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巴黎和會》習題02_第1頁
2.1-《巴黎和會》習題02_第2頁
2.1-《巴黎和會》習題02_第3頁
2.1-《巴黎和會》習題02_第4頁
2.1-《巴黎和會》習題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第1課巴黎和會[課程標準]了解凡爾賽會議構建帝國主義和平體系的史實,剖析該體系的實質和不穩定性。一、凡爾賽宮里的勾結與爭奪1.召開:1919年1月,在巴黎的____________正式開幕。2.概況:出席和會的國家有27個,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________是操縱會議的“三巨頭”,有權決定和會的一切重大問題。3.與會各國的目的(1)美國:憑借自己的____________,擴大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進而稱霸世界。(2)英國:利用自己________的地位,吞并已經到手的德國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領地,擴大和鞏固“大英帝國”版圖。(3)法國:削弱乃至肢解________,把中、東歐國家納入自己的防御體系,樹立其在____________霸主的地位,同時擴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4)日本:攫取德國在____________的全部權益,以便進一步侵略中國,并占領戰前德國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島嶼。4.勾結與爭奪(1)在和會的焦點問題——德國問題上:針對法國提出的嚴厲制裁和肢解德國的要求,英國不希望過分削弱德國,極力阻撓法國的過分要求,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他們反對法國建立萊茵共和國、肢解德國的計劃,但表示一旦法國遭到德國進攻,它們將向法國提供援助。(2)在中國的山東問題上,面對中國人民堅決收回山東的要求,與日本締結了秘密協定的英法支持日本對山東的要求,美國也未堅定地支持中國。美、英、法同意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轉交給日本。二、《凡爾賽和約》1.簽署:________年6月,簽署了《協約各國和參戰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2.主要內容(1)德國及其盟國應承擔戰爭罪責。(2)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在西部,________________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后通過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在南部,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德奧永遠不得合并;德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在東部,德國承認________獨立,并將波茲南等一部分領土劃給波蘭;在東普魯士同德國的本部之間劃出一條“波蘭走廊”;德國交出但澤由波蘭管理。(3)德國放棄全部海外殖民地:其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戰勝國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重要權益交給日本。(4)限制德國軍備:德國不得實行普遍____________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不得擁有軍用飛機和潛水艇;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為非軍事區不得設防。(5)德國須向戰勝國支付賠款:由賠償委員會在________年5月1日前確定賠償總額和賠償方式,在此之前,德國應先償付價值200億金馬克的物資,并承擔占領軍的全部費用。3.影響(1)積極影響:戰勝國中的帝國主義大國通過該條約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并達成了一定的________,原有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通過戰爭與和約暫時得到了解決,帝國主義國際體系開始建立。(2)消極影響:《凡爾賽和約》是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一個十分苛刻的和約,一旦德國從戰爭的破壞中恢復過來,必然要求擺脫這個和約所強加的種種束縛。從這個意義上說,《凡爾賽和約》已經在國際關系的土壤中埋下了會滋生出罪惡的種子。知識點一凡爾賽宮里的勾結與爭奪1.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A.建立國際聯盟 B.調整歐洲國家邊界C.簽訂對德和約 D.分配德國戰爭賠款2.英法兩個昔日戰場上并肩作戰的盟友卻在巴黎和會上怒目相對,甚至以退出和會相要挾。兩國的矛盾焦點是()A.遠東與太平洋利益之爭B.國聯的組織方式和控制權之爭C.海軍軍備及其比例之爭D.歐洲大陸均勢與霸權之爭3.把歷史的鏡頭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和顧維鈞、陸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在這次會議上,你應該不會看到()A.會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B.美國、英國和法國操縱了這次會議材料一德國人游行反對《凡爾賽和約》材料二五四運動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問題?從深層次反映了什么矛盾?(2)材料二中事件由何問題引發?該問題從深層次反映了什么矛盾?(3)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巴黎和會的性質。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會三巨頭:勞合·喬治(左)、克里孟梭(中)、威爾遜(右)材料二某校“歷史園地”有文介紹:“1919年初,同盟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法國力圖削弱德國,以便確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英國推行‘歐洲均勢’的傳統政策,反對過分削弱德國;《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實行嚴懲,規定萊茵河西岸為非武裝區。蘇俄代表曾在會議期間反對這些做法。”材料三1919年德國慕尼黑3萬多人抗議在凡爾賽作出的決策請完成:(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舉例說明。(2)簡要指出材料二中的三處錯誤,并說明你的主要理由。(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答案解析】知識清單一、1.凡爾賽宮2.威爾遜3.(1)經濟實力(2)戰勝國(3)德國歐洲大陸(4)中國山東二、1.19192.(2)阿爾薩斯—洛林波蘭(3)委任統治(4)義務兵役(5)19213.(1)妥協對點訓練1.C[試題以1919年巴黎和會為命題切入點,要求分析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問題。當前高考命題改革突出強調對能力的考查,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在歷史學習中切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2.D[一戰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上,具體體現是如何處置德國。A、C兩項是華盛頓會議上的矛盾表現;B項是英法與美國的矛盾沖突,故選D。]3.C[蘇俄被排除在和會之外。]4.C[題目材料表明,該領導人所在國同德國有不共戴天之仇。同德國有刻骨仇恨,并主張堅決宰割德國的是法國。]5.B[福熙的這段話主要評論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宰割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6.B[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一戰后”、“戰勝國”、“中國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詞。一戰結束后,戰勝國于1919年召開了巴黎和會。A項發生在1901年,排除。C項簽署于1943年,排除。D項簽署于1945年,排除。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通稱《凡爾賽和約》,正確選項為B。]7.D[《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擁有空軍、坦克、潛艇等,均屬于限制德國軍事力量的范疇,故D項符合題意。]8.A[《凡爾賽和約》規定萊茵河西岸德國的領土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不是東岸,排除含④的選項。]綜合運用9.(1)《凡爾賽和約》因給德國帶來極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國復仇主義情緒。凡爾賽體系下戰勝的協約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2)中國山東問題(或中國代表要求收回山東的權益遭拒絕)。凡爾賽體系下半殖民地國家與戰勝的協約國之間的矛盾。(3)巴黎和會名義上是一次和平會議,實質上是帝國主義戰勝國按照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解析第(1)題由材料一可得知《凡爾賽和約》引發德國人的抵制,反映了戰敗國對戰勝國的不滿。第(2)題首先要聯想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之間的關系,還要考慮到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第(3)題要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名義上和實質上是一次什么會議。10.(1)說明的問題:巴黎和會推行大國強權政治。舉例:把《凡爾賽和約》強加給德國;把戰爭責任完全歸于德國;任意宰割戰敗國的海外殖民地;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2)“同盟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應為“戰勝國(或協約國)召開巴黎和會”;“萊茵河西岸為非武裝區”應為“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蘇俄代表”的說法錯誤,因為巴黎和會將蘇俄排除在外。(3)問題:德國對《凡爾賽和約》強烈不滿。原因:《凡爾賽和約》規定嚴厲制裁德國,沒有消除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解析第(1)問中“說明的問題”可依據材料一中“巴黎和會三巨頭”等信息進行判斷,“舉例說明”可從戰爭責任、殖民地分配等方面進行說明;第(2)問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直接判斷和分析;第(3)問中“反映的問題”可依據材料三中“抗議在凡爾賽作出的決策”等信息進行思考,“原因”需要從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角度進行概括。【教材問題解答】學思之窗你怎么認識《凡爾賽和約》?答案要點《凡爾賽和約》使德國喪失了13%的領土和10%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而嚴厲的軍控,使德國軍備還不及周圍小國的水平。如此殘酷的掠奪和嚴厲的制裁,對于一個經濟和軍事能量都很大的資本主義強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一旦它從戰敗的陰影中恢復過來,它必然要尋找借口突破和約對它的束縛,而對德國這樣一個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來說,戰爭是其最慣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靠《凡爾賽和約》維系的國際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1.巴黎和會是為了什么目的而召開的?誰在這次會議上起主導作用?答案要點帝國主義召開的這次會議的目的在于宰割戰敗國,瓜分戰利品,還要力爭在戰后新的格局中促成有利于自己的安排。由于帝國主義處理國家關系的準則是實力政策,因此,實力相對強大的英、法、美三國主導了會議的進程,廣大中小國家僅僅作為陪襯。2.《凡爾賽和約》埋下了哪些將會產生罪惡的種子?答案要點(1)德國接受投降是希望得到體面的和平,但是得到的卻是殘酷的掠奪和嚴厲的制裁。(2)和約不僅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也損害了人民的利益。這對德國新政府、軍隊和人民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必然激起社會性的普遍復仇情緒。(3)這種復仇情緒,在一個軍國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里,很容易與戰爭政策聯系在一起,所以,復仇情緒將成為滋生戰爭罪惡的種子。二、學習延伸1.依據有關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英國主張如何處置德國?英國持這種主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點英國在戰爭中付出了極大的經濟代價,所以希望盡可能的掠奪德國,以得到補償。但又反對過于嚴厲的制裁德國。這是由于英國不能突破慣用的均勢外交的平衡原則,不愿意由于過分制裁德國而使法國成為歐洲霸主。此外,英國還希望一個有足夠力量的德國,成為其反蘇戰略上牽制蘇俄的一個重要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