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培訓課件_第1頁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培訓課件_第2頁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培訓課件_第3頁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培訓課件_第4頁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第一節

細菌的生理特性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一細菌的生長繁殖(一)影響細菌生長的環境因素細菌的生長繁殖條件營養物質氫離子濃度(pH)溫度氣體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營養物質細菌的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2、pH大多數細菌的最適pH為中性7.2-7.4;有些個別細菌的最適pH為堿性或酸性如霍亂弧菌:為8.0~9.2結核分枝桿菌:6.5~6.8。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3、溫度絕大多數細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根據細菌代謝對O2的需要與否,可分為四類:專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專性厭氧菌:大多數病原菌屬于此類。如結核桿菌。如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如破傷風梭菌、脆弱類桿菌。4、氣體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二)細菌的生長與繁殖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

繁殖一代所需時間約20~30min,

叫做代時.

個別細菌較慢,如結核桿菌經18-20小時才分裂一次。

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細菌生長曲線

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衰退期時間細菌數對數生長曲線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可分為四期:

1、遲緩期此期細菌體積增大,代謝活躍,胞質內積累了足量的酶、輔酶和中間代謝產物。遲緩期長短不一,視菌種、接種菌的菌齡和菌量,以及營養物的不同而異。一般約為1-4小時。1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2、對數期

研究細菌的性狀(形態染色、生化反應、藥物敏感試驗等),均應選用該期的細菌。細菌對數期在培養后8-18小時。3、穩定期

該期的出現是由于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積聚,以及培養基PH下降、需氧菌數過密通氣不良等因素影響所致。1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4、衰亡期

死菌數>活菌數。該期細菌形態顯著改變,出現多形態的衰退型,如菌體變長、腫脹或扭曲等。細菌的生理活動也趨于停滯。因此,由陳舊培養基培養的細菌難以鑒定。1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二細菌的新陳代謝(一)細菌的能量代謝多數細菌通過需氧呼吸和發酵獲取能量。

1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二)細菌的分解代謝產物

和生化反應1.糖分解產物及檢驗糖發酵試驗VP試驗甲基紅試驗1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陰性陽性糖發酵試驗VP試驗甲基紅試驗1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2.蛋白質分解產物及檢驗吲哚試驗(靛基質實驗)色氨酸吲哚玫瑰靛基質色氨酸酶靛基質試劑陽性1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硫化氫試驗

細菌分解H2S黑色沉淀含硫氨基酸醋酸鉛

1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三)合成代謝產物及醫學意義1.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反應物質。產生熱原質的細菌大多是G-菌,熱原質即其細胞壁的脂多糖組分。熱原質耐高溫,不被高壓滅菌法所破壞。1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2.毒素與侵襲性酶:細菌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兩類毒素。侵襲性酶如產氣莢膜梭菌的卵磷脂酶,鏈球菌的透明質酸酶等。1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3.色素:細菌的色素有兩類水溶性色素:如綠膿桿菌色素。脂溶性色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色素。不同的細菌可產生不同的色素,有助于鑒別細菌。2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4.抗生素:多由放線菌和真菌產生。細菌產生的少,只有多粘菌素、桿菌肽等數種。5.細菌素:與抗生素不同的是其作用范圍窄,細菌素的這種狹譜作用特性,可被用來進行某些細菌的分型。2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6.維生素:細菌能合成某些維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還能分泌至周圍環境中。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2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四、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2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殺死含芽胞的細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藥品稱為消毒劑(disinfectant)。滅菌(sterilization):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滅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殺滅細菌芽胞在內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體內或體外細菌的生長繁殖。常用的抑菌劑為各種抗生素。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體外細菌生長繁殖的方法。細菌一般不死亡。無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多是滅菌的結果。無菌操作(antiseptictechnique)防止微生物進入人體或物體的操作技術?;靖拍?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物理消毒滅菌法熱力滅菌法輻射殺菌法濾過除菌超聲波消毒法干燥與低溫抑菌法2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一)熱力滅菌法干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煮沸法流通蒸氣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間歇蒸氣滅菌法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滅菌2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干烤應用烤箱高溫滅菌,可殺死一切微生物。160℃2小時。適用于玻璃器皿等滅菌,并可破壞內毒素(熱原質)。2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思考題把干熱、濕熱滅菌法做個比較?2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果比干熱好,因為:①溫熱滅菌時菌體蛋白質易變性②濕熱穿透力大③濕熱蒸汽有潛熱存在2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61.1~62.8℃30min-71.7℃15~30秒殺死液體中的病原菌或某些特定微生物。消毒牛奶、酒類等食品。3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煮沸法

煮沸100℃經5min可殺死一切細菌的繁殖體,一般消毒以煮沸10min為宜。芽胞需1~2小時才能殺死。用于一般外科器械、膠管和注射器、飲水和食具的消毒。3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壓力:1.05kg/cm2溫度:121.3℃時間:15~30min效果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耐高熱、不怕潮濕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法(Autoclaving)3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輻射殺菌法日光和紫外線殺菌波長:240~300nm,最適:260~266nm殺菌機制:紫外線能干擾DNA的復制,導致細菌死亡或變異。用于物體表面和空氣消毒電離射線γ射線、高能量的電子束(陰極射線)不升高溫度且穿透力強適于忌熱物品的滅菌或消毒3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濾過除菌(filter)

主要用于一些不耐熱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藥液以及空氣等除菌。不能除去病毒、支原體和L型細菌。常用的除菌濾器:蔡氏(Seitz)濾器玻璃濾器薄膜濾器3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超聲波殺菌每秒鐘超過20,000次振動的聲波不被人耳感受,稱為超聲波??闪呀舛鄶导毦?,尤其是革蘭陰性菌更為敏感,但不徹底,常有殘留。3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干燥與低溫抑菌法

低溫可使細菌的新陳代謝減慢,常用作保存細菌菌種。冷凍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種的最好方法。3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五、化學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化學消毒滅菌法

(一)常用消毒劑的殺菌機制1、使菌體蛋白變性或凝固2、干擾微生物酶系統和影響其代謝3、損傷細胞膜,提高其通透性3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高效消毒劑作用機制常用消毒劑用途氧化作用蛋白質變性核酸烷化

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消毒劑醛類消毒劑環氧乙烷地面、器具表面消毒;皮膚消毒術前洗手(二)消毒劑的主要種類3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2、中效消毒劑作用機制常用消毒劑用途氧化作用蛋白質變性損傷細胞膜含碘消毒劑醇類消毒劑

皮膚消毒體溫計消毒3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作用機制常用消毒劑用途氧化作用蛋白質變性改變細胞壁通透性季銨類消毒劑氯乙定0.1%高錳酸鉀皮膚、粘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皮膚、粘膜沖洗、水果消毒3、低效消毒劑4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細菌的群體繁殖分為幾期?2.什么是熱原質?3.在同一溫度下,為什么濕熱滅菌法比干熱滅菌效果好?

4.巴氏消毒法、間歇蒸汽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適用于那些物品消毒?消毒、滅菌的所需的條件各是怎樣?

5.紫外線殺菌的波長、機理以及適用于那些物品消毒?

6.何謂濾過除菌法?適用于那些物品消毒?本章練習4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常用沙保氏培養基(SDA)培養淺部病原性真菌的最適溫度為22~28℃,生長緩慢。深部病原性真菌培養在37℃中生長最好,生長較快,經3-4天即長出菌落。第二節真菌的生理特性

?4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真菌菌落類型新型隱珠菌一般為乳白色光滑、濕潤,為單細胞真菌的菌落,形態與一般細菌菌落相似,以出芽形式繁殖酵母型菌落霉菌白色念珠菌舉例可產生各種色素。一般為乳白色顏色絨毛狀、絮狀、粉末狀、顆粒狀、石膏狀。為多細胞真菌的菌落,由許多管狀、分枝菌絲體組成絲狀菌落光滑、濕潤,外觀似酵母菌落,但可見伸入培養基中的假菌絲,由伸長的芽生孢子形成類酵母型菌落特征定義類型?4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酵母型菌落4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C.albicans菌落(類酵母型)4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青霉菌落4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曲霉屬4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第三節病毒的生理特性一、復制周期replicationcycle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裝配成熟與釋放?4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病毒復制周期吸附adsorption4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病毒復制周期穿入penetration脫殼uncoating

痘病毒特殊融合胞飲直接穿入5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復制病毒蛋白合成類型

dsDNAssDNAdsRNA(+)ssRNA(-)ssRNA

反轉錄病毒病毒復制周期5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隱蔽期(eclipse):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的起初一段時間內,感染性病毒顆粒消失,稱為隱蔽期。(用血清學方法和電鏡檢查,在細胞內不能找到病毒顆粒)。5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雙鏈DNA病毒的復制周期ViralgenomeTranscriptionEarlymRNATranslationEarlyproteins(enzymes)Semi-conservativetranscriptionTranscriptionLatemRNATranslationLateproteins(structuralproteins)AssemblyRelease5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病毒復制周期裝配與釋放

assemblyandrelease5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ViralLifeCycle5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二、與病毒增殖有關的異常增殖現象頓挫感染abortiveinfection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裝配和釋放缺陷病毒defectivevirus因病毒基因組不完整或基因發生改變而不能進行正常增殖所產生的子代病毒稱為缺陷病毒。

5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干擾現象(interference)當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時,可發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象,稱為病毒的干擾現象。5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三、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物理因素溫度病毒耐冷不耐熱pHpH5~9射線和UV化學因素脂溶劑乙醚試驗可鑒別病毒有無包膜消毒劑其他抗生素中草藥5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第四節細菌遺傳與變異

59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遺傳(heredity):使細菌的性狀保持相對穩定,且代代相傳,使其菌種得以保存。變異(variation):在一定條件下,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與子代之間的生物學性狀出現的差異。

基本概念6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遺傳性變異:是細菌的基因結構發生了改變,故又稱基因型變異。常發生于個別的細菌,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變異發生后是不可逆的,產生的新性狀可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非遺傳性變異: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影響下產生的變異,其基因結構未改變,稱為表型變異。凡在此環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細菌都出現變異,而且當環境中的影響因素去除后,變異的性狀又可復原,表型變異不能遺傳。

細菌的變異分類:6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細菌染色體質粒轉位因子一、與遺傳變異有關的物質6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一)細菌染色體細菌的染色體即核質,為一條雙股環狀DNA分子,缺乏組蛋白。攜帶有細菌的大部分基因。6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二)質粒

是細菌染色體外能夠自主復制并控制細菌某些生物學性狀的環狀閉合雙鏈DNA。6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醫學上重要的質粒1.致育質粒(F質粒)編碼細菌的性菌毛。2.耐藥性質粒

(R質粒)

編碼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3.毒力質粒(Vi質粒)

編碼與該菌致病性有關的毒力因子。4.細菌素質粒

(Col質粒)

編碼細菌產生細菌素。6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質粒的特征質粒具有自我復制的能力;質粒賦予細菌某些性狀特征;質粒可自行丟失與消除;質粒的轉移性;質??煞譃橄嗳菪耘c不相容性兩種。6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三)轉位因子是存在于細菌染色體或質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異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動,不斷改變它們在基因組中的位置,能從一個基因組轉移到另一基因組中。轉位因子有三類:插入序列(IS)、轉座子(Tn)、轉座噬菌體。我是個活躍分子噢!6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三細菌變異的機制突變(mutation):是細菌遺傳物質的結構發生突然而穩定的改變,導致細菌性狀的遺傳性變異。

68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基因轉移(genetransfer):

外源性的遺傳物質由供體菌進入某受體菌細胞內的過程?;蛑亟M(recombination):

轉移的基因與受體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體菌獲得供體菌某些特性。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可通過轉化、接合、轉導、溶原性轉換和細胞融合等方式進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70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組中,從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轉化transformation71微生物的生理特性7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接合(conjugation)接合:是細菌通過性菌毛相互連接溝通,將遺傳物質(主要是質粒DNA)從供體菌轉移給受體菌。能通過接合方式轉移的質粒稱為接合性質粒,不能通過性菌毛在細菌間轉移的質粒為非接合性質粒。73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接合性質粒F質粒、R質粒、Col質粒、毒力質粒等。(1)F質粒7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R質粒的接合細菌的耐藥性與耐藥性的基因突變及R質粒的接合轉移等有關。R質粒有耐藥傳遞因子(RTF)和耐藥決定子(r)兩部分組成。RTF功能與F質粒相似,R決定子能編碼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75微生物的生理特性Tn9Tn21Tn10Tn8RTFRdeterminantR因子的結構

R質粒決定耐藥的機制:使細菌產生滅活抗生素的酶類;R質粒改變藥物作用的靶部位;R質粒可改變細菌細胞對藥物的通透性。7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轉導:是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體菌的一段DNA轉移到受體菌內,使受體菌獲得新的性狀。根據轉導基因片段的范圍,可將轉導分為兩類:普遍性轉導(轉導的DNA可是供菌染色體上的任何部分)和局限性轉導(轉導的DNA只限供菌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轉導(transduction)77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普遍性轉導(generalizedt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