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涂片 課件_第1頁
糞便涂片 課件_第2頁
糞便涂片 課件_第3頁
糞便涂片 課件_第4頁
糞便涂片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糞便涂片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

朱海平

糞便涂片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

朱海平

糞便菌群涂片檢查臨床意義

糞便中細菌數量、形態種類、比例與腸道菌群處于平衡還是失調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

糞便菌群涂片能快速診斷腸道菌群失調,為早期預防、治療提供線索糞便菌群涂片檢查臨床意義糞便中細菌數量、菌群失調

概念:指機體某部位正常菌群中菌種間的平衡被打破,菌種間的比例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這種狀態進一步發展,機體出現一系列臨床病癥和體征,稱為菌群失調癥或菌群交替癥菌群失調概念:指機體某部位正常菌群中菌種間的平衡被打

什么會使菌群失調呢?糞便涂片課件菌群失調的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除抗生素本身毒副作用外)是主要誘因,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滅有益菌,破壞了正常的微生態平衡,引起菌群失調。疾病:胃酸缺乏、肝硬化、胃腸腫瘤等;其他:手術、激素、同位素、放射線和免疫抑制劑的大量使用,都可造成菌群失調菌群失調的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除抗生素本身毒副作用外)是腸道菌群的檢測方法糞便涂片:革蘭氏染色—G+紫黑色、G-淺紅色

顯微鏡觀察細菌的總數、形態、比例等培養:需氧菌—埃希氏菌屬、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等腸道菌群的檢測方法一、糞便直接涂片的優缺點

1、優點:①設備簡單②操作簡單③時間短④形象直觀,直接了解糞便菌群的“像”,熟練者對診斷菌群失調有較高的準確性。

一、糞便直接涂片的優缺點2、缺點:①檢驗者必須有一定的經驗,否則易判斷錯誤②主要是定性檢查,確定分度較困難。

2、缺點:二、操作技術1、涂片:

將新鮮大便多處沾取直接涂抹在潔凈的玻片上,糞便不可稀釋以防細菌變形。標本務求新鮮,涂片厚薄適宜2、外觀

:肉眼檢查外觀顏色、形狀(若含有膜狀物的大便應補做艱難梭菌培養)

3、鏡檢

:染色技術是診斷準確成功的關鍵,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要對比鮮明。鏡檢時應將涂片視野全面觀覽,切不可看幾個視野就計數或報告

二、操作技術1、涂片:

將新鮮大便多處沾取直接涂抹在潔凈

三、檢查方法

1、細菌總數

觀察菌群涂片首先要總覽細菌總數,通過“比例概數法”進行判斷。

了解涂片上細菌的數量是增多還是減少,有無優勢菌或真菌。細菌總數過多的情況較少見或不易引起重視,菌群失調時細菌總數多在正常、減少或消失。

三、檢查方法

2、觀察革蘭氏陽性、陰性桿菌及球菌的

比率改變

G+桿菌:G-桿菌:G+球菌:G-球菌(包括球菌/桿菌)比率反映了糞便菌群的質素,它一般不受糞便稀釋或濃縮的影響,所以較細菌總數有更大的意義,更能反映菌群的本質和預后。

2、觀察革蘭氏陽性、陰性桿菌及球菌的

比率改變

3、計數方法

選定有代表性視野中的部分區域作細菌分類計數,需要數100~200個細菌以求得比例。不同年齡的人的比例都不一樣,一般桿菌與球菌比例約為75:25。

3、計數方法

各年齡組細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參考值(%)

年齡

G+桿菌

G-桿菌G+球菌

G-球菌

1d:

30.7—61.5

38.5—60.9

0—2.2

0—0.01

2d:

60.0—71.6

34.8—36.9

3.0—3.5

0—0.01

3d:

66.9—82.7

16.0—31.4

1.3—1.6

0—0.05

5d:

85.5—87.51

11.0—12.8

1.4—1.7

0.08—0.4

半年:

82.1—96.4

2.3—15.8

0.5—2.6

0.2—1.1

1歲:

78.4—94.5

3.5—16.6

1.5—2.6

0.3—1.7

5歲:

51.7—86.3

10.6—37.7

2.0—13.2

1.1—5.4

10歲:

56.7—88.5

7.6—30.7

2.5—12.2

2.0—6.7

18—25歲:54.3—78.6

12.2—35.2

2.2—12.5

2.4—9.0

41—55歲:39.4—59.3

37.3—49.6

2.4—5.9

3.4—6.7

56—65歲:35.3—56.8

44.3—49.6

2.3—5.9

3.6—6.7

66歲:

34.5—55.2

26.1—49.6

2.8—10.9

3.3—7.4

各年齡組細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參考值(%)年齡腸道菌群各類細菌的比例

G+桿菌%G-桿菌%G+球菌%G-球菌%正常范圍

50.2-7423.5-442-130.5-9較正常增多

75-85

45-50

25-30

5-10較正常明顯增多

>85

>50

>30

>10較正常明顯減少

35-40

30-35

<10

<5較正常顯著減少

<20-30

<15-20

<2

<1

桿菌:球菌(G+桿菌+G-桿菌:G+球菌+G-球菌)

3-10:1

腸道菌群各類細菌的比例細菌總數的評定標準每油鏡視野細菌數評價

(數個視野平均值)

<10顯著減少

11-100明顯減少

101-500略減少

501-5000正常>5000顯著增多細菌總數的評定標準腸道菌群的種類

99.9%厭氧菌G+桿菌:雙歧桿菌、乳桿菌、梭狀芽胞桿菌(產氣莢膜桿菌、艱難梭菌、破傷風梭菌)等G-桿菌:脆弱擬桿菌等G+球菌:消化鏈球菌等G-球菌:韋榮球菌等腸道菌群的種類99.9%厭氧菌腸道菌群的種類0.1%需氧菌G+桿菌:

芽孢桿菌(枯草芽胞桿菌、臘樣芽胞桿菌)G-桿菌:

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普通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菌等G+球菌:

葡萄球菌、鏈球菌等G-球菌:

奈瑟菌G-彎曲菌:空腸彎曲菌

腸道菌群的種類0.1%需氧菌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1、有益菌或稱共生菌:雙岐桿菌、乳桿菌、優桿菌等2、中間菌:腸球菌、大腸桿菌、擬桿菌等,有益,也有害3、有害菌: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梭狀芽胞桿菌等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1、有益菌或稱共生菌:雙岐桿菌、乳正常女嬰4個月,母乳喂養,蛋黃樣正常軟便,似純培養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占95%以上,呈正常菌群涂片所見糞便涂片課件男,1歲幼兒,正常糞便涂片。細菌總數正常,以革蘭氏陽性桿菌為主,革蘭氏陰性桿菌及革蘭氏陽性球菌均在正常范圍,呈正常菌群涂片所見糞便涂片課件健康壯年人之糞便,革蘭陽性菌(似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多于革蘭陰性桿菌(似擬桿菌),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球菌在正常范圍,呈現壯年人之正常菌群涂片所見。健康壯年人之糞便,革蘭陽性菌(似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多于革蘭陰健康青年人正常糞便涂片,革蘭氏陽性桿菌明顯多于革蘭氏陰性桿菌,呈正常菌群涂片所見健康青年人正常糞便涂片,革蘭氏陽性桿菌明顯多于革蘭氏陰性桿菌女性,63歲正常老年人糞便,革蘭氏陽性桿菌略多于革蘭氏陰性桿菌,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球菌及芽胞桿菌正常在范圍,呈現老年人正常菌群涂片女性,63歲正常老年人糞便,革蘭氏陽性桿菌略多于革蘭氏陰性桿檢查要點與報告要點

糞便涂片觀察到的細菌分為四類:

1、革蘭氏陽性桿菌

2、革蘭氏陰性桿菌

3、革蘭氏陽性球菌

4、革蘭氏陰性球菌

通過標本中四類細菌的百分比、有無比例倒置與正常菌群平衡狀態的正常百分比的比較,來評定受檢者的菌群狀態。

檢查要點與報告要點

涂片快速查菌群時根據菌群菌群失調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

Ⅰ度和Ⅱ度菌群失調是數量的改變

Ⅲ度是質的改變

菌群失調分度的標準涂片快速查菌群時根據菌群菌群失調嚴重程

菌群失調的分度及診斷

Ⅰ度菌群失調

臨床表現:慢性腹瀉、輕、可自發緩解

糞便外觀:多為稀便,大便常規無明顯異常

涂片所見:細菌總數在正常低值,G+桿菌基本正常,G-桿菌略增加(或G+球菌較正常增加)

總之,僅是數量和比例輕度改變菌群失調的分度及診斷糞便涂片課件8天嬰兒稀便,腹瀉3-5次/天,革蘭氏陽性球菌及球桿菌增多,革蘭氏陽性桿菌減少,革蘭氏陰性桿菌相對多,呈現Ⅰ度菌群失調改變8天嬰兒稀便,腹瀉3-5次/天,革蘭氏陽性球菌及球桿菌增多,20歲,女性,輕度腹瀉之青年人糞便,2-4次/d。可見革蘭陰性桿菌多于革蘭陽性桿菌,為I度菌群失調改變,不需治療即可恢復。20歲,女性,輕度腹瀉之青年人糞便,2-4次/d。可見革蘭陰男,57歲,急性腸炎。革蘭陽性桿菌明顯減少,革蘭陰性桿菌在正常低值,革蘭陽性球菌明顯增多,呈現球桿比例倒置,菌群呈I度菌群失調改變。糞便涂片課件Ⅱ度菌群失調臨床表現:慢性腹瀉、不可逆糞便外觀:多為稀便、也可呈粘液水樣便、膿血或柏油樣便。大便常規可見少量白細胞和膿細胞。涂片所見:細菌總數明顯減少,G+桿菌減少,G-桿菌明顯增多(擬桿菌、大腸桿菌),G+球菌較正常增多,球桿比倒置,可見少量類酵母菌。Ⅱ度菌群失調臨床表現:慢性腹瀉、不可逆糞便涂片課件常住菌明顯減少,革蘭氏陽性桿菌顯著減少,革蘭氏陰性桿菌部分消失,革蘭氏陽性鏈球菌及類酵母菌增多,呈現Ⅱ度菌群失調改變常住菌明顯減少,革蘭氏陽性桿菌顯著減少,革蘭氏陰性桿菌部分消66歲女性慢性肝炎患者,腹瀉,黃色稀便。細菌總數略減少,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桿菌明顯減少,而革蘭陽性球菌增多,可見大量脂肪球(蘇丹III染色明顯),呈II度菌群失調改變。66歲女性慢性肝炎患者,腹瀉,黃色稀便。細菌總數略減少,革蘭Ⅲ度菌群失調臨床表現:急性腹瀉、二重感染、排便次數多,可出現低熱和白細胞升高糞便外觀:稀便或粘液便,常呈黃綠色或黑色;大便常規可見大量白細胞和膿細胞。涂片所見:細菌總數顯著減少;原有細菌大多被抑制,一種細菌或真菌占優勢:葡萄球菌、白假絲酵母菌、致病大腸桿菌、艱難梭菌、銅綠假單菌、肺炎克雷伯菌總之,原菌群中的某一種少數菌成為菌群的絕對優勢是Ⅲ度菌群失調癥的主要特點,應同時做糞便細菌的分離和鑒定。

Ⅲ度菌群失調臨床表現:急性腹瀉、二重感染、排便次數多,可出糞便涂片課件快速涂片查菌群:涂片所見細菌總數顯著減少,革蘭陽性、革蘭陰性桿菌消失,可見少數革蘭陽性球菌和較多量的酵母樣菌,呈現III度菌群失調改變。糞便涂片課件革蘭陽性桿菌減少,革蘭陰性桿菌明顯減少,酵母菌明顯增多,呈現III度菌群失調改變。革蘭陽性桿菌減少,革蘭陰性桿菌明顯減少,酵母菌明顯增多,呈現報告方式

報告方式有兩種:文字描述法和簡表法1、文字描述法:

具體描述細菌總數,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