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2022-2022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人民版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共70分。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

1.寧波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1984年離鄉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剛回到寧波訪問,在天一閣看到了館藏的《包氏家譜》,意外發現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的[2分]

A.禪讓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縣制

2.右圖出自《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一書,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制度,這種制度確立的意義有①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貴族政治④適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需要[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分]

4.[2分]

5.清朝加強專制皇權的主要措施是[2分]

A.設置中朝

B.設立中書省

C.設置內閣

D.增設軍機處

6.下列不平等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涉及到浙江的有①《南京條約》②《北京條約》③《馬關條約》④《辛丑條約》[2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黃海海戰中犧牲的愛國將領有:①劉步蟾;②林永升;③鄧世昌;④葉祖珪;[2分]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甲午戰爭后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的義軍領袖有[2分]

A.鄧世昌邱逢甲

B.邱逢甲徐驤

C.丁汝昌鄧世昌

D.林永升葉祖珪

9.妄想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企圖的會戰是[2分]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

10.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開始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2分]

A.五四運動

B.中共成立

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

D.遵義會議

11.下圖是列強侵華大事年代尺示意圖,其中“?”(問號)處是事件和該事件的影響是[2分]

A.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B.鴉片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北伐戰爭推翻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統治

D.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2.為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我國政府頒布了《2022——2022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下列各項主題中,最符合“滬浙紅色旅游區”的是[2分]

A.辛亥首義,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裝,八一建軍

C.開天辟地,黨的創立

D.人民勝利,國旗飄揚

13.“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會議是[2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4.給右示材料添加一個主題,應是[2分]

A.甲午戰爭慘敗受辱

B.國民革命風起云涌

C.八年抗日浴血奮戰

D.解放戰爭勝利在望

15.下列各項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部分重大事件。按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一項①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②對日寇的最后一戰③打倒列強除軍閥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2分]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16.“素帆百萬飛如箭,乘風頃刻敵前現。碧水靜無波,疏星夜轉多。彈飛如急雨,難阻雄獅路。天險說長江,功成夜未央。”這首詞描寫的應該是[2分]

A.平津戰役

B.遼沈戰役

C.渡江戰役

D.淮海戰役

17.如果要對學生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傳統教育,你認為下列哪條路線最合適[2分]

A.虎門銷煙歷史遺跡——孫中山先生紀念館——遵義會議會址

B.北伐戰爭紀念館——井岡山景區——延安棗園——南京總統府

C.盧溝橋——圓明園遺跡——革命圣地延安

D.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中共“一大”會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18.據1954年9月《人民日報》報道: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各地選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數民族代表,147名婦女代表。這些代表齊聚北京中南海參加會議,共商國是。這一現象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2分]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制度

19.周恩來說:“……在我國,漢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數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懸殊很大;……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界墻.增加民族糾紛。”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國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2分]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

20.為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應[2分]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應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應避免盲目的個人崇拜

D.應堅持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21.“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這幅贊頌鄧小平的對聯的出現應該不早于[2分]

A.1935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8年

22.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是在[2分]

A.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

B.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

C.1997年中共十五大

D.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23.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性突破是指[2分]

A.1979年兩岸實現真正停火

B.1987年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

C.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

D.2022年連戰的“和平之旅”

24.照片凝固了歷史的瞬間。右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2分]

A.開國大典舉行

B.中共八大召開

C.香港回歸祖國

D.澳門回歸祖國

25.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指[2分]

A.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B.1981年葉劍英《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

C.1992年“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

D.1995年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講話

26.在1955年召開的某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贊揚和擁護。這次會議的地點在[2分]

A.北京

B.萬隆

C.日內瓦

D.紐約

27.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事件:①亞非會議②日內瓦會議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④《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2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28.近代以來上海風云變幻,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下列史實或結論與近代上海相關的是[2分]

A.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B.成為五四運動的活動中心

C.形成了國共兩黨首次合作的局面

D.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9.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外交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的基本背景是[2分]

A.不結盟運動興起

B.美蘇放棄霸權主義

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社會主義陣營日益強大

30.改革開放新時期,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體表現是[2分]

A.“一邊倒”方針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求同存異”方針

D.不結盟政策

31.2022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一外交實踐[2分]

A.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模式

B.開創了發達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的新模式

C.確立了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D.豐富了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

32.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下圖所示,其中關于羅馬法的說法錯誤的是[2分]

A.《十二銅表法》既是成文法的開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當公民法演變為萬民法時,羅馬的成文法已經比較完善,萬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從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D.羅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等明顯的狹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習慣

3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逐步確立緣于[2分]

A.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

B.奴隸反對貴族的斗爭

C.農民反對封建貴族的斗爭

D.外邦人反對雅典貴族的斗爭

34.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執政官梭倫頒布了“解負令”。這一改革措施[2分]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隸

B.開創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C.緩和了雅典社會矛盾

D.打破了部落貴族勢力對政權的控制

35.古希臘的雅典首席將軍伯里克利指出,“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的手中”。當時,雅典事實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是[2分]

A.公民大會

B.五百人會議

C.陪審法庭

D.四百人會議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小題,共30分。)

36.(15分)法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體現。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夜間竊取耕地的莊稼……如為適婚人,則處死以祭谷神;如為未適婚人,則由長官酌情鞭打,并處以賠償雙倍于損害的罰金。”——《十二銅表法》(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原則?簡述《十二銅表法》歷史地位。(3分)材料二:“中國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2)材料二中的引文體現了哪些原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獻?該文獻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6分)材料三:修改后的憲法草案,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國人民討論。參加討論者有1.5億人,提出118萬多條修改和補充意見。憲法起草委員會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4次會議討論通過,然后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9月20日出席會議的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正式誕生。——朱健華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紀事本末》(3)請寫出材料三中憲法的名稱與性質。這部憲法體現了哪兩大原則?指出該憲法頒行的意義。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對這部憲法進行修改,指出修改后的憲法的歷史地位。(6分)[15分]

37.(15分)在風云變幻的世界政治舞臺上,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關系歷盡風雨,曲折前進。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所遇到的國際環境,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國為首的反動勢力的敵視和侵略。……新中國……作為一個新型的國家,要為拋棄舊中國的外交傳統,建立新中國獨立、自主、平等的對外關系而努力。——《中國外交史》(1)材料一中“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所遇到的國際環境”反映了當時國際關系的突出特點,這個突出特點是什么?新中國“拋棄舊中國的外交傳統”制定了怎樣的外交方針(政策)?(4分)材料二:當基辛格在中國執行第二次波羅行動時,聯合國大會正在就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成員國的問題進行表決。……早在8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