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有關寒食節作文合集6篇寒食節作文篇1
你或許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歷。但你卻不肯定知道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還有一個名為寒食的節日。抑或許你會覺得寒食節是清明節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節卻已經獨立存在了兩千多年了。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節有一個傳聞是發生在戰國時期。晉獻公的一個妃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設計謀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而到處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始終跟隨左右。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聞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辦法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覺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節。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如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節復清明節。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敬重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其次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望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節,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家立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特別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呼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寒食節作文篇2
四月三日,是中國農歷上的寒食節,這一天,人們不食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還是很特殊的。特殊的日子總有些特殊的地方,這天的夜景出乎我意料的美。
晚飯后,踩著輕松的步伐走出屋外漫步。街上人意外的少,或許是在村里的緣由?沒有路燈的街的確不惹人喜愛,但我卻總喜愛在黑暗中仰視星空。找塊偏僻的角落,把一塊泛青的石板擦凈,抱著腿坐下。想起了今日是寒食節,連帶來的手電筒都不想打開,靜靜等待那陣帶著夜晚獨有的清爽的風吹過我的臉頰,輕輕合上眼。(原創投稿)
再睜開眼,望見了那一片閑云,似不歸家的浪子般,漂浮在茫茫星海中。看著云愈飄愈遠,好像望見了更遠處的星河絢爛。泛著微光的星辰映著灰黑的云,灰黑的云遮擋這繁星,籠上了一層紗,若隱若現,時出時沒,總有神奇的色調輝映整片夜空。
終歸不是十五,那月兒自然不那么完備。陰晴圓缺,這是違反不了的自然法則啊;悲歡離合,是否也該以平常心笑對?不禁感嘆,事態萬千,家就是詩和遠方。突然想起那月宮中的嫦娥,是否也思念著她的丈夫,她的家?她是否經常掩面而泣?或許吧。望著月亮,總能涌起思緒萬千,這或許就是古人對月亮總有特別情感的緣由吧?淡淡的輝光灑在昏暗的大地上,為迷途的旅人照亮遠方,也為歸家的'游子指明方向。溫柔端莊,像慈母般;柔軟飄渺,仿佛不是人間該有的事物。
突然涌上一陣寒意,下起了小雨,我漸漸跑到樹下,佇立雨中。心中翻涌起的情潮仍在蕩漾。一場小雨,倒也安靜了下來,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自嘲般的微微一笑。
靜默等到雨停,踩著水洼和安靜步伐走回了家中。
寒食節作文篇3
寒食,是中國傳統節日,在農歷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節日期間,只能吃涼東西,因此人們又稱寒食節為冷節、禁煙節。
寒食節為什么要禁火?相傳,這與一個叫介之推的隱士有關。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時代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流亡饑渴難耐之時,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晉文公歸國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賞,背負老母隱逸綿山,結廬深谷,草木為食。文公親往綿山訪求子推,卻找不到他的蹤跡,就派軍士在山前山后舉火焚林,想逼子推出來。火烈風猛,延燒數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堅不出山,最終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晉文公大為哀思,撫樹長嗟,為表達懷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樹制成木屐,以后晉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頭對著腳下的木屐說:“悲乎足下。”“足下”一詞即源于此,是對對方的敬稱。為表彰介子推的高風亮節,晉文公為之立祠,并改綿山為介山,還規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國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節禁火的習俗。
寒食節作文篇4
劉禹錫有句詩,“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像我這樣的年紀還不至于如此境地,但在這樣的日子,驀然回頭照舊有親人和摯友再不能如面,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前天晚上想起以前的日記,閑翻幾頁就找到了外婆。小時候最興奮的時候就是到外婆家,她慈愛的眼神,如今每每想起恍若就在身邊。外婆過世的時候,外公沒有哭,他那個年頭的人,即使永別也不會當眾哭出來,他只是跟在棺槨后面,始終望著車走遠,久久不愿回頭。他們是七十多年的夫妻,那種苦痛只有他自己知道。外婆走后外公一下老了許多,他在屋里呆不下去,經常在外面走。他說很悶,說姥姥走了以后就感覺沒有家了,到哪里都不是家,連住了幾十年的屋子也覺得又冷又暗,沒有一點暖和。家!家是什么?外公的家就是姥姥,老人都盼著多看看兒孫,其實兒孫就是他們的家。兩年后外公也走了。
前年一別十幾年的同學聚了一次,驚聞和我同宿舍的阿虎,兩年前在山上挖土,因塌方而死,那時他結婚僅倆月。我們嗟嘆不已之際,誰知別后僅半年,軍又亡于車禍,留下兩歲的孩子而去。
平常忙勞碌碌,絕少想起他們,記得年小時想起生離死別,就覺得無法承受。但是人就是這樣長大的,在經驗之中磨練自己。就像那年奶奶的大姐去世前,我陪奶奶看她。九十歲的姨姥姥閉著眼側身躺在床上,奶奶喊著,“大姐,大姐!”她漸漸轉過身來望了一眼,又轉過去閉上了眼睛。“大姐!你認得我嗎?”奶奶又喊了幾聲,“認得!”“我是誰?”“你是三妹”“你想吃什么”姨姥姥不作聲,只是搖頭,而后轉過身去再不做聲。我感覺她實在是累了,真的想睡了。我以為奶奶會哭,奶奶卻沒有哭。
失去了才感覺沒有了,現有的更應彌足珍惜。歲月如流水,孩子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老,感覺還是孩子的自己,臉上也有了皺紋。歲月往復,代代更迭,是件很殘酷的事,但唯有此我們才會珍惜,唯有此我們才會有情。
寒食節作文篇5
或許許多人都知道清明節,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關于寒食節還有一個割肉讓主子充饑,卻又不求回報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這個故事,后來是在書上偶然看到。看到后我便被他的氣節所深深的震撼了。對于某些人來說介子推的行為想法有些許的愚昧。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這和急功近利只為功利的人,對于做事前先考慮對自己影響的好壞的人來說,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愿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愿被燒死也不愿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干糧和冷食。古代的人們都特別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后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別的紀念節日。
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寒食節從晉國起先后,持續了不少年頭,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都被當作重大的節日。唐朝時也仍舊被作為全國性的隆重節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于寒食節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持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很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說,寒食節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漸漸消逝了。或者說寒食節成了清明節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這個節日,有助于人們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和民俗內涵,特別有意義。
寒食節作文篇6
清明節是4月5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打算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打算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車動身了。在車上,奶奶告知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特別出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我們來到了一座山上,那里樹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間或也能聽見幾聲嘹亮的鳥鳴聲,因為今日早上剛剛下過毛毛細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有點泥濘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起先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打算好的清明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清明果形似餃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祀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里捏揉,隱隱有芳香氣。
接著,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遞給奶奶,奶奶告知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放好了以后,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沖,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靜默地說道:“太公,今日我們來看你,給你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們啊!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里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殊是今年就要去美國的表哥,讓他在美國順順當利的完成學業。你能答應我嗎,太公?我信任你肯定會答應我的。給你的東西你盡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密培訓教材
- 預防痢疾的班會課件
- 愛心 傳遞溫暖的主題班會課件
- 防汛抗旱知識教育
- 項目安全生產培訓課件
- 乳腺超聲分級標準解析
- 醫院保潔安全培訓
- 2025年爆破設備挖掘機械合作協議書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招商引資報告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投資計劃書
- 2025年廣東中考數學試題(含答案詳解)
- GB/T 3768-2017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絡測量面的簡易法
- 臨床診療指南(急診醫學)
- GB 2811-2007安全帽
- 語言學綱要(新)課件
- 胸腔積液PPT.ppt 課件
- 斷指再植術后的切口
- 曾國藩為官之道
- Q∕GDW 12205-2022 高壓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控制保護聯調試驗技術規范
- VS1真空斷路器說明書
- 四大經典之溫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