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保護植物保護1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模塊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植物保護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植物保護2
學習目標
工作任務
練習與思考
拓展知識模塊內容植物保護學習目標工作任務練習與思考3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有效綜合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4●工作任務1水稻病害防治
工作任務●工作任務1水稻病害防治工作任務5
一、稻瘟病防治(一)發生規律侵染循環一、稻瘟病防治侵染循環6感病品種,且處于感病生育期——四葉期、分蘗盛期和抽穗初期適溫高濕——氣溫在20~30℃,尤其在24~28℃,陰雨多霧,露水重,田間高濕;抽穗期如遇到20℃以下持續低溫7d或者17℃以下持續低溫3d,常造成穗瘟流行肥水并重——偏施持施氮肥、長期深灌或烤田過度發生條件感病品種,且處于感病生育期——四葉期、分蘗盛期和抽穗初期發生7
(二)防治方法應采取以種植高產抗病品種為基礎,加強肥水管理為中心,輔以適時施藥防治的綜合措施。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要注意品種的合理布局,防止單一化種植,并注意品種的輪換、更新。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根據不同地區土壤肥力狀況,適當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合理排灌,以水調肥,促控結合,分蘗后期適度擱田,抽穗期不斷水,后期干干濕濕。(二)防治方法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83.減少菌源浸種24—48h也可用浸種靈、咪鮮胺等浸種80%乙蒜素(抗菌劑402)乳油8000倍液不用帶菌種子及時處理病稻草種子消毒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3.減少菌源浸種24—48h也可用浸種靈、咪鮮胺等浸種80%94.藥劑防治穗頸瘟應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一次藥,然后根據天氣情況在齊穗期施第二次藥苗瘟或葉瘟掌握在發病初期防治適期4.藥劑防治穗頸瘟應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一次藥,然后根據天氣情1040%稻瘟靈(富士1號)乳油1125~1500mL/h㎡選用藥劑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125~1500g/h㎡加水900—1125Kg噴霧或加水300Kg彌霧20%稻瘟酯、50%異稻瘟凈、13%三環唑.春雷霉素、50%四氯苯酞等40%稻瘟靈(富士1號)乳油1125~1500mL/h㎡選用11二、水稻紋枯病防治(一)發生規律侵染循環一般在分蘗盛期至孕穗期,病菌主要在株、叢間橫向擴展,亦稱水平擴展,導致病株(穴)率增加;孕穗后期至蠟熟前期,由稻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稱垂直擴展。二、水稻紋枯病防治侵染循環一般在分蘗盛期至孕穗期,病菌主要在12菌源數量大——上年發病重的田塊,田間遺留菌核多,下年的初侵染菌源數量大,稻株初期發病較重。高溫高濕——溫度在22℃以上,相對濕度達90%以上即可發病,溫度在25~31℃之間,相對濕度達97%以上時發病最重。發生條件菌源數量大——上年發病重的田塊,田間遺留菌核多,下年的初侵染13栽培管理不當——長期深灌,田間濕度偏大;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有利發病。感病品種——水稻品種間的抗性有一定差別,但目前尚未發現免疫品種。其抗病性一般規律為:秈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窄葉高稈品種較闊葉矮稈品種抗病。栽培管理不當——長期深灌,田間濕度偏大;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有14
(二)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適期進行藥劑防治。
1.栽培防病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貫徹“前淺、中曬、后濕潤”的用水原則。在用肥上應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避免氮肥過多、過遲。(二)防治方法152.藥劑防治防治適期和指標:一般于水稻分蘗盛期至孕穗初期,粳稻病穴率達20%、秈稻病穴率達30%時施藥(江蘇2012年提出防治指標要從嚴,首次施藥時間應掌握在分蘗末期病穴率達5%時)。選用藥劑5%井岡霉素水劑3750~4500mL/h㎡,或2.5%紋曲寧(井岡霉素+枯草芽孢桿菌)水劑3750~4500mL/h㎡,12.5%紋霉星(井岡霉素+蠟質芽孢桿菌)水劑3000mL/h㎡或25%禾穗寧可濕性粉劑750~1050g/h㎡,針對稻株中下部加水900kg/h㎡噴霧或加水4500~6000kg/h㎡潑澆。發病初期可選用持效性長的噻呋酰胺、氟環唑、肟菌·戊唑醇、烯肟菌·戊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等。此外,打撈菌核,減少菌源,選用中抗豐產品種均可減輕紋枯病的發生。2.藥劑防治16
三、稻曲病防治(一)發生規律越冬土中的菌核種子、土中的厚垣孢子萌發萌發子座、子囊殼、子囊孢子分生孢子風雨傳播主要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侵染花器及幼穎,引起谷粒發病侵染循環三、稻曲病防治越冬土中的菌核種子、土中的厚垣孢子萌發萌發子17感病品種——一般穗大粒多、密穗型及晚熟品種發病重。粳稻、糯稻發病重,秈稻發病較輕。適宜氣候——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適溫、多雨、日照少有利發病。栽培條件——氮肥施用過多、過遲;長期深灌,田水落干過遲加重發病。發生條件感病品種——一般穗大粒多、密穗型及晚熟品種發病重。粳稻、糯稻18
(二)防治方法應采取以種植抗耐病品種為基礎,減少菌源等措施為輔,適期噴藥預防為關鍵的綜合措施。選用抗耐病品種,選用無病稻種,不在病田留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防止遲施、偏施氮肥,后期濕潤灌溉。1.農業防治(二)防治方法選用抗耐病品種,選用無病稻種,不在病田留種。19發病時摘除并銷毀病粒,秋收后深耕翻埋病菌播種前先用泥水或鹽水選種,清除病粒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4~48h此外,也可用福爾馬林、硫酸銅等浸種2.清除菌源與種子處理發病時摘除并銷毀病粒,秋收后深耕翻埋病菌2.清除菌源與種子處20防治適期及指標在孕穗后期即距水稻破口期5~7d為防治的關鍵時期;田間可按照劍葉葉枕露出30%~50%為指標確定用藥時間;對感病品種、后期嫩綠田塊及抽穗揚花期陰雨天氣多時,間隔5~7d,需第2次用藥。選用藥劑5%井岡霉素水劑4500~5250mL/h㎡,或2.5%紋曲寧水劑4500~5250mL/h㎡,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125g/h㎡,加水300kg/h㎡機動彌霧或加水750~900kg/h㎡手動噴霧;也可選用井岡霉素為主的增效復配劑。3.藥劑防治防治適期及指標3.藥劑防治21
四、水稻白葉枯病防治(一)發生規律侵染循環四、水稻白葉枯病防治侵染循環22感病品種——一般糯、粳稻比秈稻抗病。孕穗抽穗期最感病。適宜氣候——適溫(25~30℃)高濕、多露、臺風、暴雨、洪澇是病害流行條件。栽培條件——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田水串灌漫灌等均會使病害發生加重。發生條件感病品種——一般糯、粳稻比秈稻抗病。孕穗抽穗期最感病。發生條23
(二)防治方法應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種植抗病品種為基礎,秧苗防治為關鍵,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2.減少菌源
處理好病草,不用病草扎秧把、覆蓋秧田。種子處理:10%葉枯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浸種24~48h;85%強氯精(三氯異氰尿酸)300倍液浸種24h,洗凈后再浸種催芽。(二)防治方法243.培育無病壯秧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灌方便,遠離屋邊曬場和上年病田的田塊育秧。加強秧田管理,實行排灌分家,防止大水淹苗。
4.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后期慎用氮肥;科學管水,不串灌、漫灌和淹苗。3.培育無病壯秧25秧田期:一般在三葉期和拔秧前5d左右各噴藥1次大田期:發現發病中心應立即用藥封鎖5.藥劑防治防治適期25%噻枯唑(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500~2250g/h㎡20%噻菌酮懸浮劑1500~1875g/h㎡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500g/h㎡
90%克菌壯可濕性粉劑750g/h㎡
2%寧南霉素水劑3750mL/h㎡等對水750~1125kg/h㎡噴霧。選用藥劑秧田期:一般在三葉期和拔秧前5d左右各噴藥1次5.藥劑防治26五、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一)發生規律越冬的灰飛虱若蟲體內越冬部分在大麥、小麥和雜草病株內越冬越冬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侵染循環五、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越冬的灰飛虱若蟲體內越冬越冬翌年發病的27
在大、小麥田越冬的若蟲,羽化后在原麥田繁殖(3月下旬—4月中旬)遷飛至早稻秧田(5月下旬—6月上旬)或本田(6月下旬—7月上旬)傳毒為害并繁殖,早稻收獲后再遷飛至晚稻上為害,晚稻收獲后,遷回冬麥上越冬。在大、小麥田越冬的若蟲,羽化后在原麥田繁殖(3月下旬28第1次顯癥高峰——6月中旬—7月初第2次顯癥高峰——7月中、下旬第3次顯癥高峰——8月中、下旬第4次顯癥高峰——抽穗末期遇氣溫下降可能出現第1次顯癥高峰——6月中旬—7月初29感病品種——水稻在苗期到分蘗期易感病。葉齡長潛育期也較長,隨植株生長抗性逐漸增強。通常雜交稻和秈稻比較抗病,粳稻、糯稻較感病。以小麥為前作的單季晚粳稻發病重。適宜氣候——秋冬季溫度偏高、春季降水偏少,有利于灰飛虱的存活和繁殖,蟲口多發病重。灰飛虱蟲量大、帶毒率高,并且灰飛虱傳毒高峰期與水稻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高,則發病重。發生條件感病品種——水稻在苗期到分蘗期易感病。葉齡長潛育期也較長,隨30耕作制度——近幾年江蘇因種植業結構調整,傳毒昆蟲灰飛虱橋梁寄主增多;稻田與麥田少免耕面積的擴大,特別是稻田套播麥、麥田套播稻技術的擴大推廣,使灰飛虱生存條件改善,這是稻條紋葉枯病在江蘇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此外,早播田重于遲播田,稻田周圍雜草叢生病害發生重。耕作制度——近幾年江蘇因種植業結構調整,傳毒昆蟲灰飛虱橋梁寄31
(二)防治方法稻條紋葉枯病的防治,應在采取“品種抗病、栽培避病”的農業措施基礎上,堅持“切斷毒鏈、治蟲防病”的藥劑防治策略,治麥田保稻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最大限度地控制灰飛虱傳毒危害,經濟有效地控制病害發生。(二)防治方法321.農業防治
推廣抗耐病品種適當推遲播栽期優化茬口與布局集中育苗、培育壯秧防除雜草、清潔田園
2.物理防治
防蟲網、無紡布籠罩秧苗,秧(大)田周圍設置防蟲板等物理方法可有效阻止灰飛虱遷入。水稻落谷后,選用20目以上的無色防蟲網,用高度為50cm左右的支架支撐,覆蓋在秧田上,可阻斷灰飛虱接觸秧苗,防止吸食傳毒。1.農業防治333.化學防治
藥劑治蟲防止傳毒,要選用速效性好的藥劑與持效期長的藥劑混用。抓好麥田灰飛虱防治在麥田一代灰飛虱低齡若蟲高峰期,用吡蟲啉加氰戊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等對水噴霧,或用敵敵畏毒土熏殺。藥劑浸種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中浸種48h,然后進行催芽落谷。3.化學防治34狠抓秧田期灰飛虱防治在灰飛虱一代成蟲遷入秧田盛期(秧苗露青后),立即選用持效性好的農藥如吡蟲啉或吡蚜酮與速效性強的農藥如敵敵畏、混滅威、異丙威、速滅威等進行混用噴霧防治,隔3~5d根據蟲情再防治1~2次。移栽前2~3d用好送嫁藥(起身藥),做到帶藥移栽。用量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00~900g/h㎡、或20%異丙威(葉蟬散)乳油2250~3000mL/h㎡。狠抓秧田期灰飛虱防治35秧田防治可適當使用防病毒藥劑或病毒鈍化劑,如可在一代灰飛虱成蟲遷入秧田高峰期至發病顯癥初期用藥1~2次;用8%菌克毒克(寧南霉素)水劑450~675mL/h㎡或50%滅菌成(氯溴異氰脲酸)水溶性粉劑600~900g/h㎡,加水450~600kg/h㎡噴霧,以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減輕為害程度。秧田防治可適當使用防病毒藥劑或病毒鈍化劑,如可在一代灰飛虱成36注重本田期灰飛虱防治在二、三代灰飛虱卵孵高峰至低齡若蟲高峰期進行防治,防治二代灰飛虱若蟲應在移栽后5~7d開始用藥,間隔5~7d進行第二次防治。分蘗期和孕穗期應加強三代灰飛虱若蟲防治。使用藥劑與秧田期相同。防治灰飛虱要盡量做到統一、集中、連片,還要注意藥劑交替使用,以延緩其對吡蟲啉等藥劑產生抗藥性。注重本田期灰飛虱防治37
六、水稻其他病害防治
(一)稻惡苗病發生規律帶菌種子是主要初侵染源,其次是帶菌稻草。播種帶菌種子或用病稻草做覆蓋物,當稻種萌發后,病菌即可從芽鞘侵入幼苗引起發病。病死植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傳播到健苗,從莖部傷口侵入,引起再侵染。六、水稻其他病害防治38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種子
2.種子處理
用16%惡線清(16%咪鮮.殺螟)可濕性粉劑200~400倍液浸種60h,25%咪鮮胺乳油3000倍液或10%浸種靈乳油5000倍液浸種48~60h3.處理病稻草
4.加強栽培管理
催芽不可太長(以免下種時受傷),拔秧時盡量避免秧根損傷過重;肥床旱育秧要盡量縮短苗床蓋膜時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等。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種子39在稻惡苗病菌對咪鮮胺產生明顯抗性的地區要停用咪鮮胺,換用二硫氫基甲烷、乙蒜素等。
20%氰烯·殺螟丹可濕性粉劑400~1200倍液浸種48小時,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100%。而且對水稻出芽安全無藥害。在稻惡苗病菌對咪鮮胺產生明顯抗性的地區要停用咪鮮胺,換用二硫40(二)稻干尖線蟲病發生規律以幼蟲或成蟲潛伏在谷粒的穎殼和米粒間越冬,借種子傳播。水稻品種間抗性有明顯差異。播種后半個月內低溫多雨,有利于發病。(二)稻干尖線蟲病41
防治方法
1.嚴防帶病稻種調運,不從病區調種
2.種子處理
16%惡線清可濕性粉劑15g,對水4~5kg,浸稻種4~5kg,或用4.2%浸豐(二硫氫基甲烷)乳油2mL,對水8kg,浸稻種6kg,浸種時間為72h,然后催芽播種。50%殺螟丹可溶性粉劑4g,或95%殺螟丹可溶性粉劑2g,對水16kg,浸稻種10kg,浸48h,撈出后清水沖洗,再催芽。防治方法42
(三)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生規律
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規律與白葉枯病基本相同。病菌在病谷、病草上越冬,從氣孔或傷口侵入。病斑上的菌膿,可借風、雨露等傳播,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有利發病;暴風雨或洪澇侵襲后病害容易流行;長期深灌,偏施或遲施氮肥的稻田發病較重。(三)水稻細菌性條斑病43
防治方法加強植物檢疫,不從病區調進有病稻種,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及時處理有病稻草。加強管理與施藥防治等其他措施可參照白葉枯病。防治方法44(四)稻粒黑粉病發生規律以冬孢子在土壤、種子和糞肥中越冬,水稻孕穗至開花期,水面或濕土面上的冬孢子萌發,隨氣流傳播,侵入花器。氮肥重及花期雨水多、濕度大等有利于發病。糯粳稻發病輕,雜交稻制種田,特別是花期不遇的制種田發病嚴重。(四)稻粒黑粉病45
防治方法制種基地合理輪換,年限保持3年以上,以水稻與旱作物基地輪換為最佳,輪作區之間距離宜在500m之外。選用無病種子。播種前以10%鹽水或泥水選種,汰除病粒。母本盛花始期和高峰期各用藥1次,如花期相遇不好,出現父早母遲的情況,第二次用藥應提前1~2d;反之則推遲1~2d。選用20%三唑酮乳油1200mL/h㎡,對水450kg/h㎡,小孔噴片,手動噴霧;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7%滅黑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也可選用粉唑醇、三唑醇(百坦)等噴霧。防治方法46(五)稻胡麻斑病發生規律病稻草和病谷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翌年潛伏病谷的菌絲體可直接侵害幼苗,病稻草上越冬或由越冬菌絲產生的分生孢子隨風散布,侵入秧田和本田的稻葉。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進行再侵染。一般在土地貧瘠、缺肥時發生較重。(五)稻胡麻斑病47
防治方法施足基肥,及時追肥,增施鉀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減輕病害發生。后期病害嚴重時可噴藥保護劍葉,藥劑防治方法可參照稻瘟病。防治方法48(六)稻細菌性基腐病發生規律病菌可在病稻樁、稻草和雜草上越冬,翌年主要從植株根部和莖基部的傷口侵入,可多次再侵染。一般粳、糯稻發病重于秈稻,常規稻重于雜交稻,秧苗素質差、受傷重、氮肥過多、長期深灌及高溫條件均會加重發病。(六)稻細菌性基腐病49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種子處理——用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浸種48h培育無病壯秧加強肥水管理藥劑蘸秧——起秧稍干后放在80%乙蒜素乳油1000倍中浸1~2min后再栽插防治方法50(七)稻葉鞘腐敗病發生規律病種和病草是主要初侵染來源,翌年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在孕穗初期侵入劍葉葉鞘。氮肥過多或后期脫肥引起早衰,穗期雨水多、螟害重等均可加重發病。一般雜交稻制種田母本及某些晚粳稻發病較重。(七)稻葉鞘腐敗病51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處理病種、病草合理施肥及時治蟲適期噴藥——孕穗后期噴施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750~1125g/h㎡或20%三唑酮乳油600mL/h㎡
防治方法52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模塊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植物保護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植物保護53
學習目標
工作任務
練習與思考
拓展知識模塊內容植物保護學習目標工作任務練習與思考54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有效綜合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55●工作任務2水稻害蟲防治工作任務●工作任務2水稻害蟲防治工作任務56一、稻螟蟲防治(一)發生規律生活史成蟲習性幼蟲為害習性代數越冬趨性產卵共同點不同點三化螟3-4代/年以老熟幼蟲在稻樁內越冬趨光性強趨嫩綠,產于葉片中上部鉆蛀為害;轉株習性;集團狀分布;初孵幼蟲(蟻螟)就蛀莖二化螟2-3代/年4齡以上幼蟲在稻樁、稻草上越冬趨稀植、莖粗、稈高、濃綠,產卵于葉片、葉鞘上初孵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為害,造成枯鞘,2、3齡后分散蛀莖大螟3-4代/年3齡以上幼蟲在稻樁、稻草、雜草、茭白等處越冬趨光性弱趨莖粗、包莖較松的稻株,產于心葉下1、2葉葉鞘內側1.生活史及習性一、稻螟蟲防治生活史成蟲習性幼蟲為害習性代數越冬趨性產卵共同572.發生條件﹙1﹚氣候4、5月份多陰雨——三化螟發生受抑7、8月份多暴雨——二化螟發生受抑﹙2﹚生育期(危險生育期)——分蘗期、孕穗末到始穗期﹙3﹚耕作制度由單純變復雜——三化螟上升、二化螟減少由復雜變單純——二化螟增多、三化螟減少粳稻更適合三化螟發生秈稻更適合二化螟發生﹙4﹚天敵2.發生條件﹙1﹚氣候58
(二)防治方法水稻螟蟲的防治,要堅持“農業措施為基礎、科學用藥為關鍵、壓低基數與控制危害相結合”的綜合治螟策略,采取防、避、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二)防治方法591.農業防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一水稻主栽品種和栽培技術,避免不同生育期品種混栽,適當推遲播栽期。推廣旱育秧、直播稻、小苗拋栽等播栽期相對較遲的輕型栽培技術。選用抗蟲良種,提高種子純度,科學肥水管理,促使水稻生長正常,成熟一致,縮短易受害的危險期。拾毀稻樁,及早處理稻草,清除田邊、溝邊雜草及茭白殘株。少(免)耕地區實行淺旋耕滅茬。適時灌深水,可消滅一部分蟲蛹。防治大螟還可在田邊栽稗誘卵,在卵塊盛孵5~7d,幼蟲分散前拔除銷毀,同時拔除田邊1m內的稗草。1.農業防治602.物理防治結合其他害蟲的防治,用黑光燈、雙波燈、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成蟲。秧田期在螟蟲成蟲盛發期間,覆蓋無色防蟲網,可阻隔螟蛾進入產卵繁殖。摘除卵塊、拔除枯心苗等。2.物理防治613.生物防治卵孵高峰后2~5d或一、二齡幼蟲期;用100億活芽孢Bt懸浮劑1500~2250mL/h㎡,并加25%殺蟲雙水劑1125mL/h㎡,加水750kg噴霧;一般噴施1~2次,并注意保護其他天敵。3.生物防治62二化螟——“狠治一代,決戰二代”三化螟——“狠治一代,兼治二代,決戰三代”大螟——“兼治一、二代,狠治三代”4.藥劑防治防治策略二化螟——“狠治一代,決戰二代”4.藥劑防治63三化螟——一般在卵孵高峰期,第1次用藥苗情好、螟卵多時,卵孵始盛期第1次用藥
隔5~6d后再防治1次二化螟、大螟——卵孵高峰期后3-5天內防治白穗破口抽穗5-10%用藥,如果螟蟲發生量大或水稻抽穗期長,則隔4~5d再用藥1次防治枯心苗在螟卵盛孵期內早破口早用藥,遲破口遲用藥原則適期螟卵盛孵前已經抽穗而尚未齊穗的稻田,則掌握在螟卵孵化始盛期用藥4.藥劑防治防治適期三化螟——一般在卵孵高峰期,第1次用藥二化螟、大螟——卵孵高64用25%殺蟲雙水劑3000~3750mL/h㎡、90%殺蟲單可溶性粉劑525~750g/h㎡、20%三唑磷乳油1500~2250mL/h㎡
、50%稻豐散乳油1500~3000mL/h㎡、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1200~1500mL/h㎡、50%二嗪磷(二嗪農、地亞農)乳油750~1050mL/h㎡,加水750~900kg噴霧。在螟蟲對殺蟲雙、殺蟲單等沙蠶毒素類藥劑已產生抗性的地區,應停止使用此類藥劑,沒有產生抗性的或抗性已減退的地區,可將此類藥劑與上述有機磷藥劑輪換使用。藥液噴灑要均勻周到,施藥時田間要保持5~6cm水層3~5d。稻桑混栽區勿用沙蠶毒素類藥,在水產養殖區要慎用氟蟲腈。4.藥劑防治選用藥劑用25%殺蟲雙水劑3000~3750mL/h㎡、90%殺蟲65二、稻飛虱防治(一)發生規律1.生活史及習性
褐飛虱7/20前遷入的成蟲第四(1)代遷入代7/底—8/初低齡若蟲盛期(8/中短翅型成蟲高峰)第五(2)代繁殖代8/底—9/上低齡若蟲盛期第六(3)代主害代9/底—10/上低齡若蟲盛期(南部晚稻區暖秋年份)第七(4)代隔代暴發型二、稻飛虱防治褐飛虱7/20前遷入的成蟲第四(1)代遷入代766喜陰濕,不很活潑,趨嫩、趨光。卵成條產于葉鞘肥厚部分,在老的稻株上也有產在葉片基部中肋和穗頸下方的莖稈上的。長翅型:遷飛短翅型:居留大發生預兆喜陰濕,不很活潑,趨嫩、趨光。長翅型:遷飛短翅型:居留大發生67白背飛虱7/20前遷入(遷入高峰7/中前后)第四(1)代遷入代7/底—8/初(早發年)第五(2)代8/中(遲發年)第六(3)代主害代8/中—9/上當代暴發型絕大多數主害代成蟲外遷白背飛虱7/20前遷入第四(1)代遷入代7/底—8/初(早發68灰飛虱越冬若蟲3/中、下旬開始羽化4/下旬羽化盛期原田為害1代成蟲羽化盛期2代成蟲羽化盛期5/下旬—6/上旬從麥田或其他越冬寄主遷入水稻秧田6/下旬—7/上旬從秧田大田遷入傳毒關鍵時期…
…每月一代水稻成熟收割,轉至越冬寄主上越冬趨光,趨嫩綠,趨邊行灰飛虱越冬若蟲3/中、下旬開始羽化4/下旬羽化盛期原692.發生條件
蟲源——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是遷飛性害蟲,影響發生的首要條件是遷入蟲量的多少。如果蟲源基地蟲量大,遷入季節又雨日頻繁、雨量大,降落的蟲量就多。灰飛虱則為當地蟲源。食料——在一定的蟲源基數下,充足的食料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飛虱的繁殖。2.發生條件70氣候褐飛虱——喜溫暖高濕,長江中下游地區“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是褐飛虱大發生的氣候條件。白背飛虱——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比褐飛虱廣,在15~30℃溫度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在蘇南稻區,凡夏初多雨,盛夏干旱,發生為害就較重。灰飛虱——耐寒怕熱,最適宜的溫度在25℃左右,冬春溫暖少雨,有利于其發生。天敵寄生于卵的有稻飛虱纓小蜂、褐腰赤眼蜂等。寄生于成蟲的有稻虱螯蜂、稻虱線蟲等。捕食性天敵有黑肩綠盲蝽、蜘蛛、步甲等。氣候71
(二)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蟲高產良種水稻合理布局、連片種植、科學肥水管理、適時擱田,清除雜草,減少蟲源
2.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農藥,保護利用天敵人工搭橋助遷蜘蛛和稻田放鴨食蟲(二)防治方法723.藥劑防治
防治策略褐飛虱——“壓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白背飛虱——“挑治遷入代,主攻主害代”灰飛虱——“狠治一代,控制二代”
3.藥劑防治73一般在低齡若蟲高峰期防治,可選用藥劑: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50~600g/h㎡、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00~450g/h㎡、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450g/h㎡、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1200~1800mL/h㎡、5%丁烯氟蟲腈懸浮劑750mL/h㎡、25%速滅威可濕性粉劑2250~3000g/h㎡、20%異丙威(葉蟬散)乳油2250~3000mL/h㎡、50%混滅威乳油1500~2250mL/h㎡,對水750~900kg/h㎡噴霧。3.藥劑防治防治適期及藥劑一般在低齡若蟲高峰期防治,3.藥劑防治防治適期及藥劑74對白背飛虱,可選擇吡蚜酮、噻蟲嗪、噻嗪酮、異丙威、乙蟲腈、吡蟲啉、烯啶蟲胺等;對褐飛虱,推廣吡蚜酮、噻蟲嗪、噻嗪酮、異丙威、烯啶蟲胺等高效低毒單劑及其復配劑。施藥時要先灌水,藥液要均勻噴撒到稻叢基部。水稻中后期提倡粗噴霧或大水潑澆,用足水量。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輪換使用。對白背飛虱,可選擇吡蚜酮、噻蟲嗪、噻嗪酮、異丙威、乙蟲腈、吡75三、稻縱卷葉螟防治(一)發生規律遷入日期代數為害6/20前遷入第三(1)代常年蟲量極少
6/21~7/20遷入第四(2)代該代幼蟲,多盛發于7月上、中旬,主要為害分蘗期的單季中、晚稻主害代7/21~8/20遷入第五(3)代幼蟲常于8月上、中旬盛發,主要為害拔節孕穗期的單季中、晚稻
主害代8/21~9/20遷入第六(4)代幼蟲于9月上、中旬發生,對后季稻及部分遲熟晚稻造成一定危害大量南遷9/20以后遷入第七(5)代全部南遷1.生活史及習性三、稻縱卷葉螟防治遷入日期代數為害6/20前遷入第三(1)代76具有遠距離遷飛特性,在我省每年初次蟲源主要來自南嶺北部地區產卵趨嫩綠,棲息趨蔭蔽,卵散產于葉片的中上部初孵幼蟲形成針頭大小的白色透明小點二齡綴成小蟲苞,一般不超過5cm,稱為束葉期三齡蟲苞長度多超過13cm,稱為縱卷期
四齡后則轉移換苞頻繁具有遠距離遷飛特性,在我省每年初次蟲源主要來自南嶺北部地區772.發生條件氣候——適溫高濕梅雨季節雨日多,濕度大,二代發生重涼夏多陣雨,三代發生重
9月上、中旬氣溫偏高(高于23℃),四代發生重食料——同一品種,幼蟲取食分蘗至抽穗期的成活率高天敵——卵期有赤眼蜂,幼蟲期有絨繭蜂,蛹期有寄蠅和姬蜂等
2.發生條件氣候——適溫高濕78
(二)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蟲的優良品種,加強肥水管理。適當調節擱田時期,降低幼蟲孵化期的田間濕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滅蛹。
2.生物防治幼蟲孵化高峰期,用蘇云金桿菌(B.t)可濕性粉劑2250~3000g/h㎡,加水900~1125kg/h㎡噴霧。有條件地區在成蟲始盛期到產卵高峰期內,每隔2~3d一次,分批釋放赤眼蜂,每公頃每批放蜂45萬~60萬頭。(二)防治方法793.藥劑防治防治策略根據水稻分蘗期和穗期易受縱卷葉螟為害,尤其是穗期損失更大的特點,各地確定主害代進行防治,采取的防治策略為:“治好二代,狠治三代,挑治四代”。3.藥劑防治80
防治適期:一般在2齡幼蟲高峰期查發蛾高峰日
,定防治適期(發蛾高峰日+產卵前期+卵期+1齡幼蟲歷期=2齡高峰期)防治指標查蟲口密度,定防治對象田(百穴蟲(卵)量)2代達150~200頭(粒)3代達100~150頭(粒)4代達100~150頭(粒)防治適期:一般在2齡幼蟲高峰期查發蛾高峰日,定防治適期81
選用藥劑用50%殺螟松乳油750~1500mL/h㎡、25%殺蟲雙水劑3000~3750mL/h㎡、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1200~1500mL/h㎡、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150~200mL/h㎡,或50%丙溴磷乳油900~1050mL/h㎡,加水750~900kg/h㎡噴霧。也可用5%殺蟲雙顆粒劑22.5kg/h㎡加濕潤細土撒施。1.8%阿維菌素乳油600mL/h㎡、31%三唑磷.氟蟲腈微乳劑750~900mL/h㎡等對縱卷葉螟均有較好防效。施藥時,田內應保持3~7cm水層3~4d。選用藥劑82江蘇近年防治稻縱卷葉螟,強調堅持“治早治小”的藥劑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齡幼蟲期防治;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阿維菌素、稻豐散、丙溴磷、茚蟲威、毒死蜱、甲維鹽等單劑及其復配劑。江蘇近年防治稻縱卷葉螟,強調堅持“治早治小”的藥劑防治策略;83
四、水稻其他害蟲防治(一)中華稻蝗發生規律在江蘇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表層越冬。成蟲飛翔力強,對白光和紫光有明顯趨性。卵成塊產于1.2~1.6cm深的表土層中,以稻田田埂兩側及溝邊、渠坡等處為多。稻蝗產卵以濕度適中、土質松軟的環境為宜。初孵化的幼蝻多聚集在原產卵場所附近活動取食,二齡開始向稻田擴散,三齡時危害近田埂1~1.5m處的稻苗;四、五齡可擴散至全田。一般沿海、濱海灘涂面積大的地區稻蝗發生重,崗坡稻區發生輕;田埂、田邊發生重,田中間發生輕。四、水稻其他害蟲防治84
防治方法采取有計劃治理荒灘、開墾荒地,調整茬口、水旱輪作;冬春鏟除田埂及附近雜草,連土刨起,能殺傷越冬蝗卵,壓低蟲口基數。藥劑防治要采取“集中用藥,統一防治,治田邊,保全田”的對策,防治適期在蝗蝻盛孵期至三齡之前?;闰镆积g盛期,對蟲口較密集的越冬田埂、溝渠施藥,二齡末期對秧田和早栽大田的田邊2m左右寬幅內用藥防治。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500mL/h㎡、25%殺蟲雙水劑3000mL/h㎡等加水常量噴霧或低容量噴霧。防治方法85
(二)稻象甲發生規律在江蘇1年發生1代,主要以幼蟲在稻根附近2~4cm的表土層中越冬。成蟲有假死性,喜食甜物。其用喙在離水面3cm左右的水稻葉鞘上咬孔產卵,在稻苗基部葉鞘浸水情況下,成蟲能潛入水中產卵于基部葉鞘上。幼蟲孵化后,沿稻株潛入土中3~5cm處,取食水稻根系。翌年老熟幼蟲在稻根附近筑土室化蛹。成蟲羽化后仍蟄伏于土室內,2~3d后外出活動。田間雜草及稻樁的大量存在,免耕或少耕播種,均有利于稻象甲越冬存活;早稻中后期田間無水層,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一般旱秧田比水秧田發生重,砂質土田塊比黏質土田塊發生重。(二)稻象甲86
防治方法提倡免少耕與深耕輪換,早春及時漚田,多犁多耙;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源。在成蟲盛發期,按水:糖:醋比例為5:1:1加少量白酒混合后浸濕草把,放入秧田或分蘗期大田,再在草把下撒一層毒土,能夠誘殺成蟲。藥劑防治應采取“治秧田保大田、治成蟲控幼蟲”的策略。用藥適期在成蟲羽化期至產卵盛期之前。一般掌握在秧苗三葉期和拔秧前2~3d用藥,水稻移栽后5~10d當蟲量達防治指標時立即用藥。選用90%晶體敵百蟲1500g/h㎡、10%醚菊酯乳油750~900mL/h㎡,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g/h㎡,加水600kg/h㎡噴霧。防治方法87
(三)稻苞蟲(直紋稻弄蝶)發生規律江蘇1年發生4代,以幼蟲在溝、塘邊雜草上過冬。6月下旬第二代幼蟲開始為害水稻,7月下旬到8月中旬第三代幼蟲為害最重。成蟲白天活動,飛翔能力很強,喜取食多種植物的花蜜,喜在生長旺盛葉色濃綠的稻田里產卵,卵散產在葉片上。幼蟲1~2齡時卷單葉苞,3齡后能綴葉成多葉苞,幼蟲取食苞周圍葉片,清晨、黃昏及陰雨天爬出苞外取食。老熟后在苞內或稻叢基部叢間綴苞化蛹。冬季氣溫偏高,越冬蟲量就大。6~8月份降雨量和降雨日數多,雨量分布均勻,時晴時雨,有利其發生。蜜源多的地區發生重。(三)稻苞蟲(直紋稻弄蝶)88
防治方法鏟除田邊、溝邊等處雜草,消滅越冬幼蟲;用蟲梳梳落蟲蛹,也可人工摘除蟲苞;在蜜源植物集中處捕殺成蟲。在2~3齡幼蟲高峰期,百穴有蟲30頭左右的田塊,應及時用藥防治。選用80%敵敵畏乳油2250~3000mL/h㎡、40%毒?辛乳油1200~1500mL/h㎡、17%阿維?毒1200~1500mL/h㎡,或用生物制劑蘇云金桿菌(BT)水劑1500~2250mL/h㎡等加水750kg/h㎡噴霧。在山區可噴粉防治。防治方法89
(四)稻薊馬發生規律在江蘇1年發生10~14代,以成蟲在麥田和禾本科雜草等處越冬。5月下旬至6月遷入秧田、本田危害,第三、四代危害最重,主要危害秧苗,部分年份危害早栽大田。7月中旬以后,因受高溫影響發生量下降。成蟲活潑,稍受驚動即飛散。成、若蟲均畏光怕旱,多隱匿在寄主的心葉、卷葉內活動取食,卵散產在葉片表皮下的脈間組織內。一、二齡若蟲行動活潑,是若蟲取食為害的主要階段。三、四齡若蟲行動呆滯,取食甚少。暖冬年份有利其越冬和早春繁殖。凡初夏氣溫偏低,梅雨期長的年份,稻薊馬發生期長,為害重。苗情好,長勢嫩綠、多肥的田塊發生重。(四)稻薊馬90
防治方法盡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對集中播種期和栽秧期;清除雜草,合理施肥。藥劑防治適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以秧田期和本田分蘗前期為防治重點。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225g/h㎡、25%殺蟲雙水劑3000mL/h㎡、90%晶體敵百蟲1500g/h㎡加水噴霧。也可用吡蟲啉拌種。防治方法91
(五)稻黑蝽發生規律江蘇1年發生1代,以成蟲及少數高齡若蟲在稻田附近的雜草叢根際、枯枝落葉下、土壤磚石縫隙中和稻樁內越冬。越冬成蟲5~7月遷入稻田取食產卵。成蟲、若蟲均具有群集、避光、假死、墜落習性。成蟲行動遲緩,在田間擴散距離短,有明顯的為害中心。卵多產于稻株近水面的葉鞘或稻莖上,若蟲孵出后圍聚于卵殼四周,2齡后開始分散,潛伏稻株下部為害取食。高齡若蟲和成蟲晚間或陰天爬到稻株上部取食稻葉,抽穗后為害稻穗。夏季干旱少雨的年份發生量大。(五)稻黑蝽92
防治方法清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源;越冬成蟲遷向稻田期間,以燈光誘殺成蟲。7月產卵盛期先放掉田水,以降低產卵部位,然后每隔4d灌1次深水,每次24h,連續2~3次,浸殺蟲卵。在低齡若蟲期,平均每穴水稻有蟲0.5頭時用藥防治;選用90%晶體敵百蟲1500g/h㎡、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g/h㎡,加水750kg/h㎡噴霧。施藥時田中要有3~7cm水層。防治方法93
(六)黑尾葉蟬發生規律江蘇1年發生4~5代,主要以3~4齡若蟲及少量5齡若蟲和成蟲在綠肥及田邊、溝邊、塘邊和其他越冬作物田中的雜草上越冬。7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二、三代成蟲和若蟲重疊發生時期,達全年蟲量最高峰,是主要危害時期。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冬季氣溫偏高,有利其越冬,蟲口基數大。夏秋晴熱、少雨干旱的年份,發生量大,為害重。(六)黑尾葉蟬94
防治方法結合冬、春季積肥,鏟除田邊雜草,減少蟲源;避免混栽,減少橋梁田;選用抗蟲品種,合理肥水管理和合理密植。成蟲盛發期,點燈誘殺。狠抓在早稻秧田集中為害期防治,壓低全年的發生量。適用的藥劑及用量參照稻飛虱的防治。防治方法95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模塊二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植物保護項目三植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植物保護96
學習目標
工作任務
練習與思考
拓展知識模塊內容植物保護學習目標工作任務練習與思考97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有效綜合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學習目標●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98●拓展知識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拓展知識●拓展知識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拓展知識99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一)植物檢疫—如細菌性條斑病、稻水象甲等都是重要的檢疫對象(二)播前農業防治
1.種植抗(耐)病蟲良種選育和推廣抗稻飛虱、稻瘟病、白葉枯病等主要病蟲或病蟲兼抗的優良品種。
2.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茬口力求連片種植,盡量避免不同熟制的水稻混栽,實行水旱輪作。
拓展知識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拓展知識1003.消滅越冬病蟲源(1)減少病蟲源基數拾毀稻樁,及早處理稻草,清除田邊、溝邊雜草及茭白殘株,春耕灌水整田時,打撈田邊四角浪渣。(2)及時春耕灌水在螟蟲春季化蛹期間,將休閑或綠肥稻田,及時翻耕灌水漚田,可以悶殺稻根內的蟲蛹,減少蟲源。3.消滅越冬病蟲源101(三)秧田期防治防治對象:惡苗病、稻瘟?。缥粒?、稻條紋葉枯病、地下害蟲、稻癭蚊以及稻薊馬等。防治策略:以“防”為主,培育壯秧,巧用農藥。防治措施:1.精選和處理種子
2.培育無病壯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年休閑酒吧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美食烹飪課程民宿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體育場館租賃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圖文混排電子書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項目商業計劃書
- 京劇表演AI應用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螺旋藻葉綠素排毒片行業跨境出海項目商業計劃書
- 企業福利方便面定制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仿皮沙發設計師款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鮮奶酸奶混合店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項目商業計劃書
- 鋼管桁架項目施工組織與進度保證措施
- 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
- 空壓機考試題及答案
- 中國再生水行業發展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荊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月考歷史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婚慶產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直驅電機行業發展策略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4-2025學年蘇教版四年級下學期期末測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課標Ⅱ卷)英語試卷
-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認證行業法律法規及認證基礎知識 CCAA年度確認 試題與答案
- 地方病防治技能理論考核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