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 經典以六國論為例課件_第1頁
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 經典以六國論為例課件_第2頁
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 經典以六國論為例課件_第3頁
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 經典以六國論為例課件_第4頁
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 經典以六國論為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議論文寫作入門指導經典以六國論為例第1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必修五寫作觀點回顧學會分析:

一篇議論文,不但要觀點鮮明,而且要進行恰當的分析。

“分”就是分開,“析”就是剖析,即把一件事或某種現象分解成若干個有內在聯系的部分,通過合理的議論讓人能認清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屬性,從而得出結論。分析的方法有:概念分析、對比分析、因果分析、假設分析等。第2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必修五寫作觀點回顧讓認識深刻:

寫議論文,是一個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

多問幾個為什么,是深化認識最基本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和不同的觀點碰撞、對已有的結論進一步思考、學會說“但是”的辦法來深化認識。第3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議論文文體特點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以議論作為主要表達方式,對某事、某人、某現象發表見解和看法的一種文體。如《六國論》、《勸學》、《師說》等。第4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議論文三要素

即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觀點。

論據是作者提出觀點的理由和依據,即證明觀點的材料。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第5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六國論[宋]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試指出《六國論》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手法?第6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篇議論文必須具有的內容

首先,要有一個鮮明的中心論點,它是議論文的靈魂。論點必須鮮明、正確、唯一。如《六國論》開篇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其次,要有一系列用來證明觀點的論據。論據必須真實、典型、新穎?!读鶉摗酚谩扒匾怨ト≈狻迸c六國“暴霜露,斬荊棘”到“子孫視之不甚惜”等人盡皆知的史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等等。

同時,還要借助于一定的論證方法證明論點,有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正、正反論證、假設論證等。①六國破滅,其根本原因在“戰”還是“賂”?一比即知: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對比論證)②“賂秦”能息戰嗎?一喻即明: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比喻論證)③齊、燕、趙亡于用兵抗秦嗎?把歷史假設一下即曉: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假設論證)

第7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議論文的結構

古人認為,寫文章要有“起、承、轉、合”四步,這非常有道理的。所謂“起”,就是文章的開頭即闡明觀點;“承”,就是一般地論證論點;“轉”,就是在論證的基礎上作深入的挖掘,或者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論證論點;“合”,就是文章的收尾,作最后的總結。

初學議論文,要有結構意識。我們提倡“引、議、聯、結”四步法:

引,即開頭引用材料或社會現象或名人名言,明確得出觀點;議,即對觀點進行論證;

聯,即聯系現實進行進一步的闡述;

結,即結尾,點明中心,照應開頭。在這四步中,一定要有“聯”,即要解決問題,要聯自己,聯別人;聯社會,聯歷史,聯系實際,就是運用文章中的觀點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了這一關,就會使文章顯得更有針對性,顯得更有說服力。

第8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當堂訓練:

六國論[宋]蘇洵

引: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議: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議: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結: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結聯: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第9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議論文提綱思路一、引:確定論點以及怎樣引出論點二、議:圍繞論點確定論據,確定論據之間的連接方式使讀者更能清楚地看清文章的論證脈絡,條理清楚三、聯:確定要聯系解決的實際問題位置可前可后四、結:確定結論,即如何收尾第10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當堂訓練: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列提綱

俗話說“獨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葉茂的大樹又往往和其它的樹保持著足夠的距離。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樣的感悟,請結合自己的經歷認識,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第11頁,講稿共1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距離之外,成就自我

引:德國哲人叔本華曾語:“高貴的靈魂,擅長自己與自己對話。”如他所言,自我內心的對話,就是在個人與群體之間開辟出一隅空間。而在這足夠的距離之外,人們才能忠于本心,成就自我。

議、聯:而如今,人們似乎執著于“獨木不成林”的古訓,“群體意識”不斷高漲,都慣于依附群體,漸漸失去獨立自我成長的空間。為什么人們只愿消彌個人與群體的距離,以致迷失自我呢?

議:村上春樹曾說:“現在社會里,人們喜歡互相強加,否則無法生活。”這就是說,現代人陷于群體的零距離感源于從眾心理。即追隨群體,共同生活,而不知道與其他人保持距離,有自我獨立的追求。

議:是啊!古語固然有“眾人拾柴火焰高”,確乎人與人之間一味追求保持距離,怎么會有柴高火旺的和諧景象?但保持足夠的距離,決不是孤立、孤僻,更不是教人支離于社會。而如今人們之間距離的喪失,或是因科技發展、網絡四通八達所致。但深究其里,是每一個社會人缺乏真正的忠于本心的追求,距離消失之后,人們擁護在一條生命之船上,怎么能夠成就自我呢?

議:幸而古人深知距離的重要性,知道保持足夠的距離,有益于個人的成長。明人袁宏道在《答李元善》中談及“故眾人之所趨,我亦趨之,如蠅之逐膻,此小人之行徑矣”,他啟迪后輩寫文章時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正因為這思想上距離,才能避免寫文章如“蠅逐膻”,最終成就新奇的文章。

聯:與其他人保持足夠的距離,不僅有益于個人的成長,還有助于個人堅定追求自我夢想,最終成就自我。如布衣學者張中行,晚年閉門不出,獨居于“都市柴門”,與外界眾人保持足夠的距離,堅定地默默耕耘于自我的文學天地,留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