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_第1頁
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_第2頁
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_第3頁
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_第4頁
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自考類-行政管理類-中國行政史歷年高頻考題帶答案難題附詳解(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第1卷一.綜合考點(共25題)1.京察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殊行政區主要有

A.羈縻府州B.都護府C.左郡縣D.僑州郡縣E.王國3.魏晉以后,御史臺完全獨立,御史中丞的屬官依據職能分為______A.典簽B.御史大夫C.治(持)節侍御史D.殿中侍御史E.侍御史4.諫院5.遼朝針對統治區域內南部以農耕為主的漢人和北部以游牧業為業的契丹人的狀況,采取的統治方法是______A.因俗而治B.四等人制C.鄉里制D.建立猛安、謀克6.遼朝漢族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是______A.科舉B.世選C.入幕D.薦舉7.中國行政管理機構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標志是______A.商部的設立B.理藩院的設立C.總理衙門的設立D.通政司的設立8.邊區最高行政機關是______A.軍事委員會B.邊區政府委員會C.行政公署D.專員公署9.試述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內設機構、職權、特點和性質。10.近代中國第一個監督研究機構和監察官員培訓機構是______A.軍機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館11.秦漢時期郡太守下有屬官,分別是

A.佐官與屬吏B.太守與太尉C.佐官與太守D.太尉與屬吏12.中外朝制1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行政監督包括______A.共產黨的監督B.人民群眾的監督C.工農檢查機關的監督D.主管部門的監督E.審計監督14.清朝地方機構的一大特點為______A.鄉為最基層的地方政府B.實行鄉遂制與里社制的合一C.地方官員設置靈活,不求編制上的整齊劃一D.省為中央派出機構,巡撫管理一省監察事務15.京察16.元朝禮部的職權范圍包括______A.司法審判B.官吏考核C.祭祀禮儀D.文教事務E.外交事務17.元代中央總理政務的部門是

A.樞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書省18.簡述秦漢中央政府的行政監察制度。19.實行郡縣與王國并行的雙軌管理體制的朝代是

A.秦朝B.漢朝C.唐朝D.宋朝20.1943年10月31日頒布的《晉察冀邊區行政干部任免考核獎懲暫行辦法》規定的干部考核方式有______A.月度考核B.即時考核C.平時考核D.定期考核E.臨時考核21.北洋軍閥政府的司法機關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普通司法機關,二是專門的行政訴訟機關。其中普通司法機關設有的最高審判機關是______A.總檢察廳B.大理院C.平政院D.肅政廳22.試述近代中國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23.考試院院長須經總統提名,經______同意后任命。A.行政院B.監察院C.司法院D.立法院24.簡述清朝的地方監察體制。25.中華民國軍務院第1卷參考答案一.綜合考點1.參考答案:京察是明代朝廷對京官定期進行的考察,后被清代沿用。京察與外察相對應,對京官的考察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的考察由皇帝親自主持,先由官員自我裁定,然后交皇帝裁決;五品以下京官的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然后呈報皇帝批準。2.參考答案:CDE3.參考答案:CDE[解析]魏晉以后,御史臺不再隸屬于少府而完全獨立,御史臺長官為御史中丞,其屬官依據職能分為三部分:一是治(持)節侍御史,主管監察司法;二是殿中侍御史,主管監督朝儀;三是侍御史,主管糾劾百官。答案為CDE。4.參考答案:諫院作為一種獨立的機關,其設置始于北宋時期,諫官的職責是對皇帝提出批評性意見,以圖糾正皇帝的決策錯誤。5.參考答案:A[解析]隨著遼版圖的擴大,遼朝統治區域南部是以農耕為主的漢人和渤海人,北部是以游牧為業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族。遼朝統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統治方法,建立起“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兩套行政體制。答案為A。6.參考答案:A7.參考答案:C8.參考答案:B[考點]邊區委員會。

[解析]邊區政府委員會是邊區最高行政機關,由邊區參議會選舉若干人組成。邊區政府主席為邊區最高行政長官,對邊區參議會及邊區政府委員會負責,統一領導邊區政務。9.參考答案:1861年1月,清政府正式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又稱“總署”或“譯署”,名義上屬禮部節制,但實際上其地位與各部院平行甚至在各部院之上。總理衙門主要分為總署大臣和章京兩級。

(1)總理衙門的內部機構分為三部分:①綜理性機構;②外交和洋務性機構;③兼管性機構。

(2)總理衙門的職權比較廣泛,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①管理外交事務;②辦理洋務;③負責邊防事務;④負責有關官吏的選任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可見,總理衙門實際上總攬了清政府外交、防務和洋務大權,除了無權號令地方官員外,其職權已與舊內閣旗鼓相當了。

(3)總理衙門與舊部院比較起來,確有一些新的特點。主要有:①簡化辦事機構;②分工辦事,人有專責;③嚴格挑選職員,禁止捐納;④建立住宿值班制;⑤節約行政經費,杜絕奢靡;⑥簡化辦稿手續,加強保密;⑦獎懲分明,激勵勤勉。

(4)就總理衙門的性質來說,它是一個既有買辦性又有近代性的行政管理機構。說它具有買辦性,是因為它基本上是適應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的要求而設立的,各國列強正是通過這個特殊的機構加強了對中國內政和外交的干涉和控制。說它具有近代性,是因為它是當時清政府設立的第一個正式的負責外交事務的機關,填補了中國政府長期以來沒有專門外交機構的缺憾;另外,總理衙門還兼辦洋務事宜,管理近代工礦企業和近代教育文化事業,這對于長期實行封閉式行政管理的清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變革。10.參考答案:B[解析]1907年1月,清政府頒布了《都察院整頓變通章程》,其主要內容之一是設立都察研究所,內設提調二人、編譯二人,該所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監督研究機構和監察官員培訓機構。答案為B。11.參考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秦漢時期郡長官的兩類屬官。[要點透析]郡長官稱守或太守。郡太守下有屬官,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佐官,包括丞(協助郡守治民)和尉(協助郡守主持軍務),由中央任命。二是屬吏,包括功曹等掾史,由郡守自行辟除。12.參考答案: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兩套處理政務的官員系統。漢武帝在組織機構上對相權進行分割,形成中朝決策的格局。這使得中樞體制發生變化,軍國大事由皇帝先交內廷議決,再交外朝官執行。中朝官對外朝官處于壓倒優勢的地位,中外朝制的實行,起到了削弱相權,確保皇權的作用。13.參考答案:ABCDE14.參考答案:C[解析]清朝為了防止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和提高行政效率,在府、縣兩級政府人員無定員定制,視地方政務繁簡而定。由此可見地方官員設置的靈活性,不強求編制上的整齊劃一是清朝地方機構一大特點。答案為C。15.參考答案:京察是明朝朝廷對京官定期進行的考察,后被清朝沿用。京察與外察相對應,對京官的考察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的考察由皇帝親自主持,先由官員自我裁定,然后交皇帝裁決;五品以下京官的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然后呈報皇帝批準。16.參考答案:CDE[解析]元朝中書省下設六部作為分掌政務的職能機構,其中禮部主管禮儀,掌祭祀禮儀、負責文教事務和外交事務。答案為CDE。17.參考答案:D18.參考答案:秦及西漢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監察官員,既掌管監察,又擔任副丞相,這樣的地位既便于協助丞相處理政務,又便于對以丞相為首的百官實施監督。在組織上,御史大夫設府,與丞相府合稱“二府”,共同管理國家政務。從國家機器的職能分工角度看,這時的監察權和行政權膠著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要受丞相的統制,并未成為獨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實體。

御史大夫的屬官分為兩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為首;二是以御史中丞為首的設于宮內的部分官員。

御史大夫應兼管殿中御史和御史府兩方面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御史大夫常因身兼副丞相而忙于政務,行政權日重,監察權日輕。御史中丞承擔糾察百官的任務,而且可以受皇帝之命監察其上司御史大夫,逐漸成為專職的監察官。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專門設立了以御史中丞為首的御史臺。御史臺雖名義上仍隸屬于少府,但實際上已獨立行使監察職能,這標志著監察權開始同行政權相分離。19.參考答案:B20.參考答案:CDE21.參考答案:B[考點]中央行政體制的頻繁變化

[解析]北洋軍閥政府的司法機關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普通司法機關,二是專門的行政訴訟機關。作為普通司法機關,設有大理院和總檢察廳,前者是最高審判機關,后者是最高檢察機關。作為行政訴訟機關,設有平政院和肅政廳,前者是行政裁制機關,后者是行政彈劾機關。22.參考答案:(1)舊的管理體制已經崩壞,改革成為時代潮流。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原有的行政體制進行了局部的改革。甲午戰爭后,伴隨著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舊的行政體制又得到較大范圍的改革。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臨時政府的確有許多新的東西:行政體制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則也是新的。所有這些,都給以后歷屆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2)新的社會因素逐步壯大,行政管理日趨民主化和科學化。

①在行政體制方面,自鴉片戰爭以后,傳統的國家行政機構從名稱到職能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1901年以后,傳統的六部、寺、監這套行之幾千年的體系被打破,代之以近代國家通行的行政各部,其中外交、商部和學部的設立,除了反映出一定的半殖民地痕跡外,也多少表示國家開始重視外交、商貿和新式教育;而禮部之類的機構被撤銷,也同樣說明以禮治國的傳統職能正在轉變。

②在施政過程方面,隨著封建專制政體的被推翻,延續了幾千年“乾綱獨斷”、“朕即國家”的寡頭決策體制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集體討論、集體決策的委員合議制。

③在人事行政方面,清末的廢科舉、興學堂,終于結束了已延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為人事管理的現代化創造了前提條件。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依照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精神,開始制訂官吏考選和任用制度,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國民黨統治時期,考試院的成立和公務員制度的出臺,標志著人事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3)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政權,為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近代中國,政權林立,進步政權和反動政權同時存在于中國這塊土地上。在這諸多的政權中,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政權異軍突起,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行政管理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新民主主義政權創造的這些實踐經驗,不僅有力地推動了革命根據地行政管理活動的開展,促進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展,而且代表了近代中國行政管理的方向,為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對我國當前社會主義行政管理仍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23.參考答案:B[解析]“行憲國大”后,考試院院長、副院長以及考試委員若干人均由總統提名后,還需經監察院同意后任命。答案為B。24.參考答案:清朝對地方的監察采取雙軌制。一方面由十五道監察御史按道對地方政府實行監控,對各級地方官員執行監督。另一方面清朝還有一系列地方監察系統。總督、巡撫例兼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對所轄地區地方政務負有監察責任。各省按察司是專管一省的司法與監察機構,也有行使監察的職權。省、府間的道也有監察省內某一區域政務或某一具體業務的權力,故又稱道的長官道員為監司。由此可見,清朝地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