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華中學師大一附中2024屆化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考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2.鉬是植物和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調節瞳孔大小,保證視物清楚。已知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價是()A.+6 B.+5 C.+4 D.+73.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一定量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B.向盛有一定質量MnO2的燒杯中加入H2O2溶液C.加熱氯酸鉀制氧氣D.電解水一段時間4.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A.點燃酒精燈 B.過濾C.量取液體體積讀數 D.稱量NaCl固體5.下列是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的是()A.火力發電 B.風力發電C.水力發電 D.太陽能電池路燈6.下列物質的用途錯誤的是()A.用鈦合金制人造骨 B.用氧氣煉鋼C.用鐵做導線 D.用水灌溉農田7.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B.檢查裝置氣密性C.利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D.稱量10.05克食鹽8.密閉容器中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物質XYZQ反應前質量/g82405反應后質量/g待測24823A.其中X、Z為反應物B.其中Y和Q為生成物C.反應后X的質量為0D.反應后生成Y、Q的質量比為.9.化學的學習使我們學會了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宏觀現象,下列對宏觀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A.干冰升華﹣﹣分子的體積變大B.聞到遠處花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C.水變為水蒸氣體積變大﹣﹣分子間間隔增大D.氧化汞受熱分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10.通過實驗測定空氣的組成的科學家是A.拉瓦錫 B.盧瑟福C.門捷列夫 D.道爾頓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變壓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篩吸附氮氣和氧氣能力的差異將二者進行分離。在吸附塔中,通過加壓與減壓的交替循環,可以使分子篩重復使用,部分過程的示意圖如下。(1)分子篩中發生的變化是______(填“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A.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含有稀有氣體B.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含有二氧化碳C.分子篩對氮氣的吸附能力與吸附塔內氣體壓強有關(3)另一種分離氧氣和氮氣的方法是先將空氣液化,再利用氮氣和氧氣沸點的差異進行分離。資料:常壓下,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分離時,氮氣和氧氣的狀態是______(填序號)。ABCD氧氣液態液態氣態氣態氮氣液態氣態液態氣態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為測定某黃銅(Cu﹣Zn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某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0g黃銅樣品,將其放在燒杯中,然后把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燒杯中,其反應的情況如下表所示:步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20202020剩余黃銅樣品的質量/g17.414.8m13.2(1)表中的m的值為___。(2)此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為___。(3)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寫出計算過程)。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在實驗室可以利用如圖裝置制得鐵。(1)A處玻璃管內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2)B處試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3)C處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1)①中所得氣體是______,①與②中所得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2)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在方框內補全相應微粒的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某化學課堂上同學們正在進行酸、堿、鹽知識的探究,以下是教學片斷,請你參與其中并認真填寫空格.

(學生實驗)將二氧化碳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猜想①: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猜想②:兩者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實驗探究)(1)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實驗現象:A中____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____。(2)小紅認為小華的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小明同學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小華的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如果利用B裝置,應補充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__,則證明猜想①成立。(3)小寧設計的是通過檢驗生成物來驗證猜想,請你幫她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向B實驗后的溶液加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①成立,相關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思拓展)(1)氫氧化鈉溶液必須密封保存,原因是(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同學們的探究,我們發現,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碳酸氫鈉(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青竹湖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NaHCO3固體的加熱分解展開探究。(提出問題)碳酸氫鈉固體加熱分解的產物是什么?(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固體受熱不穩定,易分解生成碳酸鈉(Na2CO3)等②Na2CO3固體受熱不易分解③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CO不能(做出猜想)猜想一:產物是Na2CO3、H2O、CO2猜想二:產物是Na2CO3、H2O、CO(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實驗操作現象結論如上圖,取8.4g干燥的碳酸氫鈉粉末于試管A中,用酒精燈加熱至固體質量不再變化。A試管口出現大量水珠產物中有_____B試管中_____產物中有CO2(實驗結論)猜想一成立。(交流與討論)(1)小氧同學在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后將導管移出試管B他這樣操作可能導致的后果是_____。(2)小硅同學在實驗結束后,通過計算得出試管A中剩余固體(不含水分)的質量為_____g。(3)小鋁同學提出不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從理論上分析就能知道猜想二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_。(4)小鐵同學想除去混在Na2CO3固體中的少量NaHCO3雜質,從而得到純凈的Na2CO3固體。請你結合以上實驗探究的結論,幫助小鐵同學設計一個簡單且合理的實驗方案:_____(簡單描述實驗操作即可)。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D【解題分析】

能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物質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構成的,它的化學性質就是由誰來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選D。【題目點撥】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2、A【解題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物質的化學式進行解答本題。【題目詳解】在Na2MoO4中,鈉元素顯+1,氧元素顯-2,設:鉬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2+x+(-2)×4=0,則x=+6。故選A。3、A【解題分析】

A、一定量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開始受熱無氧氣產生,加熱一段時間后氧氣隨著高猛酸鉀的分解逐漸增加,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后氧氣質量不再變化,A選項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符合題意;B、向盛有一定質量MnO2的燒杯中加入H2O2溶液,氧氣的質量隨著雙氧水質量的增加會一直增加,B選項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不符合題意;C、加熱氯酸鉀制氧氣,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質量不斷減小,氯酸鉀分解完全,固體質量不再變化,C選項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不符合題意;D、電解水一段時間,生成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2:1是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D選項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不符合題意。故選A。4、C【解題分析】

A、不能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以免失火,選項A不正確;B、過濾時應用玻璃棒引流,同時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以免液體濺出,選項B不正確;C、量筒讀數視線跟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選項C正確;D、托盤天平稱量時應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且氯化鈉必須放在紙上,不能直接放托盤中,選項D不正確。故選C。5、A【解題分析】

A、火力發電通過煤炭的燃燒獲得能量,煤炭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火力發電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故A正確;

B、風力發電通過發電機的轉子轉動發電,轉子的轉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風力發電不是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故B錯誤;

C、水力發電是通過水的流動帶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轉子的轉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水力發電不是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故C錯誤;

D、太陽能電池路燈是將太陽能轉化為光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太陽能電池路燈不是由化學變化提供能量,故D錯誤。故選A。6、C【解題分析】A、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鈦合金可制人造骨,正確;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煉鋼,正確;C、鐵的導電性能差,易生銹,通常家用電路的電線用銅,而不用鐵,錯誤;D、水是生命之源,可用水灌溉農田,正確。故選C。點睛: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解題的關鍵。7、B【解題分析】

A.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所選用的物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該物質只與氧氣反應,不與其它氣體反應,二是反應后無氣體生成,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此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通過長頸漏斗加入水至漏斗的末端在水面以下,關閉止水夾,繼續加水,如果有水進入長頸漏斗中并形成一段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此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C.利用此裝置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從左端進入,若從右側進入會導致收集到的氣體不純凈,此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托盤天平只能準確稱量到0.1g,不能稱量10.05克食鹽,此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B。8、D【解題分析】

Y反應后質量增加了,屬于生成物,且生成了:24g-2g=22g;Z的質量減少了,屬于反應物,且參加反應的質量是:40g-8g=32g;Q的質量增加了,屬于生成物,且生成了:23g-5g=18g;由于生成物質量總和是:22g+18g=40g,而反應物質量為32g,所以X是反應物,且參加反應的質量為:40g-32g=8g;所以X反應后的質量是0。【題目詳解】A、由分析可知,反應物是X和Z,生成物是Y和Q,故說法正確;B、由分析可知,反應物是X和Z,生成物是Y和Q,故說法正確;C、由分析可知,X反應后的質量是0,故說法正確;D、由分析可知,反應后生成Y、Q的質量比為22:18,故說法錯誤。故選D。9、A【解題分析】試題分析:酒精揮發是因為分子的間隔變大,而不是體積發生變大。故選A.考點:分子性質10、A【解題分析】

根據化學家在不同領域的貢獻結合題意解答【題目詳解】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法國的拉瓦錫,并且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物理ACB【解題分析】

(1)分子篩吸附氮氣和氧氣能力的差異將二者進行分離,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A、空氣中含有稀有氣體,且稀有氣體不能被除去,所以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含有稀有氣體,故A正確;B、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能被氧化鋁除去,所以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故B錯誤;C、在吸附塔中,通過加壓與減壓的交替循環,所以分子篩對氮氣的吸附能力與吸附塔內氣體壓強有關,故C正確;(3)深冷法的原理是先將空氣液化,再利用氮氣和氧氣沸點的差異進行分離,常壓下,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則蒸發時,氮氣的沸點是-196℃,首先變為氣體,分離時,氧氣和氮氣的狀態是液態和氣態。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13.234%19.6%【解題分析】

(1)根據表中數據,20g稀硫酸最多消耗黃銅中鋅的質量為:20g-17.4g=2.6g,14.8g-13.2g=1.6g,可知第三次加入的硫酸已經過量,故表中的m的值為13.2g。(2)此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為:(3)設: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xx=3.92g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19.6%。答: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9.6%。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Fe2O3+3CO2Fe+3CO2;CO2+Ca(OH)2=CaCO3↓+H2O;防止CO污染空氣。【解題分析】

(1)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2)B中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3)C處酒精燈的作用是:點燃尾氣,防止CO污染空氣。14、O21∶2【解題分析】

(1)根據電解水實驗結論分析解答;(2)根據微觀示意圖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由圖可知,①中產生的氣體比②中產生的氣體體積要小,故①中所得氣體是氧氣,①與②中所得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2)由圖可知,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不變,故方框內的微粒應為1個氧分子,如圖。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塑料瓶變癟氣球膨脹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再與實驗B作對比氣球膨脹的程度不相同稀鹽酸有氣泡產生Na2CO3+2HCl=2NaCl+H2O+CO2↑2NaOH+CO2=Na2CO3+H2O檢驗反應物減少證明反應發生也可以檢驗生成物存在證明反應發生【解題分析】

[實驗探究](1)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實驗現象:A中由于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故塑料瓶變癟,B中由于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膨脹。(2)小明同學認為小華的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如果利用B裝置,應補充做的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再與實驗B作對比,如果觀察到氣球膨脹的程度不相同,則證明猜想①成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