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檢測_第1頁
農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檢測_第2頁
農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檢測_第3頁
農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檢測_第4頁
農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評估

及檢測第一章概述第一節根本概念和內容一、危害、風險和平安1、危害危害是指農產品中潛在的將對人類、動植物健康或環境產生不良效應的生物、化學或物理性因子或條件。具有相對性、時代性及地域性2、風險

風險是指將對人類、動植物健康或環境產生不良效應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這種不良效應是由農產品中或農業生產操作中存在或帶來的某種危害所引起。風險是一種健康不良效應的可能性及該效應嚴重程度的函數,表達為概率及嚴重程度的可能性。分為絕對風險和可接受風險

絕對風險相對危害而言,危害與風險客觀存在且都相對,但在某狀態下及相對固定對象而言,危害可能是存在與不存在,是與否的關系,而風險對于任何物質及狀態而言是發生概率及嚴重程度,還涉及不確定性、可能性等一系列問題。可接受風險是指公眾和社會在精神、心理、經濟及道德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風險。從理論而言,幾乎所有化學物質、大多微生物等都是危害因素,但只要接觸劑量低于某閾值,那么對于人體或環境等無風險。但實際上,在多種因素的干擾下.如人類認識危害的能力有限,某些化學物質閾值難以確定,微生物活體存在諸多變數等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難度,尤其對于某種物質,其致癌性沒有閾值可以衡量,由此提出了可接受風險的概念。3、平安要用開展的眼光來看“平安〞1984年,WHO在?食品平安在衛生和開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曾把“平安〞與“衛生〞視為相同·將其定義為“生產、加工、儲存、分配和制作食品過程中確保其平安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適合人消費的種種必要條件和措施〞。1996年,WHO在隨后的?加強國家級食品平安方案指南?中把兩個概念區分開來。其中“平安〞被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保障〞;“衛生〞那么指“為確保食品平安和適用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及措施〞。對農產品平安的根本共識是農產品中不含有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類或生態健康從而導致急性或慢性毒害的顯性或隱性表象或隱患的危害。但不同的人對其理解不同如認為平安是消費者的心理感應。平安的范疇?哪些物質或成分有毒或有害?物質的劑量和毒性多少相關?某些有毒有害物質是否指不得檢出或檢出劑量不得超過某閾值?平安如何界定?二、風險分析風險分析一般而言是在掌握危害及風險的根底上,通過人為研究、分析及管理等一系列復雜過程旨在到達在任何情況下控制或削減危害,并在危害發生后進行有效補救的綜合措施。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是指對人類、動植物健康或環境可能產生不良效應的危害進行評價,并在此根底上采取的躲避或降低危害影響的措施風險管理依靠社會及各項制度進行管理按照風險分析的程序,風險分析是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三個局部共同構成的一個過程。風險評估基于科學事實風險交流任何風險分析相關問題的傳遞交流風險分析三要素關系框架1、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系統地采用一切科學技術及信息,在特定條件下,對動植物和人類或環境暴露于某危害因素產生或將產生不良效應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科學評價。風險評估分為定量風險評估、定性風險評估及半定量/半定性風險評估采用0~100%之間數值描述風險發生概率或〔和〕嚴重程度的方法為定量風險評估。采用“高發生概率〞、“中度發生概率〞及“低發生概率〞或將風險分為不同級別〔如轉基因管理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來描述風險發生概率及嚴重程度的方法為定性風險評估。兩者兼而有之為半定量/半定性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描述、暴露評估和風險描述四個步驟。2、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備選的管理方案進行權衡,并且在需要時選擇和實施恰當的控制措施,包括風險管理選擇評估、執行管理決定及管理措施監控三個過程。風險管理選擇評估的根本內容包括確認農產品質量平安問題、描述風險概況、就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優先性對危害進行排序、為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評估政策、決定進行風險評估及風險評估結果的審議。風險管理選擇評估的程序包括確定現有的管理選項、選擇最優管理選項及最終的管理決策。執行管理決定指風險管理措施的采納及實施。管理措施監控指對政策有效性進行評估及在必要時對風險管理或風險評估進行審核及驗證。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是通過選擇和實施適當的措施,盡可能有效地控制農產品及食品風險,從而保障公眾健康。措施包括制定農業投人品最大殘留限量,制定農產品標簽標準,實施公眾教育方案,通過使用其他物質或改善農業生產標準以減少某些化學物質的使用等。風險管理必須遵循如下原那么:一是風險管理應中選擇最優管理方法,可在管理框架內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管理工程;二是風險管理在保障人體健康、生態健康或動物福利等的根底上注重本錢節約與效益顯著;三是風險管理的決策和執行應當透明;四是風險管理在功能上應當與風險評估進行嚴格別離,確保風險評估過程的科學完整性,減少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之間的利益沖突;五是風險管理決策應當考慮風險評估結果的不確定性;最后,風險管理過程根據需要,應當保證與所有風險分析相關利益團體進行風險管理過程有效的風險交流。3、風險交流風險交流是指在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人員、生產者、消費者和其他團體之間就與風險有關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相互交流。風險交流包括對風險評估結論及風險管理決策采納、風險及利益性質、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措施等,可以涉及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方面任何問題。風險交流的目的旨在通過所有參與者在風險分析過程中提高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及了解,達成和執行風險管理決策時增加一致化和透明度,為理解建議中或執行中的風險管理決策提供平臺。另外,風險交流還可改善風險分析過程中的整體效果和效率,如通過培養公眾對農產品供給平安性的信任和信心的提高,加強所有參與者的工作關系和相互尊重來切實提高風險分析的效果。三、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根本原那么1、可持續開展原那么可持續開展需要風險分析,而風險分析實施也必須基于“可持續開展〞原那么,可持續開展原那么是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的首要原那么。2、科學性原那么一方面,風險評估的結論完全基于風險評估技術需求而來,包括采納的數據及評價的方法;另一方面,風險評估從本質上而言是科學的,因為風險評估界定為預測性,評估最后強調必須進行不確定度分析。完全科學意義上的風險評估不可能真正實現,但科學性原那么必須始終貫徹并表到達風險評估的方方面面。3、本錢效益平衡原那么基于風險評估結論獲取風險管理決策同時,對經濟根底、人文背景、人口構成、社會認知等因素進行權重,進行可操作性評估及本錢一效益評估,遵循本錢效益平衡原那么是風險管理政策及措施的關鍵。第二節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產生背景、現狀和趨勢一、產生背景1、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2、農產品及食品平安突發事件頻繁曝光1987年~2000年,首先在英國發現的瘋牛病,擴散至全歐和亞洲,超過17萬頭牛被感染;1996年,日本爆發大腸桿菌O157,7人死亡;1999年,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等國相繼發生因二噁英污染導致畜禽類產品及乳制品含高濃度二嗯英的事件1996年,我國上海甲型肝炎爆發性流行事件,30萬市民染上甲肝;2001年,江蘇、安徽等地爆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2005年~2006年,亨氏中國某批號的辣椒醬及紅心鴨蛋中檢出蘇丹紅1號;2006年,多寶魚中檢出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3、農產品及食品貿易全球化農產品及食品貿易過程中必然涉及進出口措施,而這些措施更多成為了各國技術性壁壘或變相成為貿易保護手段。風險分析所具有的科學性及局限性等特征,使其剛好成為目前有效裁決貿易糾紛方法的同時也是構筑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手段。4、農產品質量平安高效監管需要目前監管的困難:一是監管本錢大大擴增,政府開支感到吃力;二是監管對象、目標過多等造成監管行為疲勞且效率不高;最后是監管舉措未建立在事實及數據分析根底之上,造成管理政策制定不科學、不嚴謹。二、開展現狀風險分析在農產品及食品平安領域得到公認及應用,首先得益于國際機構及組織的不懈的努力及大力推動。自SPS協定及TBT協定等一系列國際協議產生后,為保護國際貿易,同時保護貿易國的公眾平安,FAO、WHO、WTO、OECD、ILO、UNEP等國際組織在風險分析模式技術研究與推廣、能力建設、合作協調等方面投人了大量精力并作出很大的奉獻。相關的協議:公正性及透明度是貿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兩項根本原那么,國際組織及機構創立的根本宗旨也在于此,而由這些機構組織制定的各項協定是標準貿易行為并在貿易爭端發生時提供依據的核心。如世界貿易組織SPS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TBT協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等。?卡塔赫拉生物平安議定書??巴塞爾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SPS協定是隨著1995年1月1日WTO成立后隨即啟動的國際協議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協定,該協定涉及國家一級食品平安保護措施,同時對食品國際貿易作了的一些規定。協定要求成員國只能在必要的范圍內實施建立在科學風險評估原理根底上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不得對國際貿易構成變相的限制。該協定鼓勵采用現有的國際性標準、準那么或推薦性標準,并明確了CAC〔涉及食品添加劑、獸藥和農藥殘留物、污染物、分析和取樣方法、衛生操作標準及準那么〕的規定和SPS協定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目前國際上對風險評估的爭議一是科學原那么問題SPS協定可以說是基于科學原那么而并非完全絕對科學的國際協定,是在事實上科學原那么與在國際貿易中可操作措施之間的中庸做法。WTO首先定義風險評估為風險評價,而他們認為的風險評估有科學性因素也有非科學因素,其中度量終點核心是動植物健康,當涉及到人類健康時,會受到更多限制,考慮的因素會更加狹窄、更加局限。而CAC在后來的開展過程中,更為強調科學性。二是實施主體問題在采取具體措施時,國際組織之間的法規發生分歧,如?卡塔赫納生物平安議定書?對轉基因活體〔LMO〕通過貿易和投資而出現越境作了規定,其中涉及到了風險評估問題。?議定書?認為出口國向進口國出口轉基因種子,必須取得進口國同意,且進口國有權利要求出口國出具風險評估報告,證明其出口的種子平安。而SPS協定那么認為,如果出口國向進口國出口種子,進口國企圖采取措施,可能是禁止、限制或其他措施,但無論怎樣都不能構成技術性壁壘,必須出具基于保護本國公眾健康、動植物健康或生態健康等目的而提出的風險評估報告,向出口國說明為何采取措施的科學性理由。三是法規中不能明確指代所帶來的歧義問題由于實際經濟狀況、政治因素等情況,風險評估不得不面對或存在的一些真空地帶或似是而非的問題,如涉及到的“不可檢出〞及SPS協定中提出的“適當保護水平〔ALOP〕〞。各國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現狀〔1〕歐盟?歐盟新食品法?,即?歐盟178/2002號法規?于2002年1月28日正式生效,并于2003年7月加以修訂。新食品衛生法規四方面發生重大變化

一是法規數量被大大簡化,新法規將不再把食品平安和貿易混為一談,只關注食品平安、動物健康與動物福利問題。

二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控制管理,強調了食品生產者在保證食品平安中的重要職責,對食品從原料到成品儲存、運輸以及銷售等環節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要杜絕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任何污染,更加強調食品平安的零風險。

三是突出了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可追溯管理與食品的可追溯性,強調食品尤其是動物源性食品的身份鑒定標識與健康標識。四是強調了官方監管部門在保證食品平安中的重要職責,官方監管控制工作涉及保護公眾健康的所有方面,包括保護動物的健康和福利方面。這將意味著今后向歐盟出口的農產品,不但要符合歐盟食品平安相關標準,還要放大延伸食品平安管理鏈條,對我國官方監管工作與出口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美國涉農產品及食品平安的法規主要為?聯邦食品、藥品及化裝品法?、?聯邦肉類檢驗法?、?禽類產品檢驗法?、?蛋制品檢驗檢疫法?、?食品質量保護法?、?公眾健康效勞法?等〔3〕日本日本2003年5月制定了?食品平安根本法?,旨在響應公眾對食品平安問題的日益關注及提高食品質量平安。強調食品質量平安必須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農藥及化學物管理法?主要就農藥登記管理進行規定,在進行正規登記前必須進行必要的毒理試驗和風險評估。開展趨勢1、風險評估技術研發能力提高,但應用水平參差不齊風險評估理論、技術研究、成果開發及應用會在未來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是評估對象更為豐富,向新物質、難以評估物質、對人類危害更大的物質方面擴展,如轉基因風險評估、真菌及藻類毒素風險評估等;二是人類健康評估與生態健康評估方法的相互借鑒和完善,包括蓄積性及累積性風險評估、不確定度分析技術、后基因時代毒理學的開展等都成為風險評估技術開展前沿的重要標志;最后是評估數據將更加豐富,基于風險評估目的構建的數據平臺、資源庫等將更為定向為風險評估效勞,全球信息的共享和有效數據產生更新速度將不斷加快。風險評估的應用仍然存在由于研發水平的不同帶來應用水平的差異,同時也由于人為地區性歧視,造成風險評估技術及經驗不能實現廣泛共享,而在當前日益全球化的農產品及食品貿易下,該矛盾將愈演愈烈。2、風險管理決策更加理性,但難度將持續嚴峻當前風險管理相關平臺及體系構建相對薄弱、管理經驗的缺乏及部門合作協調難度等都使風險管理出現漏洞,從而風險管理更加依賴于風險評估的技術的可靠性,而當前風險評估存在諸多技術性瓶頸,造成純粹意義上實施有效風險管理難度。3、風險交流共識擴大,但興旺國家仍引導全球風險分析趨勢未來一段時期內,由于經濟興旺國家在評估技術方面的優勢,管理經驗的豐富及在國際組織中的絕對占有率,主導了全球風險分析的趨勢及開展前沿。這一方面需要開展中國家風險分析研究及應用實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增加國際工程合作及研究的參與時機;另一方面需要開展中國家攜手合作,團結一致,共同抵御興旺國家所引導的不和諧風險交流趨勢,提高國際話語權,為更多不興旺國家在依靠風險分析提高農產品及食品平安,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水平上作奉獻。第三節農產品質量平安風險分析意義1、實現農產品質量平安管理科學化風險評估是風險分析中最具有科學性的一個局部,同時也是實現管理科學化的手段,其科學性表達在:其一,風險評估資源來自事實、檢測數據或基于事實的合理外推,其評估的危害也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其二,評價方法要求穩定、科學與合理,不帶任何個人主觀性,并通過程序化的方法獲取風險結論。最后,風險評估觀點是科學的,對其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充分、合理的考慮,并采用不確定性分析技術對風險評估結論作更為科學的補充和說明,同時綜合考慮社會、經濟、人文等各方面因素,通過預見未來可能發生危害的嚴重程度及發生概率來實現管理。2、推動農產品質量平安相關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