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內容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課獲獎課件_第1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內容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課獲獎課件_第2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內容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課獲獎課件_第3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內容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課獲獎課件_第4頁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內容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復習專項——歸納概括內容重點第1頁一、考綱說明閱讀淺易古代詩文1.識記

默寫常見名句名篇

2.理解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⑵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使用方法⑶

理解與當代漢語不一樣句式和使用方法⑷

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知識⑸

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第2頁一、考綱說明3.分析綜合

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⑵

歸納內容重點,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

4.鑒賞評價

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體現技巧⑵

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

第3頁2023年(全國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爸爸后,即流離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停得到升遷。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修建都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祈求讓他留任。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樂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一)選項內容組成:對傳主形象評價(概括)+詳細行為事例(分析)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4頁2023年(全國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爸爸后,即流離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停得到升遷。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修建都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祈求讓他留任。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樂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一)選項內容組成:對傳主形象評價(概括)+詳細行為事例(分析)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1.人物經歷特點;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3.人物道德品行和聰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第5頁2023年(全國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魯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為豪族,但幼年失去爸爸后,即流離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隨從曹真出督關右,官職也不停得到升遷。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修建都市,恢復舊境:離任時,天水各族百姓均祈求讓他留任。C.魯芝審時度勢,進言勸諫曹爽。曹爽輔政時,他在曹手下任司馬,曹受到討伐,他率部下馳援,并提出應對策略,勸曹挾天子以號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納。D.魯芝潔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車騎將軍時辭讓說,魯芝為人清心寡欲,與人和睦又不茍同,任職到老,以禮始終,自己樂意將車騎將軍禮讓魯芝。原文“郡鄰于蜀,數被侵掠”意思是“天水接鄰蜀地,多被蜀國侵擾”。(一)選項內容組成:對傳主形象評價(概括)+詳細行為事例(分析)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6頁2023年(新課標II)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王渙初入仕途,才能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擔任功曹,遇事勇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回答皇上問詢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赫。學.科網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風清氣正。他擔任溫縣縣令,以謀略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竭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神算。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俊,任充足發揮文武屬吏才能,仍然忙得無法分身。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1.人物經歷特點;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3.人物道德品行和聰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第7頁2023年(新課標II)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王渙初入仕途,才能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擔任功曹,遇事勇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回答皇上問詢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赫。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風清氣正。他擔任溫縣縣令,以謀略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竭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神算。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俊,任充足發揮文武屬吏才能,仍然忙得無法分身。原文說“元興元年,病卒”,未點明是“死于洛陽令任上”。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8頁2023年(新課標Ⅲ)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純禮勇于抗言,受到韓琦賞識。主管官員分派勞賦不當,他有理有據地提出異議,以為永安縣負責陵寢日常維護,不應與各縣均等,得到陵使韓琦認同。B.純禮關懷下屬,處罰重在懲戒。他在遂州任上對下屬寬厚,草場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誅殺,庫吏因盜絲將被處死,他均以為罪不至死而采取賠償懲處。C.純禮鑒察往事,治事去苛從寬。在開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誤告謀逆,他發覺事實并非如此,以為應判杖刑,并以彰顯皇上刑罰不濫為由,征得皇上認可。D.純禮堅毅剛直,不幸遭人算計。他正直讓曾布恐懼,曾挑唆駙馬都尉王詵誣告純禮,王即借純禮宴請遼使事構陷純禮,致使純禮蒙冤,最后遭到撤職。

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1.人物經歷特點;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3.人物道德品行和聰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第9頁2023年(新課標Ⅲ)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純禮勇于抗言,受到韓琦賞識。主管官員分派勞賦不當,他有理有據地提出異議,以為永安縣負責陵寢日常維護,不應與各縣均等,得到陵使韓琦認同。B.純禮關懷下屬,處罰重在懲戒。他在遂州任上對下屬寬厚,草場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誅殺,庫吏因盜絲將被處死,他均以為罪不至死而采取賠償懲處。C.純禮鑒察往事,治事去苛從寬。在開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誤告謀逆,他發覺事實并非如此,以為應判杖刑,并以彰顯皇上刑罰不濫為由,征得皇上認可。D.純禮堅毅剛直,不幸遭人算計。他正直讓曾布恐懼,曾挑唆駙馬都尉王詵誣告純禮,王即借純禮宴請遼使事構陷純禮,致使純禮蒙冤,最后遭到撤職。分析:“會詵館遼使,純禮主宴,詵誣其輒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該項表述錯誤:是王詵設宴款待遼使,并不是純禮宴請遼使。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10頁2023年(全國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本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收數千卷書籍,其他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后來,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后來,多種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后無不感慨。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一)選項內容組成:對傳主形象評價(概括)+詳細行為事例(分析)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1.人物行為舉止特點;2.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3.人物道德品行和聰明才智;4.人物性格和情感。第11頁2023年(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本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收數千卷書籍,其他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后來,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后來,多種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后無不感慨。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12頁2023年(新課標I)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陳登云不畏權貴,彈劾貴妃之父。他出于對朝廷忠心,即便對鄭承憲這樣國戚,也大膽揭發對方為非作歹,包藏禍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發火。

B.陳登云勇于直言,檢舉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發覺很多問題,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人因此遭到貶職或撤職,以至朝廷大官們都很畏懼他。

C.陳登云上疏指出,選才慎于始進。他以為二十年來,剛直者很少被提拔進京,在朝著卻背公結黨,諂媚權貴,與其誤用后撤職,不如進用時謹慎。

D.陳登云關懷百姓,奏請救濟災區。在他巡視河南期間,本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災情,皇上當即差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二、考查題型及命題特點第13頁2023年(新課標I)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孫傅入仕后來,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對尚書蔡翛縱論天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更變,不然必將失敗,可惜他提議沒有被采納。

B.孫傅上奏,祈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從效用角度高度評價祖宗法度和熙、豐年間法度,批評祟、觀年間法度,受屆時人贊許。

C.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

D.孫傅舍身取義,死后謚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營,孫傅前往,卻受到守門者勸阻,他表達身為太子傅,應誓死跟從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二)多為選擇“不正確一項”;多在“詳細行為事例(分析)”設誤。第14頁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混格調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弟兄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節選自《宋書·謝弘微傳》)ABC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本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收數千卷書籍,其他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后來,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后來,多種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后無不感慨。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D(三)四個選項次序一般與選文各節內容先后次序一致第15頁三、解題辦法與技巧辦法1、找出與選項相對應原文

2、認真比對,精確辨析技巧一:結合選項進行分層閱讀;迅速找準比對范圍技巧二:重看“詳細行為事例(分析)”技巧三:把握比對關鍵點,有放矢,提升效率第16頁【例題】2023年(新課標I)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D.陳登云關懷百姓,奏請救濟災區。在他巡視河南期間,本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災情,皇上當即差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原文:出按河南。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幣振之。比對關鍵點(一)比對關鍵詞(多為實詞)——防曲解文意第17頁2023年(全國新課標Ⅱ)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以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原文: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現場練兵】第18頁2023年(新課標I)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C.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原文:金人來索太上,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死囚,持首送之,給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現場練兵】第19頁【例題】2023年(全國大綱卷)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B.韋湊參議朝政,勇于據理力求。景云初年,朝廷議建金仙觀,他以為農事季節,建觀必使農民拋棄耕作;皇上不聽從,他又會同其他官員一同諫諍。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觀,湊(韋湊)諫,以為:“方農月興功,雖貲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則農人舍耕取顧,趨末棄本,恐天下有受其饑者。”不聽。湊執爭,以“萬物生育,草木昆蛟傷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詔外詳議。比對關鍵點(二)比對添加內容——防無中生有第20頁2023年(新課標II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C.趙熹制止禍害,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看待余黨卻能區分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并教誨他們應當棄惡從善。原文:其年,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千人。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于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并教誨他們棄惡從善”于文無據,無中生有。將作余黨遷往異地是皇帝,是皇帝聽從了趙熹提議,才這樣做。不是趙熹直接將他們遷往異地。【現場練兵】第21頁比對關鍵點(三)比對人物——防張冠李戴【例題】2023年(全國新課標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原文:混(謝混)格調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

第22頁【現場練兵】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為人孝順。他爸爸曾擔任梁州刺史、奉朝請。爸爸去世后他堅持不吃鹽,在母親勸說下他變化了這種做法。原文: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父慶緒,永明中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弟兄,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從之。第23頁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新課標II卷)1.下列對原文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韓文為官清正,關注民眾生活,他在湖廣,妥善處理九溪士酋與臨境爭地一事;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年成歉收,他開倉取糧十六萬石,平抑米價。

B.韓文剛正不屈,勇于奏議國事,武宗繼位,諸項費用供應不足,他不顧非議,屢次提出自己見解;有關機構冗員漸增,他援引成例,著手壓縮編制。原文: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往諭,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書。歲侵,米價翔踴。……乃發廩十六萬石,米價為平。武宗即位,賞賚及山陵、大婚諸費,需銀百八十萬兩有奇,部帑不給。文請先發承運庫,詔不許。文言:“帑藏虛,……且盡罷諸不急費。”舊制,監局、倉庫內官不過二三人,后漸添注,或一倉十余人,文力請裁汰。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文力求乃止。【尖兵出戰】無中生有第24頁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劉秉忠才華橫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棄官隱居為僧。后受世祖召見,與海云禪師一起入府覲見,頗受賞識。

B.劉秉忠心地善良,仁愛寬厚。在進攻宋時,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勸喻皇上不要濫殺無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百姓不可勝數。原文:劉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遼,為官族。……十七,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以養其親。后棄而隱武安山中。久之,天寧虛照禪師遣徒招致為僧,……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潛邸,海云禪師被召,過云中,聞其博學多材藝,邀與俱行。既入見,應對稱旨,屢承顧問。……論天下事如指諸掌。世祖大愛之。……上書數千百言,世祖嘉納焉。

癸丑,從世祖征大理。來年,征云南。每贊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從伐宋,復以云南所言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尖兵出戰】張冠李戴第25頁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種諤屢立戰功。他跟從李憲出兵邊塞,收復失地,攻占城池,斬首七千;進攻米脂時,面向增援八萬西夏軍隊,他巧設伏兵,大破敵軍。B.種諤備受重用。皇帝以為種諤正值壯年,有征討西夏決心,就委以重任,讓他節制眾將;他官職一路升遷,始終做到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原文:從李憲出塞,收洮州,下東宜諸城,掩擊至大河,斬首七千級。遷東上閣門使、文州刺史、知涇州,徒鄜延副總管。上言:“夏主秉常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搗其巢穴。”遂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來耳。”帝壯之,決意西討,以為經略安撫副使,諸將悉聽節制。敵屯兵夏州,諤率本路并畿內七將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萬來援,諤御之無定川,伏兵發,斷其首尾,大破之。捷書聞,帝大喜,群臣稱賀。遷鳳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尖兵出戰】曲解文意第26頁譯文:種諤跟從李憲出兵邊塞,收復洮州,攻占東宜等都市,乘敵不備進襲到黃河,斬殺敵軍七千人。升任東上閣門使、文州刺史、涇州知州,又轉任鄜延副總管。上奏說:“西夏國王秉常被其母親囚禁,可趕緊由本路官兵直搗他巢穴。”種諤于是入朝見皇帝,夸口說:“西夏國沒有人才,秉常是個孩子,我前往即可抓住他手臂把他帶來。”皇帝以為他豪壯,決意西征,任命他做經略安撫副使,眾將全聽他指揮。敵人屯兵于夏州,種諤率領本路和京畿內七個將領所屬軍隊進攻米脂,三天沒有攻克。西夏八萬軍隊來援救,種諤在無定川抵抗,伏兵出擊,截斷敵軍首尾,大破西夏援軍。捷報傳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賀。種諤升任鳳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第27頁【小結】認真比對,精確辨析把握比對關鍵點,有放矢,提升效率

(一)比對關鍵詞(多為實詞)——防曲解文意

(二)比對添加內容——防無中生有(三)比對人物——防張冠李戴第28頁第二學時第29頁解題辦法與技巧辦法1、找出與選項相對應原文

2、認真比對,精確辨析技巧一:結合選項進行分層閱讀;迅速找準比對范圍技巧二:重看“詳細行為事例(分析)”技巧三:把握比對關鍵點,有放矢,提升效率第30頁認真比對,精確辨析把握比對關鍵點,有放矢,提升效率

(一)比對關鍵詞(多為實詞)——防曲解文意

(二)比對添加內容——防無中生有(三)比對人物——防張冠李戴第31頁【例題】2023年(新課標II)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原文: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帝聞之,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比對關鍵點(四)比對句間因果關系

——防強加因果、混同因果第32頁【現場練兵】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曾鞏機敏強識,年少有才。數百字文章,他讀完就能脫口成誦;十二歲試著寫成《六論》,言辭奇偉,由此聲名聞于四方。

B.曾鞏愛惜百姓,不謀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時,他事先做好供應軍隊準備,不擾民;做福州知州時,他不許官府與民爭利。原文: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加直龍圖閣、知福州。……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萬。鞏日:“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后至者亦不復取也。第33頁【例題】2023年海南卷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A.花云與賊寇奮力抗爭,至死不屈。花云駐守太平時,陳友諒率水師攻破城池,元帥朱文遜戰死,他被俘;花云臨危不懼,在被殺當口,仍高聲痛罵賊寇。原文:還駐太平,陳友諒以舟師來寇。云與元帥朱文遜結陣迎戰,文遜戰死。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賊縛云,云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賊怒,碎其首,縛諸檣叢射之,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年三十有九。比對關鍵點(五)比對時間——防時序顛倒第34頁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D.傅祗為時倚信,屢受重用。司馬倫輔政,為了安撫其他大臣,任命傅祗為衛尉。傅祗以患風疾為由推辭,司馬倫派人用車接他上任。原文:祗多所維正皆如此。氐人齊萬年舉兵反,以祗為行安西軍司,加常侍,率安西將軍夏侯駿討平之。遷衛尉,以風疾遜位,就拜常侍,食卿祿秩,賜錢及床帳等。及趙王倫輔政,以為中書監,常侍如故,以鎮眾心。祗辭之以疾,倫遣御史輿祗就職。(傅祗升職擔任衛尉,是在平定齊萬年舉兵反叛之后,司馬倫輔政之前。)【現場練兵】第35頁【例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C.張淳體恤百姓。永康縣有很多貧窮人生下孩子無法撫養,張淳耐心勸戒,拿出自己俸祿給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來。

原文:永人貧,生女多不舉。淳勸誡備至,貧無力者,捐俸量給,全活無數。

比對關鍵點(六)比對表范圍、程度等詞

——防以偏概全或歸納不全第36頁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項是

B.何遠堅守節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屬縣,何遠僅給他提供干糧、飲水;為官有才能,任始興內史時,未再發生過界內盜匪搶掠侵犯事。原文:后為武康令,愈厲廉節,除淫祀(指不合禮制祭祀),正身率職,民甚稱之。太守王彬巡屬縣,諸縣皆盛供帳以待焉。至武康,遠獨設糗(qiǔ干糧)水而已。……期年,遷樹功將軍、始興內史。時泉陵侯朗為桂州,緣道多剽掠,入始興界,草木無所犯。【現場練兵】第37頁【例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項是D.李賢在河州擔任總管期間,積極備戰,撤破橋道,斬獲數百人,打得羌族、渾族不敢進犯,從而境內太平。原文:乃授賢使持節、河州總管…..。五年,宕昌寇邊,百姓失業,乃于洮州置總管府以鎮遏之。遂廢河州總管,改授賢洮州總管……屬羌寇石門戍,撤破橋道,以絕援軍。賢率千騎御之,前后斬獲數百人,賊乃退走。羌復引吐谷渾數千騎將入西疆,賢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復大敗之。虜遂震懾,不敢犯塞。俄廢洗州總管,還于河州置總管府,復以賢為之。將李賢任河州總管和洮州總管期間發生事情混在了一起。比對關鍵點(七)比對地點(任職)——防空間穿越第38頁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項是

C.顏衎擔任都官員外郎時,收到家信,得知爸爸生病,沒有奏報就棄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當官想法。原文:俄遷都官員外郎,充東都留守判官,改河陽三城節度副使,知州事。居半歲,得家問,父在青州有風瘴疾,衎不奏棄官去侍疾,不復有仕宦意。【現場練兵】第39頁歸納概括內容重點

解題辦法與技巧認真比對,精確辨析把握比對關鍵點,有放矢,提升效率(一)比對關鍵詞(多為實詞)——防曲解文意(二)比對添加內容——防無中生有(三)比對人物——防張冠李戴(四)比對句間因果關系——防強加因果、混同因果(五)比對時間——防時序顛倒(六)比對表范圍、程度等詞——防以偏概全或歸納不全(七)比對地點(任職)——防空間穿越第40頁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項是

D.高祖考評在職官員政績時,盧淵被降職,并被罰了俸祿。很快又被授予豫州刺史,由于母親去世緣故,盧淵堅決地推辭。原文:高祖考課在位,降淵以王師守常侍、尚書,奪常侍祿一周。尋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辭。尋遭母憂,高祖遣謁者詣宅宣慰。服闋,兼太尉長史。混同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