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哲學的理論創新與實踐
2019年11月12日至13日,由“工程知識理論與工程創新”為主題的“中國工程科技進步協會”和第九個全國工程哲學研討會在南平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工程哲學專業委員會、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跨學科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廣東研究院承辦,中國工程院的20余位院士以及來自高校、產業界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開幕式和主旨報告由傅志寰院士主持。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胡文瑞院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何鳴鴻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院士和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廣東研究院院長王迎軍院士先后致辭。胡文瑞指出,此次論壇旨在系統研討工程哲學的發展進程,豐富工程哲學中國學派的理論和特色,持續發揮工程哲學獨特的指導作用。何鳴鴻指出,在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工程哲學專業委員會的共同推進下,始于本世紀初的工程哲學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很大成績;新時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則為工程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舞臺和機遇。高松表示,華南理工是以工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各位學者集聚于此,共同探討工程哲學,不僅有助于促進工程哲學的理論創新與發展,而且對于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也具有很大推動作用。王迎軍認為,工程哲學貫穿工程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各位在此圍繞工程知識和工程創新進行頭腦風暴,有助于促進廣東省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開幕式上,殷瑞鈺院士作了“中國工程哲學的發展進程、理論成果和風格特色”主旨報告。他指出,21世紀初工程哲學在東方和西方同時興起,中國學者和歐美學者各自獨立地進行了探索、開拓;中國學派的鮮明特點是基于工程界-哲學界的聯盟關系有組織地推進,強調工程活動是人類的一項基本活動,具有獨立存在的歷史本源和本根性,重視對工程活動的歷史本源、本質、特征、內涵、發展規律等方面的綜合研究,由此形成了以“工程、技術、科學三元論”、“工程演化論”、“工程本體論”、“工程方法論”和“工程知識論”為框架的理論體系。他認為,工程哲學是面向工程實踐的哲學,是面向直接生產力、現實生產力的哲學,是面向工程管理的哲學,是研究工程思維的哲學。傅志寰院士評論認為,該報告是對十多年來我國工程哲學發展成就的最好總結;工程哲學中國學派為工程哲學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由哲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構成的學術聯盟在我國工程哲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不僅歸功于整個團隊,更要歸功于領跑者殷瑞鈺院士、汪應洛院士和李伯聰教授。隨后,1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圍繞工程知識論,從理論和案例兩個方面進行了大會報告。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李伯聰教授作了題為“哲學視野中的工程知識——歷史回顧和最新進展”的報告。他指出,直到二十世紀,知識論研究中出現的“默會知識”概念以及對“knowinghow”和“knowingthat”兩種知識的區分,才展現出工程知識的重要特征;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導完成的“工程知識論”成果必將成為由中國哲學家和工程師共同構建的工程哲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南理工大學李正副校長作了“復雜性理論視域下的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以華南理工大學新工科F計劃為例”報告。他指出,華南理工大學充分關注高等工程教育的非線性、整體性、關系性和過程性,適時提出“新工科F計劃”(F為future簡寫)并在廣州校區率先進行實踐探索,已經初見成效。西安交通大學王宏波教授作了“論工程知識的形態與轉化”報告。他指出,工程知識是關于工程實踐方式的知識,在工程知識內部存在著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在工程知識外部存在著工程知識創新與工程創新之間的相互轉化,兩者都體現于工程實踐之中。中南大學王青娥副教授作了“論工程管理知識”的報告,探討了工程管理知識的本性、特征和結構,把工程管理知識區分為工程管理的基礎知識、技術知識和人文知識,并進行了具體闡釋。欒恩杰院士作了“關于我們的知識戰略——工程知識問題的討論”報告,他指出,工程知識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他圍繞知識資源的貯備保護、知識成果的載體保護、特殊的知識瑰寶、知識文化的建設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知識戰略建議。王安院士作了題為“論工程決策與評估知識”的報告。他認為,工程決策與工程評估離不開工程知識的支持;工程決策知識與工程評估知識緊密關聯,共同構成工程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工程評估必須堅持第三方評估的主體地位,強調工程對未來前景的預見性,發揮架通微觀和宏觀的橋梁作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李開孟主任作了“論工程規劃和設計知識”報告,認為工程規劃知識具體呈現為工程法規性知識、工程技術性知識及工程效果性知識;工程設計知識是一種結構化的集成知識,包括工程概念設計知識、工程頂層設計知識、工程基本設計知識和工程詳細設計知識等。朱高峰院士作了“信息工程知識案例研究”的報告,闡釋了信息和知識的關系、信息的特點、信息應用等問題,并對光纖網絡等信息工程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孫永福院士作了“鐵路工程知識案例研究”報告,他描述了鐵路工程知識演化的過程,基于“科學-技術-工程”三元論架構,提出以鐵路工程通用知識為基礎、以鐵路工程專業知識為核心的鐵路工程知識體系。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周曉紀主任作了“航天工程知識論案例研究”報告,闡釋工程需求、工程實踐和工程知識在航天工程技術知識演化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引導的關系;分析了不同階段工程知識選擇與運用的目的性和價值性標準;探討了航天工程管理知識的演化過程、影響因素和內涵等。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麗麗作了“石化工程知識案例研究”的報告,對石化工程知識在產業發展中的實踐進行了分析與思考,認為石化工程知識可分為通用知識和專業知識;石化工程知識創新對引領石化產業進化與發展、帶動相關產業進步、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原交通部總工鳳懋潤作了“橋梁工程知識案例研究”的報告,從橋梁工程實踐性、創新性和社會性的本性特征出發,認為橋梁工程知識體系總體上包括基礎科學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人文社會知識三大類知識系統。首鋼集團張福明高工作了“鋼鐵冶金工程知識研究與展望”報告,認為現代鋼鐵冶金工程知識,是將微觀基礎冶金學知識、專業工藝冶金學知識和動態宏觀冶金學知識綜合集成所構建的一個集體化、工程化的知識體系。三峽總公司尚存良高工作了“水壩知識案例研究”報告,展現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歷史階段水壩工程的演進以及水壩工程知識在不同階段起到的不同作用,認為現代水壩工程知識由人類最新科技進展轉化而來,進而探討了水壩工程與自然、生態、人、社會的關系。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孫權高工作了“銀行卡工程建設與管理知識案例研究”,從需求管理、頂層設計、研發管理、運營管理、質量管理、標準管理、風險防控、創新管理八個方面分析了銀行卡工程建設與管理知識的特點。會議第二天,約70名專家學者分五個專題進行了分組報告,并進行了討論交流。“工程知識論”專題。東北大學的陳凡與傅暢梅探討了“工程與自然互動的知識”和“工程與社會互動的知識”,認為前者主要是生態知識,后者則包括需求與市場知識、資本與經濟知識、政治與法律知識、社會人文知識、倫理知識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于金龍認為公眾與工程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密,公眾理解工程要求進行工程知識的精準傳播。沈陽化工大學的薛孚探討了工程知識生產中個體與團隊的相互關系。中南大學的陳莉等人從知識轉化、組織環境、創新模式等三個維度闡釋了鐵路工程知識創新的路徑。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賈玉樹認為,工程知識論填補了傳統真理論和知識社會學之間的斷裂,在工程和科學之間存在著一個尚未思考的廣闊人類知識空間,需要科學哲學、工程哲學與技術哲學協同創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黃鑫蕊認為,合理的工程決策取決于價值維度的知識和事實維度的知識。蘇州太湖書院丘東提出了默會知識的三層結構,最高層涉及工程世界,中間層涉及工程與外部事物的關系,最底層涉及工程內部事物之間的關系。中南大學郭峰探討了鐵路工程知識的演化,認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是鐵路工程知識演化的本動力。浙江工商大學郭飛認為工程規范是一類獨特的工程知識,是工程知識論研究的重要對象。西安建筑大學王景宜認為工程評價知識是工程人工物合理存在的前提。中南大學的義雯闡釋了以通用知識為基礎、專業知識為核心的鐵路工程知識體系框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王文昌則在現象學視域下探討了工程知識論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程慕園綜述了科學儀器哲學研究現狀并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工程與哲學”專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謝詠梅提出,需要打破均質化的科學概念,厘清工程科學的概念,她認為工程科學應當遵循適度的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實踐優位”而非“理論優位”的學術價值取向等規范。貴州中醫藥大學的李秀波提出復雜工程設計的方法論原則:在試探中展開常規設計、保留設計的選擇權、在沖撞中捕捉耦合觸發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李沐霖從工程全生命周期出發,揭示了工程設計的創造性。國防工程研究院的周獻祥探討了土木工程辯證法的體系結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王大洲闡釋了意象的存在論意義、意象與知識的關系,以及意象、知識與工程實踐的內在聯系;認為工程意象概念有助于深化工程本體論和工程知識論的一些基本認識。大連理工大學王續琨探討了醫藥工程哲學和中醫藥工程哲學有關問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張新慶提出了一個醫學工程哲學研究大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李旭認為工程知識具有鮮明的“具身性”特征。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鄧波等人認為人工物結構、功能、形態三元論可以為人工物研究提供思路和全新的思考方式。東北大學曹東溟探討了Affordance視域下的工程本質。山東建筑大學的張彬以電子地圖開發為例,探討了人工制品設計的現象學進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宋林柯綜述了有關場所與創造力關系的經驗研究進展。“工程倫理與工程教育”專題。西安交通大學的梁軍以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例,強調從宏觀敘事的角度引入新的向度對工程活動作系統的價值審視。蘇州科技大學的王建明認為,只有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價值觀,才能避免工程建設中的生態風險。紹興文理學院的盧錫雷系統考察了當前我國工程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效果,認為需要完善流行的工程認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的王玉嵐分析了我國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現狀,探討了對工科大學生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北京工業大學的張恒力理清了工程師職業責任內涵與外延的變化,探討了工程職業責任指標體系。中原工學院陳錦曉與田闖討論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倫理問題。東北大學王健探討了中國工程倫理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踐。西南交通大學的劉麗娜和肖平提出,需要在守正、助力專業學習和面向實踐的理念下,開展工程倫理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王安軼分析了工程人才培養的特點,對上世紀50年代以加強工科為主的高等教育改革進行了反思。江蘇理工學院的周蘭珍提出了新時代的工程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則。合肥工業大學的王章豹探討了工程文化教育對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清華大學王秦歌介紹了《工程哲學教程》本科生教材的編寫工作進展。“工程與社會”專題。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潘恩榮討論了人工智能催生了新工業革命,指出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于技術集成和資本重組。貴州商學院潘軍探討了人工智能的社會調控問題。中國科協的丘亮輝探討了工程思維與新經濟問題。同濟大學賈廣社等人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案例,構建了大型機場交通樞紐工程實體多層級集成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統籌管控”思想的組織、行動路線圖及多種措施。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王瑞以三峽工程為例闡釋了重大工程中的公眾風險認知與企業形象重構。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羅用能解讀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長期補償機制,提出了移民補償機制和方案完善與優化的路徑與對策。山東科技大學的王耀東探討了工程風險群體認知形成的重組化機制、傳染機制和社會模仿機制。廣州市委黨校的李三虎從國家對工程的需要、依賴和管理等三個維度分析了工程與國家的關系。山東建筑大學的劉國濤從“造物”的角度,試圖構建新的工程法學體系。華北理工大學的蔡乾和對工程價值評估體系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初步思考。“工程史與工程文化”專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朱葆偉認為中國的工藝美有著獨特地位,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連續傳統的工藝美;中國傳統工藝美的基本特征是道與器、道與技的統一,其基本原則是“和”與“適”。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的付向核探討了工程實踐中工業之美以及文化產業的融合模式。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王德偉以都江堰為例,討論了自然物與人工物、材料與能量、實體與虛體、耗散結構與功能演進、技藝與價值、存在與生成、系統與要素等工程哲學范疇。漯河醫專的郭世杰從工程史角度探討了人們對斯諾兩種文化的誤讀。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段海龍從修建緣由、路線選擇、工程建設等方面討論了京張鐵路的修建歷史。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王業飛探討了培根實驗哲學思想,認為培根所謂的“知識就是力量”的實質是“實驗就是力量”。余永陽以美軍“千年挑戰02”實驗為案例,討論了軍事實驗的構想、設計、實施和成果轉化的基本實踐過程。國防科技大學的吳奕澎闡釋了中日黃海戰前日本海軍的戰術選擇問題。西北工業大學的陳嘉樂、何利君分別闡釋了阿多諾文化的工業批判理論、馬克思生態要素論對生態工程建設的價值等。分組報告結束后,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張興國就復雜系統工程的概念建模問題進行了大會報告,為打通工程與哲學的隔膜,提升應對復雜工程的挑戰,展示了新的視野,引起強烈反響。隨后,廈門大學朱菁教授、西安建筑大學鄧波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王大洲教授等還就工程哲學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圓桌討論。他們認為,自首屆工程哲學學術會議舉辦以來,工程哲學會議的規模和學者隊伍不斷壯大,研究話題不斷深入,與工程實踐溝通的越來越緊密,作為工程哲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工程知識論問題也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可以看出我國工程哲學良好的發展勢頭。這主要歸功于哲學界與工程界的聯盟,新一屆理事會構成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未來我國工程哲學的發展應該進一步發揚工程界和哲學界的聯盟傳統。工程界與哲學界可以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遼寧省部分重點中學協作體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農業生產責任及利潤共享協議
- 高端餐飲場所服務合作協議
- 浙江國企招聘2025臺州市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湖南高速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勞務派遣員工55人(長期)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石油錦西石化公司春季高校畢業生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委托建設橋梁協議書范本
- 學習合同協議書
- 2024年油氣儲層保護劑項目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紡織法律法規理解試題及答案
- 救護車租賃合同模板
- 2024-2030年中國海外醫療中介服務行業運行現狀及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 餐飲業供應鏈管理與采購策略
- 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
- 電力線路改遷工程預算方案
- 《家庭安全用電培訓》課件
- 《胸腔積液》課件
- 【語文課件】古代英雄的石像課件
- 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查房
- 醫院改造項目合同模板
- 3D數字游戲藝術-2-測量分評分表-3D建模-30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