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層評價技術(一)_第1頁
儲層評價技術(一)_第2頁
儲層評價技術(一)_第3頁
儲層評價技術(一)_第4頁
儲層評價技術(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儲層評價技術講授內容一、碎屑巖單井儲層評價技術二、碳酸鹽巖單井儲層評價技術(簡介)三、區域儲層評價技術(簡介)四、開發儲層評價技術五、儲層敏感性評價專題1、儲集巖的分類評價方法2、儲層非均質性研究3、儲層損害的地質因素探討4、油藏開發期地質特征5、油氣儲層的測井地質解釋6、儲層物性與孔隙結構7、裂縫性油氣儲集層8、儲層建模與儲層模擬主要參考文獻:1、裘亦楠薛叔浩,油氣儲層評價技術(修訂版),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2、王允誠,油氣儲層評價,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3、顏其彬等,儲層定量評價技術,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4、應鳳祥等,中國油氣儲層研究圖集(卷一)“碎屑巖”,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5、陶洪興等,中國油氣儲層研究圖集(卷二)“碳酸鹽巖”,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緒論儲層:凡是含有流體的地層統稱為儲層(王允誠)有效儲層和無效儲層:有效儲層:指油氣既能儲存又能滲流的儲層。無效儲層:只能儲集而不能滲流的(或在目前工藝技術條件下仍不能流動的)儲層。產層:儲層中油氣能夠滲流的那一部分。或:已經開采的具有工業價值的含油氣層。

一、油氣儲層評價的主要內容1、儲層沉積學(沉積—成巖)2、儲集物性和孔隙結構3、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4、測井及地震的精細解釋5、儲層所含流體性質及其動態特征6、儲層描述和模擬二、儲層研究的階段劃分和分類(勘探開發程度的差異)1、儲層診斷勘探初期,少量地震工作,1-2口探井(資料少)。應回答的問題:1)是否存在儲層?2)含油氣的儲層?3)初步估算儲層的孔、滲、飽參數,圈出大致的儲集空間發育區。4)研究區儲層的厚度分布圖;5)計算可能的產能和本區的預測儲量;6)確定本區是否應作進一步勘探,提供出可供鉆探的井位及經費概算。2儲層評價探區內己有若干口探井,并已獲得工業油氣流。而且已經做了一定數量的地震剖面及精細處理,測井系列齊全,取心完整。目標:找出有利部位,提供加密鉆探的井數和井位,并估算出控制儲量。解決的問題:1)四性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巖性、物性、含油氣性、電性)2)高分辨地震資料的精細解釋,包括沉積相、儲集物性參數、儲層厚度等;3)圈定有利地區,提供加密鉆探的井數和井位。4)開發前期的準備工作,并制訂開發概念設計或可行性方案。二、儲層研究的階段劃分和分類3、儲層(油藏)描述油藏投入開發,相當數量的開發井,資料豐富;目標:精細描述儲量和產能的分布,儲滲體的分布及剩余油的分布(二維,三維)回答的問題:1)油藏三維參數場;2)測井解釋參數圖版;3)油藏探明儲量,提供儲量豐度分布平面圖。4)儲層改造和增產措施的地質依據,選層;5)剩余油分布圖及挖潛措施;6)跟蹤開發數值模擬;二、儲層研究的階段劃分和分類80年代以來:1、儲、產層一體化組合研究四性資料—測試—試井—生產動態—生產測井綜合研究重點:產層參數、產層特征、產能判斷2、儲蓋層綜合研究強化蓋層研究,確定蓋層封閉能力,計算蓋層封閉油氣柱高度。——準確確定儲層有效性3、構造、儲層綜合研究

1)構造和斷裂的演化與儲層形成機制——孔隙發育

2)不同構造類型的儲層與油氣富集關系——有利構造圈閉三、油氣儲層地質學的近代進展4、裂縫性儲層研究

多種方法研究裂縫古應力場反演(有限元模擬)構造曲率測井裂縫解釋產能分布薄片鑒定(微裂縫)目的:確定裂縫發育段、裂縫參數、裂縫發育平面分布特征、高產區預測三、油氣儲層地質學的近代進展5、巖溶型儲層研究巖溶類型殘余巖溶強度的分布巖溶孔隙的確定和測井響應巖溶型儲層的生產特征物性參數6、非均質儲層研究巖性非均質物性非均質——關鍵是滲透率的非均質儲層分布非均質三、油氣儲層地質學的近代進展7、儲層模擬沉積埋藏史孔隙演化史生烴史油氣二次運移圈閉評價三、油氣儲層地質學的近代進展評價技術和方法:

巖石學研究沉積相分析成巖作用研究溫度和壓力分析儲集空間和物性評價含油性評價綜合評價適用井別:評價井,科學探索井(取心井段長、資料豐富)資料基礎:地質錄井(巖心、巖屑、井壁取心等)、地震、測井、試油試采、實驗室分析碎屑巖單井儲層評價技術評價技術和方法:

巖石學研究沉積相分析成巖作用研究溫度和壓力分析儲集空間和物性評價含油性評價綜合評價適用井別:評價井,科學探索井(取心井段長、資料豐富)資料基礎:地質錄井(巖心、巖屑、井壁取心等)、地震、測井、試油試采、實驗室分析第一章巖石學研究一、以巖心錄井為重點(連續素描、重點拍照)二、系統取樣與重點取樣相結合取樣密度:含油巖石5-10個/m;非含油巖石2-5個/m;粘土巖1個/1-3m;三、巖屑錄井和井壁取心為輔四、利用測井錄井資料建立巖、電關系綜合剖面。主要測井曲線:自然電位、微電極、感應、自然伽馬、密度、聲波、地層傾角等五、分類進行分析化驗巖石薄片,鑄體薄片,熒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礦物分析、陰極發光薄片、電子探針分析、掃描電鏡、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穩定同位素分析、圖像分析、壓汞分析、油層物性分析。第一節基本要求一、顏色

反映沉積環境的氧化還原程度。

自生色:含鐵自生礦物、有機質,反映沉積環境的氧化還原程度。

繼承色:陸源礦物種類和含量,如長石砂巖為粉紅色,系巖石遭受次生變化所致。二、成分1、顆粒成分

陸源碎屑:以石英為主,次為長石和巖屑。盆內碎屑:主要是碳酸鹽鮞粒、球粒、內碎屑和化石碎屑(我國中新生代湖相碎屑巖含少量)。

薄片鑒定第二節研究內容2、填隙組分

雜基(粘土和灰泥)和膠結物。膠結物指成巖期在顆粒縫隙中形成的化學沉淀物。主要為:碳酸鹽礦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鐵礦)硅質—石英、玉髓和蛋白石其它鐵質礦物(赤鐵礦、褐鐵礦和黃鐵礦)硫酸鹽礦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見))三、結構1、粒度一般采用十進制粒度分級,編制粒度概率圖和求粒度參數多采用2的幾何級數制。礫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可定在0.0039或0.005mm粒度命名法:含量>50%——主名;25~50%——質;10~25%——含常用的碎屑顆粒粒度分級表

十進制2的幾何級數制顆粒直徑(mm)粒級劃分顆粒直徑(mm)

>10001000~100100~1010—1巨礫粗礫中礫細礫礫巨礫中礫礫石卵石

>256256~6464—44~21—0.50.5~0.250.25~0.1粗砂中砂細砂砂極粗砂粗砂中砂細砂極細砂

2~11~0.50.5~0.250.25—0.1250.125~0.0625

0.1—0.050.05~0.01粗粉砂細粉砂粉砂粗粉砂中粉砂細粉砂極細粉砂

0.0625~0.03120.0312~0.01560.0156~0.00780.0078~0.0039<0.01粘土(泥)<0.00392、球度碎屑顆粒長中短軸(abc)的接近程度。3、形狀圓球狀橢球狀扁球狀長扁球狀(與沉積環境有關)4、園度棱角狀、次棱角狀、半圓狀、圓狀—反映顆粒結構成熟度的重要標志5、表面特征石英顆粒表面的磨光程度及刻蝕痕跡—反映顆粒成因6、膠結類型碎屑顆粒與填隙物間的關系類型:基底膠結、孔隙膠結、接觸膠結、鑲嵌膠結(壓溶)7、膠結物結構

粒間化學沉淀物質的晶粒大小、生長方式、和重結晶程度。8平均粒徑(Mz)和中值(Md)(粒度累積曲線上)9標準偏差和分選系數10偏度11峰度12概率累積曲線13C-M圖14結構散點圖15孔隙結構16結構成熟度成分成熟度:穩定組分含量/不穩定組分含量結構成熟度:雜基含量、砂泥比五、碎屑巖分類1、粒級分類粗砂、中砂、細砂、粉砂巖2、成分分類

石英長石巖屑三端元法(《儲層地質學》方少仙)純石英砂巖:石英90%以上,長石、巖屑≤10%石英砂巖:石英75~90%,長石、巖屑≤25%次巖屑長石砂巖或次長石巖屑砂巖:石英50~75%,長石、巖屑25~50%長石巖屑砂巖或巖屑長石砂巖:石英<50%,長石≥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