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賀蘭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第I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傳統美學是由“三家組成的,即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儒家美學是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道家美學是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禪宗美學是以六祖慧能為代表。儒家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占正統地位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處于主導地位的思想就是懂家思想。儒家突出一個“仁”字。“仁者愛人”,其實就是講和諧,儒家尤其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禪宗的思想是“遁世”。我們可以各列舉一位唐代的詩人來說明。儒家的唐代詩壇代表人物毫無疑問是杜甫,杜甫被稱為“詩圣”,因為他是典型的懦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詩壇代表人物是大詩人李白,李白被稱為“詩仙”,因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禪宗的唐代詩壇代表人物是大詩人王維,王維被稱為“詩佛”,因為他是典型的禪宗思想的代表人物。三種美學,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開的。雖然杜甫是以儒家為主,李白是以道家為主,王維是以禪宗為主,但并不是說他們身上就沒有別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東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東西,王維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東西。比如,王維進朝做官肯定要按懦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懦家,退朝是禪宗。所以說,他們每個人身上三種美學都有,只不過是每個人更側重哪一種。另外,一直講“儒道互補,莊禪相通”,這八個字概括了三種美學、三種文化相互滲透的特點。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過青島嶗山,就能發現山上佛教的廟宇和道教的道觀和平相處,互不侵犯。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宗教能占統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國都有分支,但是誰也不占統治地位。再一個是藝術作為精神的家園給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精神的空間,尤其是道家和禪宗。剛才講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歷代知識分子失意的時候,道家和禪宗往往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比如說中國畫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揚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書畫,在道家和禪宗里面盡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樣了,西方很多知識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殺了,包括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等。如德國哲學家尼采,他是19世紀德國的一位大哲學家,他的名著《悲劇的誕生》中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沒有做完這場夢和演完這幕劇,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殺了,因為他鉆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園。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個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學大獎以后和他的妻子雙雙服毒自盡的,既不是經濟原因也不是生病導致的,就是因為他覺得越寫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園。而中國的文人可以在藝術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園,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的精神家園中尋找寄托。1.下列關于原文“傳統美學”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傳統美學是由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三家”組成的。儒家美學以孔孟為代表,道家美學以老莊為代表,禪宗美學以六祖慧能為代表。B.就儒家、道家和禪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詩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詩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詩佛”王維代表禪宗思想。C.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國,沒有一個宗教能占統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來,世界上三大宗教在中國也有分支。D.中國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的精神家園中尋找寄托,由此可見,中國文人可以在藝術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儒家突出一個“仁”字,“仁者愛人”就是講和諧。儒家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占正統地位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處于主導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B.雖然杜甫是在懦家為主,李白是以道家為主,王維是以禪宗為主,但并不是說他們身上就沒有別的思想。三種美學,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開的。C.道家思想是“出世”,禪宗思想是“遁世”,在歷代知識分子失意的時候,道家和禪宗作為精神的家園給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間。D.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學大獎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盡,既不是經濟原因,也不是生病導致的,就是因為他覺得他寫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園。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三者具有相互滲透的特點,“儒道互補,莊禪相通”就是很好的說明。B.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島嶗山上佛教的廟宇和道教的道觀可以和平相處,互不侵犯。又如王維身上既有儒家的東西,也有道家的東西。C.道家和禪宗往往成為歷代知識分子失意時的精神家園,如中國畫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揚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書畫,在道祥里盡情的遐想。D.西方很多知識分子越鉆越深,越來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禪一樣的美學,所以他們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殺了,如哲學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現在一些年輕人,和戲曲有心理距離。這種心理距離的形成,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近百年來,社會上一度存在輕視民族戲曲的現象,影響過幾代人,現在這種心態淡化多了,但仍未徹底消失。現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來的與內生的新文娛形式實在太多,擠壓了戲曲的生存空間。戲曲曾經是我們民族的時尚藝術,遠的不說,近的如京劇,曾被稱為“時尚黃腔”,到了當代,戲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實,越是傳統的,就越是時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個好例子,就是歷來很邊緣、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因為創作出《董生與李氏》這部佳作,吸引不少遠方的年輕人乘飛機去觀賞,竟成一種時尚。雖然任何一種藝術都很難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但能擁有一部分觀眾,尤其是比現在更多些的年輕觀眾,依然是戲曲的目標,當務之急,是要充分發揮國家的政策利好,創造多種機會,讓年輕人與民族戲曲親密接觸,讓他們感受和領略,戲曲何以能在世界戲劇之林獨樹一幟,其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戲曲界認真對待這件緊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變一部分年輕人對戲曲的疏離現狀,培養出更多“粉絲”,甚至將來在他們中還會產生新的戲曲工作者,為戲曲的繁榮發展建功立業。同時,我們不應把青年的欣賞趣味作單向化、狹隘化理解,認為他們“喜新厭舊”或“喜舊厭新”。趣味不能劃一,總的來說,古典美與現代美他們都需要。所謂新與舊是相對而言,實質上都是當代藝術家在戲曲深厚傳統基礎上的新創造。比如《曹操與楊修》是從無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樂伴奏、表演與導演、服飾與燈光,都融入了當代藝術家的心血,是一種追求古典韻味的隱形化現代處理。有了古典美,還有現代美,戲曲的道路才寬廣。一要美,有戲曲的、劇種的、聲腔的、演員個人的獨特之美;二要真與善,在陶冶情性的藝術欣賞中,感受到生活的歷史的時代的某種真實感,有利于觀眾的心靈建設。戲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機結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見或成見,贏得年輕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來。(摘編自周飛亞、王瑁《戲曲藝術與年輕觀眾》,《人民日報》2020年7月16日)材料二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將推動藝術和文學向著更加開闊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個時代與一個時代之間的代際感。在藝術回歸的時代,全媒體是技術、是背景、是視角,也是價值觀和審美觀,但它不是內涵和內容。它的內涵和內容仍然是人的身體、聲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鄉土和家國,這是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全媒體背景下的極其珍貴的個別性、獨特性。我們可以擁有~萬臺相同的電腦,但透過屏幕卻能映射出一萬張不同的面龐。這一萬張不同的面龐因不同的人種、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宗教而構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萬臺電腦。映射出的是同一張面孔、同一個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就是人類文明的災難。人類在進入新世紀、新時代方才意識到,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現代化、國際化,為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負面資產——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正日益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5月18日,坐落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方略。美國是致力推進現代化的急先鋒,可就是在美國,人們已經意識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危機。于是,在全媒體時代的文化風氣當中,就有一種非常自覺的對傳統文化回歸的趨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時代都不像在21世紀已經過去的這19年中,對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視。再以舞臺藝術為例,2016年在美國首演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它所使用的音樂元素既非歐美的古典音樂,也非美國當下的流行音樂,而是古老的非洲鄉土音樂,甚至于鄉土歌謠。而恰恰是這種地域的、民間的歌謠和說唱藝術,構成了今天最為時尚的嘻哈音樂。音樂劇的發展也已逾百年,現在的百老匯,最好的劇場、最優秀的音樂劇演員,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傳統的,而這個最傳統的表演元素顯示出來的品質卻是最現代的。正像在中國一樣,最古老的藝術、最古老的戲曲劇種,恰恰煥發出最現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園戲等,因此,在全媒體時代,我們應該更加正視人的內心世界,更加正視不同文化背景的獨特傳統和獨特表達。從某種意義上看,回歸就是創新,傳播也是傳承。創新需要內容的支撐,這個內容就是要在標準化、統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個別性的傳統。而傳播本身的意義,即是在更大的范圍內用更現代的科技手段有選擇性地傳播你所要傳承的文化內容。因而,傳播本身就變成了傳承。所以,當我們迎接全媒體時代到來之時,我們恰恰所要喚醒的就是向傳統、向內心的回歸,更加自覺地在全媒體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獨特,這也是中國戲曲生命力的傳承。(摘編自羅懷臻《傳統戲曲的全媒體生命力》,《光明日報》2020年3月1日)4.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任何一種藝術都很難得到所有觀眾的喜歡,我國的戲曲藝術也不例外,而且當代戲曲藝術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相對變小了。B.梨園戲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新戲《董生與李氏》讓不少年輕人不遠千里去觀賞的原因是該劇實現了傳統和時尚的結合。C.既不使用歐美古典音樂,又不使用美國當下流行音樂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取得成功,應歸功于其對傳統文化的自覺回歸。D.現在有最好劇場和音樂劇演員的百老匯,用最傳統的表演元素表現最現代的品質,這一點和中國的昆曲、梨園戲大體相同。5.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證明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河南豫劇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藝計劃”,和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視頻戲曲藝術的傳播傳承。B.廈門舉辦“禮贊新中國逐夢新時代”優秀劇目展演季,26場新創排的地方戲曲輪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紀劇院三個晚上連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人,每晚演出都是座無虛席。D.1995年冬,作為“京劇走向青年”的巡演劇目,《曹操與楊修》在北京海淀劇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果。6.你認為如何才能使戲曲擁有更多的年輕觀眾?請結合材料簡要作答。(6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9題。兩株玉蘭樹陳忠實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墳頭燒了一堆被視為陰幣的黃紙。盡管明知這是于逝者沒有任何補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著一種甚為急切的情緒。自己心里明白,上墳燒紙和跪拜的行為,無非是為消解對父母恩德虧欠太多的負疚心理,獲得一種安慰。天氣很好。溫潤的風似有若無。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陽光下,原坡和河川滿眼都是蓬勃的綠色和黃色,綠的是返青的麥苗,黃的是盛開的油菜花,間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閑聊。許是那種負疚心緒得到消解,許是得了這明媚春色的滋潤,競是一種難得的輕松和平靜。記不得是誰頗為驚詫地叫了一聲,玉蘭樹開花了。我便朝大門右側的玉蘭樹看去,在樹梢稍下邊的一根分枝上,有兩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顏,驚喜得輕叫一聲,從坐著的小凳上站起來,幾步走到玉蘭樹下,久久觀賞那兩朵玉蘭花。那是兩朵剛剛綻放的玉蘭花,雪白,鮮嫩,纖塵不染,自在而又盡情地展示在細細的一根枝條上,潔白如玉,便想到玉蘭花的名字確屬恰切。玉蘭樹尚不見一片葉子,葉芽剛剛在枝條上突出一個個小豆般的苞,花兒卻綻放了。我久久地看那兩朵花兒,竟然不忍離去。玉蘭花在我其實也算不得稀罕,見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發生一縷不尋常的驚喜,這是開在自家屋院里的玉蘭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蘭樹苗,便有了一種情結;還有一種非常因素,就是這株玉蘭樹苗成長過程的障礙性經歷,曾經讓我頗費過一番心思。幾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讀書寫字,一位在溺河灘苗圃打工的鄉黨,閑聊中聽說我喜歡玉蘭花,便給我送來一株不過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門右側的圍墻根下挖坑栽下了。為了便于澆水和保護,我在玉蘭幼苗四周用磚箍了一圈護欄。得到我的用心守護和澆灌,玉蘭樹苗日見躥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現。恰好盼到玉蘭樹應該發苞開花的規定期樹齡,不僅沒有開花,失望且不論,等到葉子成型,我發現了非常的征象,本應是深綠色的葉子,卻呈現著淺黃;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曬的時候,各種樹葉都變得深綠近青的顏色,我的玉蘭樹葉反而由淺黃變得幾乎透亮了。任誰都會看出這是一種病態的表征。村里鄉黨見了,有說是蠐蟾咬了樹根,有說是缺肥,有說是化肥施多燒了根,等等。后兩種說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時填的是農家糞土,不缺肥更不會發生燒根的事,倒是蠐蠟啃食樹根有可能發生,卻也無可奈何。我曾扒土尋找蠐蠟,一只也未見到。我就懷疑大約是玉蘭根自身發生了什么病患。等到第二年,玉蘭樹仍然是滿樹病態的黃葉,自然不會開花了。我便有所動搖,這株病態的樹會不會自愈?需得幾年才能緩解過來?如果等過幾年不僅緩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會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著鱖頭創挖的一瞬,卻似乎聽到一種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黃葉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舉不起镢頭來。突然想到,任它繼續存在著,如果真的挨過了病患,當一樹健康墨綠的葉子呈現在小院里的時候,我會獲得一種別樣的欣慰和鼓舞;如果萬一病患發展到發生枯死,再換植一株也無妨,這株玉蘭樹便保存下來。約略記得去年夏天回家,玉蘭樹的葉子變綠了,盡管仍不像正常的葉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綠,卻不是往年那種透亮的黃色了,我不由得慶幸,它的病情緩解了,更慶幸我握在手里的镢頭沒有舉起來……今年,這株玉蘭樹開花了。盡管只有兩朵,卻是一種美的生命的勝利。遭遇過生存劫難之后開放的這兩朵潔白如玉的玉蘭花,就不單是通常對所見的玉蘭花的欣費的愉悅了,多了一縷人生況味的感受。(選自《新民晚報》,有刪改)7.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寫上墳燒紙和跪拜的行為,是為了引出下文寫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達我對生老病死的思考。B.作者突然看見玉蘭樹開花了,內心微顫,驚喜得輕叫一聲,這說明他根本沒想到這顆玉蘭樹還會開花。C.文章先寫玉蘭花開,再寫玉蘭樹的遭遇,增強了文章的敘述性。D.玉蘭樹得以保存下來,是因為作者把玉蘭樹視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對生老病死參悟的結果。8.簡述第二段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9.請概括說明文章中這兩朵玉蘭花有什么特點?描寫這兩朵玉蘭花時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蘇洵《六國論》)材料二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蘇轍《六國論》)材料三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先王分天下之富賢,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照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能槁項黃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將輟耕嘆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縱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唑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蘇軾《六國論》)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摩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B.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C.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D.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統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B.豪杰,亦作“豪桀”,豪邁杰出,指才能、才智出眾的人,后引申為社會上有地位有勢力的人。C.布褐,即相麻等編織的粗布褐衣,長度一般不超過膝蓋,多為王公貴族所穿,文中指貴族身份。D.始皇,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淘文在嚴謹的議論中插入了“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等生動描述,并引用“抱薪救火”的形象比喻,增添了鮮明的情感色彩。B.蘇轍文明確指出了六國的決策者只想自我保全而“背盟敗約”,以至于“秦兵來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的狀況,最終相繼滅亡。C.蘇軾文連用三個問句,強調了秦始皇若能善待“智、勇、辯、力”等“民之秀異者”“使不失職”,秦的覆滅可能就不會如此的迅速。D.相比蘇洵和蘇軾,蘇淘的《六國論》最為有名,可見不論是文章的立意、語言風格,還是論辯氣勢,其受李白《古風》的影響最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4分)(2)縱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4分)14.請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以及材料三論述的觀點有什么不同?(3分)(二)古代詩吹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闕題劉眘(shèn)虛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農裝。詩人簡介:劉眘(shèn)虛,唐代詩人。性高逸,不慕榮利,交游多山僧道侶。曾擬在廬山卜宅隱居,未成。早年逝世。【注】闕題:即缺題,原題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道由白云盡”,云路并寫,表現了道路之高遠,環境之清幽。B.“閑門向山路”,敘中含情,寫出了作者遠離塵世的孤寂生活。C.“清輝照衣裳”,直抒胸臆,傳達出作者真實自然的心理感受。D.三、四兩句寫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流露出淡淡的憂傷。16.后四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作分析說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10分)17.(1)在《諫太宗十思書》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2)在《阿房宮賦》中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3)“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把它高度濃縮為“______,__”十一個字。(4)《桂枝香·金陵懷古》化用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感嘆統治者不以史為鑒、覆亡相繼的句子:,。(5)《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中,作者被免職,帶著蕭條與冷落,但詩人的氣概卻絲毫不減: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共9分)濾鏡的出現,是影視制作后期技術發展的成果。用好了濾鏡,是可以_____。許多影視節都有一項“最佳美術”的評選,精心設計的畫面色調,本就是影視劇美術設計的一部分,如果地匹配劇情,顯然能為劇集增色。但電視劇制作者切莫不要過于依賴濾鏡,從面造成過度包裝的現象。好的演員,一個眼神或一個微表情里理應都是戲,臉部細節亦是人物塑造的一部分,如果都用上美顏濾鏡,(),所有人除了慘白的臉色再無其他,如此,劇情再好,畫面都有種失真感。國產劇過度依賴濾鏡,某種層面也反映出影視審美的單一化。影視劇過度追求以白為美、以年輕為美,好似有一個恒定的關于美的標準,不符合標準的只能用濾鏡補足。但實際上,審美理應多元化,理應以真實為美。有網友想念十幾年前的古裝劇,雖然那時候制作經費有限,拍攝條件比不上今日,但那時候的古裝造型_,人物各有各的美,每張臉都很鮮活,今日,電視劇的清晰度一提再提,甚至誕生了8K制作的電視劇,讓人發白內心覺得美的角色卻越來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新入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綜合卷】
- 2025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企業聘用離職人員合同范本
- 2025機密資料保密合同協議書
- 2025年網絡設備租賃合同
- 2025養殖合同書(家畜) 承包合同
- 2025兼職工作合同范本
- 2025分銷授權合同范本
- 2025年風電電纜項目建議書
- 2025技術服務合同書模板
- 傳統園林技藝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禮儀與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醫健康知識講座總結
- 海南聲茂羊和禽類半自動屠宰場項目環評報告
- 跳繩市場調研報告
- 《民法典》合同編通則及司法解釋培訓課件
- 《大學生的情緒》課件
- 交通事故法律處理與索賠案例分析與實踐指導
- 2023年河北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
- 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大賽題庫第三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