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筆墨丹青_第1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筆墨丹青_第2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筆墨丹青_第3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筆墨丹青_第4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筆墨丹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筆墨丹青課標要求:概述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畫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脈絡

導言

“中國畫”,或稱“國畫”,是20世紀上半葉產生的名詞。它是對自唐宋元明清以來,用毛筆、墨汁或特定的顏料在宣紙、絹等材料上的繪畫,以及對這種傳統(tǒng)繪畫形式的稱呼。國畫的種類從手法上講,分為工筆、兼工帶寫、寫意三種;從內容上分,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不同時期的繪畫有著不同的主題,但都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征。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國畫,走進歷史,感受國畫藝術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歷史之美、哲學之美。起源:新石器時代

陶畫集體舞蹈圖地畫雙人圖壁畫東巴舞觀察上面三幅圖畫,體現了原始社會的藝術特點是什么?自然、生動、質樸而又不失浪漫賞——翰墨千年之大美戰(zhàn)國帛畫《人物龍鳳圖》東漢門楣畫像石初步發(fā)展:戰(zhàn)國至秦漢賞——翰墨千年之大美色彩艷麗,氣勢宏大、形態(tài)飛揚,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

顧愷之,東晉無錫人,是宗教壁畫家和人物肖像畫家。有“才絕、畫絕、癡絕”美譽。是中國畫史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畫家。繪畫理論也是中國古代開創(chuàng)之作。作品以形寫神,惟妙惟肖,眉目傳情,活脫真人。《洛神賦》曹植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向往。梳著高高的云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盛唐畫家吳道子改革傳統(tǒng)的線描,用圓潤豐腴、粗細變化的線條,將暈染法的立體效果融入傳統(tǒng)線描法,又頗有動感。被譽為“吳帶當風”。唐代吳道子《天王送子圖》摹本(局部)這幅畫的內容是描寫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親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天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初唐閻立本《步輦圖》《五牛圖》出自開元年間名畫家韓滉之手。畫面布景簡練,僅有一棵小樹,著力表現了牛的狀貌。五頭牛,各具不同姿態(tài),神情生動,準確的描繪出牛的形體結構,讓人感受到它的憨誠、健壯、樸厚、執(zhí)拗、勤奮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華貴的氣勢、開放自由的環(huán)境等。宋代文山水畫原因:重文輕武的國策,文人階層壯大;

理學的興起,文人更注重內心的修養(yǎng)。能文不求舉,善畫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蘇東坡特點:山水畫成為獨立畫種;由寫實轉而注重意境、寄托情懷中國繪畫藝術走向鼎盛時期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北宋李成《晴巒蕭寺圖》北宋文人山水畫,體現了國家統(tǒng)一之后的開闊心態(tài)。1)北宋的山水畫——氣勢宏偉、陽剛豪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北宋的畫風含蓄深沉,氣勢更為宏大。如《千里江山圖》展示祖國錦繡山河的神奇美麗。全圖長12米,畫面視野開闊,境界幽深,色調爽秀明快,展卷觀賞,路轉峰回,美不勝收,令人有壯游千里之感。2)南宋的山水畫——馬遠《梅石溪鳧圖》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馬遠、夏圭作圖多作“一角”、“半邊”之景,不求對稱,墨色恬淡。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故他們的畫作又被稱為“殘山剩水”,是對南宋偏安江南的寫景照。“殘山剩水”明清的文人畫

——

朱耷,真名朱統(tǒng)筌,明亡、一度為僧,又當道士,有八大山人別號。他的山水畫很有特色,盡是殘山剩水一片荒涼,都是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國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鳥畫。

風格奇特、不拘成法2009年,匡時春拍賣行成交價為8400萬元。

朱耷的《仿倪云林山水》枯木寒鴉圖

朱耷(八大山人)《秋風紈扇圖軸》

明代唐寅(唐伯虎)所畫《秋風紈扇圖軸》,左上角題詩云:“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由此點明作品的主題,以生活中見慣的細瑣小事,諷喻政治生活中的附炎趨勢,追名逐利的丑態(tài)。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

民間風情——伴隨著商業(yè)興盛、城市發(fā)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來民間文化日益繁榮,描繪日常生活的風俗畫也開始發(fā)展起來。民間風情——木刻版畫(小說插圖)明萬歷年間刊本《全像三國演義》明清時期,小說成為雅俗共賞的文學讀物為了使小說劇本讀來更為有趣,刻書坊開始使用木刻版畫作為插圖。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全國出現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三大流派。民間風情——年畫民間風情——布貼畫在傳統(tǒng)民間剪紙、刺繡、壁畫、布貼工藝的基礎上,從生活出發(fā),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布塊,通過布縫和補花布飾手工藝,創(chuàng)造出畫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貼畫。剪紙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子等,以表達自已的喜樂感情及生活感受。剪紙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多取材自喜慶節(jié)令、五谷豐收、兒童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故深受大家喜愛。民間風情——剪紙畫中西繪畫的審美特征區(qū)別是十分明顯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重言志抒情,西方傳統(tǒng)繪畫則重模仿自然,中國繪畫講究意境美,西方傳統(tǒng)繪畫則重視人體美;中國傳統(tǒng)繪畫呈現出哲學化的審美傾向,西方傳統(tǒng)繪畫呈現出科學化的審美傾向。中國畫的審美基點在于“意味”,西方繪畫的基點從屬于“再現”。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特點在西方的繪畫中,人物占據了核心的位置。北宋夏圭《臨溪撫琴圖》新石器時代到漢代—質樸與浪漫

【本課結構】民間風情(世俗畫)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特點起源:發(fā)展:繁榮:小結:魏晉南北朝到唐代—從顧愷之到吳道子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畫)

時代社會背景繪畫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作品新石器戰(zhàn)國-漢魏晉唐朝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毛筆帛畫稚拙簡樸神秘浪漫巖畫陶圖社會動蕩;士人追求文人畫凸顯個性以形寫神顧愷之《女史箴圖》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