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最后一課_第1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最后一課_第2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最后一課_第3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最后一課_第4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最后一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綜考場上地理學科如何有效“搶分”文綜地理是同學們得分的瓶頸。這幾年還好一些,難度有所降低。相比于政治和歷史,很多同學還是很恐懼地理。高三生時間緊迫,復習重在得法,考試也要講究策略。今天,與大家談談文綜考場上地理學科如何有效“搶分”。一、考場上要有時間意識和合理的答題節奏

高考是有截止時間的測評。考場不同于平時,要分秒必爭,考場答題要有時間意識,特別是全局觀念。三個學科放在一套卷中,要合理分配時間。

就地理而言50分鐘,選擇題平均一道1分鐘,11道題最多不能超過13-15分鐘,以保證后面56分35-37分鐘8-9小問的綜合題時間,每小問平均用時4分鐘,這4分鐘包括了審題和重新審題以及書寫答案的時間。以上是正常答題的時間分配。

因此,考場上要盡量減少“意外”。如:可能因為一道題“卡殼”耗時過多,絕不能戀戰,如果讀完兩遍題還沒有思路,要懂得舍棄,要知道后面還有很多任務要完成;答題要認真,綜合題不能答錯位置,如果換卡,就會損失至少10分鐘的時間。建議能不換卡就不換;考場上緊張過度,大腦一片空白,或題目整體難度大等都可能出現。考試,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考查大家的心理素質,考前要保持心情愉悅,考中要有穩定的心理狀態。答題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節奏很重要,好的節奏,有助于調運知識,生長智慧。二、過好“審題關”

審題太重要了。審題的根本目的是明確命題者意圖,從而確定答題的方向。很多同學都會做題,但不一定都會審題,因為材料總是變的。審題的關鍵是信息與問題的對接,不僅指信息本身,還包括信息的使用。現在“模板思想”、“套路方法”很多,但要立足材料本身的分析,答題智慧要對接命題智慧。那么,審題一般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第一,要善于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注意其與問題之間的關聯。如:(2016年新課標I卷,1-3)我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明清時期,“瓷都”景德鎮是全國的瓷業中心,產品遠銷海內外。20世紀80年代初,廣東省佛山市率先引進國外現代化陶瓷生產線,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范圍,陶瓷產業向景德鎮等陶瓷產地轉移。據此完成問題。1.與景德鎮相比,20世紀80年代佛山瓷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場廣闊

B.原材料充足

C.勞動力素質高

D.國家政策傾斜2.促使佛山陶瓷產業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產業結構調整B.原材料枯竭

C.市場需求減小

D.企業競爭加劇3.景德鎮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是

A.資金充足

B.勞動力成本低

C.產業基礎好

D.交通運輸便捷解讀:第1題,注意“20世紀80年代”這一時間節點,正值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政策首先影響到廣東省;第2題,佛山陶瓷產業向外轉移,主要是因為“2003年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范圍”,使得原有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第3題,景德鎮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答案依據是“明清時期景德鎮是全國的瓷業中心”,作為瓷都具有瓷業生產的生產工藝與生產協作。答案:1.D2.A3.C第二,要從問題出發,理解命題意圖,找準答題的思路。如:

“根據劍麻生長的氣候條件和用途,說明我國國內劍麻纖維產需矛盾較大的原因。”就這個問題而言,第一,要明確產需矛盾指的是什么?即生產不足和需求較大。第二,進一步分析,生產不足指的是什么?即產量和質量不夠。第三,在從劍麻生長的氣候條件和用途兩方面分析造成生產不足和需求較大的原因。

“劍麻纖維生產:我國熱帶地區面積小,用于種植劍麻的土地較少,產量低;我國熱帶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季節差異大,種植的劍麻質量較差。劍麻纖維需求:我國船舶、汽車制造等規模大,對劍麻纖維需求量大。”通過拆分問題,我們能夠找準答題的思路。又如:“指出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并推測耕地分布及數量的特點。”

仔細審題,便可從問題中確定答題方向,實際上我們需要回答三個小問題:一是,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二是,耕地分布的特點;三是耕地數量的特點。第三,能夠支撐答案的有效信息僅占一部分,即題面所能見到的,答案并非都在題目信息中。答案的另一部來源是我們對問題的理解。解題時,一方面要使用已知信息,另一方面還要發掘隱藏信息、可遷移信息。如果試題是圍繞一個主題探究,從材料到問題,從問題到答案就是一個信息整體,問題之間、答案之間、問題與答案之間都可能有答案支撐。第四,審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關鍵性概念。即問題中的一些關鍵詞。它們的存在直接影響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和對命題者意圖的把握。有的概念在圖中,如下題:隨著影響產業活動的生產要素的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不斷調整生產布局,紛紛將早期在中國大陸的零部件的加工和組裝廠撤出并轉向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轉移情況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問題。問題:對圖中甲箭頭含義理解正確的是(

)A.生產協作的需要

B.目的是降低關稅成本C.工業分散的要求

D.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解讀:本題中的關鍵詞就隱含在圖中,圖中的美國和墨西哥都屬于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經濟組織,對外競爭,對內保護。中國大陸的零部件轉向墨西哥,最后以成品方式進入美國,可以降低關稅。有的概念在材料中,如下題:(2014年新課標I卷,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問題: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答案: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區水深較淺)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解讀:沙源即沙的來源。材料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是“就地起沙”,說明沙源在本地。這就是提示信息。有的概念在問題中,如“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將“堆積性游蕩河道”理解好。有的概念在客觀題的答案中,如下面試題:我國西南地區峰叢洼地面積廣布,其中甘房弄洼地是世界上最深最陡的峰叢洼地。該洼地深530米,面積約2.35平方公里,底部的小塊圓形平地上生活著幾戶村民。田地和房屋坐落在平地上,四周梯田和水柜(蓄水池)環繞。近些年當地政府開始特別關注甘房弄洼地長期貧困的問題。據此回答問題。問題:甘房弄地勢低洼,但村民并不擔心出現洪澇的主要原因是(

D)

A.植被覆蓋率高

B.雨水下滲迅速

C.年降水量較少

D.地下水排泄快解讀:甘房弄洼地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廣布,雖然降水多,但由于石灰巖滲潛水嚴重,地表水快速轉化為地下水,而且地下多暗河,地下水排泄較快,因此不易出現洪澇。本題容易誤選B項,注意語句表達的含義,即區分概念。雨水下滲迅速,當土層水分達到飽和后,就可能會水位上升形成積水。三、地理綜合題答題是有套路的學習知識的時候,老師在教模板;考試的時候,又要去模板。二者矛盾嗎?如果頭腦中沒有模板,答題的時候就會一點兒思路都沒有。縱觀高考文綜地理試卷,確實是有套路的,依托模板答題就能得高分。大家看看這些設問,熟悉不?1.說明澳大利亞汽車生產存續期間,整車和零部件工廠布局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有利條件。2.指出汽車生產的退出對當地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3.用水得到保障后,當地熱帶、亞熱帶水果種植業蓬勃發展,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以水果種植業為基礎,提出賓川縣為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可采取的措施。上面的試題就屬于常規試題,套路特征明顯。應用模板回答問題便可以得到分數。不容忽視的是,高考試題中確實有一些“反套路”試題,通過情境設置了一些“坑”,因此,考生必須提高警惕,能夠識別,智慧答題。例如:2018年全國I卷第37題第(1)問,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濕地。據此推測扎龍濕地的地貌、氣候特點。按模板分析,沼澤地的水多,一定是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然而題目給的答案是:地勢平坦、開闊;氣候較為干旱(蒸發能力強)。這種情況下,同學們一定要重視材料本身的價值。正確的理解是這樣的:據圖可知扎龍濕地的面積很大,可判斷該地地形平坦、開闊。烏裕爾河水不斷注入,濕地水流因無向外通道,濕地面積相對穩定,因此水流大量被蒸發,故可判斷氣候干旱,蒸發旺盛。高考命題的創新之一就是材料情境的創新,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知識遷移是有條件的,條件了,問題也就變了,因此,用地理的知識理解新材料,充分解讀才是審題的根本。四、在研究試題的基礎上學習答案和學會表達答案

題是做不完的。很多試題具有相似性,即使是高考題也有同一類型的設問。我們要不斷積累做題經驗,就要從研究試題入手,通過學習答案學會表達。1.試題答案的特點(1)“總—分”結構(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37)下圖示意2007年中國大陸制造業企業500強總部的空間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簡述中國大陸制造業企業500強總部空間分布的特點。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省市,以環渤海地區(或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最為集中。西北部的省區總部數量較少。從上題所給的答案可以看出:分布不均衡是總述,集中分布和西北部數量少是分述。答案具有先總述,后分述的特點。(2)“因—果”結構(2018年全國I卷,36)說明采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對該項目建設的益處。(材料略)答案:(該項目)工程量巨大,設計成不同模塊,可以由不同地區的工廠同時生產,縮短工期;模塊運至現場拼裝,減少現場(惡劣自然條件下)施工的時間和難度。從題目答案看,前半部分是原因,是說明的內容,后半部分是益處。(3)具有嚴格的內在邏輯和時間先后此類問題多見于過程分析類問題,結構類似于“A→B→C→D”,總是由前者推導出后者,時間上具有先后順序。如下面題目:(2010年全國I卷,36)圖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質葡萄產地。圖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分析乙地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答案:乙地位于(羅訥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峽谷,水流急,可攜帶礫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變緩,攜帶的礫石首先在此處堆積。(4)并列結構這種結構較為多見,不再舉例。五、綜合題答題的具體規范審題1.寧可在審題上多用一分鐘,也不上來就答,避免思維定勢;2.從問題本身出發,拆分問題,分清問題包含幾小問,找準答題方向;3.從信息、問題、答案的整體性出發,弄清情境主旨,想說的是哪件事,有何意義;知識鏈接4.從理解問題中的關鍵性概念出發思考要點;5.從已有區域知識、學習經驗、答題模板出發,建立聯系;6.從前后問題中找聯系,從前面問題的答案中找相關;7.遷移已知知識,要注意情境的變化,特別是區分細節內容,絕不可照搬答案;8.分析類問題,每個答題點要有由現象到結論的表述,答案必須支撐設問,問什么,答什么;9.注意地理過程類問題、開放性試題和唯一結論類問題怎么答;10.窮盡題圖信息,找答案的情境依據;答題方法11.分點答題,分號隔開;12.簡明、概括,盡量使用短句,使用學科語言答題,呈現關鍵詞;13.注意內在邏輯和時間先后;14.不堆砌答案,8個啦!10個啦!根據分數,以2或3分為限,多答1個要點即可;15.不寫通假字,大意失分數;16.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觀點寫在前面,觀點清晰可見;17.合理布局書寫空間,注意字的大小,工整書寫,預留半句空地,待補充;18.不能答錯題目位置。化石燃料、生物能;太陽輻射能的利用率;光照、氣溫、熱量、地溫;降水、水分、水源;氣溫日較差(晝夜溫差);地球自轉偏向力;地方時、當地時間;區時、時區;日期、季節、節氣;晝長夜短、晝漸長夜漸短、極晝極夜;正午太陽高度、太陽高度;太陽直射、太陽直射點、日出方位;軟流層、上地幔頂部、地殼、巖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層;冷凝、巖漿侵入作用、巖漿噴出作用;層理構造;礫巖、砂巖、頁巖;變質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因地殼上升和剝蝕作用而裸露;埋藏及成巖作用;板塊擠壓碰撞、板塊張裂;海溝、島弧鏈、海岸山脈;向上隆起、向下凹陷、背斜、向斜;斷層、斷層面;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搬運能力、侵蝕強度、沉積物、含沙量;三角洲、沖積扇、洪積扇、沖積平原、河漫灘、凹岸、凸岸、侵蝕岸、沉積岸;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谷、峽灣、瀑布;填海造陸、圍湖造田、排干沼澤;對流運動、平流運動、氣流上升、氣流下沉、熱力環流;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輻射、太陽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地面的反射率;等壓線、等壓面、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垂直運動;近地面風、高空風;海風、陸風、山風、谷風、季風、城市風;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力、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成夾角;赤道低氣壓帶、赤道多雨帶、赤道無風帶、赤道氣團;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壓脊、副熱帶海區、回歸荒漠帶上的綠洲、副熱帶無風帶、副熱帶少雨帶;低緯信風帶、東北信風帶、東北季風、中緯西風帶、西南風;冷高壓、熱低壓、冷低壓、熱高壓;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比熱容;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性移動;晴、陰、雨、雪、雹、霧、風;冷鋒、暖鋒、準靜止鋒、鋒前、鋒后;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輻合、輻散,上升與下沉;低壓、高壓、氣旋、反氣旋、鋒面氣旋、低壓槽、高壓脊;陸地水、海洋水、大氣水、生物水、淡水、咸水、地表水、地下水、潛水、承壓水、泉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降水、凝結水、原生水;下滲、地下徑流、地表徑流、蒸騰、蒸發、水汽輸送;水循環、水平衡、水資源;水量、水位變化、水源補給、水能蘊藏量、水患;汛期、冰期、凌汛、斷流;洋流、潮汐、風暴潮;離岸風、向岸風、上升流、水平補償流、風海流、密度流;增溫增濕、降溫減濕;厄加勒斯暖流、本格拉寒流、拉布拉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加那利寒流、東格陵蘭寒流;生物進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物種滅絕、動物棲息地、生物量、生態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時間、空間、宏觀、微觀、大尺度范圍、小尺度范圍;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還沼;植被恢復;土壤肥力、土壤礦物質、土壤有機質、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鹽堿化、土壤退化、土層薄、土壤貧瘠;成土母質、風化殼、巖石碎屑物;地帶性、非地帶性、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基帶、山麓、陽坡、陰坡、迎風坡、背風坡;熱帶雨林帶、熱帶季雨林帶;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生態失衡、環境退化;河谷、河床、河流階地;氣候變暖、氣溫波動上升;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綠色能源、新能源、能源供給、能源需求、資源短缺、能源多樣化、能源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