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摩擦起電教案合集九篇摩擦起電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電后可以吸附紙片。
2、體驗吸管摩擦起電現象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35根吸管,兩只氣球、紅黃藍三色魚數條,紅黃藍框三個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出示吸管,碎紙片)
1、教師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棒,可以變魔術。念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吸起碎紙片)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的啊?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動作)
2、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先幼兒猜想,后教師實踐)
3、幼兒操作: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啊?那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一起變變變。
(教師巡回指導,一邊念咒語多次操作)
4、交流經驗:請成功的小朋友來講講經驗,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幫貓媽媽釣魚
1、引入情境:貓媽媽剛剛打電話給我,她聽說我們小朋友會變魔術,很好奇。貓媽媽有一個魚塘,魚塘里有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小魚,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她來釣魚,紅色的小魚放在紅色的'魚框里,藍色的小魚放在藍色的魚框里,那黃色的呢?那我們要用什么好辦法來幫貓媽媽釣魚呢?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幫貓媽媽把魚送回去后,進行經驗交流:你釣了多少條小魚?有沒有放對位置?
三、結束環節
1、用氣球摩擦頭部,猜猜氣球會不會黏住頭發?
2、兩個氣球同時摩擦頭部,看看兩個氣球會發生什么現象?
我們回家后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摩擦起電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對摩擦起電感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能正確記錄自己的發現并表達自己的認識。
3.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1盤小紙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筆、塑料尺、塑料吸管、鉛筆、勺子,記錄單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紙片,引導幼兒討論。
1.教師:老師的盒子里有許多的小紙屑,這里還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塊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紙屑,你覺得會發生什么事情?
2.幼兒交流猜想,教師歸納幼兒的意見。
二、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嘗試。
1.教師:剛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結果,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會發生樣的.事情?(幼兒第一次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紙屑是怎樣吸上來的?吸上來后事什么樣子的?
3.教師:除了塑料勺子,老師這里還準備了幾種東西,你來猜猜看哪些東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氣小紙屑。
①認識記錄卡上的標記。
②猜一猜:這些東西摩擦后也能把紙屑吸起來嗎?
③如果可以的話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兒猜想記錄。
5.操作驗證。
三、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試驗過程和結果。
1.教師: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紙屑的?
交流: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紙屑?
幼兒思考討論(相互討論)
師小結: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后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延伸:
在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會產生靜電?
摩擦起電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摩擦起電現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電。
2.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電。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紙屑,大塊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搬運小紙屑
小紙片怎么被吸起來的?
二、嘗試與討論
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復摩擦幾次,然后接近小紙屑。
2.有什么新發現?尺子摩擦后為什么會收起小紙屑?
3.幼兒操作。用吹鼓的氣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筆或塑料梳子等。
活動結束:
生活中什么時候感到有靜電?
活動延伸:
1.觀察靜電,如睡覺前,脫毛衣,看看能否聽見“噼啪”的聲音,能否看見“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靜電,如用水或鑰匙。
活動反思:
活動讓孩子識別摩擦產生靜電的材料,體驗猜想和驗證科學探究過程,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動采用幼兒身邊常見的現象,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注重幼兒發現交流和分享,活動符合“科學啟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基本完成預定目標。
摩擦起電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紙屑、鉛筆、水彩筆、記錄卡、兩種顏色的盤子等。
活動方法:實驗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碎紙片,請小朋友們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里的紙屑放到黃色的盤子里。
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到的辦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試一試:
請幼兒嘗試用一支水彩筆把小紙片從一個盤子里取到另一個盤子。
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看,這是什么呀?(水彩筆)水彩筆也能把小紙片取出來,你們信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玩一玩,注意玩的時候不要把小紙片掉在地上,做一個講衛生的孩子。(教師巡回指導)你們把小紙片取出來了嗎?誰來說說看?
三、幼兒實驗,嘗試用水彩筆取出小紙片。
我的辦法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小朋友仔細看,彩筆彩筆頭上擦,紙片紙片起來吧。你們看小紙片怎么樣了?(吸起來了)誰來說說看我是怎么做的`?(在頭發上擦擦)那你們想試一試嗎?(幼兒實驗)你們剛剛實驗成功了嗎?誰來試試看?
小結: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呢?原來水彩筆與頭發摩擦以后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叫什么呀?(摩擦起電)
四、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
1、猜一猜。
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鉛筆、筷子等)這兒還有一張記錄表,先請小朋友猜一猜,它們跟頭發摩擦以后,能不能產生靜電,將小紙片吸起來,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們把它記錄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試一試。
剛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現在我們來試一試,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請小朋友拿每樣材料跟你的頭發摩擦,看看那種物體能將紙屑吸起來,把你的驗證結果告訴老師記錄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兒操作,老師進行記錄。
3、提問: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筆能與頭發摩擦起電呢?它們有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為它們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摩擦起電教案篇5
1、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細小的東西。
2、激發幼兒對摩擦起電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主動探索更多類似現象的能力。
2、活動準備: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紙屑,大塊的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
3、活動過程:
1、先由老師演示給幼兒看。
2、用綢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紙片。碎紙片粘不上,說明塑料棒不帶電。
3、再用綢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紙片,說明成功了。
4、告訴幼兒,因為塑料棒上有了電才能將紙片吸起。
摩擦起電教案篇6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二)教具
掛圖,投影儀,玻璃棒一根,絲綢一塊,橡膠棒一根,毛皮兩塊,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演示:用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將玻璃棒置于碎紙屑附近,觀察玻璃棒吸引碎紙屑的現象。
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答: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就帶電了,帶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物體。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絲綢帶了電,也會吸引輕小物體。
演示:將摩擦玻璃棒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觀察現象。
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
提問4:想一想絲綢會帶什么電荷?
2.引入新課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釋摩擦起電現象,需要知道一些關于物質結構的知識。
3.進行新課
(l)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化學課上已經學過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哪位同學說一說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經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
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往下分。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只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由原子的核式結構可知,物質本身就是由帶電微粒組成的。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指導同學看課本“原子結構”部分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所以整個原子呈中性,物體對外不顯電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了物質的原子結構,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摩擦起電的原因。
(2)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正電)為什么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么電?(負電。)為什么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余電子而帶負電。)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什么電?毛皮帶什么電?為什么?(略)
(3)摩擦起電的實質
由上面討論可知,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弱的物體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與它相摩擦的另一物體上,這個物體失去多少電子,那個物體就得到多少電子,而電荷的總量并沒有改變。
因此,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它的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
(4)討論與練習:(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相互摩擦,都能帶電嗎?
答: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多,得到電子的機會少;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少,得到電子的機會多;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所以,一般來說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通過摩擦可以使它們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但是,若這兩種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都較強,就很不容易使它們通過摩擦發生電子的得失,因此它們就很難帶上電。
②玻璃無論與什么物質摩擦都帶正電嗎?
實驗: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觀察實驗現象,結果:玻璃棒與橡膠棒互相排斥,說明玻璃棒與毛皮摩擦后帶負電。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排出幾種不同物質相互摩擦起電的序列:獸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絲絹一木條一膠木一松香一硫磺。
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質帶正電,排在后面的物質帶負電。
③有人說:帶電體發生中和現象時,正負電荷都消滅了,這種說法對嗎?
答:不對。中和現象的實質,也是發生了電荷的轉移,使原來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都恢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④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絲綢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失去了電子;
B.絲綢上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絲綢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
(答:說法A和D正確。)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
1.認真看本節教材。
2.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懸掛的小紙筒(圖1)。小紙筒先被吸過來,這是因為______的緣故。當小紙筒與玻璃棒相觸后,立刻又遠離玻璃棒,這是因為______。
3.兩個原來不帶電的物體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A.甲帶正電,乙帶等量負電;
B.甲帶負電,乙帶等量正電;
c.甲和乙都帶等量正電。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二節。
摩擦起電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摩擦起電的現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以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電荷量的概念及其單位。
4、培養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分析、概括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中和現象。其中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電荷量及其單位是教學重點,而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同時又是教學難點。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學、理解許多電現象的基礎,電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課作為初中電學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議:
本節課中的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曾經學過,初中階段應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實驗分析,使學生了解“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邏輯思維過程,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必須把這些比較簡單的知識講得豐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本圖4—3所示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知道驗電器帶電的多少與驗電器箔片張開的角度大小相對應,從而引出電荷量的概念。電荷量的單位是直接告訴學生的,為了使學生對電荷量的單位庫侖有個大概的了解,應舉例說明: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荷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由于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曾經學過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這節課的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有關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的資料(主要是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通過課堂上學生閱讀課文、交換資料、相互交流討論,自己歸納總結出結論。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做好實驗,可采用演示實驗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采用演示和學生探索性實驗相結合并以學生實驗為主的方法,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二是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1、新課的引入
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實驗現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簡易,并且用本節課的知識可以解釋,這樣可以做到教學上的首尾呼應,選擇兩片吹塑紙進行實驗,一片吹塑紙固定,另一片吹塑紙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紙,兩片吹塑紙相互靠近。實驗簡單易做,效果明顯,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2、認識摩擦起電現象的`實驗
例如塑料尺跟頭發摩擦,塑料筆桿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綢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要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由于靜電實驗容易受絕緣及潮濕等因素的影響,為此教師要做比較詳細的介紹并進行示范。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示范后再讓學生自己實驗,以保證實驗的效果。這樣既能使學生認識到摩擦起電現象,又可為后面學生探索性實驗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
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參考教材做好演示實驗。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以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的邊學邊實驗,并將實驗分為兩步:
(1)通過學生實驗認識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不同。
這個實驗教材上是用細線吊起玻璃棒或橡膠棒,容易晃動,不便操作,也浪費時間,為了方便省時,可以用廢舊墨水瓶內灌注水泥沙漿,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鉛筆(削端朝上),將軟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試管,固定好,將試管套在鉛筆的項端,在軟木的另一端中間挖一條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膠棒,以免滾動。通過實驗發現,這種支座由于摩擦小,穩定性好,效果良好,學生也容易操作。
為了便于記錄和分析,可以預先設計表格。對表格中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和比較,注重滲透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是不同的。在此過程中,已經包含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規律。
(2)提出自然界有沒有第三種電荷的問題,講解人類發現采用任何方式使物體所帶的電荷或者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排斥,或者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兩種電荷存在。
(3)通過探索性實驗研究自然界只有這樣兩種電荷。
上一點的分析是我們設計實驗的基礎。實驗時可以分別把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起來(或支在支架上),選擇各種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別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膠棒,觀察到總是跟其中一個相吸引而跟另一個相排斥,從而人們認識到,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
4、驗電器及電荷量的概念
用不帶電的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不張開。用帶電物體接觸金屬球以及引入電量概念的實驗均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做,一是可使學生親自動手使用驗電器,二是便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增加感性認識。正負電荷的中和由教師演示,接著引出電荷量的概念及單位。為了使學生對電荷量的單位庫侖有個大概的了解,應舉例說明: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荷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探究活動
取一個鋁盒罐蓋(其它金屬盒蓋均可),在火焰上平穩地給它加熱,放一段蠟燭在鋁蓋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鋁蓋的塑料或碟(唱片盤),把這個盤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塊毛皮或法蘭絨快速地擦盤面十幾下,然后,一手持鋁蓋把手,將鋁蓋平放在塑料盤面上,另一手指接觸鋁蓋后馬上離開,提起鋁蓋,鋁蓋就帶電了。手持氖管接觸鋁蓋,氖管就發光。如果手指靠近鋁蓋,會看到火花產生,還會有些擊痛感。如此反復起電,可做數十次,再用毛皮擦盤面,又可做數十次,而且電量比一般摩擦起電要大。這種起電叫感應起電,這種裝置叫起電盤。
摩擦起電教案篇8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電后可以吸附紙片
2、體驗吸管摩擦起電現象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35根吸管,兩只氣球、紅黃藍三色魚數條,紅黃藍框三個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出示吸管,碎紙片)
1、教師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棒,可以變魔術。念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吸起碎紙片)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的啊?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動作)
2、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先幼兒猜想,后教師實踐)
3、幼兒操作: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啊?那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一起變變變。
(教師巡回指導,一邊念咒語多次操作)
4、交流經驗:請成功的小朋友來講講經驗,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幫貓媽媽釣魚
1、引入情境:貓媽媽剛剛打電話給我,她聽說我們小朋友會變魔術,很好奇。貓媽媽有一個魚塘,魚塘里有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小魚,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她來釣魚,紅色的小魚放在紅色的.魚框里,藍色的小魚放在藍色的魚框里,那黃色的呢?那我們要用什么好辦法來幫貓媽媽釣魚呢?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幫貓媽媽把魚送回去后,進行經驗交流:你釣了多少條小魚?有沒有放對位置?
(三)結束環節
1、用氣球摩擦頭部,猜猜氣球會不會黏住頭發?
2、兩個氣球同時摩擦頭部,看看兩個氣球會發生什么現象?
我們回家后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園任導師評議:
1、時間沒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學活動,可以讓幼兒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環節中,老師可以拋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自己動手發現,然后自己來交流總結。老師一定要引導幼兒多說,幼兒是主體。
自我反思對于這堂課,除了我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控制以外,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這堂課非常迎合幼兒的口味,在整堂課中,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相當高,并切切實實地體驗到了學習探索的樂趣,讓我更欣慰的是在這堂課結束后幼兒還念著上課教的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我覺得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是相當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師給我的意見,在“多部位摩擦”的環節中,我可以拋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自己動手發現,然后自己來交流總結。所以在下次的科學活動中,我要注意到這一點,讓幼兒多說多動手。
摩擦起電教案篇9
摩擦起電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電。
2、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3、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煉與提高。
二、活動準備
1、塑料尺子每人一把,碎紙屑,大塊的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材料分組準備好。
2、《幼兒習得手冊》(玩一玩做一做)上學期Ⅱ第28頁。
三、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談話導入游戲。
師:小朋友們快坐好,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師生齊:一個手指點點點,兩個手指剪剪剪,三個手指彎彎彎,四個手指叉叉叉,五個手指開了花。
師:小朋友們說得可真棒!雙手是我們親密的好朋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們就用這對小手好朋友來玩一個好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A/T 2183-2024法庭科學足跡檢驗實驗室建設規范
- 訂購合同協議書模板范本
- 貿易簽約協議書模板
- 賽事服務協議書范本
- 購買手工亮片合同協議
- 訂書協議書范本
- 費用變更合同補充協議
- 設計公司月結合同協議
- 購買品牌貨車合同協議
- 財務勞動保密合同協議
- 2025衡水市武強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級模擬考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三語作文模擬題分析+材料+范文:關心人本身應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
- 2025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古詩文主題默寫匯編(2)(含答案)
- 長城汽車2025人才測評答案
- 河道的管理和防護課件
- 綠化作業安全教育培訓
- GB/T 45282-2025IPv6地址分配和編碼規則總體要求
- 二便失禁病人的護理措施
- 浙江省金華義烏市稠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英語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