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詩詞表達技巧_第1頁
高考語文 詩詞表達技巧_第2頁
高考語文 詩詞表達技巧_第3頁
高考語文 詩詞表達技巧_第4頁
高考語文 詩詞表達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詩詞表達技巧詩詞表達技巧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2.間接抒情: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抒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一般情況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3)借事抒情(即事感懷、敘事抒情):通過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5)借古諷今(借古喻今、懷古傷今):詠史詩中常見表現手法,借歷史上事件來諷諭當朝。3.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區別:(1)“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味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義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傷等感情。(3)“托物言志”不在內容上產生意境,作者的某種感情、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即達到寫作目的,可以敘述和議論。“借景抒情”要求達到思與境諧,情與景會,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二.修辭分類1.比喻:把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本體和喻體,兩者之間有相似性。明喻會出現比喻詞,暗喻有本體和喻體,沒有比喻詞,借喻只有喻體沒有本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用: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兄為簡潔。2、通感:把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內容融合相通,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平面事物立體化。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作用: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想,耐人尋味。3、擬人:賦予沒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態動作,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如“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否蘭笑”。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4、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從而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作用: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5、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體,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人。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用:使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6、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如“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作用: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7、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用: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8、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作用: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9、雙關:利用漢語詞匯意義上的多義性或語音上的諧音關系,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作用:表達含蓄,語義豐富。10、反復:連續出現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間隔叫連續反復。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不連續出現,有其他詞語或句子間隔在中間叫間隔反復。如《詩經·采薇》《詩經·關雎》等。作用: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感情強烈,又使行文前后呼應,起伏跌宕,獲得強烈節奏感和旋律美。11、頂真: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作用:回環跌宕,有旋律美。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12、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作用: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13、互文: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作用:筆墨經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14、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作用:增強語勢,強化感情。三.描寫手法(一)側面描寫1、烘托:從側面對其他事物著意描繪,來使所要著力表現的對象特點更加形象突出。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與聯想能力。①以物烘托人。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哦,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②以人烘托人。如漢樂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銷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③以物烘托物。如《琵琶行》中“東船西筋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用環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2、襯托: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①正襯:是指用事物的相同性質或特點來襯托一事物。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山之高映襯天姥山之高的。②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面來襯托另一事物。常見的反襯有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絕句二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前兩句極寫春景之美,描繪了一幅令人目迷神馳的風景畫,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出歸心的殷切和鄉思之深。又如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潤中。”以動襯靜,用花落、月出、鳥鳴的動,反襯出了春潤的幽靜。。◆烘托與襯托區別:“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3、對寫:詩人在寫人敘事時不從自己角度著筆,而從對方角度入手,進行懸想描測,從而曲折達意,收到委婉旁襯的藝術效果。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三四兩句不正面寫“思家”,而是通過寫家人思念自己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思念。4、聯想、想象聯想:由一人或事物關聯性地想起與之相關聯的另一人或事物(已經客觀存在的),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緣。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由柳枝的紛紛下垂、燜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形象或情景的思維過程。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夢游的景象就是想象。又如陳陶《隴西行》:“誓掃句奴不顧身,五干紹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聞夢里人。”后兩句通過想象無定河邊的累累白骨是姑娘們在夢中思念的親人,來控訴統治階級發動戰爭的罪惡。聯想與想象區別:聯想,比較實在;想象,比較虛幻。聯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但在實際寫作中往往是交織在一起,共同使用的。(二)正面描寫1、白描細描①白描:本是中國畫中一種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后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用最精練、最節省、最的文字粗線條地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態面貌,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避免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辭語。如北朝民歌《教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②細描(工筆):細描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全詩通過對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焦灼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2、動靜結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詩人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①以動襯靜: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歌,王孫自可留。”額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表達作者悠然閑適之情。②動靜相襯:如戴叔倫《蘭溪掉歌》:“涼月如眉掛柳灣,月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潔,是靜景;后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涌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③以靜襯動: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廬生紫煙,遙看漯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它三句都直接從動態的角度展現瀑布奔涌而下、氣勢確磷的動態之美,惟第二句“掛”化動為靜,以靜襯動,從靜態的角度惟妙準肖地表現出漯布傾瀉噴涌的動態之美,更顯瀑布之沖天直下的動感和氣勢。3、虛實結合詩詞中的“虛”,是指作者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來的,眼前看不見、摸不著而又從字里行間能體味出空靈境界中的虛物、虛象、虛景、虛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詩詞中的“實”,是指作者描寫客觀世界中實實在在存在的實象、實物、實景、實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4、遠近結合如柱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遠近結合,描繪出了一幅色彩艷麗、充滿生機的山林秋色圖,表明作者的喜愛之情。5、俯仰(高低)結合如潘大臨《江間作四首(其三)》:“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頸聯俯仰結合,沙灘棲息一群白鷺是俯視;天空遼闊、鴻雁振翼高飛是仰視,描繪出一幅安閑、自由的畫面,表明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之情。6、視聽結合(包括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如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前兩句為視覺描寫,后兩句為聽覺描寫,視聽結合,渲染了一種驚險的氣氛,烘托了蜀道的難與險。7、點面結合廣鏡頭為面,特寫鏡頭為點;粗線條勾勒的多為面,細筆描繪的多為點。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衰簽翁,獨釣寒江雪。”“袁簽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鳥飛絕”、“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號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8、抑揚結合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①欲揚先抑:如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辰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的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2欲抑先揚: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清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可是讀了后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虛心垂詢的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用欲抑先揚的手法辛辣地諷刺了漢文帝的不務政務。9、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如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二句和三四句就構成今昔對比。又如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將帥的荒淫無恥。◆對比與反襯區別:對比的兩個方面一般不分主次,而反襯有主次之分。10、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用于文字中是指用較為濃重的筆墨,連續用幾個、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情調一致而又富于變化的意象對同一種環境氣氛、人物行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藝術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①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境、氣氛、事件和人物。②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復、排比、層遞、慕寫等。③施染的原則: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鋪陳,不過度追求濃詞艷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描繪及側面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