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專題04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練考點·練考卷目錄考點一舊民主主義革命 1真題回歸 1考題預測 15考點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真題回歸 18考題預測 26高考模擬卷(16+4) 30考點一舊民主主義革命1.(2022福建卷)1820年刊刻的《海錄》,是中國人編寫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識的書籍。林則徐曾參考其中的“英吉利”條目,以了解英國國情。據此可知,鴉片戰爭前后國人的“開眼看世界”(
)A.延續了清朝傳統的對外認識 B.革新了士人群體的思想觀念C.借助了已有知識體系的積累 D.奠定了清朝對外政策的基礎【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鴉片戰爭前中國。據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中國人編寫的世界地理知識書籍為林則徐了解英國提供認知來源。因而鴉片戰爭前后的開眼看世界受到之前知識體系的影響,C項符合題意;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統認識盲目自大閉目塞聽,開眼看世界主張了解西方學習西方,A項錯誤;材料強調開眼看世界的背景,沒涉及開眼看世界的影響,不合邏輯,排除B項;清朝傳統對外政策是閉關鎖國其根源是小農經濟,開眼看世界主張與外國交流,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2.(2022·天津卷)近代以來,不同時期對華貸款最多的國家不斷變化,1840~1911年是英國,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國,1949~1960年是蘇聯。對上述變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國國家實力與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 B.世界上主要國家對華政策性質的變化C.近代以來中國對外援依賴程度的變化 D.國際局勢影響下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840~1911年,英國對華貸款最多,這是因為英國此時的經濟實力強大,而且是最先侵略中國,企圖將中國變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1911~1927年,日本對華貸款最多,這是因為歐洲國家忙于一戰,為日本侵略中國提供了有利時機;1927~1949年,美國對華貸款最多,這是因為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一戰的有利時機,美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強國。同時日本對華侵略,美國對國民黨予以援助;1949~1960年,蘇聯對華貸款最多,這是因為歐美列強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新中國實行“一邊倒”,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同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蘇聯對華進行援助。因此,材料體現了國際局勢影響下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為近代以來不同時期對華貸款最多的國家不斷變化,未體現中國國家實力與經濟發展水平,排除A項;僅憑各國對華貸款變化,無法得出世界上主要國家對華政策性質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國際局勢影響下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3.(2022·湖北卷)英國公使館1861年進駐北京后,非常重視中文學習。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以上史料最適合論證(
)A.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現實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新C.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輸出 D.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學習中文,研究漢學。這可以用來論證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這無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新,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輸出,排除C項。故選D項。4.(2022·全國甲卷)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手工業的恢復 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答案】D【詳解】鴉片戰爭后,上海逐漸成為中外貿易的中心,但是上海進口貨物值不斷下降,這必然會使列強認為并未打開中國市場,因此進口貨值的下降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D項正確;進口貨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國貨物不進入中國,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經濟的解體,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上海逐漸取代了廣州貿易中心的地位,這意味著在當時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備更加優越的對外貿易條件,因此上海進口貨值的減少并不能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排除B項;進口貨值的下降和傳統手工業的恢復二者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而且外國商品進入中國沖擊了傳統手工業,排除C項。故選D項。5.(2021·北京卷)讀如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①東南地區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為貿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開埠的漢口是南北口岸貿易樞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詳解】通過材料可知,當時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東南地區,貿易往來頻繁,說明當時東南地區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從地理范圍看,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項正確;香港不屬于通商口岸,而且漢口并不是最先開埠的地方,排除A、B、D項。故選C項。6.(2022·重慶卷)《馬關條約》換約前夕,英國某畫報刊登了一幅漫畫(如圖),又附評論稱:“中國,如果完全開放,對人類而言將是個黃金……戰爭影響下的真正占領是對市場權力的占領,顯然規模很大。”這些信息反映出(
)A.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獨占中國市場 B.三國干涉還遼是因日本要價過高C.條約增開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資本輸出成為列強侵華的新形式【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馬關條約》換約前夕”“英國某畫報”“中國,如果完全開放,對人類而言將是個黃金”“對市場權力的占領,顯然規模很大”,再根據圖片中“貿易的鑰匙”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條約增開口岸等內容可以使中國更進一步淪為列強的商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符合包括日本、英國等西方殖民國家的利益,C項正確;日本企圖獨占中國發生于一戰期間,排除A項;《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威脅到了其他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所以三國干涉還遼,不是因為日本要價過高,排除B項;列強在中國開礦設廠、鋪設鐵路、政治貸款等行為體現了資本輸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這方面的信息,所以材料不能體現“資本輸出”成為列強侵華的新形式,另外《馬關條約》之前,列強侵華就是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所以嚴格來說資本輸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D項。故選C項。7.(2022·北京卷)1898年,英國發出照會,要求清政府“確切保證不將揚子江(注:長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義讓予他國”。清政府答復稱:“查揚子江沿岸地方均屬中國要地,中國斷不讓予或租給他國。”這意味著(
)A.英國將長江流域辟為殖民地 B.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C.“門戶開放”政策宣告失敗 D.清政府成功維護了主權完整【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英國照會清政府,強調長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國租押,意味著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B項正確;19世紀末英國未能將將長江流域辟為其殖民地,排除A項;“門戶開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項;當時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維護主權完整,排除D項。故選B項。8.(2022·山東卷)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辦一批近代企業;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A.求富救國 B.實業救國 C.以商救國 D.富民救國【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創辦一批近代企業,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說明清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挽救統治危機,A項正確;實業救國是19世紀末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時間和階級均不符,排除B項;洋務派“以兵強國、以商求富”達到求富救國的目的,排除C項;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為了富民而是為了挽救統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A項。9.(2021·天津卷)1864年,李鴻章在一封信中談到,西方船堅炮利,中國“若不及早自強,變易兵制,講求軍實,仍循數百年綠營相沿舊規,厝火積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見李鴻章A.深惡朝政腐敗 B.力圖維新救國 C.主張強兵御外 D.開始了解西方【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自強求富,強兵御外,C項正確;材料表明李鴻章主張強兵御外,未體現其“深惡朝政腐敗”,排除A項;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維新救國,這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1·全國甲卷)1861年,慈禧發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庇纱丝芍狝.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 D.傳統的外交體制被拋棄【答案】A【詳解】1861年,慈禧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說明慈禧主張和英法議和;“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說明英國有勾結清政府的意圖。由此可知,當時的太平天國將面臨中外聯合勾結的嚴峻形勢,故A正確;《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頑固派地位得到加強,故C錯誤;材料沒有外交體制變化的信息,故D錯誤。11.(2022·重慶卷)晚清時期,歌謠體童蒙讀物《最新婦孺唱歌書》中寫道:“萬國通商口岸通,鐵車輪舶疾如風。洲名澳亞歐非美,人種棕黃黑白紅。世界群推老帝國,舞臺誰是主人翁。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潮逼遠東?!边@首歌謠(
)A.可能出現于洋務運動中 B.反映出國人拋棄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憲派的宣傳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學東漸的深化【答案】D【詳解】據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時期的歌謠體童蒙讀物中,除了對西方科技的描述外,還有如“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潮逼遠東”西方政治制度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描述,體現了晚清時期西學東漸由學習西方科技到學習西方制度的轉變,D項正確;材料中“革命風潮逼遠東”不符合洋務運動時期的時代特征,此時期并沒有革命風潮,排除A項;材料中“諸君準備新人格”體現了并沒有拋棄走君主立憲的改良道路,排除B項;立憲派的宣傳品中不會出現“革命風潮逼遠東”的描述,排除C項。故選D項。12.(2022·全國甲卷)“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 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 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答案】B【詳解】根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太絕絕對,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2·全國乙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陳寶箴本人是贊同并推行了變法改革的,但同時他又認為‘康學’使民權平等的學說非常興盛,這會造成守舊派更大的阻擾,故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C項正確;新舊勢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不是為了突破“中體西用”束縛,排除B項;徹底否定,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4.(2021·全國乙卷)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現“經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 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 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C【詳解】1898年是戊戌變法之時,此時維新派宣揚維新思想,主張廢除傳統的科舉考試,所以書上慨嘆廢除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但戊戌變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維新思想受到打擊,所以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又面臨虧損。因此這種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政局的迅速變化,故選C;清末儒學的地位尚未被顛覆,排除A;根據該書商的經歷并不足以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排除B;清末西學尚未深入人心,D項說法過于夸張,排除。15.(2022·天津卷)我國很多省份出版過論述20世紀初某一歷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內容包括各省革命團體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傳活動、武裝斗爭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義和團運動的社會影響 B.辛亥革命的發展特點C.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D.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風暴在中華大地上迅猛興起。資產階級革命派成立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孫中山還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以徐錫麟、秋瑾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黨人前仆后繼,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勝利后的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團體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傳活動”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傳播,材料所述的“武裝斗爭”指的是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舉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裝起義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可見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發展特點,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未進行民主革命宣傳,也沒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主要是思想文化運動,不涉及“武裝斗爭”,排除C項;五四運動是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武裝斗爭,也沒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項。故選B項。16.(2022·江蘇卷)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他們捧著古書,讓人嗅不出“半絲半毫的種族思想,或民權思想的味兒”,是“真人絕對不露相的”。這里的“光頭”體現了(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個性 C.青年的時尚 D.革命的態度【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教員通過剪辮子,變成光頭,與當時的清政府劃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場,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態度,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教員的革命態度,不能體現腐儒的趣味、智者的個性以及青年的時尚,排除ABC項。故選D項。17.(2021·廣東卷)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認為,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孫中山旨在A.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B.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C.為聯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 D.主張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答案】D【詳解】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孫中山提出了社會革命來解決民生問題,“免得再蹈覆轍”,故D正確;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不是孫中山的目的,故A錯誤;“均貧富”不是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錯誤;聯合蘇俄的政策依據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故C錯誤。18.(2023·全國甲卷)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彼栒偾嗄耆送渡響騽?。這反映出(
)A.傳統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 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 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根據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八栒偾嗄耆送渡響騽 !辈⒔Y合所學可知,清末陳去病重視戲劇,認為它在鼓動平民、普及社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結合時代背景,此時正處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革命思潮不斷傳播的過程中,陳去病認為戲劇對宣傳革命的作用比《革命軍》等著作作用更大,故號召青年人投身戲劇,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傳統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戲劇的受眾,且“開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戲劇與革命思想相結合下,更能發揮革命思想宣傳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強調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項。故選C項。19.(2023·浙江卷1月)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據載,宋教仁曾謂:“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則總統政治上之權力至微,雖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項中,與宋教仁限制總統權力意圖相吻合的是(
)①臨時大總統代表政府總攬政務②臨時大總統統帥全國陸海軍隊③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并可彈劾臨時大總統④臨時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用責任內閣制,削弱總統權力,防范野心家的規定主要有,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可彈劾臨時大總統,臨時大總統發布的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說法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臨時大總統代表政府總攬政務和臨時大總統統帥全國陸海軍隊,并未體現對總統權力的限制,說法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與之組合的ABC三項。故選D項。20.(2022·重慶卷)晚清時期,歌謠體童蒙讀物《最新婦孺唱歌書》中寫道:“萬國通商口岸通,鐵車輪舶疾如風。洲名澳亞歐非美,人種棕黃黑白紅。世界群推老帝國,舞臺誰是主人翁。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潮逼遠東?!边@首歌謠(
)A.可能出現于洋務運動中 B.反映出國人拋棄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憲派的宣傳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學東漸的深化【答案】D【詳解】據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時期的歌謠體童蒙讀物中,除了對西方科技的描述外,還有如“諸君準備新人格,革命風潮逼遠東”西方政治制度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描述,體現了晚清時期西學東漸由學習西方科技到學習西方制度的轉變,D項正確;材料中“革命風潮逼遠東”不符合洋務運動時期的時代特征,此時期并沒有革命風潮,排除A項;材料中“諸君準備新人格”體現了并沒有拋棄走君主立憲的改良道路,排除B項;立憲派的宣傳品中不會出現“革命風潮逼遠東”的描述,排除C項。故選D項。21.(2022·天津卷)我國很多省份出版過論述20世紀初某一歷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內容包括各省革命團體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傳活動、武裝斗爭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義和團運動的社會影響 B.辛亥革命的發展特點C.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D.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風暴在中華大地上迅猛興起。資產階級革命派成立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宣傳革命思想,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孫中山還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以徐錫麟、秋瑾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黨人前仆后繼,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引起了巨大震動。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勝利后的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團體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傳活動”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傳播,材料所述的“武裝斗爭”指的是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舉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裝起義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可見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發展特點,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未進行民主革命宣傳,也沒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主要是思想文化運動,不涉及“武裝斗爭”,排除C項;五四運動是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武裝斗爭,也沒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項。故選B項。22.(2022·江蘇卷)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他們捧著古書,讓人嗅不出“半絲半毫的種族思想,或民權思想的味兒”,是“真人絕對不露相的”。這里的“光頭”體現了(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個性 C.青年的時尚 D.革命的態度【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教員通過剪辮子,變成光頭,與當時的清政府劃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場,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態度,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教員的革命態度,不能體現腐儒的趣味、智者的個性以及青年的時尚,排除ABC項。故選D項。23.(2021·廣東卷)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認為,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孫中山旨在A.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B.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C.為聯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 D.主張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答案】D【詳解】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孫中山提出了社會革命來解決民生問題,“免得再蹈覆轍”,故D正確;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不是孫中山的目的,故A錯誤;“均貧富”不是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錯誤;聯合蘇俄的政策依據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故C錯誤。24.(2022·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儒家教育倡導學生游學,“以廣其聞見”。至清末,很多新式學堂注重以日本為師”,同時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學生心智、體育教育方而進行制度化設計,其中“遠足會”是比較通行的活動。1907年9月,湖州的各個中小學堂組織了一次“遠足會”,各數員分隊督率自己學校的學生,“且步且歌,聲容步伐,顏見整齊”。同年,山陰縣學堂舉行“遠足會”,“與地理、歷史、物理上有關系者,無不留心考察”。學生們在“遠足會”之后,還要寫“遠足記”。有學生寫道:“經過烽火墩,登其,覺空氣清新,百倍于尋常”;還有學生在遠足上海法租界后寫道:“上海乃吾國之土地……租界之權,皆為外人所管轄,反客為主。名為租界,實與割地無異”?!幾岳畛汕纾骸哆h足:清末新式學堂的師生“從游”》(1)根據材料,概括清末“遠足會”興起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遠足會”的作用?!敬鸢浮浚?)背景: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學堂和近代教育有所發展;西學進一步傳播;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2)作用:弘揚傳統文化,增長學生見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傳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強學生組織性、紀律性和對自然與科學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養學生思考、表達能力;有益于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詳解】(1)背景:根據材料中“1907年9月”“很多新式學堂注重以日本為師”可知,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學堂和近代教育的發展;根據“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可知,西學進一步傳播;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2)作用:根據材料中“中國古代儒家教育倡導學生游學,‘以廣其聞見’”可知,弘揚傳統文化,增長學生見聞;根據“在學生心智、體育教育方而進行制度化設計,其中‘遠足會’是比較通行的活動”可知,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根據“(學生)且步且歌,聲容步伐,顏見整齊”“與地理、歷史、物理上有關系者,無不留心考察”可知,有助于增強學生組織性、紀律性和對自然與科學的探索能力;根據“學生們在‘遠足會’之后,還要寫‘遠足記’”可知,有益于督促和培養學生思考、表達能力;根據“經過烽火墩,登其,覺空氣清新,百倍于尋?!薄坝袑W生在遠足上海法租界后寫道:‘上海乃吾國之土地……租界之權,皆為外人所管轄,反客為主。名為租界,實與割地無異’”可知,有益于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25.(2023·北京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致敬!致遠艦!致遠艦是北洋海軍主力巡洋艦,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戰中沉沒。戰爭結束后清廷頒布上諭,大力褒揚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賜謚“壯節”,從優議恤。有挽聯云“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材料一致遠藥彈盡,適與倭船吉野值。管帶鄧世昌……謂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車,向吉野沖突。吉野即駛避,而致遠中其魚雷,機器鍋爐迸裂,船遂左傾,頃刻沉沒,世昌死之,船眾盡殉?!﹀a光《東方兵事紀略》(1897年)(此書多參考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材料二(致遠艦)被1枚重炮彈……命中了水線??傊还茉鯓樱_始嚴重傾斜,顯然是受到了重創。該艦的管帶……下定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于是向一艘敵人最大的軍艦沖鋒,準備實行撞擊。一陣重炮和機關炮彈的彈幕掃過他的軍艦,傾斜更加嚴重了,就在即將撞上敵艦之際,他的船傾覆了。軍艦從艦首開始下沉……所有艦員與艦同沉?!傔h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世紀雜志》,1895年)材料三致遠艦水下考古……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匯集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在丹東市政府的支持下,聯合海洋勘測、潛水打撈等行業的技術力量,于2016年秋圓滿完成致遠艦考古調查任務。此次調查,也對致遠艦的破損情況有了較準確的掌握,整體保存一般,鋼板、鍋爐零件因爆炸而拋離原來位置,火燒情況嚴重??脊虐l現外殼板保存完好……近艏部處發現保存完好的魚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彈藥,均說明并未發生被魚雷直接擊沉或魚雷艙中炮發生殉爆。致遠艦……處于北洋艦隊左翼最外圍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為日軍集火攻擊的對象……中炮進水后……一直堅持在戰場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積的火燒痕跡)?!吨逻h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2023年)辨析和考證上述材料,并描述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過程?!敬鸢浮勘嫖隹甲C:《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東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現,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描述過程: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驹斀狻勘绢}是認識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辨析考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稏|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現,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第二小問過程:通過綜合三則史料可得出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大致過程是,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26.(2023·浙江6月)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一文,以達爾文、斯賓塞的學說闡述國家盛衰治亂之理。文中以“群”對應英語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學”一語。此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逐漸萌生“以群為體,以變為用”的維新思想,較為全面地闡述了群與學、群與強、群與治、群與變、群與會的關系,認為“合群”是傳播新知、開啟民智、實現自強的有效手段。作為聯結同志,開通風氣的一種有效方式,組織學會自然是“合群”的題中之意。因此,學會便作為康、梁等人“合群立國”的主要舉措之一,應運而生。——摘編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紳士在城里辦商會、學校,建立各種組織,結社非常普遍,“社會”極為普遍地成為其總稱。從1902年起,報刊中“社會”的使用次數開始增加,逐漸取代更具有傳統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發表的《新社會之理論》一文,廣泛使用近代意義的“社會”概念;革命黨人陳天華在《蘇報》上撰文,強調學生與“各級社會”不同,是“祖國存亡之關鍵”。1904年后,“社會”一詞高度普及。伴隨“社會”一詞的風行,時人開始思考如何進行政治變革和社會改造。部分革命黨員意識到自己是“中等社會”的代表,必須以“下等社會”為依托,為根據地,并自信有能力領導“下等社會”進行“有秩序之革命”。盡管“中等社會”并沒有真正把“下等社會”發動起來,但他們領導的革命則是一個承先啟后的歷史環節?!獡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等整理材料三“社會”一詞的逐漸普及與社會主義的傳播和革命思想的進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現為同一歷史過程。根據對《新青年》雜志的統計,1919年之前,“社會主義”一詞總共才出現34次;1919年,“社會主義”的使用次數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間高達685次。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其中寫道:“自馬氏與昂格思合著《共產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會主義的實現,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這是馬克思主義一個絕大的功績?!痹跁r代潮流的激蕩下,先進知識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從這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新希望?!獡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寫出康、梁等人“群學”思想的關鍵詞。結合所學,概括維新派傳播“群學”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初“社會”一詞逐漸取代“群”的原因。結合所學,列舉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領導“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舉措。(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概括1919—1922年間《新青年》雜志中“社會主義”一詞使用次數激增的國內動因。從社會主義理論的角度,簡析“先進知識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的緣由?!敬鸢浮浚?)關鍵詞:“以群為體,以變為用”;合群/合群立國。根本目的:救亡圖存。(2)原因:“社會”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傳統政治色彩);報刊的宣傳;紳士的推動。舉措:建立革命組織;進行革命宣傳;提出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3)動因:五四運動;知識分子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運動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文化運動。緣由: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社會主義;鮮明地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是指引人們改造世界行動的重大思想武器?!驹斀狻浚?)本題是特點、目的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問關鍵詞,由材料一“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逐漸萌生‘以群為體,以變為用’的維新思想,較為全面地闡述了群與學、群與強、群與治、群與變、群與會的關系,認為‘合群’是傳播新知、開啟民智、實現自強的有效手段。”可得出“以群為體,以變為用”;合群或合群立國。由材料及所學可知,維新派傳播“群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圖存。(2)本題是原因、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初期的中國。第一問原因,由材料二“1900年以后,紳士在城里辦商會、學校,建立各種組織,結社非常普遍,‘社會’極為普遍地成為其總稱?!笨傻贸觥吧鐣北取叭骸崩砟罡拢ɑ蚋賯鹘y政治色彩);紳士的推動;由材料二“從1902年起,報刊中‘社會’的使用次數開始增加,逐漸取代更具有傳統政治色彩的‘群’?!笨傻贸鰣罂男麄?。第二問重要舉措,由材料二“部分革命黨員意識到自己是‘中等社會’的代表,必須以‘下等社會’為依托,為根據地,并自信有能力領導‘下等社會’進行‘有秩序之革命’?!奔八鶎W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領導“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舉措包括:建立革命組織;進行革命宣傳;提出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3)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19年至1922年的中國。第一問國內動因,由材料三“‘社會’一詞的逐漸普及與社會主義的傳播和革命思想的進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現為同一歷史過程?!?919年,‘社會主義’的使用次數激增至104次”及所學可得出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由材料三“1921—1922年間高達685次。”及所學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由材料三“在時代潮流的激蕩下,先進知識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從這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新希望?!笨傻贸鲋R分子的宣傳;結合所學可得出工人運動的發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第二問緣由,由材料三“《共產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會主義的實現,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這是馬克思主義一個絕大的功績”及所學可得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鮮明地提出了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指引人們改造世界行動的重大思想武器。27.(2022·天津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個城市或地區舉辦重大賽事,都會在開幕式中展示其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年9月,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陜西省省會西安舉行,開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國夢”3個篇章,展示了黃帝陵、秦兵馬俑、大唐盛世、絲綢之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延安精神、新中國建立、科技興國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選擇你熟悉的國內某一城市或地區,圍繞其近現代歷史的發展,為該地重大賽事開幕式的籌辦,擬定一個歷史主題,舉出與該主題相關的具體史實并予以說明。(要求:主題明確;提供至少三個相關的近現代歷史史實,具體準確;說明完整清楚,觀點正確)【答案】天津:近代北方經濟重鎮【圍繞該主題舉出具體史實:】①天津是洋務運動在北方的中心。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在天津創辦天津機器制造局、開平煤礦等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②天津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1860年,天津開埠通商,逐漸發展成為北方重要商埠。創辦近代銀行,發行股票等.③天津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興起之地。20世紀初開辦的天津永利堿廠是中國最早的制堿廠,自主創新“侯氏制堿法”。最后,論從史出,進行完整清楚的說明:由上述史實可見,天津得近代風氣之先,成為近代中國北方的經濟重鎮。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傳承至今。【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我國“天津”作為論述城市,近代以來天津是北方經濟重鎮。圍繞該主題舉出的具體史實:①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開展了為富國強兵而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以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辦理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是李鴻章?!疤旖蚪贪浮焙?,李鴻章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持欽差大臣關防辦理“所有天津洋務一切事宜”,自此,天津成了北方的洋務中心,開辦了一系列的洋務事業,天津的洋務企業產生和社會環境天津的洋務運動是從創辦天津機器局開始的。始建于1866年(同治五年)的天津機器局是僅次于上海江南制造局的全國第二大兵工廠,1900年以前,它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軍工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客觀規律往往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盡管洋務派最初的本意在于武器的近代化,但最終卻引發了原料、能源、動力、交通、通訊等早期工業化的鏈式反應。1878年開平礦務局成立,開采唐山煤礦供天津機器局、北洋水師、輪船招商局。在經歷了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商辦的發展歷程后,到20世紀30年代,天津擁有1200多家工廠,20萬產業工人,形成了紡織、化工、冶金、機械、印刷、食品等工業門類,工廠總數和投資規模僅次于上海,位居全國第二,逐步成為北方實力雄厚的工業基地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華北的經濟中心、北方的重要貿易口岸。②天津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深知作為畿輔屏障的天津地位十分重要,極力把天津辦成北方洋務運動中心,先后創建了機器局、大沽船塢、輪船招商局等一批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到1900年,天津共有近代工礦企業36家。這一時期,被稱為天津近代工業的“萌芽期”。③天津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興起之地。20世紀初開辦的天津永利堿廠是中國最早的制堿廠,自主創新“侯氏制堿法”。20世紀初期,天津又成為清政府推行新政試驗地。袁世凱、周學熙等人“大興工藝”,創辦了直隸工藝總局以及考工廠、實習工場、勸業鐵工廠等,極力推進工業發展。民間商紳受此鼓舞紛紛投資建廠,形成了以天津為中心興辦工廠熱潮。據統計,天津當時約有139家工業企業,其中,紡織業居首,化工業次之,食品業第三,支柱產業結構初步形成。這一時期被稱為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歐美各帝國主義國家因忙于戰爭而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以迅速發展,成為天津近代工業發展的“黃金期”。這期間有兩次設廠高潮,第一次是1915年到1916年,兩年建廠281家,占歷年建廠總數的22.7%;第二次是1920年到1924年,五年內建廠581家,占歷年建廠總數的48.1%。在此階段,出現了裕元、華新、恒源、裕大、寶成、北洋六大紗廠,東亞、仁立兩大毛紡廠和久大精鹽公司、永利堿廠,以及一些面粉廠、油漆廠等。據1928年天津社會局調查顯示,在天津城區(不包括租界區),共有中國人開辦的工廠2186家,資本總額約3300余萬元,其中制鹽、堿、棉紡、面粉和火柴等17家大型工廠資本額合計為2900余萬元,占資本總額的87.9%。這一時期工業的發展,構成了天津以輕工業為主的格局。最后,論從史出,進行完整清楚的說明:由上述史實可見,天津得近代風氣之先,成為近代中國北方的經濟重鎮。天津自古是水陸要沖,又是近代工業投資興辦之地,一批企業的創辦,以及洋行、商店的建立,無一不需運作資金,中外銀行應運而生。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天津的城市交通、公用事業和房屋建設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促使近代天津成為輻射華北乃至華東的北方交通中心。在中國近代發展過程中,天津在工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推動教育方面亦得風氣之先,成為北方發展新式教育的中心城市。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傳承至今。1.在山東煙臺,進口的“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價格大約是二兩九錢到四兩白銀,1867年是二兩五錢至三兩,而1868年每匹的價格大約在二兩二錢到二兩五錢之間?!边@種低價格的洋布(
)A.適合中國市場的消費水平 B.刺激了洋布的大量進口C.搶占國際市場的大量份額 D.促進了耕與織的分離【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866年至1868年,在山東煙臺連續三年進口的本色花布價格下降,反映了列強向中國商品輸出,進一步促進了耕織分離,D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進口花布價格下降,但其是否適合中國市場的消費水平,據材料無法得知,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為了向中國出口洋布降低了花布的價格,并非花布價格下降刺激了洋布的進口,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列強向中國輸出商品,沒有體現國際市場,排除C項。故選D項。2.洋務運動時,福建馬尾船廠所聘法國人日意格向船政大臣沈葆楨請示:“兵船狹深而面平,免招炮招風;商船腹寬而樓其上,貨客可多裝。”沈葆楨認為:“宜改為半兵半商之制,使兩適其用?!边@主要反映出()A.清廷官員虛驕自大 B.官員缺乏專業認知C.外國人挾技以牟利 D.清朝海軍落后根源【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由材料可知,兵船和商船的建造完全不同,但沈葆楨卻認為船應改為“半兵半商之制”,可見他根本不具備船艦的專業知識,B項正確;沈葆楨只是不具備專業認識,并非驕傲自大,排除A項;材料內容為法國人日意格向沈葆楨請示,并沒有體現牟利,排除C項;清朝海軍落后的根源在于社會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3.如表是不同文獻有關洋務運動的歷史敘述。這說明,晚清(
)敘述出處光緒十年(1884),因海防吃緊,北洋防務“每月應發各兵輸薪響,及制造軍器子藥等項”軍費……“準予北洋暫開軍器捐輸”。李鴻章的奏折(張之洞)在專征收捐納款”自光堵十五年起至十七年止,??速彉屌跈C及造廠費,總以足數開廠之用為度”。張之洞的奏折(光緒前期電報局)具有198個分局委員,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過捐納獲得的。謝俊美《政治制度與近代中國》A.自救運動導致中央權力下移 B.發展軍事力量以抵御外來的侵略C.鼓勵民間投資官督商辦企業 D.借助經濟手段拓寬洋務資金來源【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據本題材料“??速彉屌跈C及造廠費,總以足數開廠之用為度”,“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過捐納獲得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捐納促進了海防建設、推動了軍工企業的舉辦和發展以及為洋務運動輸入人才,這體現了政府借助經濟手段籌集洋務發展的資金,D項正確;李鴻章的奏折和張之洞的奏折只能反映捐納促進了海防建設、軍工企業發展,無法得出中央權力下移的歷史結論,排除A項;因“發展軍事力量以抵御外來的侵略”與本題材料主要結論“清政府借助經濟手段拓寬洋務資金來源”不一致,排除B項;材料中捐納并非民間對洋務企業的投資,C項偷換概念,排除C項。故選D項。4.梁啟超曾描述光緒帝變法前的心態,“與其亡國……不如姑冒險而變法,幸則猶可望收政權而保國土,不幸亦可大開民智,而待之將來,中國或可存一線焉”。這說明()A.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了改革進程 B.變法初衷蘊含責任感和獻身精神C.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 D.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戊戌變法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光緒帝在變法前已經知道變法是冒險行為,很有可能失敗,依然愿意為“收政權而保國土”而奮力一搏。由此可知,光緒帝變法的初衷蘊含著責任感和獻身精神,B項正確;民族危機的加深推動了改革的進程,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并非材料主旨,不能正確解讀光緒帝變法前的心態,排除A項;材料中體現的是光緒帝對于變法的決心,沒有體現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排除C項;材料意在表現變法者的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并沒有體現變法道路的選擇,排除D項。故選B項。5.光緒二十四年有詔書云:“自王公至士庶,各宜努力發憤,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博采西學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京師大學(堂)為各省倡,應首先舉辦?!云谌瞬妮叧觯矟鷷r艱?!边@一詔書意在(
)A.廢除科舉制度 B.設立學堂選官制度 C.推進洋務新政 D.培養人才以應時務【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可知,1898年,清政府下詔,要求全國人們努力學習圣賢義理之學,同時博采西學,以應對當時之時局,體現了清政府培養人才以應時務的迫切要求,D項正確;光緒二十四年是1898年,而廢除科舉制是在1905年,排除A項;設立學堂選官制度是在1904年,排除B項;洋務運動開始于1861年,排除C項。故選D項。6.辛亥革命時期,浙江掀起了興辦女學的高潮,省內女子學堂不斷涌現,覆蓋范圍逐漸擴大,從沿海城市杭州、寧波、溫州擴展到紹興、嘉興、麗水等地區。除較為偏遠的山區地帶(金華、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現國人自辦的女子學堂,且數量眾多。這一現象(
)A.有助于當時社會風氣的轉變 B.改變了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歧視C.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先河 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國前列【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浙江地區女子學堂的不斷涌現且數量眾多,有助于推動男女平等就學,有利于女性文化素養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進步,從而推動社會風氣的轉變,A項正確;女學的涌現,女性文化素養的提高,并不能說明“改變了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排除B項;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先河,排除C項;材料強調辛亥革命后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無法說明“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國前列”,排除D項。故選A項。7.張之洞在漢陽鐵廠快要建成時說:“中國創成此舉,便可收回利權。各省局、廠、商民所需,即已甚廣……此后鋼鐵煉成,不患行銷不旺?!比欢铠櫿聞t認為“造路專任洋匠,彼以華廠試造,不若洋廠精熟可靠”,所以不能買漢陽鐵廠的鐵軌。由于找不到銷路,張之洞請上海的洋行試銷自產的鋼鐵,但也遭到了抵制。這一現象()A.說明洋務企業受到外商抵制 B.反映了洋務派之間缺乏合作精神C.說明洋務企業產品質量不行 D.反映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受到阻礙【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漢陽鐵廠產品銷售不出去的原因是部分國民對近代民族工業的不信任以及西方工業品占據大部分市場,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D項正確;洋務企業受到外商抵制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信息,排除A項;洋務派進行相應建設也需要優先考慮產品質量,不能說缺乏合作精神,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漢陽鐵廠的產品質量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萍鄉煤礦是清末全國著名的大型煤礦之一。1896年漢陽鐵廠改為官督商辦,由盛宣懷接辦。盛宣懷為了解決漢陽鐵廠燃料不足的問題,積極開發萍鄉縣(今萍鄉市)的煤炭資源,并于1898年正式創辦“萍鄉等處煤礦總局”,一般簡稱“萍鄉煤礦”。文廷式(1856—1904年)因支持維新變法,被革職返鄉,之后他組織家族企業廣泰福商號,與盛宣懷合作以供應漢陽鐵廠煤焦。廣泰福商號因故倒閉后,其煤井、焦廠等盡數出售給漢陽鐵廠。文氏家族又另設利合公司繼續開發萍煤,最終也歸并于漢陽鐵廠,這是盛宣懷創辦萍鄉煤礦的一個重要基礎。此外,文廷式及其家族對萍鄉礦務的介入有利于化解地方社會對發展新式礦務的阻力。——摘編自王淼華《文廷式家族與萍鄉煤礦的創辦》(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盛宣懷創辦萍鄉煤礦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萍鄉煤礦創辦的意義?!敬鸢浮浚?)有利條件:萍鄉煤炭資源豐厚;文廷式的支持合作;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2)意義:有利于促進萍鄉地區的煤炭資源開發,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進程,改善工業分布不均衡的狀況。【詳解】(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國近代。根據材料“積極開發萍鄉縣(今萍鄉市)的煤炭資源”,可知萍鄉煤炭資源豐厚;根據材料“之后他組織家族企業廣泰福商號,與盛宣懷合作以供應漢陽鐵廠煤焦”,可知文廷式的支持合作;根據材料“1896年漢陽鐵廠改為官督商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國近代。根據材料“積極開發萍鄉縣(今萍鄉市)的煤炭資源”,可知有利于促進萍鄉地區市)煤炭資源開發,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根據材料“此外,文廷式及其家族對萍鄉礦務的介入有利于化解地方社會對發展新式礦務的阻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推動中國近工業化的進程,改善工業分布不均衡的狀況??键c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2022·天津卷)如表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部分活動。這說明該時期中國共產黨(
)時間部分活動1922年1月組織并領導香港海員大罷工1922年2月開辦上海平民女校,培養婦女運動的骨干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2年7月在廣東海豐縣成立第一個秘密農會1922年9月組織并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A.堅持貫徹扶助農工政策 B.積極參與國民革命運動C.廣泛開展土地革命斗爭 D.教育發動群眾進行革命【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通過組織工人罷工,開辦女校,組建青年團,成立農會等方式,發動工人、農民、婦女、青年等廣大群眾開展革命運動,D項正確;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實際上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國共產黨的部分活動集中在1922年,與扶助農工政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國民革命運動1924年以后才開始,排除B項;材料所述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涉及多個方面,不僅限于發動農民,排除C項。故選D項。2.(2022·遼寧卷)下圖是存于北洋政府內務部檔案中的一份傳單。當時發放該傳單的目的是(
)勸告吾最親愛之軍人警察吾最親愛之軍人警察,皆是吾中華民國的好百姓,何苦去幫助日本,反來摧殘吾中華民國之愛國學生。況軍、警兩界大半出身山東,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應有何種痛苦。尚望急起挽救,與學生商民取一致行動,萬勿借口長官命令,忘卻國民義務,虐待愛國學生。——上海紳商學界忠告A.抗議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 B.聲援五四學生愛國運動C.譴責日本制造“濟南慘案” D.支持一二·九學生運動【答案】B【詳解】從材料中北洋政府就可以明確時間范圍在1912—1928年間,材料雖然針對日本且與山東相關,但是指山東被日本人侵占,且學生在這一事件中發揮重大作用,所以只能是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主權轉讓日本而引發的五四運動,B項正確;材料時間是范圍在1912—1928年間,而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排除A項;濟南慘案是1928年,在二次北伐時發生的濟南慘案,排除C項;一二·九學生運動是1935年,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海南卷)1924年,共產黨員羅漢、王文明、王大鵬等在海南創辦農工職業學校。學校開設栽培、染織、雕刻等課程,同時講授社會發展史和政治常識,并介紹共產主義和新三民主義。1926年春,增設政治課,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此可知,該學校的創辦主要是為了(
)A.立農務本,學以致用 B.實業救國,富裕海島C.普及教育,發達文化 D.扶助農工,喚醒民眾【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農工職業學校除了教授農業、工業相關技術外,還進行政治思想的教育,說明其主要目的是扶助農工,喚醒民眾,D項正確;農業只是農工職業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排除A項;創辦者都屬于共產黨員,實業救國是實業家的主張,排除B項;結合時間可知農工職業學校重在號召工農參加革命,普及教育夸大了其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4.(2022·全國乙卷)據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的關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變反映出()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 B.傳統儒學思想開始受到批判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有了一定的變化,更具理性,說明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主張辯證的看待傳統文化,D項正確;“由此引發”表述錯誤,排除A項;“開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排除B項;“得以消除”表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5.(2021·江蘇卷)中共早期領導人惲代英曾在無錫省立第三師范學院演講。據親歷者回憶:“一位穿著竹布長衫的青年登上講臺,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場。他從孫中山逝世談起,講到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對當時反動、賣國的北洋政府,號召青年奮起救國?!贝祟愌葜v有利于A.國民革命的發展 B.新文化運動的興起C.土地革命的開展 D.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中共早期領導人惲代英曾在無錫省立第三師范學院演講”“他從孫中山逝世談起,講到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對當時反動、賣國的北洋政府,號召青年奮起教國”可知,此類演講宣傳反帝反封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有利于國民革命的發展,A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與“講到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對當時反動、賣國的北洋政府,號召青年奮起教國”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的演講有利于國民革命的發展,“土地革命的開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成立,排除D項。故選A項。6.(2021·浙江卷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薄斑@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發生在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發生在1921年,故C正確;1919年、1920年、1922年不符合史實,故ABD錯誤。7.(2021·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A.是基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B.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919年11月”、“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對中西文化進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西文化中更認同馬克思主義,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B項正確;材料內容不涉及對五四運動的反思,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只是講中國人反思文化,排除C項;通過材料無法判斷新式標點成為時尚,排除D項。故選B項。8.(2022·河北卷)華北淪陷后,日偽政權在淪陷區開設“交易場”,規定所有農產品按其所定價格及等級進行場內交易。1942年后,農產品由日偽行政機關、新民會、軍警憲特以暴力與武力手段強行收繳。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華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C.日本物資危機加劇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日本對農產品管理強度增加,而農產品是重要的物資資源,說明日本高度重視農產品,也說明日本本身對農產品極度缺乏,C項正確;華北人民反抗激烈與日本對農產品的需求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與題干1942年對農產品政策變化的節點時間不符,排除B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對抗是法西斯國家,非針對日本一國,與日本對農產品的需求沒有直接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9.(2022·湖北卷)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記者身份訪問晉察冀邊區。他在通訊報告中寫道:“現在,這里的每座城鎮,每個村莊都有自衛隊?!薄胺鲋L戈,他們是英武莊嚴的衛國的戰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時候,他們依舊是樸素的農民?!薄皦讯〔粔虻泥l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庇纱丝梢姡?/p>
)A.國共合作推動全民族抗戰 B.群眾是敵后抗戰的中堅C.中共堅持“工農武裝割據” D.邊區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記者身份訪問晉察冀邊區”、“扶著長戈,他們是英武莊嚴的衛國的戰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時候,他們依舊是樸素的農民。”“壯丁不夠的鄉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抗戰時期邊區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抗戰,D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晉察冀邊區的抗戰情況,并不是國共合作,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全面抗戰,并不是強調群眾,排除B項;“工農武裝割據”是井岡山時期對抗國民黨政府的指導思想,這一時期是國共合作抗日,不可能繼續堅持,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2·浙江卷6月)馬克思說,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親歷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葉劍英元帥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寫下“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日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逼渲小皟葢鹨鞒煽谷赵姟笔侵福ǎ〢.抗日游擊戰爭 B.北伐戰爭 C.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D.反蔣抗日【答案】C【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扣留來陜督戰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主張,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所以“內戰吟成抗日詩”是指國共兩黨合作抗日,C項正確;抗日游擊戰爭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主要的對日作戰形式,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北伐戰爭的主要目標是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反蔣抗日是西安事變前中共黨內一些人士的觀點,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2·浙江卷1月)一位抗日名將指揮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軍血戰五晝夜收復多倫,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日力量。1934年,這位名將犧牲前寫下正氣浩然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位抗日名將是A.吉鴻昌 B.楊虎城 C.蔡廷鍇 D.張自忠【答案】A【詳解】“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抗日名將吉鴻昌臨刑前寫下的一首氣貫長虹的就義詩。他不是死在抗日戰場上,而是被國民黨給槍殺的,心中既悲又憤,臨死前寫下了這首詩,故A項正確;楊虎城堅持抗日,反對內戰,聯合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1949年去世,排除B項;蔡廷鍇帶領十九路軍在“一·二八事變”后奮起抗擊日軍,1968年逝世,排除C項;張自忠于1940年在棗宜會戰中為國捐軀,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1·重慶卷)歷史地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獻資料,對于研究當時的歷史有重要作用。如圖是民國時期出版的某圖書的版權頁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圖,它們反映出(
)A.東北是日本侵華的新目標 B.日本對華侵略的軍事動向C.華北事變前日本對華領土的侵略情況 D.劃分勢力范圍是日本侵華的主要手段【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中的“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和地圖中的日占區,可知1935年日本將東北地區及山東、福建作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說明1935年華北事變前日本已經侵占了東北地區,C項正確;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東北,時間不符,排除A項;地圖中沒有日本的軍事路線圖,無法得知日本的軍事動向,排除B項;抗日戰爭開始后戰爭成為日本侵華的主要手段,排除D項。故選C項。13.(2023·北京卷)1944年,太行區抗日根據地召開第一屆“殺敵英雄和勞動英雄大會”。評選出殺敵英雄31名,勞動英雄39名。鄧小平在大會上指出:“今年機關、部隊自己生產兩月或三月的食糧和全年的菜蔬,還要依靠自己生產來貼補油鹽,計算起來,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如果把辦公雜支和節約統統計算起來,大約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這一材料反映出(
)①大生產運動取得了明顯效果②敵后抗日根據地規模不斷擴大③勞動英雄與殺敵英雄同樣受到尊重④根據地為反“圍剿”做好了物資儲備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可知,大生產運動減輕了人民負擔,效果明顯,①正確;材料強調太行區抗日根據地的機關、部隊自己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不涉及根據地規模的擴大,排除②;根據材料可知,殺敵和勞動都被評為英雄,都為抗戰作出了貢獻,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確;材料時間為1944年,處于國共合作抗戰時期,而反“圍剿”是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排除④,綜上,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4.(2023·山東卷)1938年7月,陜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正式成立。劇團演出時,會在戲臺兩邊掛起“中國氣派,民族形式,工農大眾,喜聞樂見;明白世理,盡情盡理,有說有笑、紅火熱鬧”的對聯民眾劇團常年在邊區巡回演出,深受歡迎。該劇團的主要任務是(
)A.創新民族文化宣傳方式B.團結工農建設邊區政權C.動員民眾投身民族民主革命D.落實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中國氣派,民族形式,工農大眾,喜聞樂見;明白世理,盡情盡理,有說有笑,紅火熱鬧”的對聯并結合所學可知,此對聯反映了陜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將毛澤東提出的“中國氣派”落到實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形式發出黨的聲音,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影響,人民深受鼓舞,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衛邊區,保衛黨中央,解放全中國,據此可知,該劇團的主要任務是動員民眾投身民族民主革命,C項正確;劇團是進行民族文化宣傳的形式,并沒有體現出“創新”之意,排除A項;據題干“1938年”可知,該劇團的主要任務是動員人民群眾進行抗日戰爭,而不是“建設邊區政府”,排除B項;題干所述能夠體現出該劇團落實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但并不是其“主要任務”,排除D項。故選C項。15.(2022·全國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國,由議會選舉政府,決定施政方針,邊區是第一個”。1940年,毛澤東再次強調,這種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這說明,邊區政府()A.具備了新民主主義的特征 B.脫離了國民政府管轄C.代表根據地社會全體意志 D.仿行蘇聯的政治制度【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由議會選舉政府”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體現了社會各階級反帝反封建的社會大聯合,所以邊區政府具備了新民主主義的特征,A項正確;1940年屬于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行黨外合作,邊區政府是國民政府管轄下的特別政府,排除B項;“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說明邊區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聯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漢奸和賣國賊,排除C項;“由議會選舉政府”“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說明邊區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據主導地位前提下社會抗日力量的大團結,是特殊國情下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1·海南卷)如表中的報道最能佐證《晉察冀畫報》關于抗戰的攝影報道統計表(部分)期刊報道主題報道圖片數量第一期堅持抗戰,保衛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30第二期血戰在大平原上英勇頑強的冀中軍民28第三期突破偽滿國防線轉戰古長城內外:冀東區子弟兵35第四期晉察冀八路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喀什大學《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供配電設計主接線答辯
- 2024年萬能桿件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設計工作方案實施綱要
- 釣金魚比賽活動方案
- 產品設計CMF分析圖表
- 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 2025年陜西西安航空城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北武漢市市政建設科研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VSM(價值流圖中文)課件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日間手術管理信息化實踐與發展
- 有源、無源濾波器實驗報告
- SWOT分析法很全面課件
- 供應室手工清洗操作流程課件
- 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人員簽到表(標準通用版)
-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系統DCIM整體方案
- 核電站入廠安全培訓課件
- 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和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 圍術期過敏反應診治的專家共識(全文)
- 2013年俄語專業四級歷年真題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