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_第1頁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_第2頁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_第3頁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_第4頁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開展1.環境概念: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一切外部空間,即人類生存、繁衍所必需的一切物質條件的綜合體。環境科學所研究的是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人類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2.第一節環境概況一、地球環境的根本特征(獨特性〕〔一〕存在大氣、陸地、海洋〔二〕臭氧層〔三〕CO2〔四〕土壤〔五〕厚度適中的地殼3.

二、地球各圈層的發育46億年前——地球是大火球,無圈層劃分,外圍是復原性的原始大氣圈。38億年前——地球發育史上第一個重大事件:出現了水,降低地表溫度,為生命創造條件。第二個重大事件:生命的出現。一般認為生命起源于海洋。

4.早期細菌發酵放出CO2,改變大氣組成。20億年前——出現細菌、藍藻,進行光合作用,大氣首次出現氧。16億年前——復原性大氣圈向含有CO2、H2O、O3的氧化性大氣圈轉化。形成O3層。12億年前——出現最早的真核細胞。5.5億年前——出現海洋無脊椎動物。2億年前——出現哺乳類動物。今天——上千萬種生物構成生物圈。生物的出現,將CO2轉移到巖石圈,形成碳酸鹽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圈。200萬年前出現智慧的人類。6.三、人類與各圈層的關系一、人類與大氣圈

大氣圈由各種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流體系統。大氣圈的結構: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逸散層。7.地球大氣的精細平衡:

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氣中的多種成分可分為:穩定組分:N2、O2、Ar、Kr、Xe、CH4、H2;不穩定組分:CO2、SO2、O3、H2O;一些固態和液態雜質:煙塵、硫化物、氮氧化物等。8.二、人類與水圈海洋和陸地上的液態水和固態水構成一個大體連續的圈層覆蓋在地球外表,稱為水圈。

水的自然性質決定它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的特殊意義。

9.三、人類與土壤圈土壤是地球陸地上能供植物生長與繁殖的疏松表層,各種土壤在地球外表形成連續分布的圈層,覆蓋于巖石圈之上。土壤具備提供和調節水、氣、熱和營養元素的能力,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條件。10.四、人類與巖石圈巖石圈是人類生存環境中最下面的一個圈層,又叫地殼。

巖石圈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化石燃料和礦物原料。11.五、人類與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局部,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總體。

生物圈是包括從海平面下10千米到上9千米,在這個范圍內生態系統不斷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與循環。12.第二節環境問題回憶環境問題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類生存和開展的環境結構和狀態的變化,其產生原因包括人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13.一、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程原始農業與工具革新400萬年前類人猿從猿中分化出來。靠狩獵、采集為生,對環境的干擾根本上處在自然系統能自發調節的范圍內。傳統農業與農業革命1萬年前農業革命開始,耕作、牧業為生存手段。開墾過多土地引起水土流失、森林破壞、沙漠化。

14.近現代工業與工業革命約600年前西歐文藝復興產生近代工業,近300年以來機械化迅速開展。創造大量的科技產品,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代價。后現代社會與信息技術進入電子時代,信息資源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源。技術革新減少了能源消耗,人類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15.

第三節當代環境問題一、環境問題分類自然災害生態破壞資源耗竭環境污染人口劇增

16.二、人與環境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就是在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的一種相互協調、相互平衡的狀態。17.

第四節可持續開展

一、可持續開展觀的形成

當全球都面臨嚴重的社會與環境等問題的時候,人類不得不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可持續開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全新開展觀。18.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2.20世紀70年以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研究小組提交了?增長的極限?。3.1972年,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召開,大會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19.4.1987年布倫特蘭夫人發表了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專題報告,正式提出可持續開展的概念。5.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世界環發大會上,可持續開展作為全人類共同的開展戰略。6.2002年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了可持續開展世界首腦會議。20.二、可持續開展的內涵21.〔一〕、可持續開展的根本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開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布倫特蘭夫人明確地給出了可持續開展的定義:可持續開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開展。22.完整意義的可持續開展應當是一個涵蓋內容極為廣泛的概念:經濟可持續開展生態可持續開展社會可持續開展23.〔二〕、可持續開展的原那么持續性原那么—尋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公平性原那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共同性原那么—樹立人類共有家園的理念24.三、可持續開展戰略

要實現可持續開展,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可持續開展戰略。25.〔一〕、

可持續開展戰略的概念可持續開展戰略,是指促進開展并保證其具有可持續性的戰略,是改善和保護人類美好生活及其生態系統的方案與行為的過程,是多個領域的開展戰略的總和。26.〔二〕可持續開展戰略的特點1

、著眼于長遠未來的全局性戰略。2、“立體交叉〞的整體開展戰略。3、以人為本的戰略。4、靈活性和穩定性的統一。27.28.29.

再見30.自然環境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如空氣、陽光、土壤、水、礦物等。社會環境是指人類的社會制度等上層建筑條件,包括社會的經濟根底及同各種社會制度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等。31.水是透明的;水是極好的溶劑;除液氨外,水的比熱是液體和固體中最大的;水在4℃時密度最大;冰輕于水。32.自然災害是自然環境自身變化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操控,在人類失去控制能力的情況下,使人類生存和開展的環境受到一定的損害,也叫第一環境問題。33.生態破壞是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生態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環境效應,導致了環境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對人類生存開展以及環境本身開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34.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開展,對資源需求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著某些重要資源嚴重短缺和即將耗竭的威脅,表現在:土地、森林、水、礦產等資源的瀕臨枯竭。35.

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質或者因子進入環境,破壞了環境系統正常的結構和功能,降低了環境質量,對人類或者環境系統本身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36.37.38.39.地球上的人口在1999年已經突破了60億,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到達80億,人口的急劇增長可以說是當前環境的首要問題。人口增加在帶來許多的社會、經濟問題的同時,也使得自然災害、生態破壞、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問題更加嚴重。40.可持續開展鼓勵經濟增長,不能以保護環境為由遏制經濟增長,這就客觀地要求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實現以提高效益、節約資源、減少廢物〞為特征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改變傳統的消費模式,進行文明消費。

41.清潔生產代表著工業可持續開展的方向。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品兩方面的內容,即不僅要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對環境造成危害。此外,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并保護環境的技術與措施,即采取物盡其用的無廢技術。42.生態的可持續與可持續開展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沒有生態的可持續性,就沒有可持續開展。反過來,通過可持續開展又能夠實現生態的可持續。這就要求我們在追求開展時,必須同時注意保護環境,包括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命支持系統,保持地球生態的完整性,保證以持續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資源,使人類的開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載能力之內。43.對于中國來說,資源總量大,種類豐富,但是一加上人口的分母,中國又變成“資源小國〞。從“地大物博〞變成“地大物薄〞。所以我們更要重視資源的保護,改變能源消費的結構,努力作到對資源、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要把子孫后代的飯都吃光了。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節水、節約紙張、節電等。利用可再生的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等。44.可持續開展強調社會公平,沒有社會公平,就沒有社會的穩定。不同的國家或區域,因其開展水平不同,在不同時期可持續開展的具體目標可能不盡相同,但其本質應當是一致的,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一個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保障人人有受教育權和開展權,保障人權的社會環境。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其中人口因素占核心地位。45.人口素質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人口群體的德、智、體各種指標的總和。人口素質的上下,說明該國或地區的民眾認識自然、推動經濟社會向前開展能力的強弱。提高人口素質是實現可持續開展的關鍵。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大力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46.1650年世界人口不到5.45億,1800年到達近10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現在已到達60多億。這種急劇的人口膨脹被稱為“人口爆炸〞。1987年7月11日,在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市,一個名叫馬特伊加斯帕爾的男嬰降生。第四任聯合國秘書長專程到醫院看望。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50億人口日〞。47.

法國有個謎語:有個水池,池中的睡蓮開始只有一片葉子,但葉子數目每天翻一番,即第二天為兩片,第三天為四片,第四天為八片,依次類推。問:如果到第三十天時葉子布滿全池,那么,何時葉子布滿半個池子。48.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可持續開展的重要保證。在實現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1〕人類必須慎重對待資源問題,冷靜而科學地制定合理開發資源的戰略。〔2〕要堅持生態原那么,講求生態效益,不能損害自然資源,要把開展與生態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尋求開展,在開展的根底上改善生態環境。49.所謂公平是指時機選擇的平等性。這種公平包含兩方面的內容:〔1〕代內公平。即開展要滿足整代人的需求,而不是只滿足一局部人的需求。〔2〕代際公平。可持續開展成認并遵守新的倫理準那么,講求代際公平,即當代人的開展與后代人的可持續開展的公平性。50.人類追求的大目標是一致的,即一切為了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促進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保持互惠共生的關系。為此,人們應該在倫理上共同遵守“只有一個地球〞、“平等開展權利〞、“互惠互濟〞、“共建共享〞等原那么的前提下,成認世界各國開展的多樣性,促進全球范圍內到達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高度和諧、協調有序、平穩運行的良好狀態。51.這局部由水、土等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荒漠化防治,保護大氣層和固體廢物的無害化管理等組成。把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視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開展的物質根底。堅持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資源節約型經濟開展的道路。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體系,大面積造林。建立有害廢物處置、利用的新法規和制定技術標準等。

52.

可持續開展戰略作為一個涉及到當代人、下一代人甚至整個未來的戰略,它的實現需要一代人、幾代人甚至整個人類的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