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安慶市六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世紀法國多數基督教神學家認為游戲是“魔鬼的禮物”,除個別技巧類游戲外,原則上反對游戲。但從15世紀開始,兒童玩具或游戲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宗教肖像畫之中,游戲也成為純真乃至圣潔的象征。這一變化A.受到了文藝復興的影響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動C.推動了兒童教育的普及 D.表明俗世與宗教的分離2.“天下之士群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3.戰國時期,商鞅針對當時“法力不張,法度廢弛”,特別是貴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橫行給社會造成的動亂,提出“壹刑”的主張,特別提出“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來維護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過相抵所帶來的系列弊端C.限制貴族特權以實現法律的公平D.加強對百姓的控制實現富國強兵4.梁啟超對譚嗣同的精神闡釋著重于兩方面:早期的《譚嗣同傳》若力闡發其舍生收義、拯救中眾生的獻身精神、博大胸懷及烈士形象;1920年的《清代學術概論》則主要弘揚譚氏“沖決網羅”、批判綱常名教、排斥尊古觀念的“思想彗星"形象。出現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B.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洗禮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 D.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壯大5.歷史學家陳旭麓評價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該事件是A.中共“二大” B.新文化運動 C.國民革命 D.二次革命6.意大利法學家格羅索認為,羅馬法主要包含有ius.lex兩種形式。其中lex指專人制定、由世俗權力機構認可、頒布的律條,而ius指自然形成的禮法、習俗。他認為法律體系是在實踐者對原初lex的不斷闡釋中逐漸成形的。材料中“原初lex”指的是A.羅馬習慣法 B.羅馬公民法 C.《民法大全》 D.《十二銅表法》7.二戰后,美國在西歐體現“阻止共產黨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的重要政策是A.大搞輿論攻勢 B.實施馬歇爾計劃C.建立北約組織 D.建立歐共體8.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過程中,有人對書中將《皇清一統輿地圖》置于亞細亞圖之后深感不安,建議應將《皇清一統輿地圖》置于卷首,徐繼畬接受了此建議。該書出版后,引起極大的非議,徐繼龠被指“為泰西聲勢者,輕重失倫,尤傷國體。”這說明A.國人的民族意識得到覺醒 B.學術研究服務于政治需要C.中體西用觀念被國人認可 D.傳統的天下觀念亟待突破9.古羅馬法規定:土地和動產都可以完全地為個人所有,個人對其所有物擁有最全面的支配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返還占有權。一個人不能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被剝奪所有權,與此相聯系,一個人也不能轉讓他不擁有的權利。由此可見,古羅馬法A.強調所有權的絕對性 B.注重維護權貴利益C.借鑒雅典的人文思想 D.追求執法公平公正10.下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分區圖(Ⅰ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Ⅱ稻作農業經濟文化區,Ⅲ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據此可知A.早期中華文明呈現區域性特征B.文化分區取決于自然地理環境C.中原文化區是中華文明的中心D.黃河流域的稻作農業相對發達11.1780年6月由馬薩諸塞州制憲委員會制定的州憲法,規定了大、小鄉鎮之間圍繞邦議會代表權、行政職位的設置、司法權的地位、邦與各鄉鎮之關系。馬薩諸塞州憲法A.是美國地方最早的憲法 B.標志著美國成為了聯邦制國家C.突出該州在美國的地位 D.為聯邦憲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鑒12.明中葉時,匠戶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順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價(京班匠價即班匠銀),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復征收班匠銀(國家對手工業匠戶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陸續將班匠銀攤入田賦,以至最后廢除了匠籍。這一系列變化A.推動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B.體現了傳統經濟政策的改變C.反映了官營手工業的衰落 D.鞏固了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兒童:成長、保護與發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年齡段稱謂稱謂由來(摘自《禮記》等)1-3歲孩提孩提之童,吾不知愛其親者10歲以前孺子孺子早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憂滿10歲幼學人生十年曰幼,學13-15歲(男)舞勺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一種文舞)15歲左右(男)束發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15歲(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禮)15-20歲(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種武舞),學射、御滿20歲(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禮)(1)禮樂制度是維護宗法社會的重要基礎。表中能夠反映禮樂制度對兒童要求的稱謂有哪些?簡析在先秦社會禮樂制度是如何滲透到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材料二大約在17、18世紀,新的兒童觀念逐漸形成。盧梭認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兒童時代有屬于它自己的獨特觀察、思維、感知方式。”18世紀末,童工約占西方工人總數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時,1821年,法國爆發了反對雇傭童工的抗議。19世紀,英法等國先后頒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齡及工作時間,并規定兒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倫敦防止虐待兒童協會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國先后制定法律,保護兒童免受肉體及精神侵害;剝奪虐待兒童的家長的監護權。1904年,法國設立兒童福利部,1908年,英國設立兒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兒童權利宣言》提出兒童應受特殊保護。1946年,聯合國設立兒童基金組織。1989年《國際兒童公約》確認每個兒童均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現已有196個國家簽署該公約。(2)閱讀材料,概括18-19世紀兒童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結合所學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紀以來兒童保護的新特點。材料三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親,中于事君”“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材料四三綱之根本義,階級(等級)制度是也。所謂名教,所謂禮教,皆以擁護此別尊卑、明貴賤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獨立之說為大原。——-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觀念,卻當有互相扶助的責任。同為人類,同做人事,沒有什么恩,也沒有什么德。要承認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吳虞《說孝》(1920年)材料五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孝親尊師善待人”——《中小學生守則》(3)閱讀上述材料,對“孝”這一觀念的歷史演變進行解讀。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疫病頻發的國家,在公共危機應急救援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兩漢疫病流行,西漢有11次,東漢有27次。疫病爆發以后,帝王一般會下罪己詔主動承擔責任,認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導致的,并大赦天下、減免賦稅、舉辦大型祈禳儀式。西漢元帝時,關東水災疾疫,大量流民涌入關內,元帝詔集轉運糧食給流民,并開倉賑濟,賜寒衣,保證災民能有基本的吃穿。東漢和帝永元問,曹褒官為城門校尉,“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藥,多蒙濟活”。安帝元初間,會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祿大夫將太醫循行疫病”,到鄉村為老百姓治病。兩漢時期,從農村到城市,每逢疫情嚴重,惑病人增多,政府會因地制宜地騰出一些住宅作為疫病的醫院,集中為他們進行治療,以防止疫病擴散。——摘編自劉滴川《大瘟疫病毒、毀滅和帝國的抗爭》等材料二晚清時期,以災荒為代表的災害性公共危機事件日趨頻仍,以瘟疫為代表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賑為代表的傳統危機應對機制漸趨衰弱,新型商人開始活躍于近代歷史舞臺。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較高,有著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同時具有“我本同處宇內,有分地無分民”的超越鄉土觀念的社會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發生重大災荒時,他們號召社會各階層人民關注災區,為災區人民募捐災款和物資,義販逐漸發展成為晚清社會主要的災荒救濟形式。——摘編自姜強《近代江南公共危機與社會應對》等材料三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災害和社會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針對危機事件的科研機構紛紛建立,在研究中各有側重。2005年,國務院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35個與公共危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汶川地震時,國內媒體從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對地震和救災情況進行了及時、充分、生動的報告,將全國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災上,激發了整個社會強大的救災合力。——摘編自劉亞光《淺析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發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漢時期應對公共危機措施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所學知識,指出晚清時期公共危機應對機制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公共危機應對機制發展的主要表現,并簡要談談你從我國歷代公共危機應對機制建設中獲得的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15世紀以后基督教神學從反對游戲變為認可游戲,并賦予游戲純真、圣潔的寓意,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解放作用,A項正確;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B項錯誤;宗教畫中出現玩具和游戲場面,與兒童教育“普及”無關,C項錯誤;神學認可游戲不能說明俗世與宗教的分離,D項錯誤。2、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在本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科舉制”才能起到天下之“士”(讀書人)群趨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舉制。故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科舉制【詳解】3、C【解析】

由材料“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可見商鞅執法嚴格,無論何種情況,均不能減刑,這是對貴族特權的否定和貴族橫行的打擊,故排除B,C符合題意;在階級社會,不可能實現人人平等,而且商鞅的法治本質上也是人治,做不到真正的公正性,故A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打擊貴族特權而非控制人民,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4、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梁啟超對譚嗣同精神闡釋分別在不同時期側重于具有獻身精神的烈士形象及反抗封建的精神,結合材料關鍵信息“1920年”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可知,這主要和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有關,B正確;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強調的是暴力革命,A排除;一戰于1918年11月就已經結束,C排除;D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選B。5、B【解析】

據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可知,這一事件發生在辛亥革命后,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這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B正確;據所學可知,中共“二大”沒有涉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A錯誤;國民大革命是1924年興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與材料無關,C錯誤;二次革命是孫中山針對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與材料無關,D錯誤。6、D【解析】

依據材料“他認為法律體系是在實踐者對原初lex的不斷闡釋中逐漸成形的”并結合所學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成文法的開端,符合原初lex的定義,D正確;羅馬習慣法是依據某種社會權威和社會組織,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行為規范的總和,A排除;公民法在《十二銅表法》的基礎上制定而來的,不屬于原初lex,B排除;《民法大全》是一部習慣法匯編,不符合原處lex,C排除。故選D。7、B【解析】

根據“西歐”、“面包和選票”、“阻止共產黨人”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美國在西歐實行了遏制蘇聯的經濟措施,即馬歇爾計劃,選B;AC不屬于經濟措施,排除;D項不是由美國主導實施,排除。8、D【解析】

依據材料“建議應將《皇清一統輿地圖》置于卷首”“為泰西聲勢者,輕重失倫,尤傷國體”來看,古代中國天朝上國的觀念還未改變,傳統的天下觀念亟待突破。D正確;民族意識覺醒于甲午中日戰爭后,A排除;材料主要說明當時中國民眾尚不能正確認識世界,學術研究服務于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B排除;19世紀60年代才出現中體西用的觀念,C排除。故選D。9、A【解析】

材料中個人對所有物擁有最全面的支配權、所有權不能被剝奪等,這些足以表明古代羅馬法強調所有權的絕對性,A項正確;羅馬法保護個人所有權并非僅針對權貴階層,B項錯誤;僅憑材料難以得出羅馬借鑒雅典人文思想這個結論,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法律規定,不是執法過程,D項錯誤。故選A10、A【解析】由材料來看,我國西北大致是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華北大致是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而江南是稻作農業經濟文化區,故選A;文化分區取決于生產力發展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中華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沒有比較不同文化區的發展程度,排除D。11、D【解析】

據材料“規定了大、小鄉鎮之間圍繞邦議會代表權、行政職位的設置、司法權的地位、邦與各鄉鎮之關系”可知,馬薩諸塞州憲法調整了大小鄉鎮、邦與各鄉鎮之間的關系,為聯邦憲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故D選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馬薩諸塞州憲法是美國地方最早憲法的結論,故A選項錯誤;標志美國成為了聯邦制國家是通過1787年憲法,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馬薩諸塞州在美國的地位,故C選項錯誤。1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戶逐漸擺脫了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獲得了自由身份,為民間工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A選項正確;明清時期依然堅持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官營手工業的發展情況,C選項錯誤;廢除匠籍會沖擊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D選項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稱謂:幼學、舞勺、束發、舞象.滲透: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將禮樂制度的內容摻入到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禮樂制度的教育貫徹在兒童從出生開始的成長全過程;根據兒童的性別,施于不同的教育內容;根據兒童的成長時間段,施于不同的教育內容.(2)成就:維護兒童權益的斗爭興起;兒童保護的法律建立并完善;兒童保護的社會組織建立;兒童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權益得到關注和保護.新特點:政府部門建立專門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維護兒童權益;兒童保護問題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兒童的權利逐漸明確化、法律化;兒童保護的國際組織機構建立,兒童保護成為國際問題.(3)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孝”被賦予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在封建主義社會,社會等級嚴格,“孝”還要求“忠”;在近代中國,思想逐漸近代化,開始關注自由、平等的觀念;在現代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兒童享有合法的權益,國家、社會、家庭有義務保護兒童的權益和成長.【解析】(1)第一小問,重點是反映“對兒童要求”,根據表格后面的“稱謂由來”即可知哪些稱謂實際上包含了對兒童的要求。第二小問,根據表格的信息總結即可,根據禮記劃分嚴格的年齡即可知先秦有嚴格的禮樂制度;根據表格的“年齡段”即可知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將禮樂制度的內容摻入到兒童的教育過程中,根據兒童的成長時間段,施于不同的教育內容;根據表格的“對兒童要求”即可知貴族根據禮樂制度培養子弟。(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1821年法國爆發了反對雇傭童工的抗議……英法等國先后頒布一系列法律……1884年,倫敦防止虐待兒童協會成立……保護兒童免受肉體及精神侵害;剝奪虐待兒童的家長的監護權”即可知,人們認識到兒童是與成人不同的特殊群體;社會采取行動保護兒童;國家通過立法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第二小問,根據不同時期內與兒童保護關系密切的大事件分析即可,包括思想文化領域的啟蒙運動,經濟社會領域的工業革命,政治領域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第三問,根據材料“1904年,法國設立兒童福利部……1946年,聯合國設立兒童基金組織。1989年《國際兒童公約》確認每個兒童均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從出現了專門保護兒童權利的國家機構和國際組織;兒童權利保護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兒童權利保護成為國際共識等方面分析即可。(3)閱讀上述材料即可知,不同歷史時期對“孝”的含義、要求、意義的解讀不同,可以從歷史的縱向演變,分析總結出一個觀點,然后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即可。參考示例: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孝”被賦予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在封建主義社會,社會等級森嚴,“孝”還要求“忠”;在近代中國,思想逐漸近代化,人們開始關注自由、平等的觀念;在現代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兒童享有合法的權益,國家、社會、家庭有義務保護兒童的權益和成長。【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禮樂制度;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點睛:本題是以兒童保護為主體的綜合性歷史大題,通過兒童保護來貫徹考查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作為學科內綜合性最強的試題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在闡釋歷史問題的過程中,知識點的羅列不再成為評價試題優劣的唯一標準,更多的側重于歷史思維邏輯的完善與周密,這樣的完善周密重點體現在觀點的準確與論據的充分。許多問題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求觀點與史實的邏輯一致性。14、(1)特點:注重穩定人心;救助范圍廣,創沒專門性救助醫院(實施隔離防治);以政府救助為主;神學迷信色彩濃厚。(2)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