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試讀

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615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2011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615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真題(回憶版)說明:因本套真題為回憶版,所以只有現代文學部分的考題,當代文學部分考題暫無,若有更新可通過免費升級獲得。一、名詞解釋(5*6)1.學衡派2.《新月》雜志3.三一律4.“純詩”5.6.太陽社二、論述題(六選四)(30*4)1.趙樹理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說說你的理由3.對茅盾小說的“史詩性”,做出你的評判4.論艾青對七月派詩歌創作的影響5.論“語絲體”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6.張愛玲論(僅供留學生選做)2011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615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真題(回憶版)及答案說明:因本套真題為回憶版,所以只有現代文學部分的考題,當代文學部分考題暫無,若有更新可通過免費升級獲得。一、名詞解釋(5′*6)1.學衡派答:學衡派是反對新文學運動的封建復古派,因1922年創辦的《學衡》雜志而得名。主要撰稿者有梅光迪、胡先輔、吳宓等人。他們主張“論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鼓吹復古,鼓吹文言優于白話,誣蔑白話“以敘說高深之理想,最難剴切簡明”,極力主張言文不能合一。以柳詒征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后世新儒家的學術濫觴。2.《新月》雜志答:《新月》雜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創辦的月刊。徐志摩、羅隆基、胡適、梁實秋等任編輯,它的創辦標志著新月社開始重新活動。雜志主要發表新月派詩人的作品和理論。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機墜身亡,新月社活動漸衰。1933年6月,《新月》雜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3.三一律答:三一律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是一種關于戲劇結構的規則。它是古典主義戲劇的藝術法則,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情節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專制政體的要求,在藝術上既體現了時間和空間方面高度簡練、緊湊、集中等優點,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單一化、類型化,戲劇結構上絕對化、程式化等弱點,最終束縛了戲劇藝術的發展,為后人所摒棄。4.“純詩”答:“純詩”,即純粹的詩歌,是早期象征派詩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詩學觀點。“純詩”追求詩的純粹性和暗示性,主張詩歌觀念的轉化,詩歌要從抒情表意的“表達”功能轉向自我感覺的“表現”功能。在詩人李金發、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純詩思想的影響下,《為幸福而歌》、《微雨》等詩集風靡一時,象征詩取代格律詩引領新詩發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純詩理論是對20年代詩學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詩走向成熟的標志。5.略。6.太陽社答:太陽社是由蔣光慈、錢杏邨等發起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的現代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林伯修、洪靈菲、殷夫、任鈞等,這些主要成員大都是共產黨員,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使得他們在文學主張和創作上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太陽社積極倡導革命文學,宣傳無產階級文學理論,創作中努力反映工農群眾的生活與斗爭,對左翼文學運動有很大影響。先后出版《太陽月刊》、《時代文藝》、《海風周報》、《新流月報》、《拓荒者》等刊物,編有《太陽社叢書》。1929年底自動解散。二、論述題(六選四)(30′*4)1.趙樹理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答:趙樹理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如下:(1)復興民間話語,弘揚民間文藝趙樹理的創作主要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復興民間話語,弘揚民間文藝,提升民間文藝的品位,使民間文藝登上文學的大雅之堂,具有明顯的大眾化、通俗化的藝術特色。這為中國新文學繼承傳統文學特別是繼承和弘揚民間文藝方面作出重大貢獻。一方面他創造性地利用民間文藝樣式,創造了新文學的新品種“評書體小說”“新章回體小說”等,另一方面又擴大、改造民間曲藝和地方戲劇促使其登上大雅之堂;同時他還學習借鑒西洋的文學樣式,同民間文藝相融合,創造了農民式的話劇、電影。(2)新型農民形象的塑造趙樹理的文學創作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村社會變遷和中國農民生存狀態的一面鏡子,他為中國新文學提供并塑造了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這是其他新文學作家很少涉及的。趙樹理在小說中主要展示勞動者在逐步打破枷鎖的過程中所煥發的歷史主動精神和新的道德風貌,在農村大變革的歷史情景中深入地觀察、把握農民的思想情感,真實地展現了新老兩代農民的典型化的形象。(3)文學形式的創新結合中國古典小說,運用評書體書寫現代小說,這是趙樹理對新文學形式上創新。①在小說的結構上,趙樹理揚棄了傳統小說章回體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講究情節連貫性與完整性的結構特點。②在描寫與敘事的關系上:吸取傳統評書式小說的手法,把描寫情景融化在敘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節發展矛盾沖突中,通過自身的行動和言語來展現其性格。③在語言的藝術性和通俗性的結合上,趙樹理的語言達到了很高的境界。(4)地域色彩的濃厚以晉東南農村為背景,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的小說中,寫民俗主要是為了提供一種文化的政治的環境,表現人物在社會變革中的精神變遷,同時也為了加強小說的故事性。后來在趙樹理影響下形成的“山藥蛋派”作家群,是當代文學中最有地域文化特點的流派之一,他們的創作也大都以充分的民俗描寫展示現實主義的魅力。(5)“為農民服務”的“人本主義”文學思想趙樹理的文學創作始終關注著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并堅持不懈地從中發掘素材進行創作,流露出濃厚的“為農民服務”的文學思想。在其影響下,“山藥蛋派”作家群也成為一個從始到終的、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文學流派,這在新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們從文學描寫的客體對象,到創作塑造的審美形象,直至閱讀者都是以農民為對象。綜上所述,趙樹理以其大量的小說創作,豐富了“十七年”時期的文壇。他的小說在藝術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無論是在人物描寫、結構安排還是語言運用、地域色彩都探索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其農村小說創作對后世影響深遠。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說說你的理由答:“京派”真的存在,理由如下:(1)“京派”的成員和活動陣地30年代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活躍于北平的一些作家,被稱為京派作家。京派主要成員有三部分人:①二十年代末期語絲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講性靈、趣味的作家;②新月社留下的或與《新月》月刊關系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③清華、北大等校的其他師生。代表有廢名、沈從文、李健吾、朱光潛、梁實秋等,他們活躍在《現代評論》、《水星》、《駱駝草》、《大公報·文藝副刊》、《學文》、《文學雜志》一些重要的北方文學報刊上,文學成就顯著。京派雖無明確發表宣言或結社,卻實實在在地成為有別于左翼,又與海派對峙的一個鮮明的小說流派。(2)“京派”的文學追求一致這些成員的思想、藝術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三十年代前半期,他們在文學事業上有共同的趨向和主張,在創作上也有共同的審美理想和追求。具體來說,在文學觀念上,京派既反對文學成為政治的附庸,也反對文學的商業化傾向,而是強調文學有著獨立的人性的、美的價值。京派的文學創作植根于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更多地表現了對現代都市文明的質疑和批判,風格淡遠雋永,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京派”的藝術特色統一①相同的鄉土觀京派小說家熱衷于發現各自的城鎮世界,如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廢名的黃梅故鄉和京西城郊世界等。而城市的描寫,則作為與鄉村世界對立的人生,被納入到京派宏大的敘述總體之中。②文體創新和思想啟蒙京派統一的審美感情是誠實、從容、寬厚,并為現代小說提供了比較成熟的抒情體和諷刺體樣式。其對“五四”國民性主題繼承,不斷對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發出呼喚,尋求回應。③“返回”式書寫小說注重“回憶”,憶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現實進行對照。對平凡的人生、命運投入極大的興趣和審美的眼光,使得美由絢爛歸于平靜無奇,歸于自然調和。總之,京派追求一種執著而獨特的“理性主義”文化品格、平民化的文化品格以及一種和諧的“審美理想”。京派作家多數是現實主義派,對現實主義進行了一定的革新變化,發展了抒情小說和諷刺小說,使小說詩化、散文化,既有現實主義氣息又有浪漫主義氣息。3.對茅盾小說的“史詩性”,做出你的評判答:“史詩性”,既是小說的一種審美追求,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的產物。茅盾小說的“史詩性”源頭來自于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潮流,以書寫歷史的視角和方法來進行文學創作是這種文學潮流的重要特征。茅盾小說“史詩性”主要體現在系列性和編年史特征、注重題材和主題的時代性、對“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容”的追求三個方面。(1)系列性和編年史特征茅盾曾有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企圖,并打算通過農村與城市革命發展的對比,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這種意圖在完成的《子夜》中雖沒有得到完全的體現,但從他創作的整體進行考察,卻是基本上實現了的。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歷史時代先后排列起來看,“五四”運動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個世紀內現代中國社會風貌及其變化、各個階層的生活動向及彼此間的沖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藝術反映。可以說,茅盾為我們提供了一部20世紀上半時段中國社會的編年史。(2)注重題材和主題的時代性從寫成于l931年至l932年的《子夜》開始,茅盾更自覺地展開了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繪。不久后寫出的重要的短篇小說《春蠶》(與另兩篇短篇小說《秋收》、《殘冬》,被合稱為“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等,同樣具有鮮明的30年代的時代特征,不僅顯示了茅盾自身創作的趨于成熟,而且集中體現了30年代中國現代社會歷史小說的主要特色與主要成就,由此形成了中國現代社會歷史小說的基本格局,并起著長久的支配作用。(3)對“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容”的追求①廣闊的歷史內容《蝕》以廣闊的場面,宏大的氣勢,迅速、真實地反映了剛剛過去的大革命的歷史和正在發生著的大革命失敗后的社會心理。②巨大的思想深度《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靈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的深刻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雖然受到了來自“左”的方面的責難與批評,但卻由此而證明了茅盾正是由魯迅所開創的“五四”現實主義傳統發展而來的,一開始就有別于其他脫離中國現實生活的“革命文學”。總之,茅盾對現代文學最重要的貢獻是開創了具有社會編年史特征的史詩式長篇小說文體。茅盾注重以社會斗爭為故事的軸心,并常以歷史代言者的姿態進入創作,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性。他把藝術的筆觸伸展得相當廣闊,描寫對象涉及各個階層,展示了豐富巨大的社會歷史內容。4.論艾青對七月派詩歌創作的影響答:艾青對七月派詩歌創作的影響有:(1)詩歌形式上,提倡詩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詩體的自覺提倡者,專門提倡詩的“散文美”。其詩體的特點是,奔放與約束之間的協調,即是在變化里取得統一,在參錯里取得和諧,在運動里取得均衡,在繁雜里取得單純。七月派詩的形式也是自由奔放的,他們追隨艾青,提倡散文美,自覺地把自由詩推向一個堅實的新高峰。(2)詩歌情感上,主張融入客觀對象艾青強調主觀情感對感覺的滲入,追求“對于外界的感受與自己的感情思想”的“融合”,并在二者的融合中產生出多層次的聯想,創造出既是明晰的,又具有廣闊象征意義的視覺形象,這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藝術方法。七月詩派也反對冷淡地摹寫生活,而主張將詩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審美趣味強烈地滲透到客觀對象中,達到主客觀的互相擁抱、融合。并進一步強調“突入”生活的底蘊,強調詩歌中主觀與客觀、歷史的東西與個人的東西的統一融合。(3)詩歌色彩上,凝聚象征意味艾青詩里的色與光,是一種暗示、象征,既具有自然形態的形式美,又積淀著社會、歷史、心理、哲學的深刻內容,在形式與內容、色彩與主題之間存在著一種對應的關系,同時又為詩人個性所滲透。七月派詩人們也擅長從細碎的意象中發掘深刻的思想和象征。他們甚至從天上的雨,地上的小牛犢,一個躍動的夜,一座動亂的城,一條喑啞的江,一株“根深深地盤結在泥土的下面”的樹中,都能發現堅韌強勁的民族生命力與歷史樂觀主義的民族自信力。(4)詩歌技巧上,象征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革命現實主義融進了象征主義、浪漫主義藝術技巧。艾青的詩一方面堅持了革命現實主義“忠于現實的、戰斗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克服與揚棄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點,吸收了象征主義、浪漫主義等詩歌的藝術技巧,從而使自由體詩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推動了中國新詩的健康發展。他對象征與暗示、通感、意象奇接等方法運用相當嫻熟,比如《吹號者》《冬天的池沼》《火把》等作品將整首詩作為一個象征整體來把握。總之,艾青作為七月派詩歌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歌聚合了感知、寓理、抒情、象征等多元的詩美個性,成功構建起一種真正代表現代詩美審美發展趨向的品格,對七月派詩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5.論“語絲體”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答:(1)“語絲體”的由來《語絲》是周作人和魯迅等發起組織的語絲社創辦的以發表散文為主的刊物,共出版了260期,其散文漸漸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時人稱為“語絲體”。他們的主要成就是在于短小犀利的雜感,其批評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語絲體”的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2)“語絲體”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從周作人和林語堂的散文創作可以窺見“語絲體”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①周作人的閑談體周作人的散文在寫法和趣味上,都不同傳統的中國散文格局。他以自己的個性為根本,融合中西散文的美質來創作。比明人小品,加入現代人的自我意識;比西方隨筆,調和了東方式的抒情氣氛;它在日本散文的“苦味”里,又注入了中國味道。這種“抒情的論文”,是“富有藝術意味的閑談”。a.在審美主體上,周作人所倡導的“言志小品”,乃是西方隨筆的“自我表現”同我國明人小品的“獨抒性靈”的融合。b.在審美意味上,周作人的閑談體還具有“和平沖淡”的審美特色。c.在文字處理上,周作人又善于將口語、文言、歐化語、方言等諸多成分雜糅,釀成一種“簡單味”與“澀味”相結合的語言風格。②林語堂的幽默小品在“語絲”期間,林語堂介紹過很多西方幽默理論,主張以幽默的藝術去揭示生活矛盾,針砭社會文明病。他的散文集《剪拂集》就以嘲諷之筆,進行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諷刺的盔甲中每每飽含著幽默。他的散文創作更大的影響是在30年代創辦《論語》之時。a.林語堂散文的結構,并不講究整體構思,也不受制于章法或寫作規則的權威,因此,散文整體上呈現出自然的韻律,散發出樸質的氣息。b.林語堂語言的運用,十分看重俗語、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使得其散文或莊諧并出,或假癡假呆,嘻笑調侃,幽默百端,這也是非“正格”的證據和閑談式的標志。c.林語堂的散文呼喚常識、簡樸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歸,推崇原儒獨特的人文主義,揭示中國文化的陰柔品格,指出中國道家的節制、無為等觀念是現代西方文明瘋狂的對癥藥。總之,“語絲體”散文開創了閑適風格的現代散文,周作人、林語堂等人的閑適散文創作實踐標志著現代散文的文體自覺。他們的閑適散文具備大家氣象,二人稱得上是現代散文閑話風的“一代宗師”。6.張愛玲論(僅供留學生選做)答: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才女,她的很多作品不但在當時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時至今日仍然是文學作品中的佼佼者。她的小說無論從內涵上還是從藝術上都匠心獨運、獨樹一幟,而其小說的風格也受到古典小說《紅樓夢》的影響,并漸漸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具體表現為:(1)內容上多為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但又不僅僅止于浮泛的愛情表面她喜愛描寫男女之間種種“不明不白萎瑣、難堪和失面子”的小事情,高等精制的調情,如《傾城之戀》;低等的姘居,如《連環套》;死寂的婚姻,如《等》,以及現代時空下,市井小民的戀愛、婚姻和家庭。這些婚姻的最終指向不是王子公主的幸福幻想而是人性的自私和卑劣。像《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到,愛著的永遠是沒有得到的那一個,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