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寫作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_第1頁
高考寫作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_第2頁
高考寫作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_第3頁
高考寫作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_第4頁
高考寫作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素材】“35歲門檻”+時評+寫作方向新聞背景:用人單位招聘是否應設置年齡限制?日前,“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制”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倡導全社會招工消除職場年齡岐視,幫助再就業人群打破35歲年齡限制?!緦懽鞣较颉恐袊洕W編后語: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的今天,35歲早已被定義為青年,它比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還要低3歲多。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選人用人也要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誠然,“35歲門檻”在各行各業都很普遍,我們似乎已“習慣”了它的存在,但是,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發問的那樣:“從來如此,便對么?”【時評1】“35歲門檻”之問:“從來如此,便對么?”2022年03月01日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重新審視就業市場“35歲門檻”“35歲門檻”,是公考中一種由來已久的規定。在過去的社會背景下,此規則的形成,確實有著相當的現實考量。但是,近年來,呼吁放開這一年齡限制的聲音越來越多,并且每每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和熱議。這足以反映出社會的普遍心聲,背后其實是社會現實的變遷。無論是社會整體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還是人口紅利式微,以及老齡化加劇、提升社會生育率的需要,35歲這道就業市場的“金線”,理應受到重新審視。到底是延后還是直接取消,需要綜合性的研判。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種過去時代的產物,它的確到了應該優化的時這條建議已經被提出不止一次,每次都能被頂上熱搜,足見年齡限制給公眾帶來的困擾之深。支持者未必都是已過35歲正打算考公的人,但人總歸會年齡越來越大。到時候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負擔格外沉重,一方面擔心被用人單位找理由優化掉,另一方面找工作也變得更加艱難,國家機關招聘都設置了年齡上限,其他用人單位的要求可想而知。大家期待公務員錄用取消“35歲門檻”,一定程度上是期待國家作出表率,對全社會進行有效引導。讓“前浪”“后浪”一起奔涌規定年齡上限也好,要求學歷背景也好,用人單位設置的種種招聘門檻無非是為了更好地選拔人才。設置統一的年齡門檻,固然可以提高招聘效率,卻未必對用人單位最為有利。反過來,陷入“中年危機”的人不妨通過自身努力化解焦慮。用人單位的取舍標準歸根結底無外乎能力和態度,拆掉招聘的“35歲門檻”或許需要時間,但每個人可以通過積累擺脫“被嫌棄”的境地,跨過各種明示或暗示的門檻。事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更多青春力量,但是青春力量不是事業發展的唯一必需品。“歲數小的”有歲數小的優勢,“歲數大的”有歲數大的優勢,我們的任何招聘和人才的使用都不應該只是簡單的“長江后浪推前浪”,更不應該是“后浪將前浪拍在沙灘上”的悲涼。工作上“35歲以上的人”和“35歲以下的人”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實現互補的。因此,在招聘上,我們需要實現讓“前浪”和“后浪”一起奔涌。取消“35歲門檻”不是終點職場年齡歧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眾多因素造成的。因此,要徹底解決它也不能只靠“一刀切”地取消或廢除職位招錄的年齡門檻。歸根到底,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政府充分發揮作用,引導人才市場回歸理性。用人單位應采用公平透明的招錄制度擁抱人才,而非用“年齡”“性別”“外貌”等外在標簽將真正有才之人拒之門外。從適配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變化來看,更要改變的還有整個社會的年齡觀、就業觀、用人觀。比如,就業市場如何改變長期以來對于“年輕化”“低齡化”的過度追求,以更開放的姿態對其他群體有更公平的接納;如何從善于挖掘年輕人群體的紅利,轉變為更好兼顧對中年甚至老年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避免老齡化加劇擠壓年輕人的空間,等等,都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包括個體,在機制、心態、觀念等方面有更積極的調整。這方面,一些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有過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在理性參照的基礎上,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更主動。(以上綜合南方日報、光明網、紅網)微言大義:@mei月葬花魂:35歲左右正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卻遭遇就業歧視,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久愛不變jidao:3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生活不易。@優優的獅子媽咪:35歲并不意味著職場前景的終結。@ToySean:很多企業招聘都設置“35歲門檻”,如果公務員錄用取消年齡限制,會對全社會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現實主義文學:歧視本就應該消除,不然還留著干嘛?@春語流年:社會向前邁進,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但前提是,我們應該讓各個年齡段的勞動者都能夠擁有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和不斷上升的空間?!緯r評1】出彩人生不應困于“35歲門檻”2022年03月01日07:30

來源:紅網

賀晴怡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倡導全社會招工消除職場年齡歧視,幫助再就業人群打破35歲年齡限制。(2月26日《瀟湘晨報》)“35歲門檻”這一社會話題,時隔一年再次出現在全國兩會的公共議題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這可見就業年齡歧視仍是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大痛點。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年齡歧視已成為我國就業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歧視現象。公務員錄用的年齡門檻只是其一?,F今,大齡員工升職機會也遠小于年輕人;一些工齡較長的老員工,甚至會被企業視為沒有發展潛力而被迫下崗。近年來頻頻發生的互聯網公司裁員事件,也使得眾多互聯網企業員工深感年齡危機??梢哉f,很多人在職場上切實地遭受著年齡歧視的擠壓,而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偏見,則加速了個人職場焦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2月—9月,在智聯平臺投遞簡歷的35歲—49歲中高齡(35歲以上)求職者同比增長13.5%,增速約為35歲以下求職者(7.3%)的兩倍。然而,在35歲以上的求職者中,有一半因收入下降從中高收入群體降至低收入群體。由此可見,35歲及以上群體就業難,市場需求小,儼然成為了客觀現象。正因如此,以對公務員年齡限制松綁為表率,消除職場年齡歧視的這一提議得到了眾多“高齡”打工人的贊同和點贊。正如眾多網友所說,35歲—45歲正值壯年,是家庭和社會的頂梁柱,也正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黃金年華。從教育程度來看,他們大部分人已經讀完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系統化的知識理論,正躊躇滿志準備在職場大展身手,卻因年齡這一限制因素被很多職位拒之門外,實屬不公。從我國社會構成結構來看,35歲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拼搏的勁頭正盛,如果因為年齡問題造成下崗或再就業困難,不僅家庭會陷入困境,社會的發展進程也可能遇到阻礙。所以,人們紛紛贊同職位的招錄更應看重應聘者的能力、才干與品質,而非年齡。職場年齡歧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文化、資本等眾多因素造成的。因此。要徹底解決它也不能一蹴而就,只靠“一刀切”地取消或廢除職位招錄的年齡門檻,可能只是隔靴搔癢。歸根到底,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政府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引導人才市場回歸理性。一方面,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采用正規的招錄制度擁抱人才,而非用“年齡”“性別”“外貌”等外在標簽將真正有才之人拒之門外。另一方面,“高齡”就業人員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斷提升個人技能和職業素養,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無論如何,期待“35歲”就業門檻的問題,終將能得到妥善處理?!緯r評2】不以年輕論英雄,讓前浪后浪一起奔涌2022年03月01日07:28

來源:紅網

郭元鵬2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應該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倡導全社會招工消除職場年齡歧視,并進而要求整個社會(企業)取消對招聘者年齡的硬性設限,幫助再就業人群打破35歲年齡限制。(2月28日《南方都市報》)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網站2020年1月8日發布的“公務員錄用規定”顯示,公務員報名條件明確規定為年齡為十八周歲以上,三十五周歲以下。仔細思考,此規定并非毫無道理,比如年輕人思想活躍、體力旺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超強,能夠更好滿足工作量大的需要等。但是,也需要看到的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教條,都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事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更多青春力量,但是青春力量不是事業發展的唯一必需品?!皻q數小的”有歲數小的優勢,“歲數大的”有歲數大的優勢,我們的任何招聘和人才的使用都不應該只是簡單的“長江后浪推前浪”,更不應該是“后浪將前浪拍在沙灘上”的悲涼。從體力、思維上來說,“35歲以上的人”確實不如“35歲以下的人”??墒?,這并不意味著“35歲以上的人”就都不如年輕人。相比而言,“35歲以上的人”,他們在經歷上更見多識廣,在處事上更能綜合考慮,他們少了年輕時的魯莽與沖動,多了幾分成熟后的理性與冷靜。就像民間說的一句話,他們“走過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多”“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面多”,所有的經歷、磨難,所有的“見過”其實都是一種財富。簡單一句話,在工作上“35歲以上的人”和“35歲以下的人”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實現互補的。因此,在招聘上,我們需要實現讓“前浪”和“后浪”一起奔涌。而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行業,都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就拿醫療行業來說吧,這個行業似乎更能體現“老的價值”,“老醫生”的臨床經驗比較豐富,見過的疑難雜癥比較多,處理過的臨床案例比較多,他們往往能更好滿足患者的需要。即便已經“不能親自做手術”了,也還能指導、帶出更多的年輕醫生。實際上,在公務崗位上也是相同的道理?!?5歲以上的人”在公務崗位上一樣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遺憾的是,不僅是公務崗位出現了“35歲以上就業難”的現象,所有的行業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招錄信息里,明確拒絕“35歲以上的人”?!?5歲以上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承擔各種社會責任的時候,這個時候出現的“35歲以上就業難”是需要深度關注的,我們需要讓“35歲以上的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又何況隨著“壽命延長”“年齡分級”在變化,35歲左右已經被劃分為“青年人”,這個時候的精力依然是充沛的,延遲退休的規劃不就是如此來的嗎?“不以學歷論英雄”也應“不以年輕論英雄”。說到底我們的用人是在“用人才”,不是“用學歷”,也不是“用年齡”。所有招聘都不該“以年輕論英雄”?!緯r評3】取消“35歲門檻”不是終點2022年03月01日07:35

來源:南方日報

篤鮮用人單位招聘應否設置年齡限制?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有人大代表提出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35歲門檻”的建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條建議已經被提出不止一次,每次都能被頂上熱搜,足見年齡限制給公眾帶來的困擾之深。支持者未必都是已過35歲正打算考公的人,但人總歸要步入中年。到時候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負擔格外沉重,一方面擔心被用人單位找理由優化掉,另一方面找工作也變得更加艱難,國家機關招聘都設置了年齡上限,其他用人單位的要求可想而知。大家期待公務員錄用取消“35歲門檻”,一定程度上是期待國家作出表率,引導全社會善待“被嫌棄的中年人”。從道理上講,雖然我國立法沒有明確禁止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置年齡上限,但是就業促進法規定了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一過35歲連報名資格都沒有,似乎不符合機會平等的要求,也妨礙了人們實現自主擇業。然而有趣的是,人社部去年曾對網友有關取消博士后招聘年齡限制的建議作出答復,稱為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自行組織。無獨有偶,《工人日報》去年11月報道了一起案例,求職者張某以要求“45歲以下”侵犯平等就業權為由將企業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就應該尊重用人單位自主用人權。類似的新聞還有不少,不難看出國家在招聘年齡限制問題上的一貫態度。但這是否意味著道理講不通了呢?倒也不是。規定35歲或45歲的年齡上限也好,要求學歷背景也好,用人單位設置的種種招聘門檻無非是為了更好地選拔人才。如果與中年人相比,年輕人普遍更有優勢,比如更有干勁、知識儲備更多更新,即使不明設年齡門檻,用人單位也無疑會選擇后者。反過來,如果中年應聘者優勢更明顯,比如更有經驗、人脈更廣,那么顯然招聘他們才更符合用人單位利益。設置統一的年齡門檻,固然可以提高招聘效率,卻未必對用人單位最為有利。反過來,陷入“中年危機”的人不妨通過自身努力化解焦慮。用人單位的取舍標準歸根結底無外乎能力和態度,要是工作十幾年仍在重復著隨時可以被人替代的工作,工作態度也松懈下來,又憑什么期待自己不被用人單位優化掉呢?要是應聘崗位對經驗能力要求不高,中年人真的能夠勝過年富力強的競爭者嗎?拆掉招聘的“35歲門檻”或許需要時間,但每個人可以通過積累擺脫“被嫌棄”的境地,跨過各種明示或暗示的門檻?!緯r評4】重新審視就業市場“35歲門檻”2022年02月28日07:33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閱讀提示】沖上熱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制”光明網評論員:公務員考試中的“35歲門檻”再度引發關注。日前,“建議公務員考試取消35歲限制”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的“35歲門檻”?!?5歲門檻”,是公考中一種由來已久的規定。在過去的社會背景下,此規則的形成,確實有著相當的現實考量,比如,它對應著社會年齡結構的年輕化、勞動力的供應充足,并且還不無對選拔效率和公平的兼顧。但是,近年來,呼吁放開這一年齡限制的聲音越來越多,并且每每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和熱議。這足以反映出社會的普遍心聲。這背后其實是社會現實的變遷。比如,2020年,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為8.8億人,與2010年相比減少了4000多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繼續下降,與之對應的是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同時,202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8歲,也就是說35歲的限制標準已遠低于社會的平均年齡了。此外,2011年,我國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到2020年,已經提高到10.8歲,“十四五”時期還將繼續提高至11.3歲。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繼續沿用35歲的年齡限制,留給畢業生考公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且不說,這會加劇求職者的年齡擠壓,實際上也將大大限制公務員選拔的人才基數。還需注意的是,在我們的國情下,公務員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