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概述 2\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沱江東區一期建設條件分析 3\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 規劃理念與規劃目標 5第四章沱江東區一期發展戰略第四章沱江東區一期發展戰略\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規模預測 7\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用地布局規劃 8\o"CurrentDocument"第七章道路交通規劃 9\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 景觀系統規劃 11\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 市政工程規劃 13\o"CurrentDocument"第十章防災規 16\o"CurrentDocument"第十一章規劃實施與開發時序 17四川省資陽市沱江東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一一說明書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規劃背景資陽區位資陽市西與成都市、眉山地區相連,北與遂寧市、德陽市毗鄰、南與內江市接壤,東與重慶市為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直轄市之間,是四川省把成渝這兩個西南地區的特大城市直接相連接的地區,并處于成渝經濟帶上便于接受二者的吸引輻射和區域帶動。資陽市是成都平原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其位于以成都為中心、半徑60-70公里的資陽一仁壽一眉山一大邑一什方8—德陽一中江一樂至一資陽這一川西內環線上,是進入成都平原經濟圈的東部“門戶”通道,從而成為成都平原經濟圈與川南地區與重慶市聯系的中樞。資陽距離成都僅80公里,隨著成都輻射能力的增強,資陽將繼續受益。成渝城際客運站點2008年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確定在沱江東區設置站點。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確定在沱江東區設置站點。站點的建立,沱江東區的將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規劃區域的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商貿、賓館酒店、居住等功能將在規劃區域迅速集聚,以成渝城際客運專線站點為輻射源的沱江東區增長極將迅速崛起。這一重大交通設施的變更并未在《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總體規劃中得以體現。相關規劃《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確立了寶臺片區(沱江東區一期范圍)為城市次中心,初步確立了沱江東區的土地利用規劃、沱江東區一期次中心的位置,以及主要道路的走向。《資陽沱江濱江帶岸線景觀控制規劃》對沱江東區的濱江岸線進行了規劃和控制,在沱江彎曲的位置設計了標志性的塔,對岸線的功能布局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想法。《四川省資陽市沱江東區一期概念性城市規劃設計》(2008)綜合考慮了成渝城際客運專線將在沱江東區設立站點、雁江區政府將搬遷至規劃設計范圍等因素,提出了“雙核聯動、全面輻射”、“生態優先、走生態環境與城市開發建設和諧發展的道路”等發展策略。進行了道路網的設計、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形態設計等。本次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在《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四川省資陽市沱江東區一期概念性城市規劃設計》(2008)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道路網的設計,確定各條道路的走向和控制點的坐標,細分地塊的用地性質,對各地塊的開發強度、建筑退讓、配套服務設施作出明確的要求等,指導下階段的城市開發建設。本次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市規劃和實施管理的結合點,把用地性質、開發強度(建筑容積率)和公共服務及市政配套設施三大要素以法律的手段固定,是提高規劃法律地位,保證城市規劃實施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建立土地調控機制的重要技術保證和支撐。二、 規劃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2、 國標《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3、 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版)4、 《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GB50442-20085、 《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6、 《四川省〈城市規劃法〉編制實施辦法》、7、 《四川省資陽市沱江東區一期概念性城市規劃設計》(2008)、8、 國家和四川省其他有關城市規劃的技術經濟政策規范和標準。三、 本次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點為適應沱江東區的發展需要,2008年3月對沱江東區一期項目組織編制了概念性規劃設計競標,參加的單位有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澳大利亞PDI國際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等幾家單位參加,最后澳大利亞 PDI國際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中標。澳大利亞PDI國際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中標后經過了2個月修改,于2008年6月遞交了概念規劃的成果。四、 規劃范圍規劃區位于資陽市沱江東岸,規劃范圍西臨沱江岸,北至迎賓大道,東至環城東路。規劃總用地面積5.96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5.32平方公里。第三章、沱江東區一期建設條件分析_、空間特征分析沱江東區位于沱江東岸一級臺地至三級臺地過渡段,處于城市上風上水地段,山巒起伏,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沱江東區場地形態具有豐富個性,山丘河谷層次豐富,環境優美,景觀要素密集,有利于形成生態城市的景觀和總體形象,區域無重大污染源,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水體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同時規劃設計范圍西面與南面與沱江相聯,有約兩公里左右的濱講岸線。東面緊靠自然山體,東北向有一山體公園,整個設計范圍已經形成了山水環抱格局,同時基地范圍內,小山體、谷地連綿,東面有黃泥河從北向南流經谷地流至沱江。二、用地條件分析1現狀用地性質調查現狀中與一橋橋頭相臨寶臺鎮是建設條件相對大的區域,集中了一定的工業、居住、市政設施和商業服務設施,寶臺鎮外圍主要是農村居民點、農田和耕地等。通過用地性質調查分析居住用地為占的比例較大為 5&2%,工業用地占總用地的15.16,水域和其他用地占16.05%o具體的用地性質類別見下表。現狀用地平衡表用地編用地性質用地面積(nf)比例號R居住用地60048010.07%C公共設施用地635301.07%C1行政辦公用地206330.35%C3文體娛樂用地41760.07%C5醫療衛生用地20690.03%C6教育科研設計用地366520.61%S1道路用地579170.97%U市政公用設施用地241720.41%Ml一類工業用地1564222.62%E水域和其他用地5061205.884.86%E1河流用地1284592.15%E2/E7耕地/棄置地4932746.882.71%總用地面積(nf)5963762.8100.00%2現狀地形分析通過對地形模擬顯示,整個規劃地塊呈北高南低態勢,高差相隔大約 60米。其中基地的至高點在規劃范圍的北側范圍內,黃海高程為406.75米。規劃范圍高程較低點在西部、南部的濱江地帶,黃海高程為341.91米,地勢相對平坦,且正好將整個沱東區域環抱,是進行濱江休閑走廊建設的良好地段。另外,沿黃泥河流域以及吳家溝一帶、東義西側一帶為比較明顯的谷地,是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景觀或者高檔住宅區的重要片區。現狀地形較復雜,山丘谷地此起彼伏,但絕大多是坡度不大,通過對地形的坡度分析,不適合建設的用地占整個用地的比例相對較少,絕大多用地可直接開發利用,或者通過適量的土地平整均可進行開發利用。3生態環境分析現狀主要是農村型居民點,只有少量的工業用地、商業金融用地,主要構成是耕地、農田、荷塘、樹木等,無重大污染源。有自然河流黃泥河流經規劃區域,水域寬度約為10米。通過對現狀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了評價,根據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在區域中的作用不同,將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劃分成生態源、生態緩沖地、生態谷地三種。生態源:是具有重要風景價值及環境和生態意義的用地。本次設計將沱江、北部城市公園以及東面山體劃為生態源。生態緩沖地:是重要環境資源與建成區之間的過渡地帶。本次設計將生態源周邊用地劃為生態緩沖地。生態谷地:是處于山谷地帶并具有重要環境和生態意義的用地。通過綜合的評價,將黃泥河流域、吳家溝以及東義磚廠西側的谷地劃為生態谷地。三、現狀交通條件分析1資陽現狀交通便利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國道301、321、202、318、319線橫穿東西,省道106環線和206線等縱貫南北,已把資陽與成都、重慶、內江、遂寧、德陽、眉山等周邊中心城市便捷地聯系起來。鐵路: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渝遂鐵路等已通車和在建的快速通道等。規劃建設的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高速鐵路,將把成渝兩地的通達時間縮短為 1個多小時,它將成為渝西片區的主動脈。航空:沱江東區通過成渝高速公路約100公里可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水運:沱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水運可直達長江,通至大海。2沱江東區交通條件成渝城際客運站點帶動作用分析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確定在沱江東區設置站點。站點的建立,沱江東區的將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規劃區域的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商貿、賓館酒店、居住等功能將在規劃區域迅速集聚,以成渝城際客運專線站點為輻射源的沱江東區增長極將迅速崛起。綜合交通沱江東區除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站點外,其它交通條件也十分便利。省道106線,資資公路(資陽一資中)在區內穿過,川西旅游環線省道 106線及縣道資資公路在沱江東區穿過。同時,規劃中的城市干道和外環線也經過本區。沱江航運的便捷,以及與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100公里的路程進一步優化了規劃區域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區周邊交通沱江東區一期與老城區,以及對外的交通都十分便利。南面沱江二橋已經通車南部規劃的未來城市次中心,并通過規劃的中央大道直達北面的成渝客運專線站點。規劃設計范圍東面有已經建成的沱江一橋與老城區有著直接的交通聯系。現狀東城大道已經部分施工完畢,道路寬度為40米。四?水系分布與水質狀況沱江與規劃區域有約2公里長的水岸線,常年水位為:10年一遇:355.5m20年一遇:356.5m50年一遇:35&2m100年一遇:359.2m按照50年一遇的水位計算,規劃設計范圍內在米以下的區域將受到洪水的威脅。地塊內部有一條自然的河流黃泥河,黃泥河寬約10余米。雨雪天氣河水成黃色,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現狀還有些零星的魚塘、水庫等。文化資源資陽文化:資陽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被中國科學院定名為人類發展史上的''資陽人”,沖破了巴蜀神話傳說的歷史定界。其次,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東周孔子之師萇弘、西漢著名辭賦家、諫議大夫王褒、東漢經學家董鈞、宋代著名數學家秦九韶、新中國開國元帥陳毅、現代著名作家劉心武等也均出自資陽。再次,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又一偉大寶庫”。此外還有資陽半月山大佛、河東大佛,簡陽石景山“人頭石”、“張飛營”,樂至陳毅故居、報國寺等名勝古跡。沱江文化: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沱江流域內有成都、德陽、內江、自貢、瀘州5座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廠多達千余座,是四川省工業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冠于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產地。本次規劃的沱江東區位于沱江的其中一個支流的東側。資陽縣城在沱江之北,相傳早年城南江面常有金雁出沒,“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來留故名江”,故縣城又稱“雁城”。寶臺鎮文化:資陽城周邊有五座含有''臺”字的山,并稱五臺,分別為寶臺、天臺、書臺、鳳臺、蓮臺,其中寶臺山即位于沱江東區的寶臺鎮。五臺拱秀,是資陽古人的驕傲,寶臺山還以行孝著稱,是孝子的故鄉。另外,1985年4月,寶臺山崖出土陶俑、漢代的五銖錢幣和搖錢樹,成為了這里古老文明的見證。第三章規劃理念與規劃目標_、規劃理念1生態安全優先的理念規劃設計范圍西面與南面與沱江相聯,東面緊靠自然山體,東北向有一山體公園,整個設計范圍已經形成了山水環抱格局,同時基地范圍內,小山體、谷地連綿,東面有黃泥河從北向南流經谷地流至沱江。如何保證在城市開發的進程中,維護城市的良好生態環境,使基地的生態安全格局持續發展?如何通過規劃設計控制,營造人居環境良好的山水園林新城?是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本設計通過基地的低、中、高生態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倡導高生態安全格局的規劃設計策略,保障基地的生態安全。結合自然山體、回避生態敏感區的路網設計山谷是丘陵地區生態較為敏感的區域,同時也是重要的景觀塑造資源,道路的隨意穿越將一定程度上破壞谷地生態環境,同時會對谷地資源的整體性進行分割。因此,本規劃的路網設計采取結合自然山體、回避生態敏感區的策略,道路走向沿等高線設計,既維護了生態環境安全,又減少了土方量,降低開發成本。樹狀蔓延的綠化網絡體系山水環抱的格局是規劃基地重要自然環境特征,為追求山與水的滲透、人與水的互動、城與綠的共生,在綠化體系的設計上,規劃通過低、中、高生態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通過保護黃泥河谷地、資陽四中左側的谷地、以及吳家溝谷地,形成規劃區域內的三條主要綠化景觀軸線,三條綠化景觀軸與規劃區外的沱江水體、東部山體、東北部公園相互貫通。社區綠地、街頭綠地沿三條綠化主干往外發散,形成完整的網絡生態系統。2遠近兼顧、協同發展規劃設計從著眼于宏觀區域背景出發,研究城市功能結構的演變歷程,綜合考慮城市重大基礎設計的變更對整個城市功能結構的影響,如成渝城際客運專線站點的確立對城市的影響。兼顧沱江東區二期發展,以及與老城區的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關系。在城市次中心的位置選擇上有得以充分體現。形成新老兼顧,遠近結合、協同發展的關系。3構建新城道路骨架提高交通運行效率規劃從全市交通合理組織出發,兼顧沱江東區二期發展需求,按照“超前規劃、長期控制、分期實施”的原則,優化新區交通系統,實現道路網的系統化、規整化。明確道路功能和等級,提高運行效率。完善新區次干道和支路系統,滿足工業項目的建設需要,形成多元化的路網結構和公共交通系統,改善整體交通環境。4創新新城功能結構合理布局用地功能新城的發展必須尋找其帶動力和區域的綜合吸引力,圍繞核心的吸引力來組織城市的功能結構,進行合理的用地布局。規劃緊抓資陽行政中心的調整對沱江東區對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行政中心的搬遷將會吸引商貿、旅館業、居住、會展等相關功能的集聚。依據這一規律,本規劃設計通過行政中心的合理選址,充分發揮其集聚和帶動作用來實現新城的滾動持續發展。二、 規劃目標建設新城,不是克隆一個城市,而是依據總體規劃,學習和借鑒中外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結合城市自己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經濟條件,努力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風格。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新城建設的戰略導向:高度一一要符合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符合 “綠色資陽、西部車城”的戰略定位,符合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標準。深度一一要突出規劃區獨特的區位優勢與環境優勢,強化新城的個性與特色。廣度——要全方位綜合考慮居住、產業、商務、工作、休閑等多元化需求,構筑新城多元化的功能、多元化的服務和多元化的文化。在此基礎上,規劃將沱江東區一期打造為集居住、辦公、商貿、濱水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活力、動感、生態新城,使之成為資陽品味居住的集聚地;資陽城市新形象的展示窗口;濱江觀景休閑的宜人水岸。一個山水園林河濱城市,一個伴山伴水、充滿詩意的綠色港灣城市。三、 目標定位宜居城市和生態城市就是要以山水都市特色建設為目標、在城市及其周邊規劃建設穩定的綠地生態系統,塑造江城、淺丘城市的獨特魅力,改善城市品質、創建良好的人居環境。同時,當今世界對城市的存在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城市不僅僅是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效率的經濟實體,城市應該是能夠改善人類健康的理想環境,城市應被看作一個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長和不斷變化的有機體。健康城市。我們認為就是合理規劃配置各種資源,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改變傳統封閉式的建設模式,引導城市健康、有序拓展,防止交通堵塞、生活不便等粗糙式快速發展造成的各種城市病。如處理交通問題上,如何首先方便人的步行,是健康城市的標尺。規劃安全、便捷、無障礙的步行空間,提供深入到社區的體育健身、漫步休閑場所,建設滿足交往需求的慢行城市,或者叫步行城市,在當前城市快節奏變化與轉型、交往逐漸淡化的社會里,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城市氣質問題。因為只有稍微慢下來,在步行尺度里,才能仔細品味城市,才能促使城市建設精細化起來。四、形象定位1生態門戶新區資陽市是成都的東大門,規劃區位于資陽寶臺鎮,寶臺鎮又是資陽市東大門。規劃區毗鄰城區,相依沱江,前是經濟迅猛發展的資陽城,后扼資中、樂至兩縣之咽喉,匯丹山、中和、保和、小院、伍隍、南津等鎮之要塞,扼河東片區13個鎮(鄉)之咽喉。從長遠來看,資陽位于成渝經濟區發展主軸,城際高速鐵路通車后,資陽將是成都往重慶第一站,規劃區門戶的作用將更一步加強。生態新區也是對資陽沱東新城宜居特色的描述。考古表明,舊石器時代晚期“資陽人”,距今已有35000多年,與“北京人”、“山頂洞人”齊名,享譽世界。雁江區是“資陽人”頭蓋骨化石出土地,被世人譽為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規劃區將發揮現代新城門戶效應,承接遠古人類住區積淀,創造資陽乃至整個成渝經濟區的生態宜居新城。2綠色流動網絡通過網絡化綠系統設計,為城市提供綠色的步行系統,為慢行城市創造條件。慢行城市運動作為一種戰略,有助于經濟和環境發展目標與公平的城市發展之間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慢”表明了在當前快速發展的城市社會中,一種尋求傳統生活品質與城市特色精髓的態度。東周資陽人萇弘博學多才、精音律,前往齊國,聆聽了韶樂德演奏,樂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醉如癡。川劇“資陽河”,是川劇的四大流派之首,是資陽文化曾經的光榮。遙想當年,川劇界的各大門派,各個山頭的各路英雄豪杰年年定期會聚資陽,群雄逐鹿,追逐心中那神圣的藝術美名,資陽便是當時川劇界的戛納、好萊塢,他們所爭得的每一份榮譽便是而今的金熊、金棕櫚、奧斯卡。萇弘與"資陽河”,構成了資陽的歷史樂章,為流動樂章的規劃形象定位提供了基礎,資陽的歷史名人、跳躍的音符,為規劃的創作提供了靈感。沱江流經資陽,流下了優美的岸線構成了城市肌理,規劃設計受城市內涵的啟發,提出綠色流動網絡的形象目標。規劃設計范圍內黃泥河谷地、資陽四中左側的谷地、以及吳家溝谷地三條綠色山谷,蜿蜒曲折。規劃設計通過保護三條流動的綠色源,與規劃區外的沱江水體、東部山體、東北部公園相互貫通。社區綠地、街頭綠地沿三條綠化主干往外發散,形成網絡化的綠化系統。3鳳來雁歸新城“鳳嶺晴云” “雁城古渡”是古雁城八景之首(古代雁城八景包括,“寶剎晨鐘”、"蓮池夜月”、“書臺春曉”、"天臺夕照”、"沃野雙峰”、“資溪九曲等。民國十四年(1925),羅紹文在編修《資陽縣志?食貨志》中曾記:古雁城西關外右折里許,有山北來,似舒翼展翅,若鳳鳥之飛翔,因名鳳臺山。其山如丹鳳展翼,由彩云飄渺間,自北斜飛而墜,堪稱奇景……《四川通志》載:“沱江自簡州流入謂之雁江”。宋曹榮錦詩有“城下江流金雁水”之句佐證。自古以來,縣人在縣城東河邊設渡口,凡步行往來成都、重慶古驛道必經此渡,時為川東孔道,最繁榮的水陸碼頭此即雁江古渡)。“鳳來”喻指城際高速鐵路通車后,資陽將成為成渝經濟區發展主軸,高端項目、人才的引進和高檔次的城市開發將成為趨勢。資陽號稱“雁城”,“雁歸”喻指規劃對城市文脈的重視和回流。第四章沱江東區一期發展戰略一、 以行政中心為內核的沱江東區新城空間拓展模式資陽行政中心的調整對沱江東區對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行政中心的搬遷將會吸引商貿、旅館業、居住、會展等相關功能的集聚。依據這一規律,本規劃設計通過行政中心的合理選址,充分發揮其集聚和帶動作用來實現新城的滾動持續發展。1) 行政中心周邊區域常見布局模式分析圍繞行政中心的建設,會集聚商務、居住、配套服務等相關功能。依據各地的地形、文化交通條件等特征,功能空間布局模式可分為:回自組合、環狀結構、三角結構和H結構。2) "一核一帶多點”的沱江東區新城空間拓展模式策略的確立行政中心的選地址行政中心的選址既要求交通便利、又要兼顧其輻射范圍,既要兼顧一期的啟動開發,又要兼顧二、三期的后續發展。經過地形特點的分析,加上考慮以上分析要素,本規劃設計將行政中心選擇在與三橋相連、與二、三期接壤的一塊高地之上。"一核一帶多點”的新城空間拓展模式發揮行政中心的帶動和集聚效應,以行政中心為內核、周邊布置商務辦公、配套服務,外層布置居住、學校、醫院、休閑等各功能組團,各功能組團構成多點,聯系各功能功能組團,形成城市的空間拓展帶,從一期延續到北面的二、三期。二、 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策略自然生態環境在城市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總要的總用和地位。規劃區域基本處于原始未開發的狀態。自然環境相對良好。在城市開發的前期,通過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來綜合提高區域的綜合吸引力,發揮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外部經濟效益。規劃將設計范圍內良好的生態環境谷地加以保留和控制,限定其為城市的公共綠地,不得進行其他項目的開發和建設。三、點與軸的結合穩步推進的發展策略“點”指規劃區域中因為交通環境等優勢,有比其他區域發展條件更為優越的區域。如橋頭片區,行政中心區和人流量比較大的城市開放空間區域。軸是區域中重要的交通干線或者明顯的開放空間序列。規劃倡導"點與軸的結合穩步推進的發展策略”的發展策略。通過規劃區域發展點的挖掘來整體提升規劃區的開發投資吸引點,再通過軸線的有機串聯實現規劃區的快速發展。第四章、規模預測人口空間結構的調整是一種自然的過程。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其數量、結構、空間分布與城市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和公共資源配置、城市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存在密切關系。在對新區規模的預測中,由于影響未來城市發展的因素極多、充滿變數,對于沱江東區一期人口與空間規模,是無法通過任何預測模型進行準確預測的。規劃只能根據城市與區域發展的趨勢做出比較定性的判斷和粗略的框定,并建議通過相關政策與制度進行控制與引導。結合《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人口的相關論證,根據資料統計目前資陽市人均建設用地在98平方米/人左右,按照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資陽市城市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允許采用II、HRIV級指標級別,即90.1-105.0平方米/人。現有城市的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現狀人均建設用地水平(m2/人)允許采用的規劃指標允許調整幅度(m2/人)指標級別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90.1?105.0II75.1?90.0-15.0?0III90.1?105.0不限IV105.1?120.0+0.1?+15.0
資陽市的城市性質是成都經濟圈和成渝經濟區上的重要節點,以車產業為特色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綠色江城。因此,依照上述規劃要求,并考慮到資陽市目前人均用地指標已偏高的因素,按照國標制定的允許調整幅度,規劃將今后城市建設用地人均指標適度下調,即資陽市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按 90-100平方米/人來控制,故不同時段資陽城市用地規模如下表:時限(年)200320102020人口(萬人)183048用地(平方公里)17.6528.4843.25人均建設用地98.0694.9390.10資陽城區人口預測表:現狀中期遠期年 限200320102020市域規模(萬人)507.4522.3548.7城市化水平(%)2025-3040-45人總人口(萬人)183048建其非農業人口(萬人)13.792235中農業人口(萬人)2.235成暫住人口(萬人)2.0148口自然增長率(%0)2.52區機械增長率(%0)7345.5綜合增長率(%0)75.747.5用建成區用地(km2)17.6528.4843.25地人均指標(m2/人)98.0694.9390.1備注說明:1.建成區欄內總人口應等于該欄內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暫住人口相加之和。綜合增長率一般應等于自然增長率加機械增長率。暫住人口只統計暫住期一年以上者。綜合考慮規劃區用地功能相對單一,無工業用地、倉儲用地,人均建設用地需要在90.1平方米一98.06平方米之間取值后,在減區工業占地的系數,最后取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為86平方米每人,規劃區建設用地面積為5.32平方公里,預測規劃區域控制人口為6.1萬人。第五章、用地布局規劃_、用地布局結構在土地利用規劃上,堅持集約用地的原則,優地優用、劣質用地巧用,綜合交通、景觀、地形等因素綜合考慮用地布局。綜合區位、交通、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規劃區域的用地結構為"一心、一帶、雙軸、兩區、多廊道”的用地布局。一心:即城市的次中心,圍繞規劃的行政中心布局商業金融、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形成資陽城市次中心。中心區商業金融用地圍繞行政中心兩側軸線展開,形成政前金融帶。中心區文化娛樂設施沿商業金融平行展開,一直延續到沱江東岸線。一帶:沿規劃的貫穿南北的中央大道,發揮交通優勢,形成商業金融帶。主要設置金融服務、企業辦公等,借助交通優勢迅速崛起。雙軸:即沿中央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間拓展主軸,以及沿東城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間拓展次軸。中央大道一直通向沱江東城二期,行政南北向的主要發展走廊,是連接“雙核”(行政輻射核、交通站點核)的交通動脈。沿東城大道形成的城市空間拓展次軸,主要串接的是城市居住組團。兩區:指圍繞城市次中心規劃布局的寶臺鎮居住區,以及沿著黃泥河展開的生態谷地居住區。寶臺鎮居住區借助沱江一橋的交通優勢,為現狀的人氣集聚力進行發展。黃泥河生態谷地居住區主要以自然生態環境的優越性進行開發建設。多廊道:指貫穿在規劃區域的黃泥河谷地、資陽四中左側的谷地、以及吳家溝谷地三條生態谷地。還有濱江的景觀岸線,形成多條廊道貫穿規劃區域的格局。通過多條生態廊道的塑造形成規劃范圍內部的網絡生態系統。二居住用地規劃總居住用地面積273.2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45.8%o以中央大道分界,規劃兩個居住區,既資陽四中學生態谷地居住區、黃泥生態谷地居住區。各居住組團沿著兩條生態谷地展開,生態谷地是各居住區的公共綠化空間。居住用地規劃采取的是居住區、居住組團、居住小區的三級結構模式。規劃9所幼兒園、3所小學、兩所中學。其他設施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的相關規定設置。三、 公共設施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集中布置在城市的次中心位置,以及沿中央大道的城市空間拓展主軸線上,總用地面積85.8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4.4%o四、 行政辦公用地顧沱江東區一、二期的未來發展,綜合交通、環境等多方面要素,將行政中心區的選址設施在中央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叉口附近的高地上,進行綜合集中的布置。行政中心總用地面積為12.0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2.02%o通過行政走廊、行政廣場和中央花園將行政中心區進行整合。五、 商業金融用地商業金融用地的布局形成“兩帶+兩心”的布局格局,總配置面積為45.7公頃,占總用地的7.5%o兩帶即沿著中央大道的商業金融帶,以及沿著迎賓大道南側的商業金融帶,這兩條商業金融帶作為城市的次中心來進行配置。兩心即兩個居住區中心的的商業金融服務設施。一個中心在寶臺路與三環路的交叉口附近,一個在公園路與黃泥河西路交叉口附近。主要設置的商業是為兩住宅區服務的超市、購物中心等。六、 文化娛樂用地規劃文化娛樂用地15.5公頃,位于中心區形成東西向展開,包括會議展覽中心、新聞中心和市民文化娛樂中心等。七、 醫療衛生用地規劃醫療衛生用地4.8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0.8%o規劃布置在C-03-03地塊。與生活性干道有著便捷的交通聯系,在城市次中心,與兩個城市居住區交通聯系方便。八、教育服務設施用地在規劃區的東面設置一個教育服務中心,包括小學、中學、技校、特校。設置在莊1和M-2地塊中。形成規劃區域的教育服務中心。規劃用地平衡表:規劃用地平衡表編號用地代碼用地性質用地面積(itf)比例1R居住用地2731983.245.81%R11一類居住用地246810.24.14%R21二類居住用地1762712.729.56%RC商住混合用地408673.46.85%R22中小學用地166623.22.79%R2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47163.72.47%2C公共設施用地857653.114.37%C11行政辦公用地120313.62.02%C21商業用地294863.94.94%C22金融保險業用地434990.73%C23貿易咨詢用地48132.50.81%C24服務業用地16796.70.28%C25旅館業用地28733.60.48%C26市場用地14959.60.25%C31新聞出版業用地13356.60.22%C34圖書展覽用地31021.10.52%C35影劇院用地16672.10.28%C36游樂用地94135.11.58%C41體育用地22889.10.38%C51醫療衛生用地477590.80%C62中等專業學校用地42292.40.71%C64特殊學校用地22228.80.37%3S道路廣場用地976262.116.37%S1道路用地892181.614.96%S22游憩集會廣場用地51727.20.87%S31機動車停車場庫用地32353.30.54%4U市政公共設施用地735571.22%U11供水電用地11539.70.19%U12供電用地1070.60.02%U13/U29供燃氣/加油站用地10385.60.17%U21公交總站用地37627.30.63%U42糞便垃圾處理用地4312.50.07%U9消防站用地8621.30.14%5T23長途客站用地32817.30.55%6G綠地118553919.90%G11公園596662.410.00%G12街頭綠地582325.59.80%G22防護綠地6551.10.10%7E1水域和其他106092.41.80%總用地面積(itf)5963762.8100.00%第六章、道路交通規劃一、 基本原則結合地形原則通過地形的坡度坡向分析、三維模擬、現場踏勘等方法,確立道路的走向。避免大量的土方工程。遠近兼顧原則方案在道路網系統的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與周邊道路的結合關系,兼顧沱江一期與二期的發展,對二期的路網走向也做了設計。高效運轉原則結合城市的用地功能結構進行路網的走向設計,保證區域交通的暢通性。二、 指導目標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創造高效暢通的交通組織,建立等級明確,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統將是本次規劃的首要目標。重視生命通道建設。打造綠色交通體系,構建步行者樂園。三、路網結構規劃路網采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道路結構模式。三條主干道為:中央大道、東城大道、迎賓大道。控制寬度分別為50米、40米、40米。三條大道的兩側分別設置25米、10米、10米的綠化控制帶。次干道共8條,分別濱江西路、濱江南路、環城東路、寶臺路、中環三路、公園路、通資路、泥河西路。其他道路為城市支路控制寬度12米一18米不等。道路形式統計表格:道路名稱道路級別紅線寬度(m)道路橫斷面形式說明中央大道主干道50兩塊板雙向8車道,機非混行東城大道主干道40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中環一路主干道40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迎賓大道主干道40兩塊板雙向8車道,機非分行濱江西路次干道32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混行濱江南路次干道32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環城東路次干道32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寶臺路次干道28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混行中環三路次干道28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混行公園路次干道28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通資路次干道28一塊板雙向4車道,機非分行泥河西路次干道20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府前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姿輝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中環二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橋頭西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匯中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學北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特商路支路16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東南側路支路18一塊板雙向2車道,機非混行四、公共交通規劃規劃區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系統,沿主要道路布設公交線路,保證公共交通車站服務面積以500米半徑計算,不小于規劃區面積的90%o在規劃區東北部,規劃設置一處公交站場,面積約為3.8公頃。第八章綠地景觀系統規劃一?規劃目標規劃從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出發,構筑資陽沱江東區網絡狀的生態綠地系統,通過沿江綠廊、道路綠廊、城市谷地綠廊等要素的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網絡狀的綠地系統,使城市建設區和生態綠地形成最充分的接觸,創造與自然相交融的城市空間,以建設良好的新區生態環境。規劃原則系統性原則增強資陽沱江東區綠地系統的綜合功能,從整體出發,樹立系統觀,通過綠化空間的均衡分布和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綠色網絡體系,同時將資陽沱江東區周圍的自然環境引入新區內部,使之有機組合,充滿活力。特色性原則充分體現并強化地域特點,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資陽沱江東區豐富獨特的自然山水資源,優化“山一水一城一林”有機結合,形成城市之中的綠色流動網絡。建設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綠地系統。生態性原則以生態效應為核心,完善綠地的生態功能,以生態學的原理進行綠地生態框架的布局,加大新區綠地數量,提升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總體建設目標。多樣性原則在城市綠化建設中注意體現植物多樣性,豐富植物種類和植物群落層次,發揮植物的多種功能。自然要素分析和利用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要素,形成富有特色的綠地系統。資陽沱江東區東面緊靠自然山體,自然的山體綠化為新區奠定了"綠色”大背景,是新區得天獨厚的生態背景和天然屏障。規劃區內地勢起伏明顯,黃泥河谷地、資陽四中左側的谷地、以及吳家溝谷地是三條環繞整個規劃區的谷地。通過保護這三條谷地而形成的綠色生態走廊將與規劃區外的沱江水體、東部山體、東北部公園相互貫通,構成完整的城市生態系統網絡。水是城市的靈魂,帶給城市以無限的活力。資陽沱江東區有著豐富的水資源,規劃設計范圍西面與南面與沱江相聯,東面有黃泥河從北向南流經谷地流至沱江,規劃區內大小不一的水庫星羅棋布,整個新區水系脈脈相通。規劃沱江濱江帶為濱水綠廊。現狀用地內有多片樹林和果林,規劃應盡量合理利用。規劃結合總體用地布局保留大片林地,建設綜合公園或街旁綠地。規劃范圍內有不少的古樹名木,規劃結合現狀調查,嚴格予以保護。四?綠地系統結構分析規劃在合理利用現狀的基礎之上,對綠地空間進行了精心的規劃,構成完善的富有特色的綠地系統。以三條綠色谷地,兩條主干道景觀帶、一條濱江旅游休閑走廊形成六條生態廊道為規劃區的綠化骨架,串聯起新區內部公園、街頭綠地、廣場、防護綠地、生態綠地等開放空間,構成新區的綠地網絡。三條綠色谷地分別為:規劃區范圍西側的黃泥河谷地,結合自然地形布置生態濕地景觀,形成生態廊道;資陽四中左側的谷地沿線布置人行景觀林帶,形成生態廊道;吳家溝谷地布置寬闊的綠帶,形成成生態廊道。兩條主干道景觀帶分別為:規劃區中部的中央大道道路兩側控制寬闊的綠帶,形成貫穿南北的綠色生態廊道;東城大道環抱整個規劃區,是新區最重要的生活性主干道,兩側布置寬闊的綠帶,形成“都市森林”綠色主廊道。一條濱江旅游休閑走廊:規劃沿沱江布置人文景觀帶,結合防洪堤岸設施,形成民俗風味濃厚的旅游休閑走廊。綠地系統規劃布局資陽沱江東區的綠地系統主要由公園、街頭綠地、防護綠地、生態綠地、建筑后退綠化以及道路綠化和單位庭院綠化等構成。規劃綠地面積為 11&5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9.90%,其中公共綠地為117.89公頃,防護綠地為0.66公頃。1、公共綠地新區中部結合地形在谷地布置寬闊的綠帶, J-01-04.M-03-03、M-04-03、N-03-01地塊規劃為公園,要求綠地率75%以上。水系貫穿在綠帶之中,規劃將商業、文化、管理等公共空間和綠化水系等開敞空間合理融合,強調綠化、水系空間和城市功能的有機結合和滲透,通過植被綠化以及環境小品、步行系統、街道家具、道路建設等的連接,創造高品質的景觀和游憩環境,減少建筑的壓抑感,并且提供社會交流的公共場所,同時提高周圍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價值。行政中心處設置大型中央公園和廣場,E-03-02地塊規劃為公園,要求綠地率75%以上,E-02-04.E-02-05地塊規劃為市政廣場,要求綠地率50%以上。沱江濱水區規劃為濱水綠帶,充分結合規劃區本地人文資源,布置多個旅游休閑性質的公園。強調自然江景的通暢和城市文化底蘊的挖掘。中央大道、東城大道建設成為生態型的道路。中央大道道路兩側各控制 25米寬的綠帶;東城大道道路兩側各控制10米寬的綠帶。2、 防護綠地在變電站、垃圾中轉站周邊布置防護綠帶,規劃控制寬度三15米。3、 道路綠化根據前期規劃研究和分析,部分規劃道路應結合新區地形特征,突現自然地貌特征,建設綠色交通景觀帶。規劃濱江路、公園路、中環一路建設為城市綠色交通景觀帶,道路紅線以外兩側建筑后退10米控制為綠化帶。六?濱水綠廊的景觀布局應該充分利用現有沖溝所擁有的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而絕不是去破壞它。自然和諧是重要的原則,不應該留下過重的人工痕跡。同時應充分利用自然駁岸開展景觀功能的建設,維護河岸植被、水生生物的棲息環境,確保濱河形成連通的綠色開放空間,建設連續的、具有活力的濱河公共空間,保持濱水生態系統和生物過程的連續性,營造富于自然特色的城市親水環境。嚴格控制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向水體排放,保持水體的水質。強調濱水地區的可達性、親水性、多樣性。為充分發揮濱水綠廊的休閑功能,應增加濱水設施如水榭、涼亭、步道等,并為居民保留足夠的休閑娛樂空間,以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建設安全、優美、人性化的親水環境。濱水綠廊景觀的規劃和設計強調人性化的色彩,適宜人類使用、提供視覺享受、情操陶冶和親近自然的空間是濱水綠廊景觀建設的最終目標。針對景觀功能的濱水綠廊必須遵循生態學的規律,加強濱河沿線綠地建設,增加綠量,建立多層次的綠化系統,在綠化物種的選擇上考慮植物多樣性、物種的本地性和群落配置的豐富性及合理性,提升地區生態品質。古樹的保護與利用規劃依據現狀調查統計,確定規劃范圍內必須嚴格保護的古樹位置,并制定相應的法規及措施進行登記、管理及保護,否則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文物”會消失殆盡。1、 對于規劃范圍內的古樹,盡量與公園、綠地的布局結合,對于位于其他用地內的古樹,必須嚴格保護,不得隨意砍伐、破壞。2、 明確古樹管理的部門及其職責,明確古樹保護的經費來源,制定可操作性獎勵和處罰條款。3、 保留古樹周圍應設置保護范圍,保護范圍為樹干周圍5米范圍。4、 設立古樹保護圍欄與銘牌。植物配置原則1、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種源豐富、種苗易得、可降低成本和養護費用,應作為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以最大限度突出本地園林地方植物特色景觀和植被風光。同時,在植物數量上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原則配植的植物,能避免種間直接大量競爭,容易形成結構合理、功能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取得很好的生態效應。2、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要根據資陽沱江東區的氣候、土質、城市環境和各樹種的生物習性進行比較選擇,充分發揮樹種特性,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3、 景觀價值突出植物的季相特征,充分開發園林植物形、姿、色等觀賞特性,擴大觀花、觀形、觀葉植物的應用范圍,構筑豐富多姿、色彩燦爛的植物觀賞多樣性,美化山水園林環境。4、 植物多樣性擴大物種、基因資源的利用,提高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豐富植物品種,喬、灌、藤、草、地被植物本植物綜合利用、合理配置。追求物種的豐度與均衡,形成多層次混交的植物群落,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樹種規劃規劃區內綠地植物的配置應豐富植物種類,調整植物結構,喬、灌、草、藤應有一定的搭配組合,常綠、落葉并舉,慢生、速生兼顧,遠期、近期結合,以及色相、季相搭配,形成多層次混交的植物群落,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⑴合理確定樹種種植量配比和樹木疏密度喬木與灌木之比約為6:4;常綠與落葉之比約為4:6o綠地:近期速生樹密度為350棵/公頃,慢長樹為400棵/公頃,遠期速生樹密度150棵/公頃,慢長樹200棵/公頃。行道樹:近期200棵/公頃,遠期100?125棵/公頃。防護林:近期250?300棵/公頃,遠期125?150棵/公頃。大喬木株行距離:速生樹近期以3?5米,遠期以8?10米;慢生樹近期以3?4米,遠期以7?9米。中小喬木株行距離4?6米。⑵樹種選擇結合資陽沱江東區的氣候和土壤特征,選擇以下樹種作為骨干樹種:喬木:銀杏、懸鈴木、廣玉蘭、大葉香樟、小葉香樟、女貞、枝樹、楊樹、柳樹、欒樹、羅漢松、黃葛樹、黑殼楠、水杉、銀木、女貞、雪松、刺桐、喜樹、苦楝、楓楊、杜英、三葉木、小葉榕、天竺桂、樸樹、皂角、楓香、槐樹。灌木:木莢蓉、白玉蘭、桂花、紫薇、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花石榴、夾竹桃、梔子、海桐、杜鵑花、山茶花、梅花、臘梅、棕竹、蘇鐵、金絲桃、金絲梅、月季、牡丹。矮灌木:黃楊、六月雪、小葉女貞、紅構本、三棵針、海梔子。第九章市政工程規劃_、豎向工程規劃規劃區現狀地形較為復雜,地勢北高南低,現狀用地高程一般在360-390米之間,規劃以沱江和東南部一條水系分別作為主要分水線和匯水線,將規劃區分為六大塊進行控制,規劃區內雨水總的流向自西北向東南,最終匯于沱江。道路交叉口控制點高程主要依據現狀地形而確定,主干路道路最小縱坡均大于或等于0.3%,最大縱坡小于5.0%,滿足排水要求。場地豎向規劃采用高程箭頭法,建筑場地排水方向根據其周邊道路而定,一般均高于道路15-20厘米。保證場地雨水能順利地排入道路排水溝,對于部分縱坡較為平緩的道路(縱坡小于0.3%),規劃建議在道路施工設計時應采取加大道路橫坡、增加雨水口數量、設置鋸齒形邊溝等措施加以解決。生活區場地坡度一般控制在1.5%以內。二給水排水工程規劃1設計依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及實施細則;.《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_2000);.《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_2000);.《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_87).依據《資陽城市總體規劃(2004—2010)》(以下簡稱《總規》),本規劃內主要道路下均敷設供水干管。2給水工程規劃2.1給水現狀水源取自河東寶臺新建的水廠,水源為老鷹水庫引水。現狀供水系統以樹枝狀管線鋪設至各零散居民點,管徑小系統性差。2.2用水預測依據國家《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參考同類片區內用水標準,擬定以下用水標準:居住用地用水指標為150m3/ha.d行政辦公等公共設施用地用水指標為80m3/ha.d道路廣場用地用水指標為20m3/ha.d綠地用地用水指標為10m3/ha.d以上為最高日用水指標,并已包含市政用水與漏失水量等。根據上述指標計算得規劃區總用水量為7.6425萬m3/d,日變化系數取1.5。2.2.3管網規劃沱江東片區給水接口沿沱江一橋敷設DN300管道,沿沱江二橋敷設DN300管道、沿沱江三橋敷設DN400供水管道。在三橋附近設置供水加壓泵站,日供水量為3萬噸/日。給水管網成環狀,根據流速確定其管網直徑,d=100-300mm時,ve=0.6?l.lm/s;d=350?600mm時,ve=l.l?1.6m/s;d=600~1000mm時,ve=1.6?2.1m/s。覆土深度金屬管道不小于0.7m,非金屬管道不小于1.0m?1.2m。干管盡量布置在兩側用水量大的道路上,平行干管間距為500m-800m,連通管間距800m-1000mo規劃區內采取環狀管網供水,給水管管徑取400、300、250mm四種。依據《總規》預測,城區水廠遠期供水能力完全滿足用水需要。2.2.4消防規劃在規劃區中部設置一處消防站,面積約0.84公頃。消防水源取自城市給水干管,消防用水標準按照同時發生一次火災,一次滅火用水量10L/S計。結合給水管道,消防栓按每120m—個設置。新建的道路和居住小區,消火栓的敷設要與之同時進行。2.3排水工程規劃2.3.1排水現狀規劃區排水系統不完善,生活污水隨意就近排放。雨水則順應地形關系,就近排入沱江等水體。2.3.2排水體制規劃區采用截流式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2.3.3排水量計算污水量:污水量的計算按照生活用水量的80%計算,則規劃區內最高日污水量為6萬m3/do雨水量雨水量按以下公式計算;0=屮XqXf其中:屮…徑流系數,取0.7,綠地取0.3q--設計暴雨強度f--匯水面積由于資陽沒有暴雨強度公式,因此其暴雨強度公式采用相鄰地區內江市暴雨強度公式:1246(1+0.705LgP)q=(t+4.73P0.0102)0.597式中:P——設計重現期,取一年t 降雨歷時(min)確定雨污設計流量Q=Qh+Qy式中Qh——雨水設計流量(1/s)Qy---溢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1/s)2.3.4排水系統規劃規劃區內排水方向大體為:根據地形,污水和雨水分別從二橋、三橋和北部排出。污水排入規劃區南部污水處理廠;雨水則通過布置于各條支路的雨水支管匯集后,進入布置于主、次干道的雨水干管,就近排入泄洪溝、溝渠等水體,最后進入沱江。為保證區內的雨水,污水都能盡可能依靠重力排放,排水管線的布置應盡量遵循以下原則:管道的布置應使所有服務面積上的生活污水、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可能的最短距離坡向水體。截流干管沿水體岸邊布置,其高程應使連接的支、干管的水能順利流入,并且使其高程在最大月平均高水位以上。暴雨時,超過一定數量的混合污水都能順利的通過溢流井泄入水體,以盡量減少截流干管的截面尺寸和縮短排放渠道的長度。管渠的埋設深度盡量應控制在0.7?5.3m左右,在規劃區內道路下按收水一側布置,管渠的最小坡度取0.3%。三、電力電信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1.1負荷預測根據區內各地塊性質及建筑面積預測方法:根據規劃,各類建筑面積,采用單位指標法預測,其結果作為布置10kv變電站及開閉所的依據。S=K1(KXN)/(1000XCOS屮)式中:S--計算視在功率(KVA)K1--同時系數K--單位指標(W/m2)N——建筑面積(m2)COS屮…功率系數根據用地性質預測,居住用地用電負荷指標180kW/ha,公共設施用地用電負荷指標350kW/ha,道路廣場用地用電負荷100kW/ha,各種用地用電負荷之間同時率取0.65o根據上述指標算得規劃區用電負荷指標為5.8KWo1.2電源規劃區內設置一處110KV變電站,接入寶臺220kV變電站電源,從規劃區東部接入。1.3配電網規劃llOkV以上線路各采用架空輸電線路,10kV配電線路近期采用架空方式,遠期應隨著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逐步地埋,地埋電纜采用電纜溝敷設。電力電纜溝布置在道路的東(南)狽IJ。根據總規,規劃區內新建一座110KV變電站。其高壓走廊按每回25米控制,高壓走廊結合綠地設置,在高壓走廊內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將規劃區分成6個負荷分區,規劃在6個分區內各設一個10KV開閉所,占地100-150m2o每個開閉所的供電負荷不超過1.5萬KW。各開閉所均用2回導線截面為240mm2電力電纜從規劃變電站引入,再輸出6—8回10KV電力線向各地塊用戶供電,相鄰開閉所之間要互設聯絡線,對一級負荷用戶要設雙電源,以提高供電保障率。1.4路燈供電規劃區路燈采用獨立的供電系統,10kv路燈變配電站盡可能結合道路東側或南側建筑物,布置在室內。低壓線路采用電纜直埋的方式敷設。2電信工程規劃2.1市話配線估算規劃標準參照國內城市的規劃指標并結合資陽市的實際情況取定:住宅:1.2?2部/戶,按平均每戶90?150m2計算。行政辦公:每25m2/部商業金融:每80m2/部文化娛樂:每150m2/部公共服務設施:每100m2/部公用電話:每50m2/咅E中學:2030部/校小學:15部/校幼兒園:8部膠規劃區總電話需求量約為7.3萬門,遠期市話普及率為70%02.2電信規劃規劃區設置電信端局一處。在主要的商業金融街設置一定數量的IP電話。規劃在規劃區內所有主次干電信線路采用管道方式沿道路的西、北側人行道下敷設。規劃管孔數除電信公用網外,還應適當考慮電信專用網、有線電視和智能化小區管理系統等。為方便居民用郵和信報投遞,規劃在主要的企業、學校及行政辦公區設置郵筒郵箱,在住宅樓的底層集中設置信報投遞箱,在主要的路段由郵政局統一制作和布置報刊亭。2.3有線電視工程規劃規劃有線電視的主、次干電纜采用管道方式與市話電纜同側敷設。規劃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規劃期內有線電視要由目前的模擬電視過渡到交互式、高清晰數字電視。規劃有線電視線路采用地埋光纖,穿管敷設。規劃期內有線電視網要實現“三網”合一。四、 燃氣工程氣源的選擇規劃氣源來自仁壽富家四川石油管理局的輸氣干管。2用氣量指標、用氣高峰系數及供氣分配比生活用氣量標準1.5Nm3/戶?d,公共服務設施用氣量標準,按生活用氣量20%計。3管線布置方式沱江東區供氣從三橋引入,新建一條長輸管道至城區;沱江一橋附近新建一座儲配站,另外新建CNG加氣站。管道直徑為DN200、DN150和DN100三種。4管線布置原則燃氣管網的布置應做到技術先進合理,保證安全供氣,并節省投資。為保證該地區供氣安全可靠,管網布置應盡量成環,雙向供氣。五、 環衛設施規劃規劃城市生活垃圾量按1.0kg/A?d計,城市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城市小型垃圾轉運站每個服務面積按0.7-1.0km21個設置,每個占地100m2,居民區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不大于70米。規劃在城市外圍南邊設垃圾處理廠,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公廁設置、商業鬧市按300—500米設1座,一般街道按750—1000米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電商創新思維培養試題及答案
- 創意幼兒園數學試題及答案指導
- 中國戶外家具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③寒假提升練-10 板塊模型(教師版)2025年高一物理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
- 皮革服裝行業品牌價值塑造與維護考核試卷
- 工業互聯網平臺網絡切片技術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實踐案例報告
- 2025鋼鐵行業規范條件政策解析及對鋼鐵企業的影響
- 安全一崗雙責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實踐與思考考核試卷
- 2024年電力行業分析
- 存款合同書的性質及其法律特征
- 應用生態學PPT課件
- 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PEE)
- 畢業論文機電一體化發展歷程及其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 家具廠首件檢驗記錄表
- 《狐假虎威》(公開課)(課堂PPT)
- 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公司績效制度范文
- 凝汽器灌水查漏方案及措施
- 鐵板神數詳細取數法(共16頁)
- 【那個女孩歌詞陶喆】陶喆那個女孩歌詞分配
- 弧焊(3)電弧焊焊條
- 簡歷常用icon圖標Word簡歷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