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_第1頁
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_第2頁
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_第3頁
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_第4頁
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

摘要:《基礎圖案》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技法的表現,講究點、線、面的運用,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意義顯得膚淺和單調。因此,教學應在汲取傳統圖案藝術的基礎上,結合寫生與變形,加強對學生想象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專業設計水平。

關鍵詞:基礎圖案;寫生;變形;想象力;創造力

圖案是一切藝術設計的基礎,是最早喚起人類審美感知的藝術形式。圖案課程能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著名藝術設計教育家、學者常娜教授曾經指出:“圖案問題是建立中國風格的藝術設計的一種重要問題。”《基礎圖案》課程作為設計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教學內容如果僅僅停留在訓練裝飾設計技能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探索培養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對自然形象的加工和變形是訓練的一種手段,教學目的應該是培養認識能力和訓練思維能力。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在任何專業中對任何具體設計進行變通。但是目前很多藝術設計院校仍然存在著輕視或忽視圖案教學的現象,人為地造成了圖案教學的薄弱和質量滑坡,嚴重影響或制約了專業設計水平的提高。

《基礎圖案》課程的教學內容有花卉、風景、動物、人物等,由于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技法的表現,講究點、線、面的運用,使得《基礎圖案》課程的教學意義顯得膚淺和單調,部分學生的作品平淡無生機,缺乏美感,甚至直接照搬和模仿。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對《基礎圖案》課程教學提出一些想法。

汲取傳統圖案精華是學習

《基礎圖案》課程的重要途徑

新生事物總是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傳統的東西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傳統圖案藝術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特性和民族民間的深厚文化底蘊,是各類視覺藝術門類潛在發展之動力。畢加索對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間圖案的探究引發了立體派以至于整個現代主義藝術的誕生,應該說各民族優秀的傳統圖案裝飾文化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視覺藝術資源,例如,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的威嚴神秘和兇猛冷酷;漢代畫像石形象生動有趣、造型古樸;魏晉南北朝的石窟、飛天圖形;唐代的唐三彩、寶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個朝代豐富的裝飾樣式和面貌;還有廣為流傳的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皮影、藍印花布等樸素自然、活潑親切的民間藝術,以寓意、象征、夸張等手法豐富和美化了人們的生活。中國傳統圖案藝術博大精深,蘊含著完備的圖案設計法則,其中有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條理與重復等形式法則,也有太極形、米字形、九宮格等構圖法則。

在教學中需要通過對傳統圖案紋樣和組織結構的學習和臨摹,指導學生掌握圖案構成的規律和法則,并根據其形式規律創作新的圖案;更要引導學生將傳統圖案藝術結合到《基礎圖案》課程教學的思考方案設計中去,設計出具有時代性和個性的圖案,學習傳統圖案不能單純地拷貝或者簡單地挪用,而是要認識和了解傳統圖案,并在此基礎上挖掘和改造傳統圖案,讓傳統圖案成為設計的一個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運用中國傳統圖案藝術中提供的豐富的設計元素,如龍、鳳、虎等圖形,使作品既有傳統的文化特色,又有時代精神,成為現代圖案設計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領悟了傳統圖形的藝術精華之后,才能在現代設計思潮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設計出屬于我們民族的同時又是世界的現代圖形。

寫生與變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藝術的源泉,這是因為大自然中蘊藏著自然的創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結構、豐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科學家把研究觸角深入到大自然之中,創立了仿生學,而圖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為圖案靈感啟發的源點,產生了寫生變化。

首先是寫生,通過寫生收集資料,仔細觀察所要描繪的自然形象,從不同角度的寫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形體特征,從中加以總結,就可為圖案變化打好基礎。如一片葉子、一個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們的許多紋理都可以作為圖案變化的資料。寫生和圖案教學在教學模式中的關系是,生活和大自然是圖案的源泉,寫生是圖案的基礎,通過寫生訓練提高學生的變化能力,抓住對象的特征,選擇最動人的姿態、最適宜的角度進行描寫;通過寫生使學生養成深入觀察、反復練習的習慣。

其次是變化,也就是用裝飾的藝術語言對寫生所得的自然形象進行加工和美化,經過一定的藝術處理,把自然形象變化成裝飾圖形,使之便于生產和制作的變化,是圖案教學的核心內容,它不僅關系圖案學習者的設計思維培養,更與設計實踐工作的創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進行變化就成了圖案教學中的焦點問題,形態的變形是建立在人的感情思維之上,而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感性印象也是造型的思維起點。從具象形態到抽象形態的變形,是抓住具象形態的總體特征進行提煉、歸納、簡化,比如梅花的花瓣特征略圓,可將它夸張成圓形的花瓣,而桃花花瓣酷似梅花,但呈長形,于是可夸張成尖長形。在圖案藝術中要提煉大自然,使形象刻畫得更典型、更精美,加上豐富、巧合、結合等變形手法的巧妙運用,使創作的圖案錦上添花,富有韻味。

注重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想象在形象思維的設計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圖案設計要有形象思維,用形象來創造,就必須通過想象來實現。別林斯基曾說:“在藝術中起著最積極和主導作用的是想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想象力”。以年畫《八仙上壽》為例,豐富的民間美術在畫面組合上表現為自由時空的組合方式。畫面上有上古的李鐵拐,漢代的漢鐘離,唐時的呂洞賓、韓湘子、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宋代的曹國舅等八位不同時代的仙人,把時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個神話人物搬到一幅畫里,按照西方的寫實主義思路,八仙上壽不合邏輯,但正是這些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藝術語言,恰恰體現了民間美術獨特的想象力。這幅年畫里除了用眾仙家上壽這一立意表征和祝頌壽誕者福壽綿長之外,還內含男女老少、富貴貧賤諸家齊賀的用心。可見,想象不但可以描繪看到的,還能描繪心里所感受的,這就是藝術想象力為設計所帶來的無限生命。每個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個人都具有把理想、觀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維轉化為視覺圖案的能力,充分發揮想象思維和創造力,將想象與意念形象化、視覺化,這是創意的最后環節,也是關鍵的環節。

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進度的情況,多向學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圖案設計,多向學生提供一些設計素材,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路,盡快跨過初學者進行基礎圖案設計時不知從何下手這一關。對于設計者來說,把自然原形通過想象力創作出圖案這個過程,既是介于人與自然之間取得平衡的一種關系,也是人的創造走向豐富過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無法產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設計出的圖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為拼拼湊湊,被手法和法則框死的毫無意義的圖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基礎圖案》課程教學中,對傳統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