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康復科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_第1頁
中醫院康復科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_第2頁
中醫院康復科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_第3頁
中醫院康復科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_第4頁
中醫院康復科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特色專科報告專科綜合情況專科特色簡介專科服務能力專科科研教學專科人才隊伍特色專科建設方案醫院綜合情況:年門診次數879445人次門診醫療總費用19963萬元床位數

420張年出院人次11057人次實際占用床位日數

135113日出院者占總床日數135480日實際開放床位日數147478日出院者住院總費用13130萬元門診中醫醫診療次數711046萬人次住院中醫醫診療次數8832萬人次科室基本情況康復科為我院品牌科室2012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是集診療、教學、科研為一體,治療、康復與預防并重的中西醫結合、中醫治療為優勢的腦血管病特色專科發展思路:中西并用,防治康復結合專科綜合情況床位數編制床位:80張開放床位:80張特色專科年業務收入

3115.093萬元其中:醫療收入1635.229萬元藥品收入1479.864萬元專科設備總值503.7908萬元,5萬元以上設備:23件專科中醫診療設備總值145.22萬元,5萬元以上設備:16件

專科基本情況

時間專科發展情況備注2007年專科建立2009年市殘聯指定為肢體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負責本區域的康復教育、康復技術指導、培訓等工作2012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康復重點專科培育項目,”參與中風病恢復期、中風后肩痛、中風后認知障礙三個病種的臨床路徑梳理、診療方案實施工作2014年經評審被市衛計委指定為“肢殘兒童康復定點機構”兒童腦癱、發育遲緩等疾病的肢體殘疾康復訓練及教育2016年被市殘聯指定為本區域肢體殘疾輔助器具評估機構8名技術人員獲得輔助器具評估資質,組成技術團隊近三年科室發展情況簡介發展方向:打造以神經康復為重心的全面康復體系;重點建設以中風病為主的全面康復診療中心,突出神經康復優勢,并把骨關節康復、運動損傷康復等治療領域逐漸擴大和發展,突出富有中醫特色的診治方案,注重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規范中醫康復、PT、OT、ST等專業組的診治流程。具體措施:注重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專業全面發展,突出治療特色;優化軟環境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逐步完善環境和改善環境;強化質量、技術控制和人員管理;引進先進設備,拓展治療空間;體現專業職能,加強科研項目;發揮專業優勢,傳承專業精髓。成就:獲得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培育項目,并在建設期間完成中期驗收,取得市級排名第一的驗收成績。獲得政府獎勵:獲得市助殘扶殘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專科特色簡介偏癱綜合康復康復卒中單元康復、腦血管病恢復期康復專科特色簡介藥棒穴位療法專科特色簡介吞咽障礙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

專科特色簡介

整合手法在中風后肩痛伴肩關節半脫位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

腦癱綜合康復PT、OT訓練中醫傳統康復技術專科特色簡介跌到風險評估及平衡治療專科特色簡介SET懸吊技術在神經康復及骨科康復領域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按摩手法結合貼扎技術在運動損傷恢復期康復及中風后肩痛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電針技術與神經功能重建技術相結合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藥蠟療法在疼痛治療、痙攣康復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頸斑消,降壓定眩膏在臨床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中藥點滴灌腸治療中風痰熱腑實證便秘專科特色簡介推拿手法結合康復訓練在慢性肩袖損傷康復中的應用專科特色簡介火針療法

專科特色簡介

特色腹針療法

專科特色簡介

電針與生物反饋相結合治療尿失禁中醫特色中風病及其并發癥(中風病后肩痛、肩關節半脫位、吞咽困難、中風后抑郁、偏癱肌張力增高等)中藥湯劑、中藥灌腸、藥棒療法、火針療法、整合手法結合現代技術、藥蠟療法尿失禁電針技術結合生物反饋技術,彌補了盆底肌訓練治療中依從性差的問題肩關節相關疾病(肩關節穩定性下降、肩周炎、減損損傷及術后)針刺、按摩、藥蠟配合運動訓練減少運動訓練中的疼痛,興奮肌肉、增強肌耐力小兒腦癱按摩手法配合康復訓練及SPR術促進小兒功能提升中醫特色毫針技術關節調整推拿技術中藥灌腸技術中藥穴位貼敷中藥泡洗藥棒技術隔物灸技術中醫技術:服務能力及水平優勢病種: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眩暈其他病種:神經康復骨關節病康復兒童腦癱基礎康復及SPR術后、矯形術后康復運動損傷康復產后康復疼痛康復尿失禁康復服務能力及水平診療方案: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眩暈臨床路徑: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眩暈中風后肩痛中風后認知障礙科室服務能力門診優勢病種情況科室服務能力病房優勢病種情況服務能力及水平

2016年門診人次31700人次2016年出院人次1005人次占醫院出院人次9.126%床位使用率96.72%門診中醫診療人次2.536萬人次住院中醫診療人次1005人次區域外患者占專科出院人次7.164%出院患者隨訪占出院人次64.97%服務及能力水平五年門診住院就診人次環比情況年份門診總人次環比(%)住院總人次環比(%)2012年85216(含復診)

1358

2013年96873(含復診)13.6%155514.51%2014年97828(含復診)0.9%15801.61%2015年104653(含復診)6.9%16061.65%2016年132723(含復診)26.82%16512.8%科室科研教學情況2016年臨床課題市科委科研1項市中醫局3項中醫藥大學集團課題3項院級自主科研3項參與合作課題5項發表論文18篇(核心期刊10篇)科室科研教學情況參與臨床課題研究級別課題名稱研究周期負責人參與腦血管病恢復期針灸治療規范與路徑的推廣應用(市科技計劃項目-首都十大危險疾病

N0.Z121100005512017)2013.9-2014.7參與中醫藥早期干預方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中心前瞻新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號:2014BAI10B05)2015.10-2016.12參與王永炎化痰通腑法治療中風病的傳承研究(名老中醫特色治則治法研究

NO.2012BAI13B022)2014.5-2016.7參與中風病偏癱痙攣的中醫康復方案研究(首臨床特色應用研究

NO.Z141107002514145)2014.6-2017.6參與“基于rs-fMRI”下針刺加語言康復訓練綜合治理卒中后運動性失語的療效評價研究(東直門醫院)2016.4-2017.12科室科研教學情況自主申報臨床課題研究級別課題名稱研究周期負責人市中醫局級中藥點滴灌腸治療痰熱腑實型中風病臨床研究(中醫藥科技發展經費)2013.2-2015.2市中醫局級不同留針時間對針刺治療中風后痙攣初期運動功能障礙的作用影響研究(青年研究項目課題編號:QN2013-24)2014.1-2015.12首都特色電針與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女性單純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對比(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與成果推廣課題編號:Z151100004015124)2015.3-2018.6市中醫局級益腎通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困難(咽期)的療效觀察(中醫藥科技項目課題編號:JJ2014-18)2015.1-2016.12市中醫局級中藥顆粒劑降濁方聯合生活方式指導對單純肥胖癥痰濕體質的干預研究(中醫藥科技發展資金項目-課題編號:JJ2015-21)2015.11-2017.10科室科研教學情況組織繼續教育情況舉辦時間項目名稱負責人項目編號備注2015.10.24中西醫結合腦病診治進展培訓班201510601042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016.8.14腦病康復治療技術新進展Z20160110002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016.12.23中西醫結合神經康復治療新進展201610901046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016.11.24中西醫結合腦病診治進展培訓班201610901045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017.7.27中西醫結合神經康復治療新進展Z20170102018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專科基本情況——人才隊伍科內醫護人員85人執業醫師30人中醫類29人高級職稱9人專科碩士研究生10人康復治療師14人護理人員44人科室人員基本情況目前醫護人員85人執業醫師2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門診開設3個專病專臺3+3基層老中醫傳承工作室1個中醫臨床人才工作室1個擁有中醫和現代診療設備26種設備總值420萬,中醫設備160萬人才隊伍全國第三批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培養(徐寅平)2、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基層名老中醫工作室1個,目前已培養結業醫師3名,在培醫師1名;3、區衛計委支持下,拜名醫為師,培養劉惠杰、張昕煜、于川、楊青容為青年骨干力量;4、創建中醫臨床人才工作室,培養后備學科帶頭人2人,培養技術骨干3人;5、創建專病專臺,培養專科人才4人;6、每年引進碩士研究生1-2名,康復治療技術人員1-2人,為重點專科引進優秀人才;7、定期選派科內人員進修學習以提高科內技術水平;8、每年鼓勵科內骨干參加學術會議,提高知識層次前期專科建設成效

科室建設期間,在既往診療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點和臨床實際問題,圍繞優勢病種,尤其在解決中風病后肩痛、吞咽困難、中風后抑郁、肌張力增高、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疾病方面進行分析總結,不斷優化,科內積極開展中醫特色技術治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同時患者精神心理狀態改善,減少卒中后抑郁的發生,較大程度促進功能恢復,縮短病程,取得較滿意療效。前期專科建設成效疑難危急重病例及區域外患者同建設初期比較前期專科建設成效特色技術項目的開展情況比較比前期專科建設成效

北京中醫醫院平谷醫院平谷社區服務中心市內上級三級醫院面向全區18個社區中心中醫診療技術指導,加強醫聯體建設重點扶持9個鄉鎮社區中心專科建設方案建設目標:力爭2年內建成京、津、冀具有一定規模及影響力的重點專科,在十二五建設中不但總結經驗,完善不足,力爭成為十三五重點專科項目,在十三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中提高診療水平,打造以神經康復為重心的全面康復體系;重點建設以中風病為主的全面康復診療中心,突出神經康復優勢,并把骨關節康復、運動損傷康復等治療領域逐漸擴大和發展,突出富有中醫特色的診治方案,注重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規范中醫康復、PT、OT、ST等專業組的診治流程。突出中醫康復特色,將管理、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做到四位一體,實行一體化管理,并帶動社區康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協助區殘聯完成本區的肢體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專科建設目標1.注重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理論及實踐考核;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康復醫師、康復治療技術人員分層次培養,創造條件進修學習,提高康復診療及治療水平。2.專業全面發展,突出治療特色:在今后完善神經康復的基礎上,努力培養骨科康復及小兒康復的專業人才,全面打造中風病康復治療的特色優勢,重點突出運動療法、中醫傳統康復治療、吞咽障礙治療等專科特色。專科建設目標3.完善優勢病種,規范治療流程:明確本科優勢病種,在中風病急性期、中風病恢復期、眩暈病等本科常見疾病總結診療方案,并以中醫療法為優勢,逐年完善優勢病種診療方案。4.

打造品牌科室,技術推廣交流:作為國家級重點專科培育項目,在力爭進步與發展的同事,重視繼續教育與專科輻射能力,力爭在未來5年中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2項,市級繼續教育項目3項,達到推廣康復治療技術引進先進理念的目的。專科建設目標5.優化軟環境建,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與其他科室間的溝通,在患者需求的情況下實現對流服務,提高服務意識,自身修養,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6.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