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_第1頁
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_第2頁
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_第3頁
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_第4頁
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試吧大考卷》二輪專題闖關導練·語文【新高考】難點強化針對練4eq\x(周日)難點強化針對練4(難點4:文言文閱讀)滿分:40分時間:40分鐘得分: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為孝文立太宗廟,令群臣無朝賀。匈奴入代,與約和親。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長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發兵西鄉。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徙濟北王志為菑川王,淮陽王馀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齊王江廬、燕王嘉皆薨。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隸作陽陵者。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除禁錮。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郅將軍擊匈奴,酺五日。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布,止馬舂。為歲不登,禁天下食不造歲。省列侯,遣之國。十月,租長陵田。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月貫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后爵一級,天下戶百錢;出宮人歸其家,復無所與。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節選自《史記·孝景本紀》)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節選自《太史公自序》)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B.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蓻等/與謀反者/C.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遺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D.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媧皇、黃帝等。B.和親,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外族出于各種目的而達成的政治聯姻。C.薨,古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級妃嬪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貴族等。D.甲子,我國古代紀年法的一種,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組合而成,居六十紀年循環首位。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景帝排行中間,福運加身。生母竇太后得寵后,前一個王后去世,生母的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景帝方得以繼承帝位。B.景帝寬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詔減去一半田租;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時,也詔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C.景帝施政惠民,廢除禁錮。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廢除不準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準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舊令。D.景帝節儉用度,重視農業。糧食歉收時,詔令全國節約用糧,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把長陵附近官田租給農民。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布,止馬舂。譯文:(2)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譯文:5.結合全文內容、寫法和司馬遷經歷,你認為司馬遷對景帝持何態度,請簡要說明。(3分)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20分)陸賈者,楚人也。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魅結其據見陸生。陸生因進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天子聞君王王南越,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家,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服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陸生卒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因。”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呂太后時,王諸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常燕居深念。陸生往請,直入坐,而陳丞相方深念,不時見陸生。陸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為陳平畫呂氏數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亦報如之。此兩人深相結,則呂氏謀益衰。及誅諸呂,立孝文帝,陸生頗有力焉。(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B.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C.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D.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客,指門客,是我國古代寄食于貴族門下并為之服務的人,是貴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B.剖符,是封建帝王用于封賞功臣的契券,用竹或銅、木制成,分剖為二,君臣各執一半。C.詩書,指《詩經》和《尚書》等經書,其中蘊含的儒家思想為歷代封建王朝統治者所重。D.太尉,官名,秦朝時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位居三公,西漢初沿襲秦制,地位仍然很高。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陸賈能言善辯,受到高祖賞識。陸賈隨從高祖打天下之時就以口才好著稱,常伴隨高祖左右,出使諸侯;后來成功出使南越,得到高祖的賞識和提拔。B.陸賈義正辭嚴,尉佗歸漢稱臣。陸賈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起初南越王對他傲慢無禮,陸賈義正辭嚴,曉之以理,最終使尉佗接受封賜,向漢朝稱臣。C.陸賈直言進諫,高帝采納建議。陸賈主張得天下后應放棄以武力治天下,卻遭到高帝的訓斥,但他毫不氣餒,極力勸諫,使高帝最終采納了他的建議。D.陸賈心憂漢室,獻計削弱呂氏。諸呂擅權時,右相陳平明哲保身,陸賈為漢朝社稷著想,向陳平獻策,讓他聯合絳侯,從而打破了呂后篡權的陰謀。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譯文:(2)臣常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譯文:10.“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征”的目的是什么?請你結合原文簡要概括。(3分)答:eq\x(周日)難點強化針對練4(難點4:文言文閱讀)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本題中“誅”為動詞,賓語為晁錯,要在“錯”后斷開,故排除A和C;最后“赦”的賓語為“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而“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為定語后置句,因此中間不斷開,排除B。整句話的翻譯為:天子因為這件事處死了晁錯,派袁盎諭告七國,七國仍不停止進軍,向西圍攻梁國。于是,皇帝派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派兵消滅了他們。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國敗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蓺等參加叛亂的人。故選D。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項,“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媧皇、黃帝等”是錯誤的,這些都不是真正地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故選A。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A項,“生母的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是錯誤的。原文中說到“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意思是孝文皇帝在代國時,前一個王后生有三個男孩,等到竇太后得到寵幸,前一個王后死了,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故選A。4.答案:(1)詔令內史和各郡不能用糧食喂馬,(違者將其馬匹)沒收歸入官府。規定囚徒和奴隸穿粗糙的七布衣,禁止用馬舂米。(2)京城(朝廷)軍隊討伐,七國服罪,天下安寧,太平穩定殷實富足。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的得分點為:“食”,動詞,喂食;“衣”,穿;“馬”,名詞作狀語,用馬。第二句話的得分點為:“師”,軍隊;“伏辜”,服罪;“翕然”,安寧。5.答案:①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②《孝景本紀》行文簡略,不太符合人物傳記詳細刻畫的寫法,說明景帝份量不重。③本文行文省儉,在于司馬遷對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禍患。④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操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如“除禁錮”的寬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詔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產、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記錄。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本文為人物傳記,人物傳記要對人物的生平事跡做精細的刻畫,但本文作為一篇帝王傳記,篇幅不長,行文簡略,說明景帝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不重。司馬遷是在漢景帝之子漢武帝當政期間給漢景帝做的人物傳記,司馬遷用筆儉省,也是對漢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禍患。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進行總結時提到晁錯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導致七國共同起兵,聯合西向,這是由于諸侯王的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在行動的時候不是采取漸漸削弱的方法,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操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參考譯文】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親是竇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國時,前一個王后生有三個男孩,等到竇太后得到寵幸,前一個王后死了,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五月,減免一半的田租。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廟,命令大臣們不要上朝拜賀。匈奴進入代地,與匈奴簽約和親。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顆光芒很長的星出現在西方。天火燒毀了雒陽東宮大殿和城樓。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反叛,出兵向西進發。天子因為這件事處死了晁錯,派袁盎諭告七國,七國仍不停止進軍,向西圍攻梁國。于是,皇帝派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派兵消滅了他們。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國敗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蓺等參加叛亂的人。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皇子劉勝為中山王。遷徙濟北王為菑川王,淮陽王劉馀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齊王劉江廬、燕王劉嘉都死了。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發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陽陵的刑徒。二十九日,立膠東王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徹。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取消禁錮的規定。后二年正月,一天發生三次地震。郅將軍出擊匈奴。允許百姓歡聚宴飲五天。命令內史和各郡不得用糧食喂馬,(否則)要把馬匹收歸官府;讓刑徒穿極其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馬舂米。因為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當年收獲的糧食提前吃完。減少在京城的列侯數量,派遣他們前往自己的封國。十月,出租長陵周圍的耕地。后三年十月,發生日食和月食,太陽和月亮有五天出現紅色。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雷震。太陽呈現紫色。月亮橫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舉行冠禮。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遺詔賜予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為父親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級,天下百姓每戶一百錢。放出宮女,讓她們回到自己家里,免除賦役,不再參加任何雜徭。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太史公說: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百姓懷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憂慮異姓諸侯王;然后晁錯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導致七國共同起兵,聯合西向,這是由于諸侯王的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在行動的時候不是采取漸漸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議,(被孝武帝采納,)諸侯王的勢力才衰弱下來,終于國家得到了安定。(由此來看,)安危的關鍵,難道不是運用謀略嗎?(節選自《史記·孝景本紀》)諸侯驕縱放肆,吳王首先作亂,京城(朝廷)軍隊討伐,七國服罪,天下安寧,太平穩定殷實富足。(節選自《太史公自序》)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王”是名詞使動,意思是“讓……為王”,賓語是“諸呂”,故應在“諸呂”后斷開,排除BD兩項;“畏”的賓語是“大臣”,而“有口者”是“大臣”的后置定語,二者之間不能斷開,故排除C項。故選A。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項,“其中蘊含的儒家思想為歷代封建王朝統治者所重”錯誤,儒家思想是漢武帝后才成為封建王朝治國的正統思想的。故選C。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項,“放棄以武力治天下”錯誤,文中陸賈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意思是“您在馬上可以取得天下,難道您也可以在馬上治理天下嗎?商湯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順應形勢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這才是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最好辦法啊”,由此可知,并非是“放棄武力”,而是文治武功并用。故選C。9.答案:(1)假使秦朝統一天下之后,實行仁義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2)我常常想把這些話對太尉周勃講明白,但是他和我總開玩笑,對我的話不太重視。您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建立起密切的聯系?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鄉使”,假使;“行”,實行;“法”,效法;“安得”,怎么能夠。(2)“謂”,對……說;“戲”,開玩笑;“易”,輕視,不重視;“交歡”,與……交好;“深”,密切。10.答案:為漢高祖著述國家成敗之由,提供治國安邦之策。解析:“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大意是陸生就奉旨大略地論述了國家興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前面陸賈說到了文治武功并行才能治理好天下,列舉了吳王夫差重武,炫耀武功而致使國家滅亡,秦統一天下后實行嚴刑酷法,不懂得實行仁義之道而二世而亡的例子。他為高祖著述國家興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意在讓高祖要重視文治,為高祖提供安邦治國的策略。【參考譯文】陸賈是楚國人,以幕僚賓客的身份隨從高祖平定天下,當時人們都稱他是很有口才的說客,所以伴隨在高祖的身邊,常常出使各個諸侯國。在高祖剛把中原平定的時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為王。高祖派遣陸賈帶著賜給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陸生到了南越,尉佗梳著當地流行的一撮錐子一樣的發髻,像簸箕一樣地伸開兩腿坐著,接見陸生。陸生趁此游說尉佗道:“您是中原人,親戚弟兄的墳墓都在真定。現在您一反中原人的習俗,丟棄衣冠巾帶,想用只有彈丸之地的小小南越來和天子抗衡,成為敵國,那你的大禍也就要臨頭了。現在大漢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漢朝將相都想帶兵來消滅您,但是天子愛惜百姓,想到他們剛剛經歷了戰爭的勞苦亂離,因此才暫且罷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您理應到郊外遠迎,面向北方,拜倒稱臣,但是您卻想憑借剛剛建立,還沒有把人眾收攏起來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驁不馴。倘若讓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燒毀您祖先的墳墓,誅滅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殺死您投降漢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聽罷,立刻站起身來,向陸生道歉說:“我在蠻夷中居住得時間長了,所以太失禮儀了。”陸生終于完成拜尉佗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漢稱臣,服從漢朝的管制約束。陸賈還朝之后,把以上情況向高祖匯報,高祖非常高興,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陸生在皇帝面前時常談論《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聽到這些,高帝很不高興,就對他大罵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騎在馬上南征北戰打出來的,哪里用得著《詩》《書》!”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