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傳染病)-課件_第1頁
手足口病(傳染病)-課件_第2頁
手足口病(傳染病)-課件_第3頁
手足口病(傳染病)-課件_第4頁
手足口病(傳染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傳染病

手足口病1ppt課件【概述】

1.定義: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時邪(腸道病毒)引起的發疹性傳染病,臨床以手足肌膚、口咽部發生皰疹為特征。Hand-foot-mouthdisease,HFMD2ppt課件【概述】2.特點: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秋季節多見。(2)5歲以下小兒居多。(3)可有急危重癥。3ppt課件【概述】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1981年國內上海首發,83、86年在天津暴發流行,98年臺灣兩次大流行(死亡78例),2000年山東招遠大流行4ppt課件【概述】20世紀90年代后期,EV71開始東亞地區流行。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發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5ppt課件2007年山東臨沂地區發生手足口病暴發2007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僅山東省就報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萬例手足口病病例報告。6ppt課件流行病學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EV71。其中以CoxA16和EV71二者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7ppt課件【概述】3.預后感染后對同型病毒能產生較持久的免疫力。一般預后較好,少數重癥患兒可合并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8ppt課件流行病學1.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傳播病毒。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潛伏期為3-7天,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一周內傳染性最強。9ppt課件傳播途徑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10ppt課件易感性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11ppt課件病毒特征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75%酒精和5%來蘇亦不能將其滅活。對紫外線及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50℃可被迅速滅活。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12ppt課件中醫認識本病在中醫古籍中無專門記載,但對于皰疹、瘡疹等的有關論述對本病的治療有指導作用。近年來,應用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歸屬于中醫學“風溫”、“濕溫”范疇。13ppt課件[病因病機]邪毒初犯,肺氣失宣,衛陽被遏,脾氣失健,胃失和降→發熱、咳嗽、流涕、口痛、納差、惡心、嘔吐、泄瀉等癥;邪毒蘊郁,氣化失司,水濕內停,與毒相搏,外透肌表→則發皰疹。14ppt課件[病因病機]輕者:皰疹分布稀疏,全身癥狀輕淺;重者:皰疹分布稠密,根盤紅暈顯著,全身癥狀深重,危者:邪毒內陷而出現神昏、抽搐等。邪毒犯心,氣陰耗損,出現心悸氣短、胸悶乏力,甚或陰損及陽,心陽欲脫,危及生命者。15ppt課件[臨床診斷]1.診斷要點

(1)病前1-2周接觸史。(2)多數突然起病,可有發熱,多在38°C左右,可伴頭痛、咳嗽、流涕、口痛、納差、惡心、嘔吐、泄瀉等癥狀。大多預后良好。亦可見暴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及出血而致死。16ppt課件[臨床診斷](3)特點:口腔、手足及肛周先后發生丘疹或皰疹。口腔皰疹多發生在硬腭、頰部、齒齦、唇內及舌部,破潰后形成小的潰瘍,疼痛較劇,年幼兒常表現煩躁、哭鬧、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皰疹后1-2天可見皮膚斑丘疹,很快變為圓形或橢圓形皰疹,如米粒至豌豆大,質地較硬,多不破潰,內有混濁液體,周圍繞以紅暈。7-10天消退。離心性分布,手足遠端多見,少數患兒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現,軀干及顏面部極少。17ppt課件[臨床診斷]三個“四”:(1)四個部位:皮疹主要見于手掌、足底、口腔、臀部。(2)四個不像:疹子不像蚊蟲叮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3)四個特征:不疼痛、不瘙癢、不結痂、不留疤。18ppt課件[臨床診斷](4)血象檢查: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比值相對增高。重癥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比值高。19ppt課件20ppt課件21ppt課件[鑒別診斷]2.鑒別診斷(1)水痘:由感受水痘病毒所致。向心性分布,軀干、頭面多,四肢少,皰壁薄,易破潰結痂,在同一時期、同一皮損區斑丘疹、皰疹、結痂并見為其特點。22ppt課件[鑒別診斷](2)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起病較急,常突發高熱、流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軟腭、懸雍垂、舌腭弓、扁桃體、咽后壁等口腔后部出現灰白色小皰疹,1-2天內破潰形成潰瘍。很少累及頰黏膜、舌、齦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膚。23ppt課件24ppt課件[辨證論治]1.辨證要點輕證者,病程短,皰疹僅現于手足掌心及口腔部,疹色紅潤,稀疏散在,全身癥狀輕微。重證,病程長,皰疹累及四肢臀部,疹色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現,根盤紅暈顯著,皰液混濁,全身癥狀較重。甚或出現邪毒內陷、邪毒犯心等。25ppt課件[辨證論治]2.治療原則:清熱祛濕解毒。輕證治以宣肺解表,清熱化濕;重證宜分清濕重、熱重。偏濕盛者,利濕化濕為主,佐以清熱解毒;偏熱重者,寒涼清熱解毒。邪毒內陷或邪毒犯心,配伍鎮痙開竅、益氣養陰、活血祛瘀等法。26ppt課件3.證治分類(1)邪犯肺脾證候發熱輕微,或無熱,流涕咳嗽、納差惡心、嘔吐泄瀉,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浮數。口腔內皰疹,疼痛流涎,不欲進食;手足掌心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分布稀疏,疹色紅潤,根盤紅暈不著,皰液清亮。偏肺氣失宣者,發熱惡寒,流涕咳嗽;偏脾運失職者,納差流涎,嘔吐泄瀉。27ppt課件3.證治分類治法宣肺解表,清熱化濕。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金銀花、連翹、黃芩、薄荷清熱解毒,宣肺透表;白蔻仁、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濕;滑石、茵陳蒿清熱利濕;板藍根、射于、浙貝母解毒利咽,化痰止咳。28ppt課件3.證治分類(2)濕熱蒸盛證候:身熱持續,煩躁口渴,尿黃便干,皰疹色澤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現,根盤紅暈顯著,皰液混濁,舌質紅絳,苔黃厚膩或黃燥,脈滑數。濕重:低熱起伏,口苦而黏,皮膚皰疹顯著;熱重:高熱不退,口渴引飲,口腔潰瘍明顯,疼痛流涎。若失于調治,可出現邪毒內陷或邪毒犯心等變證。29ppt課件3.證治分類治法清熱涼營,解毒祛濕。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偏于濕重者,去知母、生地,加滑石、竹葉清熱利濕;大便秘結加生大黃、玄明粉瀉熱通便;口渴喜飲加麥冬、蘆根養陰生津;煩躁不安加淡豆豉、蓮子心清心除煩。30ppt課件3.證治分類若邪毒熾盛,內陷厥陰,而見壯熱、神昏、抽搐者,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等。若邪毒犯心,而見心悸、胸悶、氣短者,又當參照病毒性心肌炎節以治之。31ppt課件[其他療法]

1.中藥成藥(1)清熱解毒口服液,用于邪犯肺脾證。(2)清胃黃連丸,用于濕熱蒸盛證。2.藥物外治(1)西瓜霜、冰硼散、珠黃散:任選1種,涂搽口腔患處,1日2次。(2)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于手足皰疹患處,1日2次。32ppt課件[預防與調護]1.預防(1)加強本病流行病學監測,對密切接觸者應隔離觀察7-10天,并給板藍根顆粒沖服。·

(2)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及時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