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師大附中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高一年級語文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為什么“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西洋社會那樣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我們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么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里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在我們鄉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中國人對世態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更多課件教案等優質滋源請家威杏MXSJ663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個人是對團體而說的,是分子對全體。在個人主義下,一方面是平等觀念,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指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在我們中國傳統思想里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差序格局》)材料二:《鄉土中國》中“差序格局”一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人際關系的邏輯和傳統文化的特點。作為鄉土中國的社會結構,這一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級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級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國社會結構尤為注重人倫。“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婦、政事、長幼、上下等都有著嚴格的倫理界限,不可逾越。“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在傳統社會中,差序格局與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可以說,差序格局是倫理綱常、等級有序等儒家倫理存在的社會基礎,禮治秩序從文化上不斷型塑著、強化著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縮性。“在這種富于伸縮性的網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為中心,血緣關系越近,關系網絡就越緊密。依中國傳統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內一般被視為差序格局的里層,五服之外則可伸縮,彈性度較大;外圍中,更是“一表三千里”。從廣泛意義上論,地緣、友緣、學緣、業緣等關系有時也納入差序格局中的關系范疇。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等民諺俚語作了生動的描攀。差序格局“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中心勢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壘性。在傳統社會中,差序格局體現的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模式。當資源稀缺時,如何分配資源,在沒有國家計劃和市場調節的情況下往往由個人依據與“己”關系親疏遠近這一標準進行。離“己”愈近,得到的資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實質,這種資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穩定性,同時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而在整個社會中,差序格局則成了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與自由流動的結構性壁壘。差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的特質。有學者對費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認為當前我國存在著城鄉差序格局、權力差序格局等。(節選自陳占江《差序格局與中國社會轉型》)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邀請友人來訪常用“闔第光臨”,卻無法清楚地知道到底會來哪些人,這說明“家庭”在鄉土社會中是沒有界限的。B.費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西洋社會“團體格局”的界限是清晰的,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是相等的。C.中國鄉土社會中,親屬關系呈現為水波似的同心圓,是以自己為圓心,根據血緣關系逐層向外推開的社會關系。D.中國鄉土社會是以“己”為中心的社會,從自己一圈圈推出去來構建圈子,圈子范圍的伸縮由個人勢力大小決定。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禮記》中的“十倫”作為儒家考究的人倫,是鄉土中國“差序格局”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B.材料二提及“差序格局”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呈現出新特點,這是對費孝通相關理論的拓展與完善。C.“差序格局”強調社會關系的等級差別,與傳統社會中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響,互為依存。D.“差序格局”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依然頗具啟示意義。3.下列不能體現“差序格局”特點的一項是()A.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B.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C.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4.請根據材料一給“差序格局”下一個定義。5.請簡要說明材料二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思路。【答案】1.B2.A3.D4.差序格局是以“己”為中心,以親屬、地緣等關系為主軸向外推開的可伸縮的社會結構。5.①論證結構:總分。②論證思路:首先提出差序格局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的觀點,然后從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伸縮性、壁壘性三個方面依次展開論證。【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沒有界限”錯誤,原文只是說“這句話是含糊得很”,不是說沒有界限,選項說法絕對;C.“是以自己為圓心,根據血緣關系逐層向外推開的社會關系”以偏概全,依據原文“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可知,還可以根據婚姻事實推開;D.“圈子范圍的伸縮由個人勢力大小決定”錯誤,原文為“中國人對世態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是由“中心勢力”決定。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十倫’……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三段“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不是“十倫”,是以“己”為中心形成社會關系。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差序格局”以“己”為中心。A.由“天下歸心”可知,這是以“己”為中心,都歸向自己。B.“眾星拱之”展現的就是以“己”為中心。C.由“身”到“家”到“國”到“天下”,這是以“己”為中心向外推衍。D.表明君子要廣泛學習并檢驗省察自己,與差序格局的特點無關。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下定義的能力。首先要明確下定義的基本模式,“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一般表述為“……是……的……”模式。首先確定差序格局的鄰近屬概念,結合“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可知差序格局是社會結構。篩選關鍵信息,確定種差。結合“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可概括出:以“己”為中心;結合“在我們鄉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可概括出:以親屬、地緣等關系為主軸向外推開的可伸縮。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差序格局是以“己”為中心,以親屬、地緣等關系為主軸向外推開的可伸縮的社會結構。【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4段文字,第一段的最后說“作為鄉土中國的社會結構,這一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提出差序格局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的觀點。從二、三、四段開頭句來看,“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縮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壘性”,這三段從差序格局的等級性、伸縮性、壁壘性三個方面依次展開論證,三者之間是并列關系。由此可知,選文采用總分結構,主體采用并列結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蠻子大媽【法】莫泊桑普法之間已經正式宣戰的時候,小蠻子的年紀正是三十三歲。他從軍去了,留下他母親單獨住在這所房子里。那是坐落在樹林子邊上并且和村子相隔很遠的一所房子。她并不害怕,這位蠻子大媽在她的茅頂房子里繼續過著通常生活。每周,她到村子里走一次,買點面包和牛肉以后就仍舊回家。當時大家說是外面有狼,她出來的時候總背著槍,她兒子的槍,銹了的,并且槍托也是被手磨壞了的。某一天,普魯士的隊伍到了。有人把他們分派給居民去供養,人數的多寡是根據各家的貧富做標準的,大家都曉得這個老太婆有錢,她家里派了四個。那是四個胖胖的少年人,雖然他們到了這個被征服的國度里,脾氣卻也都不刁。早上,有人看見他們四個人穿著襯衣繞著那口井梳洗,而蠻子大媽這時候卻往來不息,預備去煮菜羹。后來,有人看見他們替她打掃廚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馬鈴薯,洗衣裳,料理家務的日常工作,儼然是四個好兒子守著他們的媽。但是她卻不住地記掛她自己的那一個,每天,她必定向每個住在她家里的兵問:“你們可曉得法國第二十三邊防鎮守團開到哪兒去了?我的兒子在那一團里。”他們用德國口音說著不規則的法國話回答:“不曉得,一點不曉得。”后來,明白她的憂愁和牽掛了,他們也有媽在家里,他們就對她報答了許多小的照顧。她也很疼愛她這四個敵人。當地的人談到蠻子大媽家里的那四個德國兵,總說道:“那是四個找著安身之所的。”誰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獨自一個人待在家里的時候,遠遠地望見了鄉村郵差向著她家里走過來。他拿出一張折好了的紙頭交給她:蠻子太太,這件信是帶一個壞的消息給您的。您的兒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顆炮彈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兩段。我們在連隊里是緊挨在一起的,他從前對我談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當天告訴您。現在我親切地向您致敬。第二十三邊防鎮守團二等兵黎伏啟她看了并沒有哭。她呆呆地待著沒有動彈,很受了打擊,連感覺都弄遲鈍了,以至于并不傷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現在被人打死了。”隨后她的眼淚漸漸涌到眼眶里了,悲傷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種心事,難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頭腦里了。但是這時候,她聽見一陣嘈雜的說話聲音了。正是那幾個普魯士人從村子里走回來,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時間還來得及又仔仔細細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氣安安穩穩接待了他們。她和那四個兵同桌吃飯了,但是她卻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們狼吞虎咽般吃著并沒有注意她。她一聲不響地從旁邊瞧著他們,滿臉那樣的穩定神情。忽然,她問:“我連你們的姓名都不曉得,然而我們在一塊兒又已經一個月了。”他們費了好大事才懂得她的意思,于是各人說了各人的姓名。這辦法是不能教她滿足的;她叫他們在一張紙上寫出來,還添上他們家庭的通信處,末了,她在自己的大鼻梁上面架起了眼鏡,仔細瞧著那篇不認得的字兒,然后把紙折好擱在自己的衣袋里,蓋著那封給她兒子報喪的信。入夜,她搬了許多干草擱在他們睡的那層閣樓上,她對他們說明這樣可以不會那么冷。四個德國人都踏上那條每晚給他們使用的梯子,爬到他們那四面都是草墻圍著的舒服寢室里了。那塊做樓門用的四方木板一下蓋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樓的梯子。她赤著腳在雪里一往一來地走,從容得教旁人什么也聽不見,她不時細聽著那四個睡熟了的士兵的鼾聲,等到她判斷自己的種種準備已經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麥秸扔在壁爐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開放在另外無數束的麥秸上邊,隨后她重新走到門外向門里瞧著。不過幾秒鐘,一陣強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頂房子的內部,隨后那簡直是一大堆駭人的炭火,一座燒得緋紅的巨大燜爐,燜爐里的光從那個窄小的窗口里竄出來,對著地上的積雪投出了一陣耀眼的光亮。一陣旋風樣的火焰沖上了閣樓,燒穿了茅頂,如同一個巨大火把的火焰一般升到了天空;最后,那所茅頂房子整個兒著了火。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紅色的銀布似的閃閃發光。許多人都到了,有些是農人,有些是德國軍人。他們看見了這個婦人坐在一段鋸平了的樹樁兒上,安靜的,并且是滿意的。一個德國軍官問她:“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兒去了?”她用一種洪亮的聲音回答:“在那里面!”大家團團地圍住了她。那個普魯士人問:“這場火是怎樣燃起來的?”“是我放的。”大家都不相信她,以為這場大禍陡然教她變成了癡子。她就從衣袋里面取了兩張紙,口里說道:“這張是給威克多報喪的。”又拿起另外一張,偏著腦袋向那堆殘火一指:“這一張,是他們的姓名,可以照著去寫信通知他們家里。您將來要寫起這件事的來由,要告訴他們的父母說這是我干的。請您不要忘了。”一道口令喊過,立刻一長串槍聲跟著響了。她那只拘攣不住的手里,依然握著那一頁滿是血跡的報喪的信。(有刪節)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寫普法之間正式宣戰,為小說創設了時代背景,并把主人公放置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中,交代了這個平淡無奇的普通人的生存現狀。B.小說用“疼愛”一詞概述蠻子大媽對四個敵人的照顧,主要是想體現他們會讓她聯想到自己也在外征戰的兒子。C.蠻子大媽在聽到士兵們回來時,把信藏起來、把眼淚擦干,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是為了不打草驚蛇,其實復仇的序幕在此時已經拉開了。D.兒子的戰死終于喚醒了蠻子大媽作為一個法國人民的斗志,她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設計燒死了住在她家的敵人,捍衛了自己民族的尊嚴。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多處設下伏筆,比如蠻子大媽以保暖為由,當晚給四個德國士兵睡的閣樓搬了許多干草,并在離開時抽走梯子,就是為后文放火燒死他們埋下了伏筆。B.蠻子大媽“架起了眼鏡,仔細瞧著那篇不認得的字兒,然后把紙折好擱在自己的衣袋里,蓋著那封給她兒子報喪的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體現了她復雜而痛苦的內心活動。C.故事結尾處蠻子大媽拘攣的手仍緊握的報喪信,和《百合花》結尾的“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都是小說的線索,結尾再次出現,設計精巧,深化主題。D.《百合花》和《蠻子大媽》都是戰爭題材的短篇小說,但作者選材都非常講究,沒有正面去描寫戰場的慘烈,而是把故事安置在戰場背景下的前沿包扎所和農村茅草屋。8.請賞析文中畫線部分對“火”的描寫。9.小說中蠻子大媽的性格有何變化?請根據這一變化概括小說主題。【答案】6.D7.C8.①環境描寫,運用多個比喻,把烈火比作駭人的炭火、緋紅的巨大燜爐和巨大火把的火焰等,形象地寫出了火勢的猛烈。②火焰還具有象征義,是蠻子大媽內心的憤怒之火、復仇之火。9.變化:戰爭之初,淳樸善良,富有母愛;愛子戰死后,變得殘忍冷酷。主題:①揭露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苦難和傷害。②控訴戰爭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D.“喚醒了蠻子大媽作為一個法國人民的斗志”“捍衛了自己民族的尊嚴”錯誤,蠻子大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婦人,痛失愛子,而燃起了復仇的怒火,她燒死德國士兵,就是為了替兒子報仇,不是“喚醒了蠻子大媽作為一個法國人民的斗志”,“捍衛了自己民族的尊嚴”。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都是小說的線索”錯誤,百合花被子是小說《百合花》的線索,但報喪信不是《蠻子大媽》的線索。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小說環境描寫的能力。文段是蠻子大媽縱火現場的環境描寫,“簡直是一大堆駭人的炭火……一座燒得緋紅的巨大燜爐……一陣旋風樣的火焰沖上了閣樓……如同一個巨大火把的火焰一般升到了天空……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紅色的銀布似的閃閃發光”,這些句子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把烈火比作駭人的炭火、緋紅的巨大燜爐和巨大火把的火焰等,把原野比作紅色的銀布,形象地寫出了火勢的猛烈,極具形象性。蠻子大媽的復仇行為加上劇烈的火焰,很容易讓人想到復仇之火,所以火焰還具有象征義,火焰是蠻子大媽內心的憤怒之火、復仇之火,是蠻子大媽內心情緒的外顯。【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結合文本內容“蠻子大媽這時候卻往來不息,預備去煮菜羹。后來,有人看見他們替她打掃廚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馬鈴薯,洗衣裳,料理家務的日常工作,儼然是四個好兒子守著他們的媽”分析,戰爭之初,蠻子大媽對和兒子年齡相仿的敵人也充滿母性的溫情,單純善良;結合“她必定向每個住在她家里的兵問:‘你們可曉得法國第二十三邊防鎮守團開到哪兒去了?我的兒子在那一團里’”分析,蠻子大媽深切思念、關心兒子,有真摯的母愛;結合“您的兒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顆炮彈打死了”“她看了并沒有哭。她呆呆地待著沒有動彈,很受了打擊,連感覺都弄遲鈍了,以至于并不傷心”“就取了一束麥秸扔在壁爐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開放在另外無數束的麥秸上邊,隨后她重新走到門外向門里瞧著”“不過幾秒鐘,一陣強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頂房子的內部,隨后那簡直是一大堆駭人的炭火,一座燒得緋紅的巨大燜爐……”分析可知,蠻子大媽在愛子戰死后,變得殘忍冷酷,為給兒子復仇燒死了曾經和諧相處的四個敵人。主旨。蠻子大媽和四個普魯士士兵并沒有直接的仇恨,曾經一度和諧相處,一個善良的老婦人變為一個縱火殺人的人,都是由于這場普法戰爭,蠻子大媽的轉變揭露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苦難和傷害;蠻子大媽由善良而殘忍,最后坦蕩地表白說明她的行動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這樣更增加了小說的悲劇性和對戰爭殘酷性的反思,控訴戰爭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選自《呂氏春秋·勸學》)文本二: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帝顓頊師伯夷父,帝嚳師伯招,帝堯師子州支父,帝舜師許由,禹師大成贄,湯師小臣,文王、武王師呂望、周公旦,齊桓公師管夷吾,晉文公師咎犯、隨會,秦穆公師百里奚、公孫枝,楚莊王師孫叔敖、沈尹巫,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范蠡、大夫種。此十圣人、六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選自《呂氏春秋·尊師》)10.文本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忠孝A人君B人親C之所甚D欲也E顯榮F人子G人臣H之所甚I愿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者師達而有材”與“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中的“材”含義相同。B.“圣人生于疾學”與“聲非加疾也”(《勸學》)中的“疾”含義不同。C.“神農師悉諸”與“吾師道也”(《師說》)中的“師”含義相同。D.“此五帝之所以絕”與“絕??多生怪柏”(《三峽》)中的“絕”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指出圣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的道理存在的地方,因此提倡要尊奉圣人,不計較圣人的貴賤貧富。B.文本一以“懷腐而欲香”“入水而惡濡”兩組比喻,從反面形象地論證了學者不能“不化不聽”的觀點。C.文本二舉圣人賢者們從師學習的例子,與《師說》舉孔子從師學習的例子都是為了證明從師學習的必要。D.文本二末段提出,人應該學習,否則就辜負了上天造就人時所賦予人的耳聞、目見、口言、心知等稟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2)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14.請根據兩則文本,簡要說明學習的意義。【答案】10.AEF11.C12.A13.(1)先王的政教(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更榮耀的了,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的了。(2)能夠保全天賦予的人性并且不傷害(破壞)它,這就叫作善于學習。14.①學習能夠使人懂得理義,顯名安身,得償所愿。②學習能夠使人天性通達。【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忠孝,是君主、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顯榮,是子女、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都是判斷句,各自的主語“忠孝”“顯榮”后AE處斷開;且“忠孝”與“顯榮”,“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與“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句式對稱,句意相關,各自單獨成句。AEF處斷開。故AEF三處需要斷句。【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A.正確。都是“才能”。句意: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有才能。/喂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B.正確。努力。/勁疾。句意: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聲音沒有變得更勁疾。C.錯誤。以……為師。/學習。句意:神農以悉諸為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啊。D.正確。廢絕。/極高的。句意:這正是五帝之所以廢絕的原因。/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圣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的道理存在的地方”曲解文意,原文“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意為“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尊奉圣人”錯,文中是尊奉老師。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莫”,沒有什么;“于”,表比較;“莫榮于孝,莫顯于忠”,狀語后置句。(2)“全”,保全;“所生”,賦予人性;“敗”,傷害,破壞。【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結合“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可知,學習能夠使人懂得理義,顯名安身,得償所愿。結合“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可知,學習能夠使人天性通達。參考譯文:文本一:先王的政教(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更榮耀的了,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的了。忠孝,是君主、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顯榮,是子女、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然而君主、父母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忠孝,子女、臣下得不到他們所向往的顯榮,這是由于不懂得理義。不懂得理義,是由于不學習。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生。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言語就會被人信從,道義就會被人稱述了。因此,應召前去教育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呼喚老師來執教的人不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盡管想使自己的道義得以施行,使自身被尊重,不也差得太遠了嗎?求學的人凡處于不可能受到教化、不會聽從教誨的地位,自己隨意行事,盡管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東西卻希望芳香,進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文本二:神農以悉諸為師,黃帝以大撓為師,帝顓頊以伯夷父為師,帝嚳以伯招為師,帝堯以子州支父為師,帝舜以許由為師,禹以大成贄為師,湯以小臣為師,文王、武王以呂望、周公旦為師,齊桓公以管夷吾為師,晉文公以咎犯、隨會為師,秦穆公以百里奚、公孫枝為師,楚莊王以孫叔敖、沈尹巫為師,吳王闔閭以伍子胥、文之儀為師,越王勾踐以范蠡、大夫種為師。這十位圣人、六位賢者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如今,人們地位沒有達到帝那樣尊貴,智慧沒有達到圣明的境界,卻想要不尊奉老師,這怎么能達到呢?這正是五帝之所以廢絕,三代之所以不可再現的原因。況且,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聽見,如果不學習,耳有所聞反不如耳聾聽不見好;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見,如果不學習,目有所見還不如眼瞎看不見好;使人的口可以說話,如果不學習,口有所言反不如口有病說不出話好;使人的心可以認知事物,如果不學習,心有所知反不如狂亂無知好。因此,大凡學習,并不是能給人增加什么,而是使人天性通達。能夠保全天賦予的人性并且不傷害(破壞)它,這就叫作善于學習。(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鷓鴣天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①。山花子李清照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②,太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注】①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唯獨桂花不在其列。可煞:表疑問,是否。②彥輔:西晉時期著名清談家,以個性鮮明和超凡脫俗、高風亮節聞名。15.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鷓鴣天》開篇兩句堪稱別開生面,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B.《山花子》上片從形態著手,描摹桂花樣貌,從形到神,借晉代名士來比擬桂花的不凡風度,彰顯桂花的高潔品質。C.兩首詞末都提到“無情”,《鷓鴣天》中詞人用抱怨屈原來表達對桂花的喜愛,《山花子》中卻嗔怪桂花雖好但香氣過濃,令人生厭。D.兩首詞同為詠桂,從《鷓鴣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蘊藉的憂愁,可感受到詞人南渡前后詞作風格的明顯轉變。16.兩首詞的下片都提及其他花,手法和作用有何異同,請結合內容進行分析。【答案】15.C16.同:都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梅、菊和丁香作為陪襯,展現出桂花的卓然不群,以及詞人對桂花由衷的贊美與崇敬。異:①《鷓鴣天》正襯/擬人(任意一點即可),“妒”“羞”兩字將梅花和菊花人格化,它們妒忌和羞愧的心理,更凸顯出桂花的地位,表現了詞人對桂花的高度贊許和仰慕。②《山花子》對比/反襯(任意一點即可),以梅和丁香的低俗不堪、令人嫌棄,對比反襯出桂花的高雅脫俗、令人仰慕。【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令人生厭”錯誤,《山花子》中詞人嗔怪桂花太過無情,打破自己的好夢。既表現桂花香氣之濃郁,也抒發了自己南渡后悠遠綿長的憂愁,絕無令人生厭之意。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情感態度、表達技巧的能力。相同點。《鷓鴣天》中,“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以梅花、菊花及群花作襯,盛贊桂花;《山花子》中,“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用梅花和丁香作為陪襯,凸顯桂花的奇香。兩首詞都運用襯托手法,展現出桂花的卓然不群,以及詞人對桂花由衷的贊美與崇敬。不同點。《鷓鴣天》中寫道,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經地義。說梅“妒”菊“羞”,運用擬人手法盛贊桂花,“冠中秋”更以群花作襯,突出桂花的地位。這些都是從正面襯托,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贊許和仰慕;《山花子》中寫道,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擁結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這是用桂花與梅花、丁香作對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遠遠不如桂花的,以此反襯桂花的高雅脫俗、令人仰慕。(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詩歌中常運用疊字,起到渲染氣氛,深化感情,增強韻律的作用。如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使用疊字,從聽覺和視覺上突出了詩人對景傷懷的感受。(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描寫了曲終后琵琶女的動作及神態,同時轉入她如泣如訴的身世敘述。(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當年劉裕率軍北伐時的威武氣勢。(4)《勸學》中荀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的道理。【答案】①.曖曖遠人村②.依依墟里煙③.無邊落木蕭蕭下④.不盡長江滾滾來⑤.沉吟放撥插弦中⑥.整頓衣裳起斂容⑦.金戈鐵馬⑧.氣吞萬里如虎⑨.吾嘗終日而思矣⑩.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暖、墟、蕭、滾、撥、斂、戈、須臾。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意象賴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①,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②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說,意象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或者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構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帶著貧士幽人的孤高。陶淵明《詠貧士》:“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暖云”則帶著春天的感受。羅隱《寄渭北徐從事》:“暖云慵墮柳垂條,驄馬徐郎過渭橋。”“停云”卻帶著對親友的思念。陶淵明《停云》:“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個物象,③,所以構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詩人在構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還可以圍繞某一物象作為聯想的起點,營造出根本不存在世界上的東西。總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礎,而意象卻不是物象的客觀的機械的模仿。從物象到意象是藝術的創造。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19.下列選項中,與文中畫波浪線處雙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B.包扎所設在一個小學里,大小六個房子組成“品”字形。C.火車特有的氣息堅定了她的信心,她學著“北京話”的樣子,輕巧地躍上了踏板。D.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創作要關注時代、有針對性。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描寫了生機勃勃的秋日美景,請依據材料分析詩人是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PET電熱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IDE轉接頭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5-氯茚滿酮數據監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效變頻非真空管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鎂合金焊接車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西米替丁片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膠絲布葉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視顯微鏡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牛仔皮牌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澆注型壓克力磨砂燈飾板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細集料篩分自動計算表格
- 15ZJ001 建筑構造用料做法
- 年產5萬噸趣味酥性餅干生產車間設計
- RFJ013-2010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設計規范
- 柳州某醫院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設計案例
- 西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 扇形統計圖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 《中越傳統節日對比問題研究5100字【論文】》
- 《 民航服務心理學》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1學堂在線網課《生活英語讀寫》課后作業單元考核答案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超星爾雅答案貴州大學-
- Q∕GDW 12162-2021 隔離開關分合閘位置雙確認系統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