公異者,其人有他善,未嘗不稱也。里人有數窘辱公,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容公薦用之?;蛟唬骸氨瞬挥诠懈孝诤??”曰:“顧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長?”
(選自《玉堂叢語》)
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州區)人。博學、慷慨,曾任燕王府紀善、兵部尚書等職。②感:通“憾”,怨恨。
(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于人有片善心稱之/不能稱前時之聞
B.雖有素與公異者/或異二者之為
C.公為尚書時/吾從北方聞子為梯
D.顧其才可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客公薦用之。
(3)這段文字,表現了金忠怎樣的思想境界?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②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p>
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p>
⑦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孔子見羅雀者①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④而有危亡之?、菀?。”
(選編自《孔子家語》)
①羅雀者:強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③獨:唯獨,只有。④戇(zhuàng):愚直。⑤?。旱渷y,禍害。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限一處)
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i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ii飯疏食,飲水
iii黃口從大雀,則不得
iv孔子顧謂弟子曰
(3)翻譯下列句子。
i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ii故君子慎其所從。
(4)閱讀文⑦⑧句,概括“君子”與“小人”有哪些不同。
(5)你從兩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寫出3點即可)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i太丘舍去
ii則是無信
iii元方入門不顧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本文刻畫了元方、的形象。
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①,競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②,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兒,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③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⑤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⑥耶!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①馴:順從,馴服。②廳事:住所的堂屋。③嚙:咬。④誣:虛假、虛妄。⑤遁逸:逃跑。⑥貽患:留下禍患。
(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
聞群犬嗚嗚作怒聲
(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
i綴行甚遠
ii顧野有麥場
iii與家犬雜畜
iv乃偽睡以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i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ii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
(4)文主要寫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經過,聯系課文說說經歷了哪幾次交鋒?
(5)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點?對屠戶和富室各是什么態度?
課內文言文閱讀。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的是清代文學家,著有短篇文言小說集。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i顧野有麥場
ii一狼洞其中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故”生動地刻畫了狼的貪婪本質。
B.“目似瞑,意暇甚”通過動作描寫揭示狼的狡詐。
C.“暴起”“斷其股”生動地刻畫了屠戶的勇敢機智。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間接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
回顧課內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i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友期行》)顧:
ii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樂:
iii屠自后斷其股(《狼》)股:
iv因往曉之(《杞人憂天》)曉: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i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ii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統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統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笔逻m母甚謹。時饑荒,鄉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統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統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陳便宜,前后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顧:回頭看
B.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數:多次
C.又以告母,母亦賢之。賢:賢德
D.統與嚴圭共拒破之拒:抗擊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i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ii數陳便宜,前后書數十上,所言皆善。
(3)從駱統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分點概括作答。
閱讀理解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處處志之
ii后遂無問津者
iii余顧而慕之
iv自恨不如遠甚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i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ii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
(3)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
(4)你怎么看待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生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悍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司馬光《資治通鑒》
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于是乎始強。
①虞(yú)人:掌管山澤苑囿的官吏。②罷:停止,取消。
(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i陳太丘與友期行
ii元方入門不顧
iii是日
iv天雨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陳太丘與友期行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B.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C.去后乃至乃往,身自罷之
D.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慍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i友人慚,下車引之。
ii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
(5)有人認為文中的友人已經認錯,就應該得到原諒元方的做法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6)為了說明“誠信”這一道理兩文在選材上有何不同?
重點實詞。
(1)綴行甚遠
(2)一狼仍從
(3)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4)顧野有麥場
(5)目似瞑
(6)意暇甚
(7)狼亦黠矣
閱讀兩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③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④之⑤?”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⑥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⑦。魏于是乎始強⑧。
(選自《資治通鑒魏文侯書》)
①魏文侯:(?—前396年),名斯,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員。③期:約定。④焉:何,哪里。⑤之:到,往。⑥豈可:怎么能。⑦身自罷之: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⑧強:強大。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i陳太丘與友期行()
ii天又雨()
iii太丘舍去()
iv元方入門不顧()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B.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慍
C.公將焉之?/學而時習之
D.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這兩篇短文都揭示了為人要守信用的道理,(甲)文中的陳元方批評了友人既又的錯誤;(乙)文中魏文候的做法,說明他是一個講究誠信的人,所以魏國變得強大起來。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節選自《狼》)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
i一狼仍從
ii顧野有麥場
iii以刀劈狼首
iv乃悟前狼假寐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3)本文主要通過和描寫刻畫狼的貪婪、狡猾:“奔倚”“暴起”“轉視”表現屠戶的性格。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馬價十倍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費?!?/p>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①比:副詞,接連地。②還:通“環”,環繞。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i人莫知之
ii去而顧之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3)伯樂“還而視之,去而顧之”這一動作神態,有什么隱含義?
(4)這則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種什么現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
(一)陸游書巢
吾室之內,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A_______!”
(選自《渭南文集》)
:①櫝: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③槁枝:枯樹枝。
(二)八大山人
清陳鼎
八大山人①,號人屋?!叭宋荨闭撸皬V廈萬間”之意也。性孤介②,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橫斜水面,生意勃然;張堂中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室。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欲飛欲動;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B_______.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無他好。人愛其筆墨,多置酒招之,預設墨汁數升、紙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見C_______,則欣然潑墨廣幅間?;驗⒁员种?,涂以敗冠,盈紙骯臟,不可以目。然后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十幅立就。醒時,欲求其片紙只字不可得。雖陳黃金百鎰③于前,勿顧也。其顛如此。
(節選《八大山人傳》有刪改)
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②介:耿直。③鎰:二十兩。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
i①俯仰四顧
ii②未嘗不與書俱
iii③或成山林
iv④數十幅立就
(2)用四個“/”給下面句子斷句。
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十幅立就。
(3)(一)文中最能體現“書巢”二字特點的語句是“”。(填原文語句,限8字)
(4)請將“也”、“之”、“邪”三個詞還原到文章恰當的位置。
A
B
C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游白水書①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小東,少北,有懸水百仞,折處輒為潭,深者縋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喜可畏,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谷,山月出,擊汰④中流,掬弄珠璧⑤,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⑥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①本文寫于蘇軾被貶惠州后。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②殆:大概,恐怕。③縋(zhu):用繩子拴著往下放。④汰:水波。⑤珠壁:指倒映在水中的月影。⑥余甘:指橄欖。
(1)結合“課內例句”的提示,解釋“選文句子含義。
選文句子課內例句解釋
①俯仰度數谷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②顧影頹然顧野有麥場(蒲松齡《狼》)
(2)下列加點詞意義或用法與“折處輒為潭”中“為”相同的是哪一項
A.為宮室、器皿、人物(魏學洢《核舟記》)
B.全石以為底(柳宗元《小石潭記》)
C.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D.眾服為確論(紀昀《河中石獸》)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i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
ii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4)下面句子非常有表現力,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雪濺雷怒,可喜可畏。
(5)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情感,閱讀后你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變化嗎?請做具體分析。
解析
一、復合題(共15題)
1.
(1)B
(2)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客/公薦用之。
(3)正直無私,胸懷寬廣,善用人才。
2.
(1)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
(2)i喜愛,愛好
ii吃
iii跟隨,跟從
iv回頭
(3)i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
ii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所要跟隨的人。
(4)君子安于貧困,堅守道義;小人則看重利益,會因私利而胡作非為。
(5)示例:一是不要只顧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鑒長者的經驗;三是要有憂患意識;四是要謹慎擇友;五是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3.
(1)i離開。
ii就。
iii回頭。
(2)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3)守信;善辯
(1)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去:離開。
i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則:就。
ii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顧:回頭。
(2)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對實詞、虛詞和句式有準確的理解。再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述出來。重點字詞:待:等。君:尊稱,您。
(3)方法一:
本題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質,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點,可以通過分析具體事件,因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種描寫,因為通過描寫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陳元方的“方正”表現在:面對父親友人的怒罵,以“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斥責對方不信守約定、不尊重他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據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4.
(1)聞/群犬嗚嗚作怒聲
(2)i連接、緊跟
ii看,視
iii養
iv等待
(3)i一只狼徑直離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ii(主人)再次躺下睡覺,快睡著時,狗又像剛才一樣叫。
(4)第一次,屠戶懼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隨;第二次,屠戶背倚柴草堆,“弛擔持刀”,與狼對峙;第三次,屠戶奮起,殺死二狼。
(5)陰險(狡猾、奸詐);文表述了對屠戶機智、勇敢的贊美;表述了對富室(主人)不識狼的陰險本性、自找禍患的嘲諷。
(1)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系,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語與謂語之間停頓,謂語與賓語之間停頓的原則進行劃分,這樣一個句子最明顯的朗讀節奏就劃分出來了。本題“聞”是動詞,是謂語,后面內容是賓語,故“聞”后應該斷開。
(2)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綴:緊跟。
i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顧:看。
ii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畜:養。
iv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俟:等待。
(3)i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徑:徑直。
ii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寐:睡覺。
(4)本題考查文意理解,第一次交鋒根據“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概括作答;第二次交鋒根據“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概括;第三次交鋒根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备爬ㄗ鞔稹?/p>
(5)方法一: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語句來分析。第一空:從甲文“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和乙文“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中可知,這兩篇文章中的狼具有的共同的特點是:陰險狡詐。解答第二問,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語句來分析。結合兩文內容根據“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等語句,可知表述了對屠戶的贊美;乙文根據“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可知表述了對富人的嘲諷。
方法二: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里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后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一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喂養,狼和狗相安無事。兩只小狼漸漸長大,很馴服了,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們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廳里睡覺,聽到群狗嗚嗚地發岀怒吼之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富室主人再次就枕準夆睡覺,狗又像先前那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富室主人(發現)兩只狼看到他沒有醒,正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了狼不讓(它們)上前去。富室主人就殺了狼,取了它們的皮。狼有兇惡的本性,實在是沒有誣蔑它們啊!那兇惡的本性,只不過是被深深地隱藏著罷了。它們表面上假裝親昵,而背地里卻心懷不軌,還不單單有這么點野心。野獸本性不用多說,為什么人還要來飼養它們,而給自己留下禍患呢?
5.
(1)蒲松齡;《聊齋志異》
(2)i看,視
ii挖洞
(3)屠戶(感到)非常為難/困窘急迫,擔心/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4)B
(4)B應為神態或肖像描寫。
6.
(1)i回頭看
ii以……為快樂
iii大腿
iv告知、開導
(2)i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可以做老師了。
ii時間長了,好像閉上了眼睛,神情很悠閑。
(1)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本句句意為: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顧:回頭看。
ii“樂”是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iii“股”與“兩股戰戰”中的“股”意思相同,指大腿。
iv這個句子翻譯為“于是去開導他”,“曉”是“開導”的意思。
(2)i注意“故”譯為“學過的知識”。
ii注意“暇”譯為“從容、悠閑
7.
(1)C
(2)i確實是這樣,為什么不告訴我?
ii他多次陳述有利時政的意見,前后數十次上書。
(3)①年少懂事②關愛他人③較高的軍事才能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釋義。
ABD.正確。
C.有誤。
故選:C
(2)
(3)本題考查評價人物形象。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文中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
年少懂事,為了不讓母親擔憂;總是為他人著想;有較高的軍事才能,先后打了兩次勝仗。
8.
(1)i做記號
ii渡口
iii看
iv遺憾
(2)i(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
ii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
(3)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人民生活富足安定。
(4)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9.
(1)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2)i約定
ii回頭看
iii這
iv下雨
(3)A
(4)i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住元方。
ii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5)示例一:同意。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使有錯,也應該以禮相待。
示例二:不同意。友人失信又失禮元方的態度是在維護自己和父親的尊嚴,這是堅持原則的一種體現,同時也給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言之成理即可)
(6)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文選取的是魏文侯講誠信的正面例子。
(3)A項,和;B項,太陽/每天;C項;才/于是,就;D項,表修飾/表轉折。
(6)
魏文侯同管理山澤苑囿的官吏約定了打獵的時間。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快樂,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左右的人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打獵的時間,雖然現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前往,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魏國于是從此變得強大。
10.
(1)連接、緊跟
(2)跟從
(3)追隨、追趕
(4)看,視
(5)閉上眼睛
(6)從容、悠閑
(7)狡猾
11.
(1)i相約同行
ii下雨
iii離開
iv回頭看
(2)A
(3)正午時您沒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4)無信;無禮;冒雨親自去和虞人取消約定的活動
(1)i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注意:期,古今異義詞,約定;期行,相約同行。
ii雨,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下雨。
iii去,古今異義詞,離開。
iv顧,古今異義詞,回頭看。
(2)考查一詞多義。
A.用/用;
B.表承接/表轉折;
C.到,往/指學過的知識;
D.于是/才;
故選A。
(3)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日中,正午時分;至,到;則,就是;信,誠信,講信用。
(4)不講信用;沒有禮貌;身自罷之。
考查對文章內容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題,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容,抓住關鍵語句分析。甲文,結合“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理解,元方批評友人既“無信”,又“無禮”,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乙文中,魏文侯說:“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魏文侯“身自罷之”。魏文侯因為刮起大風,不能與虞人踐約所定的打獵日期,即使左右勸阻,仍堅持親自趕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獵活動,由此得出啟示:做人要講究誠信,不能因為自己的快樂或事情就違背承諾。
參考譯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里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獵。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12.
(1)i跟從
ii看(視)
iii用
iv才
(2)(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從通道中進入來攻擊屠戶背后。
(3)動作;神態;勇敢機智
(1)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從:跟從。
i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他看見田野里有一個大麥場。顧: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ii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用刀劈砍狼的腦袋。以:用。
iv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乃:才。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解答本題考生應對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爛熟于心、對重點詞語解釋要準確到位,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詞: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這里作動詞,遂入:從通道進入。隧: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做題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揣摩人物形象,分析文章寫作特色,做到整體感知。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氨┢稹薄ⅰ暗杜?、“斃之”等動作描寫,表現出屠戶不為假象迷感,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于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稗D視積薪后”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