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稻漁綜合養殖技術規程合集第第頁稻漁綜合養殖技術合集目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田間工程 3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水稻種植 15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蟹苗培育 27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商品蟹養殖 40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克氏原鰲蝦繁殖 5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克氏原蝦成蝦養殖 65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魚苗魚種培育 79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成魚養殖 94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幼鱉養殖 107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商品警養殖 1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泥鰍繁殖 138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商品穌養殖 15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稻魚鴨共生 163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稻魚蟹共生 174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稻魚蛙共生 185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魚鱉共生 200稻漁綜合種養雜草治理技術規程 21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田間工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Fieldengineering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1—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1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黔東南州水產站、平塘縣農業農村局、安順市西秀區農業農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偉、羅昌妃、王仕豪、支中平、黃福江、閔文武、曾圣、王雪、劉偉、趙振新、陸吉樹、李禮。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規范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環節,促進我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稻漁綜合種養稻魚、稻蝦、稻蟹、稻鰍、稻鱉、稻蛙、稻魚鴨模式田間工程的建設。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SC/T1009稻田養魚技術規范DB52/T1320貴州省稻魚綜合種養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4.1稻田環境稻田周圍生態環境良好、無工業“三廢”及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等污染源。底質結構穩定,保水性能好。4.2水源、水質4.2.1水源充足,取水方便,久旱不涸,雨水不漫。4.2.2水質無污染,無異色、異臭、異味。5稻田準備5.1溝、凼5.1.1基本要求稻田的基礎條件和養殖模式決定溝、凼的開挖類型。遵循溝、凼的開挖深度不破壞稻田的耕作層;環溝、田間溝、魚凼相互協調,共同作用的原則。根據稻田的形狀、面積和養殖模式,可單獨開挖環溝,也可環溝、田間溝、魚凼配合開挖;溝、凼的總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符合SC/T1009和DB52/T1320的要求。5.1.2環溝應符合下列要求:a)需種植水草的種養模式(稻蝦、稻蟹)開挖大環溝,規格:距田埂四周1.0m~2.0m,寬3.0m~5.0m、深1.0m~1.5m,在環溝內種植水草;b)不需種植水草的種養模式(稻魚、稻鰍、稻鱉、稻魚鴨)開挖環溝,規格:距田埂四周0.5m~1.0m,寬0.7m~5.0m,深0.4m~2.0m;c)稻蛙模式的環溝沿田埂內側四周開挖;或采用壟溝模式,即壟上栽稻,溝內養娃。溝的規格:寬0.6m~1.0m,深0.4m~0.5m;d)面積小或長窄形的田塊不開環溝。5.1.3田間溝寬0.3m~0.6m,深0.3m~0.4m。呈“一”、“丨”、“十”、“井”、“目”字形。面積很小或長窄形的田塊可不開田間溝。5.1.4魚凼5.1.4.1位置、數量、形狀、大小、深淺根據稻田的地形、面積、飼養種類和放養數量而定。可開挖于稻田的中心,也可開挖于一側或一角,呈正方形、圓形或多邊形,面積1m2~3m2不等,方便管理即可。5.1.4.2稻蛙模式在稻田拐角處開挖長2.0m~3.0m、寬1.0m~2.0m、1.0m深的蛙凼。5.2田埂加高加固用開挖溝、凼的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0.4m~0.5m,埂頂寬0.4m~0.5m,加固時夯實每層土,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滿水時不崩塌。5.3進、排水設施在稻田兩端斜對角開挖進、排水口。進水口柵欄前端安裝篩絹網過濾進水,排水口采用雙層防護,第一層為細密網,第二層為柵欄。柵欄可用竹篾、聚乙烯網片、尼龍網等制作。5.4防逃設施5.4.1稻魚、稻魚鴨模式養魚或魚鴨混養的稻田田埂高0.4m~0.5m,進排水安裝柵欄,鴨的防逃設施因地制宜,需要的可在稻田四周安裝聚乙烯圍網。5.4.2稻蟹、稻蝦、稻鱉模式養殖蟹、蝦、鱉的稻田,除做好進排水口防逃設施外,還應在田埂上搭建防逃墻。防逃墻一般用塑料布、塑料薄板或彩鋼板制作,在田埂外沿稻田四周挖約0.2m深的溝,將防逃墻材料埋入溝中,防逃墻露出田埂平面0.4m~0.6m,每隔1.0m用竹、木棍支撐固定,防逃墻應向內傾斜,拐彎處呈弧形。5.4.3稻鰍模式養殖泥鰍的稻田田埂高0.4m~0.5m,田埂應夯實,或用水泥護坡。沒有護坡硬化的田埂,可用塑料薄膜等圍護,將塑料薄膜等埋入泥內0.2m,并予以固定。5.4.4稻蛙模式在稻田四周打木樁,用尼龍紗網建造防逃隔離帶,將尼龍紗網埋入田埂泥土中0.3m,地面上紗網保留1.0m~1.2m高,頂部設計成向稻田內伸出寬0.2m~0.3m的倒檐,然后用竹竿在每隔1.5m處固定。另外,再用1m高的黑色塑料薄膜覆蓋紗網內側。5.5其他設施5.5.1食臺、曬臺稻鱉模式應在溝的一側每隔10m左右設置長1.5m~3.0m,寬0.5m~0.8m的木板或石棉瓦作為鱉的攝食和曬背場所,食臺和曬背臺的一端在梗上,另一端沒入水下0.05m~0.1m。5.5.2機耕道根據各區域稻田情況,建設機耕道,田中溝渠預設農機通路。5.5.3防敵害設施敵害生物主要包括蛇、鼠、水鳥等,可在修建溝、凼、埂時加強驅捕,封死鼠洞、蛇洞,做好進排水口的防護設施。此外,可在蛇、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安裝捕蛇器、捕鼠器;驅離水鳥,可安裝驅鳥器、懸掛彩帶、布置防鳥網等。5.5.4鴨舍用于稻魚鴨模式。在田邊或田埂邊比較寬闊的地方搭建鴨棚,供鴨棲息,鴨棚高度為0.8m、長為1.8m~2.5m、寬為1.0m~1.5m。采取棚頂遮蓋,三面做擋,防寒、保溫和防止獸害,鴨棚內高出地面,用平砂、土壤或谷草等通風透氣性好的材料鋪墊面,每畝鴨棚1~2個。5.5.5遮陽網用于稻蛙模式,在蛙溝兩側用竹竿、棍等做支架,蛙溝上方平掛遮陽網,遮陽網長、寬與蛙溝相同。6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田間工程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A操作。附錄A(資料性)稻漁綜合種養田間工程技術規程明白卡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水稻種植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Riceplanting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2—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2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貴州省水稻研究所、貴州大學、正安縣農業農村局、湄潭縣農業農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其椿、申曉東、李建光、李正友、陳飛雄、羅德強、姚俊杰、王霞、吳俁學、王金娜、袁子嬋、黃保信、蔡秋燕。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稻漁綜合種養中各類水稻的種植。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一部分:禾谷類NY5055無公害食品稻田養魚技術規范NY/T5117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SC/T1135.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DB52/T430貴州省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技術規范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5養魚稻田準備按SC/T1135.1規定執行。6稻種質量按GB4404.1規定執行。7培育壯秧7.1播種時期在4月5日前后,日均氣溫穩定12℃以上時可播種。7.2種子處理7.2.1曬種浸種前選晴朗、溫暖天氣,于每天8:00~15:00,放在背風向陽處,連續曬種2d~3d。7.2.2選種7.2.2.1風選用簸箕或風簸,剔除空殼、草籽、草葉等雜物。7.2.2.2溶液選有水選、泥水選、鹽水選等,留下溶液下層飽滿優質稻種,選后要清洗種子。7.2.3種子消毒催芽播種前用40%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或半仙安300~600倍液浸12h~24h消毒,水面約高于種子面,中間攪挫2~3次,清水沖洗后進行浸種。7.2.4浸種、催芽將消毒后的種子用清水浸泡12h~24h,中間攪拌2~3次,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沖洗、濾于水分即可催芽,催芽至根長半粒谷即可播種。7.3育秧7.3.1旱育秧苗床應符合DB52/T430的規定。播種量按50g/㎡~75g/㎡,播種后蓋土,蓋土要薄,以種子不外露為宜。蓋士后每667㎡用40%嘿草-丁草胺100ml加水45kg噴霧廂面防雜草。然后蓋膜,立針后根據氣溫揭膜。當秧苗長至2葉1心時,逐漸揭膜煉苗、促根,同時追施斷奶肥,噴藥防病蟲。在移裁前,秧苗追肥應分多次輕施,當秧苗長至5葉左右時即可移裁,移裁前3d~4d苗床施尿素按10g/㎡~15g/㎡作送嫁肥。7.3.2兩段育秧旱育秧長至2.5葉時寄插到秧田。秧田應選擇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每667㎡施過磷酸鈣50kg,硫酸鋅2kg,精細翻耕、把平、開廂,廂寬1.5m,廂面無水即可寄裁,寄裁規格3.5cmX3.5cm,種成活后,追肥與防病蟲與旱育秧相同,移栽前3d每667㎡施尿素4kg作送嫁肥。8秧苗移栽8.1適時移栽稻田消毒和施肥后,秧齡期30d左右,秧苗長到5葉1心時移裁。8.2移栽密度雜交稻苗插8000穴/667㎡~11000穴/667㎡。采用寬窄行移裁方式。寬窄行移栽規格為寬行40.0cm~43.3cm,窄行26.0cm,穴距16.5cm~23.5cm,每穴裁2粒谷秧。香禾糯苗插6000穴/667㎡~8000穴/667㎡。采用等行距,移裁規格為行距33cm~45cm,穴距23.3cm,每穴裁4粒谷秧。8.3栽插要求拉繩打點定距插秧,行穴距均勻整齊,苗直根伸,水稻栽培按NY/T5117規定執行9水分管理移栽時至返青前,保持田水深度在5cm~10cm;在水稻返青后,稻田水深可加深至15cm左右。10稻田施肥插秧前每667㎡施復合肥(N:P0:K0為15%:15%:15%)20kg~30kg或過磷酸鈣30kg,尿素5kg,作底肥:插秧后5d~7d每667m施尿素7kg~10kg作分肥:拔節后每667㎡施尿素5kg左右,不應施用碳酸氫氨等刺激性強的肥料,施肥不宜直接撒施至魚溝和魚凼里。11病蟲害防治11.1原則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主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實時采用化學防治,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按NY5055規定執行。11.2方法用藥時采用噴霧方式。噴藥時將藥液噴霧在葉面上。噴藥時間應掌握在陰天或17:00后。施藥前盡量將田間水灌深,施藥后及時換水,施肥與噴藥不應同天進行,先噴藥換水后再施肥,不應雨前噴藥。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見附錄A。12收獲85%~90%的谷粒黃熟時,選擇睛天及時收割。13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水稻種植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B操作。附錄A(資料性)水稻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A.1水稻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見表A.1。表A.1水稻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蟹苗培育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Cultureofjuvenilecrab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3—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3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海洋大學、遵義縣播州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漁業水產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霞、李嘉堯、劉偉、張顯波、李正友、覃普、才讓卓瑪、周其椿、張美彥、楊星、王雪、趙飛、黃福江。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貴州省稻田蟹苗培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3078飼料衛生標準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DB52/T167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5田間工程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6水稻種植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7蟹苗放養7.1放苗前準備7.1.1消毒放養前,蟹苗用20mg/L高鈺酸鉀浸浴1min或用3%~4%鹽水沒浴5min~10min。7.1.2水草應選擇苦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放苗前在環溝進行浮植。7.1.3天然餌料培養放苗前7d~10d,使用有機肥或專用肥水劑培育稻田中的天然餌料。7.2苗種來源來源于具有生產許可證和苗種檢疫合格證的苗種繁育場。7.3運輸應選擇早晨、傍晚、陰天。用專用運輸箱干法運輸,途中防止煩簸,保持溫度和濕度。苗種放入稻田前,將運輸水溫與田間水溫溫差調節至2℃以內。7.4養時間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蟹苗放養。7.5放養密度放養豆警600只/667m2~800只/667m2。7.6放養方法在田邊多點投放,讓豆蟹自行爬入稻田。8日常管理8.1投飼管理8.1.1餌料配合飼料按GB13078和NY5072規定執行。放苗后,初期以天然餌料為主,且符合表1要求表1餌料要求8.1.2投喂量應符合表2要求。表2投喂量要求8.2水質管控8.2.1水質調控平時解溝水深保持在0.5m~1m,稻田水深約0.2m,烤田時,解溝水深保持在約0.8m,收割稻穗后田水保持水質清新,田面水深保持在0.4m以上。及時調水,水質一般以黃綠色或油青色為好,水體透明度以0.3m~0.35m為佳。若發現水質老化,可注入少量新水后,用生石灰加水后全池均勻潑灑或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及小球藻種調節水質。若水色清淡則應適時追肥。施肥應堅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則。8.2.2水溫調節保持田間水位及水流暢通,遇高溫天氣應及時加大田間水流量以降低水溫。環溝水溫為21℃~25℃為宜。8.3巡田每天巡田檢查,主要看水色、查水溫以及蟹的生長活動,攝食等情況,檢查進排水口及防逃設施。及時清除稻田敵害生物。8.4施肥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9病蟲害防治9.1原則9.1.1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9.1.2漁藥的使用嚴格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的有關規定,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和沒有生產執行標準的漁藥9.1.3選擇“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漁藥,使用水產專用漁藥、生物源漁藥和漁用生物制品9.1.4防治病害時更換使用不同種類藥物。9.1.5解餌料藥物添加按NY5071和NY5072規定執行,不應選用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藥物或添加劑也不應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菌藥物。9.2方法9.2.1水稻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9.2.2蟹苗蟹苗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見附錄A。10收獲10.1水稻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10.2蟹收割水稻前。逐漸放干田水,在環溝內用抄網捕撈,再加水、放水、用抄網捕撈2~3次,可捕完90%左右。收捕的一齡蟹存入越冬池暫養。11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蟹苗培育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B操作。附錄A(資料性)蟹苗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表A.1蟹苗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商品蟹養殖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Cultureofcommercialcrab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4—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4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內容:——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海洋大學、貴州省農業信息中心、貴州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遵義市播州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漁業水產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美彥、楊星、李嘉堯、晏宏、許勁松、蔣曉紅、王霞、商寶娣、李正友、張效平、趙鳳、閔倩雯、周南雁。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中華絨鰲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商品蟹收貨、暫養、育肥等技術。本文件適用于中華絨教蟹的稻田養殖。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DB52/T167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5田間工程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6水稻種植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7蟹苗放養7.1苗種來源苗種來源于具有生產許可證和苗種檢疫合格證的苗種繁殖場7.2蟹苗質量選擇體質健壯、規格均勻、甲殼附肢完整、無病無傷,爬行活躍,倒地后迅速翻爬的蟹種。以規格為160只/kg~100只/kg的蟹種為宜。7.3蟹苗消毒放養前用20mg/L高酸鉀浸浴1min或3%~4%食鹽水浸浴4min~6min。7.4放養時間在插秧后15d,水稻秧苗返青后,放入養殖田。7.5放養密度500只/667m2~600只/667m2。7.6放養方法在田邊多點投放,將扣蟹投放在田邊,自行爬入稻田。8日常管理8.1投飼管理8.1.1飼料配合飼料應符合NY5072規定,其他的飼料應清潔衛生、未受污染。8.1.2日投飼量產量25kg/667m2稻田以下的,不需要投喂餌料:產量25kg/667m2稻田以上的,適當補充餌料。配合飼料應根據蟹體大小,按照總體重的1%~7%投喂。8.1.3投飼方法選擇在蟹溝內,沿環溝淺水處多點均勻投喂,每天投喂兩次,傍晚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3。堅持“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原則。8.2水在水稻生長期間,稻田水深保持在0.1m~0.2m,蟹溝水深保持0.5~0.8。對水質進行定期監測按照水質狀況及時調控。保持田水pH值在7~9(適宜7.8~8.5),溶解氧>5.0mg/L。經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同時要確保水溫變化幅度不大。使用并水時,注意應充分曝氣和提高水溫。適官水溫15℃~30℃,其中以20℃~25℃為最佳。注意掌握蟹蛻殼規律。蛻殼高峰期前7d換水、消毒。脫殼高峰期避免用藥、施肥,減少投喂量保持環境穩定。8.3種草在蟹溝底部種植沉水植物,如枯草、輪葉黑藻等,株距為1m。8.4巡田每天巡田,主要查看水色、水溫以及蟹的生長、攝食、活動等情況,檢查進排水口及防逃設施,及時清除稻田敵害生物。8.5施肥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9病蟲害防治9.1原則9.1.1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9.1.2漁藥的使用嚴格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的有關規定,嚴禁使用未經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和沒有生產執行標準的漁藥。9.1.3選擇“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漁藥,使用水產專用漁藥、生物源漁藥和漁用生物制品。9.1.4防治病害時更換使用不同種類藥物。9.1.5蟹餌料藥物添加按NY5071和NY5072規定執行,不選用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藥物或添加劑也不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菌藥物。9.2方法9.2.1水稻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9.2.2蟹蟹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見附錄A。10收獲一般在9月下旬開始,以地籠網誘捕為主,或利用蟹的趨光性,晚上用燈光誘捕。11商品蟹暫養將經過分揀的附肢完整、無病無傷的商品蟹放入有圍欄的池塘中進行暫養育肥,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在池塘中放置蟹籠分級暫養。12商品蟹育肥管理暫養育肥期間,飼料以專用育肥飼料為主。9月份日投飼量占中華絨鰲蟹重量的7%~8%。10月至11月初日投飼量占5%~7%。11月中旬后,日投飼量為蟹總體重的1%~3%。13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商品蟹養殖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B操作。附錄A(資料性)商品蟹主要病癥及治療方法表A.1商品蟹主要病癥及治療方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克氏原鰲蝦繁殖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Reproductionofredswampcravfish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5—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5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湄潭縣農業農村局、江口縣農業農村局、貴州飄香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孔杰、周洲、陳飛雄、關梅、袁子嬋、廖澤龍、呂振宇、蔣曉紅、李世華、黃保信、張濤濤、紀鎮劍。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稻蝦綜合種養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的技術操作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稻田繁殖克氏原黎蝦,其它繁殖方式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3078飼料衛生標準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DB52/T167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以10x667m2~50x667m2為一個單元為宜。5田間工程按DB52/T1672.1的規定執行。6水稻種植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7育準備7.1環溝消毒新開挖的蝦溝可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用量為50kg/m3~75kg/m3。若蝦溝在上一年飼養過克氏原整蝦,應清理蝦溝,修整溝壁。宜用茶籽餅消毒,用量為25kg/m3~40kg/m3。7.2種草水草以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為主,覆蓋面積應占環溝面積的50%。以水花生、鳳眼蓮、浮萍等漂浮植物為輔,覆蓋面積應占環溝面積的20%。7.3肥水親蝦投放前,環溝注水20cm~40cm,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300kg/667m2~400kg/667m2。8蝦苗繁殖8.1親蝦選擇親蝦應來源于不同群體,外表顏色暗紅或深紅色,有光澤,附肢齊全,無病無傷,體格健壯,活動能力強。蝦齡為8月~12月大小為宜,體重30g以上,體長10cm~15cm。8.2親蝦投放時間8月。8.3投放量親蝦投放量為20kg/667m2~30kg/667m2,雌雄性比為3:1。8.4投放方法用5g/m3~10g/m3聚維酮碘溶液(有效碘1%)或高酸鉀溶液浸洗蝦體5min~10min,具體時間應視蝦體忍受程度靈活掌握。浸洗后,用稻田水淋洗3遍,再將親蝦均勻分開輕放到淺水區或水草密集的地方,讓其自行爬入水中。8.5蝦苗密度適宜密度為5萬尾/667m2~萬尾/677m2,超過應轉移。B.6轉移B.6.1轉移時間應在次年2月~3月。B.6.2轉移條件當蝦苗體長達到3cm~5cm后,可轉入成蝦養殖稻田。8.6.3轉移方法使用地籠捕撈。9日常管理9.1餌料投喂9.1.1親蝦投喂可適量投喂動物性餌料,日投喂量應為親蝦總重的1%~2%。早、傍晚冬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投喂地點選擇為蝦溝內淺水處,適當分散。投曝應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餌料質量按GB13078和NY5072規定執行。9.1.2蝦苗投喂蝦苗大量孵出時,追施腐熟有機肥100kg/667m2~200kg/667m2,并適量補充動物性人工餌料,如紋碎的螺鮮肉、魚糜、屠宰場的下腳料等。每天傍晚投1次,每投飼量為1kg/667m2~2kg/667m2飼料質量按GB13078和NY5072規定執行。9.2水位調節肥水前,環溝注水20cm~40cm,隨著水草的生長逐漸提高水位。9月~10月,水位保持在60cm~70cm。11月~12月,隨著氣溫降低逐漸增加水位至90cm~120cm。1月~2月,水位保持130cm~150cm左右:3月~5月,隨著氣溫上升,逐漸降低水位至100cm左右。9.3水質管理繁育期應根據天氣、水色加注新水,注水前后水的溫差≤3C,保持田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5~8.5,過低用生石灰調節,氨氮≤0.2mg/L,亞硝酸鹽≤0.lmg/L,透明度30cm~40cm。9.4水草管理水草面積始終保持占環溝面積的60%~70%,不足時應及時補充。9.5巡田巡田應觀察天氣狀況,檢查蝦的活動與攝食情況,蝦溝中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防逃設施是否牢固,田埂是否塌漏。10病蟲害防治10.1原則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主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適時采用化學防治。10.2方法10.2.1水稻按DB52/T1672.2的規定執行10.2.2克氏原鰲蝦克氏原整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見附錄A。11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克氏原螯蝦繁殖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B操作。附錄A(資料性)克氏原螯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表A.1克氏原螯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克氏原蝦成蝦養殖Technica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Culturingofadultredswampcrayfish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6—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6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湄潭縣農業農村局、貴州飄香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陳飛雄、周洲、杜強、張顯波、李正友、周其椿、趙鳳、商寶娣、孔杰、袁子嬋、李世華、張濤濤、紀鎮劍。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稻田養殖克氏原整蝦(Procambarusclarkii)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本文件適用于貴州省境內所有稻田養殖水體范圍內的克氏原整蝦成蝦養殖。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DB52/T167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規定執行。以(10X667)㎡~(50X667)㎡為一個單元為宜。5田間工程按DB52/T1672.1規定執行。6水稻種植按DB52/T1672.2規定執行7養殖管理7.1蝦溝清整與消毒7.1.1新開挖的蝦溝可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用量為50kg/㎡~75kg/㎡。7.1.2若蝦溝在上一年飼養過克氏原整蝦,應清理蝦溝,修整溝壁。宜用茶籽餅消毒,用量為25kg/㎡~40kg/㎡.7.2種草水草品種包括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移栽期為12月至次年1月,蝦溝消毒10d~15d后種植。水草的栽植面積應占蝦溝面積的50%以上。7.3水位調控肥水前,蝦溝應注水0.2m~0.3m。后期隨著水草的生長逐漸加高水位至0.4m~0.6m。7.4肥水苗種放養前7d~10d在稻田內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300kg/㎡~400kg/㎡。7.5苗種投放7.5.1苗種消毒蝦苗放養、轉移時進行蝦體消毒,消毒方法需采用下列任一方法:a)3%~5%食鹽水浸浴消毒8min~10min;b)3mg/L漂白粉溶液浸浴10min~15min;c)1%食鹽加1%小蘇打水溶液浸浴5min。7.5.26.5.2稻蝦共作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放養個體在30.0g/只以上的克氏原整蝦30.0kg/667㎡,雌雄性比2:1~3:1。7.5.3稻蝦連作10月~11月投放蝦種160只/kg,放養密度為40kg/667㎡~50kg/667㎡。放置蝦種時,應將蝦苗放置于田埂上,不得直接放入水田內。7.6日常管理7.6.1投喂管理7.6.1.1餌料種類以人工配合飼料及青綠飼料為主。蛻殼期及繁育期,應搭配適量動物性飼料。7.6.1.2投餌方法日投喂飼料參考量為蝦體重的3%~5%。每天投喂兩次,7:00左右,投喂量為日投餌量的30%;19:00左右,投喂量為日投餌量的70%。當水溫低于12C時,可不投喂。投喂地點選擇為蝦溝內淺水處,適當分散。3月~4月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主,5月~8月以投喂青飼料為主,9月~12月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具體投喂量要結合具體天氣情況、水質狀況、池內水生動植物多寡、剩余餌料量多少等,靈活調整。7.6.1.3蛻殼期投喂管理在克氏原整蝦蛻殼前要加強飼料管理,提高動物性餌料投喂量,并在每日飼料中加入蛻殼素、磷酸二氫鈣等。7.6.2水質管理7.6.2.1養殖期視田水顏色與蝦溝透明度情況注換水,保持田水溶氧量5.0mg/L以上,pH值7.5~8.5,過低時可用生石灰調節,氨氮≤0.2mg/L,亞硝酸鹽≤0.1mg/L,透明度0.3m~0.4m。11月~12月保持田面水深0.3m~0.5m,隨若氣溫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0.4m~0.6.氣溫回升后睛天應采用淺水位: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應采用深水位。水位須保持穩定。7.6.2.2脫殼期在脫殼期要應保持水質清潔。可在蛻殼前3d~5d,潑灑磷酸二氫鈣2.5kg/m3。7.6.3工具消毒生產操作工具使用前后應采用15mg/L高酸鉀溶液浸泡15min以上,浸泡后用清水沖洗干凈。7.7巡田每天巡田2次,觀察天氣狀況,蝦在田中的活動與攝食情況,蝦溝中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經常檢查,及時維修、加固防逃設施,極端天氣時應及時檢查,做好應急。8病蟲害防治8.1原則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主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適時采用化學防治。8.2方法8.2.1水稻按DB52/T1672.2規定執行。8.2.2克氏原鰲蝦克氏原整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見附錄A。9收獲9.1成蝦捕撈9.1.1捕撈時間第一次捕撈時間從4月中旬初開始,到5月底結束。第二次捕撈時間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底結束。9.1.2捕撈工具捕撈工具為地籠,網目規格應為1.0cm~2.0cm。9.1.3捕撈方法將地籠布放于稻田及蝦溝內,每隔5天改變布放位置。經3次~5次捕撈后,可排出稻田中的積水,將地籠集中于蝦溝中捕撈。9.2親蝦留存第二次捕撈期間,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親蝦存田量每667㎡不少于15kg。10明白卡用作稻漁綜合種養克氏原整蝦成蝦養殖技術簡明指導,按照附錄B操作。附錄A(資料性)克氏原螯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表A.1克氏原螯蝦常見病癥及治療方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魚苗魚種培育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CulturingofjuvenilefishICS67.120.30CCSB52DB52/T1672.7—20222022-05-31發布2022-09-01實施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的第7部分。DB52/T16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間工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第8部分:成魚養殖;——第9部分:幼鱉養殖;——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第11部分:泥鰍繁殖;——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本文件由貴州省水產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貴州省農業信息中心、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遵義市播州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漁業水產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星、向燕、張美彥、趙鳳、晏宏、才讓卓瑪、李正友、胡世然、周南雁、曾圣、王偉、周路、張竹青、蔣曉紅。引言隨著貴州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大范圍推廣,稻田養殖的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技術、養殖生產管理仍不夠規范,粗放的漁業生產力水平導致養殖效率不高,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為規范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求,構建較為系統、全面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水平,推進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DB52/T1672旨在確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的相關要求,由十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田間工程。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和稻田基礎設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種植。目的在于確定稻漁綜合種養條件下水稻種植的環境條件、養魚稻田準備、稻種質量、培育壯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養殖。目的在于確定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蟹苗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暫養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蝦繁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稻田繁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繁育準備、蝦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蝦成蝦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克氏原螯蝦成蝦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7部分:魚苗魚種培育。目的在于確定魚苗魚種稻田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8部分:成魚養殖。目的在于確定成魚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魚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9部分:幼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幼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幼鱉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鱉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鱉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鱉種放養、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1部分:泥鰍繁殖。目的在于確定泥鰍稻田繁殖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親本培育、人工催產、產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鰍養殖。目的在于確定商品鰍稻田養殖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水稻種植、泥鰍品種及來源、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3部分:稻魚鴨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鴨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技術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4部分:稻魚蟹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蟹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品種選擇、種養殖要求、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的要求。——第15部分:稻魚蛙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蛙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品種選擇、田間工程、水稻種植與魚蛙種放養、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和蛙的運輸的要求。——第16部分:稻魚鱉共生。目的在于確定稻魚鱉綜合種養的環境條件、田間工程、苗種放養、日常管理和收獲的要求。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稻漁綜合種養中苗種培育的環境條件、魚苗培育、魚種培育、日常管理、魚病防治和收獲。本文件適用于貴州省稻漁綜合種養中的魚苗魚種培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DB52/T1672.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1部分:田間工程DB52/T1672.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程第2部分:水稻種植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魚苗能平游和主動攝食,全長3cm以下的魚。3.2魚種全長3cm至體重50.0g~150.0g規格的魚。3.3暫養池用來短期飼養魚苗、魚種的水池或池塘。4環境條件按DB52/T1672.1規定執行。5田間工程按DB52/T1672.1規定執行。6水稻種植按DB52/T1672.2規定執行。7魚苗培育7.1苗種來源及品種7.1.1苗種來源應來源于具有生產許可證和苗種檢疫合格證的苗種繁殖場。7.1.2品種選擇以福瑞鯉、建鯉、松浦鏡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五年級學生國旗下演講稿《夏至的悄悄話》
- 學校學生會秘書部工作總結模版
- 學校讀書活動總結模版
- 工行撤銷委托協議
- 客服年終總結模版
- 學前兒童發展 課件 第2章 胎兒的發育與出生
- 反比例函數知識點總結模版
- 銅川市重點中學2025屆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勾股定理思維導圖+題型總結模版
- 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護理
- 健康教育在校園的多元化實踐案例
- 育嬰師三級(高級)技能考核題答案
- 民法典與醫療損害
- DB51T 2615-2019 機關周轉房管理服務規范
- 基于大數據的西安游客行為分析研究
- 鋼筋混凝土蓄水池設計方案
- 伊斯蘭教完整版本
- 鐵路反恐防暴安全知識
- 面試官認證培訓
- 醫務人員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培訓課件
- 【課件】科技與文化-決定建筑形式+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4+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