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總結_第1頁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總結_第2頁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總結_第3頁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總結_第4頁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總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時間春秋<應運而生>戰國<總結改造>漢朝<新儒學思想>原因:新儒學適應封建統治需要;漢武帝的尊儒措施。措施:1、思想:肯定董仲舒新儒學。2、政治:啟用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3、教育:壟斷教育(太學);憑儒入仕,打破陳規;建立地方教l育系統代表人物孔子(圣人、萬世師表)孟子(亞圣)荀子(集大成者)董仲舒沒落的奴隸主貴族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封建知識分子主張內容<1>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為政以德: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3>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貴賤有序。<4>教育思想:有教無類,私人講學<1>發展“仁”:仁政,民貴君輕,民本。<2>倫理觀:性本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即“四端”),實行仁政恢復、擴充人的善性。<1>政治:仁義、王道、君舟民水。<2>倫理觀:人之性惡<3>哲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自然界有規律),樸素唯物主義。<1>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2>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加強君權)<3>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4>仁政:限田薄斂省賦役。(緩和階級矛盾)評價<1>主觀目的: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奴隸主統治。<2>進步性:a提高勞動人民身份地位,促進生產發展。b有助于社會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定。c蘊含早期人文主義。<3>局限性:a主張維護奴隸制,帶有保守一面。b“仁、徳”在階級社會里無法實現。“仁政”緩和社會矛盾<1>特點:a適應中央集權需要。實質是文化專制(根本)。b繼承光大民本、仁政思想。c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之長。d為儒學披上神學外衣。<2>作用:a為封建統治提供理論依據。b為儒學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起了關鍵性作用。地位“百家爭鳴”中的一家戰國后期,“蔚然大宗”漢武帝時成為正統宋明時形成理學隋唐時三教合一魏晉南北朝佛道興起,儒學統治地位受到沖擊時間宋朝明朝代表人物北宋南宋明中期后周敦頤提出程頤、程顥(“洛派”)朱熹<集大成者,孔孟后最杰>(“閩派”)陸九淵王陽明主張內容<1>宇宙觀:天理是宇宙萬物本原<2>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3>“格物致知”的認識論<1>天理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2>“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3>知先行后,知輕行重(注重實踐)*<4>朱熹更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包括自然科學,但側重人文道德)<1>“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心”即“理”。<2>只需反省內心就能得到天理<3>反對格物致知<1>“心外無物”,“心外無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核心)<3>“心外無佛,心即是佛”程朱理學:宇宙觀:“理”是世界本原方法觀:格物致知道德觀:存天理,滅人欲評價<1>適應了統治階級政治需要。<2>南宋后成為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3>有力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4>朱熹學術思想蜚聲海內外,形成“朱子學”學派。唯心主義,極端,反動,顯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宋明理學的影響:<1>消極:a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正常欲求。b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夸大了不切實際的清談之風。<2>積極:a把傳統儒學從神學傾向中解脫出來,使之哲理化,并具有一定進步性。b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可取: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重義輕利,自我約束,身體力行,自主自強。不可取:尊卑等級,重男輕女,輕視自然科學,輕視個體自由,重禮輕法。*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對比見書p15.明清時期:活躍時間明朝后期明末清初人物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集大成者)代表作《焚書》、《藏書》《明夷待訪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周易外傳》、《讀通鑒論》,后匯編為《船山遺書》主張<1>挑戰孔儒正統,揭露道學家虛偽。(民本思想飛越突破)<2>批判到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的正當私欲。<3>抨擊封建社會一些傳統觀念,強調個性發展。<4>高度評價改革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起義予以肯定。<1>批判君主專制<2>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提倡法治,保障民權。<3>反對重農抑商,認為農商皆本。<1>經世致用<2>批判君主專制,提倡“眾治”。<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唯物論:世界是物質的,變化有規律可循<2>認識論: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3>樸素的辯證法思想<4>政治思想:批判君主專制,主張“循天下之公,耕者有其田。”評價<1>具有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代表了工商業者和中小地主的利益。具有進步性、民主性。<2>抨擊了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推動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產生。<3>局限性:未從根本上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存在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根本: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新興資產階級尚未形成)<1>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2>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到推動作用,為中國反對專制主義思想家提供有力思想武器。崇實致用的學風,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之先河啟示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