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教研室
1/7/20242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第三節職業生理學第四節職業心理學第五節職業病理學第六節職業流行病學第七節職業毒理學第八節職業工效學1/7/20243緒論1/7/20244職業病危害1/7/20245基本概況
1.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概念:是一門研究勞動條件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改善勞動條件,創造安全、衛生、滿意和高效的作業環境,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生活質量的一門應用學科。1/7/20246基本概況(1)職業醫學以個體為主要對象,對受到職業危害因素損害或存在潛在健康危險的個體進行早期檢測、診斷、治療和康復處理;(2)職業衛生以人群和作業環境為對象,創造安全、衛生和高效的作業環境,提高職業生命質量(qualityofworkinglife).1/7/20247基本概況2、研究對象和任務(1)研究對象:勞動條件,職業人群
勞動條件:生產過程、勞動過程、生產環境 職業人群:從事勞動作業的所有人群1/7/20248研究任務:
識別評價控制預測早期檢測早期診斷早期處理職業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1/7/20249廣義的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學
職業性有害因素職業性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個人生活方式綜合干預措施保護和促進勞動者的健康。1/7/202410
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關系
1/7/202411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勞動條件生產過程勞動過程生產環境物的變化過程人的操作過程勞動者所處的環境1/7/202412 決定勞動過程生產過程↑ 影響生產環境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1/7/202413
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一)概念職業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二)種類1、環境因素2、社會經濟因素3、與職業有關的生活方式4、職業服務質量在實際生產場所中,職業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環境因素,1/7/202414
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1、環境因素(1)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 生產性粉塵異常氣象條件(2)物理因素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 噪聲、振動、噪聲性(3)生物性因素致病寄生蟲致病微生物1/7/202415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2.社會經濟因素國民生產總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財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態環境、勞動立法、醫療、衛生1/7/202416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3、與職業有關的工作方式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2)工作節奏的變動,換班和夜班工作;3)工作過度緊張4)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5)個人缺乏健康和預防的觀念6)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7)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8)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1/7/202417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4.職業衛生服務的質量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醫德至為重要,應視為職業衛生服務的重要條件。為此國際職業衛生協會(ICOH)在1992年訂立了職業醫學準則,提倡祟尚醫德。1/7/202418職業性病損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occupationaldisease)workrelatediseaseoccupationalinjuries(reportableoccupationaldisease)occupationaldisease1/7/202419(一)發生職業病的條件職業病的發病過程,還取決于下列三個主要條件:1.有害因素的性質
(1)化學結構(2)理化性質
分散度揮發性溶解度水溶性1/7/202420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2.作用于人體的量
(1)接觸水平:一般作用劑量(dose,D)是接觸濃度/強度(concentration,C)與接觸時間(time,t)的乘積,可表達為D=Ct。蓄積物質蓄積功能蓄積(2)接觸方式
1/7/202421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3.人體的健康狀況在同一作業條件下,不同個體發生職業性病損的機會和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這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營養狀況文化水平健康狀況年齡和性別1/7/202422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上述因素稱個體危險因素(hostriskfactors)存在這些因素者對職業性有害因素較易感,故稱易感者(vulnerablegroup)或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
1/7/202423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二)職業病1.概念:
廣義: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時間、超過一定的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嘗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而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工作能力,這類疾病統稱職業病。法定: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由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某些特定的職業病,應給予一定的勞保待遇,又稱為需賠償的疾病。
1/7/202424我國衛生部、勞動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02衛法監發108號《職業病名單》),新頒布的職業病名單分l0類共115種;包括;①塵肺13種;②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③職業中毒56種;④物理因素職業病5種;⑤職業性傳染病3種;⑥職業性皮膚病8種;⑦職業性眼病3種;⑧職業性耳鼻喉疾病3種;⑨職業性腫瘤8種;⑩其他職業病5種,其中包括化學灼傷等工傷事故。為正確診斷,已對部分職業病制訂了國家《職業病診斷標準》并公布實施。1/7/202425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2、職業病的特點(1)病因明確(2)病因大多可以檢測,一般有接觸水平(劑量─反應)關系;(3)在不同的接觸人群中,常有不同的發病集叢(4)如能早期診斷,合理處理,預后較好。但僅只治療病人,無助于保護仍在接觸人群的健康;(5)大多數職業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應著眼于保護人群健康的預防措施。1/7/202426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3、職業病的診斷和處理原則《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衛生部
()診斷原則綜合分析(可靠的依據充分的診斷依據):職業史和既往病史、勞動衛生資料臨床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判斷集體診斷:嚴格掌握:動態觀察:1/7/202427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2)處理原則
治療:一經診斷,及時安排其醫治或療養待遇:發《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治療、住院、修養、死亡均享受相應勞保待遇。對不適宜從事原作業者,一經確認,2-6月內調離1/7/202428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3)職業病的報告制度
★報告責任者與時間限制①報告責任者嚴重的急性職業病(死亡、同時發生三名以上職業中毒、炭疽):接診機構立即電話報告患者單位所在地衛生監督機構,并及時發出《職業病報告卡》監督機構接報后即報衛生部,并即赴現場,分析原因,填寫《職業病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表》報上級衛生監督機構,同時抄報當地有關部門。1/7/202429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②時間限制急性職業病:由最初接診的醫療衛生機構在24小時內發出《職業病報告卡》。慢性職業病:職業病診斷組診斷后(包括塵肺患者升級診斷)填寫《塵肺病報告卡》或《職業病報告卡》在15天內報告。★報告程序:診斷機構報患者單位所在地衛生監督機構逐級上報中科院勞研所。1/7/202430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三)工作有關疾病:
工作有關疾病有三層涵義:1職業因素是該病發生和發展的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2職業因素影響了健康,從而促使潛在的疾病顯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3通過改善工作條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緩解。1/7/202431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常見的工作有關疾病,舉例如下:1.行為(精神)和身心的疾病2.慢性非特異性呼吸道疾患3.其他如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腰背痛等疾患,常與某些工作有關.1/7/202432四、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準則
第二級預防(secondaryprevention)病因預防發病預防第三級預防(tertiaryprevention)第一級預防(primaryprevention得病以后,合理康復處理“三早”相輔相成渾為一體彌補措施彌補措施1/7/202433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五、職業衛生服務優良的衛生服務,包括:1.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monitoring)及健康監護(healthsurveillance)。2.職業流行病學3.為制訂有關政策法令提供科學依據4.衛生監督5.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培訓
1/7/202434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監測健康監護職業危害因素強度(接觸量)接觸的機會識別提供依據改進生產環境
早期檢測就業前體檢定期健康檢查阻斷接觸保護勞動者1/7/202435第一節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以上五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包括:行政領導的力量醫務衛生人員的力量勞動者的自我保健。1/7/2024361/7/202437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1/7/202438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
勞動者的生命質量,體現在勞動過程中的積極參與精神,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自尊、自信和良好適應狀態。1/7/202439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任務職業病職業衛生服務健康促進提高職業生命質量預防促進1/7/202440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
職業人群健康促進(healthpromotionforworkingpopulation)已成為職業醫學的重要內涵,它不僅僅在于治療有病的工人,而更應強調治療有病的作業場所,故職業人群健康促進又稱作業場所健康促進(workplacehealthpromotion)。而做好作業場所健康促進,目的在于提高職業生命質量。1/7/202441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一、職業生命
WHO將人類生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生命孕育階段2、生命保護階段(職業生命階段)3、晚年生命階段,
1/7/202442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二、職業生命質量1、職業生命質量(qualityofworkinglife)是指勞動者對工作的感受和職業對勞動者的身心效應,如職業滿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1/7/202443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2、影響職業生命質量的因素包括工作環境、補償系統、個體權益、自主權、工作內容和內外社會關系等,特別是勞動組織的有效性能明顯的影響職業生命質量。1/7/202444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
三、提高職業生命質量1.首先要避免和減少由于職業衛生和職業安全問題對勞動者造成的機體健康損害。2.要關注勞動者的精神衛生和心理衛生。3.應關注“白領階層”某些特殊職業人群4.完善和提高勞動者自身技術素質5.提高勞動者職業生命質量,進行工作場所的健康促進和職業衛生服務是重要的途徑。1/7/202445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1、避免和減少由于職業衛生和職業安全問題對勞動者造成的機體健康損害。我國勞動者塵肺、化學中毒、職業性皮膚病和噪聲性聽力損傷仍為主要的職業病。其次為不良體位、局部緊張和不合理勞動組織所致職業性肌肉骨骼損傷(如腰背痛)的工效學問題,以及因疏于安全防范所致工傷(亡)事故。1/7/202446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2、要關注勞動者的精神衛生和心理衛生。職業性有害因素除了化學性、物理性和生物性不良因素外,還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即社會心理因素,稱“職業性緊張”(occupationalstress),它可造成不良的心理行為效應和精神緊張效應(strain),以至誘發緊張有關疾患(stress-relateddisorders)。
1/7/202447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3、關注“白領階層”某些特殊職業人群例如醫務衛生人員的職業衛生與安全問題。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所面臨的職業性危害,包括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工效學和心理學因素,在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則是首當其沖的“高危人群”。1/7/202448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4、完善和提高勞動者自身技術素質是重要的保證。勞動者要在勞動過程中能主動參與和有自主權。勞動者的職業培訓,不僅在上崗前,還需要體現在整個職業生命階段中。1/7/202449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5、進行工作場所的健康促進和職業衛生服務是重要的途徑。職業人群健康促進通過作業場所健康促進1/7/202450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影響勞動者職業生命質量的因素,可來自環境、行為及生活方式、醫療衛生服務狀況,以及生物遺傳學特征諸方面。這些因素相互依存,必須從整體上考慮各因素的綜合作用。1/7/202451第二節職業生命質量我國的職業緊張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學者通過“工作有關疾病”研究、行為功能測定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分析發現職業緊張正成為我國職業衛生和職業醫學領域不容忽視的問題。1/7/202452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3概述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是人們為創造使用價值所從事的活動,也可看作認為了一定的目的而從事的一切職業活動。它可分為體力和腦力勞動。體力勞動(physicalwork)──是以肌肉活動為主的勞動。腦力勞動(mentalwork)──是以高級中樞活動為主的勞動。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4概述勞動適當的勞動作業勞動負荷過大促進健康生理和心理的過度緊張損害健康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5概述研究勞動過程中機體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的最終目的:保護和促進勞動者的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由此形成三門既獨立又有關聯的學科職業生理學(workphysiology)職業心理學(workpsychology)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6職業生理學──研究一定勞動條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統的功能。職業心理學──研究人的勞動行為與勞動條件之間的關系。概述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7概述人類工效學──根據人體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和生物醫學特性研究設計生產設備、器械、工具和工作任務,創造出舒適、安全的勞動環境,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58人類工效學1/7/202459(-)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供給肌肉收縮與松弛活動的能量來源有三條途徑:1、ATP-CP系列。2、需氧系列3、乳酸系列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0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1、ATP-CP系列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1
2、需氧系列中等強度肌肉活動,ATP以中速分解,糖和脂肪通過氧化磷酸化過程提供能量來合成ATP;正常情況,一般不動用蛋白質。在開始階段利用的糖類較多,但隨著活動時間的延長,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脂肪即成為主要的能源。該過程需要氧的參與才能進行,故稱需氧系列。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2
2、需氧系列一摩爾葡萄糖能相應地形成38分子ATP一摩爾脂肪能相應地形成130分子ATP這一過程不產生疲勞性副產品,如:乳酸,能使肌肉活動經濟持久地進行。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3
3、乳酸系列
在大強度活動時,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滿足肌肉活動的需要。此時,需靠無氧糖酵解產生乳酸的方式來提供能量,稱乳酸系列。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4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無氧需氧能源很少有限幾乎不受限制任何勞動短期重及很重的勞動長期輕及中等勞動CP糖原糖原脂肪蛋白質產生ATP產生ATP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5氧債的產生與償還1/7/202466(二)作業時氧消耗的動態1、氧需(oxygendemand)勞動1min所需要的氧量稱氧需。2、氧上限(maximumoxygenuptake)血液在1min內能供應的最大氧量稱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過3L,有鍛煉者可超過4L。決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為什么?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7(二)作業時氧消耗的動態1、氧需2、氧上限
決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為什么?
1L血液能供給組織120ml氧,心臟的最高輸出量為每分鐘35L時,則可供給組織4.2L氧,這相當于有高度鍛煉者的氧上限。因空氣能給予血液的氧約為空氣的5%─6%,為攝取4.2L氧需有70─84L空氣通過肺。而經常鍛煉者的最大通氣量為120L/min或更高,遠超過攝取4.2L氧所需的空氣量。因此,決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8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69中等強度作業大強度作業極大強度作業氧需不超過氧上限氧需超過了氧上限無氧條件氧債幾乎等于氧需工農業勞動重件手工鍛打短跑和游泳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0我國已頒布“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GB3869-83)。它根據對262個工種工人的勞動工時、能量代謝和疲勞感等的調查分析,提出按勞動強度指數來劃分體力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級別勞動強度指Ⅰ≤15Ⅱ-20Ⅲ-25Ⅳ>25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1(一)神經系統
主觀能動性有目的一時性的動作共濟聯系傳入神經沖動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2(一)神經系統動力定型(dynamicstereotype)當長期在同一勞動環境中從事某一作業活動時,通過復合條件反射逐漸形成該項作業的,使從事該作業時各器官系統相互配合得更為協調、反應更迅速、能耗較節省,作業更輕松。建立動力定型應依照循序漸進、注意節律性和反復的生理規律。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3(一)神經系統動力定型雖是可變的,但要破壞已建立起來的定型,特別是要用新的操作活動來代替已建立的動力定型時,對皮層細胞是一種很大的負擔,若轉變過急,有可能導致高級神經活動的紊亂。大強度作業能降低皮層的興奮性并加深抑制過程;長期脫離某項作業,可使該項動力定型消退而致反應遲鈍。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4(二)心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在作業開始前后發生的適應性變動,表現在:心率、血壓血液再分配血液成分的變化。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5
1、心率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60-100次╱min,女性快于男性,經常鍛煉在作業開始前lmin常稍增加,作業開始30-40s內迅速增加,4-5min達到與勞動強度相應的穩定水平。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6對一般人,當心率增加未超過其安靜時的40次時,表示能勝任該項工作。作業停止后,心率可在幾秒至15S后迅速減少,然后再緩慢恢復至原水平?;謴推诘拈L短隨勞動強度、工間歇息、環境條件和健康狀況而異,此可作為心血管系統能否適應該作業的標志。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72.血壓作業時收縮壓即上升,勞動強度大的作業能使血壓上升60─80mmHg)舒張壓不變或稍上升,致使脈壓變大。當脈壓小于其最大值的一半時,則表示疲勞和糖原貯備接近耗竭。作業停止后血壓迅速下降,一般能在5min內恢復正常。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83.血液再分配安靜時血液流入腎、腹腔臟器的量最多,其次為肌肉、腦,再次為心、皮膚(脂肪)、骨等。體力勞動時,通過神經反射使內臟、皮膚等處的小動脈收縮,而代謝產物乳酸和CO2卻使供應肌肉的小動脈擴張,使流入肌肉和心肌的血液量大增,腦則維持不變或稍增多,而腎、腹腔臟器、皮膚、骨等都有所減少。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79
4.血液成分(1)血糖正常人在安靜狀態時血糖含量為5.6mmol/L,當降至正常含量一半時,即表示糖原貯備耗竭而不能繼續勞動。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0(2)血乳酸在安靜狀態下約為1mmol/L,極重體力勞動時可達1.5mmol/L。中等強度和重度體力勞動時分別為2.3mmol和4.0mmol/L。血乳酸含量變動很大,它取決于無氧代謝乳酸的產量及其清除速率。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1
(三)呼吸系統作業時,呼吸次數隨體力勞動強度而增加,重勞動可達30-40次/min,極大強度勞動時可達60次/min。肺通氣量可由安靜時的6-8L/min增至40-120L/min或更高。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2(五)體溫體力勞動時及其后一段時間內體溫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統活動的進行,但不應超過安靜時的1℃;否則人體不能適應,勞動不能持久進行。
二、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工農業生產中機器取代
繁重的體力勞動智能化機器
職業危害較嚴重的工種
體力勞動的比重和強度不斷降低,智力和精神緊張的作業日趨普遍。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4(一)腦力勞動:(mentalwork)凡以腦力活動為主的作業主的作業,也稱信息性勞動。其明顯特點:感覺器官感受信息中樞神經系統加工處理信息多種形式轉化輸出信息。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51/7/202486工作記憶(workingmemory)指以不穩定形式初始和暫時地貯存信息的記憶。是腦電在皮層和皮層與丘腦神經元之間的回路來回震蕩,延長了興奮作用的結果。長期記憶:貯存有大量的知識,其內容是不易抹掉的,經激活后可再進入工作記憶,其生化基礎在于合成新的RNA、蛋白質或有關的活性肽。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7(二)腦力勞動的生理特點1、腦的氧代謝安靜時約為等量肌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體總耗氧量的10%;睡眠時則減少。由于腦的重量不超過體重的2.5%,醒覺時已處于高度活動狀態,故即使是最緊張的腦力勞動,全身能消耗量的增高也不致超過基礎代謝的10%。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8葡萄糖是腦細胞活動的最重要能源,平時90%的能量都靠糖分解來提供。但腦細胞中貯存的糖原甚微,只夠活動幾分鐘之用,主要靠血液送來的葡萄糖通過氧化磷酸化過程來提供能量。腦組織對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但僅增高總攝氧量并不能使腦力勞動效率提高。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892、心血管系統腦力勞動常使心率減慢,但特別緊張時,可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腦電圖、心電圖也有所變動,但并不能用來衡量勞動的性質及其強度。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0
3、其他腦力勞動時血糖一般變化不大或稍增高;尿量沒有影響,在極度緊張的腦力勞動時,尿中磷酸鹽的含量有所增加;汗液的量與質,體溫均無明顯的影響。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1(三)腦力勞動的職業衛生要求腦力勞動系統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工作任務、工作環境和工作組織制度等條件和要素,對腦力勞動的職業衛要求可據此加以考慮: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21、工作場所應保持安靜,噪聲不應超過45dB。2、室內光線應明亮,但須防止陽光直射,光線應從左邊來;3、室內溫度以至適溫度為宜,我國相應標準規定為夏季24─28℃,冬季19-22℃(GB5701─85)。4、墻壁顏色應明亮柔和,避免使用黑色、深色或刺眼的顏色。5、工作空間、桌椅應符合國人身體尺寸和工效學的要求。6、特殊的職業衛生要求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3腦力勞動的特殊的職業衛生要求。例如:(1)熒光屏顯示字符信息(2)視距500mm時,字體高度最小為2.6mm;視距超過500mm時,字體高度二視距/190;(3)符號對比度指符號與其背景的光強度比符號光強度對比應在1:3和1:5之間。(4)提供的信息應該明確,量要適中,信號的區分度要高,否則會加重腦力勞動的負荷。(5)信息的和諧性和剩余度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4信息的和諧性是指信息顯示、控制性活動或系統的應答要與操作者所預期的保持一致,否則會導致信息沖突。信息剩余度(informationredundancy)是表示信號所攜帶的實際信息量低于它可能攜帶的最大信息量的程度。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5多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夠交叉地檢查和確認信息,保證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過多的信息可增加腦力勞動的負荷,使人分心。所以應根據作業需求,保持適量的剩余信息。
三、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6勞動可看作是人為了一定目的而從事的一切職業性活動。勞動負荷(workload)評價的目的是把負荷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便保護健康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7(一)勞動和作業類型的劃分1、勞動類型各種勞動任務對人有不同的要求,概括地講可分為兩類:(1)能量性勞動:要求人產生和付出體力(2)信息性勞動:要求人加工和處理信息。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8根據勞動任務要求人做些什么,涉及哪些器官或者功能,可進一步區分為:肌力式、感覺運動式、反應式、綜合式、創造式勞動由能量性勞動到信息性勞動,它涉及的主要器官或功能由肌肉骨骼、呼吸和循環系統逐步過渡到注意、思維和決定的能力。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992.作業類型勞動生理研究表明,根據肌肉收縮狀況、參與勞動肌肉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做功等可將作業分為幾種類型。(1)靜力作業(staticwork)又稱靜態作業,肌肉等長性收縮(2)動態作業(dynamicwork)
動力或動態作業,即等張性收縮(isotoniccontraction)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0(1)靜力作業(staticwork)特點:①從物理學的觀點看,人在靜力作業時沒有做功。②能消耗水平不高,易疲勞,作業維持時間短。③作業停止數分鐘后,氧耗先升高后在逐漸降致原水平。原因:這是由于肌肉在缺氧條件下工作,無氧糖酵解產物乳酸等不能及時清除而積聚起來形成氧債。當作業停止后,血流暢通,立刻開始補償氧債,故呈現出氧消耗反而升高的現象。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1(2)靜力作業維持時間:取決于肌肉收縮力占最大隨意收縮力的百分比,不受參與作業的肌群及作業者性別的影響。當肌張力在最大隨意收縮力的50%時,作業能維持約lmin;等于最大隨意收縮力時,只能維持幾秒鐘;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22、動態作業(dynamicwork)
(1)特點:①從物理學意義上,它是做功的勞動。②肌肉交替地收縮與舒張(唧筒作用),血液灌流充分而不易疲勞。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3
(2)分類①重動力作業②反復性作業(repetitivework)。③手舉過頭頂的作業(overheadwork)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4二、勞動負荷評價(一)基本概念1、勞動系統(worksystem)系統指交互作用的一些要素構成的整體,勞動系統指包括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勞動環境、以及產品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來完成勞動任務。2.負荷與應激(stressandstrain)
(1)負荷:是指勞動系統對人總的需求和壓力,負荷強調外界的因素和情形。(2)應激是指負荷對個體的影響,它強調在負荷作用下機體內部的生物過程和反應。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53.個體特征(humancharacteristics)
勞動負荷與個體特征一起決定應激的高低,工作場所的人類工效學設計目的在于使勞動適合于人的特征,因此人的特征及其差異的研究對于勞動負荷評價和勞動設計都很重要。年齡和性別是人的兩個重要特征而且還對其他特性有影響。此外,個體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6
4.適宜水平
在該負荷下能夠連續勞動8小時,不至于疲勞,長期勞動時也不損害健康的衛生限值。一般認為勞動負荷的適宜水平約為最大攝氧量的1/3。未經專門訓練的男子和婦女其最大攝氧量分別為3.3L/min和2.3L/mm,因此適宜負荷水平約為1.1L/mm和0.8L/mm耗氧量,以能量代謝表示則分別為17kJ/mm和12kI/mm。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7
(二)方法與指標1.客觀方法:體力勞動,腦力勞動2.主觀方法:體力勞動,腦力勞動3.觀察方法:介于主觀和客觀之間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8四、作業能力
勞動者在從事勞動的過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稱作業能力(workcapacity),其高低是在不斷變動的。如何盡可能地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較高的作業能力而不致損害勞動者的健康,是勞動生理與心理學的重要任務。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091.體力勞動作業能力的動態以日班的輕或中等勞動為例,入門期穩定期疲勞期終末激發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01/7/20241112.腦力勞動作業能力的動態問題腦力勞動的作業能力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由于各人記憶、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習慣不同,再加上缺乏直接衡量腦力勞動質量的尺度,故對其作業能力的變動就難以確切描述。事實上有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在長期持續緊張思考之下取得的;而且腦力勞動的作業能力更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干擾和個人情緒的影響,因此,就更難找出其規律性。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2
(二)作業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從勞動生理、心理和衛生以及人類工效學領域,研究探討作業能力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作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綜合敘述如下。1、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2、個體因素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33、環境因素工作場所的環境因素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作業能力。空氣污染、強噪聲、嚴寒、高溫、不良照明等都對體力和腦力作業能力有較大影響4、工作條件和性質(1)生產設備與工具(2)勞動強度與勞動時間(3)勞動組織與勞動制度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45、疲勞和休息(1).疲勞(fatigue)目前認為疲勞是體力和腦力效能(functionalefficiency)暫時的減弱,它取決于工作負荷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經適當休息又可恢復。還有一種所謂疲勞樣狀態(fatigue-likestates},它是由工作任務或環境變動太小所致個體的應激狀態,包括單調乏味,警覺性降低和厭煩。工作或環境變化后,疲勞樣狀態可迅速消失。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51/7/2024116
疲勞的發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第一階段:疲倦感輕微,作業能力不受影響或稍下降。②第二階段:作業能力下降趨勢明顯,但僅涉及生產的質量,對產量的影響不大。③第三階段:疲倦感強烈,作業能力急劇下降或有起伏,最終感到精疲力竭、操作發生紊亂而無法繼續工作。根據中心器官還是外周器官的功能發生變化,疲勞可分為中心性疲勞和外周性疲勞。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7(2)休息
一般是指工間休息(break),它涉及人體功能從疲勞至正常狀態的恢復過程、此外,還有操作者自發的或生產過程決定的休息性停頓及社會對勞動和休息的時間規定。如何安排工間休息以預防疲勞和提高作業能力,是勞動生理和工效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8已證實,靜態作業時,恢復時間占作業時間的比例明顯高于同等勞動強度的動態作業,說明靜態作業疲勞所需恢復時間相對較長。一般說來,重體力勞動需要的工間休息時間較長,休息的次數較多;體力勞動強度不大但精神或運動器官特別緊張的作業,則應給予多次短時間的休息。此外,休息的方式也很重要。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196、鍛煉和練習鍛煉(training)是通過反復使用而改善勞動者先天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例如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或肌肉的力量。
練習(exercise)乃通過重復來改善那些后天學得的技能,例如執行某項操作或復述某條信息。
四、作業類型與
勞動負荷評價第三節職業生理學1/7/2024120第四節職業心理學1/7/2024121第四節職業心理學
職業心理學(OccupationalPsychology)是研究職業群體中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職業對象、同事、上級等)之間的心理互動關系。1/7/2024122職業心理學研究職業場所中個體與群體的角色與規范、行為校正與摹仿、溝通與媒介、競爭與合作、壓力與順從、自我與群體意識、態度和價值觀、職業熱情和效率、自我表現、地位以及個人空間距離等。1/7/2024123職業心理學研究涉及到職業活動過程中的人際關系以及角色負荷、角色沖突、角色模式、社會支持和責任感等概念。研究失業所致的情緒問題和社會問題;研究個體對職業的情感體驗,即各種職業有關因素對情緒的影響。
1/7/2024124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存在多種因素,除了對勞動者生理功能的影響外,還可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另外隨人口的老齡化,就業的競爭與壓力加大,中老年職工心理問題亦將日益明顯。職業心理學1/7/2024125一、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可能來源于家庭生活,包括失戀、家庭人際關系不良、生活困難、家庭生活不完美、家庭成員的生病、亡故等。1/7/2024126一、社會心理因素人們還可能遭遇到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的特殊刺激:包括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社會動亂、恐怖事件、傳染病流行等.1/7/2024127一、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是否產生緊張狀態、是否影響健康與許多因素有關,并不是每個個體遭遇到任何社會心理因素都會致病,還與社會心理因素刺激量的大小、持續時間、作用方式有關。1/7/2024128一、社會心理因素另一方面,還與個體的身體素質、神經類型、人格特點、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思想修養、倫理道德觀、信仰價值觀等等均有關。評估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既要考慮刺激本身的質和量,也要考慮個體的易感性和抵抗力。1/7/20241291/7/20241301/7/2024131心理應激評定表1973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專家霍爾姆斯對5000多人進行了調查,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遭受的事件依據個體的心理承受力歸納并劃分等級,用生活變化單位(LCU,LifeChangeUnits)進行評分,編制出生活事件。1/7/2024132心理應激評定表1985年,上海張明園等人在國內原有研究基礎上,參照霍爾姆斯的評定量表及調查方法,在全國10個省市1000多正常人中間進行調查,編制了正常中國人生活事件常模結果表,表中列出了65種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1/7/2024133變化事件LCU變化事件LCU生活事件LCU1.喪偶11023.開始戀愛2945.夫妻嚴重爭執322.子女死亡10224.行政紀律處分2946.搬家313.父母死亡9625.復婚2847.領養寄子314.離婚6526.子女學習困難2648.好友絕交305.父母離婚6227.子女就業2649.職業顯著增加306.夫妻感情破裂6028.懷孕2550.少量借貸277.子女出生5829.升學就業受挫2451.退休268.開除5730.晉升2352.職業變動269.刑事處分5731.入黨入團2053.學習困難2510.家屬亡故5332.子女結婚2054.流產2511.家屬重病5233.免去職務2055.家庭成員糾紛2512.政治性沖擊5134.性生活障礙1956.和上級沖突2413.子女行為不端5035.家屬行政處分1957.入學或就業2414.結婚5036.名譽受扣1858.參軍復員2315.家屬刑事處分5037.中額借貸1759.受驚2016.失戀4838.財產損失1660.業余培訓2017.婚外兩性關系4839.退學1561.家庭成員外遷1918.大量借貸4840.好友去世1562.鄰居糾紛1819.突出成就榮譽4741.法律糾紛1363.同事糾紛1820.恢復政治名譽4542.收入顯著增減1264.睡眠重大改變1721.重病外傷4343.遺失貴重物品1165.暫去外地1622.嚴重差錯事故4244.留級表l─7正常中國人生活事件量表1/7/2024134緊張概述工程學生理學勞動心理學緊張(stress)外部的(環境的)影響特征個體對外部因素刺激的生物學反應個體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1/7/2024135緊張(stress):在某種職業條件下,客觀需求與個人適應能力之間的失衡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是個體對內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種反應,當需求和反應失衡時,就會產生明顯的(能感覺到的)后果(如功能變化)。職業緊張(occupationalstress)或工作緊張(workstress)是個體特征與職業(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工作需求超過個體應對能力而發生的緊張反應。緊張概述1/7/2024136(二)職業緊張模式理想的職業緊張模式應能從理論和因果關系上闡明產生緊張的源頭(作業環境)、易感者(個體特征)和影響或制約應激反應因素(家庭及社會支持)間的交互作用、過程及緊張效應后果。由此而提出了兩個較有代表性基本模式:NIOSH模式(圖1-11)生態學模式(圖1-12)。緊張概述1/7/20241371/7/20241381/7/2024139(三)勞動過程中的緊張源緊張源又稱緊張因素,對緊張的發生及其過程有重要的意義,緊張源包括三個方面:個體特征應對能力職業因素
緊張概述1/7/20241401.個體特征(1)A型特征(或A型行為):Friedman和Olmer提出A型特征,具A型行為者有如下特點:①時間緊迫感②競爭性③敵對性緊張概述1/7/2024141(2)性別:參加職業活動的婦女正經歷著多重任務的緊張狀態。(3)支配感:支配決策權對職業緊張的發生有重要意義,對于被支配或低支配狀況下,或無決策權者,則傾向于發生職業緊張。緊張概述1/7/2024142
2.職業因素勞動過程中引起職業緊張的職業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角色特征:角色特征因素包括模糊,任務超重;任務不足(個體能力強,而工作任務少);和任務沖突(即表現在兩個體需求之間的沖突,個體同時接受多個任務的沖突);個體價值。緊張概述1/7/2024143(2)工作特征:工作特征工作進度工作重復工作輪班工作屬性1/7/2024144(3)人際關系:個體間或上下級間關系較差,會降低相互信任和支持,影響情感和工作興趣,這是造成緊張的重要原因。領導作風對下級克服緊張方面最為重要。緊張概述1/7/2024145緊張概述(4)組織關系組織關系組織結構個體地位文化素質1/7/2024146緊張概述(5)人力資源管理:這是職業衛生管理體系中又一重要的緊張源,包括培訓、業務發展、人員計劃、工資待遇和工作調離等。缺乏培訓是產生緊張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物理因素,如照明、噪聲、溫濕度、空間、環境衛生狀況、嗅氣、空氣污染等均直接與緊張發生及其程度有關。第一章緒論1/7/2024147緊張概述(四)緊張反應的表現1心理反應過度緊張可引起人們的心理異常反應,主要表現在情感和認知方面。例如工作滿意度下降、抑郁、焦慮、易疲倦、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易怒、回避社會活動,個體應對能力下降。
第一章緒論1/7/20241482.生理反應
主要是軀體不適,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凝加速,皮膚生理電反應增強,血和尿中兒茶酚胺和17─羥類固醇增多,尿酸增加。對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可致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導致血中游離酸和高血糖素增加。
緊張概述1/7/20241493.行為表現行為異常主要表現在個體和組織兩個方面。個體表現是逃避工作,怠工,酗酒,頻繁就醫,濫用藥物,食欲不振,敵對行為;組織上表現為曠工,缺勤,事故傾向,生產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等。緊張概述1/7/20241504.精疲力竭(burnout)
有研究認為精疲力竭的發生是職業緊張的直接后果,是個體不能應對職業緊張的最重要的表現之一。Maslach提出的精疲力竭癥三維模式,確認了職業緊張體驗的多樣性,并為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緊張概述1/7/2024151
三維模式的主要內容是①情緒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②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③職業效能下降精疲力竭的后果是嚴重的,不僅會喪失工作能力,還可能危及健康。緊張概述1/7/2024152(五)職業緊張的控制與干預1.增強個體應對能力個體應對能力(personalcopingresource)是指能增強個體應對(coping)能力的因素。研究得較多的應對能力因素是社會支持(socialsupport)。社會支持主要表現在:①情感支持;②社會的整體性③社會支持是切實的、明確的,④社會信息⑤相互尊重和幫助⑥社會支持具有緩沖作用。緊張概述1/7/20241532.增強應對反應
應對反應(copingresponse)是個體對職業緊張源刺激的反應活動。應對反應可分為三個類型:①改變緊張狀態的應對反應,即改變或修改緊張狀態的反應;②改變緊張狀態的含義的應對反應③改變已發生緊張后果的應對反應緊張概述1/7/2024154
3.組織措施4.培訓和教育5.國家立法6.健康促進緊張概述1/7/2024155二、心身疾病(一)概述心身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s)又稱心身障礙或心理生理障礙,心身疾病是指一組與心理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但以軀體癥狀表現為主的疾病。心身醫學就是研究心理和社會因素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相互關系的學科,是一門跨多種學科的邊緣學科。1/7/2024156心身疾病的范圍甚為廣泛,可以累及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一般包括數十種常見的疾病,最常見和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哮喘、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非特異性結腸炎等。此外,糖尿病、肥胖癥、神經性厭食等也屬心身疾病的范疇。心身疾病1/7/2024157心身疾病目前所包括的范圍是很廣的,包括了由情緒因素所引起的,以軀體癥狀為主要表現,受自主神經所支配的系統或器官的多種疾病。根據美國心理生理障礙學會所制訂的較為詳細的分類,結合其它有關資料對各系統的心身疾病闡述如下:心身疾病1/7/20241581.皮膚系統的心身疾病神經性皮炎、瘙癢癥、斑禿、牛皮癬、多汗癥、慢性麻疹、濕疹等。2.肌肉骨骼系統的心身疾病腰背痛、肌肉疼痛、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3.呼吸系統的心身疾病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神經性咳嗽。心身疾病1/7/20241594.心血管系統的心身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高血壓、偏頭痛、低血壓、雷諾氏病。5.消化系統的心身疾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潰瘍性結腸炎、幽門痙攣、過敏性結腸炎。6.泌尿生殖系統的心身疾病月經紊亂、經前期緊張癥、功能性子宮出血、性功能障礙、功能性不孕癥心身疾病1/7/2024160心身疾病7.內分泌系統的心身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低血糖、艾迪生病。8.神經系統的心身疾病痙攣性疾病、緊張性頭痛、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失調。9.其它第一章緒論1/7/2024161心身疾病
(二)常見的心身疾病1.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支氣管系統的極端不穩定性;矛盾心理沖突;恐懼,可以分為兩種:害怕哮喘的恐懼,因人而異的恐懼。因此.心身醫學的文獻把支氣管哮喘看作是各種軀體和心理因素的“最終軀體反應”。第一章緒論1/7/2024162
2.消化性潰瘍胃腸道被認為是最能反應情緒的器官。實驗室研究發現心理因素可影響胃液分泌、胃粘膜血管充盈的程度和胃壁蠕動的變化。當心理因素與各種體質因素聯合作用時,就有可能產生潰瘍。心理應激導致大腦皮質的功能失調,作用于下丘腦下部,促使迷走神經興奮,引起胃酸分泌持續升高。心理應激還可通過垂體─腎上腺皮質內分泌系統,促使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心身疾病1/7/20241633.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具有A型行為特征,A型行為特征可具有家族遺傳特點。由于長期或強烈的心理應激,反復的情緒波動使大腦功能失調,對皮質下中樞不能正常調節,血管舒縮中樞受到刺激,促使外周血管長期過度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此外,由于腎小動脈的持續收縮,也促使血壓進一步上升。在發病原因中還有內分泌等其它因素的參與、但社會心理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心身疾病1/7/2024164
4.癌癥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心理應激可降低動物的免疫功能,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也顯示癌癥患者病前曾受到過較多的精神刺激。此外,性格特點常較內向,情緒不易外露,自我克制,容易產生苦悶、怨恨和絕望感。發現患了癌癥以后,又易出現否認、憤怒、委屈和憂郁等情緒。這些心理狀態對癌癥的治療和康復不利,可能加重病情的發展。心身疾病1/7/2024165
5.甲狀腺功能亢進
近年研究證明甲狀腺功能亢進主要因精神刺激而誘發。病前性格為:內向、情緒不穩、緊張、焦慮、抑郁、神經質、對外界刺激敏感。在心理應激的條件下,引起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釋放,干擾了機體正常的免疫監視功能,而導致發生甲狀腺功能亢進。因此在治療上必須注意心理支持和幫助。心身疾病1/7/2024166第五節職業流行病學1/7/2024167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的頻率與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探究病因與疾病流行規律,借此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對措施效果進行考核評價。職業流行病學(occupationalepidemiology)是研究工作環境作為職業人群疾病危險因素的學科,是流行病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學科中的實際應用。1/7/2024168一、職業流行病學特點與應用
職業流行病學圍繞職業人群(人口學)、個人生活與居住環境及社會環境、工作環境(接觸性質、強度、時間,防護等)、健康結局(疾病以及有關健康指標)四方面收集資料,在控制有關因素的影響之后,客觀評價工作環境與健康關。
1/7/2024169職業病和/或職業有關疾病概念的出現,正是職業流行病學的重要貢獻,前者職業接觸與疾病的因果關系是肯定的,不接觸不發病;后者職業接觸是疾病發生病因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職業接觸引發、加重、加速了疾病發展。1/7/2024170
職業環境特點,使職業流行病學調研有著獨特的優勢:①通過就業記錄,可獲得個體詳細接觸史資料;②職工有定期體檢,可提供健康狀況的動態連貫資料;③職業接觸比較明確和強度(濃度)較高,有利于發現、確定接觸反應關系。職業流行病學1/7/2024171
職業流行病學用途概括可以分為:①比較不同職業人群的工作接觸②研究職業列隊疾病類型的演變③調查工人狀況,了解疾病分布,發現職業衛生的問題,確定工作重點;④評價職業衛生服務的效果;⑤識別與評價工作環境中新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尥暾J識從接觸到疾病發生的全部譜像。職業流行病學1/7/2024172二、職業流行病學調查設計(一)現場調查沒計的基本內容
1.明確研究目的
擬訂調查設計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然后根據調查目的選用調查方法、確定調查對象。職業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目的,大致有三類:①調查致病原因;②闡明致病條件;③尋找接觸一反應關系。橫斷面調查(現況調查)以及回顧性隊列調查是最為常用的方法。職業流行病學1/7/2024173
2.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人群及其數量
研究對象是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的,正確選擇對照人群關系到調查結論的準確性。研究對象應有明確界定,明確“接觸”與“非接觸”的定義。對照有內對照、外對照和自身對照三種。
現場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1/7/2024174內對照指調查對象與對照來自同一調查單位,工作性質及生活水平基本一致,僅在“接觸”與“非接觸”上有區別;外對照則指兩組對象來自不同行業(企業),此時應特別注意其可比性;
自身對照為調查對象本身,用以比較接觸前后的健康狀況,這種對照雖較理想,但需有接觸前的本底資料,常不易得到?,F場調查沒計的基本內容1/7/20241753.確定觀察、詢問指標,制定較好的原始記錄表和分析表。
調查表和分析表應預先設計并規定填表和分析的方法與要求。4.統計分析方法
在研究設計中要考慮好最后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據此有可對收集資料的方法及內容提出進一步的要求?,F場調查沒計的基本內容1/7/2024176
(二)資料來源與收集應收集的主要資料包括:
1.職業接觸史資料除工人健康卡的一般作業史記錄外,最重要的是有害因素的接觸情況,并盡量收集足以反應接觸量的資料。內容可以包括兩個方面:①作業環境監測資料(外接觸水平,外劑量);②生物監測資料(內接觸水平,內劑量)。1/7/2024177
2.職業人群的健康效應資料
工人健康資料包括門診記錄、職業病檔案、既往史、家族史、生育史和個人嗜好等。職業性腫瘤調查,應特別重視診斷與病理檢查資料。通常,觀察指標不是簡單的疾病有或無,而是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或生物學檢查。(二)資料來源與收集1/7/2024178
3.相關危險因素資料
一個人或一群人若由于具有某種屬性或暴露于某種因素而增加不良健康的事件的發生概率,這種屬性或因素即為危險因素。除職業接觸因素外,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和行為因素以及某些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條件常常與某些疾病的危險性有聯系,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因素即可被視為這些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二)資料來源與收集1/7/2024179(三)研究接觸─效應關系和接觸─反應關系接觸職業有害因素后,各個人出現的健康效應并不都是完全一樣的。一般可分為5種情況:①所接觸的化學物(或代謝物)在體內的負荷雖有增加,但并不引起代謝、生理、生化或其它功能活動的改變.二、職業流行病學調查設計1/7/2024180②體內負荷進一步增加,引起了代謝、生理功能或組織器官形態結構的輕微變化,但此種改變沒有病理生理學意義。③負荷水平足以導致有病理生理意義的改變,但尚未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④個體因過量接觸健康受到嚴重損傷,出現臨床疾病;⑤嚴重中毒或死亡。(三)研究接觸─效應關系和接觸─反應關系1/7/2024181
通常,接觸量越大,個體出現某種特定的生物學效應越明顯,接觸劑量的大小與其所產生的健康效應的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稱為劑量─效應關系。隨著接觸劑量的增加或減少,人群中出現某種特定的健康效應的頻率隨之發生變化。接觸量與人群特定健康效應的出現頻率之間的關系,稱為劑量─反應關系。(三)研究接觸─效應關系和接觸─反應關系1/7/2024182
三、職業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一)橫斷面調查橫斷面調查,在職業衛生中應用最多,通常我們稱為現況調查或勞動衛生學調查。橫斷面調查的起點是一個人群(如一家工廠的全部工人),根據調查時接觸情況分成不同亞組,估價接觸組的疾病、生理異常或其他有意義的健康或亞健康問題。1/7/2024183
橫斷面調查因同時檢查和詢問研究對象的健康狀態、目前及過去的職業接觸情況和其他相關變量,無法區別疾病與接觸的先后順序關系,一般只能提供患病率資料、進一步研究的線索,不能直接根據此確定職業接觸與疾病關系。三、職業流行病學研究方法1/7/2024184
健康原因導致工人選擇性生存或調離是橫斷面調查一個重要的選擇偏倚。工人因工作環境的影響出現健康問題后離開原來崗位,造成了新的假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該了解工人的職業變動情況,避免接觸錯分,并對調離的工人或早期退休的工人進行檢查,有時調離者更容易發現問題。連續橫斷面調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一次斷面調查的缺陷。三、職業流行病學研究方法1/7/2024185表1-9工種變動對紡織工人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影響
起始(t0)中期(t1/2)觀察時(t1)棉紡工種健康80人健康80人,繼續原工種;健康80人患病20人患病20人,10人繼續,10人調離患病l0人至毛紡毛紡工種健康95人健康95人;健康100人患病5人患病15人,其中5人恢復患病10人患病率比20/10010/9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司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奪分金卷)
- 2025年廠級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輕巧奪冠】
- 2025年全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奪分金卷)
- 2025二手購房合同書示范文本
- 2025倉庫租賃合同模板(詳細版)
- 2025年聚合物多元醇(POP)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建筑用地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年金剛石膜熱沉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標準租房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鋼材租賃合同模板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 基于AIGC的設計學專業環境設計類課程中教學模式轉型與探索
- 有機肥料腐熟度識別技術規范 -DB37-T 4110-2020 山東
- 2025年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S市某大學宿舍樓工程招標控制價文件編制》13000字(論文)
-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3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1 學情調研測試卷(含答案)
- T-GXAS 530-2023 桑螟防治技術規程
- 《智能建造技術與裝備》 課件 第一章 緒論
- 華為戰略解碼解讀
- 莊子課件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