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10 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10 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10 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爬山虎的腳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文字感受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了解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2.通過學習課文學習葉圣陶的觀察方法:仔細、持續觀察。

3.模仿課文中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培養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了解爬山虎的爬墻過程,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方式。

2.照樣子仔細觀察并描寫一種植物。

教學難點:照樣子仔細觀察并描寫一種植物。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隨著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拍下來,分享到社交平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拍客",但是在科技不怎么發達的時代,人們更喜歡用文字來記錄所見事物。葉圣陶爺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葉圣陶爺爺觀察的對象是什么呢?(爬山虎)對!爬山虎被稱為天然空調,它能降低房子的室內溫度,還能凈化空氣,所以爬山虎的身影也是隨處可見。我們今天就隨著葉圣陶爺爺的腳步,一起去認識一下這種神奇的植物。

出示課題《爬山虎的腳》

走進課文,認識爬山虎

認識爬山虎的葉子

師:爬山虎的最美的不是它的花,也不是它的果子,而是它的葉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葉圣陶爺爺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爬山虎的葉子的?

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總結:

出示課件:描寫了爬山虎葉子的顏色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的。長大了的葉子()。

學生填空,教師提問:這些顏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舒適)

師:這鮮明的顏色,看著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呀,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爬山虎葉子的樣子,把舒服的感覺讀出來。

學生齊讀文段(語句舒緩)

出示課件:描寫了爬山虎葉子的樣子

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結合圖片,理解“一順兒”和“均勻"。

師:這是什么狀態下的葉子?爬山虎的葉子一直是這樣嗎?

生: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師:同學們真是善于從細微處尋找蛛絲馬跡,出示視頻,看!這就是起風時爬

山虎的葉子,在葉圣陶爺爺的眼中,這是蕩起的波紋,在同學們眼中,微風吹拂下的葉子還可以是什么呢?(揮動的小手掌,風中飄揚的綠綢緞)

師:老師真喜歡你們的表達,我們剛剛跟著葉圣陶爺爺一起觀賞了爬山虎的葉

子,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是怎樣觀察才發現葉子的這些特點的呢?(長期仔細觀察)

認識爬山虎的腳

師:葉圣陶爺爺是一個視角獨特的觀察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5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表現作者細致觀察的句子,圈出句中的關鍵詞語。并用:我找的句子是“______”,句中的“______"寫出了______,讓我感受到了作者觀察的細致來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匯報,我們可以看出葉圣陶爺爺除了觀察爬山虎的葉子還觀察了爬山虎的(腳),老師以前只聽說動物有腳,現在才知道爬山虎這種植物也有腳,老師很想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誰能讀給老師聽一聽?

根據匯報出示課件: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和樣子)

從哪些詞句能看出葉圣陶爺爺是仔細觀察了爬山虎的?(課件出示標紅詞句)

通過細絲的位置隱蔽、數量精確、形態細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3)誰能把爬山虎的腳畫出來?

(4)出示課件,師:葉圣陶爺爺用“蝸牛的觸角”來形容爬山虎的腳,蝸牛的觸角是什么樣的?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呢?(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5)文中除了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還把它比喻成了什么?(蛟龍的爪子)對比圖片,葉圣陶爺爺用兩種不同的事物來比喻爬山虎的腳,說明他寫出來的是爬山虎不同時期的腳,你們能猜一猜它們分別是哪個時期的嗎?

(6)同學們真是善于思考,葉圣陶爺爺不僅仔細持續的觀察了,還有生動的語言把他所看到的寫出來了,這也是同學們需要學習的。

葉圣陶爺爺不僅觀察了爬山虎的腳,他還仔細觀察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找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抓住關鍵詞,板書關鍵詞。

觀看視頻,結合教師朗誦,感受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爬山虎爬墻的過程真是讓老師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腳還有其他的特別之處嗎?請同學朗讀第5自然段,你們發現了什么?(觸墻的腳和沒有觸墻的腳對比)

葉圣陶爺爺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他可能做了什么?(學生想象畫面匯報)

學習觀察方法

歸納總結: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葉圣陶爺爺什么樣的觀察方法?(仔細持續觀察)

學以致用,觀察蒼耳

師: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我們也跟著葉圣陶爺爺一起當一次觀察員,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老師提供的植物(蒼耳),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組的同學能獲得“最佳觀察員”的榮譽稱號。

學生觀察、討論并記錄。

學生代表匯報,根據評價表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評價。

總結

感謝同學們的分享,讓老師真正認識了蒼耳。以前老師眼中的蒼耳是這樣的(出示圖片),在同學們分享過后,老師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