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設計界限_第1頁
地鐵設計界限_第2頁
地鐵設計界限_第3頁
地鐵設計界限_第4頁
地鐵設計界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鐵設計界限5限界5.1一般規定5.1.1地鐵限界應分為車輛限界、設備限界和建筑限界。5.1.2車輛限界可按隧道內外區域,分為隧道內車輛限界和隧道外車輛限界;也可按列車運行區域,分為區間車輛限界、站臺計算長度內車輛限界和車輛基地內車輛眼界。5.1.3車輛限界,可按所處地段分為直線車輛限界和曲線車輛限界;設備限界,可按所處地段分為直線設備限界和曲線設備限界。直線車輛限界和設備限界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附錄B和附錄C的規定;圓曲線設備限界計算方法應按本規范附錄D的規定執行。5.1.4建筑限界應分為隧道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地面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可按工程結構形式分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和圓形隧道建筑限界。5.1.5軌道區混凝土結構體、軌旁設備與接觸網帶電部分的間隙,應符合本規范表15.3.3的規定。5.1.6相鄰區間線路,當兩線間無墻、柱或設備時,兩設備限界之間的安全間隙不應小于100mm;當兩線間有墻或柱時,應按建筑限界加上墻或柱的寬度及其施工誤差確定。5.1.7A型、B】型和氣型車輛采用的基本參數,應符合本規范第5.2節的規定。當選用車輛的基本參數與本規范不同時,應重新核定車輛限界、設備限界和建筑限界。5.2基本參數5.2.1各型車輛基本參數應符合表5.2.1的規定。A型吟墨也型上都攪貌下部授流計算車儺佐度套ISI90U頓汁算年博寬度l30002B00計算車犒高度3800JB0G汁算牢制定距15700計算轉向架固疽融距頌02200/2300地板面炬走有機面曉度L011<]0!受流器T.作點堇傳府喋中心寇水平距福75OV150CJVi訥1世】im堂流器工作畫距走行軟面隨旗1300VIWiao200接糧敦昉護我內勤至藻觸軌中心統她離7血WiSOOV<S5毫S6-.1注:本表供限界設計使用。5.2.2制定限界的基本參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接觸導線距軌頂面安裝高度應符合本規范第15.3.21條的規定;2軌道結構高度應按本規范表7.2.5-1的規定采用;3高架線或地面線風荷載應為400N/m24過站限界列車計算速度應為60km/h;5區間限界列車計算速度應為100km/h;6當區間設置疏散平臺時,疏散平臺應符合下列要求:1)疏散平臺最小寬度應符合表5.2.2的規定;表5.2.2疏散平臺最小寬度(mm)區域展條件隧道內1 醪道外一般情況闞難惘既一皺情況困蘸情況單線「設于一側)700550700550戲甥危于中央)SD0100080S2)疏散平臺高度(距軌頂面)應小于等于900mm。5.3建筑限界5.3.1建筑限界坐標系,應為正交于軌道中心線的平面直角坐標,通過兩鋼軌軌頂中心連線的中點引出的水平坐標軸,用Y表示;通過該中點垂直于水平軸的坐標軸用Z表示。5.3.2矩形隧道建筑限界應符合下列規定:1直線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應在直線設備限界基礎上,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Bs=Bl+Br (5.3.2-1)BL=Ys()+bL+c (5.3.2-2)BR=YS()+bR+c (5.3.2-3)A型車和B2型車:H=hi+h2+h3 (5.3.2-4)B型車:H=h'+h'+h(5.3.2-5)1 12 3式中:Bs 建筑限界寬度;Bl——行車方向左側墻至線路中心線凈空距離;Br一行車方向右側墻至線路中心線凈空距離;H——自結構底板至隧道頂板建筑限界高度;Y——直線地段設備限界最大寬度值(mm);S(max)b「bR一左、右側的設備、支架或疏散平臺等最大安裝寬度值(mm);c——安全間隙,取50(mm);h1 受電弓工作高度(mm);h 接觸網系統高度(mm);h 軌道結構高度(mm);h‘ 設備限界高度(mm);1h'2——設備限界至建筑限界安全間隙,取200(mm)。2曲線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應在曲線地段設備限界基礎上,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B=Ycosa—Zsina+b(或b)+c (5.3.2-6)B=Ycosa+Zsina+b(或b)+c (5.3.2-7)A型車和B2型車:H=h1+h2+h3 (5.3.2-8)B型車:B=Ysina+Zcosa+h+200 (5.3.2-9)1 uKh Kh 3a=sin1(h/s) (5.3.2-10)式中:Ba——曲線外側建筑限界寬度;Bi 曲線內側建筑限界寬度;B 曲線建筑限界高度;h 軌道超高值(mm);s 滾動圓間距(mm),取值1500mm;(Y、Z),(Y、Z),(Y、Z)——曲線地段設備限界控制點坐標值(mm);KhKh KiKi KaKa3緩和曲線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寬方法應按本規范附錄E的規定計算;4全線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宜統一采用曲線地段最大高度。5.3.3單線圓形隧道的建筑限界,應按全線盾構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大軌道超高確定。5.3.4單線馬蹄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宜按全線采用礦山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線最小半徑確定。5.3.5圓形或馬蹄形隧道在曲線超高地段,應采用隧道中心向線路基準線內側偏移的方法解決軌道超高造成的內外側不均勻位移量。位移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按半超高設置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y'=h°?h/s (5.3.5-1)z,=—h°(1—cosa) (5.3.5-2)2按全超高設置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y'=h°?h/s (5.3.5-3)z'=h/2—h(1—cosa) (5.3.5-4)0式中:y'——隧道中心線對線路基準線內側的水平位移量(mm);z'——隧道中心線豎向位移量(mm);h 隧道中心至軌頂面的垂向距離(mm)。05.3.6隧道外建筑限界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隧道外的區間建筑限界,應按隧道外設備限界及設備安裝尺寸計算確定;2無疏散平臺時,建筑限界寬度的計算方法應按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制定方法確定;有疏散平臺時,疏散平臺和設備限界的安全間隙不應小于50mm。疏散平臺寬度應符合本規范第5.2節的規定;3設置接觸網支柱、防護欄或聲屏障支柱時,應保證與設備限界之間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無設備時,設備限界與建(構)筑物之間的安全間隙不應小于50mm;當采用接觸軌授電時,還應滿足受流器與軌旁設備之間電氣安全距離的要求;4建筑限界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A型車和*型車應按受電弓工作高度和接觸網系統高度加軌道結構高度確定;B1型車應按設備限界高度和軌道結構高度另加不小于200mm安全間隙。5.3.7道岔區的建筑限界,應在直線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的道岔和車輛技術參數,分別按欠超高和曲線軌道參數計算合成后進行加寬。采用接觸軌受電的道岔區,當電纜從隧道頂部過軌時,應核查頂部高度,必要時應采取局部加高措施。5.3.8車站直線地段建筑限界,應符合下列規定:1站臺面不應高于車廂地板面,站臺面距軌頂面的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A型車應為1080mm±5mm;B、B型車應為1050mm±5mm;2站臺計算長度內的站臺邊緣至軌道中心線的距離,應按不侵入車站車輛限界確定。站臺邊緣與車輛輪廓線之間的間隙,應符合下列規定:當車輛采用塞拉門時采用100+50mm;當車輛采用內藏門或外掛門時采用70+50mm;3車站設置站臺門時,站臺門的滑動門體至車輛輪廓線(未開門)之間的凈距,當車輛采用塞拉門時,應采用130+155mm;當車輛采用內藏門或外掛門時,應采用100+i55mm;站臺門頂箱與車站車輛限界之間,應保持不小于25mm的安全間隙;4站臺計算長度外的站臺邊緣至軌道中心線距離,宜按設備限界另加不小于50mm安全間隙確定;5站端設有道岔的車站與盾構區間相接時,道岔岔心與盾構管片起點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9號道岔不宜小于18m,困難條件下采用13m;12號道岔不宜小于21m,困難條件下采用16m。6車站范圍內其余部位建筑限界,應按區間建筑限界的規定執行。5.3.9曲線站臺邊緣至車門門檻之間的間隙,應按站臺類型、車輛參數和曲線半徑計算確定。曲線車站站臺邊緣與車廂地板面高度處車輛輪廓線的水平間隙不應大于180mm。5.3.10軌道區隔斷門建筑限界寬度,其門框內邊緣至設備限界應有不小于100mm安全間隙;隔斷門建筑限界高度宜與區間矩形隧道高度相同。5.3.11車輛基地限界應符合下列規定:1車輛基地庫外限界應按區間限界規定執行;2車輛基地庫內檢修平臺的高平臺及安全柵欄與車輛輪廓線之間,應留有80mm安全間隙,低平臺應采用車站站臺建筑限界;3受電弓車輛升弓進庫時,車庫大門應按受電弓限界設計。5.3.12設在兩線交叉處的警沖標,應滿足相鄰兩線設備限界的要求。5.4軌道區設備和管線布置原則5.4.1軌道區內安裝的設備和管線(含支架)與設備限界應保持不小于50mm的安全間隙(架空接觸網和接觸軌除外)。5.4.2強、弱電設備應分別布置在線路兩側,必須布置在同側時,其間隔距離應符合強、弱電干擾距離的規定。區間內的各種管線布置宜保持順直。5.4.3單渡線區域的道岔轉轍機,宜布置在兩線之間;交叉渡線區域的道岔轉轍機,其中一組宜布置在兩線之間,另一組宜布置在線路外側。5.4.4區間隧道內管線設備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行車方向右側宜布置弱電設備和管線,行車方向左側宜布置強電設備和管線。當區間隧道設有疏散平臺時,平臺宜設在行車方向左側,消防設備、排水管宜布置在行車方向右側;不設置疏散平臺時,消防設備、排水管以及維修插座箱,宜布置在行車方向左側;2疏散平臺上方應保持不小于2000mm的疏散空間;3射流風機宜布置在隧道側墻上部;4各種隔斷門門框外應預埋套管,每側套管埋設寬度不宜大于500mm;5采用集中供冷方式時,區間隧道內的冷凍水管宜布置在行車方向右側;6當接觸網(軌)隔離開關安裝在軌道區時,隧道建筑限界必要時應予加寬,并應留出周邊管線安裝空間。5.4.5高架區間管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