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遵義求是高級中學2024屆高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圖表示動物(二倍體)體內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膜面積相對值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該變化只能發生在有絲分裂的過程中B.a點表示細胞已完成間期的物質準備C.b~c段細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D.d點后細胞中依然存在姐妹染色單體2.如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分裂的部分圖像(數字代表染色體,字母代表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均易發生基因突變B.甲細胞中1與2或1與4的片段交換均屬于基因重組C.乙細胞表明該動物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D.丙細胞中有兩個染色體組,不能進行基因重組3.某科研機構對一狹長荒地進行多年跟蹤調查,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物種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年數物種數量植物類別15101520草本1420453427灌木510152128喬木0251016A.應采用五點取樣法對該荒地上某種草本植物的數量進行調查B.調查期間,該荒地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總豐富度在逐年增大C.該群落正在發生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D.該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在發生變化4.下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設甲病相關的基因為B、b,乙病相關的基因為D、d,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II4無甲病的致病基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甲病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B.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2/3C.若Ⅲ5同時患葛萊弗德氏綜合征,那么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是其母親D.若Ⅱ1和Ⅱ2再生育一個兒子,其兩病兼患的幾率為1/165.將若干生理狀況基本相同,長度為3cm的鮮蘿卜條分為四組,分別置于三種摩爾濃度相同的溶液(實驗組)和清水(對照組)中,測量每組蘿卜條的平均長度,結果如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對照組中蘿卜條長度增加較少的原因是細胞壁的伸縮性較小B.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蘿卜條細胞發生了滲透吸水C.實驗結果說明蘿卜細胞膜上甘油的載體比葡萄糖載體數量多D.實驗結束后,實驗組中的蘿卜條的細胞液濃度都比實驗前大6.下列有關動物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性比率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地影響種群密度B.保持替補出生率的人類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C.自然增長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決定D.各種種群的年齡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個年齡組7.已知赤霉素(GA)能調節α-淀粉酶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用GA處理大麥糊粉層細胞并檢測發現細胞中SLN1蛋白在5min后開始減少,而GAMYB基因和α-淀粉酶基因的mRNA則分別在1h和3h后開始增加。據此,為進一步確定SLN1基因、GAMYB基因在GA調節α-淀粉酶基因表達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及相互關系,研究人員用GA處理相應的大麥糊粉層細胞材料后,檢測SLN1基因、CAMYB基因、α-淀粉酶基因的mRNA含量變化。則實驗中不需要的材料是()A.僅敲除SLN1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B.僅敲除GAMYB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C.敲除SLN1基因和CAMYB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D.敲除SLN1基因、GAMYB基因和α-淀粉酶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8.(10分)某蛋白質由m條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該蛋白質至少有氧原子的個數是()A.n-m B.n-2mC.n+m D.n+2m二、非選擇題9.(10分)圖甲、乙是基因型為AaBb的雌性動物體內細胞的分裂示意圖,圖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時期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1)圖甲細胞處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此細胞中含有_______個染色體組,它發生在圖丙曲線中的____________階段(填編號)。(2)圖乙細胞的名稱為____________,此細胞中含有________個四分體,基因B與b的分離發生在圖丙曲線中的________階段(填編號)。若圖乙細胞在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時,③和④沒有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終形成了四個子細胞,其中一個極體的基因型為AaB,則卵細胞的基因型為_______。(3)圖丙曲線中,②③階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階段(填編號)的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10.(14分)研究人員將某植物種子點播在相應施氮水平的花盆中,待植株苗齡30天后,用適宜濃度的聚乙二醇溶液澆灌來模擬干旱環境進行培養,在模擬干旱處理第0天和第6天測得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施氮水平(kg·hm–2)最大光合速率胡(CO2umol·m–2·s–5)光補償點光飽和點klx(千勒克司)第0天3005.852.563.59第6天4.525.36.65第0天2007.052.208.63第6天9.552.2010.68注:光補償點是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時的光強度。請回答:(5)研究方案中施用的氮素可以是_______(即蛋白質降解產物),其中的氮是類囊體膜中某些重要物質的組成元素,如________(答出2種即可)是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2)干旱處理第6天,植株部分葉片變黃,這主要是葉綠體中_______(色素)的顏色顯露出來,它們都是________鏈組成的分子。(3)干旱處理降低了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其原因可能是葉片中_______(激素)含量增加,引起氣孔關閉,從而減弱卡爾文循環開始階段________的結合。(4)據表分析,在干旱環境中,較高施氮能緩解干旱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此判斷的依據是:①較高施氮可_______,使植株對光強度有較大的適應范圍;②較高施氮可緩解______。11.(14分)自然界里有多種微生物,將其進行合理的篩選、培養和應用,能給醫藥和化工等生產領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回答下列問題。(1)對培養基進行滅菌時,多采取____________法,而對接種環或涂布器滅菌時則用____________法,若要將微生物采用平板劃線法進行分離操作,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連續進行了5次劃線,則需要對接種環灼燒____________次。平板劃線在做第二次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要從上次劃線的____________開始劃線,最后一次劃的線不能與第一次劃的線____________。(2)將接種后的固體培養基和一個未接種的固體培養基放入恒溫箱中____________培養,以減少培養基中的水分揮發。其中,培養未接種的固體培養基是為了____________。長期保存菌種時,應將培養的菌液與____________充分混勻后,放在-20℃的冷凍箱中保存。(3)甲、乙兩組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某種微生物的數量,在同一稀釋倍數下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數據(統計時間內微生物總數小于環境容納量),得到以下結果:培養時間(小時)24487296甲組菌落均值(個)18253632乙組菌落均值(個)20283832計數時最好取培養____________小時記錄的菌落數作為實驗結果,一方面是由于培養時間較短,會遺漏菌落數目,另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12.某研究小組選取長勢一致的總狀綠絨蒿為材料,探究不同氮素形態的氮肥對總狀綠絨蒿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處理如表,實驗結果如圖。組別氮素形態濃度CKO0T1NO3?20T2甘氨酸20T3NO3?/NH4+10/10T4NH4+20T5NO3?30T6甘氨酸30T7NO3?/NH4+15/15T8NH4+30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答出兩種)等有機物,從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生產實踐中可通過中耕松土提高植物根對氮肥的吸收量,原理是___________。(2)從幼苗的株高狀況來看,___________(填“低”或“高”)濃度的氮肥促進植物生長更優。為促進總狀綠絨高株高的生長,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合理的施用氮肥的建議。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B【解題分析】
分析圖示可知,oa段表示間期,ab段表示前期,bc段表示中期和后期,cd段表示末期。【題目詳解】A、減數分裂過程中也會出現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A錯誤;B、oa段表示間期,a點表示細胞已完成間期的物質準備,B正確;C、b~c段細胞中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故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C錯誤;D、cd段表示末期,d點后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D錯誤。故選B。2、D【解題分析】
分析題圖: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已經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題目詳解】A、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染色體均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狀態,不易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一般發生在間期DNA復制時,A錯誤;B、甲細胞中1與2為同源染色體,1與2之間發生片段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而1與4為非同源染色體,1與4的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B錯誤;C、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A和a所在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B和B所在的染色體也為同源染色體,由于不知道該生物體細胞的基因型以及乙細胞中下面四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所以不能判斷該細胞是否發生過基因突變,C錯誤;D、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不能進行基因重組,該細胞中有兩個染色體組,D正確。故選D。3、D【解題分析】
1.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志個體→重捕并計數→計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調查時,取樣的關鍵是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2)調查喬木的種群密度比調查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選用的樣方面積大;(3)對樣方中位于頂點和邊線上的個體計數時,采用取相鄰兩邊和這兩邊的頂點原則。2、計算種群密度時,樣方法是計算各個樣方內種群數量的平均值,計算時要注意樣方的面積大小相等,標志重捕法也要根據環境面積,再計算種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積內的個體數。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題目詳解】A、在狹長地段上,調查某種植物的數量,應采用等距取樣法進行調查,A錯誤;B、第10年和第15年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總豐富度相等,并非逐年增大,B錯誤;C、人為因素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錯誤;D、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物種數量在發生變化,因此該群落的垂直結構在發生變化,水平結構也將發生變化,D正確。故選D。4、C【解題分析】
由于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從而使發育成的個體患疾病,這類疾病都稱為遺傳性疾病,簡稱遺傳病。根據目前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可以將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病三類。單基因遺傳病是由染色體上單個基因的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遺傳病是指涉及許多個基因和許多環境因素的疾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是指由于染色體的數目形態或結構異常引起的疾病。【題目詳解】A、因Ⅱ-4無甲病致病基因,可知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由Ⅱ-1和Ⅱ-2無乙病,但他們的女兒Ⅲ-2有乙病可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錯誤;B、Ⅱ-1和Ⅱ-3的基因型均為Dd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B錯誤;C、若Ⅲ-5同時患葛萊弗德氏綜合征,則其基因型為XbXbY,而其父親沒有甲病,基因型為XBY,即不含Xb基因,所以兩個Xb基因均來自卵細胞,C正確;D、Ⅱ-1的基因型均為DdXBXb,Ⅱ-2的基因型均為DdXbY,再生育一個兒子,其兩病兼患(aaXbY)的概率為1/4×1/2=1/8,D錯誤。故選C。5、C【解題分析】
分析圖示,在清水中,蘿卜條長度先稍微變長一點,然后保持不變,說明細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先變短,再變長,最后保持原來的長度不變,說明細胞先失水,后來由于甘油(葡萄糖)進入細胞內,細胞吸水復原;在蔗糖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先變短,再然后保持不變,說明細胞先失水,后來由于蔗糖不能進入細胞內,細胞大小保持不變。【題目詳解】A、對照組中細胞吸水,但由于細胞壁的伸縮性相對較小,所以細胞體積增大較小,A正確;B、在清水中,細胞液濃度大,發生滲透吸水,甘油組和葡萄糖組由于都吸收了溶質進入細胞,細胞液濃度變大,也發生了滲透吸水,B正確;C、甘油為脂溶性小分子,進入細胞為自由擴散,所以細胞膜上沒有運輸甘油的載體蛋白,C錯誤;D、蔗糖使組織細胞失去水分,所以細胞液濃度變大,甘油組和葡萄糖組由于都吸收了溶質進入細胞,所以細胞液濃度也變大了,D正確。故選C。【題目點撥】本題以圖形為載體,主要考查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所給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對于此類試題,考生應掌握小分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和特點及大分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6、A【解題分析】性比率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地影響種群密度,A正確;教材中指出“穩定型預示著只要保持替補出生率(一個家庭生兩個孩子)人口就會保持零增長”,但保持替補出生率的種群不一定是穩定型,如需考慮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長為做父母之前將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又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B錯誤;種群的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長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而不同動物的出生率主要受到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決定,C錯誤;種群常分為三個年齡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蟲,生殖前期特別長,生殖期特別短,生殖后期為零,D錯誤。【題目點撥】本題考查有關動物種群的基本特征,意在考察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和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7、D【解題分析】
該題結合了信息題和實驗理念,綜合性較強。突破點為先確定該實驗的實驗目的,由題干信息可知,實驗目的為“為進一步確定SLN1基因、GAMYB基因在GA調節α-淀粉酶基因表達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及相互關系”,由此分析該實驗需要的實驗材料即可。【題目詳解】由于該實驗是為了“進一步確定SLN1基因、GAMYB基因在GA調節α-淀粉酶基因表達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及相互關系”,所以要保證α-淀粉酶基因正常表達的前提下,研究另外兩個基因的相互作用。因此實驗材料選擇為:正常的大麥糊粉層細胞、僅敲除SLN1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僅敲除GAMYB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這三組對照組,和敲除SLN1基因和CAMYB基因的大麥糊粉層細胞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獲得實驗結果。而α-淀粉酶基因的有無不是該實驗的自變量,不可以敲除,這是進行該實驗的前提;故選D。8、C【解題分析】
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可知一個氨基酸至少有兩個O,形成蛋白質縮合過程中要脫掉水,2n-(n-m)=n+m。C正確,ABD錯誤;二、非選擇題9、有絲后4⑥初級卵母細胞2①АаB或b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②③④【解題分析】
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不同分裂時期的特點比較:分裂時期有絲分裂減Ⅰ分裂減Ⅱ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體,無聯會,不形成四分體,有染色單體,染色體隨機分布有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有染色單體,四分體隨機分布無同源染色體,無聯會,不形成四分體,有染色單體,染色體隨機分布中期有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染色體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有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染色體在赤道板處排成兩行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染色體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后期有同源染色體(看一極),無染色單體,著絲點分裂,染色體移向兩極有同源染色體(二極間),有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無同源染色體,無染色單體,著絲粒分裂,染色體移向兩極末期有同源染色體(看一極),無同源染色體,染色體均分兩極,在每極隨機分布有同源染色體(二極間),有染色單體,染色體均分兩極,在每極隨機分布無同源染色體,無染色單體,染色體均分兩極,在每極隨機分布2、分析題圖分析甲圖: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分析乙圖: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聯會,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丙圖:①②③段染色體數目減半,表示減數分裂;④段染色體恢復,表示受精作用;⑤⑥⑦段表示有絲分裂。【題目詳解】(1)根據以上分析已知,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對應于丙圖中的⑥。
(2)根據分析已知,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雌性動物體內的乙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細胞中含有2個四分體;B與b位于同源染色體上,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對應于圖丙中的①。根據題意分析,減數第一次分裂時③和④沒有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產生了AaB的極體,則卵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也可能是b。
(3)圖丙中,曲線②③階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曲線②③④階段的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題目點撥】結合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的行為分析題圖是關鍵。10、尿素酶、葉綠素、色素復合體類胡蘿卜素碳氫/CH脫落酸RuBP與CO2/CO2與RuBP(4)降低光補償點和提高光飽和點(干旱對)最大光合速率的降低【解題分析】
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
5、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最適溫度下酶的活性最強,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當溫度低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加強,當溫度高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弱。
2、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增強。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
3、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題目詳解】(5)蛋白質降解產生的含氮物質為尿素,所以根據題意可知,該研究方案中施用的氮素可以是尿素,其中的氮是類囊體膜中酶、葉綠素、色素復合體等物質的組成元素,這些是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2)干旱處理第6天,植株部分葉片變黃,黃色是類胡蘿卜素的顏色,故可知變黃的葉片顯示出來的是類胡蘿卜素的顏色,類胡蘿卜素包括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它們都是有碳氫鏈組成的分子,在光合作用中這些色素主要吸收藍紫光。(3)干旱處理降低了植物最大光合速率,脫落酸能夠促使氣孔關閉,故可知推知干旱處理降低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葉片中脫落酸含量增加,引起氣孔關閉,從而減弱了二氧化碳的固定過程,即卡爾文循環開始階段CO2與RuBP的結合,進而導致光合速率下降。(4)表中數據顯示,與施用較低氮肥相比,使用較多的氮肥的情況下,光補償點降低,而且光飽和點提高,使植株對光強度有較大的適應范圍,從而緩解了因為干旱導致的最大光合速率的降低,因此,可知在干旱環境中,較高施氮能緩解干旱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題目點撥】熟知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影響光合作用因素的影響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能夠根據表中的有用信息合理作答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最后一問關于原因的解釋是本題的易錯點。11、高壓蒸汽滅菌灼燒滅菌6末端相連(或相接、相交等意思正確)倒置作為對照組,排除培養基被雜菌污染甘油72培養時間過長,兩個或多個菌落連成一個菌落【解題分析】
1、微生物培養的關鍵是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操作過程中的滅菌方法主要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高壓蒸汽滅菌適用于對一般培養基和玻璃器皿的滅菌。干熱滅菌適用于空玻璃器皿的滅菌,凡帶有橡膠的物品和培養基,都不能進行干熱滅菌。無菌室緩沖間和接種箱常用紫外線燈作空氣滅菌。微生物接種時的金屬接種工具和試管口可以用灼燒滅菌。2、平板劃線操作的基本步驟是:(一)右手持接種環,經火焰滅菌,待涼后,在火焰旁打開盛有菌液的試管棉塞,并將試管口通過火焰,將已冷卻的接種環伸入菌液,沾取一環菌液,將試管口通過火焰并塞上棉塞。(二)左手斜持瓊脂平板,皿蓋打開一條縫,右手于火焰近處將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蓋上皿蓋,接種環不應劃破培養基表面。(三)燒灼接種環,殺滅環上殘留菌液,待冷卻(是否冷卻,可先在培養基邊緣處試觸,若瓊脂溶化,表示未涼,稍等再試),從第一區域劃線的末端開始往第二區內劃線,重復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區內劃線,注意不要將最后一區的劃線與第一區相連。(四)將平板倒置,放入培養箱中培養。【題目詳解】(1)對培養基進行滅菌時,多采取高壓蒸汽滅菌法,而對接種環或涂布器滅菌時則用灼燒滅菌法。接種環在每次接種前都要灼燒滅菌,最后一次接種完也要滅菌,所以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連續進行了5次劃線,則需要對接種環灼燒6次。平板劃線在做第二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混合型物流倉儲租賃及供應鏈管理合同
- 企業并購律師風險代理訴訟合同
- 電競賽事賽事獎金分配及支付合同
- 網紅奶茶店加盟店員工培訓與福利保障合同
- 元宇宙虛擬景區3D建模師聘用及后期維護合同
- 生物醫藥基因治療臨床試驗臨床藥理學研究合同
- 智能教育課堂錄播系統租賃及智能教室建設合同
- 抖音平臺賬號運營權分割與直播帶貨合作協議
- 智能家居公寓裝修施工及設備配置合同
- 子女興趣班補貼申請及費用結算合同
- 鐵路機車車輛制動鉗工(高級)職業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考英語一模試卷含解析
- 《便攜式揮發性有機物檢測儀 (PID)技術要求及監測規范》
- 中建群塔作業防碰撞專項施工方案
- 2025屆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考仿真卷英語試題含解析
- 2024年10月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08263工程經濟學與項目資源試題及答案
- 【MOOC】數據結構與算法-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農村社區體育課件
- 員工培訓流程圖
- 江蘇省南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英語試題(無答案)
- 2024年“頭腦奧林匹克萬人大挑戰”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