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XX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風險分析報告PAGEPAGE20中國消防電子技術現狀與產業發展方向
引言
一個產業的希望在于有核心競爭的企業,中國消防產業需要一支龐大的乘風破浪的“遠洋艦隊”,更需要中流砥柱式的“航空母艦”。如果把跨國消防大企業比作“航空母艦”,則中國的消防企業大多數是“舢板”。并購整合,是消防電子產業發展的需要,但這卻是言易行難的抉擇,要摒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傳統觀念,更要克服務方面利益沖突的重重阻力。
消防產品制造業是消防產業的基礎。我國的消防產品現劃分為21大類105個品種,相關消防產品劃分為8大類25個品種,本文就消防電子技術(含消防自動化工程技術)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1.
技術現狀
面對高新技術的發展機遇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競爭挑戰,我國消防電子產品向高可靠、智能化、網絡化的早期火災探測報警技術發展。
1.1
現代火災探測報警技術
現代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傳統現代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探測器本身性能,由開關量探測器改為模擬量傳感器的質的飛躍,將煙濃度、上升速率或其他感受參數以模擬值傳給控制器,使系統確定火災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智能化程度大為增加,減少了誤報警的概率。區別之二在于信號處理方法做了徹底改進,即把探測器中模擬信號不斷送到控制器評估或判斷,控制器用適當算法辨別虛假或真實火警,判斷其發展程度和探測受污染的狀態。這一較高質量的信號處理技術,意味著系統具有較高“智能“。
增加系統可靠性是現代火災探測報警技術的發展方向。智能式火災探測報警系統按其智能的分配可分為三種系統。
一是探測智能、二是監控智能、三是探測智能和控制智能兼有。后者是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系統,其可靠性更高,但缺點是成本高。人們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期望在于:首先要求系統早期發現火災,其次是消除誤報和降低系統的成本費。火災智能報警系統最終可能發展機器人智能報警系統。
當前火災探測領域廣泛使用的就是智能型探測器探測方式。它是將火災探測及信號處理都集中在探測器內部,在探測器內設有微處理器,這樣探測罪就不再是單純的傳感器。探測器不需要再向控制器傳送傳感信號,而只需傳遞一系列的數字信號。
當今時代微處理技術發展非常快,低價位、低功耗高性能的小型單片機比比皆是,這就為我們發展智能型探測器提供了充分的物質保障,所以智能火災探測器是消防領域的發展方向。
采用單片機后,許多以前需要硬件完成的功能,現在可以通過軟件程序控制實現,使探測器測量與控制較硬件更加容易,電路結構更加簡單,增加了電路的可靠性。隨著火災探測方面的新技術的出現與應用,我們可以在電路結構不做大的調整的前提下,隨時更新探測器軟件,加入最新的火災探測的算法,對探測器進行升級,使之報警更準確,性能更可靠。
例如國產JF988火災報警系統,探測器采用軟編址方式,取消了撥碼開關。具有內置動態調零能力,能夠自動修正環境造成的本底漂移。
現代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迅速發展的另一方面是復合探測器和多種新型探測器不斷涌現,探測性能越來越完善。多傳感器/多判據探測器技術發展,從響應火災不同現象的多個傳感器獲得信號,并從這些信號尋出多樣的報警和診斷判據。一些特殊材料燃燒后產生的煙霧很小或煙粒子顏色是黑色,采用光電探測方式時,響應幅度很低,但由于有較大的溫度變化,如果采用單一方式探測,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適應各種火源,如單光電感煙探測器對SH3、SH4兩種試驗火均較難響應。可以把兩種或兩種以上探測方式融在一起,制成復合探測器,增強探測器功能,同時彌補各探測方式的缺點。如光電感溫復合探測器,可利用溫度補償光電對黑煙不敏感的缺點。由于其內部有微處理器,每個探測器都有信號處理軟件,就地采集就地處理,不需經過線路傳輸,信號的真實程度得到提高。采用復合探測形式,不僅對煙霧探測,同時對溫升進行測量,通過一定算法將煙值與溫度變化量結合,達到報警目的,充分利用燃燒的各種參數有機結合,達到探測火災的目的,因此復合探測技術是發展智能火災探測器的關鍵技術之一。如國產的一種光電感溫兩復合探測器,除了滿足感煙和感溫的各項檢驗指標之外,在火災靈敏度實驗中,實現了對SHl、SH2、SH3、SH4四種試驗火均響應。
1.2
工控機作為中央處理器的控制器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其中心處理單元均采用單片機控制,單片機以其價格的絕對優勢,加之硬件簡單,便于維修等被廣泛應用,可謂物美價廉。但隨著系統容量的增加,單片機的處理速度及容量顯然不夠,對于復雜系統的軟件編程繁瑣、操作不便,尤其是要進行報警平面圖的顯示時,這種控制器無法實現,必須要配一臺計算機。由此以工控機作為中央處理器的控制器應運而生,它以中文Windows2000作為操作平臺,采用高級語言編程,使得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界面和更好的兼容性,克服了上述不足,其容量更大,功能更強,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例如國產某一種產品特點如下:
(1)系統報警容量大,可達19000多點。
(2)由于采用Windows2000操作平面,因此界面美觀,易于操作。
(3)關于歷史記錄保存、平面圖管理的優勢尤為明顯。
1.3
嵌入式產品方式
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對報警控制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首先,在功能上要求控制器應盡可能詳細地顯示各種信息,通常這要求其液晶顯示器至少達到640x480普通PC機的顯示分辨率,以及靈活友好的人機顯示界面;第二,在速度上要具有高速處理功能,一般要達到30~60MIPS,才能滿足對幾千點報警探測器的多重處理及控制器網絡化輸出的要求,文件信息量也須達到1M~4Mbyts的規模要求;第三,要具有較低的成本,一般要遠低于PC機的價位,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要求,同時還要便于生產及質量控制。
以上這幾點用PC機或單片機來解決都有較大難度,而隨著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及成熟,使其能順利解決以上問題,而成為現代控制器的最佳核心處理器的選擇。
智能消防報警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統隨著微電子技術而發展,嵌入式系統芯片以集成度高,價格低,越來越適合市場應用。例如國產SD2200系統目前用ARM7設計整個處理單元,其直接成本僅300元人民幣左右,而全數字高集成貼片幾乎不用人工調試調整。以上各點均體現了嵌入式系統應用于火災報警控制器的種種優越之處。
此外,嵌入式系統應用可進一步拓展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產品的應用范圍。
1.4
空氣采樣感煙探測技術
空氣采樣感煙探測技術自7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亞首創后,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步進入我國消防市場。該技術在探測方式上,完全突破被動式感知火災煙氣、溫度和火焰等參數特性的局面,跳躍到主動進行空氣采樣,快速、動態地識別和判斷可燃物質受熱分解或燃燒釋放到空氣中的各種聚合物分子和煙粒子。國際上將空氣采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定義為:通過管道抽取被保護空間的空氣樣本到中心檢測室,以監視被保護空間內煙霧存在與否的火災探測器。該探測器能夠通過測試空氣樣本了解煙霧的濃度,并根據預先確定的響應閾值給出響應的報警信號。
1.5
紅外光束線型感煙探測器
是應用煙粒子吸收或散射紅外光束強度發生變化的原理而工作的。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與光電感煙探測器類似,只是煙不必進入點型光電感煙探測器的采樣室中,在保護空間任何地點上的煙都可能使紅外光束衰減。線型光束探測器在一個長達100米的路徑上可代替若干個點型感煙探測器,具有保護面積大、安裝位置較高、在相對濕度較高和強電場環境中反映速度快等優點,適宜保護較大的室內、外場所,尤其適宜保護難以使用點型探測器甚至根本不可能使用點型探測器的場所。
1.6
分布式光纖火災預警系統
國內已研制成功一種分布式光纖火災預警系統,由若干個光纖傳感單元、具有長度標度的單芯光纜、光纖測量系統以及微機信號分析識別與處理系統組成。與一般應用于電纜溝和橋架的光纖火災測溫系統不同,它的優點是能廣泛安裝在建筑物中,精度可達到5m,可精確地對在建筑物中的某個部位進行及時的火災定位,且其成本也低于傳統的火災檢測系統。
1.7
報警聯動一體化
以帶聯動控制功能的報警控制器為控制中心,既聯系火災探測器,又聯系現場消防設備,聯動關系是在報警控制器內部實現的。這種方式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系統簡單,但目前國內僅限少數廠家能生產。
自動滅火系統獨立設置與安裝的情況場合并不多見,以往僅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而無自動滅火系統的情況與場合也越來越少。一般常見火災自動報警與自動滅火聯動控制系統,有兩者組合和兩者合一類型,后者是當前發展的方向。
國內外先進的通用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均是集報警和聯動控制于一體,可實現手動或自動聯動、跨區聯動、設置防火區域,使火災報警和聯動控制達到最佳的配合,符合最新火災報警和聯動控制國家消防標準。
1.
8
CAN總線的分布式火災報警控制系統
CAN是英文Contro,JerAreaNetwork的縮寫,譯為控制器局域網絡。CAN總線是德國Bosch公司1985年推出的高級串行數據通信協議,最初的目的是為解決現代汽車中電子監控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199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0頒布為國際標:隹(1S011898)。CAN是一種多主式總線,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或光纖,通信速率可達1Mbps。其通信接口由硬件實現,完成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功能。其獨特的設計和高度可靠性,非常適于分布式實時控制,因此越來越受到工業界的重視,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自動化和測控領域,成為最有前途的現場總線之一。
RS-485總線是在火災報警系統中最早應用的一種總線,在監控范圍較廣、傳輸距離較遠的情況下,RS-485總線的局限性已逐漸體現出來。用CAN總線取代RS-485總線是一種較為徹底的解決方案。基于CAN總線的火災報警控制系統采用了目前較為流行的分布式控制結構。遵循管理集中,危險分散的原則。通過TCP/IP協議和系統提供的軟件接口,實現火災報警系統與其他樓宇管理子系統的集成。再如國內已有幾家研制成功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火災報警控制系統。例如國產DFS火災報警系統,控制器與總線控制器之間通過CAN總線連接,單條CAN總線上最多可以連接31個總線控制器。又如國產JF988火災報警系統,在控制器各單元之間以及聯網的多臺采用了內部和外部兩個CAN總線進行連接。
將CAN總線應用于大型火災報警系統是目前發展的趨勢。不過由于研制和使用時間較短,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產品的報警性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CAN總線強大的差錯控制、故障處理和低廉成本等特性,CAN總線下位網絡的設計不太完善和統一。有一家單位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CAN總線大型火災報警系統下位網絡的設計方案,并在火災報警系統產品中實現,設計了一種分布智能型火災報警系統,其主和副CAN總線、探測器雙絞線和連接三者的下位機模塊(包括:主副CAN轉換器、回路板和樓層顯示器)統稱為CAN總線下位網絡。上位機可以是工業控制PC機,它控制CAN總線配置卡連接CAN總線構成火警控制器。CAN總線采用雙絞線形式,這里以10KB/s的速度傳輸信息,距離可達到4.4km。因為一般CAN總線上通常只能連接110個節點,若只有這么多節點去完成整個系統的探測、預報、聯動、顯示、報警等所有功能,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將整個CAN總線的下層設計咸面向對象的各種功能模塊。在單個功能模塊不夠用的情況下,再添加副CAN總線擴充,例如由”主副CAN轉換器”轉發主CAN總線上的信息給副CAN總線下的各個節點。
從上述方法設計出來的CAN總線下位網絡,其產品在實際工作中就具備穩定性和通用性。
1.9
網絡通信系統結構
網絡通信系統結構可在集中智能或分布智能系統基礎上形成,它是將計算機數據通信技術應用于火災報警控制罪,使控制器之間能夠通過Ethernet、Token、Ring、TokenBus等網絡通信協議,以及專用通信線或總線(RS232、422總線、485總線)交換數據信息,實現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層次功能設定、遠程數據調用管理和網絡通信服務等功能。因此,網絡通信系統結構配以分布智能數據處理方式,能適應智能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發展需要,并能適應智能建筑樓宇設備監控與管理系統和城市消防數據通信系統的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消防自動化系統納入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之中的廣度與深度國內外差異很大。一般而言,國內智能建筑中消防自動化系統大多呈獨立狀態,自成體系,并未納入BAS中。這種自成體系的消防系統與樓宇、保安等系統相互獨立,互聯性差,當發生全局事件時,不會形成他系統配合聯動和集中解決事件的功能。第二種國內智能建筑中消自動化系統也呈獨立狀態,自咸體系,但已具備與樓宇自控系統聯的功能。這種類型情況比較復雜,大多為進口產品系統及少數國產統,其中確已實現與樓宇自控系統聯網功能。
火災報警控制器實現數據通信標準化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能建筑數據共享和有機聯系的基礎。智能建筑火警信息數據共享可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咸封閉體系現狀,促進相應技術和產品發展實現樓宇集中管理系統直接采集火災參數、監測火災狀況和聯動控制消防設備。
例如國產GST系列產品具有配接專用連接探測器及模塊的光纖接口,可實行遠程(430公里)探測器及模塊到控制器之間的信號傳輸。控制器之間也可通過專門設計的RS-232光纖接口,實現遠程耳網通訊;它是一種具有互操作性的LONWORKS開放性網絡。
1.10
火災自動報警聯網監控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火險隱患不斷增加,重特大火災發生幾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在各建筑物內安裝的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及消防話施,在早期發現火災警情和預防火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產品質量、設備管理、警情處理等方面問題也巨益突出,嚴重影響了火災探測報警設備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現代通信和網絡傳輸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火災自動報警聯網監控技術,可以確保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和消防安全設施正常運行并發揮其應有作用,通過傳輸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設備運行數據和報警信息,為消防監管和滅火救援部門提供強有力支持,實現縮短報警時間,準確迅速撲救火災,提高整體防災減災技術水平。
火災自動報警聯網監控技術在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較早得到應用,我國此項技術的應用研究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但在近些年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和廠家致力于研發適合我國消防領域特點的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及相關產品,在部分城市建立了火災報警監控網絡系統,在消防監控和滅火救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火災報警監控網絡系統一般由火災報警監控終端(亦稱為火警傳輸設備,簡稱監控終端)、報警監控通信網、報警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
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是消防安全報警技術的組成部分,是對現有火災探測報警技術及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實現消防監管部門對各建筑物內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城市規模大區域監控管理,將火災探測報警和消防監管、通信指揮、滅火救援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防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必將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成為消防安全報警領域中新的增長點。
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研究開發新一代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產品提供了有力支持。消防監管部門對火災報警監控聯網系統日益重視,尤其是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監控網絡通信協議》的頒布實施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國家標準《火警傳輸設備》,為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的規范化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作為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的新技術;嵌入式終端產品方式和多信息技術的應用格外引人注目。目前消防報警產品市場上生產和銷售的火災探測報警系統設備多不具備聯網通信功能。建立城市規模的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系統,需要為消防安全單位的火災探測報警系統額外配備監控終端,重新進行安裝、布線、調試,程序繁瑣復雜。而嵌入式模塊化設計的監控終端,可以采用OEM方式直接供給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生產廠家,與其系統融為一體,在使用中不影響原有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結構、功能狀態和電氣性能,并進一步拓寬延伸其系統功能,實現聯網通信,直接向監管中心或消防中心提供詳細準確的報警部位、報警類型、系統運行狀態、故障信息、工作記錄等信息,并可實現設備遠程數據維護功能。此種直接向企業提供火災報警監控聯網嵌入式OEM產品的方式,可以避免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生產廠家的重復性技術研發投入,進而利于降低其產品成本。
現代數字聲像編碼技術和寬帶通信接入技術的發展,為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提供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多信息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多信息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可以提供火災探測報警系統設備的運行、現場情況的圖像、音頻同步信息,內容詳盡,效果直觀,可實現全方位消防監控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報警效率和監管水平。并且,在發生緊急事件時,多信息監管技術的提供信息直觀性和報警操作交互性可以極大地簡化報警環節,縮短報警時間,最終實現早期預警、自動報警,對消防部隊快速;隹確撲救火災起到重要作用,真正體現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的應用意義。多信息技術是未來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1.11
大空間場所消防探測及滅火
合肥科大立安公司利用圖像型遙感探測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大空間場所消防探測及滅火這一世界難題。實現了大空間建筑早期火災的探測和三維空間定位。目前大空間火災探測及消防水炮滅火系統可用于房間高度大于8米的場所,如展覽中心、體育館、大型劇院、會議中心、機場、機庫、大型物資倉庫以及環境惡劣的工業場所等。
1.12
工業消防安全技術
我國第一個工業消防專業技術公司——首安公司,開發成功了工業消防專用成套設備:同軸纜式模擬量線型感溫探測器、遠程紅外可燃氣體探測器、多頻三波段火焰探測器、工業消防專用細水霧滅火系統等;以適用先進的成套技術,為客戶提供可靠、經濟的”工程消防解決方案”;在國內工業消防領域已奪取一席之地并迅速擴大地盤,與諸多國外著名廠商競爭。
石油化工企業、海上采油平臺、油田油庫儲罐以及油輪碼頭等易燃、易爆場所的消防安全令人擔憂,長期以來都采用點型可燃氣體氣敏探測器構成報警系統,效果不好。近年來國內外專家都在探索其他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的新途徑。沈陽消防科研所采用紅外光束原理初步開發成功了“大面積線型可燃氣體探測器”。
分布式光纖溫度探測報警系統,比較適合電纜隧道的防火。
上述技術和產品國內都已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高靈敏吸氣式激光粒子計數型火災報警系統、分布式光纖溫度探測報警系統、計算機火災探測與防盜保安實時監控系統等新技術問世并獲得應用。在諸多新技術新產品中,一種將通常用的離子感煙改進為用CO傳感器組合的復合探測器,由于空氣中的CO含量變化早于煙霧和火焰的生成,因此,它響應速度更高(可測出1—20ppm的變化),應用前景十分良好,國產智能一氧化碳與煙溫復合火災探測系統已經研制成功。筆者認為這種新技術及其系統產品是現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發展方向。
2.
技術差距及發展方向預測
2.1采用智能技術處理傳感器提供的火災信息
這一方面國內外技術差距較大。近年來國內不少企業應用數理計算和計算機技術,開展了火災探測算法的研究,有的應用模糊邏輯算法、人工神經網絡信號處理,以及采用多傳感器硬件復合配套,以獲得更多的火災信息作為火災判斷的依據。在產品設計思想上將火災探測器的火災信息收集傳感的功能與火災判別判定功能相分離。前者主要依靠技術精度高的硬件來實現,而后者主要依靠智能化的軟件來實現。通過努力,這一方面國內外技術差距正在縮小。
2.2
以搜集時間信息為主作為報警依據轉為以物質信息與時間信息相結合作為報警依據
目前任何一種火災探測器所接受的信息都不可避免包含著不可靠的信息成分,所以總會存在一定的誤報率。目前國內一些科研開發機構、火災實驗室正在致力火災物質信息的基礎研究工作。例女口選擇不同激光對各類典型物質燃燒生成物進行光譜分析,捕獲識別真假火災的細微特征參數;也有的開展燃燒生成物形成過程中的電磁波、亞聲波、嗅覺味覺仿生信號等研究,對早期火災的原始物質信息特征進行探索,企望能在這方面獲得應用上的突破,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多信息多參數的復合判斷,從而達到提高火災探測報警技術的高準確性和高可靠性的目的。由于基礎研究工作投入力度和火災實驗室條件限制,這一方面國內外技術差距更大,但通過努力,這一方面國內外技術差距也在縮小。
2.3
空氣采樣感煙探測技術
目前世界上出現了3種吸氣式高靈敏度火災探測報警系統,其中有一種還比較適合電纜隧道的防火,即
“HighSensitivityArtifi-cial-intelligenceSmokeDetectionSystem”,以下簡稱HSASD,主要采用了“光學神經網絡灰塵識別技術”“前饋神經網絡數據處理技術”,它可以讓機器對灰塵等污染物進行識別,對環境進行自動不停的學習,使靈敏度能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會產生誤報現象,所以電纜隧道惡劣的環境也不可能影響它的正常工作,而且由于該系統采用PVC或ABS管取樣,所以可將機器安裝在地區建筑物內,或用其他方法,只對機器本身做一下處理,因此不受隧道潮濕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這種用于工業消防的空氣采樣感煙探測技術,國內技術差距還不小。
2.4
火災探測報警的網絡化
信息網絡化技術是一項重要的共性科學技術,也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特征之一。對消防產業而言,如何把計算機數據通訊技術及時地應用到火災探測報警系統,以便利用并通過網絡協議,充分享用社會信息資源,及時交換系統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數據信息,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的城市化、社區化的具有多層次的火災探測報警救援、管理、服務網絡信息系統。
這一方面國內外技術差距很大,盡管國內已開發成功城市消防網絡管理系統產品,但國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訊協議無統一標準,各廠家自搞一套、自成一體,通訊協議不開放,數據格式不統一,傳輸非標準,技術層面的信息交換不暢通,成為技術良性發展和產品研發的重大障礙和”瓶頸”,甚至同一企業不同系列的產品所采用的通訊協議也不同,系統維護保養缺乏標準及可持續的技術支持,用戶操作使用困難。這一重大障礙必須突破,由于涉及各企業切身利益,國家有關部門可組織國內大型生產企業,有步驟地規范和統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訊協議,借鑒國際上廣泛公認的標準總線和通訊協議,利用現有軟件、硬件技術,使協議與國際接軌,同時也應以國內技術相對先進、產品性能相對可靠的生產企業的現行標準作為基礎技術支持,使使國內消防電子產業的發展得到合理的銜接、過渡和更新。
2.5工業消防
易燃、易爆、高危險、高災害的工業場所的火災探測報警,這是一項國內長期存在、但至今尚未解決好的火災探測報警重大難題。
如國外有一種FIRERAY線型紅外反射光束感煙探測器,將發射機和接收機合二為一,信號經一塊棱鏡反射后用于探測煙霧的分析,有自動快速對;隹和自動補償功能,同時有防爆型供選擇。如日本TAKEX火感探測器覆蓋范圍達8米,只要出現7cm長的火苗便可觸發報警。
又如火探自動探測滅火裝置是國際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滅火裝置,系統簡單,安裝方便,不需敷設管路和配置復雜的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設備,探火及滅火自成體系,特別適用于無人值守場所。火探管(相當于定溫火災探測器)是一種充壓的非金屬軟管,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遇火時爆破(但它不會熔融滴落),滅火劑從爆破點向外噴射,并會傳遞火災信號;滅火裝置是由裝有滅火劑的壓力容器、容器閥,充有壓力的火探管和(或)滅火劑釋放管組成。
國內已有一家單位正在研制大空間紅外光束探測,兼顧特殊惡劣環境下火災探測技術的應用。
3.
產業市場現狀與趨勢
據有關調研獲悉,在所有的消防產品中,在將來具有發展潛力的產品,普遍都為現在熱銷的產品,說明大眾化的消防產品無論是在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市場需求的主體。火災自動報警產品和自動滅火系統兩類產品作為消防行業最有發展潛力的產品,從中也可以看出消防類產品向有自動化發展的趨勢,并且這些產品在使用中均為配合使用。中國消防電子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屬發展迅速的朝陽行業,幾年來一直呈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國內外消防電子產品廠商都看好中國消防電子產品市場這一熱點,給予充分重視、關注和投入,如從業時間較短的東莞市方達電子工業公司成立于1999年,僅僅幾年,其生產能力已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中國消防電子產業是中國消防產業的一部分,又是技術含金量較高的一部分,并且還是發展最快的一部分,國際上一般性通用型的各消防報警設備都能生產。以火災報警行業為例:目前國內消防報警廠家有一百多家,國外消防報警產品在中國銷售的也有30家左右,每年共計銷售約400萬只探測器。雖然各廠家在價格戰中已深深地感到了競爭的壓力和殘酷,但仍基本保持每年10%—15%的增長率,說明消防報警行業仍在成長期。競爭刺激了優勝劣汰的進程,加速了產品結構、企業結構乃至產業結構的改造和調整,使市場對資源配置在宏觀調控下,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基礎性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消防產業和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
4.中國消防電子產業發展方向
我國消防電子產業發展迅速,許多企業的產品已完全達到與某些進口產品可抗衡的程度,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發展前景良好。但是,我國消防電子產業發展還有幾項主要的弱點:
4.1
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雖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作為一個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產業,與IT等高科技產業相比,人員素質相距甚遠。已形成以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為核心團隊的消防企業極少。
4.2
全國性品牌意識不強
由于行業歷史原因,憑關系做市場現象普遍存在和地方保護等因素,消防企業絕大多數是地方性品牌,尤其從事消防工程承包的消防企業更是如此。在消防工程承包企業中,全國性晶牌很少。
4.3
工程總承包模式為代表的“交鑰匙”服務較少
對于業主而言,該項服務具有責任清晰和整體性能價格比高的優點。提供該項服務的理想條件:同時具有消防設計資質、消防工程承包資質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消防產品。符合上述理想條件的企業也是屈指可數,在民用/商用建筑消防乃至智能建筑工程總承包領域有海灣集團、清華同方公司;在特種消防(工業消防等)工程總承包領域有首安公司;在自動滅火系統需求較多的公共建筑工程總承包領域有南京消防器材股份公司(后者雖不屬消防電子企業,但工程總承包實力很強)。
4.4
工業、特種消防市場潛力大,有待挖掘
從事一般民用/商用建筑消防的企業眾多,市場競爭白熱化;得益于中國近年宋工業化進程加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歷史性機遇,工業、特種消防市場潛力巨大,而一些從事這些工業、特種消防的企業因其專業化程度較強、技術壁壘較高和競爭對手少而發展迅速。
5.大型消防骨干企業缺少
一個產業的希望在于在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中國消防產業需要一支龐大的乘風破浪的
”遠洋船隊”,更需要中流砥柱式的
“航空母艦”。如果把跨國消防大企業比作”航空母艦”,則中國的消防企業大多數是”舢板”,因中國近3000家消防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小、亂、差”。技術含金量較高、并且還是發展最快的消防電子企業,境內約有130家,但發展極不平衡。境內生產銷售量80%集中在20家左右的較大企業;境外生產銷售量80%集中在10家左右的國外廠商。甚至作為佼佼者的30強中的消防電子企業,也不是很大很強。
并購整合,是消防電子產業發展的需要,但這卻是言易行難的抉擇,要摒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傳統觀念,要克服各方利益;中突的重重阻力。面對跨國消防企業的嚴峻挑戰,民族消防產業“合則興,分則衰”,企業家們應共同努力,以振興民族消防產業為己任,通過合并等方式迅速將企業做大、做強。中國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投資風險調查研究報告錦秋財智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一、行業占國民經濟比重繼續下滑總體來看,自2005年以來,銅冶煉行業的產值在我國GDP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2008年該比重略有下降,這主要是由于銅行業具有雙重屬性(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既具有實體經濟屬性,又具有金融屬性)使得其在此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中遭遇重創,雖然銅價在2009年持續上升,而且我國以及世界范圍內的銅冶煉企業的銅產量增速有也所回升,但行業自身的產品生產和產品價格仍相對處于低位,使得行業的產值并未顯著增長,反而出現增速下降,產值占GDP的比重也相應回落。近年來銅冶煉行業產值占GDP比重情況單位:億元、%20052006200720082009年銅冶煉行業產值1037.912002.112635.342855.882134.45GDP183217.50211923.50249529.90300670.00335353.00占比0.570.941.060.950.64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錦秋財智咨詢整理2007、2008、2009的產值數據均進行了年率化處理但應該看到的是,經濟危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銅行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行業,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階段,未來對銅的需求仍將保持較高速的增長,銅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將會不斷提高。二、行業外部經濟環境好轉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成功實現“保八”目標,全年實現增長8.7%。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長10.7%,增幅較上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經濟自08年下半年以來重回兩位數增長,顯示經濟復蘇的步伐仍在繼續。這主要是在政府主導的投資促使第二產業有力增長的結果。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1990-2009年中國GDP及其增速三、產值與銷售收入負增長2009年1-11月,我國銅冶煉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134億元,相對去年同期下降了17.54個百分點,增速在2008年末下降的基礎上繼續下滑。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產值情況2009年1-11月,銅冶煉行業的銷售收入繼續呈現大幅下滑態勢,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411.68億元,同比下降了10.82個百分點。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銷售收入分析四、產量與消費量正增長但增速下滑2009年,我國精煉銅產量增速有所上升,累計產量為410.95萬噸,同比增長8.74個百分點,增速比2008年末上升了0.67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精煉銅產量及增速變化時間精煉銅產量(萬噸)產量增速(%)2003年183.6012.432004年219.9019.772005年260.0018.242006年300.3015.502007年349.7016.452008年377.938.072009年410.958.74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協會2009年,我國銅材產量增速也較去年同期和去年末有所下滑,累計產量為888.42萬噸,同比增長13.19%,增速比2008年同期略有下降。近年來我國銅材產量及增速變化銅材產量(萬噸)增速(%)2003年324.6925.102004年439.1335.252005年489.2111.402006年564.2515.342007年662.6017.432008年784.9018.462009年888.4213.19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協會2009年,我國精煉銅消費量達到75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9.7%;而全球其它地區銅消費量較2008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國內銅消費能獨立于世界其他國家,有較明顯的增長,一是由于國內的經濟環境相對其他國家較為平穩,二是國家的收儲行為產生了巨大的拉動效應。近年來我國精煉銅實際消費量增長情況年份精煉銅實際消費量(萬噸)增速(%)2000年192.829.912001年230.719.672002年273.718.622003年308.412.672004年320.03.782005年373.016.552006年402.07.782007年456.013.432008年480.65.392009年753.039.70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協會五、精煉銅進口大幅攀升但行業進出口總額負增長從精煉銅的進口情況來看,2009年,我國共進口精煉銅31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8.7個百分點,進口金額達到157.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7.24%。今年進口量變化情況看,各月進口量不僅是逐月增加,而且每月都保持在20萬噸以上,全年月均進口量26.58萬噸。2007年和2008年月均進口量分別為14.4和14.2萬噸。2004-2009年我國精煉銅進口情況進口數量增速進口金額增速千噸%億美元%20041200.12-11.5033.5135.9020051222.191.8043.2829.102006827.02-32.3052.7921.9020071493.7080.60104.1597.4020081456.38-2.4499.92-3.9620093190.00118.7157.1157.24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從銅產品進口總額來看,2009年,我國的銅產品進口金額達到371.9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03個百分點;雖然在2009年,我國精煉銅進口量大幅攀升,但其他銅相關產品的進口量都有所下滑,且產品的價格也較去年同期有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進口金額少量增加。整體來看,2009年銅產品的進口金額并未大幅增加。
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進口總額情況進口金額增速億美元%2004124.1650.902005162.1530.602006225.7839.102007378.7454.502008357.262.352009371.946.03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從銅產品出口總金額來看,2009年,我國共出口各種銅材45.51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17個百分點,出口金額27.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61個百分點。銅材出口量和出口金額的下滑,也反映出我國銅材主要貿易國的整體經濟狀況低迷,需求疲軟。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出口情況出口數量增速出口金額增速千噸%億美元%2004390.0267.4014.97116.802005463.5618.9018.7024.902006559.1220.6036.9278.002007499.68-10.6038.002.902008517.553.8041.579.682009455.14-12.227.19-34.6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從我國銅產品的進出口總額來看,2004-2007年,行業的進出口額不斷大幅提升,增速維持在30%以上;2008年,世界范圍內爆發金融危機,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熱度降低,我國的銅產品進出口總額也出現了近年來的首度負增長。2009年,雖然其他銅產品的貿易市場需求由于還未完全恢復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由于我國精煉銅進口一枝獨秀,使得2009年我國銅行業的進出口總額與2008年基本持平。
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進出口總額情況進出口總額增速億美元%2004142.71-2005186.4930.682006277.9349.032007426.5253.462008407.61-4.432009403.62-0.97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六、國內供給存在缺口全球范圍內供給過剩在經濟環境處于由底部逐漸恢復,下游需求需求旺盛的背景下,2009年我國精煉銅產量增速略有升高。需求方面,由于國內發電設備、家用電器、汽車等行業的市場有所恢復,對我國的精煉銅消費量增長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最主要的是由于國家大規模的收儲行動,也帶動了需求的增長。但由于國內長期以來一直需要進口大量的銅來滿足消費需求,該局勢短期內難以逆轉,預計未來三年銅依然會有正的凈進口。
2005-2009年來我國精煉銅供需平衡情況20052006200720082009年中國精銅產量(萬噸)260300.3349.7377.93425.18增速(%)18.2415.516.458.0712.50中國精銅消費量(萬噸)373402456480.6753.0增速(%)16.557.7813.435.3939.70%供需缺口(萬噸)-113-101.7-106.3-102.67-327.82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協會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統計,2009年1-11月年全球銅市供應過剩191000噸,去年同期全球銅市供應過剩205000噸。WBMS稱,2009年1-11月全球銅消費量為1686萬噸,小幅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1-11月銅礦山產量為144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1%。1-11月精煉銅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0.9%至1710萬噸。七、銅價持續震蕩回升2009年國內外銅價大幅上漲,相對2008年底,LME三個月銅價上漲151.36個百分點。國內滬銅指數也從2008年年底的22494元/噸上漲到今年年底的59125元/噸,上漲162.84個百分點。資料來源:LMESHFE錦秋財智咨詢整理2007年以來LME期銅和上海現貨SHFE銅價格走勢從國內外上漲的特點來看2009年銅價,4月中旬之前國內銅價上漲83.5%,LME只上漲了73.4%,國內銅價漲幅明顯快于外盤,但4月中旬之后國外銅價創新高,至2009年年底達7375美元/噸,總漲幅達到91.3%,國內銅價卻出現滯漲,2009年底達59125元/噸,國內外銅價比值先強后弱特點明顯,這反應出銅價上漲的原因各不相同,即4月中旬之前銅價上漲動力主要來自中國,4月中旬之后動力主要來自國際市場。八、行業財務狀況仍不容樂觀2009年,銅冶煉行業的外部發展環境依舊不容樂觀,產品價格雖有所回升,價格水平仍較低,上游礦石供應也不穩定,給行業內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這些都在行業的財務狀況變化上有所體現。2009年1-11月,我國銅冶煉行業的盈利能力處于低位;2009年1-11月,我國銅冶煉行業的營運能力略有提升;2009年1-11月,我國銅冶煉行業的償債能力繼續惡化;2009年1-11月,我國銅冶煉行業的發展能力不容樂觀。總體來說,銅冶煉行業的財務狀況在保持了近5年的上升及穩定狀態后,在2008年急轉直下,而后在2009年里,也沒有發生較積極地轉變,而是繼續維持下滑態勢。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盈利能力2009年11月2008年11月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銷售毛利率(%)6.476.327.2810.749.42銷售利潤率(%)2.272.134.877.415.09資產報酬率(%)4.345.449.3115.298.95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營運能力2009年11月2008年11月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應收帳款周轉率(次)33.2829.1631.5335.1526.81產成品周轉率(次)35.7929.2124.0725.2932.78流動資產周轉率(次)2.512.922.953.332.73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償債能力2009年11月2008年11月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負債率(%)62.0261.2464.9562.5862.53產權比率(%)163.29157.99185.35167.27166.85利息保障倍數(倍)3.413.056.259.925.28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發展能力2009年11月2008年11月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應收帳款增長率(%)5.0519.3140.4265.7251.43利潤總額增長率(%)-3.62-45.63-6.61156.8292.40資產增長率(%)17.291.2648.5744.9520.69銷售收入增長率(%)-10.8210.7438.6585.9643.18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九、行業機遇與風險并存2009年,國內銅市場價格在低位中反彈。在世界各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共同采取多項救市措施的情況下,全球性的資金流動性充裕,市場信心回穩,加上經濟數據不斷回升,銅市場整體表現向好。國內生產穩定增長,進口銅數量大幅增加,銅價走出低迷狀態,整體銅市場走勢逐步由疲弱向好方向轉化。預計20XX年,市場銅價將走出震蕩格局。國內經濟率先復蘇,大規模投資拉動,市場通脹預期等都將給銅價上漲以有力的支撐;同時市場的供求矛盾、外部的惡劣環境以及諸多不確定性等又將制約銅價的上揚。因此,后市銅價將會處在震蕩格局之中。銅價的變動趨勢直接影響到整個銅行業的景氣程度,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20XX銅行業的發展也將處于整體向好,但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震蕩狀態。總體來說,對銀行而言,20XX年的銅行業發展中存在著很多的機會,但同時也伴隨著相應的風險,機會與風險基本均等,這就要求銀行在針對銅行業展開信貸業務時,需要報以謹慎的態度,但同時也應保持一定的積極性。2009年銅行業風險因素分析表行業評價指標有色金屬行業現狀評分權重供需狀況受政策和國家收儲影響,消費回升,國內供需上存在缺口,但全球范圍內呈現過剩態勢0.9030%國家政策支持程度振興規劃、關稅調整、國家收儲等都表明國家在政策上支持銅行業的平穩發展0.9525%產品替代可能性較小0.9510%行業壁壘較高0.8510%與經濟周期同步性行業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好轉有所回暖0.8515%供應商議價能力較高0.8010%綜合得分0.895注:行業評分范圍為0.8—1.0十、行業總體信貸原則2009年,在世界各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共同采取多項救市措施的情況下,全球性的資金流動性充裕,市場信心回穩,加上經濟數據不斷回升,銅市場整體表現向好。行業走勢逐步由疲弱向好方向轉化。但同時市場的供求矛盾、外部的惡劣環境以及諸多不確定性等又給行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因素。針對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我們給出的總體信貸原則是:關注外部經濟環境,關注行業長遠發展,總體上積極介入,細分企業類型謹慎考察。具體來說:通過對銅行業2009年發展情況和外部政策環境的分析,我們認為目前銅行業存在著較多的業務機會,可以積極介入,但同時對風險因素也不能忽視,對于風險的規避需要體現在具體的業務類型之上,如采取標準倉單質押融資(適用于在標準交易所注冊的企業)、質押開證融資以及貨押融資等;對于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應特別關注國家的相關規定如《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等,將企業的新建或改建項目的各方面標準與國家的政策標準一一核對,對于不符合國家要求的項目,堅決予以回避。對于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應對企業的產品結構、銷售渠道與方式、現金流等情況進行嚴格考察。通過提供適當的信貸類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目錄TOC\h\z\t"標題1,1,標題2,2,標題3,3"第一章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基本情況 11.1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的定義 11.1.1行業定義 11.1.2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1.2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分類 3第二章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發展情況分析 42.1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EST分析 42.1.1經濟環境分析 42.1.2政策環境分析 122.1.3社會環境分析 162.1.4技術環境分析 162.2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發展分析 202.2.1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運行情況及特點分析 202.2.2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投資情況分析 282.2.3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集中度分析 302.2.4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節能減排分析 312.2.5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產品結構分析 322.2.6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規模經濟分析 342.2.7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與宏觀經濟相關度分析 342.2.8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352.3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全球市場及我國進出口狀況分析 372.3.1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全球市場現狀分析 372.3.2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進出口狀況分析 402.3.3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全球貿易政策分析 442.3.4全球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442.4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競爭狀況分析 462.4.1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進入和退出壁壘分析 462.4.2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462.5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區域發展分析 492.5.1銅冶煉行業重點區域分布特點及變化 492.5.3華東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532.5.5中南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542.5.2華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562.5.6西南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572.5.7西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592.5.8東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分析 60第三章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產業鏈及子行業發展分析 623.1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產業鏈分析 623.1.1上游行業分析 623.1.2下游行業分析 733.2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子行業發展分析 843.2.1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發展分析 84第四章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財務狀況分析 894.1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經營效益分析 894.2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914.3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914.4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924.5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934.6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財務總體評價 95第五章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965.12009年行業內上市公司綜合排名及各項指標排名 965.1.1總資產排名 965.1.2主營業務收入排名 965.1.3凈利潤排名 965.1.4凈利潤增長率排名 965.22009年江西銅業發展分析 975.32009年云南銅業發展分析 1015.42009年銅陵有色發展分析 1055.52009年海亮股份發展分析 1085.62009年精誠銅業發展分析 112第六章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166.1政策變化趨勢預測 1166.2成本及價格趨勢預測 1186.2.1成本預測 1186.2.2價格預測 1186.3供求趨勢預測 1196.3.1供給預測 1196.3.2需求預測 1206.4進出口趨勢預測 1216.4.1進出口總量預測 1216.4.2進口預測 1226.4.3出口預測 1226.5技術及產品發展趨勢預測 1236.6競爭趨勢預測 1236.7財務狀況預測 124第七章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風險分析 1257.1政策風險 1267.2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1287.3技術風險 1297.4供求風險 1297.5原材料風險 1307.6產品結構風險 1317.7區域風險 1317.8國別風險 1317.8企業生產規模及所有制風險 133第八章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信貸建議 1348.1總體原則 1348.2準入標準 1358.2.1鼓勵類 1358.2.2允許類 1358.2.3限制類 1368.2.4退出類 136
附表TOC\h\z\t"表題"\c表1 近年來銅冶煉行業產值占GDP比重情況 1表2 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歸屬情況表 3表3 近期出臺的銅行業相關產業政策 12表4 有色金屬工業主要技術術語列表 16表5 2005-2009年銅行業主要企業生產技術經濟指標 18表6 2007年以來全球銅冶煉產能利用率 19表7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規模指標 20表8 2003-2009年我國精煉銅產量及增速變化 22表9 近年來我國銅材產量及增速變化 22表10 近年來我國精煉銅實際消費量增長情況 23表11 2005-2009年我國精煉銅供需平衡情況 24表12 2004-2009年我國精煉銅進口情況 28表13 2004-2009年我國銅冶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28表14 2008-2009年銅冶煉行業兼并重組情況匯總 29表15 2009年銅礦采選與銅冶煉投資情況 30表16 江西銅業、銅陵有色及云南銅業精銅產量情況 31表17 2005-2009年我國銅冶煉行業產值及GDP增速對比 35表18 2008年銅產業在全球分布情況 37表19 2004-2009年我國銅礦進口情況 40表20 2004-2009年我國精煉銅進口情況 41表21 2004-2009年我國銅材進口情況 41表22 2004-2009年我國銅廢碎料進口情況 41表23 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進口總額情況 42表24 2004-2009年我國精煉銅出口情況 42表25 2004-2009年我國銅材出口情況 43表26 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出口總額情況 43表27 2004-2009年我國銅產品進出口總額情況 43表28 近期銅行業全球貿易政策匯總 44表29 2005-2009年銅冶煉企業數量及分布 49表30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銷售收入區域分布情況 50表31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虧損企業分布 52表32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虧損額分布 52表33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企業虧損率情況分布 53表34 2005-2009年華東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54表35 2005-2009年中南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55表36 2005-2009年華北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57表37 2005-2009年西南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58表38 2005-2009年西北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59表39 2005-2009年東北地區銅冶煉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對比 61表40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規模指標 63表41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財務狀況 65表42 中國與世界銅礦資源比較 66表43 2002-2009年我國銅精礦供應格局 67表44 2005-2009年煤炭行業規模指標 67表45 2005-2009年我國煤炭生產與銷售情況 69表46 2005-2009年11煤炭行業財務狀況 71表47 2005-2009年電力行業規模情況 73表48 2003-2009年年電力供需情況平衡表 75表49 2005-2009年電力行業財務狀況 75表50 2005年-2009年家電行業規模指標 77表51 2005年~2009年主要家電產品產量 78表52 2005年~2009年主要家電產品產量增速 78表53 2009年主要家電產品表觀消費量 79表54 2005年~2009年主要家電產品產銷率及變動 79表55 2005-2009年家電行業財務狀況 79表56 2005-2009年汽車行業規模指標 80表57 2005-2009年汽車行業財務狀況 82表58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規模指標 85表59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財務狀況 87表60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經營效益情況 89表61 2005-2009年我國銅冶煉行業EBITDA 90表62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盈利能力 91表63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營運能力 92表64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償債能力 92表65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發展能力 94表66 2009年我國銅行業上市公司資產排名 96表67 2009年我國銅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收入排名 96表68 2009年我國銅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排名 96表69 2009年我國銅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率排名 96表70 三家銅冶煉生產企業產量情況 97表71 2005-2009年江西銅業財務狀況 98表72 2007-2009年江西銅業主營構成情況 99表73 江西銅業SWOT分析 100表74 江西銅業BCG分析表 101表75 2007-2009年云南銅業財務狀況 102表76 2007-2009年云南銅業主營構成情況 103表77 云南銅業SWOT分析 104表78 云南銅業BCG分析表 104表79 2005-2009年銅陵有色財務狀況 105表80 2007-2009年銅陵有色主營收入構成情況 106表81 銅陵有色SWOT分析 107表82 銅陵有色BCG分析表 108表83 2005-2009年海亮股份財務狀況 109表84 2007-2009年海亮股份主營構成情況 109表85 海亮股份SWOT分析 110表86 海亮股份BCG分析表 111表87 2005-2009年精誠銅業財務狀況 113表88 2007-2009年精誠銅業主營構成情況 113表89 精誠銅業SWOT分析 114表90 精誠銅業BCG分析表 114表91 20XX年銅冶煉行業產值預測 119表92 20XX年我國精煉銅產量及增速預測 120表93 20XX年我國銅材產量及增速預測 120表94 20XX年銅冶煉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120表95 20XX年我國精煉銅消費量預測 121表96 20XX年我國銅產品進出口總額預測 121表97 20XX年我國銅產品進口總額預測 122表98 20XX年我國銅產品出口總額預測 122表99 20XX年銅冶煉行業財務狀況預測 124表100 20XX年銅行業風險因素分析表 125表101 銅產品出口退稅率變化 126表102 銅產品出口稅率變化 126表103 銅產品進口稅率變化 127表104 2003-2009年全球精煉銅供需情況 129
附圖TOC\h\z\t"圖題"\c圖1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 2圖2 1990-2009年中國GDP及其增速 5圖3 2006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5圖4 2007年以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累計增速情況 6圖5 2008年以來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增幅 7圖6 我國進出口月度增速情況 8圖7 2006年以來我國CPI、PPI走勢情況 9圖8 20XX年CPI翹尾因素 9圖9 2008-2009年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速 10圖10 2007-2009年我國月度信貸投放規模 10圖11 2008-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12圖12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勞動生產率情況 19圖13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規模變化情況 21圖14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產值情況 21圖15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銷售收入分析 23圖16 2007年以來LME期銅和上海現貨SHFE銅價格走勢 25圖17 全球貨幣政策走勢圖 26圖18 2008年我國銅材產品結構 34圖19 美國銅消費構成圖 39圖20 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指數走勢圖 39圖21 美國新屋銷售及環比增長率情況 40圖22 美國成屋銷售及環比增長率情況 40圖2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47圖24 2009年銅冶煉行業銷售利潤率區域對比分析 50圖25 2009年銅冶煉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區域對比分析 51圖26 2009年銅冶煉行業資產負債率區域對比分析 51圖27 2009年銅冶煉行業流動資金周轉率區域對比分析 51圖28 2005-2009年華東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53圖29 2005-2009年中南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55圖30 2005-2009年華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56圖31 2005-2009年西南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58圖32 2005-2009年西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59圖33 2005-2009年東北地區銅冶煉行業地位情況 60圖34 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產業鏈圖 62圖35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規模變化情況 63圖36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總產值情況 64圖37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銷售收入情況 64圖38 2005-2009年銅礦采選業產銷率情況 65圖39 2005-2009年煤炭行業規模變化情況 68圖40 2005-2009年煤炭行業產值情況 68圖41 2005-2009年煤炭行業銷售收入情況 69圖42 2005-2009年煤炭行業產銷率情況 70圖43 中國(左)及美國(右)銅下游消費結構 73圖44 2005-2009年電力行業產值情況 74圖45 2005-2009年電力行業銷售收入情況 74圖46 2005年-2009年家電行業資產及負債變化情況 77圖47 2005-2009年汽車行業規模變化情況 81圖48 2005-2009年汽車行業產值情況 81圖49 2005-2009年汽車行業銷售收入情況 82圖50 2005-2009年汽車行業產銷率情況 82圖51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規模變化情況 85圖52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總產值情況 86圖53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銷售收入情況 86圖54 2005-2009年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產銷率情況 87圖55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利潤總額情況 89圖56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虧損額情況 90圖57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盈利能力 91圖58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營運能力 92圖59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負債率情況 93圖60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利息保障倍數 93圖61 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發展能力 94第一章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基本情況1.1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的定義1.1.1行業定義廣義的銅行業由銅礦采選、銅冶煉、銅的壓延加工等三個子行業組成。其中銅礦采選主要包括銅原礦的采掘、銅精礦、銅塊礦、海綿銅等的生產;銅冶煉包括對銅精礦等礦山原料、廢雜銅料進行熔煉、精煉、電解等提煉銅的生產活動;銅壓延加工子行業包括銅及銅合金的壓延加工生產活動。在數據方面,依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規則,我們將主要利用銅冶煉行業(代碼:3311)的數據進行行業規模和財務方面的分析。作為補充,我們也會對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行業(代碼:3351)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銅壓延加工行業的運行狀況,展現銅行業的發展全貌。1.1.2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銅是國家重要而短缺的戰略物資,在有色金屬消費量中僅次于鋁排第二位,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重要的金屬材料之一。其廣泛應用于電力、軍工、機械、通訊、建筑、汽車、家電、電子、建筑等多個領域,電子電氣、機械制造、交通運輸、建筑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撐,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同時我國是銅原料自給率嚴重不足的國家,也是世界商品銅的缺口大國,每年需花費大量外匯進口銅原料及銅產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銅行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近年來銅冶煉行業產值占GDP比重情況單位:億元、%20052006200720082009銅冶煉行業產值1037.912002.112635.342855.882134.45GDP183217.50211923.50249529.90300670.00335353.00占比0.570.941.060.950.64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錦秋財智咨詢整理2007、2008、2009年的產值數據均進行了年率化處理資料來源:錦秋財智咨詢整理2005-2009年銅冶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總體來看,自2005年以來,銅冶煉行業的產值在我國GDP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但在2008年該比重略有下降,這主要是由于銅產品具有雙重屬性(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既具有實體經濟屬性,又具有金融屬性)使得其在此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中遭遇重創,在國內外經濟增長速度普遍下降的環境下,我國銅行業供需矛盾突出,銅價大幅下跌,遭遇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我國以及世界范圍內的銅冶煉企業大都采取了減產措施,銅產量增速明顯下滑,使得行業的產值增速下降,產值占GDP的比重也相應回落。2009年年初,金融危機對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雖然銅價一路上漲,但行業自身的產品生產和產品價格仍相對處于低位。下半年后,隨著世界經濟觸底反彈,國內銅行業下游行業依靠國家投資及政策帶動發展迅速,銅消費市場需求旺盛,行業自身的產品生產和產品價格逐步回升。總體來看,因受上半年行業不景氣拖累,銅冶煉行業產值占GDP比重仍繼續下滑。但應該注意的是,經濟危機的影響已經過去,銅行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行業,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階段,未來市場對銅的需求仍將保持較高速的增長,銅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將會不斷提高。
1.2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分類如表1所示,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的標準來劃分,銅冶煉及銅的壓延加工行業包括兩個部分:銅冶煉行業(代碼為3311)。銅冶煉行業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代碼:33)中常用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代碼331)的子行業,與鋁冶煉、鉛鋅冶煉、鎳鈷冶煉等子行業并列。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代碼:3351),其中包含銅壓延加工(國統局并未進行更細的定義,無代碼)。銅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歸屬情況表3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31常用有色金屬冶煉3311銅冶煉3312鉛鋅冶煉3313鎳鈷冶煉3314錫冶煉3315銻冶煉3316鋁冶煉3317鎂冶煉3319其他常用有色金屬冶煉335有色金屬壓延加工3351常用有色金屬壓延加工(銅壓延加工包含在其中)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錦秋財智咨詢整理第二章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發展情況分析2.12009年銅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EST分析2.1.1經濟環境分析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世界經濟跌蕩起伏的一年。中國經濟最先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經濟增速達8.7%,勾勒出漂亮的V型走勢。總體看,2009年世界經濟體依然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殺傷力中震蕩。雖然部分國家的數據顯示了經濟觸底的證據,但是從長期看,世界主要經濟體將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即使復蘇,其過程也將是緩慢和艱難的。就中國經濟形勢而言,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與艱難復蘇給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呈現出了以下主要特點:一是經濟增長前低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q測試題及答案
- 幼教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郵政綜合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大疆飛行證試題及答案
- 廚師做菜考試題及答案
- 成功教育測試題及答案
- 大運會培訓試題及答案
- 大專前端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實務考點提煉試題及答案
- 知識管理系統建設計劃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 《新能源汽車》課件 課題四 純電動汽車
- GB/T 15934-2024電器附件電線組件和互連電線組件
- CQI-23模塑系統評估審核表-中英文
- 2023年重慶市中考化學試卷(B卷)及答案解析
- 湖北省2024年中考生物試卷
- 基于機器學習的腐蝕監測
- 林下經濟的開發與利用
- 風景區旅游解說系統設計考核試卷
- 山西建投集團考試真題
- DL∕ T 802.7-2010 電力電纜用導管技術條件 第7部分:非開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電纜導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