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原奶行業分析報告2023年5月目錄TOC\o"1-4"\h\z\u一、原奶需求正處于穩定增長期 PAGEREFToc368500510\h31、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為原奶需求提供增長空間 PAGEREFToc368500511\h3(1)起步發展期(1977年-1996年) PAGEREFToc368500512\h6(2)高速成長期(2023年-2023年) PAGEREFToc368500513\h7(3)穩定增長期(2023年-至今) PAGEREFToc368500514\h72、乳品消費量穩定提升推動原奶需求未來五年累計增長47% PAGEREFToc368500515\h9(1)人均收入倍增計劃帶動農村乳制品需求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500516\h11(2)新型乳品飲料推廣驅動未來城鎮乳品需求穩定增長 PAGEREFToc368500517\h11二、奶牛規模化養殖推動原奶產量增速加快 PAGEREFToc368500518\h141、政策鼓勵奶牛規模化養殖,提升奶牛單產水平 PAGEREFToc368500519\h14(1)養殖收益低于務工收益,散養奶農逐步退出 PAGEREFToc368500520\h15(2)政策推動奶牛規模化養殖,促使奶牛單產持續提升 PAGEREFToc368500521\h16三、進口奶粉與養殖成本上漲為國內原奶打開提價空間 PAGEREFToc368500522\h201、新西蘭干旱導致奶粉價格大幅上漲,為國內原奶短期提價提供空間 PAGEREFToc368500523\h202、養殖成本上升推動國內原奶價格中長期持續上漲 PAGEREFToc368500524\h25四、原奶價格未來五年可能升至4.01元/千克 PAGEREFToc368500525\h281、供需缺口依靠進口乳制品彌補,預計2023年國內原奶價格可能上漲5.3% PAGEREFToc368500526\h282、養殖成本上漲推動原奶價格2023-2023年復合增速1.9% PAGEREFToc368500527\h29一、原奶需求正處于穩定增長期1、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為原奶需求提供增長空間原奶,又稱生鮮乳,是乳制品的主要原料,處于整個乳業產業鏈的上游,決定了乳制品的產品品質及生產成本。按用途分類,原奶可用于制作液態奶及干乳制品。其中液態奶包括UHT奶、巴氏奶、酸奶等,干乳制品包括奶粉、干酪、乳清粉等。2023年我國原奶產量為3868萬噸,同比增長1.1%,其中牛奶產量為3744萬噸,同比增長2.4%。從資源分布上看,我國原奶生產存在北多南少的特點,前五大主產區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占到了全國原奶總產量的67%。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2023年全球原奶生產大國主要為印度、美國、中國、巴基斯坦、巴西、俄羅斯等。受益于過去10年我國乳制品需求的快速提升,我國已從2023年的全球第九上升到2023年的全球第三大原奶生產國,2023-2023年原奶產量復合增速達到13.0%,遠高于全球復合增速2.1%。同期,全國主產區原奶平均收購價格也伴隨乳制品需求提升而穩步上漲,從2023年的1.67元/千克上漲到了2023年的3.29元/千克,CAGR7.0%。從供需角度看,由于原奶存在易變質、不宜長途運輸的特點,導致其需要在產地附近進行加工,隨后轉運。因此,原奶需求量可近似等于當年原奶產量加上進口乳制品折合原奶量。對于國內原奶供給,其直接由奶牛存欄及單產決定,其中當年養殖收益影響下一年度奶牛存欄,規模化養殖程度決定奶牛單產水平,而供需缺口則直接依靠進口乳制品彌補。綜上,原奶供需格局、養殖成本以及進口乳制品價格是決定原奶價格的主要因素。回顧我國原奶產業發展歷史,原奶需求一直處于上升階段,原奶產量從1977年的97萬噸上升到了2023年的3868萬噸,復合增速11.1%,我們根據產量增速變化進行劃分,將原奶產業發展大致歸納為3個階段:1977-1996年的起步發展期、2023-2023年的高速成長期以及2023年至今的穩定增長期,其中人均收入增長一直是推動原奶需求擴張的主要因素。(1)起步發展期(1977年-1996年)改革開放前,我國奶牛養殖業實行公私合營,行業增長緩慢,到1978年全國奶牛存欄僅48萬頭,其中國營占77.2%,集體飼養占16.7%,個體占6.1%。改革開放后,政府開始鼓勵私人飼養奶牛,奶業實行“國營、集體、個體一起上”方針,行業進入起步發展階段。在1977-1996年的二十年間,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復合增速12.5%,對應原奶產量CAGR11.2%,奶牛存欄CAGR12.8%,人均原奶占有量約為6.01千克/人,但由于個體養殖比例提高,母牛單產在此期間下滑了28%。同時,根據世界銀行標準,直到1996年我國國民人均總收入依舊處于低收入國家水平,因此,在這段時期內,受制于養殖瓶頸及居民購買力仍相對薄弱,我國原奶需求未能充分放量。(2)高速成長期(2023年-2023年)2023-2023年是我國奶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期間我國奶牛飼養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轉變,母牛單產累計回升98%到4.14噸/年,原奶產量從681萬噸增加至3633萬噸,CAGR18.2%,奶牛存欄從443萬頭上升到1219萬頭,CAGR10.7%。這段時期我國原奶需求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消費能力提升:人均國民總收入繼續保持12%的復合增速,使得我國于2023年正式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推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2、引進UHT奶:國內奶源分布與原奶消費一直存在著地域上的不平衡,傳統的巴氏奶保質期短,無法完全滿足我國消費市場的需求。1996年利樂公司向國內引進UHT奶,解決了牛奶長距離運輸和長時間存儲的問題,并逐步占據70%左右全國液態奶市場,可見UHT奶滿足了國內大量新增原奶需求。(3)穩定增長期(2023年-至今)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導致消費者對國內乳品信心受挫,原奶價格暴跌,生產增速開始放緩。2023-2023年原奶產量從3781萬噸增長到3868萬噸,CAGR僅0.6%,全國奶牛存欄從1233萬頭增長到1440萬頭,CAGR為4.0%,低于牛群10%的自然增長率。同時,2023年起我國干乳制品凈進口量出現了大幅上升,2023、2023年同比分別增長117%、27%,若按干乳制品與原奶消耗1比8計算,2023-2023年我國原奶需求實際保持著4.2%的復合增速,可見國內原奶需求還在穩定增長,只是部分奶源轉移到了國外。這段時期需求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1、收入繼續上漲推動消費能力提升,人均國民總收入保持10.7%的復合增速;2、新型乳品飲料上市拓寬原奶需求,乳品飲料銷量在2023-2023年幾乎翻倍,保持著17%的復合增速。總結1977年至今原奶產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將影響原奶需求的因素歸納為:1)人均收入水平持續增長;2)新型產品上市釋放新需求;3)食品安全問題。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未來難以再出現類似三聚氰胺的重大乳品食品安全事件,同時,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預計到2023年將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因此,我們認為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將繼續刺激我國原奶需求上升,而新型乳品的不斷推出將催化原奶需求快速增長。2、乳品消費量穩定提升推動原奶需求未來五年累計增長47%當前,我國雖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原奶生產國,但人均原奶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人均乳品消費量更是遠未飽和。2023年,我國原奶人均占有量約28.4千克/年,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4。即使與飲食習慣相近的日本、韓國進行對比,人均原奶占有量仍分別有106%、33%的增長空間,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偏低。從消費端看,根據中國奶業年鑒統計,受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沖擊,我國城鎮及農村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出現大幅下降,近年來隨著消費者信心恢復及乳品飲料的推廣,人均乳品消費量開始回升,我們估計2023年我國城鎮人均乳品消費量約25千克,同比回升9.5%,但相比日韓仍有35%的增長空間,農村人均消費量為12.3千克,同比回升13%,僅相當于每人7天喝一包牛奶,相比日韓更是有170%的增長空間,因此,我們認為未來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高,我國乳品消費量提升空間巨大。未來看,參照城鎮乳品消費增長歷史,農村人均乳品消費量有望受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推動在2023年達到21千克,年均增長8.5%。同時,受新型乳品飲料推廣驅動,城鎮乳品消費也將重回穩定增長,參照日本乳品消費增長歷史,預計我國城鎮人均乳品消費量將在2023年達到34千克,年均增長4.6%。因此,我們測算2023年我國原奶需求相比2023年將有47%的提升空間,年均增長6.6%,對應2023、2023年原奶需求量分別為5020、5353萬噸,主要基于:(1)人均收入倍增計劃帶動農村乳制品需求快速提升從城鎮乳品消費歷史看,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依靠可支配收入增長拉動的城鎮乳品消費階段高點發生在2023年,最高達到26.2千克/人對應年可支配收入14000元左右。考慮到我國農村居民純收入基數較低,我們預計2023-2023年農村人均純收入將保持10%以上的復合增速,并在2023年達到城鎮2023年的收入水平。假設未來十年農村乳品消費增長模式與城鎮乳品消費歷史相同,鑒于農村消費習慣相比城鎮節儉,保守估計階段高點人均消費量約為城鎮的80%左右,據此,計算得出2023年農村人均乳品消費量將達到21kg左右的水平,年均增長7.9%。(2)新型乳品飲料推廣驅動未來城鎮乳品需求穩定增長2023年受三聚氰胺事件沖擊,城鎮人均乳品消費量從26.2千克大幅下滑至22.7千克,并于2023-2023年在22千克附近停滯不前,主要原因在于:1、參考日本乳品消費歷史,在人均年總收入達到2023美元后,依靠人均收入增長拉動原奶需求的階段將基本結束,人均原奶消費量開始下降,而我國城鎮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2023年超過了2023美元,三聚氰胺事件只是催化了這一時期的結束;2、隨著城鎮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城鎮居民消費傾向將逐步從普通牛奶消費轉移到高端乳品或乳品飲料。因此,未來年城鎮乳品消費的驅動因素將是新型/高端乳品飲料上市推廣。根據歐睿咨詢統計,2023-2023年我國風味牛奶飲料銷量復合增長18.3%,帶動2023年城鎮人均乳品消費量回升至25千克,同比增長9.5%。未來看,城鎮乳品飲料化趨勢已經明確,根據歐睿咨詢預測,2023-2023年新型乳品飲料將繼續保持10%以上的復合增速,高于同期牛奶、奶粉及大豆飲料的預測數。參考日本新型乳品飲料推廣階段,在1975年日本人均年收入超過4500美金后,新型乳品飲料驅動日本人均原奶消費量五年增長了25%,年均增長4.6%,2023年我國城鎮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962美金,與日本1975年情況類似,據此,我們測算到2023年城鎮人均乳品消費量將達到34千克,年均增長4.6%。二、奶牛規模化養殖推動原奶產量增速加快1、政策鼓勵奶牛規模化養殖,提升奶牛單產水平長期以來我國奶牛養殖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較低導致我國原奶品質較差,根據中國奶業年鑒統計,2023年我國奶牛存欄1233萬頭,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重僅19.5%,2023年后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國家開始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奶牛規模化養殖,促進原奶品質提升。根據業內判斷,2023年我國奶牛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重已達到35%,同期,奶牛單產從2023年的4575千克/年上升到了2023年的5400千克/年,復合增速5.7%,但與發達國家9-10噸/頭的單產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奶牛單產低于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在于奶牛育種以及合理的飼料配方,而傳統的散養模式受制于設備及技術原因難以達到上述要求,因此,未來規模化養殖是我國提升奶牛單產的必由之路。未來看,《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23-2023年》提到2023年我國奶牛養殖規模化比例將達到38%以上,而2023年我國奶牛規模化養殖比例已經達到了35%,我們判斷到2023年我國奶牛規模養殖比例將達到45%以上,年均增長1.7%,奶牛單產有望達到6700千克/年左右,年均增長3%。主要原因在于:(1)養殖收益低于務工收益,散養奶農逐步退出根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匯編》數據,飼料費用在奶牛養殖成本中約占70%,2023年奶牛飼料的主要成分玉米、豆粕以及苜蓿草價格分別上漲了9%、7%、9%,奶牛飼料價格約上漲了9%左右,同期,主產區原奶平均價格漲幅僅為2.8%,我們預計2023年散養奶牛頭均盈利在4560元左右,同比下降10.3%。按散養農戶每人平均年飼養奶牛5頭計算,2023年月均收入為1903元,低于農民工月均收入2290元,同時,2023年牛肉價格上漲21%,導致淘汰牛價格隨之上漲,進一步促使散養奶農退出奶牛養殖業。(2)政策推動奶牛規模化養殖,促使奶牛單產持續提升2023年11月,《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發布,要求推進奶牛養殖規模化及標準化,2023年國家繼續保持對奶牛養殖扶持力度,落實中央投資5億,扶持521家規模奶牛場(小區)標準化改擴建。據《中國畜牧雜志》不完全統計,三聚氰胺事件后已建及在建的規模養殖場已有500多家。對比美國發展經驗,1980-2023年是美國奶牛養殖業規模化比例快速提升的階段,牧場平均奶牛數目從1980年的33頭左右上升到了2023年87頭左右,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從33%上升到67%,年均提高1.7%,同期奶牛單產從5395千克/年上升到8254千克/年,年均增長2.1%。因此,在未來散養奶農收益難有改善且預計中央財政對規模化農場及良種補貼力度仍將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我們判斷到2023年我國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將達到45%,年均增長1.7%。同時,對比美國在規模化養殖比例從33%提升到45%的階段,同期奶牛單產從5395千克/年上升到了6705千克/年,考慮到當前我國大型規模化牧場,如現代牧業、上海光明牧場,單產已達到8噸/年以上水平,我們預計2023年全國奶牛平均單產也有望達到6700千克/年,CAGR3%。牛群年齡結構合理化提高成乳牛存欄,未來五年原奶產量有望累計增長64%三聚氰胺事件導致消費者信任危機,原奶需求減少引發2023-2023年原奶行業供給過剩,促使大量散養奶農殺牛退出奶牛養殖行業,成乳牛數量從858萬頭下降到712萬頭,同比下降17%,成乳牛占總存欄比例從70%下滑至56%,同比下降14%。由于奶牛從牛犢到進入泌乳期需要2年左右時間,短期大量殺牛導致的供給下降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恢復,2023-2023年全國奶牛存欄從1233萬頭增長到1440萬頭,CAGR為4.0%,但同期原奶產量僅從3781萬噸增長到3868萬噸,CAGR僅0.6%,主要原因就在于成乳牛比例的下降。從奶牛養殖業角度看,合理的規模化牛群結構中成乳牛、青孕牛、青年牛+小牛占比為60%、20%、20%,對應母牛自然增長率10%。由于當前我國大量規模化牧場都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建立的,導致牛群結構遠未達到合理水平。以現代牧業為例,2023年現代牧業牛群結構中,成乳牛占比僅46%。我們按母牛繁殖率90%,犢牛公母比例50%,犢牛成活率95%,成乳牛淘汰率25%計算,預計以現代牧業為代表的我國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將在2023-2023年達到合理牛群結構,隨后開始保持10%的奶牛自然增長率。對于散養奶農,單產提升以及原奶價格上漲將持續推動奶牛養殖收益回升,散養奶農退出速度未來將減緩,預計會低于10%的自然增長率,散養奶牛存欄數在2023年后開始上升。據此,我們判斷2023年我國奶牛存欄將達到1900萬頭左右,復合增速4.9%。綜上,我們測算2023年我國原奶產量相比2023年將提升64%,年均增長8.6%,原奶產量增速在2023年后隨牛群結構合理化而出現大幅上升,2023、2023、2023年原奶產量分別為4156、4554、4920萬噸,對應增速6.5%、9.2%、9.5%,原奶供需缺口將在2023年達到頂峰后回落,缺口將由進口乳制品來彌補。三、進口奶粉與養殖成本上漲為國內原奶打開提價空間1、新西蘭干旱導致奶粉價格大幅上漲,為國內原奶短期提價提供空間由于運輸條件限制,全球乳制品出口液態奶占比較小,主要以干乳制品,特別是奶粉貿易為主。2023年全球主要奶粉出口國及地區包括新西蘭、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及阿根廷,占到了全球出口量的90%以上,其中新西蘭奶粉更是占到了全球出口量的43.7%,直接影響全球奶粉價格走勢。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進口奶粉57.9萬噸,其中新西蘭奶粉占80%,2023年恒天然乳品拍賣均價為3210美元/噸,考慮關稅和運費等因素,配額內、外到岸價分別為21361、22378元/噸,遠低于國內31000元/噸的奶粉生產成本,壓制了國內原奶價格上漲空間,2023年國內原奶均價同比僅增長2.7%,為三聚氰胺事件以來新低。新西蘭奶粉價格低廉主要原因在于1)新西蘭奶農享受政府高額補貼2)新西蘭土地資源充裕,有利于大規模養殖3)2023年來新西蘭奶粉產量大幅上升,五年累計增長85%,供應充足導致價格維持低位。未來看,受近期干旱影響,新西蘭奶粉價格維持低位的局面將難以延續。2023年1月以來,新西蘭北島遭受7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影響牧草生長,導致奶牛場大幅減產,且新西蘭政府預計短期內干旱無法緩解,使得2023年3月19日恒天然乳品拍賣價達到4,683美元/噸,同比上漲38%,年初至今已上漲40%,本輪拍賣成交奶粉1.63萬噸,同比下降43%。按3月19日恒天然乳品拍賣價4,683美元/噸計算,對應進口奶粉配額內、外到岸價為30627、32085元/噸,已經接近國內生產成本32360元/噸。根據USDA3月預測,2023年新西蘭奶粉產量1270萬噸,對應需求+出口1297萬噸,供需結構由過去幾年的供大于求,轉為供小于求,并且預計未來隨著干旱影響擴大,新西蘭奶粉產量存在進一步下調可能。從歷史上看,新西蘭原奶價格曾因干旱出現過2次大漲,時間點分別在2023年以及2023年中旬,最高漲幅分別達到93%、74%,持續時間均在1年以上,鑒于本次新西蘭正遭遇70年來最嚴重干旱,因此我們保守估計,本輪新西蘭奶粉仍有15%左右提價空間,按奶粉與原奶1比8折算,考慮關稅、運費等因素,折合等值進口原奶價格3.9元/千克,高于當前全國原奶平均價3.42元/千克,為國內原奶價格短期上漲打開空間。2、養殖成本上升推動國內原奶價格中長期持續上漲根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匯編》,奶牛養殖成本主要由飼料、人工及其他費用三部分構成,分別占69%、14%、17%。受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影響,未來我國人工、土地以及物價成本仍將呈持續上升走勢,預計人工成本將隨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而年均上升7%,其他成本將跟隨通貨膨脹率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對于飼料成本,泌乳牛的飼料配方由精飼料與粗飼料兩部分組成,二者比例為6比4。精飼料一般由玉米、粕類、大豆等組成,粗飼料一般由青貯、苜蓿草、羊草等組成,根據各地區自身情況不同,飼料比例會有較大調整。我們以北方為例,一頭泌乳牛的飼料主要由玉米、青貯、粕類、苜蓿等構成,由于青貯飼料大部分由玉米制作,因此其價格與玉米關聯度高,粕類由于相互替代性強,因此,我們可以選取豆粕作為其代表。綜上,泌乳牛的飼料成本可近似看作由玉米、豆粕、苜蓿三者組成。2023年我國玉米、豆粕及苜蓿草價格分別上漲了9%、7%、9%,同期,奶牛飼料價格約上漲了9%左右。未來看,根據USDA數據,2023年我國玉米供需格局從供大于求轉為供小于求,預計玉米價格仍有上漲空間;而豆粕則維持供大于求,同時今年南美大豆豐產,可能打壓全球豆粕價格,預計國內豆粕價格將下跌;對于苜蓿草,我國苜蓿草進口比例超過40%,主要進口地來自美國,價格受美國苜蓿草價格影響大,2023年受美國干旱影響,苜蓿草價格呈高位水平,月平均到岸價格達到393美元/噸,同比增長近9%,2023年1月到岸價開始回落,根據美國干草市場專家分析,2023年需求下滑將導致苜蓿草價格下行。綜上,考慮到玉米在奶牛飼料中占比相當于苜蓿草以及粕類的總和,預計2023年飼料價格將與2023年基本持平,2023年奶牛頭均養殖成本上漲1.5%。從中長期來看,受種植成本上升驅動,2023-2023年玉米、豆粕、苜蓿草將呈現持續上漲走勢,參照2023-2023年增速,2023-2023年奶牛飼料成本將年均增長5%,頭均奶牛養殖成本將上漲4.9%,預計2023年我國奶牛飼料成本相比2023年將上漲27%,年均增長4.1%,對應我國奶牛頭均養殖成本上漲31%,年均增長4.6%,奶牛養殖成本將成為國內原奶價格中長期持續上漲的主要推動力。四、原奶價格未來五年可能升至4.01元/千克1、供需缺口依靠進口乳制品彌補,預計2023年國內原奶價格可能上漲5.3%基于上述供需分析,2023年全國原奶需求5020萬噸,對應產量4118萬噸,按原奶與干乳制品1比8計算,需要進口干乳制品113萬噸來彌補供需缺口,同比2023年凈進口量上漲9.0%,國內原奶供應偏緊狀態加劇,加之新西蘭恒天然拍賣價仍可能受干旱影響而繼續上漲,我們判斷2023上半年受供應偏緊以及新西蘭奶粉漲價預期推動,我國原奶價格將平穩上漲至3.5元/千克,相比年初上漲3%,上半年價格區間為3.35-3.5元/千克,對應去年上半年均價同比上漲4.7%。對于下半年價格,從季節性角度看,受北方傳統產奶旺季影響,年中是原奶價格波動的相對低點,四季度隨著北方產奶淡季,原奶價格將開始上漲。考慮到國內奶粉進口商一般會提早3-5個月簽下奶粉訂單,因此新西蘭奶粉價格上漲、海內外價差縮小對奶粉廠商成本的影響需要在下半年才會體現,屆時國內乳制品可能會出現提價。我們按上半年恒天然乳品拍賣價再上漲15%達到5385美元/噸計算,對應進口奶粉到岸價約3.6萬元/千克,相比國內奶粉成本3.3萬元/千克高出10%左右。因此,下半年乳制品提價幅度可能在10%以上,屆時主產區原奶平均價格將受益乳制品提價在四季度左右開始上漲,我們判斷2023年下半年原奶價格將先抑后揚達到3.65元/千克,相比年中上漲4.3%,下半年價格區間為3.45-3.65元/千克,對應去年下半年均價同比上漲7.4%,全年價格區間3.35-3.65元/千克,對應銷量,加權平均銷售價為3.46元/千克,均價同比上漲5.3%。2、養殖成本上漲推動原奶價格2023-2023年復合增速1.9%原奶價格中長期走勢主要由供需結構與養殖成本兩者共同決定。從供需角度看,未來五年受益于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我國原奶需求將保持6.6%的復合增速,而原奶產量受牛群結構合理化影響,將在2023年后出現大幅上升,導致我國原奶供需缺口在2023年達到頂峰后,于2023年開始回落。從歷史看,在供需缺口呈下行走勢時,原奶價格走勢將由養殖成本決定。如前文分析,2023-2023年我國奶牛頭均養殖成本將年均上漲4.9%,假定頭均生產收益率不變,考慮到未來五年我國奶牛單產將年均上升3%,我們預計我國原奶價格中長期將保持約5.9%的復合增速,于2023年達到4.01元/千克。
2023年電子行業智能化分析報告2023年9月目錄一、消費電子發展趨勢:智能性和便攜性 3二、谷歌眼鏡開創可穿戴設備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將續寫可穿戴設備輝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觀設計和生態系統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側重運動和健康監測 53、即將出現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強大 6(1)蘋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發布多款產品 7四、智能手表+眼鏡解放雙手,埋葬智能手機 8五、硬件變革大,投資機會多 91、水晶光電:光學龍頭,智能眼鏡最顯著受易標的 102、環旭電子:設備連接的無線紐帶,微小化貼片工藝先鋒 113、歌爾聲學:聲學龍頭,小空間實現高音質 114、共達電聲 12六、附錄—可穿戴設備近期新聞匯總 121、屏幕有點小蘋果智能手表iWatch要來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計劃曝光:智能手表不讓蘋果專美 14一、消費電子發展趨勢:智能性和便攜性消費電子沿著智能性和便攜性兩個維度發展。在過去幾年,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智能性維度,即設備從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變;直至最近,谷歌眼鏡才引發了市場對便攜性維度的關注。在便攜性的維度,我們把電子產品分為四種類型:固定型、可攜帶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體型。我們認為,消費電子產品從可攜帶型向可穿戴型的演變剛剛開始,未來甚至會向可嵌入型演變,投資機會將非常豐富。JuniperResearch預計:至2023年,整個可穿戴電子設備市場將會超過150億美元,比2021年將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銷量至2022年預計將達到7000萬臺。正如應用的成長促進了智能手機市場的興盛,可穿戴技術領域也會出現類似的成長:做到應用生態系統與可穿戴設備同步增長,各種新功能的產品將層出不窮。谷歌、蘋果、三星等大廠商均已在可穿戴電子設備領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輪移動技術變革的行情。當前各大廠商關注度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設備主要是智能眼鏡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鏡開創可穿戴設備先河谷歌眼鏡給硬件行業帶來了重大變革和機遇,其對硬件的要求體現在四個方面:1)人機互動友好性(包括信息輸入和輸出);2)續航時間長;3)連接性;4)輕薄微型化。谷歌眼鏡在硬件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信息輸出和續航時間上,信息輸出的創新之處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顯示屏的圖像輸出方案以及骨傳導耳機的聲音輸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問題,谷歌的創新能夠大大降低功耗,延長續航時間。谷歌眼鏡硬件的創新關鍵在于微投和反射顯示屏。關于谷歌眼鏡的詳細論述請參見我們3月25日專題報告《谷歌眼鏡--無邊界創新時代的開啟》。三、智能手表將續寫可穿戴設備輝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觀設計和生態系統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價達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陸續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費者的關注。我們認為,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時期,消費者對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認知度低,創新跨度過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勝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觀設計和生態系統支持等方面都較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側重運動和健康監測摩托羅拉在2020年發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運動監測功能。產品內臵8GB空間,配有1.6寸彩色觸控屏幕,采用強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與Android2.1系統或以上的智能手機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術,也內臵了GPS系統,可以讓用戶在運動時可以準確追蹤所在位臵及記錄時間、距離、速度、心跳及熱量消耗;內臵258mAh鋰電池,不夠非常理想,運動時可連續使用5至10小時。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產品允許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搭載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統。配有分辨率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電子紙技術,可以通過藍牙2.1+EDR與其他設備連接;內臵震動馬達和三軸加速度計,可安裝位運動專門設計的程序。3、即將出現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強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還無法與智能手機相媲美,但蘋果、三星、谷歌等巨頭的動向讓我們堅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將更為強大,有望與智能手機相當。(1)蘋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稱,蘋果已經建立了一支100的團隊來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經開始試產,富士康已經收到了蘋果的訂單,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蘋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計和健康指標傳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過連接智能手機來顯示電子郵件、IM和其他數據,此外,還能夠實現手機的通話功能,并通過內臵地圖實現導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將采用1.5寸OLED屏幕(臺灣錸寶科技RiTdisplay)和OGS觸摸屏,內臵的電池僅可續航1-2天(蘋果的目標是續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發布多款產品科技網站SamMobile報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針對Fortius開發的臂帶、固定在自行車上的裝臵以及囊狀態。三星也設計了健康軟件SHealth,預示著運動和健康監測將是三星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重要賣點。媒體也傳出三星智能手表將命名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鏡解放雙手,埋葬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在功能手機通話和短信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上網、安裝應用程序、收發郵件等功能。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攜性較差的電腦,我們判斷,便攜性更強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眼鏡將埋葬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三種設備各有優缺點:1.智能手機是最成熟產品,功能豐富,但屏幕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約束了在駕車等場合的使用;2.智能眼鏡輸出畫面大,視覺效果較好,但裝在鏡腳的觸摸屏面積小,僅僅具有簡單動作識別功能,信息輸入不方便,不適合復雜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適輸入的觸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復雜的信息輸入,但屏幕太小,不適合人眼長時間觀看。我們認為,智能眼鏡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輸入和輸出優勢互補的特點,兩者的結合將兼具各自優勢,能夠實現在手表上輸入復雜內容,在眼鏡上觀看大的畫面,從而實現較好的視覺體驗。智能眼鏡+手表的硬件組合也具有智能手機所不具備的優點:一方面,眼鏡和手表持續與人體接觸,并可以通過傳感器自然地獲得人體信息,從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另一方面,眼鏡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雙手,適合在各種不同場合的應用,更勝于必須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機,有望替代智能手機,從而帶來消費電子的革命性變化。五、硬件變革大,投資機會多可穿戴設備的外在形態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機等傳統硬件產品,這些產品在硬件方面的變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鏡側重于光學方面的創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機的縮小版,并加入更多傳感器以讀取人體脈搏等信息,部分廠商也可能在腕帶處采用柔性化硬件設計。此外,智能眼鏡+手表的硬件組合也需要兩個產品之間頻繁的信號互聯,勢必增加對無線模組的需求。我們認為,水晶光電、環旭電子、歌爾聲學等公司將顯著受益于可穿戴設備的高速發展。1、水晶光電:光學龍頭,智能眼鏡最顯著受易標的公司是手機鏡頭用紅外截止濾光片和數碼相機用光學低通濾波器的領先廠商。公司在產品升級和新產品拓展兩個維度實現增長。光學低通濾波器的單價隨著從卡片機升級為單反微單而增長10倍以上,隨著攝像模組對像素和成像質量要求的提高,紅外截至濾光片材質從普通光學玻璃升級為藍玻璃,單價和市場空間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斷拓展微投、Kinect產業鏈相關產品等新產品。我們在3月25日專題報告《谷歌眼鏡--無邊界創新時代的開啟》中討論到,谷歌眼鏡硬件的創新關鍵在于微投和反射顯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術是光學加工、光引擎設計和鍍膜。水晶光電在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在光學加工方面,水晶光電具有十來年的經驗積累;在光引擎設計方面,水晶光電與芯片設計商奇景及LCOS專利持有人合作;鍍膜更是水晶光電的核心優勢,其光學鍍膜的產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電當前已進入某海外客戶的智能眼鏡產業鏈,踏上了智能眼鏡技術創新的第一波浪潮。2、環旭電子:設備連接的無線紐帶,微小化貼片工藝先鋒環旭電子是蘋果無線模組的兩大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應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們在3月25日專題報告《谷歌眼鏡--無邊界創新時代的開啟》討論,智能眼鏡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機的1/3,輕薄化要求遠遠超過絕大多數手機,智能手表的面積和體積也大約是智能手機的1/6至1/8,但功能上卻相差不大,這就對元器件和組裝工藝的微小化提出較高要求,公司必將憑借微小化貼片工藝的核心技術優勢在可穿戴設備產業鏈占有一席之地。3、歌爾聲學:聲學龍頭,小空間實現高音質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電聲器件廠商,通過強大的研發能力向上游整合,實現了關鍵原材料、自動化生產線和精密模具的自制,具備了較強的垂直一體化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向客戶進行大規模地快速出貨,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和產品供應,同時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大客戶戰略使得公司不斷切入繽特力、索尼、三星和蘋果等全球消費電子巨頭主流供應鏈。公司也在MEMS聲學器件上積累深厚,未來有望實現MEMS技術的突破。可穿戴設備需要麥克風來讀取用戶的語音信息,也需要音筒來輸出設備的信號,在很小的空間實現高品質的聲音輸入和輸出是歌爾等龍頭公司的技術優勢。4、共達電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聲學器件廠商,主要產品為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及其陣列模組,產品主要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平板電視、個人數碼產品、汽車電子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主要大客戶包括蘋果(通過MWM間接供應)、華為、中興、索尼、索愛以及三星等企業。六、附錄—可穿戴設備近期新聞匯總1、屏幕有點小蘋果智能手表iWatch要來了之前美國媒體就曾給出消息稱,為了研發iWatch,蘋果秘密組建了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數學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言語治療復習測試卷含答案
- 微機保護選擇題復習試題及答案
- 橋梁工程中混凝土缺陷防治措施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水利水電)之基礎知識自我提分評估(附答案)
- 初三年級課外輔導計劃
- 青藤書院寧大附初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實踐活動計劃
- 義烏市稠州中學2024年中考三模科學試題
- 初三上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計劃
- 2025年九省聯考新高考 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鹽堿地質量等級評價技術規程
- 農民合作社資產負債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員權益表
- 2024-2025學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三下學期二測模擬一語文試題含解析
- 2022國家電網企業文化、電力與能源戰略題庫(答案)
- 完整的策劃書模板
-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試試題庫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旅游定制師培訓課件
- 中國青光眼指南
- 智慧礦山行業洞察研究報告 20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