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一、概念和任務二、重要作用三、歷史、現狀和未來四、與其它學科的關系一、動物營養學的概念和任務
概念
動物營養學是研究動物攝入、利用營養物質全過程與生命活動相互關系的科學。飼料學是研究并闡明動物的營養源—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各種飼料在動物營養需要背景下的科學配合,以發揮動物的最大生產潛力的一門科學。一、動物營養學的概念和任務主要任務:研究動物生存和生產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各種營養物質的生理或生物學功能。研究各種動物的適宜營養并確定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研究營養素供給與動物體內代謝及其作用調節機制。研究各類動物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并提出提高營養物質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徑。一、動物營養學的概念和任務主要任務:研究營養與動物體內外環境之間的關系。尋求和改進動物營養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開拓動物營養研究的新領域。闡述飼料的種類來源及其營養價值,如何評定飼料的營養價值及其評定和檢驗方法。二、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在現代動物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動物生產是人類獲取優質營養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會生產活動。動物營養是提高動物生產效率、發揮最大生產潛力的主要因素。營養物質利用效率提高,有利用于動物生產效率的提高。
飼料工業是動物營養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三、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在18世紀前,人類對營養經歷了長期朦朧的感性認識階段;1864年,德國Hanneberg提出了飼料概略養分分析方案,大大加快了動物營養的研究步伐。1937年,美國Maynard所著的《動物營養學》出版,標志著動物營養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三、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理想氨基酸模式,反芻動物蛋白質新體系,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配制豬、雞飼糧已用于實踐,動態代謝研究,營養與免疫、營養與遺傳。計算機化、模型化的道路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三、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糧食與畜禽人畜爭糧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四、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動物生理學和生物化學是動物營養學的理論根據。物理學、數學及計算機技術是動物營養學的研究手段與工具。微生物學是動物營養學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實驗技術將有助于動物營養學從根本上闡明營養物質的攝人、利用與生命活動之間的關系。飼料飼養學是動物營養學的姊妹篇。第一章
動物及飼料第一節動物與飼料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二、VanSoest飼草分析方法三、飼料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基本功能第二節
動植物的化學組成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二、植物體的化學成分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
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飼料即動物為了生存、生長和繁衍后代等生命活動,必須從外界攝取的食物。飼糧即能全面供給動物營養的飼料混合物。營養物質即飼料中凡能被動物用以維持生命、生產產品,具有類似化學成分性質的物質,又稱營養素,簡稱養分。養分可以是簡單的化學元素,如Ca、P、Mg、Na、K、Cl、S、Fe、Zn、Mn、Cu、I、Se等,也可以是復雜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種維生素。
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1864年,德國Weende試驗站的Henneberg提出了飼料的傳統分析方案—常規分析法,又稱飼料概略養分分析法(FeedProximateAnalysis)。如右圖。圖1-1飼料常規概略養分分析方案
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一)水分飼料中水分以自由水和束縛水兩種狀態存在,兩者構成總水分。在常規分析中將總水分為初水和吸附水。初水
初水含量=(鮮飼料重-風干飼料重)×100%/鮮飼料重吸附水吸附水含量=(風干飼料重-烘干后飼料重)×100%/風干飼料重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二)粗灰分粗灰分:550±5℃全部燃燒氧化后剩余的殘渣。馬福爐粗灰分含量=灰分重(g)/飼料樣品重(g)×100%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三)粗蛋白質
按常規飼料分析,動植物體內一切含氮物質的總稱為粗蛋白質(N×6.25)。粗蛋白質包括真蛋白質和非蛋白質性的氮化物。測氮儀粗蛋白質=樣品含氮(g)×6.25
×100%/樣品重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四)粗脂肪
動植物體內油脂類物質的總稱為粗脂肪。主要包括脂肪、蠟質、有機酸、脂溶性色素、甾體、脂溶性維生素。
脂肪測定儀粗脂肪含量=乙醚浸出物重(g)×100%/樣品重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五)粗纖維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它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多縮戊糖、木質素及角質等成分。常規飼料分析方法測定的粗纖維,是將飼料樣品經1.25%稀酸、稀堿各煮沸30min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碳水化合物即為粗纖維。一、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六)無氮浸出物無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動物利用的淀粉、菊糖、雙糖、單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常規飼料分析不直接分析無氮浸出物,由原樣本與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總和之差得來。無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二、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圖1-2
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一)中性洗滌纖維(NDF)飼草樣品在3%中性洗滌劑(十二烷基硫酸鈉)中煮沸1h,過濾將飼料中的干物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濾液的細胞內容物,包括酯類、糖、淀粉、蛋白質,可溶解部分稱為中性洗滌可溶物(NDS);另一部分是殘渣中的細胞壁成分,包括半纖維素、纖維素、木質素、硅酸鹽和微量蛋白質。中性洗滌不溶物通常稱為中性洗滌纖維(NDF)。二、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二)酸性洗滌纖維(ADF)將飼料樣品在2%酸性洗滌劑(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中煮沸1h,然后過濾。濾得殘渣,即酸性洗滌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木質素和硅酸鹽。
ADF和NDF的不同在于NDF含有半纖維素和微量的蛋白質。所以NDF和ADF之差就是飼料中半纖維素的含量。
圖1-2
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二、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三)酸性洗滌木質素(ADL)用72%的H2SO4消化ADF3h,將所剩的殘渣水洗、烘干,然后稱重。所得殘渣的組成為木質素和硅酸鹽。將上述殘渣灰化,灰化后的灰分重為飼料硅酸鹽的含量。灰化時的重量損失為飼料木質素的含量,即酸性洗滌木質素(ADL)。ADF與ADL之差為飼料纖維素的含量。圖1-2
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三、飼料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基本功能作為動物體的結構物質作為動物生存和生產的能量來源作為動物機體正常機能活動的調節物質第二節動植物體的化學組成動物與植物雖營養方式不同,但在化學組成上卻十分相近。構成動植物體的化學元素并非都游存在,絕大部分構成復雜的有機和無機化合物。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一)水分動物體內水分含量隨年齡增加而大幅降低。不同器官和組織因機能不同,水分含量亦不同。表1-1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二)有機物質蛋白質是構成動物體各組織器官重要的組成成分。動物種類不同體內脂肪含量不同,脂肪的含量隨動物年齡和體重的增加而增加。動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極少。表1-1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三)灰分(礦物質)動物體的灰分主要由各種礦物質組成,其中鈣、磷占65%~75%。絕大多數鈣、磷和鎂分布于動物骨骼和牙齒中。除Ca、P、Na、K、Cl、Mg和S外,動物體還有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表1-1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二、植物體的化學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組成成分。以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兩種形式存在。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含量隨植物種類不同差異很大。表1-2植物性飼料及其化學成分(%)二、植物體的化學成分表1-2植物性飼料及其化學成分(%)化學組成上,以水分含量最多,變異很大。隨植物生長至老熟,水分逐漸減少。植物與動物間組成主要差異,在于干物質的組成不同。動物各部位的組成成分也不同。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動植物體所含化學元素,都以氧最多,碳和氫次之,鈣、磷較少,其它微量元素相對穩定,但植物易受環境因素影響而變化。動植物體都含有的化合物:構成機體組織成分,合成或分解的中間產物,生物活性物質。但兩者化學成分存在差異。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一)碳水化合物動物:主要為肝糖元、肌糖元、血糖,含量很少而數量穩定,其含量總共不超過1%。植物:為結構和貯備物質,含量約占風干物質的60%~70%。
動物體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極少。在植物物質中,其含量約占風干物質的60%~70%。
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二)蛋白質動物:植物:在動物體中粗蛋白質含量的相對值因水分和脂肪含量的變動而變化。在植物性飼料中卻因種類以及植株部位不同差別極大。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三)脂類動物:植物:脂肪在動物體大部分為貯備物質。植物中含脂量因種類不同而異。
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四)灰分動物:植物:鉀、鎂、硅含量較高。動物體灰分含量穩定,約占整體的5%左右。植物中含量變動較大。
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五)水分
動物:植物:思考題如何理解動物營養學的概念和任務?簡述動物體內的六大營養物質?圖示VanSoest粗纖維分析方案?動植物體在組成成分有何異同?
產蛋的營養需要第一節蛋的成分、形成和營養因素的影響一、蛋的成分二、蛋的形成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第二節
產蛋的營養需要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四、產蛋的維生素需要五、水的需要
第一節蛋的成分、形成和營養因素的影響
蛋的成分蛋的形成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一、蛋的成分(一)全蛋的成分蛋由蛋殼、蛋清和蛋黃三部分組成。見下表:特點:蛋清水分、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最高;蛋黃中的干物質含量和能量最高;幾乎所有脂類、大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存在于蛋黃中;絕大部分鈣、磷存在于蛋殼中。一、蛋的成分(二)蛋殼的成分蛋殼組成:兩層蛋殼膜、真殼、蛋白質透明薄膜。蛋殼膜由角蛋白和少量的糖類等組成,富含胱氨酸、羥脯氨酸和羥賴氨酸。真殼即鈣化殼,由乳頭或海綿體組成,其干物質中含有2%由氨基酸組成的類似于軟骨的糖蛋白,其余為礦物質,如下表。一、蛋的成分(三)蛋清的成分蛋清由多種蛋白質組成。成分見右表:一、蛋的成分(四)蛋黃的成分蛋黃中含有胚胎發育所需的各種養分:脂類、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分等,見右圖:甘油三脂和磷脂是主要成分,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飽和脂肪酸。油酸和棕櫚酸分別脂肪酸中主要成分。
一、蛋的成分(四)蛋黃的成分蛋黃中的脂類多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富含磷,常與鈣和鐵形成復合物。卵黃中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飼糧中類胡蘿卜素是蛋黃中黃色物質沉積的色素。一枚蛋的發育時間從卵黃掉下來到產蛋要16-17小時蛋白分泌時間只有9-10小時蛋重是由蛋白分泌量決定的蛋白分泌量是由體重的增長決定的劣質蛋白質原料和低的氨基酸含量導致體重的負增長體重負增長時蛋重表現減小飼料監督部門只檢查飼料總蛋白質含量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一)營養對產蛋量和蛋重的影響能量:蛋禽可根據飼糧能量濃度調節采食量,一般不會出現能量過量,但能量不足會造成蛋型變小,最后導致產蛋量降低,最典型的是饑餓會造成停產。能量飼喂過量或自由采食會使肉用種雞體組織脂肪沉積過多,間接降低產蛋量和蛋的受精率。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一)營養對產蛋量和蛋重的影響蛋白質:飼糧蛋白質、氨基酸的長期缺乏,會降低產蛋量,減輕蛋重,嚴重缺乏時會導致停產。飼糧中氨基酸或蛋白質過量會增加對其它養分的需要,并造成其它影響,如尿酸生成增多,致使能量利用率降低。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一)營養對產蛋量和蛋重的影響脂類:飼糧中亞油酸等必需脂肪酸不足,可明顯降低產蛋量、蛋重和蛋中脂類含量。維生素、礦物質:由于維生素、礦物質參與機體各種代謝過程,對產蛋的影響非常復雜,當維生素缺乏時,產蛋量下降。而影響產蛋量的主要礦物質元素是鈣和鈉。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二)營養對蛋成分的影響鈣、磷、VD
飼糧鈣磷含量、比例和利用率、鈣磷來源和顆粒大小、VD等都可影響蛋殼厚度、強度和光潔度。脂肪酸提高飼糧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提高蛋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飼料中膽固醇可在蛋黃中沉積,還可以通過適宜控制飼糧脂類成分含量,生產出滿足要求的對人健康有益的保健蛋。三、營養因素對蛋形成的影響(二)營養對蛋成分的影響微量元素碘和硒可在蛋中沉積,飼糧中的高碘和高硒可提高蛋中碘和硒含量。以生產高碘和高硒蛋。維生素
蛋中維生素受飼糧影響最大,如類胡蘿素可在蛋黃中沉積,具有著色作用,水溶性中VB12影響最大,其次為泛酸和葉酸,其它維生素則影響較小。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1、日糧鈣水平日糧鈣(%)鈣進食量(g)蛋殼強度(公斤/蛋)蛋的比重鈣存留(%)2.03.52.03.03.1323.5861.0741.08074.560.4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2、日糧磷水平日糧磷(%)磷進食量(g)蛋殼強度(公斤/蛋)蛋的比重0.51.00.51.03.4273.2861.0781.076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3、飼喂1)石粉顆粒大小2)飼喂時間4、其它氣溫、通風、飼料的酸堿水平等。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子宮粘膜的健康狀態決定蛋殼的顏色影響子宮粘膜健康狀態的因素有:疾病、飼料中維生素含量等。第二節產蛋的營養需要
產蛋禽的能量需要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產蛋的礦物質需要產蛋的維生素需要水的需要產蛋雞進食量/日(克)100110120代謝能(千卡/千克)280027002700粗蛋白(%)17.015.514.0鈣(%)3.503.253.00可利用磷(%)0.400.400.35蛋氨酸(%)0.370.340.31賴氨酸(%)0.700.630.56鈉0.180.180.17蛋雞的營養需要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一)維持能量需要根據代謝體重估計維持代謝能需要:
MEm=K1BW0.75
式中:K1為每kg代謝體重代謝能的需要(kJ/kg);
BW0.75為代謝體重(kg)。NRC(1994)建議,蛋雞每kg代謝體重的維持代謝能需要平均為:460(300~550)kJ。維持需要以基礎代謝估計即:
MEm=KbBW0.75/Km式中:Kb為單位代謝體重基礎代謝能量需要,成年母雞每kg代謝體重為345kJ;Km為維持代謝能轉化為維持凈能的效率,一般在0.8~0.82。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二)產蛋的能量需要根據蛋重、蛋的能量含量和產蛋率計算:產蛋能量需要(MEe)=K2W0E0/ke式中:W0為每枚蛋的總重量(kg),E0蛋的能量含量(kJ/kg),K2為產蛋率,ke為產蛋代謝能轉化為凈能的效率,代謝能用于蛋中沉積的能量總效率一般在0.58~0.86。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三)卵巢發育和體組織變化的能量需要卵巢發育和體組織變化的代謝能需要計算公式如下:
ME0=E1Wc/K4
式中:Wc為每天卵巢發育和體組織的變化量,E1為體組織和卵巢組織的能量含量,K4為代謝能轉化成凈能的效率,代謝能用于卵巢和體組織沉積的效率一般在0.58~0.86。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1、析因法ME=MEm+MEe±ME0當體組織增加時,ME0用“+”;當體組織和卵巢減少時用“-”。[示例1]一只成年雞的基礎代謝為每kg代謝體重NE345kJ/d,以0.8作為代謝能用于維持的利用率,也有用0.82為系數的,則每天每kg代謝體重所需能量430kJME。則1.8kg重的母雞基礎代謝ME為430×(1.8)0.75=670kJ/d。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1、析因法由于家禽活動量不同,其維持需要也不同,一般將平養雞在基礎代謝之上增加50%,籠養雞增加37%。[示例1]一枚重50~60g的蛋含能約293~377kJNE,以一枚中等大小的蛋含能約335kJNE,ME用于產蛋的效率按0.80計算,則一枚雞蛋約需444kJME,當雞的產蛋率為100%時,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1.8kg體重籠養雞能量需要ME為918+444=1362kJ/d。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1、析因法產蛋家禽在產蛋期體重有增加也有減少,增加意味著能量沉積,減少意味著能量動員。[示例1]25周齡的肉種雞,體重已達2.5kg,但仍有增重,其能量需要計算如下:ME=430×2.50.75×1.5(活動量)+444×0.8(產蛋率)=1637.6kJ/d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1、析因法此時小母雞還有增重,日平均7g,以增重內容中含蛋白18%,脂肪15%計,沉積在蛋白質的能量為7×0.18×16.4=21kJ,沉積脂肪的能量為7×0.15×19.05=20kJ,合計為60kJNE。代謝能用于增重的效率約為0.72,所以日增重的代謝能需要約為83.33kJ,即每增重1g約需11.89kJME。則2.5kg體重、產蛋率為80%、日增重7g的肉用種雞的各項代謝能需要總和約為1720.9kJ/d。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2、回歸法NRC(1994)公布了來航產蛋雞代謝能需要與溫度、產蛋重和體重變化的回歸方程:
ME=4.184×BW0.75(173-1.95T)+23.01BW+8.66EE式中:ME為代謝能需要(J/d),BW0.75為代謝體重(g),T為溫度(℃),BW為體重變化(g/d),EE為日產蛋重(g)。一、產蛋禽的能量需要(四)產蛋禽能量的總需要我國飼養標準規定:產蛋雞飼糧代謝能濃度為11.51MJ/kg;NRC(1994)規定:商品產蛋雞、種蛋鴨和產蛋火雞的飼糧代謝能濃度為12.13MJ/kg。影響產蛋能量需要因素:家禽產蛋率,當蛋重不變,產蛋率變10%,對飼糧能量需要相應改變4%,而當能量濃度增或減少1%,采食量則減少或增加0.5%;限制飼養程度,可提高產蛋飼料利用率,降低能量需要;外界環境溫度和羽毛狀況則可明顯影響產蛋禽的能量需要。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維持需要可根據成年產蛋家禽內源氮的日排泄量估算即:維持蛋白質需要[g/d]=6.25kBW0.75/Kj
式中:K為代謝體重內源氮排泄量(g/kg),BW0.75為代謝體重(kg),Kj為飼料粗蛋白質轉化為體蛋白質的效率。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示例]成年雞日內源氮的損失約為每kg代謝體重0.201g。產蛋前期,雞的體重以1.5kg計,每天總的內源氮的排泄量約為:
0.201×1.50.75=0.273g
則機體每天維持生命活動消耗的蛋白質為0.273
×6.25=1.71g,產蛋雞將飼料蛋白質轉化為體內蛋白質的效率約為0.55,在此期間,維持的蛋白質需要為3.1g/d,在產蛋后期為3.4g/d。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產蛋的蛋白質需要可根據蛋中的蛋白質含量和產蛋率確定,即:
產蛋的蛋白質需要[g/d]=WeCiKm/Kn
式中:We為每枚蛋的重量(g),Ci為蛋中蛋白質含量(%),Km為產蛋率,Kn為飼料蛋白質在蛋中的沉積效率。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示例]
一枚56g重的雞蛋含蛋白質6.5g,飼糧蛋白質沉積為蛋中蛋白質的效率以0.5計,所以產一枚蛋的蛋白質需要為6.5/0.5=13.0g。以產蛋率70%計,每天產蛋的蛋白質需要為:
13.0×70%=9.1g/d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體組織和羽毛生長的蛋白質需要可依據每天的蛋白質沉積量確定,即:
體組織蛋白質沉積需要(g/d)=G·C/Kp
式中:G為日增重(g/d),C為體組織中蛋白質含量(%),Kp為體組織蛋白質沉積效率。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示例]在21周齡時,蛋雞的體重約為1.35kg,到36周齡時,體重達到1.8kg,在這105d中,體重增加為0.45kg,平均日增重為4.3g。如果增重中含蛋白質18%,則日沉積蛋白質約為0.77g,體增重沉積蛋白質的效率以0.5計,所以體增重的蛋白質日消耗量為1.54g。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1、析因法估計蛋白質的總需要蛋白質的總需要=維持需要+產蛋需要+體沉積需要[示例]1只1.5kg的母雞,產蛋率70%,每日增重4.3g,所以產蛋前期蛋白質總需要為:
3.1十9.1十1.5=13.7g/d。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2、綜合法綜合法確定的蛋白質需要與家禽的采食量關系特別大。如NRC(1994)規定來航雞在日采食量為80、100和120g時蛋白質需要分別為18.8%、15.0%和12.5%,火雞、北京鴨、日本鵪鶉產蛋期蛋白質的需要分別為14%、15%和24%。蛋白質可與能量需要結合,以能量蛋白比的方法表示其需要,即用每千克飼糧所含的代謝能與粗蛋白質(%)之比表示。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一)蛋白質的需要2、綜合法[示例]
產蛋雞每天攝食量約110g,能量濃度為ME12.55MJ/kg,蛋白質的含量為13%,所以能量蛋白質比為215∶1。美洲國家多用此法表示。為了使用方便,我國采用蛋白質能量比,單位用g/MJ,上述能量蛋白質比按我國的蛋白質能量比表示為11.1(g)
∶1(MJ)。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二)影響蛋白質需要量的因素影響因素主要有蛋禽的品種、體型、生產階段、環境溫度、飼養方式、空間、飼糧的能量濃度等。體型大的家禽比體型小的家禽的維持需要大,體重2.5kg的雞比體重1.5kg的雞每天多需要2g維持蛋白質。產蛋前后期蛋白質需要量有明顯的差異,以來航雞為例,從前期到后期,產蛋率從0增至80%,體重從1.35kg增至1.8kg,蛋重從40g增至56g,這些指標的變化必然改變蛋白質的需要。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二)影響蛋白質需要量的因素外界環境溫度通過影響采食量對蛋禽產蛋的蛋白質需要進行影響,則為了滿足雞的蛋白質日需要量,必須根據飼糧能量濃度調整蛋白質水平,即調整蛋白質能量比,一般在夏季加大蛋能比,在冬季減少蛋能比。產蛋率越高的禽其蛋白質的需要量也越大。產蛋率為75%~80%時,來航雞每天的蛋白質需要為16.5%左右;產蛋率大于80%,蛋白質的需要為17%~18%;而產蛋率在40%~70%時,蛋白質需要僅為15%~16%左右。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氨基酸需要家禽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各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產蛋家禽的必需氨基酸有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前三個一般為家禽常用飼料限制性氨基酸。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氨基酸需要1、析因法確定氨基酸的需要量
以維持、產蛋、體組織和羽毛生長為基礎進行確定,產蛋氨基酸需要根據蛋中氨基酸的含量和飼糧中氨基酸轉化為蛋中氨基酸的效率計算。飼料氨基酸用于產蛋的效率一般為0.55~0.88,受年齡、產蛋量、飼糧組成及飼糧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生產中常用0.85為系數。如全蛋中賴氨酸的含量為7.9g/kg,那么每產1kg蛋飼糧中賴氨酸的需要量為7.9÷0.85=9.5g。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氨基酸需要2、綜合法利用飼養實驗,根據產蛋率、產蛋量、孵化率甚至生化指標確定氨基酸的需要量。NRC確定飼糧中氨基酸的需要量一般都是此法,不同的營養標識確定的蛋雞的氨基酸需要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飼料利用率為標識確定的氨基酸需要量高于以產蛋率為標識確定的需要量。
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氨基酸需要3、回歸方程蛋氨酸常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需要量也可根據產蛋量、體重和日增重建立的回歸方程計算,Combs根據大量的研究總結建立了計算蛋雞蛋氨酸需要量的公式:蛋氨酸需要量(mg/d)=5E十50BW十6.2GW
式中:E為產蛋量[g/d];BW為體重(kg),GW為增重[g/d]。一只體重1.5kg的蛋雞,產蛋量56g/d,日增重4g,那么蛋氨酸的需要量為5×56+50×1.5+6.2×4=380mg/d。二、產蛋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三)氨基酸需要蛋的形成過程中,蛋黃和蛋清中的卵清蛋白分別在10h和4h內合成,其所需的氨基酸可直接從飼料中獲得;卵糖蛋白質和膜蛋白質,在1h內合成,但所需的氨基酸必需由內源蛋白質降解提供。飼糧蛋白質不足或氨基酸受到限制時,蛋中氨基酸的比例不變,但產蛋量和飼料利用率下降,但補加合成氨基酸可提高產蛋量和飼糧利用率。
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一)鈣的需要產蛋雞對鈣需要特別高,產一枚蛋約需2.2g鈣用于形成蛋殼。按母雞年產蛋300枚計,則需680g鈣,碳酸鈣約1700g,相當于母雞全身鈣30倍。蛋在鈣主要來自飼料和體組織,但家禽骨量小、骨壁薄,體內貯存鈣的能力有限。若飼糧中供鈣不足,母雞短期內動用體內鈣貯達38%也只夠產蛋6枚。產蛋期間蛋殼鈣的60%直接來自飼料,其余來自骨骼;而后者又再由飼料補充。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一)鈣的需要影響鈣需要量的因素:產蛋率;體型大小;禽舍溫度;飼糧的ME濃度;家禽的年齡;家禽的品種。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二)磷的需要蛋殼中含磷少,蛋中高。家禽植物性飼糧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利用率低。而動物性飼料中的磷幾乎完全可利用,如魚粉和骨粉中的磷是產蛋禽的優良磷源。則確定飼糧磷的需要量,還要考慮有效磷量。據研究:0.3%的有效磷和4.0%的鈣可使蛋雞獲得最大產蛋量和最佳蛋殼質量;3.5%的鈣和0.55%的總磷可使來航雞蛋獲得最高孵化率,而肉用種雞則以2.25%的鈣和0.41%的總磷比例產蛋孵化率最高。
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二)磷的需要我國蛋雞和種雞總磷的需要為0.6%,與飼糧鈣的需要量3%~4%結合考慮,鈣磷比為5~6∶1,飼糧中的VD可促進鈣、磷的利用。近年來,蛋雞對磷的需要量逐漸減少,其原因是人們對植物性飼料中磷的生物學利用有了較多的了解,含磷礦物質飼料價格昂貴,且含有鎘等污染環境的某些元素,特別是磷過多損害蛋殼質量。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三)食鹽的需要鈉、鉀、氯在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和蛋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家禽飼糧中含有豐富的鉀,一般不在飼糧中添加鉀,而添加食鹽補充鈉和氯。食鹽能促進飼糧氮的利用,在不含食鹽的飼糧中加入0.5%的食鹽,產蛋雞每日氮沉積由4g增至4.4g,且獲得最大產蛋率。補充食鹽還有利于克服同類相殘,如啄羽、啄冠、啄肛等。我國雞的飼養標準中產蛋雞對食鹽的需要量為0.37%。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四)微量元素的需要評定家禽和種禽對微量元素需要指標:產蛋量、微量元素在蛋中的沉積量、蛋的孵化率以及幼雛的早期生長發育。但在實際研究中主要根據飼養實驗,依所產蛋的用途選用不同的營養標識來確定其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產蛋種禽主要考慮的指標除蛋殼質量外,更注重種蛋的孵化率、受精率和幼雛的早期生長發育;產蛋雞則考慮產蛋量和蛋殼的質量。三、產蛋的礦物質需要(四)微量元素的需要飼料類型繁多,各種微量元素含量差異甚大。飼糧微量元素能否滿足需要,應根據飼料微量元素含量和利用率進行考慮。家禽對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是影響微量元素需要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植物性飼料中所含的植酸、脂肪和纖維中的某些成分易和飼料中的鋅、鐵等形成不溶性的復合物,可降低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四、產蛋的維生素需要(一)評定需要量的指標目前多以家禽的生產成績為指標,以生化指數為指標少見。最常用的指標,對幼禽是生長率,對成年產蛋禽則是產蛋量和孵化率。但各維生素仍有它們自己的最敏感的反應指標,如右表所示:四、產蛋的維生素需要(二)確定產蛋維生素需要應該考慮的因素現在公布的產蛋禽維生素需要量主要考慮的是不出現缺乏癥為條件,需要量偏低。生產水平提高,但目前產蛋所需的能量、蛋白質都比以往減少,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強度增強,因許多維生素以輔酶或輔基的形式參與代謝調節,這就意味著維生素需要增加。飼養環境改變,如高密度的工廠化養雞,導致動物常處于應激狀態,為了提高產蛋禽的抗應激能力,必須增加維生素的需要。由于維生素A、維生素E與免疫力有關,在飼糧中增加其用量可增強家禽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五、水的需要水對產蛋禽的產蛋率影響很大,當供水不足,導致產蛋率嚴重下降,家禽對于水的需要,一般認為料∶水=1∶2即可。實際生產中多采用自由飲水或間斷充足供水,完全可保證供水量。水的質量對產蛋率有嚴重的影響: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高,導致產蛋雞腹泄,產蛋率和孵化率下降;水里的病原微生物是產蛋禽疾病的重要傳染源,引起產蛋量下降。
蛋白質的營養第一節蛋白質的組成和作用一、蛋白質的組成結構二、蛋白質的性質和分類三、蛋白質的營養生理作用第二節
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節蛋白質、氨基酸的代謝
第一節蛋白質的組成和作用
蛋白質的組成和作用蛋白質的性質和分類蛋白質的營養生理作用一、蛋白質的組成
(一)組成蛋白質的元素蛋白質主要組成元素:碳、氫、氧、氮,還含有硫,少數含有磷、鐵、銅和碘等元素。
C:50.0%~55.0%H:6.5%~7.3%O:21.5%~23.5%N:15.5%~18.0%S:0.3%~2.5%P:0.0%~1.5%Fe:0~0.4%一、蛋白質的組成
(一)組成蛋白質的元素蛋白質含氮量按16%計算,變動幅度15.0%~19.5%。幾種飼料特定蛋白質換算系數玉米、蕎麥6.0豆制品6.0小麥5.7油餅、堅果5.3豌豆5.85乳及乳制品6.38菜豆6.17蛋6.68一、蛋白質的組成
(二)氨基酸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營養即氨基酸營養。由于氨基酸數量、種類和排列順序的變化組成各種不同的蛋白質。一、蛋白質的組成
(二)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可表示為是由羧酸分子中α-碳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氨基取代,由于其分子中既含有氨基(-NH2),又含有羧基(-COOH),故名氨基酸。氨基酸兩種構型:D型和L型。一、蛋白質的組成
(二)氨基酸一、蛋白質的組成
(二)氨基酸通常根據氨基酸所含有機基團(R側鏈)的種類以及氨基、羧基的數目,按酸堿性進行分類,分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堿性氨基酸。一、蛋白質的組成
(二)氨基酸
表4-2
氨基酸的分類及結構式分類及名稱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C2H5O2N7518.7丙氨酸AlaCH3CH(NH2)COOHC3H7O2N8915.7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C3H7O3N10513.3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C4H9O3N11911.8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C5H11O2N11712.0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C6H13O2N13110.7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C6H13O2N13110.7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C9H11O2N1658.5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9H11O3N1817.7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C6H12O4N2S224011.7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C5H11O2NS1499.7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
C11H12O2N220413.7脯氨酸ProC6H9O2N11512.2羥脯氨酸C5H9O3N13110.7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精氨酸ArgNH2·C(NH)NH·(CH2)3·CH(NH2)COOHC6H14O2N417432.2瓜氨酸NH2·CO·NH·(CH2)3CH(NH2)COOHC6H13O3N317524.0組氨酸HisC6H9O2N215527.1表4-2
氨基酸的分類及結構式分類及名稱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C2H5O2N7518.7丙氨酸AlaCH3CH(NH2)COOHC3H7O2N8915.7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C3H7O3N10513.3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C4H9O3N11911.8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C5H11O2N11712.0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C6H13O2N13110.7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C6H13O2N13110.7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C9H11O2N1658.5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9H11O3N1817.7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C6H12O4N2S224011.7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C5H11O2NS1499.7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
C11H12O2N220413.7脯氨酸ProC6H9O2N11512.2羥脯氨酸C5H9O3N13110.7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精氨酸ArgNH2·C(NH)NH·(CH2)3·CH(NH2)COOHC6H14O2N417432.2瓜氨酸NH2·CO·NH·(CH2)3CH(NH2)COOHC6H13O3N317524.0組氨酸HisC6H9O2N215527.1表4-2
氨基酸的分類及結構式分類及名稱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C2H5O2N7518.7丙氨酸AlaCH3CH(NH2)COOHC3H7O2N8915.7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C3H7O3N10513.3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C4H9O3N11911.8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C5H11O2N11712.0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C6H13O2N13110.7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C6H13O2N13110.7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C9H11O2N1658.5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9H11O3N1817.7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C6H12O4N2S224011.7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C5H11O2NS1499.7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
C11H12O2N220413.7脯氨酸ProC6H9O2N11512.2羥脯氨酸C5H9O3N13110.7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精氨酸ArgNH2·C(NH)NH·(CH2)3·CH(NH2)COOHC6H14O2N417432.2瓜氨酸NH2·CO·NH·(CH2)3CH(NH2)COOHC6H13O3N317524.0組氨酸HisC6H9O2N215527.1表4-2
氨基酸的分類及結構式分類及名稱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C2H5O2N7518.7丙氨酸AlaCH3CH(NH2)COOHC3H7O2N8915.7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C3H7O3N10513.3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C4H9O3N11911.8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C5H11O2N11712.0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C6H13O2N13110.7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C6H13O2N13110.7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C9H11O2N1658.5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9H11O3N1817.7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C6H12O4N2S224011.7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C5H11O2NS1499.7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
C11H12O2N220413.7脯氨酸ProC6H9O2N11512.2羥脯氨酸C5H9O3N13110.7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精氨酸ArgNH2·C(NH)NH·(CH2)3·CH(NH2)COOHC6H14O2N417432.2瓜氨酸NH2·CO·NH·(CH2)3CH(NH2)COOHC6H13O3N317524.0組氨酸HisC6H9O2N215527.1表4-2
氨基酸的分類及結構式分類及名稱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C2H5O2N7518.7丙氨酸AlaCH3CH(NH2)COOHC3H7O2N8915.7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C3H7O3N10513.3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C4H9O3N11911.8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C5H11O2N11712.0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C6H13O2N13110.7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C6H13O2N13110.7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C9H11O2N1658.5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9H11O3N1817.7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C6H12O4N2S224011.7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C5H11O2NS1499.7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
C11H12O2N220413.7脯氨酸ProC6H9O2N11512.2羥脯氨酸C5H9O3N13110.7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精氨酸ArgNH2·C(NH)NH·(CH2)3·CH(NH2)COOHC6H14O2N417432.2瓜氨酸NH2·CO·NH·(CH2)3CH(NH2)COOHC6H13O3N317524.0組氨酸HisC6H9O2N215527.1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CH2(NH2)COOH丙氨酸AlaCH3CH(NH2)COOH絲氨酸SerHOCH2CH(NH2)COOH蘇氨酸ThrCH3CH(OH)CH(NH2)COOH纈氨酸Val(CH3)2CH·CH(NH2)COOH亮氨酸Leu(CH3)2CH·CH2·CH(NH2)COOH異亮氨酸IleCH3CH2CH(CH3)CH(NH2)COOH(二)氨基酸一、蛋白質的組成
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PheC6H5·CH2·CH(NH2)COOH酪氨酸TyrP-HO·C6H4·CH2·CH(NH2)COOHc.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Cys半胱氨酸蛋氨酸MetCH3·S·CH2·CH2·CH(NH2)COOH(二)氨基酸一、蛋白質的組成
d.雜環狀氨基酸
色氨酸Trp脯氨酸Pro羥脯氨酸2.酸性氨基酸
天門冬氨酸AspHOOC·CH2·CH(NH2)COOH谷氨酸GluHOOC·CH2·CH2·CH(NH2)COOH(二)氨基酸一、蛋白質的組成
3.堿性氨基酸
賴氨酸LysNH2(CH2)4·CH(NH2)COOH精氨酸Arg
NH2·C(NH)NH·(CH2)3·CH(NH2)COOH瓜氨酸
NH2·CO·NH·(CH2)3CH(NH2)COOH組氨酸His二、蛋白質的性質
(一)蛋白質的性質具有兩性,等電點易生成沉淀,可作為緩沖劑,維持蛋白質溶液形成滲透壓。蛋白質的變性即在紫外線、加熱煮沸及用強酸、強堿、重金屬鹽或有機溶劑處理蛋白質時,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的現象。具有膠體性質,在水中呈膠體溶液。二、蛋白質的組成
(二)蛋白質的分類纖維蛋白: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角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組蛋白、魚蛋白。結合蛋白:核蛋白、磷蛋白、金屬蛋白、脂蛋白、色蛋白、及糖蛋白。三、蛋白質的營養生理作用蛋白質是構建機體組織細胞的主要原料蛋白質是機體內功能物質的主要成份蛋白質是組織更新、修補的主要原料蛋白質可供能和轉化為糖、脂肪第二節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吸收單胃動物對飼料蛋白質的消化,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分泌的各種蛋白酶對蛋白質的水解作用而實現的。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吸收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吸收氨基酸吸收主要在小腸上2/3的部位進行。小腸蛋白質吸收的主要功能單位即其粘膜表面分布的許多絨毛。小腸的不同部位對氨基酸的吸收程度不同,大量的氨基酸是在十二指腸被吸收的,隨著食糜沿腸道進一步移動,氨基酸的吸收程度亦隨之降低。分子量200左右簡單的肽可吸收,超過1000不能吸收。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是經門脈到肝臟。
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二)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的因素動物因素
不同種類動物因各自消化生理特點,蛋白質消化吸收有差異;隨年齡增加,動物消化功能不斷完善,消化率則相應提高。一、非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二)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的因素飼糧因素
飼料中的抗營養物質、飼糧的蛋白質水平、飼糧中的纖維成分、氨基酸之間的競爭與拮抗作用熱損害:美拉德反應
飼料的加工調制:飼料加工調制的方法很多,有物理的、化學的和微生物的方法。
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吸收1、飼料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飼料蛋白質在瘤胃中的分解過程是一種酶解過程,這一過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細菌和纖毛原蟲)蛋白水解酶來完成。它們產生的蛋白水解酶包括蛋白酶和肽酶兩類。蛋白質經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其中多數氨基酸又進一步降解為有機酸、氨和二氧化碳。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吸收1、飼料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瘤胃中的氮素循環。通過瘤胃而未經微生物消化分解的蛋白質通常稱之為過瘤胃蛋白。
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吸收
瘤胃降解生成的肽,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也可直接通過瘤胃壁或瓣胃壁吸收,尤其是分子量小的二肽、三肽。
2、在真胃和小腸的消化吸收
蛋白質在真胃和小腸的消化過程,基本上與單胃動物相類似,是由胃腸道分泌的各種蛋白酶和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肽和氨基酸,而后被吸收。
3、盲腸和大腸:幾乎完全不被吸收。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吸收
3、微生物蛋白質的產量和質量瘤胃內80%微生物可利用氨,其中26%僅能利用氨,55%可利用氨和氨基酸。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以維持正常生長和一定產奶量的的蛋白質,但前提是氮源和可發酵有機物比例適當,數量充足。瘤胃微生物可提供必需氨基酸,其蛋白質消化率較高。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二)影響反芻動物對含氮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1、飼糧組成及降解速率飼糧中含氮組分的降解速率。飼糧中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架的同步供給情況。飼料被微生物侵襲的表面積大小、物質密度、蛋白質化學性質及其它物質的保護。二、反芻動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二)影響反芻動物對含氮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蛋白質的熱損害人造木質素:飼料中蛋白質肽鏈上的氨基酸殘基與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纖維素結合生成聚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類似于木質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這種聚合物也稱為“人造木質素”(artifactlignin)。人造木質素產生的條件:最適環境是70%的相對濕度和60℃的溫度,時間越長,則情況越嚴重。
第三節蛋白質、氨基酸的代謝
一般代謝蛋白質代謝的動態平衡一、一般代謝(一)氨基酸的代謝
氨基酸的來源有三方面:一是飼糧的蛋白質在胃腸道消化、吸收,經循環而來(稱為外源性氨基酸);二是由組織蛋白質經肽鍵水解釋放的氨基酸,進入循環系統與從飼糧中來的氨基酸混合在一起轉運而來;三是經組織利用糖等非蛋白物質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一、一般代謝(一)氨基酸的代謝
氨基酸的主要去路也有三:一是可用于合成組織蛋白質,供機體組織更新、生長,及形成產品的需要;二是可作為合成各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的原料;三含氮部分如氨在肝臟中形成代謝廢物尿素或尿酸排出體外,無氮部分則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或者轉化為脂肪和糖作為能量貯備。一、一般代謝(一)氨基酸的代謝
1、氨基酸的分解代謝主要有轉氨基、脫氨基及脫羧基反應。參與轉氨基主要酶:谷氨酸轉氨酶、酮戊二酸轉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參與脫氨基主要酶:L-谷氨酸脫氫酶。反應產物:酮酸、氨、胺化物和非必需氨基酸。一、一般代謝(一)氨基酸的代謝
2、氨基酸的合成代謝а-酮酸氨基化生成其他非必需氨基酸轉化生成
絲氨酸甘氨酸必需氨基酸轉化生成酪氨酸苯丙氨酸一、一般代謝(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核糖體基本原料:氨基酸能量提供:ATP和GTP蛋白質合成過程:以攜帶細胞核DNA遺傳信息mRNA模板,以tRNA為運載工具,在核糖體內按mRNA特定核苷酸序列將氨基酸連接成多肽。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受多種因素調控。二、蛋白質代謝的動態平衡機體蛋白質是一個動態平衡體系,體蛋白質沉積是其合成和降解的結果。不同組織蛋白更新速度不同。老組織更新,更新的組織蛋白質降解成氨基酸,然后又重新合成組織蛋白質的過程稱為蛋白質的周轉代謝。二、蛋白質代謝的動態平衡蛋白質周轉受年齡影響,其合成與分解受激素的調控。第四節蛋白質、氨基酸的質量與利用
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質質量的評定方法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條件性必需氨基酸1、必需氨基酸
即指動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滿足動物的需要,必須由飼糧提供的氨基酸。對成年動物,必需氨基酸有8種:
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生長家畜還有精氨酸和組氨酸雛雞還有甘氨酸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條件性必需氨基酸
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條件性必需氨基酸2、半必需氨基酸
即指在一定條件下能代替或節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胱氨酸、半胱氨酸3、條件氨基酸
則指在特定的情況下,必須由飼糧提供的氨基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絲氨酸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指可不由飼糧提供,動物體內的合成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動物在生長和維持生命的過程中不需要這些氨基酸。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三)限制性氨基酸即指一定飼料或飼糧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低的氨基酸。由于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其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用禾谷類及其它植物性飼料,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豬為賴氨酸,家禽為蛋氨酸。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三)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則可根據氨基酸化學評分加以確認。氨基酸化學評分的計算公式如下: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三)限制性氨基酸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一)飼糧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1、氨基酸占飼糧的百分比
即整個飼糧中各種氨基酸占飼糧風干物質的百分比。如Lys0.85%2、氨基酸占粗蛋白質的百分比即飼糧中各氨基酸含量占飼糧粗蛋白質的百分比。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二)氨基酸的缺乏一般是指在低蛋白質飼糧情況下,可能有一種或幾種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滿足動物的需要。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三)氨基酸的不平衡氨基酸的不平衡即飼糧氨基酸的比例與動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四)氨基酸的互補氨基酸的互補是指在飼糧配合中,利用各種飼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飼料蛋白質配合,相互取長補短,彌補氨基酸的缺陷,使飼糧氨基酸比例達到較理想狀態。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五)氨基酸的拮抗氨基酸的拮抗即某些氨基酸在過量的情況下,有可能在腸道和腎小管吸收時與另一種或幾種氨基酸產生競爭,增加機體對這種氨基酸的需要。賴氨酸
精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色氨酸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六)氨基酸中毒氨基酸中毒即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過量時才發生,而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二、飼糧氨基酸的平衡所謂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糧中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和相互間比例與動物維持、生長、繁殖或泌乳的需要量相符合。飼糧必需氨基酸不足或比例不當,嚴重影響動物對蛋白質利用、生長速度和生產成績(如表)。通過添加合成氨基酸可降低粗蛋白質水平、改善飼糧蛋白品質、提高其利用率,減少氮排泄。飼糧必需氨基酸不足生長雞的影響三、理想蛋白質(一)理想蛋白質的概念理想蛋白質:即這種蛋白質的氨基酸在組成和比例上與動物所需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間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間的組成和比例,動物對該種蛋白質的利用率應為100%。理想蛋白質實質:評定飼料蛋白質質量的標準用于動物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三、理想蛋白質(二)理想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單胃動物的理想蛋白質必需氨基酸模式(見下表)三、理想蛋白質(二)理想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模式
回腸真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理想蛋白質氨基酸模式。四、蛋白質質量的評定方法(一)粗蛋白質(CP)
粗蛋白是使用較早的蛋白質質量評定指標,但僅能反應飼料或飼糧總含氮物的多少。四、蛋白質質量的評定方法(二)可消化粗蛋白質(DCP)概念:它是由其粗蛋白質含量乘以粗蛋白消化率而得。同種動物對不同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不同,不同動物對同一飼料蛋白質消化率也不同。該方法可粗略地反映飼料蛋白質的質量。四、蛋白質質量的評定方法(三)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BV)概念指動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越高,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牧養殖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進展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備用配件批發考核試卷
- 江西鷹潭市第一中學2025屆第五高考測評活動高三元月調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萍鄉市栗縣2024-2025學年小學六年級數學畢業檢測指導卷含解析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物理:示波器的奧秘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 晉中學院《幼兒舞蹈創編與技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洛陽理工學院《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人工智能基礎與應用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饒縣2025屆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答案
- 天水師范學院《字體設計、版式設計、InDesign版式設計項目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合同終止公函模板
- 2022-2023學年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八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C13聯盟中考模擬物理試題
- 醫院標識標牌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4年福建省閩投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機油培訓資料》課件2
- 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單講解
- 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招聘考試真題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客服系統設計與實現
- (詳盡版)孩童情緒壓抑評定表(CADS)
- 關于窩溝封閉健康宣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