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D2.D3.D4.D5.D6.A7.ABCD8.BCD二判斷題1.V2.X3.V4.V5.V6.X7.X8.X9.V10.V三簡答題1.答:(1)數量性:數量性是指統計學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分別是數量多少、數量間的關系、質與量互變的界限和規律性。(2)總體性:總體性是指在統計工作中,通常將社會經濟現象看作一個整體現象。(3)具體性:具體性是指統計數據都是在一定的地點、時間、條件下發生的。(4)社會性:在統計中必須考慮社會角色。2.答:統計標志與統計指標既有區別又有聯系。(1)標志與指標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標志是說明個體特征的,而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征的。②標志中的數量標志可以用數值表示,品質標志不能用數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標都是用數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數值表示的指標。③標志中的數量標志不一定經過匯總,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標是由數量標志匯總得來的。④標志一般不具備時間、地點等條件;而作為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一定要有時間、地點、范圍。(2)統計標志與統計指標的聯系主要包括以下兩點:①有許多統計指標的數值是從個體數量標志值匯總而來的,它既可是各單位標志值的總和,也可是個體數的總和。②指標和數量標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變換關系。3.答:(1)按對象性質分類:按對象性質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實體指標和行為指標(2) 按取值依據分類:按取值依據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3) 按功能分類:按功能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描述指標、評價指標和預警指標。(4) 按內容分類:按內容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5) 按數量對比關系分類:按數量對比關系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類。4.答:統計方法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包括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和綜合指標法、統計模型法和歸納推斷法等。(1) 大量觀察法就是對所要研究的社會經濟現象事物的全部或足夠多的單位進行觀察,以反映總體數量的特征。(2) 統計分組法是指根據統計目的和統計對象的特點把統計對象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組,然后分別進行統計。(3)綜合指標法就是指利用各項指標對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進行描述、研究和分析的方法。(4)統計模型法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和假定條件,用數學方程去模擬現實經濟現象數量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即利用模型描述社會經濟現象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并進行數量上的評估和預測。(5)歸納推斷法是指從部分個體的特征入手,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總體的某種信息,即從個別到一般,從矛盾的特殊性到矛盾的普遍性,從事實到概括。5.答:統計工作主要由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等四個環節組成。(1)統計設計是指根據統計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研究目的,對統計工作各個方面和各環節所作的通盤考慮和安排,其主要內容包括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的設計、統計分類和統計分組的設計、統計表的設計、統計資料搜集方法的設計、統計工作各個部門和各個階段的協調與聯系、統計力量的組織與安排等。(2)統計調查是根據統計方案的要求,采用各種調查組織形式和調查方法,有計劃地對所研究總體的各個單位進行觀察和登記,從而準確、及時、系統、完整地搜集統計原始資料的過程。(3)統計整理是根據統計目的對統計調查階段所取得的原始資料進行審核、分組和匯總,將分散的、零星的反映個體特征的資料轉化為反映各組總體數量特征的綜合資料的過程。(4)統計分析是指在統計調查和統計整理的基礎上,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所研究的現象總體進行全面、系統的數量分析,認識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進而向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建議。第二章、不定項選擇題1.B2.D3.A4.A5.D6.D7.CD8.AB二、判斷題1.V2.X3.V4.V5.X6.X7.V8.X9.V10.V三、簡答題1.答:按照調查范圍不同,統計調查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按調查時間的連續性,統計調查可分為連續調查和不連續調查。按調查組織方式不同,統計調查可分為常規調查和專項調查。以上各種分類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調查進行的不同分類。2.答: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即“向誰調查”“由誰來提供具體資料”“向誰提交調查資料”。調查對象是根據調查目的確定的調查的范圍,即所要調查的總體,它是由許多性質相同的調查單位組成的。調查單位是指所要調查的總體中的個體,即調查對象中的一個一個具體的單位。報告單位是負責向統計調查機關提交調查資料的單位。調查單位與報告單位是否一致,要根據實際調查的目的和情況來確定。3.答:(1)按照隨機原則進行:概率抽樣調查按照隨機原則抽選樣本,即從總體中抽取樣本完全隨機決定,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2)概率已知:總體中每一個單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這個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計算出來的。(3)目的是推斷總體:概率抽樣調查的調查目的不是說明樣本本身,而是根據樣本資料來推斷總體的情況。(4)誤差范圍可控:隨機抽樣的誤差是可以計算的,誤差范圍是可以控制的,推斷結果是真實可信的。4.答:(1)簡單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又稱純隨機抽樣,是指對總體不作任何處理不進行分類也不進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隨機的原則,抽取抽樣框中預定個數的調查單位作為樣本。(2)分層抽樣:分層抽樣又稱類型抽樣或分類抽樣,是指先將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層,而后在各層中按隨機的原則抽取若干樣本單位,由各層的樣本單位組成一個樣本。(3)等距抽樣:等距抽樣又稱機械抽樣或系統抽樣,是指將總體全部單位按某一標志排隊,而后按固定的順序和相等間隔在總體中抽取若干樣本單位構成一個樣本。(4)整群抽樣:整群抽樣是首先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個互不交叉、互不重復的群,然后隨機抽取一部分群作為樣本,未抽中的群則不做調查。5.答:統計調查誤差分為登記性誤差和代表性誤差。登記性誤差是指調查過程中各個有關環節錯誤登記事實造成的誤差。由于登記性誤差是各種主觀原因引起的,因此又叫人為誤差。代表性誤差是指用部分單位的數值估計總體時,由于該部分單位對總體缺乏充分的代表性,而使推斷的總體數值同總體的實際數值之間發生的誤差。6.答:(1)登記性誤差的防止措施:制定科學的調查方案;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全面加強統計法制建設。(2)代表性誤差的防止措施:要準確選定抽樣方法;正確確定樣本數目。第三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D2.D3.B4.D5.A6.ABCD 7.ABC8.ABCD二、判斷題1.x2.V3.V4.x5.x6.V7.V8.V9.V10.x三、簡答題1.答:根據分組標志的特征不同,統計總體可以按照品質標志分組,也可以按照數量標志分組。對同一總體既可以按一個標志分組,也可以按兩個或兩個以上標志分組,分為簡單分組和復合分組。2.答:統計分布就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將總體的所有單位按組進行歸并排列,形成總體中各個單位在各組間的分布。統計分布的實質是把總體的全部單位按某標志所分的組進行分配所形成的數列,所以又稱為分配數列或分布數列。3?答:①將原始資料按其數值大小重新排列,計算全距;②確定變量數列的形式;③確定組距和組數;④確定組限;⑤計算各組單位數,編制變量數列。4.答:從形式上看,統計表是由總標題、橫欄標題、縱欄標題和指標指數值四部分構成。此外,還有表外附加,即在表下增加了補充資料、注解、附記、資料來源、指標的計算方法、填表單位、填表人員以及填表日期等內容。第四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A2.D3.A4.C5.C6.D7.B8.B9.A10.A二、判斷題1.V2.X3.X4.X5.X6.X7.X8.V9.X10.V11.V12.V三、計算題1.(1)102.5%(2)提前一個季度。2.第一產業:1.45%;第二產業:50.09%;第三產業:48.46%。3.600/200000=3(個/千人),說明每千人有3個零售商業機構為他們服務,200000/600=333(人/個),說明每個零售商業機構為333人服務。4.33.6(件)。5.算術平均數:1802.5(元);眾數:1800(元);中位數:1807.69(元)。6.甲。四、簡答題1.答: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在一定時間、空間條件下的總規模或總水平的最基本的綜合指標,其表現形式為絕對數,故又稱統計絕對數或數量指標。按反映總體現象的內容不同,總量指標可分為總體單位總量指標和總體標志總量指標。總體單位總量指標是指總體內總體單位的總數,簡稱單位總量。總體標志總量指標是指總體中各單位某種標志值的總和,也就是變量值的總和,簡稱標志總量。按反映總體現象的時間狀態的不同,總量指標可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是說明現象在某一段時間內發展變化的總量指標,時點指標是說明總體現象在某一特定時間點上的總量指標。2.答:時期指標是說明現象在某一段時間內發展變化的總量指標。時期指標的特點:(1)時期指標的指標數值具有可加性,加總后表示更長時期內的指標值。(2)時期指標的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所反應的時期長短有直接聯系。(3)時期指標的指標數值通常是通過連續不斷登記匯總取得的。時點指標是說明總體現象在某一特定時間點上的總量指標。時點指標的特點:(1)時點指標的指標數值是不具有可加性的,加總后的指標值沒有實際意義。(2)時點指標的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間隔時間的長短沒有直接聯系。(3)時點指標的指標數值通常是通過定期的一次登記取得的。3.答:據統計分析目的的不同,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數值進行對比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較標準(即對比的基礎),從而對比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相對指標。相對指標一般有七種形式,它們分別是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指標、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歸納起來有兩類:一是同一總體內部對比,二是兩個總體間對比。屬于同一總體內部對比的相對指標有: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指標、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簡稱“計劃完成程度指標”“計劃完成百分比”,是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時期內同一總體的實際完成數值與計劃任務數值對比的相對數,一般用百分數來表示。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指標是計劃期中某一時期的實際累計完成數與全期計劃數的比值。它可以逐日、逐月、逐季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計劃執行的均衡性。結構相對指標是指在同一總體內,部分與總體之間的比率關系。它表明總體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數、成數或系數表示。比例相對指標是總體內部不同部分數量的對比,它用來分析總體范圍內各個局部、各個分組之間的比例關系和協調平衡狀態。動態相對指標是同一總體中同一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數值之比。這個指標用于反映現象發展速度,并據以推測現象變化的趨勢。屬于兩個總體之間對比的相對指標有:比較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是將兩個性質相同的指標做靜態對比得出的綜合指標。強度相對指標是在同一地區或單位內,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數值對比得出的相對數,是用來分析不同事物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表明現象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4.答:平均指標主要用于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變量值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達到的一般水平,又稱統計平均數。平均指標對于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的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可以消除因總體規模不同而帶來的總體數量差異,從而使不同規模的總體具有可比性。第二,可以反映同一總體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趨勢。第三,可以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如分析勞動生產率水平與平均工資水平的關系、平均降雨量與畝產量的關系等。第四,可以進行數量上的推算和預測。第五,對總量指標進行補充說明。5.答:變異指標是反映總體各單位變量值差異程度的指標,它表明總體各單位變量值的離散程度和離中趨勢。變異指標在統計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第一,變異指標是衡量平均指標代表性高低的尺度。平均指標是總體各單位變量值的代表值,其代表性的大小與總體各單位變量值的差異程度密切相關。總體的變異指標越大,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反之,總體的變異指標越小,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大。第二,變異指標可以用來研究現象的穩定性。變異指標越小,則說明社會經濟活動的均衡性好;反之,變異指標越大,則說明社會經濟活動的均衡越差。第五章一、填空題1.現象所屬的時間;現象不同時間上的統計指標數值2.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總量指標3.各個指標數值;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間水平、基期水平和報告期水平4.序時平均數或動態平均數;動態5.報告期;基期水平;累計;逐期6.報告期水平;最初水平;定基;環比;同比7.累計增長量、固定基期水平8.長期趨勢;季節變動;周期性;不規則變動二、不定項選擇題1.C 2.D 3.A 4.B 5.A6.ABCD7.AD 8.ABC三、判斷題V 2.V 3.x 4.X 5.x6.x四、簡答題1.時間序列又稱動態數列、時間數列,是將同一統計指標的數值按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數列。時間序列是由兩個相互匹配的序列構成的,一是現象所屬的時間,即反映時間變化的數列,如月份;二是反映現象不同時間上的統計指標數值,即反映指標數值變化的序列。按統計指標的表現形式的不同,時間序列可分為總量指標時間序列、相對指標時間序列和平均指標時間序列三種。其中總量指標時間序列是基本序列,其余兩種是派生序列。總量指標之間序列是將同一總量指標的數值按其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序列。它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各時間達到的絕對水平及其發展變化情況。由于總量指標按其反應的時間狀況不同可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間指標,因此,總量指標時間序列也可以分為時期指標時間序列和時點指標時間序列,簡稱時期序列和時點序列。當時間序列中所包含的總量指標都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段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量時,這種總量指標時間序列就稱為時期序列。當時間序列中所包含的總量指標都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瞬間上所達到的水平時,這種總量指標時間序列就稱為時點序列。將同一相對指標的數值按其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數列叫做相對指標時間序列。它反映社會經濟現象之間相互聯系的發展過程、狀態和趨勢。將同一平均指標的數值按其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數列叫做平均指數時間序列。它反映社會經濟現象一般水平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當時間序列中所包含的總量指標都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段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量時,這種總量指標時間序列就稱為時期序列。時期序列的主要特點有:(1)時期序列中各個觀察值可以相加,相加后的觀察值表示現象在更長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量。(2)時期序列中每個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直接聯系,即具有時間長度。除個別指標值可能出現負數外,一般來講,時期越長,指標值越大;反之,時期越短,指標值越小(。3)時期序列中的指標數值一般采用連續登記辦法獲得。當時間序列中所包含的總量指標都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某一瞬間上所達到的水平時,這種總量指標時間序列就稱為時點序列。時點序列的主要特點有:(1)不可加性,即時點序列中各時點上的同一空間的數值不具有可加性。(2)時點序列每個指標數值只表明現象在某時點的數量,其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時間間隔的長短無直接聯系,即不具有時間長度。(3)時點序列的指標數值一般采用間斷登記辦法獲得。4.編制時間序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動態分析,通過同類觀察值在不同時間序列上的數值對比,來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變化過程或趨勢。因此,保證序列中各指標數值之間的可比性,是編制時間序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可比性的具體要求是:(一)指標數值所屬的時期長短或時間間隔最好一致。對時期序列而言,由于各數值的大小與所屬時期的長短直接相關,因此各數值所屬時間的長短應該一致,否則不便于對比分析。對時點序列而言,雖然兩時點間間隔長短與數值無明顯關系,但為了更好地反映現象的發展變化狀況,兩時點之間的間隔最好一致。(二)指標數值所屬的總體范圍應該一致。指標數值與現象的總體范圍直接相關,因此,在時間序列中各項數值所屬的總體范圍必須前后一致,否則各項數值不能直接對比。若要對比,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三)指標的經濟涵義應該相同。指標的經濟涵義不同,不能混合編制成一個時間序列。(四)指標數值的計算方法、計算價格和計量單位應該一致同一名稱的統計指標在不同時間的計算方法、計算價格和計量單位可能不相同,在編制時間序列時應當注意加以調整,以保持一致。5.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環比發展速度側重反映某一指標逐期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定基發展速度用以反映某一指標在較長時間內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實際工作中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同時也可以進行相互推算。(1)定基發展速度等于相應各個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a aa a a―n=—2X—3XX―tt=1X—n~積,用公式表示為:a aa an-2 an-1。(2)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aaan~ ~n—~n-1商等于相應時期的環比發展速度,用公式表示為:an-1a1a1。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以上所列關系,利用已知的資料來推算未知的指標值,或者用來檢驗結果的正確性。五、計算題1.30(萬元)2.41(件)3.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人均純收入(元)476051535919697779178896增長量逐期一3937661058940979累計一3931159221731574136平均增長量827.2發展速度(%)定基100108.26124.35146.58166.32186.89環比一108.26114.87117.87113.47112.37增長速度定基一8.2624.3546.5866.3286.89
(%)環比一8.2614.8717.8713.4712.37平均發展速度(%)113平均增長速度(%)134.9%5.(1)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總產值(億元)647593125增長量逐期——111832累計——112961發展速度(%)定基100117-19145.31195.31環比——117-19124134.41增長速度(%)定基——17.1945.3195.31環比——17.192434.412)1.253)195.31(億元)第六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D2.C3.D4.D5.ABC6.ACDE7.AB8.ABCD二、判斷題1.X2.X3.X4.X5.V三、簡答題1.答:統計指數,簡稱指數,是反映現象變動和進行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一般表達式為:指數報告期量/基期量。廣義的指數是指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數量變動的相對數。狹義的指數是指反映總體現象中不能直接加總與不能直接對比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時間條件下數量總和變動的一種特殊相對數。2?答:統計指數在社會經濟領域中具有廣泛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①統計指數可以綜合反映復雜現象總體的綜合變動;②分析各個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③研究現象的長期變動趨勢;④對經濟現象進行綜合評價和測定。答:①確定同度量因素。根據研究對象的特點和現象之間的關系,確定同度量因素。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時期。為排除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將其固定在同一時期。將兩個時期的指標數值進行對比,測定指標的綜合變動。答:在統計分析中,表明社會經濟現象本身聯系的、數量上有對等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指數所形成的整體就是指數體系。答:平均指數是指采用平均數的計算形式來計算的指數,是個體指數的加權平均數。
根據計算方法的不同,平均指數有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和加權調和平均指數兩種基本形式。A:k=q=150qqA:k=q=150qq1200=125%B:k=qr=60=qq8075%1.(1)0C:k=q=420=105%qq4000計算結果表明:三種商品的變動幅度是不同的。其中A銷售增長了25%,B下降了25%,k工qp
k=k工qp
k=yio
qyqp002)商品名稱單位基期報告期銷售額/元銷售量%單價/元p0銷售量q單價/元p1基期qp0報告期q1p1假定qp10A包1201015011120016501500B份80506060400036003000C米40020420248000100808400合計13200153301290012900X100%=97.73%13200三種商品由于銷售變動影響的銷售額變動為:yqp—yqp=12900-13200二-300(元)1000/ypqk二yii/ypqk二yiipypq01=15330x100%=118.84%12900三種商品由于價格變動影響的銷售額變動為:Epq-Epq =15330-12900=2430(元)1101計算結果表明:該商店報告期所銷售的三種商品的價格變動使銷售量增加了18.84%;由于商品價格增加,而使商店鄭家銷售額為2430萬元。2.銷售量總指數=(98.5%X3600+94.5%X5000+106%X400)F(3600+5000+400)X100%=96.61%第七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C2.D3.A4.B5.A6.ACDE 7.CDE8.ACD二、判斷題1.V2.X3.X4.V5.V三、簡答題1.答:統計報告是統計工作的最終成果,其作用有:(1)綜合反映不同時期社會、企業經濟發展狀況,全面展現經濟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增強社會及企業開展經濟建設的信心和決心。(2)實施統計監測,及時發現并分析社會、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社會各界提供決策依據。(3)跟蹤了解并監督企業貫徹落實預定規劃的情況,全面掌握各部門、各環節的發展狀況、結構比例等,促進各職能部門、各流程環節更好地發揮作用、協調發展。(4)幫助和指導企業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5)立足當前,展望和預測未來,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對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也有助于制定企業發展計劃。寫好統計報告是做好統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統計從業人員一項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其綜合素質和水平的體現。2.答:(1)科學性:統計報告的科學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統計報告中文字和數據,都是以科學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其分析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量變和質變規律,即任何事物的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一定數量也就沒有事物的質量,數量增減變化到一定程度,事物的質量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次,在科學的思想指導下,統計人員采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統計數據整理辦法、論證方法等,從數量與質量的辯證關系中研究、探索社會、企業發展狀況,及時發現其中的規律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應對辦法和建議。(2) 實用性:①所反映的問題是當前黨政領導、企業負責人和社會公眾所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重點問題;②所搜集的資料、體現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而不是虛構幻想的;③所提出的對策建議是切實可行的,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④所使用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文字有別于其他的文藝作品,不能使用夸張或隱匿的手法,力求通俗簡潔。(3) 專業性:統計報告的專業性是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即用統計數據說話,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從數據中分析問題,從數據的變化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此同時,要用統計專業術語、圖表等來解讀經濟社會的各種現象。統計報告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數據的整理辦法、分析方法、推算方法和預測方法等,都是統計特有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使得統計報告數據準確、情況清楚、分析得當、建議可行、說服力強,能夠對經濟和社會的
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4)時效性:統計報告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求講究時效性。失去了時效性,也就失去了實用性,統計報告寫得再好,也成了無效勞動。統計報告的作者要時刻把握這一特點,做到思想敏銳、動作迅速,爭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傘”。3.答:撰寫統計報告的具體步驟包括:選題定向、搜集資料、標明觀點、謀篇布局、撰寫初稿和潤色修改等,通過這些具體的環節,最終使統計報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選題決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觀點表達了作者的中心論點,資料為文章提供了有力的論據,框架體現了作者的邏輯思維過程,文字則是用特有的論證方法把這些觀點和論據按照邏輯順序串聯起來。第八章一、不定項選擇題1.C21.C2.B3.D4.C5.6.AD7.ABCDE8.ABD9.BCDE10二、判斷題1.V2.X3.V4.X5.6.X7.X8.X9.X10.XXABCDE三、簡答題1.答:統計調查制度是各級政府統計部門依法實施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業務工作方案;是關于統計指標、統計表式、統計對象、統計范圍、調查方法和調查頻率等統計制度方法要素的規范表述和統一規定;是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對同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上級統計部門對下級統計部門關于統計調查工作的綜合要求,具有權威性和法規約束性。2.答:根據統計調查項目的不同,統計調查制度分為國家統計調查制度、部門統計調查制度和地方統計調查制度三大類別。3.答:法人單位由產業活動單位組成,一個法人單位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產業活動單位。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之間存在一種隸屬關系,即產業活動單位接受法人單位的管理和控制。對于大多數法人單位來說,他們位于一個活動場所,并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經濟活動,這類法人單位本身就是一個產業活動單位,即單產業法人單位。另外一些法人單位,他們或位于一個以上的活動場所,或從事一種以上的經濟活動,并能夠提供各自的業務情況和財務收支資料。對這種單位原則上要將他們分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業活動單位。這種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產業活動單位組成的法人單位稱為多產業法人單位。4.答:實施企業一套表,要按照統一設計報表制度、統一管理調查單位、統一數據采集處理方式、規范統計工作流程、統一布置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公司公益活動方案
- 戶外戲劇觀賞活動方案
- 愚人節團建創意活動方案
- 2024年阿勒泰職業技術學院招聘事業編制專任教師考試真題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東城中學七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植物發育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引進招聘考試真題2024
- 滁州市來安縣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考試真題2024
-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試卷
- 教育心理學在學生行為塑造中的應用
- 2023年德陽市旌陽區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啟蒙課件PPT
- 鉆井安全操作規范
- 焊接工藝評定氬弧焊
- 食用菌生產技術 大球蓋菇栽培技術課件
- 益生菌產品項目產品開發與流程管理
- 花城版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
- 小班語言課《水果歌》PPT
- (外研社)新編進出口英語函電答案-Unit-2-11-包含部分test-yourself
- 電動汽車充電站新建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及風險控方案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準規范(高清最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